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沼大師的圓寂讓沙洲的局勢迅速失控,沙洲節兒任戎波.喻貢在收到慧沼大師圓寂的消息之後就知道這件事情不能善了了。
所以他迅速調動部隊,想要鏟除宗教使團,並誅殺城外的所有奴隸,以武力來震懾蠢蠢欲動的沙洲豪族。
可惜的是他還是晚了一步,得到消息的康氏、曹氏、安氏、索氏、張氏、李氏等豪族立即發動起義,打出了“奉天靖難,誅除邪魔”的口號,宣布吐蕃貴族不敬佛祖,逼死活佛,已經墜入魔道,要“奉天命以正王道,除邪魔以安民心”。
由於前兩年西域剛剛經曆了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的禁佛運動,所以任戎波.喻貢逼死慧沼大師的行為觸動了西域各族敏感的宗教神經,這場以“法難”名義掀起的大起義迅速在沙洲蔓延,並且波及到了整個吐蕃統治區……
赤祖德讚時期,以佛法治國,規定所有法律與國策都必須以佛法為基準,導致出現政教分離、教高於政的局麵,王權無法實現高度統一。
貴族們需看僧侶眼色行事,為了重塑王權尊嚴和保護自身地位,他們鼓動朗達瑪展開滅佛運動。
赤祖德讚將 “三戶養一僧” 改為 “七戶養一僧”,使大量民眾選擇皈依佛門,加重了民眾負擔,導致兵源和勞動力缺乏。
同時,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國庫卻要支出大量金錢用於修建寺院和舉行宗教活動,最終致使國庫空虛,經濟瀕臨崩盤。
為了重塑經濟赤祖德讚停止對佛教僧人的一切供應,致印藏僧人逃散。
封大昭、桑耶等寺院,在寺廟門上繪僧人飲酒圖。
撤下小佛像埋在地下或用繩捆綁,所翻譯經書被投於水火,追殺逃僧。
勒令留下的藏僧還俗或棄佛歸苯,不從者被迫帶著弓箭、獵狗去狩獵。
並且停建、封閉佛教寺院,拉薩、桑耶、惹漠伽等處的寺廟大門被用泥封起來抹成牆壁,佛像埋在地下,砸毀供器。
同時,焚毀佛經,有數量眾多的各種佛經被燒掉,部分佛經被僧人偷偷埋入岩洞保存下來成為《伏藏》典籍,還有些佛經被僧人帶往邊遠地區。
此次滅佛運動使西藏佛教進入了一段黑暗期,到了843年佛教尚未恢複,任戎波.喻貢就又進行了一次“滅佛運動”。
這讓原本就不滿吐蕃貴族統治的佛教信徒徹底爆發,他們搗毀吐蕃政府機構,殺死吐蕃奴隸主(包括庸、揚更兩個階層的奴隸),並團結在各自部族的旗下,與沙洲豪族組成聯軍共同對抗吐蕃大軍。
公元843年12月13日,早已秘密做好起義準備的代表唐人的敦煌都督張議潮,以及粟特裔首領--敦煌副都督安景旻、吐穀渾部落使--吐穀渾人的代表閻英達,公開召集沙洲城裏所有不滿吐蕃壓迫的外族起事。
他們在沙洲城門口分發武器、披掛鎧甲、鼓噪呐喊,召集各族發動反對吐蕃人的起義。
淄州宗教使團作為教導隊在起義之初迅速拉起一支民兵隊伍,參與了張義潮領導的民族起義。
吐蕃駐紮在沙洲的最高指揮沙洲節兒任戎波.喻貢(相當於唐人的刺史)和屬官被圍困在官署裏,然後被教導隊放火殺死。
首戰告捷後,起義軍又一鼓作氣,攻克了沙州附近的瓜洲城。
在曆史上張義潮僅僅是把吐蕃駐紮在西域的官員驅逐了事,但是在這一世根據黃巢的要求,起義軍對吐蕃貴族進行了斬草除根式的滅絕式屠殺。
黃巢告訴張義潮要想保持漢人在西域的長治久安,就得對異族進行徹底的民族同化。
民族同化的辦法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剿滅一切可以承載和傳播異族文化的貴族、僧侶、巫師等上層人士;
二是對普通民眾開展漢化教育,讓他們 徹底融入漢族,成為漢族的一份子。
所以起義軍對吐蕃貴族進行了滅絕式的殺戮,並且在此後的戰鬥中對於不肯漢化的所有異族貴族都進行了徹底清洗。
此時,論恐熱和尚婢婢還在河湟地區廝殺內戰,無暇顧及張議潮的叛亂。
他們也沒有想到,這場起義會迅速席卷整個西域,所以也沒有給予太多關注。
為了獲得唐朝朝廷的承認和黃巢的援助,張義潮在一天之內占領沙洲之後,就迅速調集部隊,攻占瓜、甘、肅、涼四州,打通了通往唐朝的通道,並迅速向唐朝朝廷和黃巢派出了報捷信使。
為了打通絲綢之路,張議潮還需要打通伊州,在塔裏木盆地東部建立橋頭堡。
從軍事防務的角度看,要保全河西就必須保有西域,要保有西域就要放眼蔥嶺之外。
從經濟角度看,無論敦煌歸義軍,還是其它少數族群在河西、西域建立的政權,都是被沙漠戈壁分隔截成的小塊綠洲。
這是歸義軍與一些自給自足的中原藩鎮的不同之處。
綠洲農業所提供的產品畢竟有限,使政權不得不利用東西向的絲路來溝通貿易。
這不僅是絲路貿易及其得以繁榮發展的基礎,也是歸義軍政權開展對外貿易的客觀條件。
起義軍中的粟特後裔,也是善於貿易的高手。
公元844年,起義軍在做好了充分的後勤工作後跨越沙漠。從自顧不暇的吐蕃人手裏,拿下了西域東部的重鎮--位於哈密的伊州和西州。
這也是日後恢複和西域於闐國的聯係的基礎。
隨後,也是看到吐蕃的統治崩潰,一向對中原王朝比較友好的於闐王室發動起義,獨立於吐蕃殖民統治。
到了845年,張議潮再次掛帥出戰,驅逐了伊州附近的吐穀渾和迴鶻馬賊,保障了絲路交通的安全。
此後,絲綢之路部分通路恢複暢通,淄州的商隊開始行銷西域,沙洲豪族的工廠作坊也開始大規模生產,為起義軍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起義軍做大做強,占領大半個西域的消息傳到吐蕃貴族耳中之後,吐蕃貴族掀起了起義軍各族民眾的瘋狂報複
論恐熱用鄯州和廓州的百姓出氣,將青年男子加以屠戮,對老年人斷手械足,將嬰兒穿到槍尖上刺死,在當地引發了巨大的民憤。
隨後起義軍得到了黃巢雇傭的沙陀騎兵的支援,在鄯州一舉擊潰了論恐熱的主力,並且順手剿滅了早就被論恐熱打壓的失去領地的鄯州節度使尚婢婢。
最後,窮途末路的論恐熱,發現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越來越少。
隻能帶著的追隨者在廓州一帶遊牧,卻因氣候和疾病而減員嚴重。
公元846年初,他被拓跋懷光的軍隊發現並消滅。
論恐熱在戰鬥中被俘,痛恨他的士兵用他施加給別人的酷刑折磨他,首級被送往長安獻給皇帝。
所以他迅速調動部隊,想要鏟除宗教使團,並誅殺城外的所有奴隸,以武力來震懾蠢蠢欲動的沙洲豪族。
可惜的是他還是晚了一步,得到消息的康氏、曹氏、安氏、索氏、張氏、李氏等豪族立即發動起義,打出了“奉天靖難,誅除邪魔”的口號,宣布吐蕃貴族不敬佛祖,逼死活佛,已經墜入魔道,要“奉天命以正王道,除邪魔以安民心”。
由於前兩年西域剛剛經曆了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的禁佛運動,所以任戎波.喻貢逼死慧沼大師的行為觸動了西域各族敏感的宗教神經,這場以“法難”名義掀起的大起義迅速在沙洲蔓延,並且波及到了整個吐蕃統治區……
赤祖德讚時期,以佛法治國,規定所有法律與國策都必須以佛法為基準,導致出現政教分離、教高於政的局麵,王權無法實現高度統一。
貴族們需看僧侶眼色行事,為了重塑王權尊嚴和保護自身地位,他們鼓動朗達瑪展開滅佛運動。
赤祖德讚將 “三戶養一僧” 改為 “七戶養一僧”,使大量民眾選擇皈依佛門,加重了民眾負擔,導致兵源和勞動力缺乏。
同時,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國庫卻要支出大量金錢用於修建寺院和舉行宗教活動,最終致使國庫空虛,經濟瀕臨崩盤。
為了重塑經濟赤祖德讚停止對佛教僧人的一切供應,致印藏僧人逃散。
封大昭、桑耶等寺院,在寺廟門上繪僧人飲酒圖。
撤下小佛像埋在地下或用繩捆綁,所翻譯經書被投於水火,追殺逃僧。
勒令留下的藏僧還俗或棄佛歸苯,不從者被迫帶著弓箭、獵狗去狩獵。
並且停建、封閉佛教寺院,拉薩、桑耶、惹漠伽等處的寺廟大門被用泥封起來抹成牆壁,佛像埋在地下,砸毀供器。
同時,焚毀佛經,有數量眾多的各種佛經被燒掉,部分佛經被僧人偷偷埋入岩洞保存下來成為《伏藏》典籍,還有些佛經被僧人帶往邊遠地區。
此次滅佛運動使西藏佛教進入了一段黑暗期,到了843年佛教尚未恢複,任戎波.喻貢就又進行了一次“滅佛運動”。
這讓原本就不滿吐蕃貴族統治的佛教信徒徹底爆發,他們搗毀吐蕃政府機構,殺死吐蕃奴隸主(包括庸、揚更兩個階層的奴隸),並團結在各自部族的旗下,與沙洲豪族組成聯軍共同對抗吐蕃大軍。
公元843年12月13日,早已秘密做好起義準備的代表唐人的敦煌都督張議潮,以及粟特裔首領--敦煌副都督安景旻、吐穀渾部落使--吐穀渾人的代表閻英達,公開召集沙洲城裏所有不滿吐蕃壓迫的外族起事。
他們在沙洲城門口分發武器、披掛鎧甲、鼓噪呐喊,召集各族發動反對吐蕃人的起義。
淄州宗教使團作為教導隊在起義之初迅速拉起一支民兵隊伍,參與了張義潮領導的民族起義。
吐蕃駐紮在沙洲的最高指揮沙洲節兒任戎波.喻貢(相當於唐人的刺史)和屬官被圍困在官署裏,然後被教導隊放火殺死。
首戰告捷後,起義軍又一鼓作氣,攻克了沙州附近的瓜洲城。
在曆史上張義潮僅僅是把吐蕃駐紮在西域的官員驅逐了事,但是在這一世根據黃巢的要求,起義軍對吐蕃貴族進行了斬草除根式的滅絕式屠殺。
黃巢告訴張義潮要想保持漢人在西域的長治久安,就得對異族進行徹底的民族同化。
民族同化的辦法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剿滅一切可以承載和傳播異族文化的貴族、僧侶、巫師等上層人士;
二是對普通民眾開展漢化教育,讓他們 徹底融入漢族,成為漢族的一份子。
所以起義軍對吐蕃貴族進行了滅絕式的殺戮,並且在此後的戰鬥中對於不肯漢化的所有異族貴族都進行了徹底清洗。
此時,論恐熱和尚婢婢還在河湟地區廝殺內戰,無暇顧及張議潮的叛亂。
他們也沒有想到,這場起義會迅速席卷整個西域,所以也沒有給予太多關注。
為了獲得唐朝朝廷的承認和黃巢的援助,張義潮在一天之內占領沙洲之後,就迅速調集部隊,攻占瓜、甘、肅、涼四州,打通了通往唐朝的通道,並迅速向唐朝朝廷和黃巢派出了報捷信使。
為了打通絲綢之路,張議潮還需要打通伊州,在塔裏木盆地東部建立橋頭堡。
從軍事防務的角度看,要保全河西就必須保有西域,要保有西域就要放眼蔥嶺之外。
從經濟角度看,無論敦煌歸義軍,還是其它少數族群在河西、西域建立的政權,都是被沙漠戈壁分隔截成的小塊綠洲。
這是歸義軍與一些自給自足的中原藩鎮的不同之處。
綠洲農業所提供的產品畢竟有限,使政權不得不利用東西向的絲路來溝通貿易。
這不僅是絲路貿易及其得以繁榮發展的基礎,也是歸義軍政權開展對外貿易的客觀條件。
起義軍中的粟特後裔,也是善於貿易的高手。
公元844年,起義軍在做好了充分的後勤工作後跨越沙漠。從自顧不暇的吐蕃人手裏,拿下了西域東部的重鎮--位於哈密的伊州和西州。
這也是日後恢複和西域於闐國的聯係的基礎。
隨後,也是看到吐蕃的統治崩潰,一向對中原王朝比較友好的於闐王室發動起義,獨立於吐蕃殖民統治。
到了845年,張議潮再次掛帥出戰,驅逐了伊州附近的吐穀渾和迴鶻馬賊,保障了絲路交通的安全。
此後,絲綢之路部分通路恢複暢通,淄州的商隊開始行銷西域,沙洲豪族的工廠作坊也開始大規模生產,為起義軍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起義軍做大做強,占領大半個西域的消息傳到吐蕃貴族耳中之後,吐蕃貴族掀起了起義軍各族民眾的瘋狂報複
論恐熱用鄯州和廓州的百姓出氣,將青年男子加以屠戮,對老年人斷手械足,將嬰兒穿到槍尖上刺死,在當地引發了巨大的民憤。
隨後起義軍得到了黃巢雇傭的沙陀騎兵的支援,在鄯州一舉擊潰了論恐熱的主力,並且順手剿滅了早就被論恐熱打壓的失去領地的鄯州節度使尚婢婢。
最後,窮途末路的論恐熱,發現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越來越少。
隻能帶著的追隨者在廓州一帶遊牧,卻因氣候和疾病而減員嚴重。
公元846年初,他被拓跋懷光的軍隊發現並消滅。
論恐熱在戰鬥中被俘,痛恨他的士兵用他施加給別人的酷刑折磨他,首級被送往長安獻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