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孫承宗發言完畢。


    內閣閣臣、六部尚書、督察院大員紛紛出班。


    均表示首輔大人所言不偏不倚,理應如此。


    楊士聰則再次高唿:


    “陛下,勳貴劣跡斑斑,陛下近段時日又倡導革新,將勳貴除爵乃一勞永逸之舉,此等勳貴不要也罷!”


    “臣附議!”


    “臣附議!”


    二十餘人異口同聲,包括幾個異黨也跟著附和。


    崇禎瞄了一眼。


    心想你苟日的還不是同樣可有可無,假裝義正言辭,真特麽惡心。


    當下在場七八十個大臣中,支持孫承宗的占了大多數。


    堅持一擼到底的不到四成,且多為小官。


    皇帝很滿意,通過這後世所謂的“集體討論”,能看出新內閣班子在朝聲望。


    不管附和孫承宗者出於真心還是敷衍,至少形勢上已占據朝堂主流。


    待今日之事公布天下,獻俘儀式一搞,華夏日報再推波助瀾,新內閣威望將再上一個台階。


    緩了緩,崇禎說道:


    “諸位愛卿,爾等所言均有道理,朕以為,按孫愛卿觀點更為妥善。


    有牽連者除爵論罪,未牽連但有劣跡者,清查曆代非法所得按律問罪,此事到此為止!”


    “臣等遵旨!”


    楊士聰吳偉業遵從得有些勉強。


    感覺皇帝對勳貴仍然很器重,隻是怒其不爭而已。


    反正自己的進言已被采納了一半,聖上也未表現出任何不滿。


    今天揣摩聖意目的已經達到,其它都無所謂了。


    其實就崇禎而言,本就隻想懲治涉案勳貴,老牌勳貴的爵位根本不會長久。


    將來宋仁宗親封的衍聖公都得除爵,哪裏才止現在這些。


    即使以後因功封爵的,他們的後代也別想世襲罔替。


    如今主流意見為倒查勳貴幾代,那樣必然多出不少銀子。


    假若罪孽較重者,同樣可以順勢除爵,已經超出預期值。


    大事已定,朝堂重新恢複安靜。


    該往另一個嚴峻的層麵上引了,崇禎再次望向內閣班中。


    “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


    李邦華出班。


    “準奏!”


    “陛下,前些日孫閣老提出整頓衛所,然朝堂諸公認為茲事體大,並未達成共識。


    如今都督府十位都督僅存其四,餘者是否有罪不得而知,臣請再議衛所一事!”


    “臣附議!”


    範景文出班,接著道:


    “陛下,孫閣老當日所言非虛,五軍都督府成為擺設已近兩百年。


    在職勳貴何種品行,諸公已識得真麵目,繼續讓此種機構存在,已毫無意義。


    臣提議,待衛所清理完善後撤裁五軍都督府,都督府現有職能劃歸軍機處!”


    “臣附議!”


    “臣附議!”


    “......”


    內閣諸臣全部表態。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文震孟作揖。


    朝臣有些詫異,內閣與吏部都是穿連襠褲,上迴你文震孟也是附和了的,今日卻有異議。


    這是啥意思?


    崇禎微微點頭:


    “文愛卿但說無妨!”


    “遵旨!”


    “陛下,五軍都督府自太祖起便設立,衛所製也為太祖獨創。


    如今二者確已不堪大用,然如此做法,是否於太祖顏麵不顧?”


    有的朝臣心中直咕嚕。


    從這段時間感受到,皇帝對祖製一會兒遵從,一會兒又說不好。


    根本不像以往那樣嚴格遵守,讓他們摸不著頭腦。


    前些時日孫承宗提出整頓衛所,遭多數人反對。


    皇帝當時並未強行硬推,以致政令沒有通過。


    今日再度提及,還想增加軍機處的籌碼,究竟要走向何方,事態尚不明朗。


    “陛下,臣以為文尚書所言極是,臣附議!”


    出了風頭的楊士聰再度站出來拱手。


    “臣附議...”


    工部尚書劉遵憲也跟著附和。


    不多時,附和文震孟的官員二十餘人,大小官都有。


    崇禎心中暗笑。


    有的人是真想改,有的純粹為圖清譽,或者覺得根本就無所謂。


    上次隻是讓老孫投石問路,今日情況可不一樣,等的就是勳貴落馬契機。


    便裝出很接受納諫的樣子:


    “既然諸公意見不一,朕並非獨斷朝綱之君。


    這樣吧,朕概不問罪,支持者站左側,反對者站右邊!”


    皇帝有無罪聲明在先,朝臣們完全放開。


    先前沒有選擇的都跟著站隊,有人還作出考慮狀,而後選向支持的一方。


    崇禎掃視全場,殿中涇渭分明。


    文震孟一方略少,孫承宗一側略多,大約四六開,比上次情況理想不少。


    這個事兒昨日就已商量好,讓孫承宗去找文震孟,讓他出麵攪攪局。


    借機傳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祖製算個鳥,少給老子提祖製。


    而且老子是明君,也會時常搞獨裁,如何做作,全看老子心情。


    清了清嗓子,崇禎說道:


    “我朝以孝治天下,若不遵循祖宗之規,便被視為離經叛道。


    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也。


    聖人在幾千年前便有此覺悟,聖人能夠做到,後世為何不可?”


    緩了緩,接著道:


    “太祖定下規矩,乃結合當初大明實際而定,如今大明千瘡百孔,早已不同往日。


    朕說過,兩百年前的黃曆拿到今日,還能用否?文愛卿,你來迴答朕。”


    “這...臣...”


    文震孟裝出慚愧的樣子。


    崇禎擺了擺手:


    “衛所那麽多土地去哪兒了?軍戶又去哪裏了?誰來告訴朕?


    五軍都督府都督除京營外,就剩一個衛所職權,他們管得好與否?管成什麽樣子,諸卿不清楚嗎?


    明明對大明有害無益,早已不合時宜,為何還要刻意堅守?


    倘若大明在朕手裏煙消雲散,朕百年後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是不是同樣不孝?


    諸位愛卿誰來迴答!”


    一連串發問,把好多人給整懵了。


    聖上意思非常明朗。


    反對者除了用“祖製”來約束外,根本找不出有力依據。


    偏偏皇帝已經不喜歡墨守陳規,而且文震孟發言時,故意埋了個坑。


    那就是承認都督府及衛所,已經失去作用。


    現在陛下說了這麽多,又有勳貴的齷齪事兒擺著。


    當中還涉及宣府眾多衛所,任何執意反對,都顯得蒼白無力。


    皇帝掃視全場,朝臣們低著頭默默感受他的禦音。


    站隊站出了結果,崇禎知道,這個事兒辦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