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宗有點摸不著頭腦,“陛下,工事科具體是做什麽的?”


    崇禎緩緩道:“朕以薊州城為例,給你講講吧。”


    吳三桂和其他幾名將領頗感興趣,都睜大了眼睛。


    這位陛下腦子中似乎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新事物。


    標準的工事概念是後世才有的,係統的工事技術和知識,也是隨著科技水平才逐漸發展的。


    崇禎知道現在隻能挑張伯宗他們能理解的去說。


    “明日闖賊大軍攻我薊州城,工兵營的核心任務是讓他們攻得不舒服!”


    “時間緊,朕也不說太複雜,你用心記下來!”


    “陛下,請稍等,”張伯宗奏請道。


    “可否有勞王公公幫忙記錄一下,我不太會寫字。”張伯宗有點不好意思。


    崇禎衝王承恩點了點頭,王承恩立刻鋪開筆墨紙張,準備記錄。


    “第一個不舒服:讓他們的火器失靈,或者受潮。”


    “鳥銃、火銃具備較遠的射擊距離,所以能否研發一種可以遠遠灑水的裝置?”


    張伯宗眼睛一亮,“防火鋪用的水槍能用嗎?”


    崇禎點頭示意嘉許,“你很聰明,一點就通。”


    “但是現在的水槍一般隻能噴射十二步到十八步,最多不超過二十五步。”


    “敵軍的鳥銃兵、弓箭兵在你們靠近之前,會把你們打成篩子。”


    “水槍能不能噴得遠點?或者有沒有別的方式讓對方火器受潮?”


    看到張伯宗一臉茫然,崇禎道:


    “在薊州城和周邊鄉鎮找一些能工巧匠過來,他們或許能夠想到法子。”


    “這些事情需要日積月累的研究、總結和實驗。不著急!”


    崇禎接著說道:


    “第二個不舒服,就是要讓敵人的攻城部隊行軍走路不舒服。”


    “比如你擅長的挖坑!還有陷馬坑、壕溝、鐵蒺藜等等。”


    “還有水、泥漿、油等等,凡是不利於敵軍人馬行動的,都可以用。”


    張伯宗想起突圍那晚在通州瘋狂挖坑的往事,不由得熱血沸騰。


    “張總兵,朕覺得目前布設各類陷阱大家都會,問題是缺乏專門的工具。”


    張伯宗非常同意崇禎這個說法,那晚好多兵器都挖斷了。


    “可是攜帶鋤頭、洋鎬等農具又不方便攜帶。”張伯宗說道。


    “很好。你想到關鍵點了,朕知道有個東西叫工兵鏟,方便攜帶,適合土工作業!”


    崇禎走到書案前,提筆在一張紙上畫了起來。


    後世的工兵鏟主要有三大特點:便於攜帶、重量輕、韌度和強度都有保障。


    但大明朝的金屬冶煉技術遠遠達不到後代的水準。


    崇禎現在隻能在便於攜帶上下功夫,即便如此,後世那種可以折疊起來的工兵鏟,大明朝沒法量鏟。


    張伯宗看了看圖紙,發現工兵鏟上畫了幾個小孔。


    “陛下,這些小孔是用來穿繩子的?”


    “不錯,軍士們可以用繩子將工兵鏟綁在身上或者馬鞍上。”


    崇禎早就打定了主意,等打垮李自成,他就會在順天府各地府、縣和北京城批量生產工兵鏟。


    以後工兵營,甚至其他軍士,人人都要配備一把工兵鏟。


    他要用工兵鏟的土工作業,打敗建奴的騎兵。


    “第三個不舒服,目前的技術水平也可以弄出來。就是讓敵軍看得不舒服!”


    “明日闖賊大軍攻城,他們屬於佯攻,無時不刻要抬頭看向城頭。”


    “如果他們的眼睛中突然被撒了一把土、一把灰塵,甚至一壺油,他們還能攻城嗎?”


    吳三桂他們在旁邊聽得津津有味。


    王承恩也是興致勃勃。


    皇爺雖然被闖賊攆出了京師,但是精氣神非常好。


    和之前在宮中判若兩人。


    陛下說的都是平常能夠看到、用到的事物,但是交戰中,隻要這些有一條能夠用到敵軍身上,勝敗就很有把握了。


    大明朝的軍隊中的火器配置比例相當高,吳三桂的關寧軍早就嚐到了甜頭。


    這就說明各種技術發明和小玩意,以後可能會越來越重要。


    但是吳三桂內心認為,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短兵相接的生死搏殺。


    “報!玉田縣緊急軍情!”


    一名傳令兵在門外大喊道。


    “啟稟陛下,王督師他們一萬遵化兵已經和劉希堯的南部大軍遭遇!”


    “對方有六萬人!”


    衙署內眾人倒吸一口涼氣,一萬對六萬,優勢在對方!


    崇禎擺擺手,示意傳令兵退下。


    “報!盤龍山急報!”


    “講!”


    “稟陛下,府君山安排到盤龍山方向的斥候傳來消息,白廣恩部已經開始攻打盤龍山!”


    崇禎淡淡道:“下去吧。”


    “諸位,我們繼續講講工兵營新鮮事!”


    “張總兵,工兵能做的事情太多,比如修路、快速架設浮橋、引水、築壩、快速搬用土石方等等。”


    “闖賊此次攻占京師,三大營很多鳥銃落入敵手,明日之戰,你們工兵營能否想出辦法來克製他們的火器?”


    崇禎問完就覺得這個問題毫無意義,要是那麽一夜之間就想出法子來克製火器,那也太不靠譜了。


    張伯宗道:“陛下,臣這就迴去召集匠人們商議對策。”


    “不必了,稍後朕有幾個想法單獨和你聊聊。”


    崇禎看下吳三桂的一名參將,問道:


    “李參將,讓你們準備的樹幹,進展如何了?”


    李參將跪下稟道:“迴陛下,周圍樹林較多,七千根樹幹全部到位!”


    “將樹幹一端削成尖頭,集中放置在西門內備用!”


    “報!”門外又跑來一名傳令兵。


    “啟稟陛下,薊遼督師王永吉捷報!”


    “講!”


    眾人全部看向門口的傳令兵。


    “王督師所部遵化兵、玉田那邊的關寧騎兵擊潰劉希堯所部!”


    “劉希堯投降!”


    “擊斃闖賊萬餘人!”


    “生擒敵軍將近五萬人!”


    衙署內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生擒五萬人,怎麽可能!


    崇禎也有點不敢相信。


    不就是一股洪水嗎,有這麽大的威力?


    他原本以為最多就能擊潰兩三萬。


    “劉希堯何在?”


    “迴陛下,王督師親自押解劉希堯前來,已經在城南十裏處。”


    “傳令,五萬俘虜解押到薊州城西門外!”


    “劉希堯押送至此處,朕要見他!”


    “那一萬關寧騎兵在城南處就地紮營!”


    “明日見薊州城狼煙燃起,即行衝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才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才棍並收藏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