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和遊牧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對於戰爭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農耕文明因為基於一個地方長期耕種,他們和土地是天生依附的。袁華有時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他覺得是糧食馴服了人類,讓農耕文明無數的人口服務於它們,為它們育種,為它們創造最好的生存環境,服侍糧食作物從生到死。而且還在不斷擴展耕地,為糧食征伐天下。


    反正,他經常發神經病,胡思亂想。


    農耕文明的戰爭是在乎一城一地得失的,為什麽?因為失去土地的流民,大多數都會餓死。不是沒有仁慈,而是農耕文明哺育人口的數量本來就多,再加上勞動效率並不高,一個城市能夠提供的餘糧是有限的。所以,當一個地方的人無論是因為什麽原因,隻要一旦失去土地,那麽接下來就是大量的死亡。


    而遊牧民族他們也爭搶土地,但土地本身的重要性趕不上農耕民族。


    老阿拉什,乞力,劉行這三個軍事頭目出生於什麽環境,他們都出生於遊牧民族。


    他們眼裏的戰爭,和農耕民族完全不同。


    之前,要步步為營作戰的其實是劉玉和袁華,因為他們想借羅馬人為借口,在阿蘭人的地盤上合理的延伸據點,並依托這些據點漸漸吸收人口和資源,一邊戰爭,一邊擴大地盤和經濟輻射圈。


    其實,不奴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軍事文明雜交體,這一點劉玉看的比袁華更清楚。


    她端著一杯茶對袁華說:“我觀大漢的曆史,發現大漢的軍事策略多有計謀,而反觀我曾經生活過的烏孫部落計謀用的極少,你可知為何?”


    袁華還真沒思考過這些問題,好奇道:“為何?”


    劉玉放下茶杯,說道:“你曾經說大漢是農耕文明,我覺得這說法極好!後來,我管理不奴族的村落擴張計劃,我終於發現了大漢與烏孫的不同。”


    袁華更為好奇了,“有何不同?”


    劉玉笑著說:“凡農耕文明要成長,就必須既要土地,也要人口;而烏孫這樣的遊牧文明,其實隻要人口,而且隻要女人和孩子,因為牧民的食物產出極其不穩定,隻能非常緩慢的擴張自己的部族。”


    袁華不解,“這和軍事策略有什麽關係?”


    劉玉笑了,她貝齒輕啟:“我觀解憂公主帶來的竹簡和你最近從長安帶來的一些竹簡,大漢的戰爭是綿長的,他們習慣用幾十年,數百年的綿延不絕的戰爭來決定勝負,甚至有時攻占一座城市可以鏖戰數年。一個綿延數十年的軍事博弈,若隻依靠蠻力而不依靠計謀,總是和別人一對一廝殺,那任何帝國就算戰勝,怕也是離死不遠了。大漢的戰爭是為了土地和人口,每一步都需要算計得失,思考策略,如同圍棋。”


    袁華再次問:“那遊牧文明作戰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劉玉再次端起茶杯說道:“全民皆兵,以快打慢,速戰速決!就像兩個戰士的決鬥,他們都想一次性殺死對方。拖的久了,遊牧文明的糧食產出會出問題,會自我崩潰。”


    這就如同閃電,劃破黑夜,袁華突然明白了,成吉思汗西征為什麽動不動就屠城,他們大軍出動,草原上的糧食產出根本不足以支持他們的長期的西征作戰,那怎麽辦?殺光一個城市的人口,這個城市的糧食就能支持成吉思汗打下一個城市。


    袁華一時間有一個明悟:“如果科學的催化劑是火焰,那麽文明的催化劑就是糧食。糧食產量的穩定性,決定一個文明的高度。大漢能支撐上百年的戰爭,是因為他們的糧食產出足夠雄厚,隻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從容的部署各種策略,否則明天就餓死了,你還想個毛線,直接搶吧!”


    袁華到此時已經徹底通透,他對劉玉說:“煤炭和鋼鐵是工業之母,糧食是文明之母,這一批白馬少年是科學之母”


    他站起來,左邊胳膊還很痛,他咬了咬牙說道:“劉玉,我需要西邊大海的據點,要派一批軍隊和工匠過去”


    劉玉反問:“是要去取種子?你說的那些糧食種子?”


    袁華點頭,說道:“要快,接下來會是亂世。”


    劉玉皺眉,問道:“為何?”


    袁華反問:“如果天氣每年都很低,不時就會有白災,這天下會好嗎?”


    劉玉也吃驚了,她看向袁華,眼睛裏有著一絲絲的恐懼。


    袁華直視著劉玉希耳眼睛,微微的點頭。


    劉玉說道:“老阿拉什已經去了!”


    袁華不懂,反問:“這老東西去哪裏了?”


    劉玉說道:“你受傷以後,老阿拉什找到我要求給他五千士兵,他要西征。”


    袁華這一下吃驚不小,他看著劉玉說道:“五千士兵?西征羅馬?他腦袋有病,你怎麽會同意?”


    劉玉卻不動聲色,說道:“我還給了他一萬金幣和充足的糧食,這些錢足夠他在草原上找一萬個死士!”


    袁華明白了,這是雇傭兵戰爭。


    這也沒有辦法,不能每一次都像和匈奴作戰那樣全民動員,他們不奴族的脫產戰士隻有三萬人,就算三萬人對於二十五萬人口的不奴族,也算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也隻能如此了。


    現在,老阿拉什正坐在一個阿蘭大部落的大帳之中,踹倒一箱銀幣,問部落首領:“我要購買勇士,連他們的家人一起,這些錢夠買多少人?”


    首領一輩子沒有見過這麽多財富,這對於部落而言是無數的糧食和物資,他滿臉笑容,對著老阿拉什說道:“我們能提供三百五十名戰士,不,四百五十名戰士,五個銀幣一人,他們的家人每人算一個銀幣,您要多少?”


    老阿拉什笑了,他沒想到人還挺便宜,他起身說道:“我需要和你們部落簽訂契約,四百五十個人要蓋上血印。”


    族長拍著胸脯說道:“當然,阿蘭神將作為鑒證”。


    這句話說的很重,老阿拉什點了點頭,說道:“召集他們,我想看看”


    族長再次看了一眼,滿地的銀幣,他激動的掀開布簾,大聲吆喝著什麽。


    不要驚訝,那時候草原上買賣人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是合法的。因為,很多小部落甚至在大型災難降臨後,全部把自己賣給大部落,隻為活下去。


    圍攻營寨的羅馬軍隊最後還是撤離了,劉行手裏的士兵太少了,守城士兵隻有兩千五百人不到,外加高進和青羊的援軍也就三千五百人。


    那個羅馬軍團長被射死,羅馬軍旗被不奴人奪走,逃迴去的不到一千人,還有兩千七百人的達契亞附庸騎兵。


    劉行吃不準,自己算不算是剿滅了這支羅馬軍團,隻能老老實實的將戰果和損失上報。


    這一戰,他們打死四千七百羅馬士兵,俘虜四百人。打死羅馬方麵的騎兵兩千,達契亞騎兵三千人。


    但他們自己戰死了五百一十人,受傷二百八十人,傷亡慘重。


    三日後,乞力帶著四千士兵過來,笑著問劉行:“要不要吃肉?”


    劉行大喜,高聲喊道:“走走走,吃肉去”


    於是,一前一後兩個正在建設的營地各留下一千士兵和大量部落民。


    乞力,劉行,高進和青羊帶著六千士兵,大量馬車和投石車向著羅馬人的營地而去,來而不往,非禮也。


    劉行問乞力:“老東西死哪裏去了?”


    乞力看了看西北邊,說道:“他現在應該在招兵買馬吧!”


    劉行好奇道:“我們不奴族沒人嗎?”


    乞力卻說:“劉玉說的,現在不奴族有錢,把阿蘭草原上最好的戰士全部買來我們不奴族,為我們征戰,然後加入我們部落,我們缺人口。”


    劉行倒是點了點頭,說道:“種地,放牧,采礦,鋼鐵,器物,航海,貿易,修建驛站確實都需要人,要用人的地方太多,我們不奴族人口確實不夠!”


    這時,一個阿蘭人騎馬追上了部隊,問劉行:“大首領,你們營寨修的極好,我們部落有七百多人可以在附近定居嗎?”


    劉行哈哈大笑,說道:“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守望相助,也方便交易物資。如果你們願意加入不奴族,我們還教你們種地,幫你們建房子,教你們孩子認字,天災來了我們還提供最基本的口糧,當然這是自願的。”


    阿蘭人大喜,他問道:“我要迴去和族人商量,如果定下來如何找你”


    劉行說道:“去山海城找劉玉或者袁華”


    說完,讓親兵拿來一塊鐵牌,說道:“帶著這塊鐵牌去山海城,城關的士兵會帶你們去城裏,找他們兩人”


    那首領接過鐵牌,仔細的看了看,又認真的收入懷裏,單手撫胸行禮,吆喝著,揮鞭而去。


    乞力笑著問道:“這是第幾個部落?”


    劉行說道:“第三個”。


    乞力點點頭說:“比我們那裏多,到目前為止後麵的營寨隻接收了一個部落,五百人左右。”


    劉行說道:“大約是這裏離羅馬的人營寨更近,他們時時被威脅安全,需要尋找保護。”


    乞力笑了,他說道:“沒想到羅馬人倒是幫了大忙。”


    劉行哈哈大笑,二人揮鞭西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