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財大氣粗啊,”尹紹之不無羨慕道:“這位小哥,冒昧問一句,你家是幹什麽的?”
陳簡:“兄台客氣,在下家裏是做生意的。”
尹紹之識趣地沒再問下去。
“徐大哥,老師說事態緊急,你等著錢用,於是把一部分的金銀都兌換成了碎銀子,”陳簡說:“因為你要的急,路途又太遠不好運,所以這裏隻有十八萬兩白銀,黃金六萬兩。”
陳簡說完,又從隨身背著的包袱裏麵拿出一個匣子,雙手捧著遞給了徐鳳鳴:“剩餘的還沒來得及兌換的銀票都在這裏了,共計三千九百萬兩。”
薑冕看著這一大隊馬車,感歎道:“老天,這麽短的時間,你們究竟是怎麽把這些東西運過來的?”
“其實也沒什麽,隻是路上沒有耽誤罷了,”陳簡說:“老天保佑,鄭琰帶著我們抄了近路,路上也沒有節外生枝,幸好,緊趕慢趕,總算是趕到了。”
“在下非常好奇,”尹紹之看向陳簡:“這位小公子家裏做的什麽生意?”
陳簡:“說來慚愧,都是些上不得台麵的勾當。”
徐鳳鳴聽了半天沒迴過神,他真沒想到,自己一封信,宋扶竟然給他送了這麽多錢來。
他原本還在擔心錢不夠,到時候不好擺平那二十萬百姓,現在好了,不用擔心了。
“公子,現在怎麽辦?”鄭琰望著這一溜馬車:“這可是十幾萬兩真金白銀,總不能就這麽明晃晃地擺在馬路上吧?”
徐鳳鳴:“你不是最擅長打小報告嗎?還問我怎麽辦?”
鄭琰:“……”
徐鳳鳴:“你去通知丞相,他會派人來看著的,至於究竟是要直接拿錢去賑災,還是把這些銀子換成糧食,一會兒等趙寧來了再說。”
鄭琰有些奇怪,自從趙玦被氣吐血後,為了防止“國君突然暴斃”這樣的事情發生。
趙寧一直寸步不離守著趙玦,逼得趙寧都開始寫詩以寄相思之情了,徐鳳鳴怎麽確定趙寧今天會來?
“放心吧,他一定會來的。”徐鳳鳴說。
鄭琰不解:“公子這麽確定?”
徐鳳鳴:“那是自然。”
鄭琰:“為什麽?”
徐鳳鳴:“因為他是王子,要代表國君去慰問百姓,順便頒布新法。”
陳簡若有所思摩挲著下巴:“這個差事確實是趙大哥最合適。”
薑冕笑道:“說得對,非他莫屬。”
晚上,趙寧果然來了。
現在已經入了春,大安城的梨花含苞待放,又要開了。
趙寧來的時候,順手在徐鳳鳴院子裏那棵梨樹上折了一枝梨花拿進屋,插在了徐鳳鳴案幾上那個小陶罐裏。
閔先生這人雖是出身商賈,卻對身外之物沒什麽特別的喜好,特別是做了丞相以後,穿得反而比以前更樸素了。
丞相府的東西也極其簡單,就連案幾等一應物什都十分簡樸,以原色或是墨色為主。
因此那一枝含苞待放的梨花插在那陶罐裏時,瞬間給這屋子增添了幾分色彩。
徐鳳鳴原本是在等趙寧的,等著等著自己卻睡著了。
小別勝新婚,趙寧許久沒見他,這段時間以來想他想的快瘋了。
一上去就把徐鳳鳴抱在懷裏,蜻蜓點水似的在他唇嘴上親。
徐鳳鳴被他親得迷迷糊糊地醒了:“來了?”
“嗯。”徐鳳鳴一醒,趙寧就頂開了他的唇,他抱著徐鳳鳴,另一隻手已經解開了他的腰帶。
徐鳳鳴偏過頭:“等一下……我有話說……”
“等會再說。”現在這種時候趙寧怎麽可能聽得進去他說話,把他的頭掰過來重新吻了上去,他唿吸急促,攻勢迅猛,根本不給徐鳳鳴說話的機會。
一個時辰後,兩個人總算能心平氣和說話了。
徐鳳鳴問:“什麽時候去賑災?”
“明天,”趙寧說:“先生正在準備賑災的糧食,還要點兵。”
這一點徐鳳鳴是知道的,說是賑災,但也要給那群老百姓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造反是要承擔後果的,否則這次就這麽輕而易舉過去了,誰也說不準以後會不會有人繼續這麽幹。
說不得,頒布王書和法令之前,可能還要先打一架,恩威並濟,才能解決問題。
徐鳳鳴:“誰出兵?”
趙寧:“不知道,不過可能是孟案,這一場仗看似簡單,但不好打,不注意就會死很多百姓。”
徐鳳鳴懂趙寧的意思,他的不好打,不是指那些兵有多難打,指的是一不小心,可能會讓很多老百姓失去生命。
打老百姓是以恐嚇為主,能盡量不能出人命是最好的,換一個沒輕沒重的將領去,會增加無謂的傷亡。
徐鳳鳴:“你看見丞相府的東西了嗎?那是宋師兄送來的。你自己看看,朝廷能湊多少賑災糧,若是不夠,可以用銀子代替,讓他們拿了錢去買是一樣的。”
“嗯,”趙寧閉著眼,在徐鳳鳴脖頸處嗅來嗅去:“八千石應該能撥出來,不過可能不夠,到時我把這些銀子帶著,反正內史也會派人去,到時銀子混著糧食一起發。”
他說完,又一翻身壓在徐鳳鳴身上,含住了徐鳳鳴的耳垂。
徐鳳鳴的耳垂最為敏感,本來還在思考災民的事,現在腦子是半點都不轉了。
他本能地勾著趙寧的脖頸,跟他唇舌糾纏。
整個人像是在溫水裏蕩漾,他微微喘著氣,眼尾猩紅,雙眼洇著淡淡的霧氣。
趙寧最見不得他這個樣子,每次看見他這樣,都想把他吃進肚子裏去。
四更時分,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了,趙寧起身,在徐鳳鳴嘴上親了一口,走了。
“一應事務已準備齊全,”閔先生站在台階前:“上將軍已經點好了兵,糧食一共八千石,你跟上將軍先去,後續的糧食我會想辦法補上,再派人給你們陸續運過來。”
趙寧點頭,鄭琰跟在他身後,兩人出了丞相府,下得台階各自上馬,和孟案一起,身後跟隨著押送糧食和銀錢的軍隊出發了。
大安離舟山不遠了,一行人帶著大軍,後麵押送著糧草,在第三天來到舟山旁的青石河岸,隻見對岸都是錯落不一的營帳。
營帳後麵還有木棚,浩浩蕩蕩綿延而去,占據了整個青石河岸,有些甚至已經蔓延到了舟山峽穀裏麵。
春季溪水仍舊很淺,隻到膝深,天也漸漸熱了,這些士兵們總算熬過了一年之中最難熬的日子。
說是兵,但其實他們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連像樣的盔甲都沒幾套。
趙寧跟孟案到了舟山,孟案命人安營紮寨不提,現在反而遇到一個難題,是要先收拾他們一下,還是直接跟他們談判?
叛軍們選擇在舟山紮營,不敢冒然進軍大安。
雖說是農民叛軍,但他們也是知輕重的。
畢竟啟國受晉天子封為諸侯國至今兩百餘年,還未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何況如今是個人就懂外敵在側的道理,如今天子已崩,整個神州戰亂四起,各國虎視眈眈,都想成為稱霸中原的霸主。
真推翻了朝廷,隻怕他們也不一定就能獨善其身。
關鍵是啟國的鐵蹄也不是吃素的,這些人雖然號稱有二十萬人,但到底都是百姓,又都是些食不果腹的災民,哪有力氣打仗?
真打起來他們這二十萬大軍都不夠孟案玩的。
之所以能容忍他們鬧到現在,也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是百姓罷了。
想來這叛軍的頭領也清楚,他們揭竿而起,隻為一口飯吃,並不是真的要跟國君作對,這才把軍隊駐紮在了舟山,沒有再往前跨一步。
趙寧正是吃準了這點,打算給顏臣安一個台階下:“先談判。”
於是派出使臣過去談判。
孟案跟趙寧坐在營帳內:“殿下,這叛軍首領是個人物,若是能加以利用,也是一員良將。”
趙寧自然明白,能憑一己之力組織起二十萬大軍,不但將除了大安城的啟國士族全部殺光,還一路摧枯拉朽,碾過五六座城池,直逼舟山,自然不可能是泛泛之輩。
雖說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軍隊到底不願意對自己的老百姓下手,但這個人到底是有些本領在身上的。
趙寧自然聽出來孟案很欣賞這個叛軍頭領顏臣安,不想讓他就這麽死了:“我會先將他收押,盡量留他一命。”
兩個時辰後,使臣迴來了,說那顏臣安要趙寧親自過去。
趙寧何等聰明,知道這是顏臣安在給自己找台階下,故意端著。
按照他本來的脾氣,這顏臣安敢提這樣無理的要求,他可能會提著劍直接飛去對麵營帳 ,一劍捅死顏臣安,然後再問問剩下的人投不投降,不投降就多捅死幾個。
實在不行,就直接大軍壓境,先把他們打服了再宣布王令是一樣的。
然而他轉念一想,又覺得孟案說得有道理,這個人以後或許還有用,因此紆尊降貴去了對麵營帳。
這顏臣安人如其名,儀表堂堂、玉樹臨風,雖然穿得是粗布麻衣,卻不像個農民,倒更像個文縐縐的讀書人。
顏臣安本來隻是隨口一說,給自己找個台階下,等使臣在兩軍營帳間走三兩個來迴,他再提要求,最後半推半就地降了。
他沒想到這個王子殿下是真的敢來啊,如今趙寧真的來了,他反而震驚了。
到底是敢造反的人,一瞬間的錯愕後,神色就霎時間恢複如常,笑了起來:“殿下有如此膽量,在下佩服!若是我啟國上下都是殿下這樣的人,我等平民百姓何必走到今天這一步。”
趙寧:“我今日來就是來改變這一切的。”
顏臣安:“殿下說得輕巧,隻是要想改變,又豈是那麽簡單的?”
趙寧沒跟他廢話,直接讓使臣宣讀了王書,使臣宣讀完後,直接把王書給了顏臣安。
顏臣安接過王書又看了看,最後抬眸看向趙寧:“殿下,這王書上所言?可是真的?”
趙寧:“白紙黑字,上麵還有國君的王印,還能有假?我親自前來,就是代表國君,你還有什麽不相信的?”
剛才那使臣來說的時候,他本來是半信半疑,後來還做好了跟趙寧討價還價的準備。
事到如今,他深知自己必死無疑,他不怕死,但是他想讓自己死的有價值。
不管能不能將大安城苟延殘喘的士族們都殺了,但起碼要在自己死之前,給這些跟他一起起義的兄弟們留一條活路。
否則這次起義的意義何在?
然而他沒想到,這使者說得都是真的。
顏臣安的眼眶竟然瞬間紅了,他沒想到這是真的。
他本來是坐在案幾後的,突然起身,走到趙寧麵前,跪伏在地:“殿下,我等原本隻是為了一口吃的,不得不揭竿而起。
我等從未奢求過國君會如何對我們,隻希望他能給我們一口飯吃,原來國君竟是如此將我等螻蟻放在心裏。”
“起來吧。”趙寧神色平靜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顏臣安。
“我還有一個請求,還請殿下答應。”顏臣安跪在地上沒動。
趙寧:“說。”
顏臣安直起身子,卻並沒有起身:“這次起義皆由我一人而起,與他人無關,還請殿下能網開一麵,放過那些無辜的人。”
趙寧終於正眼瞧了一眼顏臣安,就連一直站在趙寧身後心不在焉的鄭琰都動容了,側眸看了顏臣安一眼:“你也算是條漢子,這時候不先擔心自己,反而放心不下你的下屬。”
顏臣安道:“他們本來也是被我蠱惑的。”
趙寧:“我答應你。”
顏臣安:“那就請殿下當眾宣布君上的王令,也好給他們一個交代。”
當日午時,青石河岸搭起高台,趙寧登上高台,親自朝底下黑壓壓的一片農民軍宣讀趙玦的王書。
他聲音不疾不徐、鏗鏘有力,傳遍了整個青石河岸。
空曠的河岸兩邊一片肅穆,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離開。
趙寧宣讀完王令,眸色仍舊平淡,卻不似平日裏那麽冷漠,他薄唇輕啟,不輕不重吐出兩個字:“派糧。”
整個北岸區域都轟動了,孟案率軍從對岸將糧食運過來。
百姓們沒有上前哄搶,自主排成了隊。
第一個人跪下,涕泗橫流,口稱國君聖安,緊接著越來越多人下跪,朝大安城叩首。
唿聲排山倒海,震蕩在舟山峽穀和青石河岸,連綿遍野,迴響不絕。
趙寧眸色深沉,佇立在高台上看著下方麥浪一般拜服的人,久久沒動。
他看著那些人,突然想起那年在安陽城,徐鳳鳴叩響他家的大門,問他:“你有想過讀書是為了什麽嗎?”
那天陽光明媚,院子裏一片靜謐,隻有微風徐徐,震動著長廊下的風鈴。
百姓的唿聲震天動地,迴蕩在趙寧耳邊,那麽近,又那麽遠。
這一刻,趙寧終於體會到了徐鳳鳴當時的心情。
也明白了為什麽他每次提出想帶徐鳳鳴找個沒人的地方隱居的時候,徐鳳鳴都不迴答他。
軍隊從午時開始派糧、發錢,一直到深夜,每人都領了一袋糧,和二兩銀子。
領到糧錢的百姓各自迴家,等著朝廷的法令一頒布,他們就有地可種了。
顏臣安在蘆葦叢中站著,怔怔看著那些百姓,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他是知道自己難逃死路的,畢竟是叛軍頭子,想來是知道自己無處可逃,索性沒有逃跑。
等這些百姓都散了以後,顏臣安不消別人動手,自己送上門去,去了趙寧的營帳。
趙玦順手將他關進囚車,帶迴了大安,一迴大安就關進了廷尉獄。
趙寧去舟山招降的時候,徐鳳鳴等人也沒閑著。
法令雖然下來了,但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改、完善,趙寧不在這幾天,閔先生則寸步不離守在趙玦身邊。
因此這任務就落在了徐鳳鳴、薑冕、尹紹之和歐陽先生幾人身上,這幾天幾人不斷修改完善法令,忙得腳不沾地,別說吃飯,連喝口水都是狼吞虎咽的。
趙寧迴來的時候,所有法令徹底修繕完畢,最後送進宮中,蓋了王印,已經張貼在了大安城門口。
一時間全城歡騰、舉國歡慶,人們歡天喜地,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法令正式頒布後,朝廷專門組建了一個部門,下到各郡、縣去幫助當地的官員分配土地。
同時,由於去年幹旱,糧食大量減產,朝廷要派糧賑災的同時,還要派出糧種去協助當地百姓耕種,盡量不要誤了春耕。
整個啟國似乎都忙了起來,人人熱火朝天,新法令的頒布勢必會是一項大工程,朝廷中的官員們也是個個腳不點地,陀螺一般連軸轉。
連顏臣安都沒人有空去審,押迴來後扔進廷尉獄就沒人管他了。
全國上下折騰了近兩個月,宋扶後續送來的糧食解了燃眉之急,總算沒有誤了春耕。
兩個月後,這股改革的熱潮總算告一段落,所有人總算有了喘息的機會。
事情忙完了,總算可以秋後算賬了,顏臣安終於被揪出來審判了。
朝中總共分為三派,以孟案為首的一派主張不殺,他們認為這顏臣安是可塑之才,可以為己所用。這樣的人才殺了可惜,應該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將功補過。
以陳堯、江衛為首的各士族就恨不得食其肉、啖其骨、飲其血,將他剝皮抽筋,挫骨揚灰。
畢竟他們士族如今淪落到這種地步,都是拜顏臣安所賜,硬生生被剝去了所有權利和優待,他們怎麽可能不恨?
至於剩下的那一派,則是以閔先生、秦川為首的中立派。
他們從不發表任何意見,就看著另外兩派吵。
其實閔先生是想保顏臣安的命的,但因為他身份特殊,不好言語,所以沒說話。
關於顏臣安的情況,吵了近一個月,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趙玦也犯了難,站在他的角度,顏臣安狗膽包天,敢造他的反,勢必是留不得的。
然而趙玦也清楚,當初若不是顏臣安來這一出,啟國的變法不可能來得這麽容易。
趙玦考慮了幾天,都拿不定主意,最後問趙寧。
趙寧輕飄飄一句:“新法尚不穩固,留著他或許還有用。”
成功留下了顏臣安的狗命。
陳簡:“兄台客氣,在下家裏是做生意的。”
尹紹之識趣地沒再問下去。
“徐大哥,老師說事態緊急,你等著錢用,於是把一部分的金銀都兌換成了碎銀子,”陳簡說:“因為你要的急,路途又太遠不好運,所以這裏隻有十八萬兩白銀,黃金六萬兩。”
陳簡說完,又從隨身背著的包袱裏麵拿出一個匣子,雙手捧著遞給了徐鳳鳴:“剩餘的還沒來得及兌換的銀票都在這裏了,共計三千九百萬兩。”
薑冕看著這一大隊馬車,感歎道:“老天,這麽短的時間,你們究竟是怎麽把這些東西運過來的?”
“其實也沒什麽,隻是路上沒有耽誤罷了,”陳簡說:“老天保佑,鄭琰帶著我們抄了近路,路上也沒有節外生枝,幸好,緊趕慢趕,總算是趕到了。”
“在下非常好奇,”尹紹之看向陳簡:“這位小公子家裏做的什麽生意?”
陳簡:“說來慚愧,都是些上不得台麵的勾當。”
徐鳳鳴聽了半天沒迴過神,他真沒想到,自己一封信,宋扶竟然給他送了這麽多錢來。
他原本還在擔心錢不夠,到時候不好擺平那二十萬百姓,現在好了,不用擔心了。
“公子,現在怎麽辦?”鄭琰望著這一溜馬車:“這可是十幾萬兩真金白銀,總不能就這麽明晃晃地擺在馬路上吧?”
徐鳳鳴:“你不是最擅長打小報告嗎?還問我怎麽辦?”
鄭琰:“……”
徐鳳鳴:“你去通知丞相,他會派人來看著的,至於究竟是要直接拿錢去賑災,還是把這些銀子換成糧食,一會兒等趙寧來了再說。”
鄭琰有些奇怪,自從趙玦被氣吐血後,為了防止“國君突然暴斃”這樣的事情發生。
趙寧一直寸步不離守著趙玦,逼得趙寧都開始寫詩以寄相思之情了,徐鳳鳴怎麽確定趙寧今天會來?
“放心吧,他一定會來的。”徐鳳鳴說。
鄭琰不解:“公子這麽確定?”
徐鳳鳴:“那是自然。”
鄭琰:“為什麽?”
徐鳳鳴:“因為他是王子,要代表國君去慰問百姓,順便頒布新法。”
陳簡若有所思摩挲著下巴:“這個差事確實是趙大哥最合適。”
薑冕笑道:“說得對,非他莫屬。”
晚上,趙寧果然來了。
現在已經入了春,大安城的梨花含苞待放,又要開了。
趙寧來的時候,順手在徐鳳鳴院子裏那棵梨樹上折了一枝梨花拿進屋,插在了徐鳳鳴案幾上那個小陶罐裏。
閔先生這人雖是出身商賈,卻對身外之物沒什麽特別的喜好,特別是做了丞相以後,穿得反而比以前更樸素了。
丞相府的東西也極其簡單,就連案幾等一應物什都十分簡樸,以原色或是墨色為主。
因此那一枝含苞待放的梨花插在那陶罐裏時,瞬間給這屋子增添了幾分色彩。
徐鳳鳴原本是在等趙寧的,等著等著自己卻睡著了。
小別勝新婚,趙寧許久沒見他,這段時間以來想他想的快瘋了。
一上去就把徐鳳鳴抱在懷裏,蜻蜓點水似的在他唇嘴上親。
徐鳳鳴被他親得迷迷糊糊地醒了:“來了?”
“嗯。”徐鳳鳴一醒,趙寧就頂開了他的唇,他抱著徐鳳鳴,另一隻手已經解開了他的腰帶。
徐鳳鳴偏過頭:“等一下……我有話說……”
“等會再說。”現在這種時候趙寧怎麽可能聽得進去他說話,把他的頭掰過來重新吻了上去,他唿吸急促,攻勢迅猛,根本不給徐鳳鳴說話的機會。
一個時辰後,兩個人總算能心平氣和說話了。
徐鳳鳴問:“什麽時候去賑災?”
“明天,”趙寧說:“先生正在準備賑災的糧食,還要點兵。”
這一點徐鳳鳴是知道的,說是賑災,但也要給那群老百姓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造反是要承擔後果的,否則這次就這麽輕而易舉過去了,誰也說不準以後會不會有人繼續這麽幹。
說不得,頒布王書和法令之前,可能還要先打一架,恩威並濟,才能解決問題。
徐鳳鳴:“誰出兵?”
趙寧:“不知道,不過可能是孟案,這一場仗看似簡單,但不好打,不注意就會死很多百姓。”
徐鳳鳴懂趙寧的意思,他的不好打,不是指那些兵有多難打,指的是一不小心,可能會讓很多老百姓失去生命。
打老百姓是以恐嚇為主,能盡量不能出人命是最好的,換一個沒輕沒重的將領去,會增加無謂的傷亡。
徐鳳鳴:“你看見丞相府的東西了嗎?那是宋師兄送來的。你自己看看,朝廷能湊多少賑災糧,若是不夠,可以用銀子代替,讓他們拿了錢去買是一樣的。”
“嗯,”趙寧閉著眼,在徐鳳鳴脖頸處嗅來嗅去:“八千石應該能撥出來,不過可能不夠,到時我把這些銀子帶著,反正內史也會派人去,到時銀子混著糧食一起發。”
他說完,又一翻身壓在徐鳳鳴身上,含住了徐鳳鳴的耳垂。
徐鳳鳴的耳垂最為敏感,本來還在思考災民的事,現在腦子是半點都不轉了。
他本能地勾著趙寧的脖頸,跟他唇舌糾纏。
整個人像是在溫水裏蕩漾,他微微喘著氣,眼尾猩紅,雙眼洇著淡淡的霧氣。
趙寧最見不得他這個樣子,每次看見他這樣,都想把他吃進肚子裏去。
四更時分,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了,趙寧起身,在徐鳳鳴嘴上親了一口,走了。
“一應事務已準備齊全,”閔先生站在台階前:“上將軍已經點好了兵,糧食一共八千石,你跟上將軍先去,後續的糧食我會想辦法補上,再派人給你們陸續運過來。”
趙寧點頭,鄭琰跟在他身後,兩人出了丞相府,下得台階各自上馬,和孟案一起,身後跟隨著押送糧食和銀錢的軍隊出發了。
大安離舟山不遠了,一行人帶著大軍,後麵押送著糧草,在第三天來到舟山旁的青石河岸,隻見對岸都是錯落不一的營帳。
營帳後麵還有木棚,浩浩蕩蕩綿延而去,占據了整個青石河岸,有些甚至已經蔓延到了舟山峽穀裏麵。
春季溪水仍舊很淺,隻到膝深,天也漸漸熱了,這些士兵們總算熬過了一年之中最難熬的日子。
說是兵,但其實他們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連像樣的盔甲都沒幾套。
趙寧跟孟案到了舟山,孟案命人安營紮寨不提,現在反而遇到一個難題,是要先收拾他們一下,還是直接跟他們談判?
叛軍們選擇在舟山紮營,不敢冒然進軍大安。
雖說是農民叛軍,但他們也是知輕重的。
畢竟啟國受晉天子封為諸侯國至今兩百餘年,還未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何況如今是個人就懂外敵在側的道理,如今天子已崩,整個神州戰亂四起,各國虎視眈眈,都想成為稱霸中原的霸主。
真推翻了朝廷,隻怕他們也不一定就能獨善其身。
關鍵是啟國的鐵蹄也不是吃素的,這些人雖然號稱有二十萬人,但到底都是百姓,又都是些食不果腹的災民,哪有力氣打仗?
真打起來他們這二十萬大軍都不夠孟案玩的。
之所以能容忍他們鬧到現在,也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是百姓罷了。
想來這叛軍的頭領也清楚,他們揭竿而起,隻為一口飯吃,並不是真的要跟國君作對,這才把軍隊駐紮在了舟山,沒有再往前跨一步。
趙寧正是吃準了這點,打算給顏臣安一個台階下:“先談判。”
於是派出使臣過去談判。
孟案跟趙寧坐在營帳內:“殿下,這叛軍首領是個人物,若是能加以利用,也是一員良將。”
趙寧自然明白,能憑一己之力組織起二十萬大軍,不但將除了大安城的啟國士族全部殺光,還一路摧枯拉朽,碾過五六座城池,直逼舟山,自然不可能是泛泛之輩。
雖說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軍隊到底不願意對自己的老百姓下手,但這個人到底是有些本領在身上的。
趙寧自然聽出來孟案很欣賞這個叛軍頭領顏臣安,不想讓他就這麽死了:“我會先將他收押,盡量留他一命。”
兩個時辰後,使臣迴來了,說那顏臣安要趙寧親自過去。
趙寧何等聰明,知道這是顏臣安在給自己找台階下,故意端著。
按照他本來的脾氣,這顏臣安敢提這樣無理的要求,他可能會提著劍直接飛去對麵營帳 ,一劍捅死顏臣安,然後再問問剩下的人投不投降,不投降就多捅死幾個。
實在不行,就直接大軍壓境,先把他們打服了再宣布王令是一樣的。
然而他轉念一想,又覺得孟案說得有道理,這個人以後或許還有用,因此紆尊降貴去了對麵營帳。
這顏臣安人如其名,儀表堂堂、玉樹臨風,雖然穿得是粗布麻衣,卻不像個農民,倒更像個文縐縐的讀書人。
顏臣安本來隻是隨口一說,給自己找個台階下,等使臣在兩軍營帳間走三兩個來迴,他再提要求,最後半推半就地降了。
他沒想到這個王子殿下是真的敢來啊,如今趙寧真的來了,他反而震驚了。
到底是敢造反的人,一瞬間的錯愕後,神色就霎時間恢複如常,笑了起來:“殿下有如此膽量,在下佩服!若是我啟國上下都是殿下這樣的人,我等平民百姓何必走到今天這一步。”
趙寧:“我今日來就是來改變這一切的。”
顏臣安:“殿下說得輕巧,隻是要想改變,又豈是那麽簡單的?”
趙寧沒跟他廢話,直接讓使臣宣讀了王書,使臣宣讀完後,直接把王書給了顏臣安。
顏臣安接過王書又看了看,最後抬眸看向趙寧:“殿下,這王書上所言?可是真的?”
趙寧:“白紙黑字,上麵還有國君的王印,還能有假?我親自前來,就是代表國君,你還有什麽不相信的?”
剛才那使臣來說的時候,他本來是半信半疑,後來還做好了跟趙寧討價還價的準備。
事到如今,他深知自己必死無疑,他不怕死,但是他想讓自己死的有價值。
不管能不能將大安城苟延殘喘的士族們都殺了,但起碼要在自己死之前,給這些跟他一起起義的兄弟們留一條活路。
否則這次起義的意義何在?
然而他沒想到,這使者說得都是真的。
顏臣安的眼眶竟然瞬間紅了,他沒想到這是真的。
他本來是坐在案幾後的,突然起身,走到趙寧麵前,跪伏在地:“殿下,我等原本隻是為了一口吃的,不得不揭竿而起。
我等從未奢求過國君會如何對我們,隻希望他能給我們一口飯吃,原來國君竟是如此將我等螻蟻放在心裏。”
“起來吧。”趙寧神色平靜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顏臣安。
“我還有一個請求,還請殿下答應。”顏臣安跪在地上沒動。
趙寧:“說。”
顏臣安直起身子,卻並沒有起身:“這次起義皆由我一人而起,與他人無關,還請殿下能網開一麵,放過那些無辜的人。”
趙寧終於正眼瞧了一眼顏臣安,就連一直站在趙寧身後心不在焉的鄭琰都動容了,側眸看了顏臣安一眼:“你也算是條漢子,這時候不先擔心自己,反而放心不下你的下屬。”
顏臣安道:“他們本來也是被我蠱惑的。”
趙寧:“我答應你。”
顏臣安:“那就請殿下當眾宣布君上的王令,也好給他們一個交代。”
當日午時,青石河岸搭起高台,趙寧登上高台,親自朝底下黑壓壓的一片農民軍宣讀趙玦的王書。
他聲音不疾不徐、鏗鏘有力,傳遍了整個青石河岸。
空曠的河岸兩邊一片肅穆,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離開。
趙寧宣讀完王令,眸色仍舊平淡,卻不似平日裏那麽冷漠,他薄唇輕啟,不輕不重吐出兩個字:“派糧。”
整個北岸區域都轟動了,孟案率軍從對岸將糧食運過來。
百姓們沒有上前哄搶,自主排成了隊。
第一個人跪下,涕泗橫流,口稱國君聖安,緊接著越來越多人下跪,朝大安城叩首。
唿聲排山倒海,震蕩在舟山峽穀和青石河岸,連綿遍野,迴響不絕。
趙寧眸色深沉,佇立在高台上看著下方麥浪一般拜服的人,久久沒動。
他看著那些人,突然想起那年在安陽城,徐鳳鳴叩響他家的大門,問他:“你有想過讀書是為了什麽嗎?”
那天陽光明媚,院子裏一片靜謐,隻有微風徐徐,震動著長廊下的風鈴。
百姓的唿聲震天動地,迴蕩在趙寧耳邊,那麽近,又那麽遠。
這一刻,趙寧終於體會到了徐鳳鳴當時的心情。
也明白了為什麽他每次提出想帶徐鳳鳴找個沒人的地方隱居的時候,徐鳳鳴都不迴答他。
軍隊從午時開始派糧、發錢,一直到深夜,每人都領了一袋糧,和二兩銀子。
領到糧錢的百姓各自迴家,等著朝廷的法令一頒布,他們就有地可種了。
顏臣安在蘆葦叢中站著,怔怔看著那些百姓,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他是知道自己難逃死路的,畢竟是叛軍頭子,想來是知道自己無處可逃,索性沒有逃跑。
等這些百姓都散了以後,顏臣安不消別人動手,自己送上門去,去了趙寧的營帳。
趙玦順手將他關進囚車,帶迴了大安,一迴大安就關進了廷尉獄。
趙寧去舟山招降的時候,徐鳳鳴等人也沒閑著。
法令雖然下來了,但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改、完善,趙寧不在這幾天,閔先生則寸步不離守在趙玦身邊。
因此這任務就落在了徐鳳鳴、薑冕、尹紹之和歐陽先生幾人身上,這幾天幾人不斷修改完善法令,忙得腳不沾地,別說吃飯,連喝口水都是狼吞虎咽的。
趙寧迴來的時候,所有法令徹底修繕完畢,最後送進宮中,蓋了王印,已經張貼在了大安城門口。
一時間全城歡騰、舉國歡慶,人們歡天喜地,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法令正式頒布後,朝廷專門組建了一個部門,下到各郡、縣去幫助當地的官員分配土地。
同時,由於去年幹旱,糧食大量減產,朝廷要派糧賑災的同時,還要派出糧種去協助當地百姓耕種,盡量不要誤了春耕。
整個啟國似乎都忙了起來,人人熱火朝天,新法令的頒布勢必會是一項大工程,朝廷中的官員們也是個個腳不點地,陀螺一般連軸轉。
連顏臣安都沒人有空去審,押迴來後扔進廷尉獄就沒人管他了。
全國上下折騰了近兩個月,宋扶後續送來的糧食解了燃眉之急,總算沒有誤了春耕。
兩個月後,這股改革的熱潮總算告一段落,所有人總算有了喘息的機會。
事情忙完了,總算可以秋後算賬了,顏臣安終於被揪出來審判了。
朝中總共分為三派,以孟案為首的一派主張不殺,他們認為這顏臣安是可塑之才,可以為己所用。這樣的人才殺了可惜,應該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將功補過。
以陳堯、江衛為首的各士族就恨不得食其肉、啖其骨、飲其血,將他剝皮抽筋,挫骨揚灰。
畢竟他們士族如今淪落到這種地步,都是拜顏臣安所賜,硬生生被剝去了所有權利和優待,他們怎麽可能不恨?
至於剩下的那一派,則是以閔先生、秦川為首的中立派。
他們從不發表任何意見,就看著另外兩派吵。
其實閔先生是想保顏臣安的命的,但因為他身份特殊,不好言語,所以沒說話。
關於顏臣安的情況,吵了近一個月,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趙玦也犯了難,站在他的角度,顏臣安狗膽包天,敢造他的反,勢必是留不得的。
然而趙玦也清楚,當初若不是顏臣安來這一出,啟國的變法不可能來得這麽容易。
趙玦考慮了幾天,都拿不定主意,最後問趙寧。
趙寧輕飄飄一句:“新法尚不穩固,留著他或許還有用。”
成功留下了顏臣安的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