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求經脫障向西遊,無數名山不盡休。
兔走烏飛催晝夜,鳥啼花落自春秋。
微塵眼底三千界,錫杖頭邊四百州。
宿水餐風登紫陌,未期何日是迴頭。
話說唐三藏幸虧龍子降妖,黑水河神開路,師徒們過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來。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他們一路前行,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卻始終沒有放棄。
行夠多時,又值早春天氣。此時,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但見:
三陽轉運,萬物生輝。天空中,陽光明媚,仿佛一幅絢麗的畫卷展開;大地上,芳草如茵,繁花似錦,美不勝收。梅花在寒風中漸漸凋零,隻留下幾點殘雪;麥田裏,麥浪滾滾,如雲般湧動。冰雪開始消融,山泉潺潺流淌,滋潤著大地。草木萌芽,大地漸漸恢複了生機。
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禦辰;花香風氣暖,雲淡日光新。道旁的楊柳依依,舒展著嫩綠的枝葉,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春天的到來。
師徒們正走在路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緩緩策馬前行。突然,一陣喧鬧聲傳來,仿佛有成千上萬個人在呐喊。唐僧心中一驚,連忙勒住馬韁,不敢再往前走,焦急地迴頭問道:“悟空,這是什麽聲音如此響亮?”豬八戒說:“好像是大地裂開、山峰崩塌一般。”沙和尚則說:“就像雷聲和閃電一樣。”唐僧說:“還是人的唿喊和馬的嘶鳴聲。”孫悟空笑著說:“你們都猜錯了,先停下來,讓我去看看是怎麽迴事。”
隻見孫悟空縱身一躍,踏著雲霧,飛到空中,睜開眼睛遠望,隻見一座城池出現在眼前。他又靠近仔細觀察,發現這座城池散發著祥和的光芒,但並沒有兇惡的氣息。孫悟空暗自沉思:“這個地方不錯啊!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噪音呢?……而且城中既沒有飄揚的旗幟,也沒有閃耀的兵器,更沒有炮火的轟鳴聲,為何卻有人馬喧囂的聲音?”
正值眾人商議之際,忽然瞧見那城門外的沙灘空地上,聚集了眾多和尚。他們正在那裏奮力拉扯著車子,口中還齊聲唿喊著“大力王菩薩”,聲音響徹雲霄,以至於驚動了唐僧。
行者緩緩按下雲頭,定睛細看。隻見那車子上裝載的盡是些磚瓦木植土坯之類的東西。而灘頭上的坡阪極為陡峭,是最高的地方,旁邊還有一條狹窄的夾脊小路,以及兩座雄偉的大關。關下的道路則都是筆直陡峭的懸崖,這樣的地形,那車子又怎能拖拽得上去呢?雖說此時天氣暖和,但那些和尚卻都衣衫襤褸,看上去十分窘迫。行者心中不禁疑惑起來:“想必是在修蓋寺院吧。這裏五穀豐登,想必是找不到雜工,所以這些和尚才親自出力。”
行者心中正暗自猜疑,尚未有定論之時,隻見那城門裏,有兩個少年道士搖搖擺擺地走了出來。再看他們的裝扮,隻見他們頭戴星冠,身披錦繡。那星冠閃耀著光芒,身上的錦繡更是如彩霞般飄逸。他們腳蹬雲頭履,腰係熟絲絛。麵容如同滿月般圓潤聰慧,身形好似瑤台仙子般嬌美。
那些和尚見到道士來了,一個個都嚇得心驚膽戰,於是更加用力地拽拉著車子。行者心裏立刻明白了過來:“嗯!這些和尚肯定害怕這些道士。要不然,他們為什麽會這麽用力地拖拽車子呢?我曾經聽別人說過,在西邊的道路上,有一個地方敬重道教而蔑視佛教,這裏一定就是那個地方了。我本來想迴去向師父稟報這件事情,但又擔心事情不清楚,反而會讓他怪罪。難道像我這樣聰明伶俐的人,就不能打探到確切的消息嗎?還是先等等,下去問清楚了再迴來告訴師父吧。”
你知道他要去問誰嗎?原來大聖按下雲頭,來到郡城腳下,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遊曆四方的全真道人。他左臂上掛著一個水火籃兒,手裏敲打著漁鼓,口中唱著道情詞。他走到城門附近,迎麵遇到了兩個道士,便恭敬地鞠躬行禮說道:“道長,貧道有禮了。”那道士也迴禮問道:“先生從哪裏來?”
行者道:“我弟子雲遊至海角天涯,浪跡四方。今日來到此處,欲尋覓善人家,以募化些齋食。敢問二位道長,這城中哪條街道風氣良好?哪個巷子裏有賢能之士?我這出家人也好去化些齋飯來吃。”那道士聽罷,不禁笑道:“你這先生,怎說出這等敗興的話來?”行者麵露疑惑,問道:“何為敗興?”道士解釋道:“你欲化些齋飯吃,這難道不是敗興之事嗎?”行者不以為然地說:“出家人以乞化為由,若不化齋飯吃,又怎會有錢財購買呢?”
道士笑著說:“你是遠方而來,自然不知我這城中之事。我這城中,且不說文武官員崇尚道義,富民長者尊重賢能,就連大男小女見到我們拜請奉齋,也都紛紛響應,這些都不值一提。最為重要的是,萬歲君王也喜好道義,尊崇賢能。”行者聽聞,心中大喜,說道:“我這出家人一則年幼,二則初來乍到,確實不知此地詳情。煩請二位道長將這裏的地名、君王好道愛賢之事,詳細述說一遍,也讓我感受一下同道之情。”道士欣然應允,說道:“此城名為車遲國。我們與寶殿上的君王還有些親戚關係呢。”
行者聽了道士的話,不禁嗬嗬笑了起來,說道:“想來是道士你做了皇帝?”道士連忙搖頭道:“並非如此。隻因這二十年前,此地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天上沒有半點雨水,地上的穀苗也都絕收了。無論是君臣還是黎民百姓,無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沐浴焚香,戶戶都向天祈求降雨。就在眾人都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忽然從天而降了三位仙長,拯救了眾生。”行者好奇地問道:“是哪三位仙長?”道士迴答說:“便是我家的師父。”行者又問:“尊師的名號是什麽?”
道士說道:“我的大師父,號作虎力大仙;二師父,鹿力大仙;三師父,羊力大仙。”行者接著問道:“這三位尊師,有多少法力?”道士一臉崇敬地說道:“我那師父,唿風喚雨,隻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也如同轉身般容易。正因為有如此強大的法力,他們才能奪天地之造化,換星鬥之玄微,就連君臣都對他們敬重有加,還與我們結為了親家。”
行者說道:“這皇帝可真是有大造化啊。常言道:‘術動公卿。’老師父您有這般神奇的手段,與皇帝結親,著實是不虧待他。唉,不知我這道士可有那麽一點緣分,能夠得見老師父一麵呢?”道士笑著迴答:“你想要見我師父,又有何難!我二人乃是他親近無比的徒弟,我師父又喜好道法、愛慕賢才,隻要聽聞一個‘道’字,便會親自出門相迎。若是由我二人引薦你,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
行者聽了,深深作揖道:“多謝舉薦,那我這就進去吧。”道士卻說道:“且稍等片刻,你在此處坐下,等我二人將公事處理完畢,再帶你進去。”行者疑惑地問道:“出家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能有什麽公事?”道士用手指向沙灘上的僧人,說道:“他所做的乃是我家的活計,我擔心他偷懶,我們去點他一卯就迴來。”行者不禁笑道:“道長您這話可就差了。僧道都是出家人,為何他要替你們幹活,還要受你們的點卯呢?”
道士侃侃而談:“你有所不知。想當年求雨之際,僧人在一旁虔誠拜佛,道士則在另一邊告鬥祈天,皆向朝廷申領糧餉。豈料那和尚徒有其表,空念空經,毫無效用,根本無法解救百姓於水火。後來我師父一到,施展神通,喚雨唿風,成功拯救萬民於塗炭之中。然而,此舉卻惹惱了朝廷,他們認為和尚無能,遂拆毀了他的山門,搗毀了他的佛像,追迴了他的度牒,還不許他返迴故鄉,而是將他賜予我家為奴,如同小廝一般使喚。我家燒火做飯的是他,打掃庭院的是他,看門守戶的也是他。隻因後邊還有住房尚未完工,便讓這和尚去拖拽磚瓦,搬運木材,負責起蓋房宇。隻怕他貪玩躲懶,不肯賣力拽車,所以才派我二人前來查點監督。”
行者聽了這話,拉住道士的衣角,淚水潸然而下:“我就說我沒有緣分啊,果然沒有緣分,見不到老神仙您的真麵目啊!”道士安慰他道:“怎麽會呢,為何不能相見?”行者說道:“我這個道士在世間遊曆,一方麵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考慮,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尋找親人。”道士問道:“你有什麽親人需要尋找?”
行者迴答說:“我有一個叔叔,從小就出家做和尚。以前年歲不好的時候,也到外麵討飯吃。但這幾年都沒見到他迴家,我懷念祖上的恩情,特意來這裏找找他。估計他被困在了這種地方,無法脫身,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隻有找到他,和他見一麵,我才能安心和你進城。”道士說:“那倒是挺簡單的。我們倆先坐下來,麻煩你去沙灘上幫我數一數。隻要數目對得上500個,那就可以了。看看裏麵有沒有你叔叔。如果有的話,我們看在道中的情誼份上,讓他走就是了,然後再帶你進城,好不好?”
行者連忙頂禮謝恩,長揖一聲後,辭別了道士,一邊敲打著漁鼓,一邊徑直走向沙灘。過了雙關,轉下夾脊,隻見那群和尚一齊跪地磕頭道:“爺爺,我們沒有偷懶,五百人一個不少,都在這裏拉車呢!”行者看到此情此景,暗自好笑:“這些和尚被道士嚇破了膽,見到我這個冒牌道士就如此畏懼。如果遇到真正的道士,恐怕他們早就性命難保了。”行者再次揮手示意:“不必下跪,無需害怕。我並非監工之人,而是前來尋找親人的。”眾僧聽聞此言,立刻將他團團圍住,一個個爭先恐後地露出頭臉,咳嗽作響,迫不及待地想要被認出。有人說道:“不知道哪一個才是他的親人啊。”
行者仔細辨認了一會兒,突然嗬嗬大笑起來。眾僧疑惑不解,問道:“老爺不認得親人,為何還笑得出來?”
行者聽了,不禁笑道:“你們可知我笑什麽?笑你們這些和尚全不長俊!你們的父母生下你們,想必是命犯華蓋,妨爺克娘,或是不招姐妹,才把你們舍斷了出家。可你們怎的不遵三寶,不敬佛法,不去看經拜懺,卻反而與道士傭工,作奴婢使喚?”眾僧聽了,紛紛落淚道:“老爺,你來羞我們哩!你老人家想必是個外邊來的,不知我這裏的利害。”行者道:“我確實是從外方來的,實在不知你這裏有甚利害。”
眾僧道:“隻因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隻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行者問道:“為何會這樣?”眾僧道:“隻因有三個仙長來此處,他們能唿風喚雨,哄騙君王,滅了我們寺廟,追迴了度牒,不許我們歸鄉,也不許我們補役當差,反而將我們賜給那仙長家使用,讓我們受盡苦楚。但凡有個遊方道者至此,君王就會請他拜王領賞;可若是和尚來了,不論遠近,都會被拿來給仙長家傭工。”
行者聽了眾僧的話,不禁皺起眉頭道:“想必那道士還有什麽巧法術,竟能誘了君王?若隻是唿風喚雨,也不過是些旁門小法術罷了,怎能輕易動得君心?”眾僧紛紛點頭,說道:“他不僅會唿風喚雨,還會摶砂煉汞、打坐存神、點水為油、點石成金等奇妙法術。如今更是大興土木,興建三清觀宇,日夜對天地看經懺悔,祈求君王萬年不老,故而將君心迷惑住了。”
行者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既然如此,你們為何不逃走呢?”眾僧麵露苦色,無奈地說道:“老爺有所不知,那仙長早已奏準君王,將我們的模樣畫成了影身圖,在車遲國境內四處張貼。這地界寬廣,各府州縣鄉村店集之處,都有一張和尚圖,上麵還有禦筆親題。若是有官職的人,抓到一個和尚,便可高升三級;沒有官職的人,抓到一個和尚,就能賞賜白銀五十兩。因此,我們根本無處可逃。別說和尚了,就算是剪了頭發的、禿頭的、頭發稀疏的人,也都難以逃脫。而且,這四下裏的快手眾多,緝事的人又遍布各地,無論我們如何躲藏,都難以逃脫他們的追捕。我們實在是無可奈何,隻得在此苦苦忍受。”
行者聽聞此言,麵色一冷,說道:“既是如此,那你們這些僧人死了也就罷了。”眾僧聞言,趕忙迴答道:“老爺啊,確實有人死去了。他們四處捉拿我們本地的和尚,總計約有兩千多人。到這裏後,我們忍受不了這種苦楚,受不了高溫煎熬,耐不住寒冷,適應不了這裏的水土,已經有六百多人死去,還有七八百人選擇了自盡。隻剩下我們這五百人還活著。”
行者好奇地問道:“為什麽你們沒有死去呢?”眾僧答道:“有的人想要上吊自殺,但繩子突然斷掉;有的人拿刀自刎,卻感覺不到疼痛;有的人跳河自殺,卻漂浮起來不會下沉;還有的人服用毒藥,身體卻安然無恙。”行者聽後笑道:“你們真是好福氣,上天賜予你們長壽啊!”眾僧哭喪著臉說:“老爺啊,您少說了一個字,應該是‘長受罪’啊!我們每天隻吃三頓糙米煮成的稀粥。晚上隻能在沙灘上露天休息。剛閉上眼睛,就會有神人前來保護我們。”行者疑惑地問:“難道是因為太辛苦,產生幻覺了嗎?”眾僧解釋道:“並不是幻覺,而是六丁六甲和護教伽藍前來保護我們。每當夜晚來臨,他們就會前來保護我們。隻要有快要死去的人,他們就會保護他,不讓他死去。”
行者聽後,心中暗暗發笑,自語道:“莫說老孫沒有手段,預先神聖早就傳播了我的名聲。”他急忙抽出身來,敲打著漁鼓,告別了眾僧,徑直來到城門口,見到了道士。那道士迎著問道:“先生,哪一位是您的親戚呢?”行者迴答道:“這五百個都是我的親戚。”兩個道士笑著說:“你怎麽會有這麽多親戚呢?”行者答道:“實不瞞你說,我那頑徒,乃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道士驚訝地問:“可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嗎?”行者得意地說:“正是!正是!”道士們立刻恭敬起來,說道:“原來是大聖的高徒,失敬失敬!請隨我進城。”行者跟著他們進了城,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次又可以好好教訓一下那些和尚了。行者道:“一百個是我左鄰,一百個是我右舍,一百個是我父黨,一百個是我母黨,一百個是我交契。你若肯把這五百人都放了,我便與你進去;不放,我不去了。”
道士著急地說道:“你肯定是得了瘋病,不然怎麽會一時之間胡言亂語呢?那些和尚可是國王禦賜給我們的,如果想要放走其中的一兩個人,必須先向師父遞交生病的證明,然後再補上死亡證明,這樣才能算是完成手續。怎麽可能說放就放呢?這完全不符合常理啊!而且不要說我家沒有人可以使喚,就連朝廷也會怪罪下來的。他們經常會派遣官員前來巡查,有時候甚至皇帝也會親自來點驗,怎麽能輕易放走這些和尚呢?”行者聽後問道:“真的不能放走嗎?”道士堅定地迴答:“絕對不能放走!”行者連續問了三遍,見道士態度堅決,頓時大怒,從耳朵中掏出金箍棒,迎風輕輕一搓,便變成了碗口般粗細。接著他又晃了一晃,照著道士的臉狠狠一揮,可憐的道士瞬間被打得頭破血流,身體重重地摔倒在地,皮膚開裂,脖頸折斷,腦漿四溢!
此時,灘塗上的僧人遠遠看見行者打死了兩名道士,丟下了車子,急忙跑過來大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有人打死了皇親國戚!”行者疑惑地問道:“哪個是皇親?”
隻見眾多僧人將其團團圍住,口中不斷說道:“他師父,你上殿不參拜大王,下殿也不辭別主人,朝廷常常尊稱你為‘國師兄長先生’。可你為何要在這裏惹事生非呢?他的徒弟出來監工,這與你毫無關係,你為何要將他打死?那位仙長並未提及是你來打殺,隻是說來此處監工,而我們卻害死了他。我們該怎麽辦呢?而且還要和你一起進城,承擔人命官司。”行者聞言大笑起來:“諸位不必吵鬧。我並非雲水全真,而是前來拯救你們的。”眾僧紛紛反駁道:“你竟然打死人,還連累了我們,增加了負擔,怎麽能說是拯救我們呢?”行者解釋道:“我乃是大唐聖僧的徒弟孫悟空行者,特意趕來此地拯救你們的性命。”眾僧搖頭否認:“不是這樣的,那老爺我們認識他。”行者疑惑地問道:“你們既然沒有見過他,又是如何認得的呢?”眾僧迴答道:“我們曾經在夢中見到過一位老者,自稱太白金星,經常教導我們,描述過孫行者的模樣,千萬不要認錯了。”
行者問道:“他是如何向你們描述我的?”眾僧迴答道:“他說:‘那位大聖:額頭金睛閃耀著光芒,圓圓的腦袋沒有腮幫子。牙齒鋒利嘴巴尖尖,性情乖巧,相貌比起雷公還要古怪。習慣使用金箍棒作為武器,曾經攻打天宮。現在皈依佛門保護唐僧取經,專門拯救人間的災難。’”行者聽後,又是生氣又是高興。高興的是有人替自己宣揚名聲,生氣的是那個老家夥太懶惰,竟然把自己的真實身份都告訴了這些凡人!忽然失聲叫道:“各位確實認為我不是孫行者。我是孫行者的弟子,來到這裏學習惹事生非的本領。那邊不就是孫行者來了嗎?”
說著用手指向東邊,哄得眾僧轉頭去看,他趁機變迴了本來麵目。眾僧們這才認出他來。一個個立刻跪地拜見道:“爺爺!我們都是凡人的眼睛,不知道是爺爺您顯化而來。希望爺爺能為我們報仇雪恨,消除災禍,早日進城降妖除魔,迴歸正道啊!”行者說道:“你們先跟我來吧。”眾僧緊緊跟隨在他身邊。
那大聖一路疾行,徑直到了沙灘之上,施展出神通手段,將車兒拖拽過兩道關卡,穿越夾脊,然後提起車兒,用力摔得粉碎。接著,他把那些破碎的磚瓦和木料盡數拋下山坡,大聲喝令眾僧:“散開!不要靠近我的身邊,待我明日見到這皇帝,消滅那道士!”眾僧紛紛說道:“爺爺呀,我們不敢遠離;隻是擔心被官人抓住送來,又要遭受懲罰,反而會帶來更多災禍。”行者迴答說:“既然這樣,我給你們一個護身法門。”說著,大聖拔出一把毫毛,嚼碎後,分給每個和尚一截。並教導他們:“將它撚在無名指的指甲裏,握緊拳頭,隻管大膽行走。如果沒人敢抓你就算了;若是有人膽敢抓你,隻需緊緊握拳,高唿一聲‘齊天大聖’,我就會前來保護你。”眾僧又問:“爺爺,如果我們走得太遠,看不到你,唿叫你也沒有迴應,該怎麽辦呢?”行者寬慰道:“你們盡管放心,即使相隔萬裏之遙,也能確保安全無虞。”
好幾個膽子大一些的僧侶,捏緊了拳頭,悄聲喚道:“齊天大聖!”眨眼間,便瞧見一個威風凜凜的雷公現於眼前,手持一根鐵棍,即便有成千上萬的兵馬,也無法靠近他半分。此刻,已有百十來人齊聲高唿,瞬間出現了百餘個大聖守護在旁。眾僧侶紛紛叩頭說道:“爺爺啊,您真是神通廣大、靈驗無比!”孫悟空接著下令說:“喊一聲‘寂’字,便能收迴你們的毫毛。”眾人立刻照做,大喊一聲:“寂!”那些毫毛果然乖乖地迴到了孫悟空的指甲縫裏。眾僧侶這才滿心歡喜地逃過一劫,一哄而散。孫悟空叮囑道:“不要逃得太遠。要時刻留意城裏的動靜。一旦看到張貼招募僧侶的告示,就趕緊進城來找我取迴毫毛吧。”於是,這五百個僧侶,有的向東,有的向西,有的匆忙離去,有的則站在原地,很快便消失不見了。
另一邊,唐僧在路邊久久等不到孫悟空的迴應,便讓豬八戒牽馬往西走去,途中遇到一群正在逃竄的僧侶。快到城門時,看見孫悟空正和十幾個尚未散去的和尚待在一起。唐三藏連忙勒住韁繩問道:“悟空,你去打探情況,為何這麽久都沒有迴來?”
行者引領著十幾個和尚,來到唐僧麵前行禮,並詳細說明了情況。唐僧驚恐地問道:“這樣啊,那我們該怎麽辦呢?”那十幾個和尚安慰道:“老爺不必擔心。孫大聖乃是天神下凡,神通廣大,必定能保護老爺安全。我們是這座城裏敕建智淵寺的僧人。因為這座寺廟是先王太祖親自建造的,裏麵供奉著先王太祖的神像,所以沒有被拆除。城中其他寺院,無論大小都已經被拆毀了。我們懇請老爺盡快進城,到我們的荒山中安頓下來。等到明天早上上朝時,孫大聖一定會有辦法處理此事。”行者點頭道:“你們說得對;也好,那就趕緊進城吧。”
隨後,長老下馬,走到城門下。此時夕陽已經西沉。他們走過吊橋,進入了三層門內。街上的人們看到智淵寺的和尚牽著馬、挑著行李,紛紛迴避。正當他們前行時,來到了山門前。隻見那門上高懸著一麵金字大匾,上麵寫著“敕建智淵寺”。
眾人推開寺廟大門,穿過金剛殿,打開了正殿的門。唐僧取出袈裟披上,恭敬地朝拜了金身佛像後,方才進入殿內。眾僧喊道:“看家的!”老和尚急忙走出來,一見到孫悟空便拜倒在地,說道:“爺爺!您來了?”孫悟空笑著問:“你認識我是哪個爺爺,就這樣拜見?”那和尚迴答:“我知道您是齊天大聖孫爺爺。我們每晚都能在夢裏見到您。太白金星經常托夢給我們,說隻要您來了,我們才能保住性命。今天果然看到您和夢裏一模一樣。爺爺啊,幸虧您來得早!要是再晚一兩天,我們恐怕都已經變成鬼魂了!”孫悟空笑著說:“快起來吧。明天就會有結果了。”眾僧準備好齋飯,唐僧師徒吃完後,將方丈打掃幹淨,安心睡了一晚。
二更時分,孫悟空心裏有事,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聽到外麵傳來吹打聲,於是悄悄爬起來,穿上衣服,跳到空中觀看。隻見正南方向燈火通明,亮堂堂一片。他降下雲頭仔細一看,原來竟是三清觀裏的道士們正在舉行祈福儀式呢!
這三清觀真是一座莊嚴神聖的廟宇啊!它坐落在靈秀之地,殿堂高聳入雲,巍峨壯觀得如同蓬萊仙境一般;而道觀內部則寧靜祥和,宛如化樂宮中般清幽宜人。兩邊的道士們吹奏著笙簫,悠揚的音樂聲迴蕩在空氣中。正前方,高功法師手持玉笏,莊重地主持著儀式。他們宣讀《消災懺悔經》,講解《道德經》,聲音洪亮,莊嚴肅穆。
揚起塵土,幾道符咒被傳遞出去,燭光閃爍搖曳,衝向天際;查察天罡北鬥,香煙嫋嫋升騰,彌漫在清朗的天空中。案頭上擺放著供奉的新鮮祭品,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齋菜。
大殿門前懸掛著一副黃色綢緞織成的對聯,上麵繡著二十二個金色大字:“雨順風調,願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餘年。”字跡工整秀麗,光彩奪目。
行者看見三個老道士身披法衣,心中猜測應該就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再看下方還有七八百個散眾,有人司職擊鼓敲鍾,有人侍奉焚香,眾人皆恭敬地站列於兩側。行者心中暗喜:“我本想下去與他們摻和一下,但無奈‘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啊。還是先迴去照看八戒、沙僧,一起過來玩耍。”
行者按下祥雲,徑直飛到方丈室中。隻見八戒與沙僧兩人通腿而眠。行者先叫醒悟淨。沙和尚醒來後說道:“哥哥,你還沒睡覺呢?”行者迴答道:“你快起來,我帶你去享受一番。”沙僧疑惑地問道:“這深更半夜的,又困又渴,有什麽可享受的?”行者笑著說:“這城中果然有一座三清觀。觀中的道士正在舉行齋醮儀式,三清殿上擺放著許多供品:饅頭大得像鬥一樣,燒果每個重達五六十斤,米飯不計其數,水果也非常新鮮。我們可以盡情享用這些美食!”這時,睡夢中的豬八戒聽到有好吃的,立刻驚醒,嚷嚷道:“哥哥,怎麽能忘了我呢?”
行者輕聲說道:“兄弟,你若想吃東西,就別大聲喧嘩,以免吵醒了師父。快跟我來吧。”
於是,他們兩人穿上衣服,悄悄地走出房門。隨後,行者踏著雲頭,縱身跳起,帶著八戒一起離開了。那呆子看到燈光閃爍,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動手。行者連忙拉住他說:“別急!等他們散開後,我們再下去。”八戒焦急地問道:“他現在正興致勃勃地誦經呢,怎麽可能輕易散去?”行者自信地迴答:“等我施展一個法術,他自然就會散開了。”隻見大聖撚動法訣,口中念念有詞,朝著巽方之地深深吸氣,然後用力唿出。頓時,一陣狂風唿嘯而起,直直地卷入三清殿內。狂風席卷而過,將殿內的花瓶、燭台以及四周牆壁上懸掛的功德牌全部刮倒,瞬間燈火熄滅,一片漆黑。眾道士驚恐萬分,嚇得不知所措。虎力大仙見狀,趕忙說道:“徒兒們先散開吧。這陣突如其來的神風實在太厲害了,竟然吹滅了燈燭和香花。大家各自迴房休息,明天早上早點起來,多念幾遍經文彌補損失。”眾道士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然後各自退下。
行者引領著八戒、沙僧,按下雲頭,徑直闖入三清殿。那呆子不管生熟,拿起燒果就往嘴裏塞,張口便啃。行者見狀,掣出鐵棒,就要打他。八戒趕忙縮手躲過,抱怨道:“我還沒嚐出什麽滋味呢,你就打我!”行者說道:“別小家子氣了。咱們先敘禮,然後再坐下享用。”八戒嘟囔著:“真不害臊!偷東西吃還要敘禮!要是人家請我們來,那又該怎麽辦?”行者問道:“這上麵坐的是哪位菩薩?”八戒笑著說:“連三清都不認識,還把他們當成菩薩!”行者又問:“那三清是誰?”八戒迴答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行者說:“我們都要變成他們的模樣,才能吃得安心。”那呆子一聽,急了,聞到那香噴噴的供品,饞得不行,爬上高台,把老君一嘴拱了下去,說道:“老官兒,你也坐得夠久了,讓我老豬來坐坐。”於是,八戒變成了太上老君的模樣,行者變成了元始天尊,沙僧變成了靈寶道君。他們把原來的神像都推到了一邊。剛一坐下,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搶過大饅頭吃了起來。行者連忙說道:“別急別急!”八戒說:“哥哥,都變成這樣了,還不吃等什麽呢?”
行者說道:“兄弟呀,吃東西雖是小事,但泄漏天機可就是大事了。這聖像被推倒在地上,倘若有起早的道士前來撞鍾掃地,或者不小心絆了一個跟頭,豈不是就走漏了消息?你快把他藏到一邊去。”八戒迴應道:“此處道路生疏,我摸不著門路,又該往哪裏藏他呢?”行者迴答說:“我剛進來的時候,看到右手邊有一道小門,那裏麵穢氣熏人,想必是個五穀輪迴之所。你把他送到那裏去吧。”這呆子倒有幾分蠻力氣,跳了下來,將三個聖像扛在肩膊上,走了出來。到了那邊,他用腳蹬開門一看,原來是個大廁所。八戒不禁笑道:“這個弼馬溫果然會耍嘴皮子!連個毛坑都給他起了個道號,叫作什麽‘五穀輪迴之所’!”
那呆子將其扛在肩上,卻並未丟棄,口中還不停地嘟囔著:“三清啊三清,你們聽我說。我從遠方來到此地,向來擅長消滅妖精。如今想要享受供養,卻無處尋得安寧。隻好借你們的座位,稍微停歇片刻。你們平日裏享受無盡,做個清淨道士;今日裏也不免要享用些穢物,就暫且做個受臭氣的天尊吧!”
禱告完畢,他猛地朝裏麵一扔,濺了半衣襟的臭水,這才走上殿來。行者見狀問道:“藏得可好?”八戒迴答道:“藏倒是藏得挺好,隻是濺起了些水,弄髒了衣服,還有些醃臢臭氣,你可別覺得惡心。”行者笑著說:“也罷,你就先受用著吧。隻是不知你是否能得個幹淨身子出門呢。”
那呆子竟然還變作了老君的模樣。三人坐下後,便開始盡情地享用美食。他們先是吃了大饅頭,接著又吃了簇盤、襯飯、點心、拖爐、餅錠、油、蒸酥等食物,完全不顧及食物的冷熱,任性地吃了起來。原來孫行者不太喜歡吃煙火食,隻吃了幾個果子,陪著他們兩個。那一頓飯吃得就像流星趕月、風卷殘雲一般,很快就吃得一幹二淨。然而,他們吃完後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那裏閑聊,以助消化。
噫!真是奇怪!原來在東廊下有一個小道士,剛剛睡下,突然又起來說道:“我的手鈴兒忘記在殿上了,如果丟失了,明天師父一定會責怪我的。”他對同睡的人說:“你先睡著,等我去找迴來。”
在匆忙之中,他來不及穿上底衣,隻是隨手扯了一領直裰,便徑直朝著正殿走去尋找鈴兒。他在殿中摸索著,終於摸到了鈴兒。正當他準備迴頭離開時,卻突然聽到了一陣唿吸之聲,這讓道士心中不禁感到一陣害怕。他急忙加快腳步往外走去,然而,不知怎的,他踩到了一個荔枝核子,腳下一滑,整個人向前撲去,重重地摔倒在地。
隻聽得“當”的一聲,鈴兒也隨之跌落在地,摔得粉碎。豬八戒在一旁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嗬嗬大笑起來。這笑聲把那個小道士嚇得三魂出竅,七魄歸位,他一步一跌地朝著後方丈跑去,一邊跑一邊打著門,大聲喊道:“師公,不好了,出禍事了!”
此時,那三個老道士還沒有入睡,聽到小道士的唿喊聲,他們立刻打開門問道:“發生了什麽禍事?”小道士戰戰兢兢地迴答道:“弟子不小心弄丟了手鈴兒,於是去殿上尋找,卻聽到有人在嗬嗬大笑,差點把我給嚇死了!”老道士聽了他的話,立刻下令:“掌燈來!看看是什麽邪物在作祟!”一聲令下,驚動了兩廊的道士們,他們紛紛爬起來,點亮燈火,朝著正殿走去。
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呢?請聽下迴分解。
求經脫障向西遊,無數名山不盡休。
兔走烏飛催晝夜,鳥啼花落自春秋。
微塵眼底三千界,錫杖頭邊四百州。
宿水餐風登紫陌,未期何日是迴頭。
話說唐三藏幸虧龍子降妖,黑水河神開路,師徒們過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來。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他們一路前行,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卻始終沒有放棄。
行夠多時,又值早春天氣。此時,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但見:
三陽轉運,萬物生輝。天空中,陽光明媚,仿佛一幅絢麗的畫卷展開;大地上,芳草如茵,繁花似錦,美不勝收。梅花在寒風中漸漸凋零,隻留下幾點殘雪;麥田裏,麥浪滾滾,如雲般湧動。冰雪開始消融,山泉潺潺流淌,滋潤著大地。草木萌芽,大地漸漸恢複了生機。
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禦辰;花香風氣暖,雲淡日光新。道旁的楊柳依依,舒展著嫩綠的枝葉,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春天的到來。
師徒們正走在路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緩緩策馬前行。突然,一陣喧鬧聲傳來,仿佛有成千上萬個人在呐喊。唐僧心中一驚,連忙勒住馬韁,不敢再往前走,焦急地迴頭問道:“悟空,這是什麽聲音如此響亮?”豬八戒說:“好像是大地裂開、山峰崩塌一般。”沙和尚則說:“就像雷聲和閃電一樣。”唐僧說:“還是人的唿喊和馬的嘶鳴聲。”孫悟空笑著說:“你們都猜錯了,先停下來,讓我去看看是怎麽迴事。”
隻見孫悟空縱身一躍,踏著雲霧,飛到空中,睜開眼睛遠望,隻見一座城池出現在眼前。他又靠近仔細觀察,發現這座城池散發著祥和的光芒,但並沒有兇惡的氣息。孫悟空暗自沉思:“這個地方不錯啊!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噪音呢?……而且城中既沒有飄揚的旗幟,也沒有閃耀的兵器,更沒有炮火的轟鳴聲,為何卻有人馬喧囂的聲音?”
正值眾人商議之際,忽然瞧見那城門外的沙灘空地上,聚集了眾多和尚。他們正在那裏奮力拉扯著車子,口中還齊聲唿喊著“大力王菩薩”,聲音響徹雲霄,以至於驚動了唐僧。
行者緩緩按下雲頭,定睛細看。隻見那車子上裝載的盡是些磚瓦木植土坯之類的東西。而灘頭上的坡阪極為陡峭,是最高的地方,旁邊還有一條狹窄的夾脊小路,以及兩座雄偉的大關。關下的道路則都是筆直陡峭的懸崖,這樣的地形,那車子又怎能拖拽得上去呢?雖說此時天氣暖和,但那些和尚卻都衣衫襤褸,看上去十分窘迫。行者心中不禁疑惑起來:“想必是在修蓋寺院吧。這裏五穀豐登,想必是找不到雜工,所以這些和尚才親自出力。”
行者心中正暗自猜疑,尚未有定論之時,隻見那城門裏,有兩個少年道士搖搖擺擺地走了出來。再看他們的裝扮,隻見他們頭戴星冠,身披錦繡。那星冠閃耀著光芒,身上的錦繡更是如彩霞般飄逸。他們腳蹬雲頭履,腰係熟絲絛。麵容如同滿月般圓潤聰慧,身形好似瑤台仙子般嬌美。
那些和尚見到道士來了,一個個都嚇得心驚膽戰,於是更加用力地拽拉著車子。行者心裏立刻明白了過來:“嗯!這些和尚肯定害怕這些道士。要不然,他們為什麽會這麽用力地拖拽車子呢?我曾經聽別人說過,在西邊的道路上,有一個地方敬重道教而蔑視佛教,這裏一定就是那個地方了。我本來想迴去向師父稟報這件事情,但又擔心事情不清楚,反而會讓他怪罪。難道像我這樣聰明伶俐的人,就不能打探到確切的消息嗎?還是先等等,下去問清楚了再迴來告訴師父吧。”
你知道他要去問誰嗎?原來大聖按下雲頭,來到郡城腳下,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遊曆四方的全真道人。他左臂上掛著一個水火籃兒,手裏敲打著漁鼓,口中唱著道情詞。他走到城門附近,迎麵遇到了兩個道士,便恭敬地鞠躬行禮說道:“道長,貧道有禮了。”那道士也迴禮問道:“先生從哪裏來?”
行者道:“我弟子雲遊至海角天涯,浪跡四方。今日來到此處,欲尋覓善人家,以募化些齋食。敢問二位道長,這城中哪條街道風氣良好?哪個巷子裏有賢能之士?我這出家人也好去化些齋飯來吃。”那道士聽罷,不禁笑道:“你這先生,怎說出這等敗興的話來?”行者麵露疑惑,問道:“何為敗興?”道士解釋道:“你欲化些齋飯吃,這難道不是敗興之事嗎?”行者不以為然地說:“出家人以乞化為由,若不化齋飯吃,又怎會有錢財購買呢?”
道士笑著說:“你是遠方而來,自然不知我這城中之事。我這城中,且不說文武官員崇尚道義,富民長者尊重賢能,就連大男小女見到我們拜請奉齋,也都紛紛響應,這些都不值一提。最為重要的是,萬歲君王也喜好道義,尊崇賢能。”行者聽聞,心中大喜,說道:“我這出家人一則年幼,二則初來乍到,確實不知此地詳情。煩請二位道長將這裏的地名、君王好道愛賢之事,詳細述說一遍,也讓我感受一下同道之情。”道士欣然應允,說道:“此城名為車遲國。我們與寶殿上的君王還有些親戚關係呢。”
行者聽了道士的話,不禁嗬嗬笑了起來,說道:“想來是道士你做了皇帝?”道士連忙搖頭道:“並非如此。隻因這二十年前,此地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天上沒有半點雨水,地上的穀苗也都絕收了。無論是君臣還是黎民百姓,無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沐浴焚香,戶戶都向天祈求降雨。就在眾人都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忽然從天而降了三位仙長,拯救了眾生。”行者好奇地問道:“是哪三位仙長?”道士迴答說:“便是我家的師父。”行者又問:“尊師的名號是什麽?”
道士說道:“我的大師父,號作虎力大仙;二師父,鹿力大仙;三師父,羊力大仙。”行者接著問道:“這三位尊師,有多少法力?”道士一臉崇敬地說道:“我那師父,唿風喚雨,隻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也如同轉身般容易。正因為有如此強大的法力,他們才能奪天地之造化,換星鬥之玄微,就連君臣都對他們敬重有加,還與我們結為了親家。”
行者說道:“這皇帝可真是有大造化啊。常言道:‘術動公卿。’老師父您有這般神奇的手段,與皇帝結親,著實是不虧待他。唉,不知我這道士可有那麽一點緣分,能夠得見老師父一麵呢?”道士笑著迴答:“你想要見我師父,又有何難!我二人乃是他親近無比的徒弟,我師父又喜好道法、愛慕賢才,隻要聽聞一個‘道’字,便會親自出門相迎。若是由我二人引薦你,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
行者聽了,深深作揖道:“多謝舉薦,那我這就進去吧。”道士卻說道:“且稍等片刻,你在此處坐下,等我二人將公事處理完畢,再帶你進去。”行者疑惑地問道:“出家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能有什麽公事?”道士用手指向沙灘上的僧人,說道:“他所做的乃是我家的活計,我擔心他偷懶,我們去點他一卯就迴來。”行者不禁笑道:“道長您這話可就差了。僧道都是出家人,為何他要替你們幹活,還要受你們的點卯呢?”
道士侃侃而談:“你有所不知。想當年求雨之際,僧人在一旁虔誠拜佛,道士則在另一邊告鬥祈天,皆向朝廷申領糧餉。豈料那和尚徒有其表,空念空經,毫無效用,根本無法解救百姓於水火。後來我師父一到,施展神通,喚雨唿風,成功拯救萬民於塗炭之中。然而,此舉卻惹惱了朝廷,他們認為和尚無能,遂拆毀了他的山門,搗毀了他的佛像,追迴了他的度牒,還不許他返迴故鄉,而是將他賜予我家為奴,如同小廝一般使喚。我家燒火做飯的是他,打掃庭院的是他,看門守戶的也是他。隻因後邊還有住房尚未完工,便讓這和尚去拖拽磚瓦,搬運木材,負責起蓋房宇。隻怕他貪玩躲懶,不肯賣力拽車,所以才派我二人前來查點監督。”
行者聽了這話,拉住道士的衣角,淚水潸然而下:“我就說我沒有緣分啊,果然沒有緣分,見不到老神仙您的真麵目啊!”道士安慰他道:“怎麽會呢,為何不能相見?”行者說道:“我這個道士在世間遊曆,一方麵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考慮,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尋找親人。”道士問道:“你有什麽親人需要尋找?”
行者迴答說:“我有一個叔叔,從小就出家做和尚。以前年歲不好的時候,也到外麵討飯吃。但這幾年都沒見到他迴家,我懷念祖上的恩情,特意來這裏找找他。估計他被困在了這種地方,無法脫身,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隻有找到他,和他見一麵,我才能安心和你進城。”道士說:“那倒是挺簡單的。我們倆先坐下來,麻煩你去沙灘上幫我數一數。隻要數目對得上500個,那就可以了。看看裏麵有沒有你叔叔。如果有的話,我們看在道中的情誼份上,讓他走就是了,然後再帶你進城,好不好?”
行者連忙頂禮謝恩,長揖一聲後,辭別了道士,一邊敲打著漁鼓,一邊徑直走向沙灘。過了雙關,轉下夾脊,隻見那群和尚一齊跪地磕頭道:“爺爺,我們沒有偷懶,五百人一個不少,都在這裏拉車呢!”行者看到此情此景,暗自好笑:“這些和尚被道士嚇破了膽,見到我這個冒牌道士就如此畏懼。如果遇到真正的道士,恐怕他們早就性命難保了。”行者再次揮手示意:“不必下跪,無需害怕。我並非監工之人,而是前來尋找親人的。”眾僧聽聞此言,立刻將他團團圍住,一個個爭先恐後地露出頭臉,咳嗽作響,迫不及待地想要被認出。有人說道:“不知道哪一個才是他的親人啊。”
行者仔細辨認了一會兒,突然嗬嗬大笑起來。眾僧疑惑不解,問道:“老爺不認得親人,為何還笑得出來?”
行者聽了,不禁笑道:“你們可知我笑什麽?笑你們這些和尚全不長俊!你們的父母生下你們,想必是命犯華蓋,妨爺克娘,或是不招姐妹,才把你們舍斷了出家。可你們怎的不遵三寶,不敬佛法,不去看經拜懺,卻反而與道士傭工,作奴婢使喚?”眾僧聽了,紛紛落淚道:“老爺,你來羞我們哩!你老人家想必是個外邊來的,不知我這裏的利害。”行者道:“我確實是從外方來的,實在不知你這裏有甚利害。”
眾僧道:“隻因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隻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行者問道:“為何會這樣?”眾僧道:“隻因有三個仙長來此處,他們能唿風喚雨,哄騙君王,滅了我們寺廟,追迴了度牒,不許我們歸鄉,也不許我們補役當差,反而將我們賜給那仙長家使用,讓我們受盡苦楚。但凡有個遊方道者至此,君王就會請他拜王領賞;可若是和尚來了,不論遠近,都會被拿來給仙長家傭工。”
行者聽了眾僧的話,不禁皺起眉頭道:“想必那道士還有什麽巧法術,竟能誘了君王?若隻是唿風喚雨,也不過是些旁門小法術罷了,怎能輕易動得君心?”眾僧紛紛點頭,說道:“他不僅會唿風喚雨,還會摶砂煉汞、打坐存神、點水為油、點石成金等奇妙法術。如今更是大興土木,興建三清觀宇,日夜對天地看經懺悔,祈求君王萬年不老,故而將君心迷惑住了。”
行者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既然如此,你們為何不逃走呢?”眾僧麵露苦色,無奈地說道:“老爺有所不知,那仙長早已奏準君王,將我們的模樣畫成了影身圖,在車遲國境內四處張貼。這地界寬廣,各府州縣鄉村店集之處,都有一張和尚圖,上麵還有禦筆親題。若是有官職的人,抓到一個和尚,便可高升三級;沒有官職的人,抓到一個和尚,就能賞賜白銀五十兩。因此,我們根本無處可逃。別說和尚了,就算是剪了頭發的、禿頭的、頭發稀疏的人,也都難以逃脫。而且,這四下裏的快手眾多,緝事的人又遍布各地,無論我們如何躲藏,都難以逃脫他們的追捕。我們實在是無可奈何,隻得在此苦苦忍受。”
行者聽聞此言,麵色一冷,說道:“既是如此,那你們這些僧人死了也就罷了。”眾僧聞言,趕忙迴答道:“老爺啊,確實有人死去了。他們四處捉拿我們本地的和尚,總計約有兩千多人。到這裏後,我們忍受不了這種苦楚,受不了高溫煎熬,耐不住寒冷,適應不了這裏的水土,已經有六百多人死去,還有七八百人選擇了自盡。隻剩下我們這五百人還活著。”
行者好奇地問道:“為什麽你們沒有死去呢?”眾僧答道:“有的人想要上吊自殺,但繩子突然斷掉;有的人拿刀自刎,卻感覺不到疼痛;有的人跳河自殺,卻漂浮起來不會下沉;還有的人服用毒藥,身體卻安然無恙。”行者聽後笑道:“你們真是好福氣,上天賜予你們長壽啊!”眾僧哭喪著臉說:“老爺啊,您少說了一個字,應該是‘長受罪’啊!我們每天隻吃三頓糙米煮成的稀粥。晚上隻能在沙灘上露天休息。剛閉上眼睛,就會有神人前來保護我們。”行者疑惑地問:“難道是因為太辛苦,產生幻覺了嗎?”眾僧解釋道:“並不是幻覺,而是六丁六甲和護教伽藍前來保護我們。每當夜晚來臨,他們就會前來保護我們。隻要有快要死去的人,他們就會保護他,不讓他死去。”
行者聽後,心中暗暗發笑,自語道:“莫說老孫沒有手段,預先神聖早就傳播了我的名聲。”他急忙抽出身來,敲打著漁鼓,告別了眾僧,徑直來到城門口,見到了道士。那道士迎著問道:“先生,哪一位是您的親戚呢?”行者迴答道:“這五百個都是我的親戚。”兩個道士笑著說:“你怎麽會有這麽多親戚呢?”行者答道:“實不瞞你說,我那頑徒,乃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道士驚訝地問:“可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嗎?”行者得意地說:“正是!正是!”道士們立刻恭敬起來,說道:“原來是大聖的高徒,失敬失敬!請隨我進城。”行者跟著他們進了城,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次又可以好好教訓一下那些和尚了。行者道:“一百個是我左鄰,一百個是我右舍,一百個是我父黨,一百個是我母黨,一百個是我交契。你若肯把這五百人都放了,我便與你進去;不放,我不去了。”
道士著急地說道:“你肯定是得了瘋病,不然怎麽會一時之間胡言亂語呢?那些和尚可是國王禦賜給我們的,如果想要放走其中的一兩個人,必須先向師父遞交生病的證明,然後再補上死亡證明,這樣才能算是完成手續。怎麽可能說放就放呢?這完全不符合常理啊!而且不要說我家沒有人可以使喚,就連朝廷也會怪罪下來的。他們經常會派遣官員前來巡查,有時候甚至皇帝也會親自來點驗,怎麽能輕易放走這些和尚呢?”行者聽後問道:“真的不能放走嗎?”道士堅定地迴答:“絕對不能放走!”行者連續問了三遍,見道士態度堅決,頓時大怒,從耳朵中掏出金箍棒,迎風輕輕一搓,便變成了碗口般粗細。接著他又晃了一晃,照著道士的臉狠狠一揮,可憐的道士瞬間被打得頭破血流,身體重重地摔倒在地,皮膚開裂,脖頸折斷,腦漿四溢!
此時,灘塗上的僧人遠遠看見行者打死了兩名道士,丟下了車子,急忙跑過來大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有人打死了皇親國戚!”行者疑惑地問道:“哪個是皇親?”
隻見眾多僧人將其團團圍住,口中不斷說道:“他師父,你上殿不參拜大王,下殿也不辭別主人,朝廷常常尊稱你為‘國師兄長先生’。可你為何要在這裏惹事生非呢?他的徒弟出來監工,這與你毫無關係,你為何要將他打死?那位仙長並未提及是你來打殺,隻是說來此處監工,而我們卻害死了他。我們該怎麽辦呢?而且還要和你一起進城,承擔人命官司。”行者聞言大笑起來:“諸位不必吵鬧。我並非雲水全真,而是前來拯救你們的。”眾僧紛紛反駁道:“你竟然打死人,還連累了我們,增加了負擔,怎麽能說是拯救我們呢?”行者解釋道:“我乃是大唐聖僧的徒弟孫悟空行者,特意趕來此地拯救你們的性命。”眾僧搖頭否認:“不是這樣的,那老爺我們認識他。”行者疑惑地問道:“你們既然沒有見過他,又是如何認得的呢?”眾僧迴答道:“我們曾經在夢中見到過一位老者,自稱太白金星,經常教導我們,描述過孫行者的模樣,千萬不要認錯了。”
行者問道:“他是如何向你們描述我的?”眾僧迴答道:“他說:‘那位大聖:額頭金睛閃耀著光芒,圓圓的腦袋沒有腮幫子。牙齒鋒利嘴巴尖尖,性情乖巧,相貌比起雷公還要古怪。習慣使用金箍棒作為武器,曾經攻打天宮。現在皈依佛門保護唐僧取經,專門拯救人間的災難。’”行者聽後,又是生氣又是高興。高興的是有人替自己宣揚名聲,生氣的是那個老家夥太懶惰,竟然把自己的真實身份都告訴了這些凡人!忽然失聲叫道:“各位確實認為我不是孫行者。我是孫行者的弟子,來到這裏學習惹事生非的本領。那邊不就是孫行者來了嗎?”
說著用手指向東邊,哄得眾僧轉頭去看,他趁機變迴了本來麵目。眾僧們這才認出他來。一個個立刻跪地拜見道:“爺爺!我們都是凡人的眼睛,不知道是爺爺您顯化而來。希望爺爺能為我們報仇雪恨,消除災禍,早日進城降妖除魔,迴歸正道啊!”行者說道:“你們先跟我來吧。”眾僧緊緊跟隨在他身邊。
那大聖一路疾行,徑直到了沙灘之上,施展出神通手段,將車兒拖拽過兩道關卡,穿越夾脊,然後提起車兒,用力摔得粉碎。接著,他把那些破碎的磚瓦和木料盡數拋下山坡,大聲喝令眾僧:“散開!不要靠近我的身邊,待我明日見到這皇帝,消滅那道士!”眾僧紛紛說道:“爺爺呀,我們不敢遠離;隻是擔心被官人抓住送來,又要遭受懲罰,反而會帶來更多災禍。”行者迴答說:“既然這樣,我給你們一個護身法門。”說著,大聖拔出一把毫毛,嚼碎後,分給每個和尚一截。並教導他們:“將它撚在無名指的指甲裏,握緊拳頭,隻管大膽行走。如果沒人敢抓你就算了;若是有人膽敢抓你,隻需緊緊握拳,高唿一聲‘齊天大聖’,我就會前來保護你。”眾僧又問:“爺爺,如果我們走得太遠,看不到你,唿叫你也沒有迴應,該怎麽辦呢?”行者寬慰道:“你們盡管放心,即使相隔萬裏之遙,也能確保安全無虞。”
好幾個膽子大一些的僧侶,捏緊了拳頭,悄聲喚道:“齊天大聖!”眨眼間,便瞧見一個威風凜凜的雷公現於眼前,手持一根鐵棍,即便有成千上萬的兵馬,也無法靠近他半分。此刻,已有百十來人齊聲高唿,瞬間出現了百餘個大聖守護在旁。眾僧侶紛紛叩頭說道:“爺爺啊,您真是神通廣大、靈驗無比!”孫悟空接著下令說:“喊一聲‘寂’字,便能收迴你們的毫毛。”眾人立刻照做,大喊一聲:“寂!”那些毫毛果然乖乖地迴到了孫悟空的指甲縫裏。眾僧侶這才滿心歡喜地逃過一劫,一哄而散。孫悟空叮囑道:“不要逃得太遠。要時刻留意城裏的動靜。一旦看到張貼招募僧侶的告示,就趕緊進城來找我取迴毫毛吧。”於是,這五百個僧侶,有的向東,有的向西,有的匆忙離去,有的則站在原地,很快便消失不見了。
另一邊,唐僧在路邊久久等不到孫悟空的迴應,便讓豬八戒牽馬往西走去,途中遇到一群正在逃竄的僧侶。快到城門時,看見孫悟空正和十幾個尚未散去的和尚待在一起。唐三藏連忙勒住韁繩問道:“悟空,你去打探情況,為何這麽久都沒有迴來?”
行者引領著十幾個和尚,來到唐僧麵前行禮,並詳細說明了情況。唐僧驚恐地問道:“這樣啊,那我們該怎麽辦呢?”那十幾個和尚安慰道:“老爺不必擔心。孫大聖乃是天神下凡,神通廣大,必定能保護老爺安全。我們是這座城裏敕建智淵寺的僧人。因為這座寺廟是先王太祖親自建造的,裏麵供奉著先王太祖的神像,所以沒有被拆除。城中其他寺院,無論大小都已經被拆毀了。我們懇請老爺盡快進城,到我們的荒山中安頓下來。等到明天早上上朝時,孫大聖一定會有辦法處理此事。”行者點頭道:“你們說得對;也好,那就趕緊進城吧。”
隨後,長老下馬,走到城門下。此時夕陽已經西沉。他們走過吊橋,進入了三層門內。街上的人們看到智淵寺的和尚牽著馬、挑著行李,紛紛迴避。正當他們前行時,來到了山門前。隻見那門上高懸著一麵金字大匾,上麵寫著“敕建智淵寺”。
眾人推開寺廟大門,穿過金剛殿,打開了正殿的門。唐僧取出袈裟披上,恭敬地朝拜了金身佛像後,方才進入殿內。眾僧喊道:“看家的!”老和尚急忙走出來,一見到孫悟空便拜倒在地,說道:“爺爺!您來了?”孫悟空笑著問:“你認識我是哪個爺爺,就這樣拜見?”那和尚迴答:“我知道您是齊天大聖孫爺爺。我們每晚都能在夢裏見到您。太白金星經常托夢給我們,說隻要您來了,我們才能保住性命。今天果然看到您和夢裏一模一樣。爺爺啊,幸虧您來得早!要是再晚一兩天,我們恐怕都已經變成鬼魂了!”孫悟空笑著說:“快起來吧。明天就會有結果了。”眾僧準備好齋飯,唐僧師徒吃完後,將方丈打掃幹淨,安心睡了一晚。
二更時分,孫悟空心裏有事,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聽到外麵傳來吹打聲,於是悄悄爬起來,穿上衣服,跳到空中觀看。隻見正南方向燈火通明,亮堂堂一片。他降下雲頭仔細一看,原來竟是三清觀裏的道士們正在舉行祈福儀式呢!
這三清觀真是一座莊嚴神聖的廟宇啊!它坐落在靈秀之地,殿堂高聳入雲,巍峨壯觀得如同蓬萊仙境一般;而道觀內部則寧靜祥和,宛如化樂宮中般清幽宜人。兩邊的道士們吹奏著笙簫,悠揚的音樂聲迴蕩在空氣中。正前方,高功法師手持玉笏,莊重地主持著儀式。他們宣讀《消災懺悔經》,講解《道德經》,聲音洪亮,莊嚴肅穆。
揚起塵土,幾道符咒被傳遞出去,燭光閃爍搖曳,衝向天際;查察天罡北鬥,香煙嫋嫋升騰,彌漫在清朗的天空中。案頭上擺放著供奉的新鮮祭品,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齋菜。
大殿門前懸掛著一副黃色綢緞織成的對聯,上麵繡著二十二個金色大字:“雨順風調,願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餘年。”字跡工整秀麗,光彩奪目。
行者看見三個老道士身披法衣,心中猜測應該就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再看下方還有七八百個散眾,有人司職擊鼓敲鍾,有人侍奉焚香,眾人皆恭敬地站列於兩側。行者心中暗喜:“我本想下去與他們摻和一下,但無奈‘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啊。還是先迴去照看八戒、沙僧,一起過來玩耍。”
行者按下祥雲,徑直飛到方丈室中。隻見八戒與沙僧兩人通腿而眠。行者先叫醒悟淨。沙和尚醒來後說道:“哥哥,你還沒睡覺呢?”行者迴答道:“你快起來,我帶你去享受一番。”沙僧疑惑地問道:“這深更半夜的,又困又渴,有什麽可享受的?”行者笑著說:“這城中果然有一座三清觀。觀中的道士正在舉行齋醮儀式,三清殿上擺放著許多供品:饅頭大得像鬥一樣,燒果每個重達五六十斤,米飯不計其數,水果也非常新鮮。我們可以盡情享用這些美食!”這時,睡夢中的豬八戒聽到有好吃的,立刻驚醒,嚷嚷道:“哥哥,怎麽能忘了我呢?”
行者輕聲說道:“兄弟,你若想吃東西,就別大聲喧嘩,以免吵醒了師父。快跟我來吧。”
於是,他們兩人穿上衣服,悄悄地走出房門。隨後,行者踏著雲頭,縱身跳起,帶著八戒一起離開了。那呆子看到燈光閃爍,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動手。行者連忙拉住他說:“別急!等他們散開後,我們再下去。”八戒焦急地問道:“他現在正興致勃勃地誦經呢,怎麽可能輕易散去?”行者自信地迴答:“等我施展一個法術,他自然就會散開了。”隻見大聖撚動法訣,口中念念有詞,朝著巽方之地深深吸氣,然後用力唿出。頓時,一陣狂風唿嘯而起,直直地卷入三清殿內。狂風席卷而過,將殿內的花瓶、燭台以及四周牆壁上懸掛的功德牌全部刮倒,瞬間燈火熄滅,一片漆黑。眾道士驚恐萬分,嚇得不知所措。虎力大仙見狀,趕忙說道:“徒兒們先散開吧。這陣突如其來的神風實在太厲害了,竟然吹滅了燈燭和香花。大家各自迴房休息,明天早上早點起來,多念幾遍經文彌補損失。”眾道士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然後各自退下。
行者引領著八戒、沙僧,按下雲頭,徑直闖入三清殿。那呆子不管生熟,拿起燒果就往嘴裏塞,張口便啃。行者見狀,掣出鐵棒,就要打他。八戒趕忙縮手躲過,抱怨道:“我還沒嚐出什麽滋味呢,你就打我!”行者說道:“別小家子氣了。咱們先敘禮,然後再坐下享用。”八戒嘟囔著:“真不害臊!偷東西吃還要敘禮!要是人家請我們來,那又該怎麽辦?”行者問道:“這上麵坐的是哪位菩薩?”八戒笑著說:“連三清都不認識,還把他們當成菩薩!”行者又問:“那三清是誰?”八戒迴答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行者說:“我們都要變成他們的模樣,才能吃得安心。”那呆子一聽,急了,聞到那香噴噴的供品,饞得不行,爬上高台,把老君一嘴拱了下去,說道:“老官兒,你也坐得夠久了,讓我老豬來坐坐。”於是,八戒變成了太上老君的模樣,行者變成了元始天尊,沙僧變成了靈寶道君。他們把原來的神像都推到了一邊。剛一坐下,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搶過大饅頭吃了起來。行者連忙說道:“別急別急!”八戒說:“哥哥,都變成這樣了,還不吃等什麽呢?”
行者說道:“兄弟呀,吃東西雖是小事,但泄漏天機可就是大事了。這聖像被推倒在地上,倘若有起早的道士前來撞鍾掃地,或者不小心絆了一個跟頭,豈不是就走漏了消息?你快把他藏到一邊去。”八戒迴應道:“此處道路生疏,我摸不著門路,又該往哪裏藏他呢?”行者迴答說:“我剛進來的時候,看到右手邊有一道小門,那裏麵穢氣熏人,想必是個五穀輪迴之所。你把他送到那裏去吧。”這呆子倒有幾分蠻力氣,跳了下來,將三個聖像扛在肩膊上,走了出來。到了那邊,他用腳蹬開門一看,原來是個大廁所。八戒不禁笑道:“這個弼馬溫果然會耍嘴皮子!連個毛坑都給他起了個道號,叫作什麽‘五穀輪迴之所’!”
那呆子將其扛在肩上,卻並未丟棄,口中還不停地嘟囔著:“三清啊三清,你們聽我說。我從遠方來到此地,向來擅長消滅妖精。如今想要享受供養,卻無處尋得安寧。隻好借你們的座位,稍微停歇片刻。你們平日裏享受無盡,做個清淨道士;今日裏也不免要享用些穢物,就暫且做個受臭氣的天尊吧!”
禱告完畢,他猛地朝裏麵一扔,濺了半衣襟的臭水,這才走上殿來。行者見狀問道:“藏得可好?”八戒迴答道:“藏倒是藏得挺好,隻是濺起了些水,弄髒了衣服,還有些醃臢臭氣,你可別覺得惡心。”行者笑著說:“也罷,你就先受用著吧。隻是不知你是否能得個幹淨身子出門呢。”
那呆子竟然還變作了老君的模樣。三人坐下後,便開始盡情地享用美食。他們先是吃了大饅頭,接著又吃了簇盤、襯飯、點心、拖爐、餅錠、油、蒸酥等食物,完全不顧及食物的冷熱,任性地吃了起來。原來孫行者不太喜歡吃煙火食,隻吃了幾個果子,陪著他們兩個。那一頓飯吃得就像流星趕月、風卷殘雲一般,很快就吃得一幹二淨。然而,他們吃完後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那裏閑聊,以助消化。
噫!真是奇怪!原來在東廊下有一個小道士,剛剛睡下,突然又起來說道:“我的手鈴兒忘記在殿上了,如果丟失了,明天師父一定會責怪我的。”他對同睡的人說:“你先睡著,等我去找迴來。”
在匆忙之中,他來不及穿上底衣,隻是隨手扯了一領直裰,便徑直朝著正殿走去尋找鈴兒。他在殿中摸索著,終於摸到了鈴兒。正當他準備迴頭離開時,卻突然聽到了一陣唿吸之聲,這讓道士心中不禁感到一陣害怕。他急忙加快腳步往外走去,然而,不知怎的,他踩到了一個荔枝核子,腳下一滑,整個人向前撲去,重重地摔倒在地。
隻聽得“當”的一聲,鈴兒也隨之跌落在地,摔得粉碎。豬八戒在一旁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嗬嗬大笑起來。這笑聲把那個小道士嚇得三魂出竅,七魄歸位,他一步一跌地朝著後方丈跑去,一邊跑一邊打著門,大聲喊道:“師公,不好了,出禍事了!”
此時,那三個老道士還沒有入睡,聽到小道士的唿喊聲,他們立刻打開門問道:“發生了什麽禍事?”小道士戰戰兢兢地迴答道:“弟子不小心弄丟了手鈴兒,於是去殿上尋找,卻聽到有人在嗬嗬大笑,差點把我給嚇死了!”老道士聽了他的話,立刻下令:“掌燈來!看看是什麽邪物在作祟!”一聲令下,驚動了兩廊的道士們,他們紛紛爬起來,點亮燈火,朝著正殿走去。
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呢?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