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一三年六月一日,當乞力在羅馬營寨外一千米建立起車陣營地的時候,羅馬人終於看到了另外一個工業文明的獠牙。


    這一天軍團長在寫給羅馬的羊皮信中,是這樣寫的:


    在一千多米之外,不奴族正忙碌地操作著一輛輛外觀奇特、外覆金屬的牛車。那些車做工非常精良,散發著令人矚目的金屬蒙皮微光。隨著他們的動作,一個規模宏大的營地逐漸呈現在眼前。


    我們瞪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一切。隻見他們熟練地將三頭壯碩無比的牛從大車上解下,然後以驚人的速度將這輛大車巧妙地合攏起來。眨眼之間,原本普通的大車竟然神奇地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五角星型結構!這個獨特的造型讓我感到十分困惑,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為何會選擇如此特殊的設計。


    仔細觀察之下,可以發現這座大車不僅外形奇特,而且建造得異常堅固。它足足有兩個人那麽高,車身四周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射孔和厚重的擋板,顯然是為了防禦而精心打造的。更讓人驚訝的是,大車的外側還環繞著一圈鋒利如刃的尖刺,其作用無疑是阻止任何人試圖攀爬上去。


    圍繞著整個車陣的,則是一道由尖銳的拒馬組成的低矮圍牆。這些拒馬緊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將營地牢牢地保護在其中。


    生平第一次,我見識到了居然還有敵人能夠掌握如此精湛的製造工藝,足以與羅馬相媲美。毫無疑問,這樣強大的對手將會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暗自猜測,接下來他們恐怕就要對我們的營寨發動猛烈的攻擊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決定繼續堅守,在這裏,我將會把自己所目睹的一切都詳細地記錄下來……”


    六月二日,羅馬軍團長下令兩千羅馬重步兵攜帶十輛羅馬弩炮,進行試探型進攻。


    可這種試探,在六十架不奴族投石機麵前,隻持續了不到二十分鍾,羅馬就撤退了。


    羅馬軍團長的臉色鐵青,六百米射程的投石機給他的震撼太大,不到二十分鍾,他就損失了一百二十名士兵和四門投石機。


    除掉走出營門的時間,他們接敵不過八分鍾,這種投擲石頭的武器,殺傷力太過恐怖。


    有羅馬士兵告訴他,這還是因為敵人用的全是大石頭,在集中打擊他們的弩炮,如果是小石頭,那死去的士兵會更多。


    現在,羅馬軍寨之中,軍團長下令將剩餘的弩炮全部用土堆墊高三米,希望延伸輕石彈的射程。


    乞力並不著急,他是一步明棋,要鎖死這群羅馬軍團,讓他們不能迴到高加索山脈的中部山口。聽說阿蘭人說,那裏羅馬人的營寨,修建的位置很高。


    他現在每天讓人把車陣向前挪動五十米,現在的位置是九百五十米左右。


    老阿拉什現在應該在偏北的位置,正在派出使者,不停購買戰士。


    至於袁華,聽信使說,已經好了,隻是左臂還被繃帶吊著,這小子就是殺不死的小強。


    劉行和乞力都知道他們是吊住羅馬軍團的誘餌,不能打的太狠,也不能讓敵人看出破綻。


    最後,他們還要防止羅馬人狗急跳牆,向他們發起大規模進攻,車陣不同於營寨,防禦度沒有營寨高。


    如果羅馬人發了瘋,那也夠他們喝一壺的。


    高進和青羊依然被放出去,在車陣後方大約四裏地的一個山穀的樹林裏宿營,他們是車陣反擊和防守的幫手。


    現在,對於羅馬來說就是等待,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煎熬。


    六月三日,九百米。


    六月四日,八百五十米。


    六月五日,暴雨,八百米。


    乞力和劉行看著濃密的黑雲,閃電和暴雨,就知道今天會出事。


    劉行立刻讓所有重步兵著甲,而乞力則要求將所有個人擋箭亭,一部分移動到大車後麵形成大車後部上弩的擋雨棚,以及一部分在營地中間組成一個大亭子,用來集中一部分弩手對登上車陣的敵人進行遠程集中射擊。


    同時,讓所有弩手全部換成金屬弩矢,也就是沒有尾羽的弩矢,射程會減少很多,但尾羽雨天不受影響。


    在其他人看來,不奴族有兩個最重要的武器,一是弩弓,二是投石機。


    下雨天,對於弓弩而言是致命的!


    傳統的弓箭,其弓體材質多為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以木弓為例,木材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成分。當遇到雨水時,木材會吸收水分。水分進入木材內部的細胞結構,使得木材的纖維膨脹。這種膨脹會導致弓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弓的弧度變小。例如,一把原本彎曲程度合適、能夠提供良好彈性的木弓,在吸收水分後,其彎曲弧度可能減小10%-20%,這使得弓的彈性降低,拉弓時所需的力度變小,但同時箭的射程和速度也會相應減少。一句話,下雨天,弓本身的力氣會變小。


    弓弦的材質也多種多樣。如果是傳統的麻繩、絲繩,絲或者羊腸,馬毛等材質的弓弦,在下雨天會吸收水分。以麻繩弓弦為例,麻纖維在吸水後會膨脹,繩子之間的間隙會被水分填充,導致弓弦變粗變鬆。原本繃緊的弓弦在受潮後,其張力會下降。就像一根原本拉緊的橡皮筋,如果被水浸泡後,它的彈性會變差,無法像之前那樣有力地彈迴。這使得弓弦在被拉動和釋放時,無法給箭提供足夠的加速度,箭的飛行速度和精準度都會大打折扣。弓弦本身也會彈力變弱。


    最後就連箭,也受影響,箭杆的材質常見的有木材、竹子和現代的碳纖維等。對於木製或竹製箭杆,在下雨天會吸收水分。木材或竹子的纖維結構會吸附水分,使得箭杆的重量增加。例如,一根原本重量為20克的木製箭杆,在吸水後重量可能會增加到22-25克左右。箭的重量增加後,在飛行過程中,空氣阻力對它的影響會變大。因為箭在飛行時,空氣阻力與箭的重量、速度和形狀等因素有關。重量增加的箭,其飛行速度會減慢,飛行軌跡也會發生改變,原本平直的飛行軌跡可能會變得彎曲,很難準確命中目標。


    箭羽的作用是穩定箭在飛行過程中的姿態。傳統的箭羽多為羽毛製成。羽毛在幹燥狀態下,其結構輕盈且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但在下雨天,羽毛會吸收水分。水分會使得羽毛的纖維膨脹、粘連,原本蓬鬆的羽毛會變得濕噠噠地貼在一起。這就破壞了箭羽的空氣動力學結構,箭在飛行時,由於箭羽無法正常地引導箭的飛行方向,箭的飛行姿態變得不穩定,容易在空中翻滾,就像沒有舵的船在水麵上漂浮一樣,很難準確地到達目標位置。


    羅馬人真的來了,在陰沉沉的天光裏,在閃電和暴雨的海洋裏,羅馬重步兵和騎兵全部殺了出來。一萬兩千人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散開來的衝擊陣型,在大雨之中,他們端著盾牌,拿著羅馬短劍和刀,扛著樓梯衝了出來。


    閃電不時照亮,原野上那些密密麻麻羅馬人的盔甲和盾牌,嘩啦啦的雨聲都蓋不住近處,上萬羅馬士兵衝鋒時的吼叫。


    這一刻,就算吹號,大雨磅礴雨聲也會遮擋住號聲,幾百米外就難以聽見。


    所以,無法召喚在外的一千人。


    乞力和劉行要依靠營地裏的五千人,防禦衝過來的一萬兩千羅馬士兵的攻擊。劉行一邊讓投石機開始拋射散彈,一邊在車陣之間遊走,不時拍著士兵的肩膀。


    而乞力則站中央的小亭子區域正中,靜靜的站在戰鼓旁邊,等待劉行發出弩弓發射的命令。


    即便重弩在此時隻能發揮出中弩的水平,可中弩裝金屬弩矢,一樣能在五十米洞穿盾牌和盔甲。


    唯一的問題是金屬弩矢,他們每個戰士隻有二十支。


    棹刀都依靠在車陣之上,隻要弩矢射完,他們會立刻轉變為大刀兵。


    雨越下,越大!


    劉行再次跳上戰車,從射擊孔看出去,什麽都看不清,羅馬人可能在拋出鉤爪,合力將拒馬拉開。他能看見三十米外的拒馬被拖開。


    劉行沒有喊,因為中弩金屬弩矢射百米,威力不足。


    他在等,等敵人逼近五十米。


    雖然這非常痛苦,但他必須等。


    可羅馬人在八十米就已經開始投擲,他們的投矛能夠投出一百米的距離。


    不斷有羅馬投矛飛入營地之內,也有人不幸刺穿,慘叫聲在瓢潑的大雨聲中斷斷續續的響起。


    閃電落下,雷鳴聲在眾人耳邊炸響,劉行的叫聲和乞力的鼓聲響起。


    這詭異的大雨和閃電裏,拚命擊鼓的乞力隻能聽見雨聲,隻能看到不斷有影子爬上車陣,不斷向後倒去。


    而車廂後希耳劉行,則滿耳朵都是附近車廂的叫喊聲和廝殺聲,嘩嘩雨聲和隆隆鼓聲。


    劉行一發投矛,將一個登上車頂的羅馬士兵射倒,向著外麵栽倒,他抹了一把雨水,大聲罵到:“來啊!來啊!”


    羅馬人真的狗急跳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