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朕喜提三名大將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盤龍山主入口下,白廣恩部開始進攻。
一萬步兵正麵進攻,五千騎兵兩翼掠陣。
但是山道狹窄,白廣恩即便有十萬大軍,也沒法充分展開。
祖邦文的部下,打得很從容,很輕鬆。
他們時不時放幾輪箭雨,然後再用石頭砸。
很快,山下堆滿了幾百具屍體。
試探幾次後,白廣恩放棄了強攻。
“父帥,這樣下去隻能徒增傷亡。”
白良賢對白廣恩說道。他是白廣恩的三子,今年才十八歲。
白廣恩微微一笑,說道:
“圍而不攻即可,山上能有多少糧食,他們堅持不了多久!”
白廣恩轉身問童逵行,“你該不會騙我吧?這山上能有銀子?”
童逵行根本不在乎有沒有銀子,他一直在思考脫身之計。
萬一大帥和陛下的援兵遲遲不來,或者突襲不順,就就麻煩了。
隨口應道,“白總兵,想辦法攻上去一看便知。”
白廣恩沒有說話。
他的真實想法是,打敗山上這支殘兵,拿了二十萬兩銀子走人。
至於以後的路怎麽走,他懶得多想。
長子白良弼在建奴軍中任職,雖然不是什麽高管,但多少有條後路。
如果繼續強攻下去,傷亡過高的話,手下的弟兄們可能會鬧意見的。
立在山頭的祖邦文一臉冷笑。
白廣恩你以為我們關寧軍是草包啊,隨便包圍一下就投降了?
他抬眼望向南邊的薊州城。
薊州城中,衙署大堂內。
崇禎開始和吳三桂、張伯宗等人商議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崇禎開宗明義道:
“這兩天有兩個目標!”
“第一,今晚擊潰並活捉白廣恩!”
“李雙喜、辛思忠、劉芳亮的敗績會激怒李自成。玉田到薊州城不過六十裏,他們的斥候和前鋒很快就會探知我們在薊州城。”
“所以,第二個目標已經很明確了:在薊州城下擊敗李自成的複仇軍隊!”
吳三桂、張伯宗、楊坤和其他幾名參將神情嚴肅。
他們現在幾乎沒有退路了,被陛下裹挾在他的戰車上,沒有機會下車。
他們當然也可以當場造反,但是如果他們心中畢竟還有一些儒家的忠君思想。
如果沒有忠君的這份羈絆,他們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更重要的是,在崇禎的引導下,他們發現,其實李自成的大順軍,沒有傳言中那麽強大。
尤其是關寧軍基層軍士,和他們的老對手建奴對比之後,麵對大順軍時,不再有剛剛入關時候那種忐忑和疑慮。
吳三桂起身道:“陛下,不算王督師的遵化兵,算上祖邦文、吳國貴,我軍在薊州城外內能夠調用的關寧軍隻有一萬人。”
崇禎知道他說的是事實。
現在要從背後突襲白廣恩,吳三桂能調用的關寧軍老兵隻有不到四千人。
盤龍山和府君山兩處六千名關寧騎兵,現在動不了。
玉田那麵的遵化兵和一萬關寧騎兵也不知道戰況如何。
由李雙喜和辛思忠的降兵組建的五千騎兵,剛剛歸服,戰力和忠誠存疑。
張伯宗工兵營那五千人也是由降兵組成。
崇禎朗聲道:“平西伯,打仗並非是拚人數,這點你比我更清楚!”
“關寧軍並非為朕一個人而戰,也不是單單為自己而戰。”
“過幾日,等京師那邊有人逃出來,爾等就知道朕為何拚死要打垮闖賊!”
“至於建奴,崇禎十一年冬,濟南之屠,這幫畜生在濟南城留下了十三萬具屍體!”
“你們不信?”
吳三桂等人低頭不語。
作為軍人,作為大明的臣子,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相當有血性的。
“等天下平定後,你們不用看兵部的塘報,自己去濟南,去山東問當地的百姓。”
“從努爾哈赤反叛以來,到現在為止,遼東被殺的人口不下百萬之眾。”
“吳總兵,關寧軍戰力為何這麽強?”
“除了曆年各位將軍帶兵有方,最關鍵因素,朕覺得應該來自於遼東軍士對建奴的仇恨。”
“他們的祖先、親族,絕大部分都遭遇建奴的屠殺、奴役。”
崇禎越說越激動,怒道:
“都給朕站起來!”
吳三桂、楊坤、張伯宗和其餘將領都站起來了。
他們雙眼赤紅,情緒差不多都被調動起來了。
“據朕掌握的情況,我朝這十幾年遭遇的旱災、蝗災、鼠疫,為曆代所未見!”
“如果不迅速安定天下,迅速展開賑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
“如果李自成他們真的無法戰勝,朕絕對不會讓大明的軍士去送死。”
“所以,從現在開始,不準在朕的麵前提什麽雙方人數對比的話!”
吳三桂帶頭跪下,叩首道:
“陛下息怒!臣等將竭力死戰!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其餘人也跟著跪下,紛紛表態。
“楊副將!此時天色將晚,你率三千關寧騎兵前去突襲白廣恩!”
“怎麽打你來定,但是白廣恩朕是了解的,你隻要比他猛,他就會投降!”
“末將得令!”
楊坤說完,起身離去。
“張伯宗,那五千工兵營剛剛組建,明日就由你們守城吧!”
張伯宗的瞎眼上戴著一個黑色的眼罩,這讓他看起來不僅拉風,還可怕。
“末將遵旨!”
“啟奏陛下,工兵營剛剛組建,缺乏可靠的將領統帶。”
“臣麾下李冬鬆、沈富堂、童學朋三人,忠勇有謀,隨陛下突圍血戰有功。臣在突圍時已將他們提升為百戶。”
“今大戰在即,臣懇請陛下將三人提升為千戶,以振軍心!”
張伯宗說完,跪下叩首,言辭懇切,眾人無不動容。
崇禎微笑道:
“張總兵一日之間,為大明貢獻三員良將。朕心甚慰。”
“大伴,記錄在案:李冬鬆、沈富堂、童學朋三人即日起,升任遊擊將軍!”
張伯宗立刻跪下道:“臣代三人叩謝聖恩!”
崇禎本來想將李冬鬆、沈富堂、童學朋三人直接提升為參將,從六品百戶提升到三品遊擊,已經屬於天大的恩賜了。
再者升得太快、太狠,張伯宗以後怎麽立威?
其他關寧軍這麽多年也是勞苦功高,好多人也是需要升遷的。
“張總兵,工兵營關係重大,建議設工事科、火器科、毒藥科、載具科等幾個職能部門。”
毒藥科?在場眾人都驚呆了。
陛下這是被逼急了啊。
“具體內容等打垮李自成後再與朕詳細討論。目前可以從工事科著手。”
一萬步兵正麵進攻,五千騎兵兩翼掠陣。
但是山道狹窄,白廣恩即便有十萬大軍,也沒法充分展開。
祖邦文的部下,打得很從容,很輕鬆。
他們時不時放幾輪箭雨,然後再用石頭砸。
很快,山下堆滿了幾百具屍體。
試探幾次後,白廣恩放棄了強攻。
“父帥,這樣下去隻能徒增傷亡。”
白良賢對白廣恩說道。他是白廣恩的三子,今年才十八歲。
白廣恩微微一笑,說道:
“圍而不攻即可,山上能有多少糧食,他們堅持不了多久!”
白廣恩轉身問童逵行,“你該不會騙我吧?這山上能有銀子?”
童逵行根本不在乎有沒有銀子,他一直在思考脫身之計。
萬一大帥和陛下的援兵遲遲不來,或者突襲不順,就就麻煩了。
隨口應道,“白總兵,想辦法攻上去一看便知。”
白廣恩沒有說話。
他的真實想法是,打敗山上這支殘兵,拿了二十萬兩銀子走人。
至於以後的路怎麽走,他懶得多想。
長子白良弼在建奴軍中任職,雖然不是什麽高管,但多少有條後路。
如果繼續強攻下去,傷亡過高的話,手下的弟兄們可能會鬧意見的。
立在山頭的祖邦文一臉冷笑。
白廣恩你以為我們關寧軍是草包啊,隨便包圍一下就投降了?
他抬眼望向南邊的薊州城。
薊州城中,衙署大堂內。
崇禎開始和吳三桂、張伯宗等人商議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崇禎開宗明義道:
“這兩天有兩個目標!”
“第一,今晚擊潰並活捉白廣恩!”
“李雙喜、辛思忠、劉芳亮的敗績會激怒李自成。玉田到薊州城不過六十裏,他們的斥候和前鋒很快就會探知我們在薊州城。”
“所以,第二個目標已經很明確了:在薊州城下擊敗李自成的複仇軍隊!”
吳三桂、張伯宗、楊坤和其他幾名參將神情嚴肅。
他們現在幾乎沒有退路了,被陛下裹挾在他的戰車上,沒有機會下車。
他們當然也可以當場造反,但是如果他們心中畢竟還有一些儒家的忠君思想。
如果沒有忠君的這份羈絆,他們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更重要的是,在崇禎的引導下,他們發現,其實李自成的大順軍,沒有傳言中那麽強大。
尤其是關寧軍基層軍士,和他們的老對手建奴對比之後,麵對大順軍時,不再有剛剛入關時候那種忐忑和疑慮。
吳三桂起身道:“陛下,不算王督師的遵化兵,算上祖邦文、吳國貴,我軍在薊州城外內能夠調用的關寧軍隻有一萬人。”
崇禎知道他說的是事實。
現在要從背後突襲白廣恩,吳三桂能調用的關寧軍老兵隻有不到四千人。
盤龍山和府君山兩處六千名關寧騎兵,現在動不了。
玉田那麵的遵化兵和一萬關寧騎兵也不知道戰況如何。
由李雙喜和辛思忠的降兵組建的五千騎兵,剛剛歸服,戰力和忠誠存疑。
張伯宗工兵營那五千人也是由降兵組成。
崇禎朗聲道:“平西伯,打仗並非是拚人數,這點你比我更清楚!”
“關寧軍並非為朕一個人而戰,也不是單單為自己而戰。”
“過幾日,等京師那邊有人逃出來,爾等就知道朕為何拚死要打垮闖賊!”
“至於建奴,崇禎十一年冬,濟南之屠,這幫畜生在濟南城留下了十三萬具屍體!”
“你們不信?”
吳三桂等人低頭不語。
作為軍人,作為大明的臣子,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相當有血性的。
“等天下平定後,你們不用看兵部的塘報,自己去濟南,去山東問當地的百姓。”
“從努爾哈赤反叛以來,到現在為止,遼東被殺的人口不下百萬之眾。”
“吳總兵,關寧軍戰力為何這麽強?”
“除了曆年各位將軍帶兵有方,最關鍵因素,朕覺得應該來自於遼東軍士對建奴的仇恨。”
“他們的祖先、親族,絕大部分都遭遇建奴的屠殺、奴役。”
崇禎越說越激動,怒道:
“都給朕站起來!”
吳三桂、楊坤、張伯宗和其餘將領都站起來了。
他們雙眼赤紅,情緒差不多都被調動起來了。
“據朕掌握的情況,我朝這十幾年遭遇的旱災、蝗災、鼠疫,為曆代所未見!”
“如果不迅速安定天下,迅速展開賑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
“如果李自成他們真的無法戰勝,朕絕對不會讓大明的軍士去送死。”
“所以,從現在開始,不準在朕的麵前提什麽雙方人數對比的話!”
吳三桂帶頭跪下,叩首道:
“陛下息怒!臣等將竭力死戰!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其餘人也跟著跪下,紛紛表態。
“楊副將!此時天色將晚,你率三千關寧騎兵前去突襲白廣恩!”
“怎麽打你來定,但是白廣恩朕是了解的,你隻要比他猛,他就會投降!”
“末將得令!”
楊坤說完,起身離去。
“張伯宗,那五千工兵營剛剛組建,明日就由你們守城吧!”
張伯宗的瞎眼上戴著一個黑色的眼罩,這讓他看起來不僅拉風,還可怕。
“末將遵旨!”
“啟奏陛下,工兵營剛剛組建,缺乏可靠的將領統帶。”
“臣麾下李冬鬆、沈富堂、童學朋三人,忠勇有謀,隨陛下突圍血戰有功。臣在突圍時已將他們提升為百戶。”
“今大戰在即,臣懇請陛下將三人提升為千戶,以振軍心!”
張伯宗說完,跪下叩首,言辭懇切,眾人無不動容。
崇禎微笑道:
“張總兵一日之間,為大明貢獻三員良將。朕心甚慰。”
“大伴,記錄在案:李冬鬆、沈富堂、童學朋三人即日起,升任遊擊將軍!”
張伯宗立刻跪下道:“臣代三人叩謝聖恩!”
崇禎本來想將李冬鬆、沈富堂、童學朋三人直接提升為參將,從六品百戶提升到三品遊擊,已經屬於天大的恩賜了。
再者升得太快、太狠,張伯宗以後怎麽立威?
其他關寧軍這麽多年也是勞苦功高,好多人也是需要升遷的。
“張總兵,工兵營關係重大,建議設工事科、火器科、毒藥科、載具科等幾個職能部門。”
毒藥科?在場眾人都驚呆了。
陛下這是被逼急了啊。
“具體內容等打垮李自成後再與朕詳細討論。目前可以從工事科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