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進入王安石家中的小院,這一次要比上次熱鬧了不少。


    進了院子,蘇澤就見過的曾鞏,雖然此次科舉落第,但是他臉上倒是沒有失落之色。


    蘇澤也聽張堯佐說了,這一次曾鞏科舉雖然落第,但是他在禮部試所寫的文章,被副考官歐陽修看中,曾鞏已經拜歐陽修為師,在他門下修習。


    有這樣一名當世文宗作為老師,也許曾鞏下一次就能考中了。


    曾鞏身邊,則是一個小男孩,王安石介紹道:


    “這是曾子固的弟弟曾布,他七歲就能文,子固兄經常帶他出來見見世麵。”


    曾布。


    蘇澤看向王安石,這也是未來新黨的骨幹,王安石的忠實追隨者之一,也是曆史上有名的人物。


    北宋的神童未免也太多了點。


    曾布雖然隻有八歲,但是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對眾人也十分有禮,惹得眾人十分的喜愛。


    接著王安石開始向蘇澤介紹在場的客人,他指著一名神色謙恭的青年說道:


    “這位是本次甲科榜眼的王珪,王禹玉,他也是子固兄一同拜入歐陽學士門下。”


    王珪絲毫沒有榜眼的架子,而是上前兩步向蘇澤行禮道:


    “珪已經聽聞恩師多次稱讚蘇兄的文章,說是有範希文的風骨,此番蘇兄不能參加禮部試,實乃朝堂的損失。”


    蘇澤也連忙迴禮。


    王珪也是曆史上有名的人物,也曾經官至宰相。


    隻不過他的風評不太好,他高居宰執之位16年,內外都無建樹,於皇帝前曰“取聖旨”,曰“領聖旨”,退謂吏則曰“已得旨”,時人稱為“三旨相公”。


    現在的年輕讀書人,大部分都恃才傲物,品評人物議論朝政,王珪都已經高中榜眼,還如此謙恭,倒也是個異類。


    但是作為被恭維的人,蘇澤也覺得十分受用。


    比起唾沫星子都要噴到皇帝臉上的北宋宰相們,王珪這種用起來自然十分的順手。


    王安石又向蘇澤介紹另外一名年紀稍大的讀書人道:


    “這是本次科舉探花,韓絳韓子華。”


    好吧,又是一名新法骨幹。


    韓絳中規中矩,沒有像王珪那麽謙虛,但是也沒有恃才傲物的感覺,隻是平平淡淡的向蘇澤拱手。


    韓絳比眾人年紀都要大一圈,他父親韓億曾經做過宰相,他本來已經恩蔭入仕。


    後來才發奮讀書,終於在三十歲考中了進士。


    最後在人群邊上,有一名神色孤傲的年輕人,王安石對著蘇澤說道:


    “這就是本科狀元郎,楊寘楊審賢,他兄長是景佑元年的榜眼,兄弟二人分列狀元榜眼,已經是汴京城內的佳話了。”


    原來是楊寘啊。


    自己上次遇到的事情,楊寘其實也幫忙提供了情報。


    他的才名滿汴京,能考中狀元也是真才實學。


    不過這騷包的樣子,確實讓人不喜,果然還是王珪這樣的人更容易親近一些。


    楊寘卻對著蘇澤主動搭話道:


    “蘇郎沒能參加這次貢舉,讓我這狀元少了一分成色,可惜,可惜。”


    這句話說完連王安石臉色都有些難看了,楊寘的意思不就是蘇澤如果參加貢舉,他楊寘還是狀元嗎?


    蘇澤倒是不以為意,他知道以自己那稀爛的詩賦水平,就算是參加了也難考中甲科,更不要說爭奪狀元了。


    楊寘雖然狂妄,但也不是瘋狗,他見到蘇澤氣度不俗,也起了結交之心,拱手向蘇澤行禮。


    這時候王安石的弟弟妹妹們從家裏搬出桌椅,曾布也乖巧的幫著一起布置,就在小院中設下了宴席。


    蘇澤將手裏的鮮筍遞給王安石說道:


    “介甫兄,知道你不喜歡飲酒,竹乃植中君子,贈送你鮮筍不違君子之誼。”


    王安石也是大笑,將鮮筍交給弟弟送到後廚。


    眾人落席之後,蘇澤暗探慶曆二年的這次科舉果然含金量十足,能和這一榜比肩的,恐怕隻有蘇東坡中進士的那一榜了。


    在場的王安石、韓絳、王珪最後都拜相,蘇澤又看向楊寘,他想不起來為什麽史書上關於楊寘的記錄這麽少了。


    按理說楊寘少年英才,也是能力出眾,兄長是楊察是宰相晏殊的女婿,不應該被埋沒的啊。


    蘇澤所記有關楊寘的史料,基本上都是作為王安石注腳出現的。


    算了,蘇澤也沒有再多想,眾人以茶代酒開始談天說地,很快話題又轉到了政治局勢上。


    沒辦法,鍵政是北宋讀書人的最愛,而席間除了曾鞏,其實都算是踏上了仕途,而且不乏消息靈通身份顯赫的。


    王珪和曾鞏是翰林學士歐陽修的弟子,韓絳是前宰相的兒子,楊寘的兄長是現宰相的女婿,消息都要比普通讀書人更靈通一些。


    還是楊寘先說道:


    “遼主已經遣使入京了,說是要向官家求娶公主。”


    說起了北方的局勢,眾人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西夏叛亂,遼國也開始蠢蠢欲動。


    光是一個西北戰事,已經快要將朝廷拖垮了,若是北方再起來,那真就到了亡國邊緣。


    楊寘的消息最靈通,他說道:


    “朝堂已經任命知製誥富弼為接伴使,北上迎接遼國使臣了,算算日子就要入京了。”


    楊寘果然消息靈通,眾人都豎起耳朵,接引遼使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一般到了遼使入京的時候大家才會知道。


    蘇澤倒是明白為什麽楊寘消息這麽靈通,接伴使富弼,也是晏殊的女婿,也就是楊寘兄長楊察的連襟。


    楊寘又低聲說道:


    “聽說此次遼主不僅僅要和親,還要割讓關南土地。”


    一聽說要割地,眾人紛紛義憤起來。


    王安石站起來說道:


    “遼主野心勃勃,溝壑難平,以地事遼,就如同六國以地事秦!”


    眾人紛紛讚歎,都覺得王安石說的在理。


    蘇澤則內心搖頭,年輕人都是充滿朝氣的,自然看不慣慫宋這種綏靖政策,但是如今的局勢放在這邊,這些年來國內災禍不斷,西北戰事慘烈,如果北方再開戰,搞不好真的要提前亡國。


    王安石看向蘇澤,問道:


    “蘇兄,你怎麽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無戰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鳥先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鳥先行並收藏北宋無戰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