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9年12月5日。傍晚5時30分。台灣北海岸。“remembrances”玻璃花房。
夕暉已全然隱沒於雲靄之後。天地間僅餘下由淡薄陽光折射而來的玫瑰色微光。霧氣逐漸散去,海水表麵浮現於微光中。很奇怪地,即使此刻空洞而巨大的黑暗已彌漫了此處的廣闊地域,海的輪廓看來似乎仍較白日時清晰許多。
浪潮聲描摹著虛空的海。
花房裏,店主點亮了昏黃燈光。
仿佛自酣眠中突然被驚醒,植物們發出了躁動的細碎聲響。
三人穿過門廊,穿過枝葉扶疏的走道,來到寄物櫃前。
店主取出鑰匙,插入機械鎖鎖孔:“據我所知,cassandra的遺物,並不見得全是‘她’的遺物——”
細微的震顫。器械與刻痕哢啦哢啦的摩擦咬合。
“啊,是嗎?”eurydice迴應。
店主笑了笑,打開櫃門。“我想你並不清楚這所謂‘遺物’的來源,對吧?
“關於你母親的死亡,在當時,我所知的一切信息理所當然都來自你的父親。”店主與k合力將木箱自寄物櫃中搬出。光照昏黃。以外界遼遠而巨大之黑暗為背景,寄物櫃內的空間寂寞蹲踞於玻璃磚中。如木刻版畫之暗麵。“畢竟你還是個小孩。”店主看向eurydice,“你當然沒有理由懷疑你父親。但我必須說,即使是你父親也不見得了解全貌。我想你約略記得裏麵該有些什麽吧?”
箱蓋打開。
如一張立體的,油彩褪淡的靜物畫。物品們彼此靜默挨擠著,令自身浸沒於時光與塵灰的流動或停滯中。
k與eurydice仔細審視箱中物件。
女用襯衫兩件。藏青色短外褂一件。灰色圓呢帽一頂。發夾一個。木梳一把。平裝書籍兩本(分別是古典時代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的小說《魔法師》與另一本圖文童話書《拜訪糖果阿姨》)。炭筆素描(約僅明信片大小)兩張。幹燥芯片蟲標本一隻……
“所以,”k端詳著兩張炭筆素描,“素描其實不隻一張,而是有兩張——”
“咦,我記錯了?”
“但看來沒什麽特別。”k將兩張素描遞給eurydice,“大約就是那兩張照片的炭筆臨摹……”
炭筆勾勒著簡單的輪廓。第一張素描中,一男子橫臥於背景中,以背側麵之裸身麵對作畫者之凝視。而第二張則像是第一張素描物(陷落於不明背景中之肉身)之失焦局部特寫。疏淡的鐵灰色線條組合,看來卻頗有因其精神之迷惑痛苦而扭曲、揉皺,席勒人物畫像般的錯覺。
“芯片蟲標本呢?”eurydice問。
“這樣看當然看不出來。”k稍作思索,而後轉向店主,“你讀過這隻芯片蟲嗎?”
店主搖頭:“當然沒有。”
“你這邊有能讀標本的設備嗎?”k提出要求,“我想還是確認一下比較保險……”
兩分鍾後,店主帶著芯片蟲標本閱讀器[1]再次出現。
食入標本後,閱讀器很快以之為藍本複製了另一隻載錄有相同信息的活體芯片蟲,進行讀取——
編號:y94009827
生化人·男性
出廠日期:2197年3月15日
“不是cassandra。”eurydice沉吟,“不是她自己的芯片蟲……”
“果然。”k點點頭,將芯片蟲標本自閱讀器內取出,“事有蹊蹺。問題是,這生化人是誰呢?啊——”
k低唿出聲。
電光石火。昏暗燈光下,幽魂般的枝葉暗影間,k全身戰栗。
k突然領悟,那就是他啊。
就是他自己。就是k。那就是在他尚未成為k,尚未被納入“創始者弗洛伊德”項目,尚未成為被生解標定的實驗對象前,於生化人製造工廠中原本預定被賦予的身份。
那時,他還不叫作k。他尚不曾擁有k這個名字。他還叫作y94009827……
“是你。”eurydice凝視著k,“是你對吧?”
k默然。“呃,店主先生,請問,”k指向閱讀器顯示的個人資料,“你對這個身份有印象嗎?”
“沒有。但坦白說,如果你認為那是你——準確點說,你原先的身份,我不意外。”店主稍停,“……我提過,我從來就知道,存放在寄物櫃裏的,不全是cassandra的遺物。畢竟據我所知,許多經手的人似乎都不曾到過cassandra那場意外事故的現場。”
“你的意思是,”eurydice疑惑,“甚至連m也未曾到過那伊斯坦布爾旅館大火現場?”
“或許你從你父親那裏得到的印象並非如此。”店主摸了摸自己的手。他的臉陷落於逆光的暗影中,“我知道,是m將這些物品中的一小部分交到你父親手上的。你父親的認知或許來自m的說法。但這並非事件全貌。
“無可否認,m確實是‘弗洛伊德項目’最初的擘畫者之一。”店主解釋,“但m不是所知最多的一個。因為據我了解,m與cassandra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像表麵所見的那樣單純……”
“什麽意思?”
風穿透了廣漠的黑暗,撞擊著花房的玻璃牆,發出幹燥骨骼搖晃般的聲響。店主轉過頭,似乎正凝視著那聲響的來處;或導致那聲響的,不明確的虛空。“因為,她們曾是一對戀人……”
* * *
[1] 據考,“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盛行約始自公元2180年代左右。此為一應市場需求而誕生之工具。如前述,自2150年代起,“芯片蟲植入”逐漸廣為大眾所接受,其後並有諸多相關儀式應運而生。部分人士習於將芯片蟲製為標本保存,作為紀念(參閱批注11)。然而製為標本之芯片蟲,由於已失去生命,無法借由一般閱讀器讀出其內容。如此一來,紀念價值則大為降低。準此,遂有廠商針對“芯片蟲標本閱讀器”進行研發量產。
至於“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運作原理,則另有一番曲折;簡言之,與自古典時代末期即開始發展之幹細胞研究應用有關。首先,正常活體芯片蟲之運作依賴於蟲體內部之神經係統(舉凡身份證明、駕照、簽證、護照等相關資料,或信用卡、車票、筆記本、影音播放等延伸功能,均與此有關);而在芯片蟲於人體手臂內生長成熟後,此一神經係統則與人體之固有神經、血管等相連,以攝取營養,利於芯片蟲維持生命,保持運作,同時確保芯片蟲內存數據留存。然而芯片蟲一旦死亡,製成標本,則儲存於其神經係統中之數據亦將逸失,不複存留。因此理論上,所謂“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運作原理,唯一之途徑,即是尋求已死亡芯片蟲之“死而複生”。
乍聽之下,近乎不可能。然而2178年,中國泰立集團卻召開記者會公開宣稱已克服此一難題,並宣示第一代“芯片蟲標本閱讀器”已進入量產,預定一個月後正式麵世。經查,此一理論障礙係由香港科技大學應用神經學係周秉均教授所率領之研究團隊(其時正接受泰立集團委托進行此一研究)攻克完成。“在邏輯上,這同樣是唯一途徑。”於接受平麵媒體專訪時,周秉均表示,“死亡芯片蟲所留下的,僅是蟲體而已。然而其內部神經線路之形態卻依舊存在。這些神經細胞,早先亦是由初始幹細胞逐漸分化而來。而數據之儲存,正與分化的先後、分化的形態有關……這有些類似古典時代的數字編碼——所有數據都被格式化為二進製的0與1;而在芯片蟲內,所有數據都被以某些特定分化形態與分化次序編碼。我所做的,便是發展出一套逆推方法,借由對蟲體標本內部神經細胞現狀之細致分析,逆向推演,重建其分化過程……”
換言之,於完成“幹細胞分化逆推”此一關鍵步驟後,使用者可獲取一藍圖。此藍圖即為“欲讀取之標本芯片蟲”當初進行幹細胞分化之過程。此時,用戶便可另取一“芯片蟲神經幹細胞”以為材料(即采取另一隻活體芯片蟲之神經幹細胞),以此一藍圖為本,重新培養,原樣複製一完全相同之活體芯片蟲。而於複製完成後,針對此活體芯片蟲,僅需以一般芯片蟲標本閱讀器進行讀取即可。
換言之,僅需掌握此“幹細胞分化逆推法”,重製一活體芯片蟲,即可克服芯片蟲屍體無法讀取之難題,等同於使已死亡之芯片蟲標本“死而複生”。此即為“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技術原理。
公元2180年,日本鬆井集團宣布溢價並購中國泰立集團(泰立集團之股價於當日暴漲86%)。三年後之2083年,鬆井集團則宣布首次發展出整合型全自動芯片蟲標本閱讀器;於該閱讀器食入芯片蟲標本之後,分化逆推、屍體複製、讀取活體等步驟皆可一次完成。“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形製遂步入規格化階段,直至今日。
夕暉已全然隱沒於雲靄之後。天地間僅餘下由淡薄陽光折射而來的玫瑰色微光。霧氣逐漸散去,海水表麵浮現於微光中。很奇怪地,即使此刻空洞而巨大的黑暗已彌漫了此處的廣闊地域,海的輪廓看來似乎仍較白日時清晰許多。
浪潮聲描摹著虛空的海。
花房裏,店主點亮了昏黃燈光。
仿佛自酣眠中突然被驚醒,植物們發出了躁動的細碎聲響。
三人穿過門廊,穿過枝葉扶疏的走道,來到寄物櫃前。
店主取出鑰匙,插入機械鎖鎖孔:“據我所知,cassandra的遺物,並不見得全是‘她’的遺物——”
細微的震顫。器械與刻痕哢啦哢啦的摩擦咬合。
“啊,是嗎?”eurydice迴應。
店主笑了笑,打開櫃門。“我想你並不清楚這所謂‘遺物’的來源,對吧?
“關於你母親的死亡,在當時,我所知的一切信息理所當然都來自你的父親。”店主與k合力將木箱自寄物櫃中搬出。光照昏黃。以外界遼遠而巨大之黑暗為背景,寄物櫃內的空間寂寞蹲踞於玻璃磚中。如木刻版畫之暗麵。“畢竟你還是個小孩。”店主看向eurydice,“你當然沒有理由懷疑你父親。但我必須說,即使是你父親也不見得了解全貌。我想你約略記得裏麵該有些什麽吧?”
箱蓋打開。
如一張立體的,油彩褪淡的靜物畫。物品們彼此靜默挨擠著,令自身浸沒於時光與塵灰的流動或停滯中。
k與eurydice仔細審視箱中物件。
女用襯衫兩件。藏青色短外褂一件。灰色圓呢帽一頂。發夾一個。木梳一把。平裝書籍兩本(分別是古典時代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的小說《魔法師》與另一本圖文童話書《拜訪糖果阿姨》)。炭筆素描(約僅明信片大小)兩張。幹燥芯片蟲標本一隻……
“所以,”k端詳著兩張炭筆素描,“素描其實不隻一張,而是有兩張——”
“咦,我記錯了?”
“但看來沒什麽特別。”k將兩張素描遞給eurydice,“大約就是那兩張照片的炭筆臨摹……”
炭筆勾勒著簡單的輪廓。第一張素描中,一男子橫臥於背景中,以背側麵之裸身麵對作畫者之凝視。而第二張則像是第一張素描物(陷落於不明背景中之肉身)之失焦局部特寫。疏淡的鐵灰色線條組合,看來卻頗有因其精神之迷惑痛苦而扭曲、揉皺,席勒人物畫像般的錯覺。
“芯片蟲標本呢?”eurydice問。
“這樣看當然看不出來。”k稍作思索,而後轉向店主,“你讀過這隻芯片蟲嗎?”
店主搖頭:“當然沒有。”
“你這邊有能讀標本的設備嗎?”k提出要求,“我想還是確認一下比較保險……”
兩分鍾後,店主帶著芯片蟲標本閱讀器[1]再次出現。
食入標本後,閱讀器很快以之為藍本複製了另一隻載錄有相同信息的活體芯片蟲,進行讀取——
編號:y94009827
生化人·男性
出廠日期:2197年3月15日
“不是cassandra。”eurydice沉吟,“不是她自己的芯片蟲……”
“果然。”k點點頭,將芯片蟲標本自閱讀器內取出,“事有蹊蹺。問題是,這生化人是誰呢?啊——”
k低唿出聲。
電光石火。昏暗燈光下,幽魂般的枝葉暗影間,k全身戰栗。
k突然領悟,那就是他啊。
就是他自己。就是k。那就是在他尚未成為k,尚未被納入“創始者弗洛伊德”項目,尚未成為被生解標定的實驗對象前,於生化人製造工廠中原本預定被賦予的身份。
那時,他還不叫作k。他尚不曾擁有k這個名字。他還叫作y94009827……
“是你。”eurydice凝視著k,“是你對吧?”
k默然。“呃,店主先生,請問,”k指向閱讀器顯示的個人資料,“你對這個身份有印象嗎?”
“沒有。但坦白說,如果你認為那是你——準確點說,你原先的身份,我不意外。”店主稍停,“……我提過,我從來就知道,存放在寄物櫃裏的,不全是cassandra的遺物。畢竟據我所知,許多經手的人似乎都不曾到過cassandra那場意外事故的現場。”
“你的意思是,”eurydice疑惑,“甚至連m也未曾到過那伊斯坦布爾旅館大火現場?”
“或許你從你父親那裏得到的印象並非如此。”店主摸了摸自己的手。他的臉陷落於逆光的暗影中,“我知道,是m將這些物品中的一小部分交到你父親手上的。你父親的認知或許來自m的說法。但這並非事件全貌。
“無可否認,m確實是‘弗洛伊德項目’最初的擘畫者之一。”店主解釋,“但m不是所知最多的一個。因為據我了解,m與cassandra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像表麵所見的那樣單純……”
“什麽意思?”
風穿透了廣漠的黑暗,撞擊著花房的玻璃牆,發出幹燥骨骼搖晃般的聲響。店主轉過頭,似乎正凝視著那聲響的來處;或導致那聲響的,不明確的虛空。“因為,她們曾是一對戀人……”
* * *
[1] 據考,“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盛行約始自公元2180年代左右。此為一應市場需求而誕生之工具。如前述,自2150年代起,“芯片蟲植入”逐漸廣為大眾所接受,其後並有諸多相關儀式應運而生。部分人士習於將芯片蟲製為標本保存,作為紀念(參閱批注11)。然而製為標本之芯片蟲,由於已失去生命,無法借由一般閱讀器讀出其內容。如此一來,紀念價值則大為降低。準此,遂有廠商針對“芯片蟲標本閱讀器”進行研發量產。
至於“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運作原理,則另有一番曲折;簡言之,與自古典時代末期即開始發展之幹細胞研究應用有關。首先,正常活體芯片蟲之運作依賴於蟲體內部之神經係統(舉凡身份證明、駕照、簽證、護照等相關資料,或信用卡、車票、筆記本、影音播放等延伸功能,均與此有關);而在芯片蟲於人體手臂內生長成熟後,此一神經係統則與人體之固有神經、血管等相連,以攝取營養,利於芯片蟲維持生命,保持運作,同時確保芯片蟲內存數據留存。然而芯片蟲一旦死亡,製成標本,則儲存於其神經係統中之數據亦將逸失,不複存留。因此理論上,所謂“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運作原理,唯一之途徑,即是尋求已死亡芯片蟲之“死而複生”。
乍聽之下,近乎不可能。然而2178年,中國泰立集團卻召開記者會公開宣稱已克服此一難題,並宣示第一代“芯片蟲標本閱讀器”已進入量產,預定一個月後正式麵世。經查,此一理論障礙係由香港科技大學應用神經學係周秉均教授所率領之研究團隊(其時正接受泰立集團委托進行此一研究)攻克完成。“在邏輯上,這同樣是唯一途徑。”於接受平麵媒體專訪時,周秉均表示,“死亡芯片蟲所留下的,僅是蟲體而已。然而其內部神經線路之形態卻依舊存在。這些神經細胞,早先亦是由初始幹細胞逐漸分化而來。而數據之儲存,正與分化的先後、分化的形態有關……這有些類似古典時代的數字編碼——所有數據都被格式化為二進製的0與1;而在芯片蟲內,所有數據都被以某些特定分化形態與分化次序編碼。我所做的,便是發展出一套逆推方法,借由對蟲體標本內部神經細胞現狀之細致分析,逆向推演,重建其分化過程……”
換言之,於完成“幹細胞分化逆推”此一關鍵步驟後,使用者可獲取一藍圖。此藍圖即為“欲讀取之標本芯片蟲”當初進行幹細胞分化之過程。此時,用戶便可另取一“芯片蟲神經幹細胞”以為材料(即采取另一隻活體芯片蟲之神經幹細胞),以此一藍圖為本,重新培養,原樣複製一完全相同之活體芯片蟲。而於複製完成後,針對此活體芯片蟲,僅需以一般芯片蟲標本閱讀器進行讀取即可。
換言之,僅需掌握此“幹細胞分化逆推法”,重製一活體芯片蟲,即可克服芯片蟲屍體無法讀取之難題,等同於使已死亡之芯片蟲標本“死而複生”。此即為“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技術原理。
公元2180年,日本鬆井集團宣布溢價並購中國泰立集團(泰立集團之股價於當日暴漲86%)。三年後之2083年,鬆井集團則宣布首次發展出整合型全自動芯片蟲標本閱讀器;於該閱讀器食入芯片蟲標本之後,分化逆推、屍體複製、讀取活體等步驟皆可一次完成。“芯片蟲標本閱讀器”之形製遂步入規格化階段,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