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書信從各地飛來,在葉知秋的案頭堆積成小山。這些都是分院傳來的消息,每一封都飽含著學子們的心血與感悟。


    \"先生!\"王子明的信中寫道,\"西北分院已經初具規模。當地官員不僅撥了一座廢棄的官署給我們,還主動送來了不少典籍。最讓學生欣慰的是,已經有十幾個遊牧部落的子弟前來求學......\"


    葉知秋展開信紙上附帶的圖樣,那是西北分院的布局圖。除了常規的教室,還特別設置了馬術場和軍事演練區,處處體現著邊地特色。


    \"這孩子有心了。\"蕭遠珩看著圖紙說,\"懂得因地製宜。\"


    正說著,趙世勳的信也到了。南方分院的情況更為特別——他們不僅招收學子,還開設了商道課程,專門教授經商之道。


    \"商人子弟原本最瞧不起讀書人,\"趙世勳在信中寫道,\"但自從我們幫他們理順了幾條商路,解決了幾起糾紛,態度就完全不同了。現在每逢大考,都有商會子弟慕名而來......\"


    葉知秋一邊看信,一邊在輿圖上標注。短短半年,明德堂的分院已經遍布大江南北,每個分院都結合當地特點,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夫人,\"一個仆從匆匆進來,\"東部分院的李教習來了。\"


    來人是李元禎,麵色風塵仆仆,但眼中神采奕奕:\"先生,學生有要事稟報!\"


    原來東部沿海一帶遭遇台風,災情嚴重。分院的師生們主動請纓,配合地方官府開展救災。他們不僅組織人力物力,還利用在明德堂學到的水利知識,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最令學生感動的是,\"李元禎說,\"有個漁村的老人把自己珍藏的航海圖獻給了分院,說這些知識要傳給後人......\"


    葉知秋欣慰地點頭:\"這才是明德堂的根本——知識要與實踐結合,學問要為百姓所用。\"


    正說著,又有趣事傳來。西北分院的學生用天文知識幫遊牧部落預測天氣,贏得了族長們的信任;南方分院的學子改良了蠶桑技術,讓絲綢產量大增;東部分院更是編纂了一部《沿海備要》,總結了當地的航海經驗。


    \"先生,\"李元禎有些激動,\"學生覺得,這些都應該匯編成冊,也好讓其他分院借鑒。\"


    \"正該如此。\"葉知秋當即擬了一封信,發往各個分院:\"凡有益之事,皆要記錄;凡可行之策,皆要推廣。諸位且將各地所學所用,詳細記來。\"


    很快,各地的經驗匯編陸續送到明德堂。有的記錄了治理水患的方法,有的總結了調解紛爭的技巧,還有的詳述了振興商貿的策略。這些都是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真知灼見。


    一天,林月笙派人送來一封奏章。那是邊境將領的奏報,專門表揚了西北分院:\"得明德堂之助,邊境多事之地,竟成為各族和睦之所。此乃教化之功......\"


    \"你看,\"葉知秋將奏章遞給蕭遠珩,\"這才是真正的''化雨春風''。\"


    蕭遠珩笑道:\"若是當年我們在邊境相遇時,就有這樣的學堂,也不會鬧出那麽多誤會了。\"


    葉知秋正要說話,忽聽外麵一陣喧嘩。原來是各地分院的學生代表來拜訪明德堂,要當麵向先生請教。


    大堂內很快聚滿了人。有風塵仆仆的邊地學子,有談吐儒雅的江南才俊,還有麵容黝黑的海邊漁家子弟。他們雖然口音不同,著裝各異,但眼中都閃爍著同樣的求知光芒。


    \"說說吧,\"葉知秋環視眾人,\"在各地有什麽心得?\"


    一個西北學子起身:\"先生,學生在邊地深有感觸。以前總覺得蠻夷難化,但相處久了才知道,隻要以誠相待,什麽人都能成為良師益友。\"


    \"不錯。\"葉知秋點頭,\"這正是明德堂最重要的一課——人人平等,教化無界。\"


    一個南方學子接著說:\"分院初立時,不少人帶著偏見。但當我們真正幫他們解決問題後,態度就變了。現在每逢集市,都有人專門來問學......\"


    \"這說明什麽?\"葉知秋環視眾人。


    \"學問要實用!\"


    \"要貼近民生!\"


    \"要有真才實學!\"


    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在實踐中的感悟。葉知秋欣慰地說:\"記住今天的體會。明德堂教給你們的,不隻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如何讓這些知識造福百姓。\"


    夜深了,學生們還在交流各地的見聞。有人講述邊塞風情,有人分享商道見聞,有人述說海邊趣事。這些鮮活的經曆,遠比枯燥的典籍更有教育意義。


    葉知秋在書房裏寫著總結。她要把各地分院的經驗整理成冊,作為今後教學的參考。正寫著,蕭遠珩送來一杯熱茶。


    \"看看這個。\"蕭遠珩遞上一份名冊,\"各地分院新學期的報名人數。\"


    葉知秋掃了一眼,驚喜地說:\"比上期增加了一倍還多!\"


    \"這說明什麽?\"蕭遠珩笑問。


    \"說明明德堂的道路是對的。\"葉知秋放下筆,\"實踐證明,真才實學才是最好的招牌。\"


    正說著,外麵傳來歌聲。那是學生們即興吟唱的《明德頌》,歌詞裏充滿對理想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憧憬。


    葉知秋走到窗前,月光如水,灑在庭院裏。她仿佛看到了無數顆種子,正在神州大地上發芽生長。這些種子,將來都會長成參天大樹,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氣象。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她輕聲說,\"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第二天一早,各地的學生代表啟程迴歸。臨行前,葉知秋特意囑咐:\"記住,你們不僅是明德堂的學生,更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望你們繼續努力,讓明德堂的理想在各地生根發芽。\"


    學生們齊聲應諾:\"定不負先生期望!\"


    望著遠去的身影,蕭遠珩說:\"這些孩子,都長大了。\"


    葉知秋點頭:\"是啊,他們已經從當年的稚嫩學子,成長為能擔當重任的棟梁之才。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春日的晨光裏,明德堂好像比往日更有生機。一批批學子來來往往,帶著知識和理想奔赴四方。他們就像春風中的雨露,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著新的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頂蕩八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頂蕩八荒並收藏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