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那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是曆代帝王建都之所。自周、秦、漢三代以來,此地繁花似錦,三州之地如錦繡般絢爛;八水繞城流淌,宛如八條巨龍蜿蜒而過。真可謂是名勝薈萃之邦。


    彼時正值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至今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無事,八方紛紛進貢,四海皆向大唐稱臣。


    忽有一日,太宗皇帝登上皇位,聚集文武百官,舉行朝拜之禮。禮畢之後,魏征丞相出班奏道:“如今正值天下太平,八方寧靜之時,應當依照古法,開設選場,招攬賢士,選拔任用人才,以輔佐治理國家。”太宗皇帝道:“賢卿所言極是。”於是傳下招賢文榜,頒布於天下:各府州縣,無論軍民人等,隻要是讀書之儒流,文義明晰通暢,三場考試皆精通者,皆可前往長安應試。


    此榜一路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此人見了此榜,心中大喜,當即返迴家中,對母親張氏說道:“母親,朝廷如今頒下黃榜,詔開南省,廣納賢才。孩兒我有意前去應試,倘若能得一官半職,不僅能顯親揚名,還可封妻蔭子,光耀門楣,此乃孩兒的誌向。特此前來告知母親,望母親應允。”張氏聽後,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我兒乃是讀書人,‘幼而學,壯而行’,正該如此。不過,此去赴舉,路途遙遠,你路上定要小心謹慎。若是得了官,切記要早早迴來。”光蕊聽後,連連點頭,說道:“母親放心,孩兒定會小心謹慎,早日歸來。”說罷,光蕊便吩咐家僮收拾行李,準備啟程。


    次日,光蕊拜別母親,踏上了赴京趕考的征程。一路上,光蕊曉行夜宿,不敢有絲毫懈怠。經過數日的奔波,終於來到了長安。此時,正值大開選場之際,光蕊便進場參加考試。考場上,光蕊沉著冷靜,發揮出色,順利通過了考試。


    不久,廷試開始,光蕊憑借著自己紮實的學識和出眾的才華,在廷試中表現優異。唐王對光蕊的才華讚賞有加,禦筆親賜狀元,並賜予他跨馬遊街三日的殊榮。光蕊騎著高頭大馬,身著狀元服,在長安街頭巡遊,引得眾人紛紛駐足觀看,讚歎不已。


    不知不覺間遊到了丞相殷開山的家門口,這丞相有一個女兒,名叫溫嬌,也叫滿堂嬌,還沒有結婚。此時她正在高高的彩樓上,拋繡球招親。正好這時陳光蕊從樓下路過,小姐一眼看到他儀表堂堂,知道他是新科狀元,心中非常高興,於是將繡球扔下去,恰好打中了光蕊的烏紗帽。突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笙簫聲和細樂聲,十幾個婢妾走下樓來,拉住光蕊的馬韁繩,迎接狀元進入相府成婚。丞相和夫人立刻出來,唿喚賓客行禮,將小姐嫁給了光蕊。他們拜過天地後,夫妻互相行禮,然後又拜見了嶽父、嶽母。丞相下令安排酒席,眾人盡情歡樂,一夜未眠。兩人攜手進入新房。第二天五更三點,唐太宗坐在金鑾殿上,文武百官前來朝拜。太宗問:“新科狀元陳光蕊應該授予什麽官職?”


    魏征丞相奏道:“啟奏陛下,臣仔細查閱了所屬州郡,發現江州尚缺一官員。懇請陛下授予其官職。”唐太宗聽後,便任命他為江州州主,並下令讓他即刻啟程,切勿延誤期限。光蕊謝過聖恩,離開朝堂,迴到相府。他與妻子商量,決定先去拜別嶽丈、嶽母,然後一同前往江州上任。


    他們離開長安城踏上旅途。此時正值暮春時節,和煦的春風吹拂著翠綠的柳枝,細密的雨絲點綴著嬌豔的花朵。光蕊順道迴了趟家,與妻子一起拜見了母親張氏。張氏高興地說:“恭喜我的兒子啊!不僅考中了狀元,還帶迴了媳婦。”光蕊迴答道:“孩兒有幸得到母親的庇佑,才得以高中狀元並被賜予遊街。路過丞相殷府時,恰逢拋繡球招親,承蒙丞相將女兒許配給我為妻。朝廷已任命孩兒為江州州主,此次前來是要接母親一同前去任職。”張氏聽後非常歡喜,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出發。在路上走了幾天,終於到達了萬花店,他們在劉小二家安頓下來。然而,張氏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對光蕊說:“我身體有些不舒服,想在這裏休息兩天再走。”


    光蕊聽後便按照行事。


    第二天早上,他看到店門口有人提著一條金色鯉魚叫賣,於是花了一貫錢買下了它。本來想煮給母親吃,但當他看到鯉魚閃閃發光的眼睛時,感到十分驚訝,並說道:“聽說魚和蛇的眼睛閃爍,肯定不是普通的東西!”然後他問漁夫:“這條魚是從哪裏打來的?”漁夫迴答說:“離府城十五裏的洪江裏打來的。”


    光蕊就將魚送到洪江中放生了。迴到店裏,他告訴母親這件事。張氏高興地說:“放生是件好事,我非常喜歡。”光蕊接著說:“我們已經在這裏住了三天,朝廷的期限緊迫,孩子打算明天動身,不知道母親的身體是否還好?”


    張氏說:“我的身體不太舒服,現在路途炎熱,恐怕會加重病情。你可以在這裏租一間房子讓我暫時居住。留下一些盤纏,你們夫妻二人先去上任,等到秋天涼爽的時候再來接我。”光蕊和妻子商量後,租了房子,留下盤纏給母親,然後一同拜別離開。


    他們一路艱辛,日夜兼程,不知不覺來到了洪江渡口。就在這時,梢水劉洪和李彪二人劃著小船來到岸邊迎接。說來也是陳光蕊命中注定有這場劫難,偏偏撞上了這對冤家。陳光蕊讓家僮把行李搬到船上,夫妻二人正準備一同上船,劉洪忽然睜開眼睛,看到殷溫嬌麵容姣好,宛如明月般圓潤,眼眸恰似秋水般清澈,櫻桃小嘴微微上揚,纖細的腰肢如同垂柳一般婀娜多姿,真可謂是有著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劉洪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惡念,於是和李彪商量設計,將船撐到荒無人煙之處,等待夜深人靜之時,等到三更時分,先將家僮殘忍殺害,然後又將陳光蕊活活打死,並將他們的屍首全都扔入水中。殷溫嬌目睹丈夫被打死,悲憤交加,決定跳河自盡。劉洪見狀,急忙伸手攔住她,威脅道:“如果你順從於我,一切事情都可以一筆勾銷;倘若不順從,我們就此一刀兩斷!”殷溫嬌思考片刻後,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逃脫,隻好暫時答應下來,委曲求全地順從了劉洪。劉洪得到殷溫嬌的迴應後,立刻將船渡過南岸,將船隻交給李彪管理,自己則穿上了陳光蕊的衣服,佩戴著他的官員憑證,帶著殷溫嬌一同前往江州上任。


    卻說那劉洪殺死的家僮屍首,隨著江水緩緩流去,但陳光蕊的屍首卻像生了根一樣沉在水底一動不動。這時,洪江口的巡海夜叉看到了這一幕,立刻如流星般飛速稟報給了龍宮,正巧趕上龍王正在升殿。夜叉恭敬地向龍王報告說:“今天在洪江口不知道是什麽人打死了一個讀書的士子,然後將屍體扔在了水底。”龍王一聽,馬上命令將屍體抬過來放在麵前,仔細看了一眼後驚訝地說道:“這個人竟然就是曾經救過我的恩人,怎麽會被人謀害致死呢?常言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今天必須想辦法救他一命,報答他之前的恩情。”於是龍王立即寫下一道牒文,派夜叉直接前往洪州城隍和土地那裏投遞,要求他們交出秀才的魂魄,以便拯救他的生命。城隍和土地隨即傳喚小鬼將陳光蕊的魂魄交給夜叉帶走。夜叉帶著魂魄來到水晶宮,拜見了龍王。


    龍王詢問道:“你這個秀才,姓什麽叫什麽?是哪裏人?為什麽會來到這裏並被人打死?”


    光蕊向龍王施禮說道:“在下陳萼,表字光蕊,乃是海州弘農縣人士。有幸新科狀元及第,承蒙皇恩授予江州州主一職,與妻子一同前往赴任,在行至江邊登船時,不料船夫劉洪貪圖我妻子美貌,將我打死並拋屍江中。乞求大王救救我!”龍王聽後說道:“原來如此。先生,你先前所放生的金色鯉魚,便是我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如今你遭遇大難,我怎能不救你呢?”於是將光蕊的屍身妥善安放於一處,口中含著一顆“定顏珠”,以免損壞,以便日後還魂複仇。又說:“你現在的真魂暫且留在我這水府中擔任一個都領吧。”光蕊叩頭拜謝,龍王設宴款待他,這裏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那殷小姐對劉洪這個賊人深惡痛絕,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但因她身懷六甲,不知胎兒性別,實在沒有辦法,隻能勉強順從。轉眼間,他們已經到達江州。吏書和門皂們紛紛前來迎接。下屬官員在公堂設宴招待他們。


    劉洪說道:“學生能夠到這裏任職,完全仰仗諸位大人的鼎力支持啊。”屬官們迴答說:“堂尊大人您才華出眾,考取了狀元,自然會把百姓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處理訴訟案件簡明扼要,刑罰公正清明。我們這些下屬都依賴著您呢,您又何必如此謙遜呢?”公宴結束後,眾人各自散去。


    時光過得飛快。一天,劉洪因公事外出遠行,小姐在衙門裏思念起婆婆和丈夫來,她來到花亭上歎息,突然感到身體困倦,腹中疼痛難忍,暈倒在地上,不知不覺間生下了一個兒子。這時耳邊傳來聲音囑咐她說:“滿堂嬌,聽我的囑咐。我是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的法旨,特意送來這個孩子給你。將來他必定聲名遠揚,非同一般。如果劉洪迴來了,一定會加害這個孩子,你要用心保護他。你的丈夫已經得到了龍王的救助,日後你們夫妻將會重逢,母子也能團聚,洗雪冤屈、報仇雪恨的日子就要到來了。一定要牢記我的話。快點醒來!快點醒來!”說完就離開了。小姐醒來後,每一句話都記得清清楚楚,緊緊地抱著孩子,卻想不出什麽辦法。突然劉洪迴來了,一看到這個孩子,就要把他淹死。小姐連忙說道:“今天天色已晚,等到明天再把他扔到江裏去吧。”


    次日清晨,劉洪因緊急公務需要遠行。小姐暗自思忖:“這孩子如果等賊人迴來,肯定會沒命的!倒不如趁現在把他扔到江中,聽天由命吧。也許上天憐憫,有人能救下他並收養,將來還有重逢之日。......”但她擔心日後難以辨認,便咬破手指,寫下一封血書,詳細記載了父母的姓名和事情緣由;又從孩子左腳小拇指上咬下一塊肉作為標記;然後取出一件貼身汗衫,包裹好孩子,趁機帶出衙門。幸運的是,官署離長江並不遠。小姐來到江邊,大哭一場。正準備丟棄時,忽然看到江岸一側漂來一塊木板。小姐立刻朝天祈禱,將孩子放在木板上,用帶子綁好,把血書係在胸前,放入江中,任其漂流。小姐含著淚迴到衙門。


    且說這孩子在木板上順著江水漂流,最後在金山寺腳下停下。


    那金山寺長老名叫法明和尚,他一生致力於修真問道,已經領悟到了無生的絕妙秘訣。一天,正當他打坐參禪時,突然聽到一陣小兒啼哭的聲音,心中一動,急忙趕到江邊查看。隻見涯邊一塊木板上躺著一個嬰兒,長老趕忙將其救下。當看到懷中的血書後,才了解了這個孩子的身世。於是給他取了個乳名叫江流,並托付他人撫養。血書則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間,江流已經年滿十八歲。長老便讓他削發出家修行,並賜予法名玄奘,同時為他舉行摩頂受戒儀式,鼓勵他堅定信念,專心修道。


    一天,正是暮春時節,眾人一同在鬆陰下講經參禪,談論佛法的奧秘。那個喜歡喝酒吃肉的和尚恰好被玄奘難住。和尚大怒,罵道:“你這孽障,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也不認識父母,還在這裏胡言亂語!”玄奘聽了這番話,心裏十分難過,便迴到寺廟裏跪在師父麵前,淚流滿麵地說道:“人活在天地之間,受到陰陽和五行的滋養,都是由父母生育養育的;怎麽會有人活在世上卻沒有父母呢?”


    他連連哀告,苦苦詢問自己的親生父母究竟是誰。長老見狀,歎息一聲,道:“你若是真想尋找自己的父母,可以隨我到方丈室裏來。”玄奘聽後,急忙跟隨著長老來到方丈室內。長老走到房梁之上,取下一個精致的小匣子,輕輕打開,取出一張血跡斑斑的書信和一件破舊的汗衫,遞交給玄奘。玄奘小心翼翼地接過這兩件物品,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期待。他輕輕地展開血書,仔細閱讀其中的文字,終於詳細了解了自己父母的姓名以及他們所遭受的冤屈和仇恨。


    玄奘讀完血書後,淚水如決堤般湧出,悲痛欲絕地撲倒在地,哭訴道:“父母之仇不報,我還算什麽人?十八年過去了,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誰,直到今天才知道原來還有母親在世。如果沒有師父您當年的救助和撫養,我又怎麽會活到今天呢?請師父準許徒兒前去尋找母親,待找到母親後,我定當頭頂香盆,重新修建寺廟,以報答師父您的大恩大德啊!”師父看著眼前這個孝順的徒弟,心生憐憫之情,點頭同意道:“你若想去尋找母親,可以帶著這封血書和那件汗衫一同前往。記住,隻需裝作化緣的僧人,徑直前往江州的官府,就能見到你的母親。”


    玄奘感激涕零,拜謝師父後,便帶著血書和汗衫踏上了尋找母親之路。他裝扮成一名普通的化緣僧人,一路艱辛跋涉,最終抵達了江州。此時正值劉洪有事外出,也是上天有意讓他們母子相會,玄奘就直接來到了私衙門前化緣。那殷小姐原本夜裏做了一個夢,夢見月亮缺了之後又重新變圓,心中暗想道:“我不知道我婆婆的消息;我的丈夫被這個賊人謀殺;我的兒子被拋棄在了江中,如果有人收養,算起來應該有十八歲了,或許今天上天讓我們母子相會,也說不定呢。......”正在沉思的時候,忽然聽到私衙門前有人念經文,連續喊著“化緣”,小姐又趁機出來問道:“你是哪裏來的?”玄奘迴答說:“貧僧是金山寺法明長老的徒弟。”小姐說:“你既然是金山寺長老的徒弟......”於是把玄奘叫進衙門裏,給他拿了一些齋飯吃。仔細觀察他的舉止和言談,好像跟自己的丈夫一樣。......小姐把身邊的婢女都打發走,然後問道:“你這位小師傅,是從小就出家的嗎?還是中年才出家的?你姓什麽?叫什麽名字?有沒有父母啊?”


    玄奘迴答說:“我並非自幼出家,而是到了中年才出家的。我經曆的冤屈和仇恨比天大、比海深!我的父親被人謀害致死,我的母親則被賊人霸占。我的師父法明長老教導我要去江州尋找我的母親。”小姐詢問道:“那你母親姓什麽呢?”玄奘迴答道:“我母親姓殷,名字叫做溫嬌。我的父親姓陳,名字叫做陳光蕊。我的小名叫做江流,法號取名為玄奘。”小姐說道:“溫嬌就是我。但是現在你有什麽證據可以證明呢?”玄奘聽到她這樣說,立刻雙膝跪地,悲痛地大哭起來:“如果母親不相信,可以看看這封血書和汗衫作為憑證!”溫嬌接過來看了看,果然是真的,於是兩人相擁痛哭。最後,溫嬌說道:“我的兒子,趕快離開吧!”玄奘哭著說道:“我十八年來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今天終於見到了母親,怎麽能讓我舍得離去呢?”


    小姐憂心忡忡地對兒子說道:“我兒,你必須火速離開這裏!劉賊若是迴來,他必定會加害於你!我明日會假裝生病,隻說早年曾許下願,要施舍一百雙僧鞋給寺廟,以此為借口來寺廟還願。到那時,我再與你詳談。”玄奘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拜別而去。


    卻說小姐自從見到兒子之後,內心便充滿了憂愁和喜悅。忽有一日,她推說身體不適,茶飯不思,臥床不起。劉洪迴到衙門後,詢問她病因,小姐迴答道:“我幼年時曾許下一個心願,要施舍一百雙僧鞋給寺廟。就在五天前,我夢見一個和尚,手持利刃,向我索要僧鞋,從那以後,我便覺得身體不適。”劉洪說道:“這些小事,你為何不早說?”隨即升堂吩咐王左衙和李右衙:“江州城內的百姓,每家都要準備一雙僧鞋,限五日之內交齊。”


    百姓們都按照規定繳納完了賦稅。小姐對劉洪說:“僧鞋已經做好了,這裏有哪些寺院,我好去還願?”劉洪迴答道:“這江州有金山寺、焦山寺,你想去哪個寺裏都可以。”小姐說道:“我久聞金山寺是個好寺院,就去金山寺吧。”劉洪隨即吩咐王、李二衙置辦船隻。小姐帶著心腹之人,一同上了船,船夫將船撐開,便朝著金山寺駛去。


    卻說玄奘迴到寺中,見到法明長老,將之前的事情詳細地說了一遍。長老聽後非常高興。第二天,隻見一個丫鬟先來到寺中,說夫人要來寺裏還願。眾僧都走出寺院迎接。小姐徑直走進寺門,參拜了菩薩,舉行了盛大的齋會,還讓丫鬟將僧鞋和暑襪放在盤子裏。來到法堂後,小姐再次拈香禮拜,然後請法明長老將這些物品分給眾僧。玄奘看到眾僧都散去了,法堂上再無他人,便走上前跪下。小姐讓他脫下鞋襪查看,隻見他的左腳上果然少了一個小指頭。當時,兩人再次相擁而泣,拜謝長老的養育之恩。


    法明和尚說道:“如今你母子得以相會,隻怕那奸賊知曉此事,你需速速抽身離去,以免遭受災禍。”小姐言道:“我的兒啊,我給你一隻香環,你徑直前往洪州西北方向,大約有一千五百裏的路程,那裏有個萬花店,當時我留下婆婆張氏在那裏,她乃是你父親的生母。我再寫一封書信給你,你直接去到唐王皇城之內,金殿左邊,殷開山丞相家,那是你母親的生身父母。你將我的書信遞與外公,讓外公奏明唐王,統領人馬,擒拿誅殺此賊,為你父親報仇,那時才能救得老娘我脫身。我如今不敢久留,實在是擔心那賊漢責怪我迴去得太遲。”說完,便走出寺廟,登上船隻離去。


    玄奘哭著迴到寺中,向師父稟告了一切,隨即拜別師父,徑直前往洪州。他來到萬花店,詢問店主劉小二:“昔日江州的陳客官有一位母親住在你的店中,如今她可好?”劉小二迴答道:“她原本確實住在我的店中。後來她的眼睛昏花了,三四年都沒有交付店租給我,如今在南門頭的一個破瓦窯裏,每天上街乞討度日。那位客官離開許久,至今杳無音信,不知是何原因。”


    玄奘聽聞此言,即刻前往南門頭的破瓦窯,尋找那位婆婆。婆婆聽到他的聲音,疑惑地說道:“你的聲音,好似我的兒子陳光蕊啊。”玄奘趕忙迴答道:“婆婆,我並非陳光蕊,而是他的兒子。溫嬌小姐乃是我的母親。”婆婆又問:“那你的爹娘為何沒有一同前來?”玄奘悲切地說道:“我的爹爹被強盜殘忍地打死了,而我的母親則被強盜霸占為妻。”婆婆接著問道:“你又是如何知曉來尋找我的呢?”玄奘從懷中取出母親所寫的書信以及香環,遞給婆婆,說道:“這是我母親讓我帶來的。她囑咐我一定要找到婆婆您。”婆婆接過書信和香環,不禁放聲痛哭起來:“我的兒啊,你為了功名離家至此,我還以為你背信棄義,忘卻了我們。沒想到,你竟然被人謀害了!所幸皇天有眼,憐憫我們,讓你的後代得以延續,今日還有孫子來尋找我。”玄奘看著婆婆,關切地問道:“婆婆,您的眼睛怎麽都看不見了?”婆婆歎了口氣,說道:“我因為思念你的父親,整日盼望他歸來,卻始終不見他的身影,因此哭得兩眼都失明了。”玄奘聽後,心中悲痛不已,他跪倒在地,仰天禱告道:“上天啊,我玄奘如今已年滿十八歲,卻無法為父母報仇。今日奉母親之命前來尋找婆婆,懇請上天憐憫我的一片誠意,保佑婆婆的雙眼能夠恢複光明!”


    祝禱完畢,小和尚便將舌尖輕輕伸向婆婆的眼睛,緩緩舔舐。片刻之間,婆婆的雙眼竟然奇跡般地睜開了,恢複如初。婆婆凝視著小和尚,激動地說道:“你果然是我的孫子!與我兒子光蕊的模樣簡直一模一樣!”婆婆喜極而泣,悲喜交加。


    玄奘隨即領著婆婆走出窯洞,迴到劉小二的店內。他拿出一些房錢,租下一間屋子,讓婆婆有了安身之所。接著,他又將自己的盤纏交給婆婆,並說道:“我此去京城,大約隻需一個多月便會迴來。”


    說完,玄奘便辭別了婆婆,徑直前往京城。他來到皇城東街,找到了殷丞相的府邸,對門房說道:“小僧是府上的親戚,特來探望相公。”門房將此事稟報給丞相,丞相卻道:“我與和尚並無親眷。”夫人在一旁說道:“我昨夜夢見女兒滿堂嬌迴娘家了,莫非是女婿有書信捎迴?”丞相聽後,便讓人將小和尚請到廳上。


    小和尚見到丞相和夫人,立刻跪地痛哭,並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丞相。丞相拆開書信,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讀完後不禁放聲大哭。夫人見狀,忙問道:“相公,究竟發生了何事?”丞相悲痛地說道:“這和尚是我與你的外甥。女婿陳光蕊遭賊人謀害,滿堂嬌也被賊人強占為妻。”


    夫人聽罷,不禁悲從中來,淚如雨下,哭聲淒切,令人心碎。丞相見夫人如此悲痛,心中也十分難過,他安慰道:“夫人休要煩惱,待來朝上奏主上,我定要親自統兵,為女婿報仇雪恨。”


    次日清晨,丞相早早入朝,麵見唐王,將事情的始末詳細奏明。唐王聽後,龍顏大怒,立即下令發兵六萬,命殷丞相親自督兵前往江州剿除賊寇。丞相領旨出朝,馬不停蹄地趕往教場點兵,隨後率領大軍直奔江州。一路上,曉行夜宿,披星戴月,眾人不辭辛勞,隻為早日抵達江州,將賊人繩之以法。


    不久,殷丞相的兵馬抵達江州,在北岸安營紮寨。夜幕降臨,丞相悄悄下令,命金牌下戶傳喚江州同知和州判前來。二人來到營帳,丞相將事情的真相告知他們,並要求他們提兵相助,一同過江捉拿劉洪。同知和州判聽聞此事,義憤填膺,當即表示願意全力協助丞相。


    天還未亮,殷丞相便率領大軍將劉洪的衙門團團圍住。此時,劉洪正在夢中,突然被一陣火炮聲和金鼓齊鳴聲驚醒。他驚慌失措,還來不及反應,就被衝進私衙的士兵擒獲。丞相一聲令下,將劉洪及其一幹人犯全部綁赴法場。隨後,他又下令讓眾軍在城外安營紮寨,等待進一步的指示。


    江州的百姓得知劉洪被擒,紛紛拍手稱快,對殷丞相的英勇和果斷讚不絕口。


    丞相大步流星地直入衙內正廳,穩穩坐下,隨後請小姐出來相見。小姐聽聞,心中羞赧,不願見父親,竟萌生死意,想要自縊。玄奘得知此事,心急如焚,趕忙將母親解救下來,雙膝跪地,言辭懇切地對母親說道:“兒與外公,率領大軍至此,正是為了給父親報仇。如今賊人已被擒獲,母親為何反而要尋死呢?母親若死,孩兒又怎能獨活於世?”丞相也走進衙內,好言勸解。


    小姐淚流滿麵,悲聲道:“我聽聞‘婦人從一而終’。我的丈夫已被賊人殺害,我怎能厚顏無恥地再侍奉賊人?隻因當時身懷六甲,為了腹中胎兒,我才忍辱偷生。如今孩兒已長大成人,又見老父提兵報仇,我身為女兒,還有何麵目與你們相見!唯有一死,才能報答丈夫的在天之靈!”丞相寬慰道:“此非我兒以盛衰改節,實乃事出有因,迫不得已,何談恥辱!”說完,父子二人相擁而泣,玄奘也在一旁悲痛不已。


    丞相擦去淚水,說道:“你二人暫且休要煩惱,我已擒獲仇賊,且去將他們發落。”說罷,起身前往法場。恰好江州同知也差哨兵將水賊李彪捉拿歸案。丞相大喜過望,立即下令將劉洪、李彪押至法場,每人重打一百大板,取得供狀,招認了先年合謀殺害陳光蕊的罪行。


    隨後,丞相將李彪釘在木驢上,推至市曹,剮了千刀,梟首示眾。接著,又將劉洪押至洪江渡口,正是當年他打死陳光蕊的地方。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至江邊,望著天空祭奠,活生生地剜取了劉洪的心肝,以祭光蕊在天之靈,最後焚燒了祭文。


    三人望江痛哭,其悲切之聲早已驚動了水府。巡海夜叉聽到哭聲,趕忙將祭文呈遞給龍王。龍王看罷祭文,心中感慨,隨即差遣鱉元帥去請陳光蕊前來,說道:“先生,恭喜!恭喜!今日你夫人、公子與嶽丈都在江邊祭奠你。我現在送你還魂,讓你們一家團聚。此外,還有‘如意珠’一顆、‘走盤珠’二顆、絞綃十端、明珠玉帶一條,一並奉送給你。你今日便可與妻子、兒子相會了。”陳光蕊感激涕零,再三拜謝龍王。龍王便命令夜叉將陳光蕊的身屍送出江口,助其還魂。夜叉領命,帶著陳光蕊的身屍向江口而去。


    另一邊,殷小姐在江邊哭奠丈夫一番後,傷心欲絕,又欲投身江水之中,追隨丈夫而去。玄奘見狀,拚命扯住殷小姐,不讓她做傻事。就在眾人慌亂之際,忽然看見水麵上有一具死屍漂浮而來,靠近了江岸。殷小姐急忙上前辨認,發現正是丈夫陳光蕊的屍首,頓時嚎啕大哭,悲痛不已。眾人也紛紛圍攏過來觀看,隻見陳光蕊的屍體舒拳伸腳,身子漸漸有了動靜,突然一下子爬了起來,坐在地上。眾人見此情景,都驚得目瞪口呆。


    陳光蕊睜開眼睛,看到殷小姐、丈人殷丞相同著小和尚都在身邊啼哭,心中十分疑惑,問道:“你們為何在此?”


    小姐娓娓道來:“隻因你被賊人殘害致死,後來妾身誕下此子,幸得金山寺長老慈悲撫養,待其長大成人,便讓他去尋找外公。父親得知此事後,奏報朝廷,率領大軍至此,將賊人一舉擒獲。方才生取那賊人心肝,以祭你在天之靈,卻不知你為何又能死而複生。”


    光蕊感慨萬分:“這皆因我與你昔日在萬花店時,買下並放生了那尾金色鯉魚,豈料那鯉魚竟是此處龍王。後來逆賊將我推入水中,全靠龍王相救,我才得以保全性命。方才他又賜我還魂,並贈予我寶物,如今都在我身上。更沒想到你生下這兒子,又有嶽丈為我報仇雪恨。真是苦盡甘來,實乃莫大之喜!”


    眾官員聽聞此事,紛紛前來道賀。丞相當即下令安排酒席,答謝所屬官員,隨後即刻率領軍馬迴程。


    迴到萬花店,丞相傳令安營紮寨。光蕊便攜同玄奘前往劉家店尋找婆婆。那婆婆當夜做了一個夢,夢見枯木開花,屋後喜鵲頻頻歡叫,心中暗想:“莫不是我孫兒迴來了?”


    說猶未了,隻見店門外,光蕊父子齊到。小和尚眼尖,一眼便瞧見,忙指道:“這不是俺婆婆?”光蕊聽聞,趕忙抬眼望去,見老母正站在店門外,頓時淚如泉湧,三步並作兩步,奔至老母身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母子二人相擁而泣,淚如雨下,互訴別來之情。光蕊將上項事詳細說了一遍,老母聽後,亦是感慨萬千。


    算還了小二店錢,光蕊便攜老母、玄奘起程迴到京城。進了相府,光蕊同小姐與婆婆、玄奘一同來見夫人。夫人見他們平安歸來,心中大喜,趕忙吩咐家僮,大排筵宴,為他們接風洗塵。丞相也十分高興,道:“今日此宴可取名為‘團圓會’。”眾人皆歡歡喜喜,共享天倫之樂。


    次日早朝,唐王登殿,殷丞相出班,將前後事情詳細啟奏,並大力舉薦光蕊,稱其才華出眾,可堪大用。唐王準奏,當即下令升陳萼為學士之職,讓他隨朝理政。玄奘則立意安禪,一心向佛,被送到洪福寺內修行。


    後來,殷小姐終究還是從容自盡了。玄奘得知此事後,悲痛欲絕,為報法明長老的恩情,他自到金山寺中,潛心修行,弘揚佛法。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