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朱元璋紅溫了,要穿越成崇禎力挽狂瀾
我刷的視頻通古代,古人求別停 作者:白嶼島的秦大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東林黨人瘋狂的進攻,魏忠賢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他通過了汪文言案,和楊漣的尚書,正式吹響了與東林黨決戰的號角。】
看到這裏。
魏忠賢嘴角勾起一個弧度。
對手下敗將們不屑一顧。
“你們要大明的江山,我就要你們的命!”
【天啟4年,楊漣、左光鬥等東林六君子,直接被魏忠賢團滅。
天啟6年,高攀龍、周啟元等所謂的東林後七君子,再次被魏忠賢團滅。】
【至此,東林黨元氣大傷,徹底失去了在天啟朝的政治話語。
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東林黨人每被削弱一分。
他們在經濟上每損失一分,大明的病體也就能痊愈一分。】
【天啟6年,是魏忠賢的全盛時期,而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各地為魏忠賢立生祠的現象集中湧現。】
【當然,其中不少生祠,是閹黨為了拍魏忠賢的馬屁而建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因為魏忠賢對很多受災地區,減免賦稅的政策。
所以,有相當一定數量的生祠,是當地百姓們發自內心的感激,而為他修建的。】
……
“嗬……”
“一個太監做到這個份兒上,這輩子值了。”
“你趙高如果也有挽大秦既倒狂瀾的魄力,矯詔這種事,朕也可以既往不咎。”
嬴政看了半天,總算是看明白了。
原來!
天幕上所播放的大明朝,已經到了末期。
各種天災頻發,朝堂內鬥嚴重,百姓民不聊生。
而朝廷已經沒錢,來滿足邊軍的日常所需。
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大明朝一定會走向滅亡。
可……
皇帝的權力把持在朝臣手中,這些朝臣們一方麵在百姓身上刮油水。
將收到的賦稅一大部分中飽私囊,實在是該死!
而魏忠賢代表的是皇家利益,收迴皇權的同時,懲治腐敗,還讓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正常運轉起來。
還對那些吃不起飯的老百姓們,施以援手。
他也就是一個太監。
如果是個正常的男人,比絕大多數皇帝做的都要好。
在之前的天幕當中有一期說的是,有些皇帝根本就沒有能力。
隻是他的身份,將他推上了那個寶座。
而像魏忠賢這種真正的能人,卻沒有當皇帝的命。
但也發揮了皇帝的作用。
很長時間沒有說這件事了,嬴政突然提起。
讓趙高兩股顫顫,撲通就跪倒在了地上,額頭上的汗水迅速滲了出來。
“陛下!”
“我斷然沒有這份心思,請陛下開恩!”
趙高這個時候確實沒有這個心思。
因為。
嬴政還活的好好的,他根本沒有一點兒機會。
直到嬴政有了長生不老的心思之後,趙高的心思才活泛了起來。
在嬴政後期逐漸掌控了朝堂。
“起來吧!諒你也不敢!”
嬴政這個時候已經想明白了。
等他什麽時候要走了,就把趙高一起帶走。
不管天幕上說的是不是真的。
他也寧願相信是真的。
留著他禍害大秦嗎?
……
其他位麵的封建大家長們,也逐漸改變了對魏忠賢的看法。
尤其是劉徹,
他最討厭外戚勢力向朝堂滲透。
其次就是宦官。
但是在這一刻,他好像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宦官本質上跟皇室的利益是一致的。
即便是宦官專權了,到最後坐皇位的還是劉家人。
而且!
如果能有魏忠賢這樣有能力的宦官出現,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他也不敢保證所有的後世子孫,都能有像他一樣的治國能力。
當然。
劉徹也是看過天幕上說,是任何一個人都適合當皇帝的。
隻是時局讓他登上了那個位子而已。
……
【當閹黨勢力掌控了大明朝堂之後,百官們突然發現,做事的環境變好了很多。】
【因為,沒有人會輕易的使陰招下絆子。
官員們可以大著膽子,去貫徹自己的施政理念。
即使中間出現了一些小的過錯,你會看在都是魏忠賢手下的麵子上。
不會被太過為難。】
【而這種政治環境,可以讓朝廷將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幹大事!
而不是無端損耗在內鬥之中。
而這一切,隨著明熹宗朱由校的早亡,灰飛煙滅了。】
【崇禎上台之後,砍瓜切菜一般的處理了魏忠賢。
東林黨人重新掌控了朝堂局勢。
一切又迴到了以前的那個格局。】
【朝廷變得越來越窮,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建奴也正是在邊關搗亂。
邊軍沒有餉銀,戰鬥力一再減弱,最終走向了滅亡。】
【根據魏忠賢時期的朝堂格局,跟魏忠賢死後的朝堂格局對比來看,如果魏忠賢不死,或許大明還有的救。】
【各位也來討論討論吧?隻是一家之言,不代表全部。】
……
視頻播放到這裏就結束了。
然而!
剛剛要對魏忠賢下手的崇禎,卻猶豫了起來。
“這天幕不會是魏忠賢自己放在那兒的吧?”
“怎麽會這麽巧呢?”
“剛要對他下手,天幕就出了視頻替他洗白。”
他相信,這一條天幕已經被全天下的人盡收眼底。
如果這個時候對魏忠賢下手,
無疑是在跟全國人作對。
而且!
天幕上也說了。
隻要魏忠賢死了,明朝馬上就亡。
這……
最終!
這一位麵的崇禎把屠刀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了下來。
……
“亂世當走不同尋常之路,希望咱那個不成器的子孫崇禎,能識時務,先保住大明江山再談其他。”
“如果真有穿越的話,咱現在恨不得穿越到崇禎的身上拯救大明與危亡。”
馬皇後道:
“就那種局勢,你去了也未必能拯救的了。”
朱元璋一聽不高興了。
“妹子,你咋老跟咱唱反調?”
“當初咱開局一個碗,其生存惡劣程度一點兒也不比他好多少。
結果怎麽樣?”
“照樣打下了這江山。”
“照咱說,那崇禎就是個軟蛋,就是個昏君。
不知道當前形勢之下究竟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隻要想好了這一點,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準沒錯。”
對於朱元璋說的這一點,
馬秀英還真沒什麽好反駁的。
畢竟!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大明朝,這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他的麵前。
任何言語的反駁,在事實麵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我說不過你。”
“但是你也穿越不了。”
“幹著急也沒辦法。”
他通過了汪文言案,和楊漣的尚書,正式吹響了與東林黨決戰的號角。】
看到這裏。
魏忠賢嘴角勾起一個弧度。
對手下敗將們不屑一顧。
“你們要大明的江山,我就要你們的命!”
【天啟4年,楊漣、左光鬥等東林六君子,直接被魏忠賢團滅。
天啟6年,高攀龍、周啟元等所謂的東林後七君子,再次被魏忠賢團滅。】
【至此,東林黨元氣大傷,徹底失去了在天啟朝的政治話語。
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東林黨人每被削弱一分。
他們在經濟上每損失一分,大明的病體也就能痊愈一分。】
【天啟6年,是魏忠賢的全盛時期,而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各地為魏忠賢立生祠的現象集中湧現。】
【當然,其中不少生祠,是閹黨為了拍魏忠賢的馬屁而建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因為魏忠賢對很多受災地區,減免賦稅的政策。
所以,有相當一定數量的生祠,是當地百姓們發自內心的感激,而為他修建的。】
……
“嗬……”
“一個太監做到這個份兒上,這輩子值了。”
“你趙高如果也有挽大秦既倒狂瀾的魄力,矯詔這種事,朕也可以既往不咎。”
嬴政看了半天,總算是看明白了。
原來!
天幕上所播放的大明朝,已經到了末期。
各種天災頻發,朝堂內鬥嚴重,百姓民不聊生。
而朝廷已經沒錢,來滿足邊軍的日常所需。
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大明朝一定會走向滅亡。
可……
皇帝的權力把持在朝臣手中,這些朝臣們一方麵在百姓身上刮油水。
將收到的賦稅一大部分中飽私囊,實在是該死!
而魏忠賢代表的是皇家利益,收迴皇權的同時,懲治腐敗,還讓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正常運轉起來。
還對那些吃不起飯的老百姓們,施以援手。
他也就是一個太監。
如果是個正常的男人,比絕大多數皇帝做的都要好。
在之前的天幕當中有一期說的是,有些皇帝根本就沒有能力。
隻是他的身份,將他推上了那個寶座。
而像魏忠賢這種真正的能人,卻沒有當皇帝的命。
但也發揮了皇帝的作用。
很長時間沒有說這件事了,嬴政突然提起。
讓趙高兩股顫顫,撲通就跪倒在了地上,額頭上的汗水迅速滲了出來。
“陛下!”
“我斷然沒有這份心思,請陛下開恩!”
趙高這個時候確實沒有這個心思。
因為。
嬴政還活的好好的,他根本沒有一點兒機會。
直到嬴政有了長生不老的心思之後,趙高的心思才活泛了起來。
在嬴政後期逐漸掌控了朝堂。
“起來吧!諒你也不敢!”
嬴政這個時候已經想明白了。
等他什麽時候要走了,就把趙高一起帶走。
不管天幕上說的是不是真的。
他也寧願相信是真的。
留著他禍害大秦嗎?
……
其他位麵的封建大家長們,也逐漸改變了對魏忠賢的看法。
尤其是劉徹,
他最討厭外戚勢力向朝堂滲透。
其次就是宦官。
但是在這一刻,他好像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宦官本質上跟皇室的利益是一致的。
即便是宦官專權了,到最後坐皇位的還是劉家人。
而且!
如果能有魏忠賢這樣有能力的宦官出現,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他也不敢保證所有的後世子孫,都能有像他一樣的治國能力。
當然。
劉徹也是看過天幕上說,是任何一個人都適合當皇帝的。
隻是時局讓他登上了那個位子而已。
……
【當閹黨勢力掌控了大明朝堂之後,百官們突然發現,做事的環境變好了很多。】
【因為,沒有人會輕易的使陰招下絆子。
官員們可以大著膽子,去貫徹自己的施政理念。
即使中間出現了一些小的過錯,你會看在都是魏忠賢手下的麵子上。
不會被太過為難。】
【而這種政治環境,可以讓朝廷將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幹大事!
而不是無端損耗在內鬥之中。
而這一切,隨著明熹宗朱由校的早亡,灰飛煙滅了。】
【崇禎上台之後,砍瓜切菜一般的處理了魏忠賢。
東林黨人重新掌控了朝堂局勢。
一切又迴到了以前的那個格局。】
【朝廷變得越來越窮,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建奴也正是在邊關搗亂。
邊軍沒有餉銀,戰鬥力一再減弱,最終走向了滅亡。】
【根據魏忠賢時期的朝堂格局,跟魏忠賢死後的朝堂格局對比來看,如果魏忠賢不死,或許大明還有的救。】
【各位也來討論討論吧?隻是一家之言,不代表全部。】
……
視頻播放到這裏就結束了。
然而!
剛剛要對魏忠賢下手的崇禎,卻猶豫了起來。
“這天幕不會是魏忠賢自己放在那兒的吧?”
“怎麽會這麽巧呢?”
“剛要對他下手,天幕就出了視頻替他洗白。”
他相信,這一條天幕已經被全天下的人盡收眼底。
如果這個時候對魏忠賢下手,
無疑是在跟全國人作對。
而且!
天幕上也說了。
隻要魏忠賢死了,明朝馬上就亡。
這……
最終!
這一位麵的崇禎把屠刀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了下來。
……
“亂世當走不同尋常之路,希望咱那個不成器的子孫崇禎,能識時務,先保住大明江山再談其他。”
“如果真有穿越的話,咱現在恨不得穿越到崇禎的身上拯救大明與危亡。”
馬皇後道:
“就那種局勢,你去了也未必能拯救的了。”
朱元璋一聽不高興了。
“妹子,你咋老跟咱唱反調?”
“當初咱開局一個碗,其生存惡劣程度一點兒也不比他好多少。
結果怎麽樣?”
“照樣打下了這江山。”
“照咱說,那崇禎就是個軟蛋,就是個昏君。
不知道當前形勢之下究竟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隻要想好了這一點,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準沒錯。”
對於朱元璋說的這一點,
馬秀英還真沒什麽好反駁的。
畢竟!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大明朝,這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他的麵前。
任何言語的反駁,在事實麵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我說不過你。”
“但是你也穿越不了。”
“幹著急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