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麽看?
如果是早些年,蘇澤大概會高喊著民族大義,此時就不能慫,直接和契丹人拚了!
但是現在的蘇澤,倒是能理解範仲淹這些主和派的想法了。
如今的大宋確實打不了。
蘇澤迴憶自己知道的曆史,這次富弼作為接伴使,和遼國使者達成了一定的默契,後來他又出使遼國,成功簽訂了條約,最後北宋沒有割地,也沒有和親公主,最後以增加歲幣為條件,換得了和平。
從現實來說,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果了。
當然,蘇澤也不是什麽宋吹,慫宋最為最憋屈的中原王朝,被遼國威脅一下就繳納歲幣,這放在漢唐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無論是範仲淹還是王安石,以及在座的年輕士子們,他們都有一個富國強兵的理想。
隻不過有些人踐行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則迷失在權力染缸之中。
還是要表表態度的,蘇澤隨口說道:
“介甫兄以秦和六國論,那蘇某以為,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好!”
聽到蘇澤這句,楊寘首先帶頭叫好。
曾鞏、韓絳、王珪,以及在曾鞏身邊的曾布也都亮著眼睛看著蘇澤。
蘇澤想到自己當年讀《六國論》的時候,也都和他們一樣,隻覺得昂揚振奮,也難怪蘇洵的《六國論》能流傳如此之廣。
但其實仔細想想,《六國論》通篇也沒有什麽解決辦法,用後世的說法,就是宣泄情緒的情緒文。
楊寘歎息道:
“不能和蘇郎同科比試,真乃人生憾事!”
誰要和你同科科舉啊!
王安石又問道:“蘇兄,那要如何才能一雪邊恥?”
蘇澤看向王安石,又很快想到,現在的王安石還沒進入官場,應該還沒有萌生具體的變法想法。
但是既然王安石問了,蘇澤倒是也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他說道:
“自然是變法了!”
“變法!”
眾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隨著保守派領袖呂夷簡的倒台,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討論新政的事情。
一個多月前範仲淹進京奏對的內容沒有公開,但是大家都猜測是範仲淹請求官家變法。
蘇澤一副清明上河圖參倒了呂夷簡,怎麽想也不可能和保守派尿到一個壺裏,他必然是傾向變法一派的。
朝堂上的年輕官員基本上都是支持變法的。
這時候楊寘大聲說道:
“變法!早就該變了!”
王安石,曾鞏、韓絳也跟著點頭,看著眾人都點頭,王珪也跟著點頭。
楊寘看向蘇澤說道:
“諸君以為,變法第一要務是什麽?”
變法第一個要務?
韓絳是宰執子弟,倒是對朝堂的困境有些了解,他說道:
“韓某以為,應該是拓財源,官家與民生息,但是為何這天下百姓的生活愈發困頓?以至於每次災荒都要官家用內藏庫賑濟?”
“依我看,這天下之利都被商人賺去了!那些商人違反朝廷服章製度穿戴華服,引起百姓追逐奢侈之風,我大宋才困頓至此!”
王珪跟著附和,倒是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曾鞏卻說道:
“我以為如今的問題是官軍疲敝,北方戰事不利,無法恢複漢唐的舊土,首先還是要修武備,修武備戰。”
蘇澤沒想到,一向以文學聞名後世的曾鞏,竟然是個主戰派。
王安石顯然是已經思考過變法的事情,他接著說道:
“變法第一要務,自然是要正人心。行軍打仗也講究一個師出有名,若是沒有理論依據,又如何說服天下士子投身變法呢?”
蘇澤看向王安石,原來這就是你主持編寫《三經新義》的發端啊?
蘇澤也要在心中讚歎一聲,不愧是王安石,二十多歲就明白做事情要先提出綱領口號,先弄出思想武器,這份見識甚至超過了馬上要主持慶曆行政的範仲淹。
在蘇澤看來,慶曆行政失敗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沒有明確的綱領。
慶曆君子,隻不過是在富國強軍這個共同理想下,團結起來的一群有誌大臣,他們的政見各不相同,內部就有分歧。
而新政也隻有具體的政策口號,卻沒有統一的思想綱領。
楊寘點頭,他顯然也是讚同王安石觀點的。
這時候大家看向蘇澤,蘇澤說道:
“蘇某以為,應該是育英才。”
蘇澤看向王安石,無論是慶曆新政,還是後世的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是人。
因為用人不當,導致變法失敗。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由於操之過急,在隊伍中混入了不少投機分子和野心家,一些原本可能是有利於百姓的良法,就在官員追逐政績和利益中變成了殘酷害民的惡法。
除此之外,任何法令的起草和實施,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
現實不是遊戲,不是說點一個按鈕就能改變國家的政策,這些轉向都是需要人來實行的。
蘇澤說道:
“隻有重視人才,讓更多人明白變法之利,明白變法的目的,讓更多誌同道合的人參與到變法中,變法才能持久,才不會淪為人亡政息的結局。”
“而世間豈有百年不易之法?法久弊生,因時製變,今日之新法,就是後世的祖宗之法,若沒有繼承變法精神的後人,這世道還會繼續沉淪下去。”
眾人都思考蘇澤說的話,更是覺得他說的在理。
楊寘歎息道:
“蘇兄這樣的大才,不能入仕真是大宋的憾事。”
蘇澤想了想,自己被恩蔭做官的事情應該也瞞不住,他幹脆坦白說道:
“蘇某已經蒙官家恩德,被張世叔恩蔭入仕了,如今已經領了店宅務的差遣。”
聽到蘇澤已經恩蔭得官,還已經得了差遣,眾人都是一驚。
要知道就連王安石這樣的科舉前幾名,也要老老實實在審官院候闕,等待出現合適的空缺職位才能做官。
但是眾人包括曾鞏在內,都沒人表現出任何嫉妒的神色,紛紛向蘇澤恭喜。
反正恩蔭了之後也能科舉的,在場韓絳就有豐富的經驗。
這時候,消息靈通的楊寘說道:
“蘇兄,你聽說過前些日子店宅務中發生的妖僧案嗎?”
如果是早些年,蘇澤大概會高喊著民族大義,此時就不能慫,直接和契丹人拚了!
但是現在的蘇澤,倒是能理解範仲淹這些主和派的想法了。
如今的大宋確實打不了。
蘇澤迴憶自己知道的曆史,這次富弼作為接伴使,和遼國使者達成了一定的默契,後來他又出使遼國,成功簽訂了條約,最後北宋沒有割地,也沒有和親公主,最後以增加歲幣為條件,換得了和平。
從現實來說,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果了。
當然,蘇澤也不是什麽宋吹,慫宋最為最憋屈的中原王朝,被遼國威脅一下就繳納歲幣,這放在漢唐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無論是範仲淹還是王安石,以及在座的年輕士子們,他們都有一個富國強兵的理想。
隻不過有些人踐行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則迷失在權力染缸之中。
還是要表表態度的,蘇澤隨口說道:
“介甫兄以秦和六國論,那蘇某以為,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好!”
聽到蘇澤這句,楊寘首先帶頭叫好。
曾鞏、韓絳、王珪,以及在曾鞏身邊的曾布也都亮著眼睛看著蘇澤。
蘇澤想到自己當年讀《六國論》的時候,也都和他們一樣,隻覺得昂揚振奮,也難怪蘇洵的《六國論》能流傳如此之廣。
但其實仔細想想,《六國論》通篇也沒有什麽解決辦法,用後世的說法,就是宣泄情緒的情緒文。
楊寘歎息道:
“不能和蘇郎同科比試,真乃人生憾事!”
誰要和你同科科舉啊!
王安石又問道:“蘇兄,那要如何才能一雪邊恥?”
蘇澤看向王安石,又很快想到,現在的王安石還沒進入官場,應該還沒有萌生具體的變法想法。
但是既然王安石問了,蘇澤倒是也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他說道:
“自然是變法了!”
“變法!”
眾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隨著保守派領袖呂夷簡的倒台,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討論新政的事情。
一個多月前範仲淹進京奏對的內容沒有公開,但是大家都猜測是範仲淹請求官家變法。
蘇澤一副清明上河圖參倒了呂夷簡,怎麽想也不可能和保守派尿到一個壺裏,他必然是傾向變法一派的。
朝堂上的年輕官員基本上都是支持變法的。
這時候楊寘大聲說道:
“變法!早就該變了!”
王安石,曾鞏、韓絳也跟著點頭,看著眾人都點頭,王珪也跟著點頭。
楊寘看向蘇澤說道:
“諸君以為,變法第一要務是什麽?”
變法第一個要務?
韓絳是宰執子弟,倒是對朝堂的困境有些了解,他說道:
“韓某以為,應該是拓財源,官家與民生息,但是為何這天下百姓的生活愈發困頓?以至於每次災荒都要官家用內藏庫賑濟?”
“依我看,這天下之利都被商人賺去了!那些商人違反朝廷服章製度穿戴華服,引起百姓追逐奢侈之風,我大宋才困頓至此!”
王珪跟著附和,倒是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曾鞏卻說道:
“我以為如今的問題是官軍疲敝,北方戰事不利,無法恢複漢唐的舊土,首先還是要修武備,修武備戰。”
蘇澤沒想到,一向以文學聞名後世的曾鞏,竟然是個主戰派。
王安石顯然是已經思考過變法的事情,他接著說道:
“變法第一要務,自然是要正人心。行軍打仗也講究一個師出有名,若是沒有理論依據,又如何說服天下士子投身變法呢?”
蘇澤看向王安石,原來這就是你主持編寫《三經新義》的發端啊?
蘇澤也要在心中讚歎一聲,不愧是王安石,二十多歲就明白做事情要先提出綱領口號,先弄出思想武器,這份見識甚至超過了馬上要主持慶曆行政的範仲淹。
在蘇澤看來,慶曆行政失敗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沒有明確的綱領。
慶曆君子,隻不過是在富國強軍這個共同理想下,團結起來的一群有誌大臣,他們的政見各不相同,內部就有分歧。
而新政也隻有具體的政策口號,卻沒有統一的思想綱領。
楊寘點頭,他顯然也是讚同王安石觀點的。
這時候大家看向蘇澤,蘇澤說道:
“蘇某以為,應該是育英才。”
蘇澤看向王安石,無論是慶曆新政,還是後世的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是人。
因為用人不當,導致變法失敗。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由於操之過急,在隊伍中混入了不少投機分子和野心家,一些原本可能是有利於百姓的良法,就在官員追逐政績和利益中變成了殘酷害民的惡法。
除此之外,任何法令的起草和實施,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
現實不是遊戲,不是說點一個按鈕就能改變國家的政策,這些轉向都是需要人來實行的。
蘇澤說道:
“隻有重視人才,讓更多人明白變法之利,明白變法的目的,讓更多誌同道合的人參與到變法中,變法才能持久,才不會淪為人亡政息的結局。”
“而世間豈有百年不易之法?法久弊生,因時製變,今日之新法,就是後世的祖宗之法,若沒有繼承變法精神的後人,這世道還會繼續沉淪下去。”
眾人都思考蘇澤說的話,更是覺得他說的在理。
楊寘歎息道:
“蘇兄這樣的大才,不能入仕真是大宋的憾事。”
蘇澤想了想,自己被恩蔭做官的事情應該也瞞不住,他幹脆坦白說道:
“蘇某已經蒙官家恩德,被張世叔恩蔭入仕了,如今已經領了店宅務的差遣。”
聽到蘇澤已經恩蔭得官,還已經得了差遣,眾人都是一驚。
要知道就連王安石這樣的科舉前幾名,也要老老實實在審官院候闕,等待出現合適的空缺職位才能做官。
但是眾人包括曾鞏在內,都沒人表現出任何嫉妒的神色,紛紛向蘇澤恭喜。
反正恩蔭了之後也能科舉的,在場韓絳就有豐富的經驗。
這時候,消息靈通的楊寘說道:
“蘇兄,你聽說過前些日子店宅務中發生的妖僧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