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都城大國實堪觀,八水周流繞四山。多少帝王興此處,古來天下說長安。
這一單講的是陝西大國長安城,這座城市曆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們建都的地方。從周朝到秦朝再到漢朝,這裏一直都是繁華昌盛的象征。城中有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還有三十六條花柳巷和七十二座管弦樓。從華夷圖上來看,天下沒有比這裏更繁榮的地方了。如今正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的時候,改年號為龍集貞觀。這時已經是唐太宗即位後的第十三年,也就是己巳年。暫且不提唐太宗身邊那些安邦定國的英豪和創業爭疆的傑士。
話說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位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叫張稍,另一個是樵子叫李定。他們兩人雖然沒有考中科舉,但也是能識字的山人。一天,他們在長安城裏賣掉了肩上的柴火,買了一籃子鯉魚,一同走進一家酒館,喝得半醉後,各自拎著一瓶酒,順著涇河岸邊慢慢往迴走。
張稍說:“李兄啊,我覺得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往往會因為名聲而喪命;那些爭奪利益的人,也常常為了利益而失去生命;那些接受爵位的人,就像抱著老虎睡覺一樣危險;那些享受恩寵的人,則像袖子裏藏著毒蛇一樣可怕。算起來,我們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啊!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山水之美,過著淡泊寧靜的日子,一切都隨緣而遇。”
李定讚同地說道:“張兄說得太對了。不過我覺得還是你那裏的水更秀麗一些,但比不上我這裏的山更青蔥翠綠。”張稍迴應道:“你那裏的山固然青翠,可還是比不了我這邊的水更秀麗。我有一首《蝶戀花》詞可以證明。這首詞是這麽說的:
煙波萬裏,扁舟顯得那麽渺小,靜靜地依靠在孤獨的船篷邊,仿佛能聽到西施在耳邊低語。洗淨心靈,遠離塵世的紛擾和名利的誘惑,閑暇時便去采摘那些茂盛的蓼穗和蒹葭草。遠處幾點沙鷗讓人感到無比快樂,柳樹岸邊和蘆葦港灣,與家人一同歡笑。一夜好眠,即使風浪再大也能安然無恙,沒有榮耀和恥辱的困擾,沒有任何煩惱。”
李定笑著說道:“你的水雖然秀麗,但我的山更青蔥翠綠。我也有一首《蝶戀花》詞作為證據。詞中寫道:
雲林中一片鬆林布滿了鬆花,默默地聆聽著黃鶯婉轉的歌聲,宛如美妙的音樂。春天裏紅瘦綠肥,溫暖宜人,轉眼間夏天就到了,時光流轉得真快啊。又到了秋天,景色變幻無常,黃菊盛開,香氣撲鼻,可供人們欣賞遊玩。冬天來得很快,嚴寒如同手指輕輕一撚般到來,一年四季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漁翁微笑著說道:“你那山青確實不如我的水秀,我這裏有許多好物可以享受。且聽我為你吟唱一首《鷓鴣天》:
仙鄉雲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青蘆筍,水荇芽,菱角雞頭更可誇。嬌藕老蓮芹葉嫩,慈菇茭白鳥英花。”
樵夫聽後,也不甘示弱地迴應道:“你這水秀怎比得上我的山青,我也有一首《鷓鴣天》為證:
崔巍峻嶺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醃臘雞鵝強蟹鱉,獐兔鹿勝魚蝦。香椿葉,黃楝芽,竹筍山茶更可誇。紫李紅桃梅杏熟,甜梨酸棗木樨花。”
漁翁搖了搖頭,說道:“你這山青確實不如我的水秀。我還有一首《天仙子》:
一葉小舟隨所寓,萬疊煙波無恐懼。垂鉤撒網捉鮮鱗,沒醬膩,偏有味,老妻稚子團圓會。”
在長安市的魚市上,魚兒繁多,貨源充足。漁翁將新鮮的魚兒換成香醇的美酒,盡情享受著微醺的快意。他身披蓑衣,躺在秋江之上,伴著鼾聲入睡,無憂無慮,不貪戀人間的榮華富貴。
樵子聽聞漁翁的話,微微一笑,說道:“你水秀還不如我的山青。”他也有一首《天仙子》:在山下蓋著幾間茅屋,周圍鬆竹梅蘭,甚是可愛。他穿梭於山林之間,尋覓幹柴,無人責怪,任由他買賣,或多或少,全憑自己的心意。將換來的錢買酒,隨心所欲,快樂無比。用瓦缽磁甌飲酒,自在逍遙。喝醉了就躺在鬆陰下,沒有牽掛,沒有利害關係,不管人間的興衰成敗。
漁翁聽了樵子的詞,不以為然地說:“李兄,你山中的生活哪有我水上的生意快活。”他吟誦起一首《西江月》:紅蓼花繁密,映照著明月;黃蘆葉搖曳,亂了秋風。碧天高遠,楚江空闊,漁網攪動,一潭星動。大魚成群入網,小鱖接連吞鉤。烹煮之後,味道格外香濃,笑傲江湖,好不熱鬧。
樵夫搖頭道:“張兄,你水上的生活還是不如我山中的快活。”他也吟出一首《西江月》:敗葉枯藤鋪滿道路,破梢老竹遍布山間。女蘿和幹葛相互纏繞,折下收繩,用來擔柴。蟲蛀空心的榆柳,風吹斷頭的鬆楠。采集堆積起來,以備冬天的寒冷,換酒換錢,全憑自己做主。
漁翁笑道:“雖然你那山中景色也不錯,但還是比不上我的水秀更為優雅。我這裏有一首《臨江仙》可以證明:潮水退去後,我劃著小船離開,直到深夜才停下船槳開始唱歌。身披蓑衣看著殘缺的月亮,真是幽靜啊,連棲息的海鷗都不會被驚擾,天邊的雲彩緩緩打開。躺在蘆葦蕩裏無所事事,太陽已經升起了三根竹竿那麽高,還能再睡一會兒。隨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朝中大臣們還要等著上朝,哪像我這麽自在呢?”
樵夫說道:“你那水秀的景色確實很優雅,但還是不如我山青更優雅。同樣有一首《臨江仙》可以證明:秋天的清晨,我扛著斧頭沿著蒼翠的小路出發,晚上涼爽時挑著擔子迴來。將野花插在頭發上更是奇特,撥開雲霧尋找道路,等待月亮出來才叫開門。幼子和妻子欣喜地笑著迎接,躺在草床上靠著木枕頭休息。蒸熟的梨子和煮好的黍米迅速擺好,新釀的酒也已經成熟,真是讓人心情愉悅!”
漁翁說:“這些都是我們兩個人謀生的手段,但是你沒有我閑暇時候的樂趣。有詩為證:悠閑地看著天空中的白鶴飛翔,停靠在溪邊關上柴扉。靠在船上教孩子搓釣魚線,停船後和妻子一起晾曬漁網。”
性定之後,果然能知曉海浪的平靜;身安之時,自然能感覺到微風的細微。綠色的蓑衣和青色的鬥笠隨時穿戴,勝過在朝中掛著紫色的綬帶官服。
樵夫說道:“你那閑暇之時又不如我的閑暇之時好啊。也有詩為證。詩中說:
悠閑地觀賞縹緲的白雲飛翔,獨自坐在茅庵中掩上竹門。無事時教導兒子打開書卷閱讀,有時與客人對弈圍坐。
高興時拄著拐杖歌唱在芬芳的小徑,興致來了帶著琴登上青翠的山峰。穿著草鞋麻絛和粗布被子,心境寬廣勝過穿著綾羅綢緞。”
張稍說:“李定,我們兩個‘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隻是吟誦道詞篇章,並不稀罕;而且我們各自聯幾句,看看我們漁樵之間的談話如何?”李定說:“張兄說得最妙。請兄先吟誦。”
一艘小船停泊在碧綠的水波之中,我家住在深山中的曠野之地。特別喜歡那座橫跨溪流的小橋,每當春水上漲時,就會淹沒它;也非常憐愛那些雲霧繚繞的山峰,它們在拂曉時分被晨霧所籠罩。在龍門裏,新鮮的鯉魚時常被烹飪,而被蟲子蛀壞的幹柴則每天都需要用火燒掉。各種釣具都足以養活老人,扁擔和繩子這兩件東西也可以滿足生活所需。躺在小船上,可以仰望著飛翔的大雁,走在傾斜的草叢小徑上,可以傾聽著鴻雁的鳴叫聲。在口舌之爭的場所,沒有我的份兒;在是非之海,很少有我的蹤跡。在溪邊晾曬絲織品,如同錦緞一般絢麗;在石頭上重新磨刀,使其鋒利無比。秋天的月亮明亮地照耀著,我常常獨自垂釣;春天的山巒寂靜無人,沒有人能遇到我。釣到很多魚後,就拿去換酒與妻子一起飲用;剩下的柴火則拿去賣錢,然後買酒與兒子一同享用。自己唱歌、自己斟酒,隨意放縱;放聲高歌、長歎不已,任憑狂風肆虐。唿喚兄弟邀請船夫夥伴,攜帶朋友聚集山野老翁。行酒令、猜拳頻繁傳遞酒杯,拆牌猜字慢慢傳遞鍾聲。烹煮鮮蝦螃蟹每天快樂,炒鴨子燉雞肉每天豐盛。愚蠢的婦女煮茶心情灑脫,山裏的妻子做飯神態從容。清晨起來拿著拐杖淘洗波浪,太陽出來挑著柴火走過大衝。下雨過後披上蓑衣捕捉鮮活的鯉魚,起風之前揮動斧頭砍伐幹枯的鬆樹。隱藏行蹤躲避塵世裝作癡呆愚蠢,隱匿姓名埋沒身份裝作聾啞之人。
張稍說道:“李兄,方才我冒昧先行起句,如今輪到李兄,也請先起一聯,小弟自當續上。”
李兄思索片刻,吟道:“風月佯狂山野漢,江湖寄傲老餘丁。”
張稍微微一笑,接道:“清閑有分隨瀟灑,口舌無聞喜太平。月夜身眠茅屋穩,天昏體蓋箬蓑輕。”
李兄點頭道:“忘情結識鬆梅友,樂意相交鷗鷺盟。名利心頭無算計,幹戈耳畔不聞聲。”
張稍撫掌讚道:“好!好!李兄所言極是。隨時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兩束柴薪為活計,一竿釣線是營生。”
李兄笑道:“閑唿稚子磨鋼斧,靜喚憨兒補舊繒。春到愛觀楊柳綠,時融喜看荻蘆青。”
張稍道:“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涼摘嫩菱。霜降雞肥常日宰,重陽蟹壯及時烹。”
李兄道:“冬來日上還沉睡,數九天高自不蒸。八節山中隨放性,四時湖裏任陶情。”
張稍道:“采薪自有仙家興,垂釣全無世俗形。門外野花香豔豔,船頭綠水浪平平。”
李兄道:“身安不說三公位,性定強如十裏城。十裏城高防閫令,三公位顯聽宣聲。”
張稍感慨道:“樂山樂水真是罕,謝天謝地謝神明。”
二人相視一笑,心中滿是對這寧靜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感恩。
兩人不僅各自吟誦了詩詞,還相互銜接成了一首詩,一直走到分岔路口處,才躬身作別。
張稍說道:“李兄啊,一路上多多保重!上山的時候要小心老虎。如果遇到危險,可真是應了那句‘明日街頭少故人’!”李定聽後,勃然大怒,罵道:“你這個混蛋!我們可是好朋友,可以為彼此赴湯蹈火,你怎麽能詛咒我呢?要是我真的被老虎咬死了,你肯定會掉進江中淹死!”張稍迴答道:“我永遠都不會掉進江中。”李定反駁道:“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暫時禍福。’你怎麽就能保證自己安然無恙呢?”
張稍迴應道:“李兄,雖然你這麽說,但其實你並不了解情況。我做的生意可是有把握的,所以絕對不會遭遇這種事情。”李定質疑道:“你在水麵上謀生,如此危險,充滿了未知和風險,哪來的把握?”張稍解釋道:“你不知道。在長安城的西門大街上,有一個算卦的先生。我每天都會給他送上一條金色鯉魚,然後他就會偷偷地給我傳授一課。隻要按照他的指示去行動,每次都能成功。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定能滿載魚蝦而歸。明日上城來,賣錢沽酒,再與老兄相敘。”二人就此別過。
正所謂“路上說話,草裏有人”。原來這涇河水府有一個巡水的夜叉,聽見了這百下百著之言,急忙轉身遊向水晶宮,慌慌張張地向龍王稟報:“禍事了!禍事了!”龍王忙問:“究竟有何禍事?”夜叉道:“小的巡水時來到河邊,恰好聽到兩個漁翁在交談。他們分別之時,所說的言語甚是厲害。那漁翁說:在長安城裏,西門街上,有個賣卦先生,算得極其精準;他每日送那先生鯉魚一尾,先生便會在袖中傳授他一卦,教他百下百著。倘若都依此等算法算準,那豈不是要將水族盡情捕撈殆盡?如此一來,水府如何壯觀?又怎能躍浪翻波,輔助大王您的威力呢?”
龍王一聽大怒,急忙提著寶劍,就要登上長安城,誅殺這個算卦的人。這時,旁邊閃出來龍子、龍孫、蝦臣、蟹士、鰣軍師、鱖少卿、鯉太宰等,他們一起向龍王啟奏說:“大王暫且息怒。俗話說得好:‘聽到的話不能輕信。’大王這次前去,如果有雲霧相隨,有雨水相助,恐怕會驚嚇到長安城的百姓,上天也會責備大王的。大王行蹤隱秘難以預測,變化無常,不如變成一個秀才,到長安城裏去訪問一下。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再誅殺他也不遲;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不就是白白地傷害了別人嗎?”龍王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於是放棄了寶劍,不再興起風雨,上岸後,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白衣秀才。
真是:風姿英俊威武,高聳入雲霄。步履端莊安詳,遵循規矩。說話遵從孔子和孟子的教誨,禮儀周到符合周禮。身上穿著玉色的羅袍,頭上戴著逍遙的一字巾。
他行至長安西市大街之上,隻見一群人擠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有人高聲說道:“今年是屬龍的本命年,屬虎的與之相克。雖然寅、辰、巳、亥等屬相相互組合成局,但也得小心冒犯太歲啊!”龍王一聽便知道這是占卜的地方,於是上前撥開人群,朝裏麵看去。隻見到處都掛著珠玉和綢緞,整個屋子顯得十分華麗。屋內擺放著精致的香爐,散發著陣陣清香,瓷瓶中的水清澈透明。牆壁兩側掛著王維的畫作,座位上方懸掛著鬼穀子的畫像。桌上陳列著端溪硯台、金煙墨以及與之相配的大毛筆,旁邊還有火珠林和郭璞數,與台政新經相對應。這位占卜者不僅熟悉六爻八卦,還通曉天文地理,甚至連鬼怪神靈之事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他能夠預測未來的事情,如同月亮鏡子般清晰可見;他還能判斷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仿佛神明一般準確無誤。他可以知曉兇險,確定吉祥,斷定生死,預測命運。隻要開口談論,就像疾風驟雨般迅速;而一旦下筆書寫,更是讓鬼神為之驚歎。招牌上寫著他的名字——袁守誠。
這人究竟是誰呢?原來他就是當今朝廷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這位先生長得真是奇特,儀表堂堂,容貌秀麗。他的名聲遠揚,其術數之高明更是冠絕長安城。龍王走進門後,與先生相見並行禮完畢,便被邀請坐在上座,由童子獻上茶水。接著,先生詢問道:“您前來所為何事?”
龍王迴答說:“我想請教一下有關天氣陰晴變化的事情。”先生隨即從袖子裏拿出一個卦簽,解讀道:“雲霧彌漫在山頂,霧氣籠罩著樹梢。如果想要占卜雨澤,準確的時間應該在明天。”龍王又問道:“那麽明天什麽時候會下雨?雨量會有多少?”先生迴答道:“明天早上辰時開始烏雲密布,巳時打雷,午時下雨,未時雨停,總共降雨量為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龍王笑著說:“這些話可不能開玩笑啊。要是明天真如你所說的那樣下雨,並且按照你所說的時辰和雨量,我會送上五十兩銀子作為感謝。但如果沒有下雨,或者沒有按時辰和雨量,我跟你說實話:一定會砸爛你的店麵,撕碎你的招牌,並立即將你驅逐出長安,不許再在這裏蠱惑民眾!”
先生欣然應道:“好啊,那就聽你的吧。好了,請吧。明天雨後我們再見麵。”
龍王辭別後離開長安,返迴水府。大大小小的水神紛紛迎接,問道:“大王去見那個算卦的怎麽樣了?”龍王迴答:“見到了,見到了,見到了!不過是一個信口開河、隻會討春的家夥罷了。我問他什麽時候下雨,他說明天會下雨;問他具體時間和雨量,他說辰時會起雲,巳時會打雷,午時會下雨,未時雨停,雨水深達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我跟他打賭,如果真如他所言,就送他五十兩銀子作為酬謝;如果稍有偏差,就要砸爛他的招牌,把他趕出長安,免得在這裏蠱惑人心。”
眾水族笑著說道:“大王可是八河都總管,掌管著降雨大權,有沒有雨隻有大王您才知道;他怎麽敢這麽胡說八道呢?那算卦的肯定輸定了!肯定輸定了!”
就在這時,龍子、龍孫以及魚卿、蟹士們正在歡樂地談論這件事,突然聽到半空中傳來聲音:“涇河龍王接旨。”
眾人皆抬頭仰望,隻見一個身著金衣的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徑直朝著水府而來。龍王見狀,慌忙整理衣冠,端莊肅穆,焚香迎接聖旨。金衣力士完成使命後,返迴天空離去。龍王謝恩後,拆開聖旨查看,上麵寫著:
敕命八河總,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
聖旨上所規定的時辰和雨量,與那位先生的判斷竟然毫發不差。這可把龍王嚇得魂飛魄散。過了一會兒,龍王才蘇醒過來,對眾水族說道:“塵世間竟有如此靈驗之人!他真的是能夠通天徹地,我確實比不上他啊!”鰣軍師上奏道:“大王請放心。要贏他有何困難?臣有一條小計,定能讓他閉嘴。”龍王詢問計策,軍師說道:“在降雨時,稍微偏差一些時辰,減少一些點數,這樣就能證明那廝的卦象不準確,我們不就贏了嗎?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打碎他的招牌,趕他走人,這又有何難呢?”龍王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不再擔憂。
次日,涇河龍王點齊風伯、雷伯、雲童、電母,一同前往長安城九霄之上。他一直等到巳時才開始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停,降雨量卻隻有三尺零四十點。他私自更改了下雨的時辰和點數,比原定的少了一個時辰和三寸八點。雨停後,龍王便打發眾將班師迴府。
隨後,他又按下雲頭,變迴白衣秀士的模樣,來到西門裏大街上,闖入袁守誠的卦鋪。他不由分說地將招牌、筆、硯等一並摔碎,還對袁守誠破口大罵:“你這信口雌黃、妖言惑眾的家夥!你的卦一點都不靈驗,所言荒謬至極!你說今日下雨的時辰和點數都不對,可你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坐在這裏,趕快給我滾,否則我饒不了你!”
然而,袁守誠卻絲毫不懼,依然穩穩地坐在椅子上,仰頭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沒有死罪,倒是你恐怕難逃一死!別人或許好騙,但你可騙不了我。我認得你,你不是什麽秀士,而是涇河龍王。你違背了玉帝的旨意,擅自更改了時辰和點數,觸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台’上,恐怕免不了一刀,你還有臉在這裏罵我?”
龍王聽聞此言,頓時心驚膽戰,毛骨悚然。他急忙丟下門板,整理好衣物,恭敬地向先生跪下,說道:“先生請不要怪罪。我之前的話隻是玩笑而已,沒想到竟然弄假成真,果真觸犯了天條,這可如何是好?還望先生救我一命!否則,我就算死也不會放你離開。”守誠說道:“我無法救你,隻能給你指一條生路,讓你去投胎轉世。”
龍王說道:“願聞其詳。”先生說道:“明日午時三刻,你應當前往人間的曹官魏徵處聽候處斬。你若想要保住性命,必須趕緊去告知當今的唐太宗皇帝。那魏徵是唐王駕下的丞相,如果你能向他求情,或許可以保住性命。”龍王聽後,拜別先生,含淚離去。
不知不覺中,紅日西沉,太陰星升起。隻見煙霧凝聚,山巒呈現出紫色,歸巢的烏鴉也顯得疲憊不堪。遠方的路上,行人紛紛前往旅店投宿。渡頭邊,新雁棲息在沙灘上,銀河清晰可見。更籌聲不斷催促著人們,孤村中的燈火微弱無光。
清風嫋嫋,爐煙繚繞著清道院。在蝴蝶的夢中,人們都消失不見。月光移動,花影爬上了欄杆,星光閃爍。更漏聲不斷變換,不知不覺中,深沉的夜晚已經過去了一半。
這涇河龍王並未返迴水府,而是在空中徘徊,一直等到子時前後。他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直來到皇宮門首。
此時,唐王李世民正夢見自己走出宮門,在月光下漫步於花陰之中。忽然,龍王變幻成人形,上前跪拜在地。他口中高唿:“陛下,救我!救我!”太宗驚訝地問道:“你是何人?朕如何救你?”龍王迴答道:“陛下乃真龍天子,而臣是業龍。臣因觸犯天條,該由陛下的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而特來拜求,懇請陛下救我一命!”太宗聽聞,說道:“既然是魏徵處斬,朕可以設法救你。你且放心前去吧。”龍王聽後,滿心歡喜,叩頭謝恩後離去。
卻說那太宗夢醒之後,對此事念念不忘,心中一直牽掛著。轉眼間,已至五鼓三點時分,太宗早早地設朝,聚集了兩班文武官員。
隻見那皇宮之中,煙霧繚繞,籠罩著鳳闕,香氣彌漫,充溢著龍樓。光芒搖曳,丹扆閃耀著動人的光彩;雲彩拂動,翠華流淌著祥瑞的氣息。君臣之間相互契合,猶如堯舜時代一般和諧;禮樂製度威嚴莊重,近似於漢朝和周朝。侍臣們手持宮燈,宮女們輕搖羽扇,雙雙映襯出絢麗的色彩;孔雀屏風,麒麟宮殿,處處閃耀著光芒。山唿萬歲之聲響徹雲霄,華祝千秋之詞不絕於耳。靜鞭三下,響聲清脆,衣冠整齊,眾人朝拜著皇帝。宮花燦爛,散發著陣陣天香;堤柳輕柔,伴隨著悠揚的禦樂。珍珠簾、翡翠簾,高高地懸掛著;龍鳳扇、山河扇,穩穩地停留在寶輦之上。文官們英姿颯爽,武將們精神抖擻。禦道上區分著高低貴賤,丹墀下列著不同的品階。金章紫綬的官員們乘著三象,象征著國家的繁榮昌盛,地久天長,千秋萬代。
眾官朝賀完畢,各自分班站立。唐王李世民目光炯炯,逐一從頭審視,隻見文官行列中有房玄齡、杜如晦、徐世、許敬宗、王珪等人,武官行列中有馬三寶、段誌賢、殷開山、程咬金、劉洪紀、胡敬德、秦叔寶等人,他們一個個儀態威嚴,莊重肅穆。然而,唯獨不見魏徵丞相的身影。
唐王召徐世上殿,說道:“朕昨夜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有一人迎麵而來,向我參拜,自稱是涇河龍王,因觸犯天條,將被人曹官魏徵處斬,他懇請我救他一命,朕已經答應了。今日朝堂之上唯獨不見魏徵,這是為何?”徐世迴答道:“此夢或許會成真,不久魏徵就會前來上朝,陛下切勿讓他出門。隻要過了這一天,便可救下夢中之龍。”唐王聽後大喜,立即傳旨,命當駕官宣魏徵入朝。
卻說魏徵丞相正在府中,夜觀乾象,燃起寶香。忽然,他聽到九霄之上傳來鶴唳之聲,原來是天差仙使捧著玉帝的金旨而來。金旨上寫著,要魏徵在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魏徵謝過天恩,齋戒沐浴後,在府中試慧劍、運元神,因此未能入朝。
當駕官捧著聖旨前來宣召時,魏徵惶恐不安,但又不敢違抗君命,隻得匆忙整理衣冠,束好衣帶,隨旨入朝。在禦前,他叩頭請罪。唐王出旨道:“赦卿無罪。”此時,諸臣尚未退朝,唐王卻下令卷簾散朝,隻留下魏徵。
唐王宣魏徵上金鑾殿,召入便殿,先與他議論安邦之策、定國之謀。將近巳末午初時分,唐王命宮人取來大棋,說道:“朕與賢卿對弈一局。”眾嬪妃隨即取來棋枰,鋪設在禦案上。魏徵謝恩後,便與唐王對弈起來。
究竟這局棋的勝負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都城大國實堪觀,八水周流繞四山。多少帝王興此處,古來天下說長安。
這一單講的是陝西大國長安城,這座城市曆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們建都的地方。從周朝到秦朝再到漢朝,這裏一直都是繁華昌盛的象征。城中有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還有三十六條花柳巷和七十二座管弦樓。從華夷圖上來看,天下沒有比這裏更繁榮的地方了。如今正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的時候,改年號為龍集貞觀。這時已經是唐太宗即位後的第十三年,也就是己巳年。暫且不提唐太宗身邊那些安邦定國的英豪和創業爭疆的傑士。
話說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位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叫張稍,另一個是樵子叫李定。他們兩人雖然沒有考中科舉,但也是能識字的山人。一天,他們在長安城裏賣掉了肩上的柴火,買了一籃子鯉魚,一同走進一家酒館,喝得半醉後,各自拎著一瓶酒,順著涇河岸邊慢慢往迴走。
張稍說:“李兄啊,我覺得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往往會因為名聲而喪命;那些爭奪利益的人,也常常為了利益而失去生命;那些接受爵位的人,就像抱著老虎睡覺一樣危險;那些享受恩寵的人,則像袖子裏藏著毒蛇一樣可怕。算起來,我們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啊!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山水之美,過著淡泊寧靜的日子,一切都隨緣而遇。”
李定讚同地說道:“張兄說得太對了。不過我覺得還是你那裏的水更秀麗一些,但比不上我這裏的山更青蔥翠綠。”張稍迴應道:“你那裏的山固然青翠,可還是比不了我這邊的水更秀麗。我有一首《蝶戀花》詞可以證明。這首詞是這麽說的:
煙波萬裏,扁舟顯得那麽渺小,靜靜地依靠在孤獨的船篷邊,仿佛能聽到西施在耳邊低語。洗淨心靈,遠離塵世的紛擾和名利的誘惑,閑暇時便去采摘那些茂盛的蓼穗和蒹葭草。遠處幾點沙鷗讓人感到無比快樂,柳樹岸邊和蘆葦港灣,與家人一同歡笑。一夜好眠,即使風浪再大也能安然無恙,沒有榮耀和恥辱的困擾,沒有任何煩惱。”
李定笑著說道:“你的水雖然秀麗,但我的山更青蔥翠綠。我也有一首《蝶戀花》詞作為證據。詞中寫道:
雲林中一片鬆林布滿了鬆花,默默地聆聽著黃鶯婉轉的歌聲,宛如美妙的音樂。春天裏紅瘦綠肥,溫暖宜人,轉眼間夏天就到了,時光流轉得真快啊。又到了秋天,景色變幻無常,黃菊盛開,香氣撲鼻,可供人們欣賞遊玩。冬天來得很快,嚴寒如同手指輕輕一撚般到來,一年四季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漁翁微笑著說道:“你那山青確實不如我的水秀,我這裏有許多好物可以享受。且聽我為你吟唱一首《鷓鴣天》:
仙鄉雲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青蘆筍,水荇芽,菱角雞頭更可誇。嬌藕老蓮芹葉嫩,慈菇茭白鳥英花。”
樵夫聽後,也不甘示弱地迴應道:“你這水秀怎比得上我的山青,我也有一首《鷓鴣天》為證:
崔巍峻嶺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醃臘雞鵝強蟹鱉,獐兔鹿勝魚蝦。香椿葉,黃楝芽,竹筍山茶更可誇。紫李紅桃梅杏熟,甜梨酸棗木樨花。”
漁翁搖了搖頭,說道:“你這山青確實不如我的水秀。我還有一首《天仙子》:
一葉小舟隨所寓,萬疊煙波無恐懼。垂鉤撒網捉鮮鱗,沒醬膩,偏有味,老妻稚子團圓會。”
在長安市的魚市上,魚兒繁多,貨源充足。漁翁將新鮮的魚兒換成香醇的美酒,盡情享受著微醺的快意。他身披蓑衣,躺在秋江之上,伴著鼾聲入睡,無憂無慮,不貪戀人間的榮華富貴。
樵子聽聞漁翁的話,微微一笑,說道:“你水秀還不如我的山青。”他也有一首《天仙子》:在山下蓋著幾間茅屋,周圍鬆竹梅蘭,甚是可愛。他穿梭於山林之間,尋覓幹柴,無人責怪,任由他買賣,或多或少,全憑自己的心意。將換來的錢買酒,隨心所欲,快樂無比。用瓦缽磁甌飲酒,自在逍遙。喝醉了就躺在鬆陰下,沒有牽掛,沒有利害關係,不管人間的興衰成敗。
漁翁聽了樵子的詞,不以為然地說:“李兄,你山中的生活哪有我水上的生意快活。”他吟誦起一首《西江月》:紅蓼花繁密,映照著明月;黃蘆葉搖曳,亂了秋風。碧天高遠,楚江空闊,漁網攪動,一潭星動。大魚成群入網,小鱖接連吞鉤。烹煮之後,味道格外香濃,笑傲江湖,好不熱鬧。
樵夫搖頭道:“張兄,你水上的生活還是不如我山中的快活。”他也吟出一首《西江月》:敗葉枯藤鋪滿道路,破梢老竹遍布山間。女蘿和幹葛相互纏繞,折下收繩,用來擔柴。蟲蛀空心的榆柳,風吹斷頭的鬆楠。采集堆積起來,以備冬天的寒冷,換酒換錢,全憑自己做主。
漁翁笑道:“雖然你那山中景色也不錯,但還是比不上我的水秀更為優雅。我這裏有一首《臨江仙》可以證明:潮水退去後,我劃著小船離開,直到深夜才停下船槳開始唱歌。身披蓑衣看著殘缺的月亮,真是幽靜啊,連棲息的海鷗都不會被驚擾,天邊的雲彩緩緩打開。躺在蘆葦蕩裏無所事事,太陽已經升起了三根竹竿那麽高,還能再睡一會兒。隨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朝中大臣們還要等著上朝,哪像我這麽自在呢?”
樵夫說道:“你那水秀的景色確實很優雅,但還是不如我山青更優雅。同樣有一首《臨江仙》可以證明:秋天的清晨,我扛著斧頭沿著蒼翠的小路出發,晚上涼爽時挑著擔子迴來。將野花插在頭發上更是奇特,撥開雲霧尋找道路,等待月亮出來才叫開門。幼子和妻子欣喜地笑著迎接,躺在草床上靠著木枕頭休息。蒸熟的梨子和煮好的黍米迅速擺好,新釀的酒也已經成熟,真是讓人心情愉悅!”
漁翁說:“這些都是我們兩個人謀生的手段,但是你沒有我閑暇時候的樂趣。有詩為證:悠閑地看著天空中的白鶴飛翔,停靠在溪邊關上柴扉。靠在船上教孩子搓釣魚線,停船後和妻子一起晾曬漁網。”
性定之後,果然能知曉海浪的平靜;身安之時,自然能感覺到微風的細微。綠色的蓑衣和青色的鬥笠隨時穿戴,勝過在朝中掛著紫色的綬帶官服。
樵夫說道:“你那閑暇之時又不如我的閑暇之時好啊。也有詩為證。詩中說:
悠閑地觀賞縹緲的白雲飛翔,獨自坐在茅庵中掩上竹門。無事時教導兒子打開書卷閱讀,有時與客人對弈圍坐。
高興時拄著拐杖歌唱在芬芳的小徑,興致來了帶著琴登上青翠的山峰。穿著草鞋麻絛和粗布被子,心境寬廣勝過穿著綾羅綢緞。”
張稍說:“李定,我們兩個‘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隻是吟誦道詞篇章,並不稀罕;而且我們各自聯幾句,看看我們漁樵之間的談話如何?”李定說:“張兄說得最妙。請兄先吟誦。”
一艘小船停泊在碧綠的水波之中,我家住在深山中的曠野之地。特別喜歡那座橫跨溪流的小橋,每當春水上漲時,就會淹沒它;也非常憐愛那些雲霧繚繞的山峰,它們在拂曉時分被晨霧所籠罩。在龍門裏,新鮮的鯉魚時常被烹飪,而被蟲子蛀壞的幹柴則每天都需要用火燒掉。各種釣具都足以養活老人,扁擔和繩子這兩件東西也可以滿足生活所需。躺在小船上,可以仰望著飛翔的大雁,走在傾斜的草叢小徑上,可以傾聽著鴻雁的鳴叫聲。在口舌之爭的場所,沒有我的份兒;在是非之海,很少有我的蹤跡。在溪邊晾曬絲織品,如同錦緞一般絢麗;在石頭上重新磨刀,使其鋒利無比。秋天的月亮明亮地照耀著,我常常獨自垂釣;春天的山巒寂靜無人,沒有人能遇到我。釣到很多魚後,就拿去換酒與妻子一起飲用;剩下的柴火則拿去賣錢,然後買酒與兒子一同享用。自己唱歌、自己斟酒,隨意放縱;放聲高歌、長歎不已,任憑狂風肆虐。唿喚兄弟邀請船夫夥伴,攜帶朋友聚集山野老翁。行酒令、猜拳頻繁傳遞酒杯,拆牌猜字慢慢傳遞鍾聲。烹煮鮮蝦螃蟹每天快樂,炒鴨子燉雞肉每天豐盛。愚蠢的婦女煮茶心情灑脫,山裏的妻子做飯神態從容。清晨起來拿著拐杖淘洗波浪,太陽出來挑著柴火走過大衝。下雨過後披上蓑衣捕捉鮮活的鯉魚,起風之前揮動斧頭砍伐幹枯的鬆樹。隱藏行蹤躲避塵世裝作癡呆愚蠢,隱匿姓名埋沒身份裝作聾啞之人。
張稍說道:“李兄,方才我冒昧先行起句,如今輪到李兄,也請先起一聯,小弟自當續上。”
李兄思索片刻,吟道:“風月佯狂山野漢,江湖寄傲老餘丁。”
張稍微微一笑,接道:“清閑有分隨瀟灑,口舌無聞喜太平。月夜身眠茅屋穩,天昏體蓋箬蓑輕。”
李兄點頭道:“忘情結識鬆梅友,樂意相交鷗鷺盟。名利心頭無算計,幹戈耳畔不聞聲。”
張稍撫掌讚道:“好!好!李兄所言極是。隨時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兩束柴薪為活計,一竿釣線是營生。”
李兄笑道:“閑唿稚子磨鋼斧,靜喚憨兒補舊繒。春到愛觀楊柳綠,時融喜看荻蘆青。”
張稍道:“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涼摘嫩菱。霜降雞肥常日宰,重陽蟹壯及時烹。”
李兄道:“冬來日上還沉睡,數九天高自不蒸。八節山中隨放性,四時湖裏任陶情。”
張稍道:“采薪自有仙家興,垂釣全無世俗形。門外野花香豔豔,船頭綠水浪平平。”
李兄道:“身安不說三公位,性定強如十裏城。十裏城高防閫令,三公位顯聽宣聲。”
張稍感慨道:“樂山樂水真是罕,謝天謝地謝神明。”
二人相視一笑,心中滿是對這寧靜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感恩。
兩人不僅各自吟誦了詩詞,還相互銜接成了一首詩,一直走到分岔路口處,才躬身作別。
張稍說道:“李兄啊,一路上多多保重!上山的時候要小心老虎。如果遇到危險,可真是應了那句‘明日街頭少故人’!”李定聽後,勃然大怒,罵道:“你這個混蛋!我們可是好朋友,可以為彼此赴湯蹈火,你怎麽能詛咒我呢?要是我真的被老虎咬死了,你肯定會掉進江中淹死!”張稍迴答道:“我永遠都不會掉進江中。”李定反駁道:“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暫時禍福。’你怎麽就能保證自己安然無恙呢?”
張稍迴應道:“李兄,雖然你這麽說,但其實你並不了解情況。我做的生意可是有把握的,所以絕對不會遭遇這種事情。”李定質疑道:“你在水麵上謀生,如此危險,充滿了未知和風險,哪來的把握?”張稍解釋道:“你不知道。在長安城的西門大街上,有一個算卦的先生。我每天都會給他送上一條金色鯉魚,然後他就會偷偷地給我傳授一課。隻要按照他的指示去行動,每次都能成功。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定能滿載魚蝦而歸。明日上城來,賣錢沽酒,再與老兄相敘。”二人就此別過。
正所謂“路上說話,草裏有人”。原來這涇河水府有一個巡水的夜叉,聽見了這百下百著之言,急忙轉身遊向水晶宮,慌慌張張地向龍王稟報:“禍事了!禍事了!”龍王忙問:“究竟有何禍事?”夜叉道:“小的巡水時來到河邊,恰好聽到兩個漁翁在交談。他們分別之時,所說的言語甚是厲害。那漁翁說:在長安城裏,西門街上,有個賣卦先生,算得極其精準;他每日送那先生鯉魚一尾,先生便會在袖中傳授他一卦,教他百下百著。倘若都依此等算法算準,那豈不是要將水族盡情捕撈殆盡?如此一來,水府如何壯觀?又怎能躍浪翻波,輔助大王您的威力呢?”
龍王一聽大怒,急忙提著寶劍,就要登上長安城,誅殺這個算卦的人。這時,旁邊閃出來龍子、龍孫、蝦臣、蟹士、鰣軍師、鱖少卿、鯉太宰等,他們一起向龍王啟奏說:“大王暫且息怒。俗話說得好:‘聽到的話不能輕信。’大王這次前去,如果有雲霧相隨,有雨水相助,恐怕會驚嚇到長安城的百姓,上天也會責備大王的。大王行蹤隱秘難以預測,變化無常,不如變成一個秀才,到長安城裏去訪問一下。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再誅殺他也不遲;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不就是白白地傷害了別人嗎?”龍王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於是放棄了寶劍,不再興起風雨,上岸後,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白衣秀才。
真是:風姿英俊威武,高聳入雲霄。步履端莊安詳,遵循規矩。說話遵從孔子和孟子的教誨,禮儀周到符合周禮。身上穿著玉色的羅袍,頭上戴著逍遙的一字巾。
他行至長安西市大街之上,隻見一群人擠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有人高聲說道:“今年是屬龍的本命年,屬虎的與之相克。雖然寅、辰、巳、亥等屬相相互組合成局,但也得小心冒犯太歲啊!”龍王一聽便知道這是占卜的地方,於是上前撥開人群,朝裏麵看去。隻見到處都掛著珠玉和綢緞,整個屋子顯得十分華麗。屋內擺放著精致的香爐,散發著陣陣清香,瓷瓶中的水清澈透明。牆壁兩側掛著王維的畫作,座位上方懸掛著鬼穀子的畫像。桌上陳列著端溪硯台、金煙墨以及與之相配的大毛筆,旁邊還有火珠林和郭璞數,與台政新經相對應。這位占卜者不僅熟悉六爻八卦,還通曉天文地理,甚至連鬼怪神靈之事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他能夠預測未來的事情,如同月亮鏡子般清晰可見;他還能判斷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仿佛神明一般準確無誤。他可以知曉兇險,確定吉祥,斷定生死,預測命運。隻要開口談論,就像疾風驟雨般迅速;而一旦下筆書寫,更是讓鬼神為之驚歎。招牌上寫著他的名字——袁守誠。
這人究竟是誰呢?原來他就是當今朝廷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這位先生長得真是奇特,儀表堂堂,容貌秀麗。他的名聲遠揚,其術數之高明更是冠絕長安城。龍王走進門後,與先生相見並行禮完畢,便被邀請坐在上座,由童子獻上茶水。接著,先生詢問道:“您前來所為何事?”
龍王迴答說:“我想請教一下有關天氣陰晴變化的事情。”先生隨即從袖子裏拿出一個卦簽,解讀道:“雲霧彌漫在山頂,霧氣籠罩著樹梢。如果想要占卜雨澤,準確的時間應該在明天。”龍王又問道:“那麽明天什麽時候會下雨?雨量會有多少?”先生迴答道:“明天早上辰時開始烏雲密布,巳時打雷,午時下雨,未時雨停,總共降雨量為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龍王笑著說:“這些話可不能開玩笑啊。要是明天真如你所說的那樣下雨,並且按照你所說的時辰和雨量,我會送上五十兩銀子作為感謝。但如果沒有下雨,或者沒有按時辰和雨量,我跟你說實話:一定會砸爛你的店麵,撕碎你的招牌,並立即將你驅逐出長安,不許再在這裏蠱惑民眾!”
先生欣然應道:“好啊,那就聽你的吧。好了,請吧。明天雨後我們再見麵。”
龍王辭別後離開長安,返迴水府。大大小小的水神紛紛迎接,問道:“大王去見那個算卦的怎麽樣了?”龍王迴答:“見到了,見到了,見到了!不過是一個信口開河、隻會討春的家夥罷了。我問他什麽時候下雨,他說明天會下雨;問他具體時間和雨量,他說辰時會起雲,巳時會打雷,午時會下雨,未時雨停,雨水深達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我跟他打賭,如果真如他所言,就送他五十兩銀子作為酬謝;如果稍有偏差,就要砸爛他的招牌,把他趕出長安,免得在這裏蠱惑人心。”
眾水族笑著說道:“大王可是八河都總管,掌管著降雨大權,有沒有雨隻有大王您才知道;他怎麽敢這麽胡說八道呢?那算卦的肯定輸定了!肯定輸定了!”
就在這時,龍子、龍孫以及魚卿、蟹士們正在歡樂地談論這件事,突然聽到半空中傳來聲音:“涇河龍王接旨。”
眾人皆抬頭仰望,隻見一個身著金衣的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徑直朝著水府而來。龍王見狀,慌忙整理衣冠,端莊肅穆,焚香迎接聖旨。金衣力士完成使命後,返迴天空離去。龍王謝恩後,拆開聖旨查看,上麵寫著:
敕命八河總,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
聖旨上所規定的時辰和雨量,與那位先生的判斷竟然毫發不差。這可把龍王嚇得魂飛魄散。過了一會兒,龍王才蘇醒過來,對眾水族說道:“塵世間竟有如此靈驗之人!他真的是能夠通天徹地,我確實比不上他啊!”鰣軍師上奏道:“大王請放心。要贏他有何困難?臣有一條小計,定能讓他閉嘴。”龍王詢問計策,軍師說道:“在降雨時,稍微偏差一些時辰,減少一些點數,這樣就能證明那廝的卦象不準確,我們不就贏了嗎?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打碎他的招牌,趕他走人,這又有何難呢?”龍王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不再擔憂。
次日,涇河龍王點齊風伯、雷伯、雲童、電母,一同前往長安城九霄之上。他一直等到巳時才開始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停,降雨量卻隻有三尺零四十點。他私自更改了下雨的時辰和點數,比原定的少了一個時辰和三寸八點。雨停後,龍王便打發眾將班師迴府。
隨後,他又按下雲頭,變迴白衣秀士的模樣,來到西門裏大街上,闖入袁守誠的卦鋪。他不由分說地將招牌、筆、硯等一並摔碎,還對袁守誠破口大罵:“你這信口雌黃、妖言惑眾的家夥!你的卦一點都不靈驗,所言荒謬至極!你說今日下雨的時辰和點數都不對,可你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坐在這裏,趕快給我滾,否則我饒不了你!”
然而,袁守誠卻絲毫不懼,依然穩穩地坐在椅子上,仰頭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沒有死罪,倒是你恐怕難逃一死!別人或許好騙,但你可騙不了我。我認得你,你不是什麽秀士,而是涇河龍王。你違背了玉帝的旨意,擅自更改了時辰和點數,觸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台’上,恐怕免不了一刀,你還有臉在這裏罵我?”
龍王聽聞此言,頓時心驚膽戰,毛骨悚然。他急忙丟下門板,整理好衣物,恭敬地向先生跪下,說道:“先生請不要怪罪。我之前的話隻是玩笑而已,沒想到竟然弄假成真,果真觸犯了天條,這可如何是好?還望先生救我一命!否則,我就算死也不會放你離開。”守誠說道:“我無法救你,隻能給你指一條生路,讓你去投胎轉世。”
龍王說道:“願聞其詳。”先生說道:“明日午時三刻,你應當前往人間的曹官魏徵處聽候處斬。你若想要保住性命,必須趕緊去告知當今的唐太宗皇帝。那魏徵是唐王駕下的丞相,如果你能向他求情,或許可以保住性命。”龍王聽後,拜別先生,含淚離去。
不知不覺中,紅日西沉,太陰星升起。隻見煙霧凝聚,山巒呈現出紫色,歸巢的烏鴉也顯得疲憊不堪。遠方的路上,行人紛紛前往旅店投宿。渡頭邊,新雁棲息在沙灘上,銀河清晰可見。更籌聲不斷催促著人們,孤村中的燈火微弱無光。
清風嫋嫋,爐煙繚繞著清道院。在蝴蝶的夢中,人們都消失不見。月光移動,花影爬上了欄杆,星光閃爍。更漏聲不斷變換,不知不覺中,深沉的夜晚已經過去了一半。
這涇河龍王並未返迴水府,而是在空中徘徊,一直等到子時前後。他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直來到皇宮門首。
此時,唐王李世民正夢見自己走出宮門,在月光下漫步於花陰之中。忽然,龍王變幻成人形,上前跪拜在地。他口中高唿:“陛下,救我!救我!”太宗驚訝地問道:“你是何人?朕如何救你?”龍王迴答道:“陛下乃真龍天子,而臣是業龍。臣因觸犯天條,該由陛下的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而特來拜求,懇請陛下救我一命!”太宗聽聞,說道:“既然是魏徵處斬,朕可以設法救你。你且放心前去吧。”龍王聽後,滿心歡喜,叩頭謝恩後離去。
卻說那太宗夢醒之後,對此事念念不忘,心中一直牽掛著。轉眼間,已至五鼓三點時分,太宗早早地設朝,聚集了兩班文武官員。
隻見那皇宮之中,煙霧繚繞,籠罩著鳳闕,香氣彌漫,充溢著龍樓。光芒搖曳,丹扆閃耀著動人的光彩;雲彩拂動,翠華流淌著祥瑞的氣息。君臣之間相互契合,猶如堯舜時代一般和諧;禮樂製度威嚴莊重,近似於漢朝和周朝。侍臣們手持宮燈,宮女們輕搖羽扇,雙雙映襯出絢麗的色彩;孔雀屏風,麒麟宮殿,處處閃耀著光芒。山唿萬歲之聲響徹雲霄,華祝千秋之詞不絕於耳。靜鞭三下,響聲清脆,衣冠整齊,眾人朝拜著皇帝。宮花燦爛,散發著陣陣天香;堤柳輕柔,伴隨著悠揚的禦樂。珍珠簾、翡翠簾,高高地懸掛著;龍鳳扇、山河扇,穩穩地停留在寶輦之上。文官們英姿颯爽,武將們精神抖擻。禦道上區分著高低貴賤,丹墀下列著不同的品階。金章紫綬的官員們乘著三象,象征著國家的繁榮昌盛,地久天長,千秋萬代。
眾官朝賀完畢,各自分班站立。唐王李世民目光炯炯,逐一從頭審視,隻見文官行列中有房玄齡、杜如晦、徐世、許敬宗、王珪等人,武官行列中有馬三寶、段誌賢、殷開山、程咬金、劉洪紀、胡敬德、秦叔寶等人,他們一個個儀態威嚴,莊重肅穆。然而,唯獨不見魏徵丞相的身影。
唐王召徐世上殿,說道:“朕昨夜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有一人迎麵而來,向我參拜,自稱是涇河龍王,因觸犯天條,將被人曹官魏徵處斬,他懇請我救他一命,朕已經答應了。今日朝堂之上唯獨不見魏徵,這是為何?”徐世迴答道:“此夢或許會成真,不久魏徵就會前來上朝,陛下切勿讓他出門。隻要過了這一天,便可救下夢中之龍。”唐王聽後大喜,立即傳旨,命當駕官宣魏徵入朝。
卻說魏徵丞相正在府中,夜觀乾象,燃起寶香。忽然,他聽到九霄之上傳來鶴唳之聲,原來是天差仙使捧著玉帝的金旨而來。金旨上寫著,要魏徵在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魏徵謝過天恩,齋戒沐浴後,在府中試慧劍、運元神,因此未能入朝。
當駕官捧著聖旨前來宣召時,魏徵惶恐不安,但又不敢違抗君命,隻得匆忙整理衣冠,束好衣帶,隨旨入朝。在禦前,他叩頭請罪。唐王出旨道:“赦卿無罪。”此時,諸臣尚未退朝,唐王卻下令卷簾散朝,隻留下魏徵。
唐王宣魏徵上金鑾殿,召入便殿,先與他議論安邦之策、定國之謀。將近巳末午初時分,唐王命宮人取來大棋,說道:“朕與賢卿對弈一局。”眾嬪妃隨即取來棋枰,鋪設在禦案上。魏徵謝恩後,便與唐王對弈起來。
究竟這局棋的勝負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