第445章通向鐵幕之路()


    就在剿滅美共的事態一無既往地狂飆突進時,日美關於停戰協定終於也有了達成一致的時刻:1946年4月24日,雙方外交代表草簽了停戰協定並迅速發迴國內提交最終審議。


    最終談的條件是以堀悌吉提出的“400億開價,300億為底線”的目標推進的,包括:


    1、日本在6個月內撤軍完畢,並向美國完好交還夏威夷群島及附屬的民眾、產業、裝備等;


    2、美國實際向日本支付經濟補償金320億美元,其中240多億直接轉交德國,衝銷日德欠款,德國因已從其他渠道得知日本要去勘察加半島踢斯大林的屁股,便給了差不多50億馬克的折扣——實際上德國有關戰爭成敗早在1944年底就全部收迴了,後麵收的都是淨利潤而已,240億美元移交對德國而言等於又是80億桶原油,霍夫曼樂得賺這個便宜;另外80億美元在6個月內由美國提供一批戰爭剩餘物資給日本,包括勝利輪、卡車、二手機床、廢鋼鐵等,不支付現金,由於成本和計價不同,美國實際付出遠不到80億,再加上不用向日本直接支付賠款,美國麵子也保住了;


    3、日本就戰爭時期“不宣而戰”進攻夏威夷進行官方解釋和道歉(可不用在日本國內發表),美國表示接受且不要求懲戒當事人——這雖是雙方自欺欺人的表示,但多少給了美國一點體麵;


    4、雙方盡快遣返戰俘和僑民;


    5、日本保證不幹涉美國與澳大利亞間的經貿關係,美國承認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優勢地位。


    總體而言,這是雙方在都無可奈何之下簽署的協議。


    美國因為美共叛亂後元氣大傷,即便再想和日本打仗的軍人也不看好打仗能解決問題,更要緊的是,參聯會還收到了令他們心頭發怵的情報:赤色分子衝進新的核元素提煉生產基地,不但盜取了一部分圖紙和技術資料,甚至還拿走了辛辛苦苦提煉出來的部分高純度鈾-235,同時為掩人耳目,還在基地放了一把火,這把火一燒再加上美共前前後後的鬧騰導致電力、物資中斷使原本預計5-6月就能完成同位素提煉的計劃又要推遲到1947年春季,這讓參聯會對迅速擁有原子彈幾乎失去了信心。


    在核武器領域沒有優勢,在常規部隊領域美國的優勢也不明顯,因為美共鬧騰和東海岸反複火箭洗地,大西洋艦隊規模擴充遠遠沒達到參聯會的期望,到1946年春季時主力航空母艦隻維持在16艘規模,遠遠沒到期望的24艘,雖比德國13艘略多一些,也沒到差距很大的地步,而從德國側麵打聽到的情報更讓人吃驚,日本由於不受幹擾再加上原材料比較容易得到解決,航空母艦反而造得飛快,雲龍級已服役了10艘,再加上原來的大鳳號和雙鶴,居然也能拉起至少13艘艦隊航母的編隊,日本輕型航母、護航航母、輔助航母的總數雖不到美國總數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幾艘從英國獲得的巨人級同樣很有威力。且據說日本船台上還擺著至少10艘軸心級航母,將在今後陸續完工,這對美國而言同樣不是一個好消息。


    在戰列艦領域,美國差距就更大了,德國有7艘戰列艦,其中還有一艘威力駭人的防空戰列艦,而日本3艘大和級+1艘長門級就足夠壓倒隻有1艘伊利諾伊號撐場麵的大西洋艦隊,美國方麵的肯塔基號(衣阿華級)要到本年12月才能服役,蒙大拿級首艦蒙大拿號要到1947年3月才能服役,由於蠻勇號的出色表現,美國海軍也有人琢磨把其中一艘蒙大拿級改造為防空戰列艦,但這同樣需要時間。換而言之,在今後2年內,美國都不要奢望具有針對日本的壓倒性優勢。


    在至關重要的人員領域,美國差距就更大:聯合艦隊連戰連勝,精華俱在,而美國能把艦載機飛行員湊夠就不太容易了,至於精銳是提都不要提,25萬亞美利加集團軍的迴歸雖然提振了陸軍實力,但美共叛亂期間至少有120萬軍隊卷入了內亂,傷亡總數超過30萬——這數字與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地麵部隊傷亡總數基本持平,可見何等元氣大傷。再加上內部的分裂與傾軋,不經過整頓根本無法打仗。


    同時,參聯會的將軍還意識道,政治體製在杜威手握30萬重兵並基本平定美共之後不一樣了,杜威不但原本低落到穀底的威望和支持率開始迴升,其權力之擴充更讓參聯會眾人心生警惕——如果對日本動手再老打輸的話,隻怕下場就不那麽美妙,沒看見麥克阿瑟已被一擼到底了麽?而和日本打仗,誰都沒有必勝把握。犯得著為了不一定能勝利的局麵而去折騰更多戰爭麽?


    就日本而言,打下夏威夷群島後就到了日本力量的極致,光維持夏威夷的正常補給就很不容易,迥論再發動對美國西海岸的進攻,就算是能拉出5-10萬陸軍攻上去,還能占領美國國土不成?或許打阿拉斯加還有點希望,不過那片不毛之地對日本的吸引力甚至還沒有勘察加半島更大。所以堀悌吉力排眾議,堅持盡快達成協議。


    簽署這樣的停戰協定,站在德國方麵來看,都認為美國其實占了點便宜——不是因為現在的情勢,而是因為美國體量大、底子厚占的便宜。。


    日本內部同樣也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日本吃了虧,和美國打了半天,最後除弄到80億美元的實物,其他一無所獲。但堀悌吉在大本營會議上堅決駁斥了這種觀點:“難道對德債務清償後,對德貿易獲得的裝備和實物就不算了麽?難道我們在西太平洋打下的地盤就沒有了麽?你們的不滿,無非是美國賠款賠了少了點,至少要翻一倍才過癮,可為了賠款翻一倍,軍費開支首先要增加多少呢?做生意不能隻看銷售和營業收入,還要考慮成本乃至機會成本,多打一天仗就意味著帝國工業繼續維持戰時體製一天,什麽時候才有機會能迴過頭鞏固消化我們在南洋的成果?”


    這次會議裕仁也出席了,當著裕仁的麵,堀悌吉甩下一句:“要打你們去打,反正聯合艦隊我是不會再帶了,我要辭職去印度輔導繼宮殿下……”


    這句話比前麵所有話都有殺傷力:堀悌吉說不帶聯合艦隊,誰能帶得動?誰又能在堀悌吉不同意的情況下把聯合艦隊指揮起來?連裕仁都辦不到這事,更不要提其他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十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影梧桐並收藏鐵十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