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娘子,可將東西帶來?」白樂安麵上不顯,可心中的惴惴不安,此刻已然翻湧到了極點。


    在他的注視下,素商雖有些不情不願,但終究還是將那冊「春寂寥」的手稿從衣袖中拿了出來。


    見到她拿出來的東西,白樂安先是愣了一下。


    他的手稿從來都是用西市裏最便宜的紙張來寫,萬萬沒想到,它們有一日竟會被人一一裱好,以龍鱗裝裝訂收藏。


    明知不合時宜,偏偏白樂安的心中一暖,驟然生出了許多感慨,甚至感動。


    他不由的再次向對麵的娘子鞠了一禮,才伸手接過書冊。


    可在他的手即將碰到時,素商又猛然將之收了迴去,背在了身後:「你……你一定要盡快還給我,最快最快。」


    雖太子妃今晨剛剛又看過一次,可是,如今平昌公主案恐怕會再起波瀾,誰知娘子什麽時候還會再要。


    「白某今夜不眠不休,定將它抄完,歸還給娘子。」白樂安十分確信的答覆道。


    素商咬了咬後槽牙,終於將東西遞給了他。


    離別前,她又再三交代,一遍又一遍。


    昨日素商從麗正殿迴來後,崔稚晚便發現她隱隱有些心神不寧。


    不過,到了今晨,為了自己梳洗妝發時,她給蘭時遞送簪梳的手,都透露著格外的輕快和愉悅,人也恢複了嘰嘰喳喳的本色,想來應是困擾她的事兒,終於解決了。


    許是被她的好心情感染,崔稚晚眉眼間,也添了幾分笑意。


    可早食用到一半,太子妃忽然想到了什麽,而後便有些笑不出來了。


    隻是鑑於李暻就坐在自己對麵,她終究還是隻能穩住心神,麵不改色的陪他吃完整頓飯。


    太子殿下離開承恩殿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崔稚晚眉梢微微的揚起全數落下。


    她將素商叫到跟前,輕聲吩咐:「速將那冊讓人當心收藏的「春寂寥」拿來給我。」


    「是。」素商應聲道,轉頭離開時,小小的舒了一口氣。


    書冊拿到手中,崔稚晚顧不上這是素商的心愛之物,需要小心翼翼待之。


    她迅速翻到了某一頁,然後眼睛便定在了上麵的每一個字上。先是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又從尾到頭複看了一遍。


    仿佛是為了否定自己的結論,她將手指快速在桌邊的茶水裏沾了一下,而後沒有半分猶豫的抹在書頁之上。


    墨跡在水色中瞬間暈開,在她的指尖留下一片黑色的痕,崔稚晚嘆了一口氣,低聲似喃喃:「被替換了。」


    「什麽?」素商不知是沒聽清,還是不敢置信。


    崔稚晚抬眼看向素商,言之鑿鑿道:「這一頁驗屍筆記,被人調換過,就在我看完之後。」


    早在最初看到這本《春寂寥》的時候,崔稚晚便已確定了整本書中最為關鍵的東西是什麽?


    其實,第一次讀時,她的注意力確實全部被書中發生在長安城裏的那起「駙馬捉姦,斬殺公主」案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吸引。


    特別是文中細緻入微,仿若親曆的探案過程,以及那些皆出現在了幾乎與現實完全相同的裏坊、府邸、寺廟裏的證據。


    以至於她當即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隻要現在出發去到這些地方,便可真的觸摸到真相。


    不管是文中的這個,還是現實的那個。


    而崔稚晚的驚慌不安,亦是由此而起。


    因她清晰的感覺到了,此書作者在落筆之時,必然存了拚死揭露「平昌之死」的全部真相的心思,否則他絕不會隻是簡簡單單的換了幾個名字,便毫無顧忌的將當事人的身份以及與案件相關的一切,全部直截了當、毫無粉飾的落於紙上。


    可此事若真的像書中所寫的那樣,那恐怕便不再會是簡簡單單的「殺人案」,而想要且必須遮掩真相的人,也會十倍、百倍的增加。


    偏偏這些人,皆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讓「春寂寥」的真正作者白樂安從此再也開不了口。


    所以,她下意識的以為,白樂安是發了瘋,才會妄圖以這樣的形式,去挑戰程英的供述,曹國公府的權勢,以及聖人的親口定論。


    而且,莫說沒有人會在此時為平昌翻案,即便有,大理寺怎麽可能將一冊話本子當做證據來用,無論他寫的再真,取證再細,付出再多。


    直到她因慌張打翻了小桌上茶盞,右手因下意識的扣在桌邊而被水沾濕時,忽然有了一種荒誕至極的想法,猛然將她撞到心神大亂。


    平昌公主未下葬之前,她記得,好像聽說過她的屍身曾經憑空消失了一整夜。而幾乎同一時間,大理寺少卿裴繼衍曾被人擄走,驗了一具無名女屍。


    這兩件事兒按理來說不都不至於大張旗鼓的宣揚,可它們卻也絕非並非什麽秘聞,甚至當時便有好事者將兩者連在一起,當作春日宴席上不可或缺的長安城奇聞異事,說給大家聽。


    想及此,崔稚晚迅速翻到書中驗屍筆記的那一頁。


    第11章 拾壹


    崔稚晚在第一次翻閱「春寂寥」的手稿時,便發現其中「驗屍筆記」的這頁,無論是字跡,還是用紙,皆與其他的不同。


    可很多年前,她作為抄書手為真正的最後一冊的「裴郎君探案集」做過抄錄,所以,曾經親眼見過它的手稿。


    和此時看到的一樣,未做謄抄前的手稿中,所有的驗屍筆記皆用的是同一種紙張,同一種格式,同一個與寫作者截然不同的筆跡。<h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辭鳳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一並收藏辭鳳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