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麵色變得冷峻,望向朱純成:
“你三人還有何話說!”
“臣......臣知罪,望陛下看在臣祖上為大明所立之功,寬......寬恕微臣。”
陽武侯薛濂顫顫巍巍說道。
“陛下恕罪啊,臣有祖傳丹書鐵券…”
朱純成朱國弼匍匐在地,連連磕頭,額上都磕出血跡。
“嗬嗬,那是你祖上之功,朕還是那句話,要是爾等祖上知道你們幹的醜事兒,棺材板都會掀開!
爾等還好意思提免死鐵券,臉皮簡直比城牆還厚,混帳東西!”
“陛下饒命啊......”
殿中乞求聲哭喊聲一片,涉案文官也跟著不住磕頭。
崇禎不厭其煩,嗬道:
“李若鏈!”
“臣在!”
“將人犯全部打入詔獄,涉案文官革職,勳貴除爵,家眷全部捉拿!
家產通通查抄,待案件理清後論罪受罰!”
“遵旨!”
“曹化淳!”
“奴婢在!”
“五軍都督府及京營所有勳貴,全部請去東廠看管。
經排查未涉案者方可歸家!此案以錦衣衛為主,東廠輔之!”
“遵旨!”
臨淮侯幾個未被晉商指認者,背心幾乎濕透。
他們大不了比朱純成三人少遭幾天牢獄,結局大概率一個樣。
張之極、劉效祖覺得有點殃及魚池,卻也不敢吭聲。
皇帝沒說治他們的罪,僅僅乃配合調查,這個事兒太大,不得不遵從。
徐允禎強作鎮定,與定西侯對望一眼,心中同樣七上八下。
別人的今天,說不定就是自己的明天。
萬幸一個多月來,隻派人悄悄送了點消息,往後還真得更加謹慎。
他屁股上的屎,可比朱純成的還臭。
隨著一眾人被帶出殿外,皇極殿恢複如常。
很多朝臣恍恍惚惚,方才的一切還得緩緩消化。
轉念一想皇帝懲治得極好,勳貴太無恥,陳演幾人也實屬活該。
小半刻鍾後,大漢將軍進殿稟報:
“陛下,陳演六人已懲治完畢!”
“扔出午門,罰俸六個月,以儆效尤!”
“遵旨!”
有些官員開始納悶。
陳演兩次觸黴頭,皇帝卻不像針對其他人那樣嚴厲,反而重拿輕放,著實想不通。
其實皇帝是故意的,攪屎棍得有,反正不升官也不重用。
有時候需要這種敗類充當氣氛組,搞搞平衡,他也想折磨折磨這類人。
緩了緩,崇禎掃視全場:
“諸位愛卿,朱純成一幹做的醜事兒,近段時日卿等已親眼所見。
朕無比痛心,不知諸位有何感想?”
說完作出一副很難受的樣子。
“陛下,勳貴欺君罔上行謀反之舉,乃大明毒瘤也,該當嚴懲!
其餘勳貴即使未參與,然欺男霸女強占土地等事卻常有發生,真正為大明盡責者極少。
故臣以為,應對擔有官職之勳貴通通停職,責其麵壁思過,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許譽卿出班高聲奏道。
崇禎聞言心中發笑,這許譽卿嗅覺很靈敏,有點意思。
“臣附議!”
“臣附議!”
“......”
十多個三品以下文官走了出來。
“陛下,微臣也有看法!”
楊士聰出班。
嗬嗬,這家夥消停了好一段日子,主動站出來明顯有刷聲望的嫌疑。
今天情況特殊,任你苟日的刷。
“陛下,許大人所言不差,然臣以為,僅僅停職思過不足以震懾!”
“何以見得?”
崇禎問道。
不少朝臣望向楊士聰,朱純成一幹人犯事兒,波及到其他勳貴。
許譽卿說的已經夠重了,你還有啥新想法?
楊士聰清了清喉嚨,繼續道:
“陛下,從文武募捐直至今日,犯事最多最重者,均為開國之勳貴。
開國勳貴與國同休,世享榮華兩百餘年,除受祖上福萌外,多數於大明未立寸功。
正如許大人所言,人人家中極富卻還貪得無厭,無度魚肉百姓!
故臣請除開停職外,還應停發俸祿,查沒曆代非法所得,以正朝綱!”
朝堂上一陣嗡嗡聲。
楊士聰這番話真夠狠。
貴族們不缺那點俸祿,可停俸就很丟臉了。
至於清查非法所得,更預示著可能要倒查祖宗數代,這才是最最打臉的事兒。
崇禎心中暗笑。
不待他開口,十餘個附議文官走了出來,包括東林新秀之一的吳偉業。
“陛下,楊翰林所言極是,然臣以為,單就前述懲治仍然不夠!”
吳偉業高聲疾唿。
“愛卿有何見解?”
皇帝借驢下坡,帶著鼓勵的成份問道。
“陛下,大明世襲勳貴高達近五十人,後代絕大多數毫無作為,卻世受曆代君王恩惠,早已成為大明沉重負擔。
故臣以為,凡有劣跡者,還應削爵貶為平民,還我大明朗朗乾坤!”
“臣附議!”
“臣附議!”
“......”
這下又走出十多個文官。
相當於除三品以上大員外,以下的附和官員超出半數。
崇禎心裏很玩味。
大明官員喜歡痛打落水狗,何況朱純成一流犯的又是大罪。
自前任內閣倒台後,諸個黨派或多或少受到牽連。
那些小嘍囉當下都願意冒冒泡,順便撈撈政治資本。
尤其人多勢眾的東林黨,領袖錢世升尚在獄中,當下群龍無首。
雖目前顯示罪責僅為結黨私會,量罪可大可小,但皇帝卻想讓他在獄中多“享享福”。
目前在朝東林人,就剩劉遵憲地位最高,近期已經被自己和內閣收服。
至於眾望所歸的錢謙益,賦閑在江南老家,對朝堂鞭長莫及,東林黨太需要振作。
聖上那個小本本也是他們的掣肘,抓住機會發表下觀點,順便探明皇帝對東林人的態度。
崇禎心裏跟明鏡似的,他們的小心思,暫不想去計較。
若將勳貴全部一棒子打死,並不利於當下統治。
自己的帝王威望,畢竟才稍有起色而已。
望向內閣六部班中,該大佬們表表態了。
孫承宗讀懂皇帝眼神,出班奏報:
“陛下,若其餘諸公與朱純成一案有牽連,按方才三位同僚所請,並無差池。
然若僅為其他劣跡,還是應量體裁衣,全部除爵有失公允!”
崇禎認真聽著,表情無任何變化。
朝臣們都是察言觀色的老手。
見皇帝似乎在猶豫,瞬間被這番言論分為兩派。
“你三人還有何話說!”
“臣......臣知罪,望陛下看在臣祖上為大明所立之功,寬......寬恕微臣。”
陽武侯薛濂顫顫巍巍說道。
“陛下恕罪啊,臣有祖傳丹書鐵券…”
朱純成朱國弼匍匐在地,連連磕頭,額上都磕出血跡。
“嗬嗬,那是你祖上之功,朕還是那句話,要是爾等祖上知道你們幹的醜事兒,棺材板都會掀開!
爾等還好意思提免死鐵券,臉皮簡直比城牆還厚,混帳東西!”
“陛下饒命啊......”
殿中乞求聲哭喊聲一片,涉案文官也跟著不住磕頭。
崇禎不厭其煩,嗬道:
“李若鏈!”
“臣在!”
“將人犯全部打入詔獄,涉案文官革職,勳貴除爵,家眷全部捉拿!
家產通通查抄,待案件理清後論罪受罰!”
“遵旨!”
“曹化淳!”
“奴婢在!”
“五軍都督府及京營所有勳貴,全部請去東廠看管。
經排查未涉案者方可歸家!此案以錦衣衛為主,東廠輔之!”
“遵旨!”
臨淮侯幾個未被晉商指認者,背心幾乎濕透。
他們大不了比朱純成三人少遭幾天牢獄,結局大概率一個樣。
張之極、劉效祖覺得有點殃及魚池,卻也不敢吭聲。
皇帝沒說治他們的罪,僅僅乃配合調查,這個事兒太大,不得不遵從。
徐允禎強作鎮定,與定西侯對望一眼,心中同樣七上八下。
別人的今天,說不定就是自己的明天。
萬幸一個多月來,隻派人悄悄送了點消息,往後還真得更加謹慎。
他屁股上的屎,可比朱純成的還臭。
隨著一眾人被帶出殿外,皇極殿恢複如常。
很多朝臣恍恍惚惚,方才的一切還得緩緩消化。
轉念一想皇帝懲治得極好,勳貴太無恥,陳演幾人也實屬活該。
小半刻鍾後,大漢將軍進殿稟報:
“陛下,陳演六人已懲治完畢!”
“扔出午門,罰俸六個月,以儆效尤!”
“遵旨!”
有些官員開始納悶。
陳演兩次觸黴頭,皇帝卻不像針對其他人那樣嚴厲,反而重拿輕放,著實想不通。
其實皇帝是故意的,攪屎棍得有,反正不升官也不重用。
有時候需要這種敗類充當氣氛組,搞搞平衡,他也想折磨折磨這類人。
緩了緩,崇禎掃視全場:
“諸位愛卿,朱純成一幹做的醜事兒,近段時日卿等已親眼所見。
朕無比痛心,不知諸位有何感想?”
說完作出一副很難受的樣子。
“陛下,勳貴欺君罔上行謀反之舉,乃大明毒瘤也,該當嚴懲!
其餘勳貴即使未參與,然欺男霸女強占土地等事卻常有發生,真正為大明盡責者極少。
故臣以為,應對擔有官職之勳貴通通停職,責其麵壁思過,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許譽卿出班高聲奏道。
崇禎聞言心中發笑,這許譽卿嗅覺很靈敏,有點意思。
“臣附議!”
“臣附議!”
“......”
十多個三品以下文官走了出來。
“陛下,微臣也有看法!”
楊士聰出班。
嗬嗬,這家夥消停了好一段日子,主動站出來明顯有刷聲望的嫌疑。
今天情況特殊,任你苟日的刷。
“陛下,許大人所言不差,然臣以為,僅僅停職思過不足以震懾!”
“何以見得?”
崇禎問道。
不少朝臣望向楊士聰,朱純成一幹人犯事兒,波及到其他勳貴。
許譽卿說的已經夠重了,你還有啥新想法?
楊士聰清了清喉嚨,繼續道:
“陛下,從文武募捐直至今日,犯事最多最重者,均為開國之勳貴。
開國勳貴與國同休,世享榮華兩百餘年,除受祖上福萌外,多數於大明未立寸功。
正如許大人所言,人人家中極富卻還貪得無厭,無度魚肉百姓!
故臣請除開停職外,還應停發俸祿,查沒曆代非法所得,以正朝綱!”
朝堂上一陣嗡嗡聲。
楊士聰這番話真夠狠。
貴族們不缺那點俸祿,可停俸就很丟臉了。
至於清查非法所得,更預示著可能要倒查祖宗數代,這才是最最打臉的事兒。
崇禎心中暗笑。
不待他開口,十餘個附議文官走了出來,包括東林新秀之一的吳偉業。
“陛下,楊翰林所言極是,然臣以為,單就前述懲治仍然不夠!”
吳偉業高聲疾唿。
“愛卿有何見解?”
皇帝借驢下坡,帶著鼓勵的成份問道。
“陛下,大明世襲勳貴高達近五十人,後代絕大多數毫無作為,卻世受曆代君王恩惠,早已成為大明沉重負擔。
故臣以為,凡有劣跡者,還應削爵貶為平民,還我大明朗朗乾坤!”
“臣附議!”
“臣附議!”
“......”
這下又走出十多個文官。
相當於除三品以上大員外,以下的附和官員超出半數。
崇禎心裏很玩味。
大明官員喜歡痛打落水狗,何況朱純成一流犯的又是大罪。
自前任內閣倒台後,諸個黨派或多或少受到牽連。
那些小嘍囉當下都願意冒冒泡,順便撈撈政治資本。
尤其人多勢眾的東林黨,領袖錢世升尚在獄中,當下群龍無首。
雖目前顯示罪責僅為結黨私會,量罪可大可小,但皇帝卻想讓他在獄中多“享享福”。
目前在朝東林人,就剩劉遵憲地位最高,近期已經被自己和內閣收服。
至於眾望所歸的錢謙益,賦閑在江南老家,對朝堂鞭長莫及,東林黨太需要振作。
聖上那個小本本也是他們的掣肘,抓住機會發表下觀點,順便探明皇帝對東林人的態度。
崇禎心裏跟明鏡似的,他們的小心思,暫不想去計較。
若將勳貴全部一棒子打死,並不利於當下統治。
自己的帝王威望,畢竟才稍有起色而已。
望向內閣六部班中,該大佬們表表態了。
孫承宗讀懂皇帝眼神,出班奏報:
“陛下,若其餘諸公與朱純成一案有牽連,按方才三位同僚所請,並無差池。
然若僅為其他劣跡,還是應量體裁衣,全部除爵有失公允!”
崇禎認真聽著,表情無任何變化。
朝臣們都是察言觀色的老手。
見皇帝似乎在猶豫,瞬間被這番言論分為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