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恐熱被殺死之後,標誌著吐蕃在西域的統治完全終結,至此西域11州全部光複。
張議潮讓他的兄長帶著瓜沙伊西等11州的土地版籍前往長安向皇帝獻土。
唐朝正式建立了瓜沙伊等州的節度使,賜軍號為歸義,意思是紀念唐人遺民迴歸故國。
不過唐朝朝廷為了防止張義潮成為河朔三鎮那樣的獨立藩鎮,唐朝朝廷敕封其為河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禦史大夫、金吾衛大將軍,要求張義潮入朝為官。
曆史上張義潮入朝後被唐朝朝廷留下為質,歸義軍節度使被張義潮的侄子張淮深接任。
然而,此後不久,歸義軍卻很快陷入了動亂。
公元890年,張義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殺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夫妻和六子,擁立張義潮的兒子張淮鼎為節度使。
兩年後,張淮鼎去世,索勳又自立為節度使。
結果引發張義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張氏的不滿,索勳於乾寧元年(894年)被張氏的三個兒子所殺,張淮鼎的兒子張承奉又被立為節度使。
從此歸義軍一蹶不振,逐漸失去了對西域的控製。
而這一世,黃巢知道這段曆史自然不可能讓這段曆史再次發生。
所以他在張義潮獻圖冊之後就派遣已經升任齊國公長史的杜牧前往沙洲勸說張義潮不入朝。
但是張義潮對唐朝朝廷有些愚忠,最終還是選擇入朝,隨後就被唐朝朝廷扣留。
不得已,黃巢支持沙洲康家和曹家謀取瓜、甘兩州刺史的位置,並謀求控製河西走廊的權力。
為了勿使西域重新落入異族之手,黃巢開始加緊推進造反大業。
會昌六年(丙寅,公元846年)唐武宗患疾病很久未能痊愈,認為漢朝屬火德,光武帝劉秀因而改洛陽的“洛”為“雒”;
唐朝屬土德,不可以王氣勝過君主的名字,三月,唐武宗李頒下詔書,宣告改名為炎。炎從火,火能生土。
唐武宗自從正月乙卯(十三日)以來就不再上朝視事,宰相請求見皇上,也不獲允許,朝廷內外都深感憂懼。
起初,唐憲宗收納李的妾鄭氏,生光王李怡。
李怡年幼時,後宮中人們都認為他不聰明,唐文宗太和年以後,李怡更是自己韜光養晦,在大庭廣眾遊樂相處時,從不發言。
唐文宗到十六宅為諸王設宴集會,喜歡引逗李怡發言以作笑料,唐武宗性格強韌豪邁,對光王李怡更加無禮。
唐武宗危病,十來天不能說話,諸宦官於是暗中在宮禁內策劃立新皇帝,辛酉(二十日),禁中傳出以唐武宗名義頒發的詔書稱:“皇子們都太年幼,必須選擇賢德的皇族成員繼承皇位,光王李怡可以立為皇太叔,改其名稱李忱,所有軍國政事可讓他暫時處置。”
皇太叔李忱出宮見百官時,滿臉悲哀戚慘的樣子;
而裁決細小軍政事務時,都能合情合理,人們這才知道他很內秀。
甲子(二十三日),唐武宗駕崩。
李德裕受命兼任塚宰辦理後事。丁卯(二十六日),唐宣宗李忱即皇帝位。
唐宣宗李忱平素厭惡李德裕專權,即皇帝位的那一天,由李德裕手捧冊封的詔書;
冊立儀式既罷,宣宗對左右近侍說:“剛才靠近我的是不是李太尉呢?每看我一眼,都使人毛骨悚然。”
夏季,四月,辛未朔(初一),唐宣宗開始上朝聽政。
從此君臣不和的種子為唐朝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曆史上唐朝唐宣宗李忱是個很有為的皇帝,他曾經為祖宗基業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這一趨勢。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曆史上評價說,宣宗在位期間曾經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讋氣”,並稱譽他為“明君”、“英主”。
宣宗身上還有很多其它的優點,諸如多才多藝,生活節儉,喜愛讀書等等。關於這些優點,基本可以參照其他有名的明君生平,在這不再做詳細敘述。
但是這一世麵對黃巢創造的不一樣的曆史環境,缺乏經濟常識和戰略眼光的唐宣宗在會昌六年(846年)四月,正式親政的第二天便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職務,將其調任荊南節度使。
這一決定引起了朝野的震驚,因為李德裕在武宗時期位高權重、功績卓著。
同年九月,李德裕又被解除平章事之職,改任東都留守。
此後,他不斷遭受貶謫,先後被貶為潮州司馬、崖州司戶等。
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離開洛陽前往潮州,後又接到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的旨意。
崖州位於今海南海口,在當時是極為荒僻的地方。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李德裕罷相,唐朝失去了最後一個可以把控唐朝經濟的宰相,唐朝財政迅速惡化。
麵對黃巢製造的“全國經濟一體化”局麵,唐宣宗為了拿迴經濟主權,采取了一係列倒行逆施的措施,導致唐朝財政迅速崩潰,開啟了唐朝覆滅的篇章。
此時的唐朝朝廷已經徹底失去了貨幣發行主權,唐朝朝廷鑄造的銅錢已經淪為儲存貨幣,基本退出了流通領域。
取而代之的是黃巢的富國銀行發行的“代銀券”。
富國銀行發行的代銀券因為幣值穩定、攜帶方便、流通範圍廣等原因已經在大唐境內及周邊地區大行其道。
黃巢因此獲得了大唐的金融控製權。
同時由於銀行的作用,大唐境內掀起了一股股興辦工廠的浪潮,在給各地藩鎮和中央朝廷創造稅收的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唐朝境內及周邊地區的經濟聯係。
大唐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可惜的是唐朝經濟的繁榮卻使得唐朝朝廷陷入了深重的財政危機。
這是因為唐朝原有的稅賦體係和漕運體係都已經陷入了崩潰狀態,大唐朝廷紙麵稅收的增加根本無法給朝廷帶來真正的財富,使得朝廷的財政陷入了崩潰,已經到了舉步維艱、涸澤而漁的地步……
張議潮讓他的兄長帶著瓜沙伊西等11州的土地版籍前往長安向皇帝獻土。
唐朝正式建立了瓜沙伊等州的節度使,賜軍號為歸義,意思是紀念唐人遺民迴歸故國。
不過唐朝朝廷為了防止張義潮成為河朔三鎮那樣的獨立藩鎮,唐朝朝廷敕封其為河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禦史大夫、金吾衛大將軍,要求張義潮入朝為官。
曆史上張義潮入朝後被唐朝朝廷留下為質,歸義軍節度使被張義潮的侄子張淮深接任。
然而,此後不久,歸義軍卻很快陷入了動亂。
公元890年,張義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殺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夫妻和六子,擁立張義潮的兒子張淮鼎為節度使。
兩年後,張淮鼎去世,索勳又自立為節度使。
結果引發張義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張氏的不滿,索勳於乾寧元年(894年)被張氏的三個兒子所殺,張淮鼎的兒子張承奉又被立為節度使。
從此歸義軍一蹶不振,逐漸失去了對西域的控製。
而這一世,黃巢知道這段曆史自然不可能讓這段曆史再次發生。
所以他在張義潮獻圖冊之後就派遣已經升任齊國公長史的杜牧前往沙洲勸說張義潮不入朝。
但是張義潮對唐朝朝廷有些愚忠,最終還是選擇入朝,隨後就被唐朝朝廷扣留。
不得已,黃巢支持沙洲康家和曹家謀取瓜、甘兩州刺史的位置,並謀求控製河西走廊的權力。
為了勿使西域重新落入異族之手,黃巢開始加緊推進造反大業。
會昌六年(丙寅,公元846年)唐武宗患疾病很久未能痊愈,認為漢朝屬火德,光武帝劉秀因而改洛陽的“洛”為“雒”;
唐朝屬土德,不可以王氣勝過君主的名字,三月,唐武宗李頒下詔書,宣告改名為炎。炎從火,火能生土。
唐武宗自從正月乙卯(十三日)以來就不再上朝視事,宰相請求見皇上,也不獲允許,朝廷內外都深感憂懼。
起初,唐憲宗收納李的妾鄭氏,生光王李怡。
李怡年幼時,後宮中人們都認為他不聰明,唐文宗太和年以後,李怡更是自己韜光養晦,在大庭廣眾遊樂相處時,從不發言。
唐文宗到十六宅為諸王設宴集會,喜歡引逗李怡發言以作笑料,唐武宗性格強韌豪邁,對光王李怡更加無禮。
唐武宗危病,十來天不能說話,諸宦官於是暗中在宮禁內策劃立新皇帝,辛酉(二十日),禁中傳出以唐武宗名義頒發的詔書稱:“皇子們都太年幼,必須選擇賢德的皇族成員繼承皇位,光王李怡可以立為皇太叔,改其名稱李忱,所有軍國政事可讓他暫時處置。”
皇太叔李忱出宮見百官時,滿臉悲哀戚慘的樣子;
而裁決細小軍政事務時,都能合情合理,人們這才知道他很內秀。
甲子(二十三日),唐武宗駕崩。
李德裕受命兼任塚宰辦理後事。丁卯(二十六日),唐宣宗李忱即皇帝位。
唐宣宗李忱平素厭惡李德裕專權,即皇帝位的那一天,由李德裕手捧冊封的詔書;
冊立儀式既罷,宣宗對左右近侍說:“剛才靠近我的是不是李太尉呢?每看我一眼,都使人毛骨悚然。”
夏季,四月,辛未朔(初一),唐宣宗開始上朝聽政。
從此君臣不和的種子為唐朝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曆史上唐朝唐宣宗李忱是個很有為的皇帝,他曾經為祖宗基業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這一趨勢。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曆史上評價說,宣宗在位期間曾經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讋氣”,並稱譽他為“明君”、“英主”。
宣宗身上還有很多其它的優點,諸如多才多藝,生活節儉,喜愛讀書等等。關於這些優點,基本可以參照其他有名的明君生平,在這不再做詳細敘述。
但是這一世麵對黃巢創造的不一樣的曆史環境,缺乏經濟常識和戰略眼光的唐宣宗在會昌六年(846年)四月,正式親政的第二天便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職務,將其調任荊南節度使。
這一決定引起了朝野的震驚,因為李德裕在武宗時期位高權重、功績卓著。
同年九月,李德裕又被解除平章事之職,改任東都留守。
此後,他不斷遭受貶謫,先後被貶為潮州司馬、崖州司戶等。
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離開洛陽前往潮州,後又接到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的旨意。
崖州位於今海南海口,在當時是極為荒僻的地方。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李德裕罷相,唐朝失去了最後一個可以把控唐朝經濟的宰相,唐朝財政迅速惡化。
麵對黃巢製造的“全國經濟一體化”局麵,唐宣宗為了拿迴經濟主權,采取了一係列倒行逆施的措施,導致唐朝財政迅速崩潰,開啟了唐朝覆滅的篇章。
此時的唐朝朝廷已經徹底失去了貨幣發行主權,唐朝朝廷鑄造的銅錢已經淪為儲存貨幣,基本退出了流通領域。
取而代之的是黃巢的富國銀行發行的“代銀券”。
富國銀行發行的代銀券因為幣值穩定、攜帶方便、流通範圍廣等原因已經在大唐境內及周邊地區大行其道。
黃巢因此獲得了大唐的金融控製權。
同時由於銀行的作用,大唐境內掀起了一股股興辦工廠的浪潮,在給各地藩鎮和中央朝廷創造稅收的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唐朝境內及周邊地區的經濟聯係。
大唐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可惜的是唐朝經濟的繁榮卻使得唐朝朝廷陷入了深重的財政危機。
這是因為唐朝原有的稅賦體係和漕運體係都已經陷入了崩潰狀態,大唐朝廷紙麵稅收的增加根本無法給朝廷帶來真正的財富,使得朝廷的財政陷入了崩潰,已經到了舉步維艱、涸澤而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