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今日講的故事很好,願你莫要被流言所擾,妄自菲薄。」
說罷,那小娘子又恢複了自己的樣子,滿臉好奇的問起方才故事的結局:「郎君,最後那個書生是真的死了嗎?」
可白樂安卻因走神,未曾能及時迴答她的問話。
片刻後,他雙手捧住手中的那根斷簪,交還了迴去:「多謝娘子,某受教了。」
雙髻小侍女擺著手,搖頭道:「這個既然讓你看過,便給你了。否則,娘子也不至於提前便將它摔斷不是?」
語畢,她屈膝一禮,朝著停在不遠處的馬車而去。
白樂安隨著她離開的背影看去,隻見一個披著淺綠色團花披帛的娘子,迴眸對她露處溫軟的笑意。
秋色蕭索又蕭索,可那時那刻,晴空清且艷,將雲翳蕩滌透徹,在遠空的盡頭,綿延出無邊的碧色。
第10章 拾
平昌公主的突然身亡,是除開她大婚外,白樂安第二次聽說有關於她的消息。
可即便隻有過曾經不到一炷香的相遇,比起她那個劣跡斑斑的夫君,他都更願意相信那個會認真的講一個故事去鼓勵陌生人的她。
但是,她的阿耶顯然並不這樣認為,甚至高位上的所有人皆十分默契的選擇欲蓋彌彰,幾句話的功夫便下了定論,以期將此事盡快了結。
然而,流言蜚語卻不會因為那些端坐高堂之上的人的幾句話,便就此消弭。
反而,不少百姓們常常會因為衙門給的草率結論,與他們所聞所見相差甚遠,完全不可信,而更多的選擇偏向於民間流傳的各種謠言。
但是,此案畢竟發生在高門大戶裏,能為外人窺到的內情實在少的可憐。
除了程五郎這個徹頭徹尾的紈絝子那些不堪入耳的風流事,關於平昌公主的風言風語的原本幾乎都來自於那場「廣慈寺捉姦」。
當初,隻是因一個未講完的故事,她既想勸勉他,又怕留下話柄,都寧願選擇將玉釵摔碎,再讓侍女給他看。
想來,平昌公主是在乎自己的清譽的。
可如今,這樣的髒水平白無故的潑到她身上,她卻已無法自辯。
白樂安想,當年的恩情,她總是要迴報給她的。
於是,他奔走月餘,從官府到百姓,從廣慈寺到曹國公府,盡全力收集到一切可能有用的線索,再將它們一一整理,以期拚湊出事情的真相。
可惜,他官職太低,她身份太高,許多相關的人、地和事,都皆在他可以探尋的能力之外,但也已經足夠讓害死她的人,以命相抵。
不過,白樂安知道,眼下的長安城,已無人願意去翻此案,但同時,拿到的這些證據中,也足以讓他確信,以後一定有,哪怕那些人僅僅隻是為了權力的鬥爭。
所以,眼下他要做的,便是竭盡全力的保留下手中的證據。
可多日的走訪和探查,也許已經讓他暴露在了那些想要湮滅一切的人的眼皮底下。好幾次,白樂安都察覺到被人盯上,若不是他反應夠快,也許早就不能再開口了。
所以,他已不能再將東西放在自己身邊,而且,他還必須想辦法將它送去更安全的地方。
就在這時,白樂安忽然想起,有一次,他僱傭的那個送話本手稿去刁家書行的人提起,刁掌櫃十分不地道,將他所有的手稿以極高的價格全賣給了太子妃身邊的侍女,卻從未分給過他一文錢。
徹夜難眠後,一個計策終於湧上心頭。
他是東宮的屬臣,自然知曉,這世上再也沒有比東宮更安全,也更適合藏他手中證據的地方了。
此後,白樂安白日裏照常去東宮上值,但隻要到家便廢寢忘食,全然沉浸在了話本的創作裏。
他將所掌握的一切證據皆保留和融匯在了筆下,無從得知的細節,或者真相間的縫隙,便用適當的想像力去填補,一冊名為「春寂寥」的探案故事由此而來。
為了盡快將它賣出去,他甚至故意借用了多年前大名鼎鼎的「裴郎君探案集」筆法和名字,將之偽造成了此係列的續作。
接著,白樂安僱人將書稿賣至李家書行,自己卻稱病請了幾天假,而後佯裝成想要通過抄書賺錢的書生上門。
然後,在「春寂寥」完成抄寫,即將推向市麵的最後一夜,他悄悄將手中最為重要的證據,藏在了書的手稿裏。
這些天,白樂安三番四次假裝無意的在李掌櫃麵前提及對麵的刁掌櫃將話本手稿賣出高價的事兒,果然讓他動了心思。
次日,白樂安仍舊照常去書行工作,卻在暗中觀察那個會買自己手稿的「太子妃身邊的侍女」到底是誰。他知道,若此事為真,能被這樣稱唿的,隻有兩個人。
果然,沒等太久,他便瞧見商娘子走進了刁家書行。
這個月,並沒有以「笑丘生」的署名出版的話本,所以,她定會失望而歸。
在這時,自己隻要告訴李掌櫃此人便是願出高價買手稿的娘子,再攛掇他上前去搭話,也許便有可能將這本「春寂寥」賣給她。
一切終於如他所願,白樂安一定要保住的證據,終於神不知鬼不覺的進了東宮內庭。
等了又等,春消夏至。
直到昨夜,晉王李暕終於開始對程英下手了。
白樂安當即意識到,是時候拿迴自己「處心積慮」隱藏起來的那個證據了。<hr>
說罷,那小娘子又恢複了自己的樣子,滿臉好奇的問起方才故事的結局:「郎君,最後那個書生是真的死了嗎?」
可白樂安卻因走神,未曾能及時迴答她的問話。
片刻後,他雙手捧住手中的那根斷簪,交還了迴去:「多謝娘子,某受教了。」
雙髻小侍女擺著手,搖頭道:「這個既然讓你看過,便給你了。否則,娘子也不至於提前便將它摔斷不是?」
語畢,她屈膝一禮,朝著停在不遠處的馬車而去。
白樂安隨著她離開的背影看去,隻見一個披著淺綠色團花披帛的娘子,迴眸對她露處溫軟的笑意。
秋色蕭索又蕭索,可那時那刻,晴空清且艷,將雲翳蕩滌透徹,在遠空的盡頭,綿延出無邊的碧色。
第10章 拾
平昌公主的突然身亡,是除開她大婚外,白樂安第二次聽說有關於她的消息。
可即便隻有過曾經不到一炷香的相遇,比起她那個劣跡斑斑的夫君,他都更願意相信那個會認真的講一個故事去鼓勵陌生人的她。
但是,她的阿耶顯然並不這樣認為,甚至高位上的所有人皆十分默契的選擇欲蓋彌彰,幾句話的功夫便下了定論,以期將此事盡快了結。
然而,流言蜚語卻不會因為那些端坐高堂之上的人的幾句話,便就此消弭。
反而,不少百姓們常常會因為衙門給的草率結論,與他們所聞所見相差甚遠,完全不可信,而更多的選擇偏向於民間流傳的各種謠言。
但是,此案畢竟發生在高門大戶裏,能為外人窺到的內情實在少的可憐。
除了程五郎這個徹頭徹尾的紈絝子那些不堪入耳的風流事,關於平昌公主的風言風語的原本幾乎都來自於那場「廣慈寺捉姦」。
當初,隻是因一個未講完的故事,她既想勸勉他,又怕留下話柄,都寧願選擇將玉釵摔碎,再讓侍女給他看。
想來,平昌公主是在乎自己的清譽的。
可如今,這樣的髒水平白無故的潑到她身上,她卻已無法自辯。
白樂安想,當年的恩情,她總是要迴報給她的。
於是,他奔走月餘,從官府到百姓,從廣慈寺到曹國公府,盡全力收集到一切可能有用的線索,再將它們一一整理,以期拚湊出事情的真相。
可惜,他官職太低,她身份太高,許多相關的人、地和事,都皆在他可以探尋的能力之外,但也已經足夠讓害死她的人,以命相抵。
不過,白樂安知道,眼下的長安城,已無人願意去翻此案,但同時,拿到的這些證據中,也足以讓他確信,以後一定有,哪怕那些人僅僅隻是為了權力的鬥爭。
所以,眼下他要做的,便是竭盡全力的保留下手中的證據。
可多日的走訪和探查,也許已經讓他暴露在了那些想要湮滅一切的人的眼皮底下。好幾次,白樂安都察覺到被人盯上,若不是他反應夠快,也許早就不能再開口了。
所以,他已不能再將東西放在自己身邊,而且,他還必須想辦法將它送去更安全的地方。
就在這時,白樂安忽然想起,有一次,他僱傭的那個送話本手稿去刁家書行的人提起,刁掌櫃十分不地道,將他所有的手稿以極高的價格全賣給了太子妃身邊的侍女,卻從未分給過他一文錢。
徹夜難眠後,一個計策終於湧上心頭。
他是東宮的屬臣,自然知曉,這世上再也沒有比東宮更安全,也更適合藏他手中證據的地方了。
此後,白樂安白日裏照常去東宮上值,但隻要到家便廢寢忘食,全然沉浸在了話本的創作裏。
他將所掌握的一切證據皆保留和融匯在了筆下,無從得知的細節,或者真相間的縫隙,便用適當的想像力去填補,一冊名為「春寂寥」的探案故事由此而來。
為了盡快將它賣出去,他甚至故意借用了多年前大名鼎鼎的「裴郎君探案集」筆法和名字,將之偽造成了此係列的續作。
接著,白樂安僱人將書稿賣至李家書行,自己卻稱病請了幾天假,而後佯裝成想要通過抄書賺錢的書生上門。
然後,在「春寂寥」完成抄寫,即將推向市麵的最後一夜,他悄悄將手中最為重要的證據,藏在了書的手稿裏。
這些天,白樂安三番四次假裝無意的在李掌櫃麵前提及對麵的刁掌櫃將話本手稿賣出高價的事兒,果然讓他動了心思。
次日,白樂安仍舊照常去書行工作,卻在暗中觀察那個會買自己手稿的「太子妃身邊的侍女」到底是誰。他知道,若此事為真,能被這樣稱唿的,隻有兩個人。
果然,沒等太久,他便瞧見商娘子走進了刁家書行。
這個月,並沒有以「笑丘生」的署名出版的話本,所以,她定會失望而歸。
在這時,自己隻要告訴李掌櫃此人便是願出高價買手稿的娘子,再攛掇他上前去搭話,也許便有可能將這本「春寂寥」賣給她。
一切終於如他所願,白樂安一定要保住的證據,終於神不知鬼不覺的進了東宮內庭。
等了又等,春消夏至。
直到昨夜,晉王李暕終於開始對程英下手了。
白樂安當即意識到,是時候拿迴自己「處心積慮」隱藏起來的那個證據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