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連同部落周圍的荒野,全部是白茫茫的一片。
貓冬貓冬,在這種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下,不貓著似乎也沒有地方可去。
水草無奈地看著洞外紛飛的雪花,又是要下很久的雪,這樣下去,不知道部落裏積攢的木柴還夠不夠取暖的。
真後悔為什麽當時沒有換一些能燒的泥炭,還有熊部落那種聽起來就不錯的火爐,也應該讓熊欣他們帶幾個過來的,反正水部落這邊魚多,大不了多換一些魚幹給他們就行了。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晚了,大雪封山,連道路都不知道在哪裏,更別說想著去熊部落換東西。
水草讓人用枯草把四處漏風的木柵欄給堵一下,整個水部落的族人,都棲息在一個深30多米,最寬處20米的山洞裏,不算大,但足夠容納幾十號人在這裏休息了。
參與熊部落夏季築牆的隊伍,終究給部落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東西,比如堵在洞口的木柵欄,就是用木頭和麻繩,簡單捆起來之後架在洞口的,用來抵擋外麵不斷吹過來的冷風。
以往這個時候,即便是在山洞裏點上幾個火堆,也感受不到溫暖,現在有了這個柵欄,火堆的溫度明顯高了許多,洞中原本隻能坐在獸皮幹草上瑟瑟發抖的族人,也能稍微活動一下手腳,在不大的洞裏來迴走動一番。
水草還是後悔為什麽沒有親自去熊部落,聽迴來的族人說,那裏有很多新奇的東西,有砍樹比部落裏最鋒利的石斧都要快上很多的鐵斧,有那種兩個人來迴拉動,就能把粗壯的木頭破開的鋸子,還有那些好吃的水果罐頭、菜幹什麽的,想一想就讓水草羨慕不已。
不知道這個時候,熊部落他們在幹什麽,想來也是躺在獸皮上,在那個什麽屋子裏睡覺吧。
水草百無聊賴地想著,山洞裏用泥土壘成的灶台,上麵裝滿水的陶鍋正翻滾著冒著熱氣,水草從鍋中舀出一大勺,倒入包著獸皮的碗,捧在手心,跟做飯的族人說,“今晚多加點肉加點薑,這兩天更冷了。”
族人應了一聲,轉迴頭就在旁邊牆壁上取下了一掛鹹魚,用水簡單衝洗一下,用石刀切成小塊後丟到了鍋裏。
“這天氣越來越冷了,往後三個月,都是這樣的天氣,幸好今年有陶鍋和鹽,看來,明年是要去熊部落看一看了,他們那麽多好東西,我們也要換一些過來。”
相同的想法也在其他部落的族長族人們腦海中形成,今年的冬天過得的確比往年舒坦很多,尤其是與熊部落交往密切的,比如石部落、山部落和草部落,因為幫助熊部落采集黃豆、麻皮還有捕捉獵物,換到的食物比以往打獵還要多,直接讓他們部落的冬日存糧翻了兩番,而且還有陶器、鹽的加持,在冬日的早上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肉湯,在晚上睡覺前再喝上一碗裝滿肉塊、蔬菜幹的晚餐,不用擔心食物和寒冷的侵襲,整天都呆在山洞裏烤著火,這滋味別提多舒爽了。
熊部落即便是在冬天,也沒有完全讓族人們躺在房間裏無所事事。
最近部落裏又發明了一些小玩意,比如說梳子,是一根木頭上釘上一排密密的釘子做成的,用來梳理亂糟糟的麻線,用鐵梳子梳理後,這些纖維就更細,更容易搓成一根根麻線,部落裏現在紡織出來的麻布,要比去年更加細,穿起來也舒服了很多。
而且族人們根據鐵梳子的原理,把木梳也發明了出來,很快就風靡整個部落,每個房間裏都能找到幾把,族人們用來梳理頭發的梳子。
張洪注重個人衛生,也同樣要所有部落的族人們注重衛生。
即便在冬日,也要求每周必須要洗上一次澡和頭發,因為這個時代大家的體毛都比較厚重,雖然防風防寒,但打理起來也是頗為麻煩。
冬日洗澡也不是那麽容易,冰天雪地的,剛燒開一桶熱水,過不了幾分鍾溫度就降下來了,所以為了族人們洗澡的方便,張洪還帶人設計製作了公共澡堂,用來滿足族人們洗澡的需求。
澡堂被放在緊挨著廚房的一個空房間裏,這個房間原本是用來儲存黃豆的,但部落發現了黃豆的用處後,就統一把這裏的黃豆都清理到更好的地方去了,而這裏就一直空著。
張洪需要先將這個空房間稍加改造,房間長15米,寬5米,內部最低的地方也有2.5米高,這個空間足夠大,但對於公共浴室來說,太高太大的空間,反而不利於熱量的聚集。
從門口開始,往裏3米寬,張洪讓人用竹子和木塊釘了一堵牆,搭上了一些架子,這裏將用來作為進入澡堂前更衣的地方;
穿過更衣室的門,緊挨著就是一個大水池,深度60厘米左右,在房間裏深挖了約60厘米後,底部用幾根打通的竹子鋪在下麵,等到池子水髒了之後,拔出軟木塞,就能放水到外麵的溝渠裏,一直流淌到小溪。
而池子周邊也做好了防水工作,還用一些燒製好的磚頭和石頭砌成了高約40厘米的圍擋,防止水花飛濺。
池子長寬各3米,而容納水池的空間,也有5米寬,足夠十幾個族人泡在池子裏了。
而最裏麵的房間,則擺著一個個大木桶,還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木盆和水瓢,這些都將在洗澡的時候,讓族人在這裏衝洗,然後再去水池裏泡著,防止身上太髒,直接弄髒一池子的水。
水池和木桶,都用竹子作為管道,在牆上掏出幾個洞,直接連接到後麵的廚房裏。在廚房裏,洗澡的時候,會架起5個大火爐,下麵燒著煤炭,上麵擺上幾口大鐵鍋,用來燒熱水。水燒到50度左右,手摸起來有些燙了,就通過竹管上的漏鬥,引流到澡堂子裏,將木桶和池子給灌滿。
澡堂外麵,則放了十幾口半人高的水缸,裏麵都裝滿水,而冬天都結成冰的情況下,也會有人敲碎冰塊,送到廚房裏燒成熱水。
光是池子裏麵的水,燒熱就需要大半天的時間,何況還有木桶裏麵的熱水,所以洗澡的時候,必須要集中的洗。
張洪規定的,部落裏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定期洗上一次,用製作好的肥皂將身上、頭發都搓上一遍。
洗澡的時候,女性上午洗,男性下午洗,而負責挑水、燒水的,每個成年的族人都會輪到一遍,就算這次沒有輪到,那還有後麵的洗澡呢。
部落裏男女比例現在已經差不多平衡了,女性洗起來快,主要花費的時間是在洗頭發、擦幹頭發上。
部落裏已經將剪刀給發明了出來,張洪可沒有後世那種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覺悟,鼓勵大家都把頭發給剪短,而男士們紛紛響應,因為在打獵或者工作的時候出汗很多,頭發幾天不洗就會瘙癢難耐,剪成短發後,用水洗起來也方便,從廚房要上一盆水,就能洗好。
而對於女性,張洪沒有要求,女性可以選擇剪短,也可以繼續留著長發。隻不過留長發的女性,洗頭的時候就頗為麻煩了。
澡堂裏的房頂和地板,張洪讓人鋪上了木板,地麵鋪木板是為了防滑,為此還用銼刀劃出很多道痕跡出來;而房頂鋪木板,則是為了降低房間的高度,讓熱量更多地聚集在房間裏,這樣升溫起來也快。
而且為了快速地增加澡堂的溫度,每次洗澡之前,都會將很多石子丟到火堆裏去燒,通紅的時候就拿出來,放到陶罐裏,然後搬到澡堂裏,澆上水,立馬這水蒸氣就能布滿整個房間,達到升溫的目的。
在外麵的更衣室,還用麻布做成了幾十條長毛巾,用來給洗過澡的族人們擦幹身體。這些毛巾都是去年織的麻布,厚重且粗糙,正好可以用來擦拭身體、吸水。
而用於洗澡時清潔用的碳灰,則是張洪這些天,又琢磨出來的小玩意了。
可惜附近沒有發現皂角樹,或者無患子樹,不然這些樹結的果實,倒是可以用來充當肥皂,而且還能省去很多麻煩。
古代天然的肥皂,就是皂角比較知名,隻要將皂莢摘下搗碎,就可以直接使用,一般油汙和汙漬都能洗幹淨。
肥皂的做法張洪略知一二,但現在還差一樣關鍵性的材料無法尋找的到,就是燒堿(火堿),這種東西以現在的化工水平和知識來說很難人工得到,倒是可以用草木灰來稍微代替一下。
族人們使用的碳灰,是用草木灰混合燒熱的油脂,攪拌均勻後,凝固形成的塊狀物體。這種東西賣相絕對說不上好看,灰黑色的表麵,讓人一點欲望都沒有。但清潔起來的效果確實可以,隻要將身體或頭發弄濕,再用碳灰抹在上麵,使勁揉搓幾下,用清水衝洗掉就可以了。
用這種辦法,張洪感覺洗完後渾身都輕鬆了很多。
另外幾個喜歡洗澡的,就是巫和那些打獵的隊長了,這些人彼此關係都不錯,每到洗澡那天的下午,吃過午飯就早早地抱著換洗衣服勾肩搭背地來到澡堂,自己燒水,溫度燒的更高,然後幾個人稍微衝一下,就到池子裏躺著,然後在裏麵睡覺或者吹牛。
而族人們換下來的衣服,也會統一進行清洗,通常為了清洗起來方便,也為了節約用水,都會扔到幾個木桶裏,然後依次在倒入碳灰的木桶裏揉搓、在清水桶裏浸泡、再在清水下衝洗幹淨,然後拿到澡堂外麵的晾衣場晾曬。
因為這個工作比較考驗耐心,所以幾次之後,就由族中的女性承擔了洗衣服的職責,而男性則將燒水、挑水的活給接了過來。
而除了澡堂裏麵的東西,張洪還讓人從野豬的身上剪下不少豬鬃,用來製作刷子,尤其是牙刷。
現在部落清潔牙齒的辦法,就是將從溪邊折下來的細柳枝,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用石頭將一端砸碎後,沾上食鹽放到口中清潔的,這種原始的牙刷隻能說聊勝於無,經常被戳破牙齦的張洪,老早就想找個東西來替代了。
正巧有一天去巡視豬圈的時候,發現了這些野豬身上披著的厚厚的毛發,這些發毛很堅硬,每一根都跟鋼針似得豎立在豬皮上。張洪立馬想起,後世的牙刷,好像就有用豬毛做成的。
而且在抗戰期間,華夏對外出口最多的物資中間,就包括豬鬃和桐油,這兩種物資,換迴來不少美元。
豬鬃製作牙刷——尤其是簡易的牙刷,還是比較容易的。於是在經曆過幾次失敗後,終於把牙刷給做了出來。
這種牙刷就是在一根手指寬的竹條上,每隔幾毫米鑽一個小孔,然後把一小撮豬鬃插到裏麵去,在背麵再卡上一片小竹片,雖然談不上美觀,但還是很好用的。早上刷牙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沾一點食鹽,然後放到嘴裏清潔牙齒了。
貓冬貓冬,在這種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下,不貓著似乎也沒有地方可去。
水草無奈地看著洞外紛飛的雪花,又是要下很久的雪,這樣下去,不知道部落裏積攢的木柴還夠不夠取暖的。
真後悔為什麽當時沒有換一些能燒的泥炭,還有熊部落那種聽起來就不錯的火爐,也應該讓熊欣他們帶幾個過來的,反正水部落這邊魚多,大不了多換一些魚幹給他們就行了。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晚了,大雪封山,連道路都不知道在哪裏,更別說想著去熊部落換東西。
水草讓人用枯草把四處漏風的木柵欄給堵一下,整個水部落的族人,都棲息在一個深30多米,最寬處20米的山洞裏,不算大,但足夠容納幾十號人在這裏休息了。
參與熊部落夏季築牆的隊伍,終究給部落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東西,比如堵在洞口的木柵欄,就是用木頭和麻繩,簡單捆起來之後架在洞口的,用來抵擋外麵不斷吹過來的冷風。
以往這個時候,即便是在山洞裏點上幾個火堆,也感受不到溫暖,現在有了這個柵欄,火堆的溫度明顯高了許多,洞中原本隻能坐在獸皮幹草上瑟瑟發抖的族人,也能稍微活動一下手腳,在不大的洞裏來迴走動一番。
水草還是後悔為什麽沒有親自去熊部落,聽迴來的族人說,那裏有很多新奇的東西,有砍樹比部落裏最鋒利的石斧都要快上很多的鐵斧,有那種兩個人來迴拉動,就能把粗壯的木頭破開的鋸子,還有那些好吃的水果罐頭、菜幹什麽的,想一想就讓水草羨慕不已。
不知道這個時候,熊部落他們在幹什麽,想來也是躺在獸皮上,在那個什麽屋子裏睡覺吧。
水草百無聊賴地想著,山洞裏用泥土壘成的灶台,上麵裝滿水的陶鍋正翻滾著冒著熱氣,水草從鍋中舀出一大勺,倒入包著獸皮的碗,捧在手心,跟做飯的族人說,“今晚多加點肉加點薑,這兩天更冷了。”
族人應了一聲,轉迴頭就在旁邊牆壁上取下了一掛鹹魚,用水簡單衝洗一下,用石刀切成小塊後丟到了鍋裏。
“這天氣越來越冷了,往後三個月,都是這樣的天氣,幸好今年有陶鍋和鹽,看來,明年是要去熊部落看一看了,他們那麽多好東西,我們也要換一些過來。”
相同的想法也在其他部落的族長族人們腦海中形成,今年的冬天過得的確比往年舒坦很多,尤其是與熊部落交往密切的,比如石部落、山部落和草部落,因為幫助熊部落采集黃豆、麻皮還有捕捉獵物,換到的食物比以往打獵還要多,直接讓他們部落的冬日存糧翻了兩番,而且還有陶器、鹽的加持,在冬日的早上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肉湯,在晚上睡覺前再喝上一碗裝滿肉塊、蔬菜幹的晚餐,不用擔心食物和寒冷的侵襲,整天都呆在山洞裏烤著火,這滋味別提多舒爽了。
熊部落即便是在冬天,也沒有完全讓族人們躺在房間裏無所事事。
最近部落裏又發明了一些小玩意,比如說梳子,是一根木頭上釘上一排密密的釘子做成的,用來梳理亂糟糟的麻線,用鐵梳子梳理後,這些纖維就更細,更容易搓成一根根麻線,部落裏現在紡織出來的麻布,要比去年更加細,穿起來也舒服了很多。
而且族人們根據鐵梳子的原理,把木梳也發明了出來,很快就風靡整個部落,每個房間裏都能找到幾把,族人們用來梳理頭發的梳子。
張洪注重個人衛生,也同樣要所有部落的族人們注重衛生。
即便在冬日,也要求每周必須要洗上一次澡和頭發,因為這個時代大家的體毛都比較厚重,雖然防風防寒,但打理起來也是頗為麻煩。
冬日洗澡也不是那麽容易,冰天雪地的,剛燒開一桶熱水,過不了幾分鍾溫度就降下來了,所以為了族人們洗澡的方便,張洪還帶人設計製作了公共澡堂,用來滿足族人們洗澡的需求。
澡堂被放在緊挨著廚房的一個空房間裏,這個房間原本是用來儲存黃豆的,但部落發現了黃豆的用處後,就統一把這裏的黃豆都清理到更好的地方去了,而這裏就一直空著。
張洪需要先將這個空房間稍加改造,房間長15米,寬5米,內部最低的地方也有2.5米高,這個空間足夠大,但對於公共浴室來說,太高太大的空間,反而不利於熱量的聚集。
從門口開始,往裏3米寬,張洪讓人用竹子和木塊釘了一堵牆,搭上了一些架子,這裏將用來作為進入澡堂前更衣的地方;
穿過更衣室的門,緊挨著就是一個大水池,深度60厘米左右,在房間裏深挖了約60厘米後,底部用幾根打通的竹子鋪在下麵,等到池子水髒了之後,拔出軟木塞,就能放水到外麵的溝渠裏,一直流淌到小溪。
而池子周邊也做好了防水工作,還用一些燒製好的磚頭和石頭砌成了高約40厘米的圍擋,防止水花飛濺。
池子長寬各3米,而容納水池的空間,也有5米寬,足夠十幾個族人泡在池子裏了。
而最裏麵的房間,則擺著一個個大木桶,還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木盆和水瓢,這些都將在洗澡的時候,讓族人在這裏衝洗,然後再去水池裏泡著,防止身上太髒,直接弄髒一池子的水。
水池和木桶,都用竹子作為管道,在牆上掏出幾個洞,直接連接到後麵的廚房裏。在廚房裏,洗澡的時候,會架起5個大火爐,下麵燒著煤炭,上麵擺上幾口大鐵鍋,用來燒熱水。水燒到50度左右,手摸起來有些燙了,就通過竹管上的漏鬥,引流到澡堂子裏,將木桶和池子給灌滿。
澡堂外麵,則放了十幾口半人高的水缸,裏麵都裝滿水,而冬天都結成冰的情況下,也會有人敲碎冰塊,送到廚房裏燒成熱水。
光是池子裏麵的水,燒熱就需要大半天的時間,何況還有木桶裏麵的熱水,所以洗澡的時候,必須要集中的洗。
張洪規定的,部落裏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定期洗上一次,用製作好的肥皂將身上、頭發都搓上一遍。
洗澡的時候,女性上午洗,男性下午洗,而負責挑水、燒水的,每個成年的族人都會輪到一遍,就算這次沒有輪到,那還有後麵的洗澡呢。
部落裏男女比例現在已經差不多平衡了,女性洗起來快,主要花費的時間是在洗頭發、擦幹頭發上。
部落裏已經將剪刀給發明了出來,張洪可沒有後世那種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覺悟,鼓勵大家都把頭發給剪短,而男士們紛紛響應,因為在打獵或者工作的時候出汗很多,頭發幾天不洗就會瘙癢難耐,剪成短發後,用水洗起來也方便,從廚房要上一盆水,就能洗好。
而對於女性,張洪沒有要求,女性可以選擇剪短,也可以繼續留著長發。隻不過留長發的女性,洗頭的時候就頗為麻煩了。
澡堂裏的房頂和地板,張洪讓人鋪上了木板,地麵鋪木板是為了防滑,為此還用銼刀劃出很多道痕跡出來;而房頂鋪木板,則是為了降低房間的高度,讓熱量更多地聚集在房間裏,這樣升溫起來也快。
而且為了快速地增加澡堂的溫度,每次洗澡之前,都會將很多石子丟到火堆裏去燒,通紅的時候就拿出來,放到陶罐裏,然後搬到澡堂裏,澆上水,立馬這水蒸氣就能布滿整個房間,達到升溫的目的。
在外麵的更衣室,還用麻布做成了幾十條長毛巾,用來給洗過澡的族人們擦幹身體。這些毛巾都是去年織的麻布,厚重且粗糙,正好可以用來擦拭身體、吸水。
而用於洗澡時清潔用的碳灰,則是張洪這些天,又琢磨出來的小玩意了。
可惜附近沒有發現皂角樹,或者無患子樹,不然這些樹結的果實,倒是可以用來充當肥皂,而且還能省去很多麻煩。
古代天然的肥皂,就是皂角比較知名,隻要將皂莢摘下搗碎,就可以直接使用,一般油汙和汙漬都能洗幹淨。
肥皂的做法張洪略知一二,但現在還差一樣關鍵性的材料無法尋找的到,就是燒堿(火堿),這種東西以現在的化工水平和知識來說很難人工得到,倒是可以用草木灰來稍微代替一下。
族人們使用的碳灰,是用草木灰混合燒熱的油脂,攪拌均勻後,凝固形成的塊狀物體。這種東西賣相絕對說不上好看,灰黑色的表麵,讓人一點欲望都沒有。但清潔起來的效果確實可以,隻要將身體或頭發弄濕,再用碳灰抹在上麵,使勁揉搓幾下,用清水衝洗掉就可以了。
用這種辦法,張洪感覺洗完後渾身都輕鬆了很多。
另外幾個喜歡洗澡的,就是巫和那些打獵的隊長了,這些人彼此關係都不錯,每到洗澡那天的下午,吃過午飯就早早地抱著換洗衣服勾肩搭背地來到澡堂,自己燒水,溫度燒的更高,然後幾個人稍微衝一下,就到池子裏躺著,然後在裏麵睡覺或者吹牛。
而族人們換下來的衣服,也會統一進行清洗,通常為了清洗起來方便,也為了節約用水,都會扔到幾個木桶裏,然後依次在倒入碳灰的木桶裏揉搓、在清水桶裏浸泡、再在清水下衝洗幹淨,然後拿到澡堂外麵的晾衣場晾曬。
因為這個工作比較考驗耐心,所以幾次之後,就由族中的女性承擔了洗衣服的職責,而男性則將燒水、挑水的活給接了過來。
而除了澡堂裏麵的東西,張洪還讓人從野豬的身上剪下不少豬鬃,用來製作刷子,尤其是牙刷。
現在部落清潔牙齒的辦法,就是將從溪邊折下來的細柳枝,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用石頭將一端砸碎後,沾上食鹽放到口中清潔的,這種原始的牙刷隻能說聊勝於無,經常被戳破牙齦的張洪,老早就想找個東西來替代了。
正巧有一天去巡視豬圈的時候,發現了這些野豬身上披著的厚厚的毛發,這些發毛很堅硬,每一根都跟鋼針似得豎立在豬皮上。張洪立馬想起,後世的牙刷,好像就有用豬毛做成的。
而且在抗戰期間,華夏對外出口最多的物資中間,就包括豬鬃和桐油,這兩種物資,換迴來不少美元。
豬鬃製作牙刷——尤其是簡易的牙刷,還是比較容易的。於是在經曆過幾次失敗後,終於把牙刷給做了出來。
這種牙刷就是在一根手指寬的竹條上,每隔幾毫米鑽一個小孔,然後把一小撮豬鬃插到裏麵去,在背麵再卡上一片小竹片,雖然談不上美觀,但還是很好用的。早上刷牙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沾一點食鹽,然後放到嘴裏清潔牙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