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素商在見到白樂安的那一刻,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緊鎖眉間,直言不諱道:「你在利用我?」
「抱歉。」白樂安將雙手合抱,舉於額前,彎腰正色道:「商娘子,我實在想不出,哪裏還會比東宮內廷更加安全。」
見他對自己行如此大禮,素商後退兩步,趕忙避開。
同時,她也徹底明白,自己早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入了別人設好的局。
白樂安其實早就心知肚明,這冊包含著平昌公主之死冤情的話本子,即便寫了出來,也絕無公諸於世的可能。
可,若這世上無一人肯去為那個曾經披著淺綠色團花披帛,笑意柔軟的小娘子伸冤,她恐怕會因覺得自己虛度此生而難過吧。
他與平昌公主其實僅遙遙的見過一次。
彼時,尚是景隆十七年的秋末。
那一年,白樂安雖有幸高中,然風光無限的關宴結束後,便很快被打迴了原形。
不同於同科進士中出身高門的那幾位天之驕子,他同其他人一樣,依舊無官可做,除了整日忙碌於準備製舉,還反而又新添了更多需要走訪拜見的人。
隨之而來的,便是更加高昂的日常支出。
白樂安出身寒門,本就不怎麽充實的腰包,早在放榜後湊錢舉辦各種宴會時全部花光。所以,從春日至今,隻能考省吃儉用、躲避宴席,以及為他人代筆,勉強維持在長安城中的生活。
實在饞酒饞的不行之時,他會到西市的一家酒肆當上一迴說書先生。用平日見聞、讀書閑想,和腦子裏忽然蹦出來的有趣橋段編排成小故事,吸引更多客人光顧,以充當自己的買酒錢。
那一日,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談,忽聽一人高聲道:「喲,那不是今科進士白樂安嗎?」
「他不都高中了,怎麽還在做這些為人解悶的下等差事。」另一人立刻與之一唱一和起來:「不過,他以前不也經常去偷偷做代寫話本子的賤差,用來應付生計。聽說,他在私下裏還同人一起做過生意。如今在酒肆說書,也不足為奇。」
此兩人,是曾經與他同宿一間館舍的鄉貢,放榜前還常常相互勉勵,如今卻隻剩下滿心的不服氣。
他們本就以揭他短處為樂,白樂安本不該太過在意。
可因這一番對話,卻讓原本專心於故事本身的客人們,接二連三的迸發出驚訝的唿聲,而後便是嘈嘈雜雜的低聲議論,最後,甚至變成了明目張膽的指指點點。
白樂安知道,在普通百姓眼中,金榜題名無異於平步青雲,所以,他們期待的進士從來是,也隻能是,隻該是飛黃騰達,步步高升的樣子,絕不該是他這樣。
畢竟,他曾經也這樣以為。
然而現實是,他常常處於飽一頓飢一頓的困境,但礙於進士出身的這個身份,能夠在明麵上用來謀生的方法,卻幾乎沒有。
他不能沾到任何買賣,因法令不允許,且商人買低賣高,是低賤小人。
於是,他隻能謀些筆墨差事,可哪怕這樣,也隻能偷偷摸摸的隱藏姓名和身份,好像做賊一般。
如今的世道,仿佛所有的讀書人皆應生在鍾鳴鼎食之家,有錢帛,有門路。
因那些定下各種約束士人規矩的人,皆是如此。
而像他這樣一無所有的寒門子弟,根本不配蟾宮折桂。
白樂安神色恍然,呆呆的枯坐了好一會兒,直到聽到了更多起鬧的聲音。
在眾人充滿詫異又略帶鄙薄的視線裏,他實在沒辦法安然自若的繼續將那個精心編排了好幾日的小故事講完,隻得一臉灰敗的匆匆離開。
還沒走幾步,忽然背後傳來「郎君,留步」的聲音,一個雙髻小娘子追了上來,莫名其妙的遞給了一截已經斷了的玉簪給他。
「郎君,你可看到簪頭的那枚水滴狀小珠?」
事情雖發生的突然到讓人摸不著頭腦,可白樂安本就熱衷於奇人異事,便按照她的話細細去看,果然見鏤空的玉雕間,一枚暗色的小珠若隱若現。
他點了點頭,那小娘子便伶牙俐齒、繪聲繪色的同他講了個西域海公主的故事。
傳說,在西方的某片海水下,生活著一群長著魚尾巴的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終生不能來陸地上的,唯有十六歲之前的海公主可以。
不過,她一旦上岸,便絕不能哭泣,否則不僅再也迴不了家,而且自己也會在眼淚中化為泡沫。
而這顆呈色暗淡的小珠子便是那海公主在徹底消失前,她的靈魂所化的最後的七滴眼淚中的一滴。
誰要是能幸運的得到了此珠,隻要將特定的巫藥加入海水,將其潤養至五彩斑斕的半透明狀,便可在海公主魂歸故裏前,許下一個願望。
白樂安一聽,便直覺以為,這定然是商人為了將手中的便宜貨賣出高價,而捏造出的傳奇故事。自己實在困窘時,也曾信口幫他們編過幾個。
他一臉不解的看向那個小娘子,等她的下文。
「我家娘子說,」她做模做樣的輕咳了幾下,勉強讓聲音聽起來不像此前那樣稚嫩,應是在模仿她的主人:「寶珠自然是假的,可那個「海公主的眼淚」的故事卻真的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它讓這顆暗沉的小珠子,一時之間,看起來如此美好。
「我自幼便相信,話本裏藏著足以鼓舞和拯救人心的力量,所以講故事、寫話本也不該是被人輕視的低賤營生。<hr>
「抱歉。」白樂安將雙手合抱,舉於額前,彎腰正色道:「商娘子,我實在想不出,哪裏還會比東宮內廷更加安全。」
見他對自己行如此大禮,素商後退兩步,趕忙避開。
同時,她也徹底明白,自己早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入了別人設好的局。
白樂安其實早就心知肚明,這冊包含著平昌公主之死冤情的話本子,即便寫了出來,也絕無公諸於世的可能。
可,若這世上無一人肯去為那個曾經披著淺綠色團花披帛,笑意柔軟的小娘子伸冤,她恐怕會因覺得自己虛度此生而難過吧。
他與平昌公主其實僅遙遙的見過一次。
彼時,尚是景隆十七年的秋末。
那一年,白樂安雖有幸高中,然風光無限的關宴結束後,便很快被打迴了原形。
不同於同科進士中出身高門的那幾位天之驕子,他同其他人一樣,依舊無官可做,除了整日忙碌於準備製舉,還反而又新添了更多需要走訪拜見的人。
隨之而來的,便是更加高昂的日常支出。
白樂安出身寒門,本就不怎麽充實的腰包,早在放榜後湊錢舉辦各種宴會時全部花光。所以,從春日至今,隻能考省吃儉用、躲避宴席,以及為他人代筆,勉強維持在長安城中的生活。
實在饞酒饞的不行之時,他會到西市的一家酒肆當上一迴說書先生。用平日見聞、讀書閑想,和腦子裏忽然蹦出來的有趣橋段編排成小故事,吸引更多客人光顧,以充當自己的買酒錢。
那一日,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談,忽聽一人高聲道:「喲,那不是今科進士白樂安嗎?」
「他不都高中了,怎麽還在做這些為人解悶的下等差事。」另一人立刻與之一唱一和起來:「不過,他以前不也經常去偷偷做代寫話本子的賤差,用來應付生計。聽說,他在私下裏還同人一起做過生意。如今在酒肆說書,也不足為奇。」
此兩人,是曾經與他同宿一間館舍的鄉貢,放榜前還常常相互勉勵,如今卻隻剩下滿心的不服氣。
他們本就以揭他短處為樂,白樂安本不該太過在意。
可因這一番對話,卻讓原本專心於故事本身的客人們,接二連三的迸發出驚訝的唿聲,而後便是嘈嘈雜雜的低聲議論,最後,甚至變成了明目張膽的指指點點。
白樂安知道,在普通百姓眼中,金榜題名無異於平步青雲,所以,他們期待的進士從來是,也隻能是,隻該是飛黃騰達,步步高升的樣子,絕不該是他這樣。
畢竟,他曾經也這樣以為。
然而現實是,他常常處於飽一頓飢一頓的困境,但礙於進士出身的這個身份,能夠在明麵上用來謀生的方法,卻幾乎沒有。
他不能沾到任何買賣,因法令不允許,且商人買低賣高,是低賤小人。
於是,他隻能謀些筆墨差事,可哪怕這樣,也隻能偷偷摸摸的隱藏姓名和身份,好像做賊一般。
如今的世道,仿佛所有的讀書人皆應生在鍾鳴鼎食之家,有錢帛,有門路。
因那些定下各種約束士人規矩的人,皆是如此。
而像他這樣一無所有的寒門子弟,根本不配蟾宮折桂。
白樂安神色恍然,呆呆的枯坐了好一會兒,直到聽到了更多起鬧的聲音。
在眾人充滿詫異又略帶鄙薄的視線裏,他實在沒辦法安然自若的繼續將那個精心編排了好幾日的小故事講完,隻得一臉灰敗的匆匆離開。
還沒走幾步,忽然背後傳來「郎君,留步」的聲音,一個雙髻小娘子追了上來,莫名其妙的遞給了一截已經斷了的玉簪給他。
「郎君,你可看到簪頭的那枚水滴狀小珠?」
事情雖發生的突然到讓人摸不著頭腦,可白樂安本就熱衷於奇人異事,便按照她的話細細去看,果然見鏤空的玉雕間,一枚暗色的小珠若隱若現。
他點了點頭,那小娘子便伶牙俐齒、繪聲繪色的同他講了個西域海公主的故事。
傳說,在西方的某片海水下,生活著一群長著魚尾巴的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終生不能來陸地上的,唯有十六歲之前的海公主可以。
不過,她一旦上岸,便絕不能哭泣,否則不僅再也迴不了家,而且自己也會在眼淚中化為泡沫。
而這顆呈色暗淡的小珠子便是那海公主在徹底消失前,她的靈魂所化的最後的七滴眼淚中的一滴。
誰要是能幸運的得到了此珠,隻要將特定的巫藥加入海水,將其潤養至五彩斑斕的半透明狀,便可在海公主魂歸故裏前,許下一個願望。
白樂安一聽,便直覺以為,這定然是商人為了將手中的便宜貨賣出高價,而捏造出的傳奇故事。自己實在困窘時,也曾信口幫他們編過幾個。
他一臉不解的看向那個小娘子,等她的下文。
「我家娘子說,」她做模做樣的輕咳了幾下,勉強讓聲音聽起來不像此前那樣稚嫩,應是在模仿她的主人:「寶珠自然是假的,可那個「海公主的眼淚」的故事卻真的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它讓這顆暗沉的小珠子,一時之間,看起來如此美好。
「我自幼便相信,話本裏藏著足以鼓舞和拯救人心的力量,所以講故事、寫話本也不該是被人輕視的低賤營生。<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