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桃李滿園
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 作者:頂蕩八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露未幹,明德堂的女學堂已經傳來朗朗讀書聲。自從公開招收女學生以來,這裏已經成為各地女子向往的學問聖地。今天格外熱鬧,因為第一批女學生即將結業。
\"這份《女醫劄記》寫得很好。\"葉知秋翻看著一本厚厚的手稿,\"不僅總結了各種婦幼疾病的治療方法,還特別注意了照護細節。林小姐的心思當真細膩。\"
案前的林青雨是個秀麗的女子,說起醫術時卻格外認真:\"迴先生,這都是我在各個醫館實習時的心得。婦人身子不同於男子,需要更細致的照料。\"
\"說得對。\"葉知秋點頭,\"正因如此,女醫的存在尤為重要。你這份劄記,可以在各地推廣。\"
不隻是醫術,女學生們在各個領域都展現出獨特的才能。有人專研蠶桑織繡,改良了傳統工藝;有人鑽研賬目算術,成為商號的好幫手;還有人擅長教化勸導,在鄉裏廣受敬重。
\"夫人。\"蕭遠珩走進來,\"湖州知府夫人派人送來了一封信。\"
葉知秋展開信看,不禁莞爾。原來湖州的絲綢作坊采用了明德堂女學生改良的織造法子,產量和品質都有顯著提升。知府夫人特意寫信感謝,還說要資助更多女子來明德堂求學。
\"先生!\"一個侍女匆匆進來,\"江南商會的蘇老爺來了,說要當麵致謝。\"
大堂裏,蘇老爺麵帶喜色:\"多虧令徒幫忙,我那不成器的女兒居然學會了管賬。現在整個商號的賬目,都是她在打理。\"
葉知秋笑道:\"蘇小姐本就聰慧,隻是缺少機會施展。\"
\"正是如此!\"蘇老爺感慨,\"以前總覺得女兒無才便是德,現在才知道是我們錯了。明德堂好,就好在不拘一格,讓天下英才都有發揮的機會。\"
正說著,外麵又傳來一陣喧嘩。原來是城南的鄉紳帶著女兒前來求學,說是被明德堂女學生辦的義學所感動。
\"那些女先生教得真好,\"鄉紳說,\"不僅教孩子們讀書寫字,還教他們養蠶織布、熬藥煮膳。我家閨女看了,天天吵著要來明德堂念書。\"
葉知秋欣慰地說:\"既然有心向學,明德堂自當敞開大門。\"
午後,女學堂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課程展示。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要展示自己的所學。林青雨帶領醫術班的學生演示針灸推拿;商學班的學生展示賬目管理和市場調查;蠶桑班的則帶來了自己改良的新式織機。
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化班的表演。她們把枯燥的經典內容編成淺顯易懂的歌謠,讓在場的人都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這些都是她們自己想出來的?\"一位觀摩的官員驚訝地問。
\"正是。\"葉知秋解釋,\"女子天性細膩,往往能想到男子想不到的辦法。比如這些歌謠,就特別適合向婦孺傳播文化。\"
展示結束後,葉知秋召集女學生們開會。她環視眾人,感慨地說:\"三年前,明德堂決定招收女學生時,很多人都說這是冒險。今天,你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女子的才能。\"
一個學生站起來:\"先生,我們能有今天,全賴明德堂不拘一格。\"
\"是啊,\"另一個學生附和,\"若不是先生力排眾議,我們這些女子,現在還在深閨裏做繡活呢。\"
葉知秋搖頭:\"不要把功勞歸於我。是這個時代在變,是你們自己爭取到了機會。今後無論到了哪裏,都要記住——女子同樣可以報效國家、服務社會。\"
蕭遠珩補充道:\"你們比男學生更不容易,因為要麵對更多的偏見。但隻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一樣可以有所作為。\"
晚上,葉知秋和蕭遠珩在書房整理女學堂的教學心得。三年來,她們不斷調整課程設置,讓女學生既能學到傳統知識,又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你看這個。\"蕭遠珩指著一份報告,\"各地分院也開始招收女學生了。西北分院還特別開設了騎射課程,說是遊牧部落的女子也想來學習。\"
葉知秋笑道:\"這才對。教育無分男女,更無分地域。隻要有誌向,人人都該有求學的機會。\"
正說著,外麵傳來歌聲。是女學生們自己編的《明德頌》,清亮的嗓音在夜色中格外動人。葉知秋走到窗前,看見庭院裏一群身著素衣的女子,正在月光下吟誦。
這一刻,她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曆。當年如果沒有機會學醫研易,她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現在,她正在為更多女子創造這樣的機會。
\"想什麽呢?\"蕭遠珩問。
\"在想她們的未來。\"葉知秋望著遠處的月光,\"這些女子,將來會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她們的成就,會讓更多人明白,天下事,原本就該男女共濟。\"
第二天一早,即將結業的女學生們整齊列隊,準備啟程迴鄉。每個人都帶著一份特殊的禮物——葉知秋給她們的錦囊,裏麵裝著對未來的期許和建議。
\"記住,\"葉知秋對她們說,\"你們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著無數渴望求學的女子。望你們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證明,女子的才能可以有多廣闊。\"
學生們齊聲應諾:\"定不負先生期望!\"
望著遠去的身影,蕭遠珩感慨:\"這些女子,比男學生更堅韌。\"
葉知秋點頭:\"因為她們知道,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在為後來者開路。\"
春日的晨光中,新一批女學生已經開始報到。她們來自五湖四海,帶著各自的夢想和抱負。明德堂的女學堂,正如一處沃土,讓這些飛入凡塵的彩蝶有了棲息的花園。
\"這份《女醫劄記》寫得很好。\"葉知秋翻看著一本厚厚的手稿,\"不僅總結了各種婦幼疾病的治療方法,還特別注意了照護細節。林小姐的心思當真細膩。\"
案前的林青雨是個秀麗的女子,說起醫術時卻格外認真:\"迴先生,這都是我在各個醫館實習時的心得。婦人身子不同於男子,需要更細致的照料。\"
\"說得對。\"葉知秋點頭,\"正因如此,女醫的存在尤為重要。你這份劄記,可以在各地推廣。\"
不隻是醫術,女學生們在各個領域都展現出獨特的才能。有人專研蠶桑織繡,改良了傳統工藝;有人鑽研賬目算術,成為商號的好幫手;還有人擅長教化勸導,在鄉裏廣受敬重。
\"夫人。\"蕭遠珩走進來,\"湖州知府夫人派人送來了一封信。\"
葉知秋展開信看,不禁莞爾。原來湖州的絲綢作坊采用了明德堂女學生改良的織造法子,產量和品質都有顯著提升。知府夫人特意寫信感謝,還說要資助更多女子來明德堂求學。
\"先生!\"一個侍女匆匆進來,\"江南商會的蘇老爺來了,說要當麵致謝。\"
大堂裏,蘇老爺麵帶喜色:\"多虧令徒幫忙,我那不成器的女兒居然學會了管賬。現在整個商號的賬目,都是她在打理。\"
葉知秋笑道:\"蘇小姐本就聰慧,隻是缺少機會施展。\"
\"正是如此!\"蘇老爺感慨,\"以前總覺得女兒無才便是德,現在才知道是我們錯了。明德堂好,就好在不拘一格,讓天下英才都有發揮的機會。\"
正說著,外麵又傳來一陣喧嘩。原來是城南的鄉紳帶著女兒前來求學,說是被明德堂女學生辦的義學所感動。
\"那些女先生教得真好,\"鄉紳說,\"不僅教孩子們讀書寫字,還教他們養蠶織布、熬藥煮膳。我家閨女看了,天天吵著要來明德堂念書。\"
葉知秋欣慰地說:\"既然有心向學,明德堂自當敞開大門。\"
午後,女學堂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課程展示。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要展示自己的所學。林青雨帶領醫術班的學生演示針灸推拿;商學班的學生展示賬目管理和市場調查;蠶桑班的則帶來了自己改良的新式織機。
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化班的表演。她們把枯燥的經典內容編成淺顯易懂的歌謠,讓在場的人都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這些都是她們自己想出來的?\"一位觀摩的官員驚訝地問。
\"正是。\"葉知秋解釋,\"女子天性細膩,往往能想到男子想不到的辦法。比如這些歌謠,就特別適合向婦孺傳播文化。\"
展示結束後,葉知秋召集女學生們開會。她環視眾人,感慨地說:\"三年前,明德堂決定招收女學生時,很多人都說這是冒險。今天,你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女子的才能。\"
一個學生站起來:\"先生,我們能有今天,全賴明德堂不拘一格。\"
\"是啊,\"另一個學生附和,\"若不是先生力排眾議,我們這些女子,現在還在深閨裏做繡活呢。\"
葉知秋搖頭:\"不要把功勞歸於我。是這個時代在變,是你們自己爭取到了機會。今後無論到了哪裏,都要記住——女子同樣可以報效國家、服務社會。\"
蕭遠珩補充道:\"你們比男學生更不容易,因為要麵對更多的偏見。但隻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一樣可以有所作為。\"
晚上,葉知秋和蕭遠珩在書房整理女學堂的教學心得。三年來,她們不斷調整課程設置,讓女學生既能學到傳統知識,又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你看這個。\"蕭遠珩指著一份報告,\"各地分院也開始招收女學生了。西北分院還特別開設了騎射課程,說是遊牧部落的女子也想來學習。\"
葉知秋笑道:\"這才對。教育無分男女,更無分地域。隻要有誌向,人人都該有求學的機會。\"
正說著,外麵傳來歌聲。是女學生們自己編的《明德頌》,清亮的嗓音在夜色中格外動人。葉知秋走到窗前,看見庭院裏一群身著素衣的女子,正在月光下吟誦。
這一刻,她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曆。當年如果沒有機會學醫研易,她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現在,她正在為更多女子創造這樣的機會。
\"想什麽呢?\"蕭遠珩問。
\"在想她們的未來。\"葉知秋望著遠處的月光,\"這些女子,將來會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她們的成就,會讓更多人明白,天下事,原本就該男女共濟。\"
第二天一早,即將結業的女學生們整齊列隊,準備啟程迴鄉。每個人都帶著一份特殊的禮物——葉知秋給她們的錦囊,裏麵裝著對未來的期許和建議。
\"記住,\"葉知秋對她們說,\"你們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著無數渴望求學的女子。望你們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證明,女子的才能可以有多廣闊。\"
學生們齊聲應諾:\"定不負先生期望!\"
望著遠去的身影,蕭遠珩感慨:\"這些女子,比男學生更堅韌。\"
葉知秋點頭:\"因為她們知道,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在為後來者開路。\"
春日的晨光中,新一批女學生已經開始報到。她們來自五湖四海,帶著各自的夢想和抱負。明德堂的女學堂,正如一處沃土,讓這些飛入凡塵的彩蝶有了棲息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