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之間,有一座古樸的青磚小院,靜臥在歲月的長河裏。小院由四間房子組成,它們像是四顆歲月的珍珠,串聯起一段段溫馨的故事。背後是連綿起伏的大山,它們像是守護著小院的巨人,用寬厚的臂膀將小院緊緊擁入懷中,給予它最堅實的依靠。遠方是海天一線的壯闊景象,海與天在天際線處交匯,仿佛是大自然最完美的融合,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


    6月的風,帶著溫柔的氣息,輕輕拂過小院的每一個角落。它像是一個頑皮的孩子,時而在青磚上跳躍,時而在樹葉間穿梭,發出沙沙的響聲,像是在和小院裏的生靈們玩著捉迷藏。風中夾雜著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氣息,讓人聞之便心曠神怡,仿佛置身於一個世外桃源,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紛擾。


    天空碧藍如洗,沒有一絲雜質,像是被精心打磨過的藍寶石,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白雲如雪,它們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潔白,像是大自然的畫筆在藍天上隨意揮灑的白色顏料,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它們時而聚集成群,像是在竊竊私語,時而飄散開來,像是在翩翩起舞,給這寧靜的小院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


    青山蒼翠欲滴,它們像是大自然的屏障,將小院與外界隔絕開來,營造出一個幽靜而神秘的世外桃源。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枝葉繁茂,像是在向世人展示著它們旺盛的生命力。偶爾還能聽到幾聲鳥鳴,清脆悅耳,像是大自然的樂章,為這寧靜的小院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浪漫。


    在這山海之間的小院裏,生活是如此的恬靜與美好。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青磚上,小院便被喚醒,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與歡笑。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灑在小院裏,給青磚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像是給小院披上了一件華麗的外衣。夜幕降臨,星空璀璨,小院裏的人們圍坐在一起,仰望星空,暢談心事,享受著這寧靜而美好的時光。


    在這山海之間的小院裏,時間仿佛變得緩慢,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它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永遠定格在人們的記憶裏,讓人在喧囂的塵世中,總能想起那份寧靜與美好,心生向往與憧憬。


    這是一座被高加索山脈和裏海環抱的漢風小鎮,這是一個小鎮中的非常平常的小院。


    可因為一個人,這個小院卻是這個小鎮中最熱鬧的院子。


    劉玉對於《篝火邊的故事》非常重視,可這個時代沒有印刷術,她想把這本書送去不奴族的每個識字所,讓老師們可以把這個故事帶給所有人。


    於是,劉玉開始蠻幹了,她等到袁華好一些,就招來三百位白馬少年,每日坐在這個院子裏,由古塔讀書,三百白馬少年就在六月的風裏抄寫到紙上。


    院子是真的不大,三百人坐在院子裏,有些坐在屋簷下,最後還是坐不下,於是劉玉指著院牆說:“拆了!”


    好吧!袁華暈死,你們來聽故事,居然還要拆家?!到底講不講道理了?


    可一看劉玉嚴肅的表情,袁華唯有歎息一聲,算了吧!以後再砌吧!


    好漢不能和女人計較,這是求知欲,是自己神經病之後的因果,該!


    於是,這日子變得好生奇怪。


    每日,院子裏古塔在大聲念書,底下一群人在抄寫,說一段,下麵寫一段。


    不時有人提問,古塔先解釋,而後如果古塔解釋不清楚的地方,就由坐在一邊的袁華解釋。


    然後,一群人會熱烈討論,總結出最後的文字解釋方案,在補充進入解釋裏麵。


    袁華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這種教育方式很原始,速度很慢,但知識不是僅僅來自文字,而是來自探討。


    甚至,袁華自己都能在這些討論中獲得很多不同的思路和知識,而且每周他們會有一天實驗課程,讓這些白馬少年們能親身體驗那些知識。


    這些少年一旦被開啟視野,那麽接下來他們的想象力能讓袁華驚歎。


    比如,他們居然決定製作一個大型鋼鐵杠杆吊車和小型集裝箱,用於碼頭。


    再比如,他們要用彈簧組來測試新的投石機。因為袁華說彈力可以疊加,又因為袁華說杠杆和齒輪組可以疊加,可以施展巨大的力量。好吧,這群少年要用彈簧和齒輪組的怪物,他們還設定了一個目標,能投擲五十公斤的重量到1000米外,袁華倒是想看看這群貨到底能不能搞出來。


    再比如,他們要做熱氣球,要尋找燃燒熱量大東西。有人居然知道石油,他們有人的家鄉就有這種黑色的油,就在荒野流淌,無人在乎。有些地方,甚至終年在燃燒,濃煙滾滾,也沒有人可惜。


    好吧!大佬們,你們真有錢。


    中亞確實有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這真的是躺著就能發財的地方。


    袁華和劉玉商量之後,定了一個規矩。那就是三百個人被分為十個小組,每個小組三十人,稱為“未來項目小組”。


    他們都可以提出一個研究項目,一旦被大匠師會議通過。研究所需物資由不奴族提供,他們需要將所有的實驗過程和數據全部記錄,提交給不奴族大匠師會議。


    實驗成功,並被采用,那麽他們就能獲得提升,會獲得更高的收入。


    不成功,也沒有關係,但要有所有實驗的數據記錄,供後人可以參考。然後,可以再次提案,交由大匠師會議討論。


    袁華不知道,這算不算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科學研究院。


    但至少在他看來,這三百個少年開始了不奴人展望星空的眼睛。


    最後,通過決議的項目有活字印刷,改進造紙,熱氣球,彈簧炮,蒸汽機,更精確的度量衡標準體係,糧食雜交育種,牛馬羊育種,遠洋船支,柳樹消炎藥劑。


    袁華看到大匠師會議從上百個提案中,通過會議選擇出來的這十個項目,有無限感慨,也不知道哪些是能夠最先被研究出來了。


    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奴族將從現在開始正式進入科學研究體係時代,三百名有知識的少年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通過學習,少年們也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本質上就是物質和能量,而火焰是人類最先掌握的能量。


    這些少年將自己稱為“新拜火教徒”,而篝火邊的故事就是他們的“教義”。


    他們相信有一天,人類的造物終將飛出地球,飛向宇宙,他們的後代將製造出變形金剛這種鋼鐵生命,機械可以被教育,它們也可以擁有善良和靈魂。人類也可以是造物主,人類終將如同神靈般的存在。


    這三百人,後來全部成了科學狂信徒,因為他們不斷在看到袁華所說的,通過他們的手成為現實。


    你可以想象,三百個少年,在草原上放飛第一個載人熱氣球時的心情嗎?人類可以如同神明般,在三百米高空俯瞰大地,人小的如同螞蟻。第一個走下熱氣球的少年,他淚流滿麵,將身體匍匐在大地之上,虔誠的用額頭觸碰那本書籍。這是神的力量,而他是神靈在這世間的一雙手。於是,這成為傳統,每一次實驗成功後,他們都會這樣做。


    當彈簧炮將五十公斤的巨大石塊,拋射向高空,然後將在大地上砸出深坑,這就是神話裏巨人的力量。他們不是歡唿,而是齊齊跪拜,以最嚴肅和崇敬的心,向神致以感謝。


    當這些少年點燃蒸汽機,那台醜陋的機器開始咆哮的那一刻,通過齒輪組,將沉重的金屬礦車從深井中快速拉出,所有的礦工都跪下來,學著少年們匍匐在地,高喊“神跡”。


    是的,這確實是神靈的力量。可這些力量能夠通過不奴人的思考和雙手被用於人間,這個神何其偉大,何其無私,何其仁慈。


    對比起來,新拜火教的神明,是所有信仰裏最無私的存在,它無所不能,它無處不在,它熱愛人間。


    新拜火教,那是一個與世間所有宗教都截然不同的存在!它固然也會探討善與惡的界限和分別,但更為引人矚目的是,它能夠切實地將神明那深不可測、神秘而強大的力量引入到凡人的世界之中,使其得以在人間自由行走。這種獨特之處,乃是當今這個時代裏其他任何一種宗教都難以企及的神奇景象。


    在廣袤無垠的不奴族控製區域內,嶄新的拜火教就宛如一場狂暴至極的颶風一般,以雷霆萬鈞之勢席卷而過每一寸土地,將一切舊有的拜火教教眾統統橫掃在地。那些有幸親眼目睹這一奇景的人們,無不為之震撼和驚歎不已。他們無論怎樣思考和揣測,最終都會堅定地相信,這必定是來自神明的偉大啟示,是神明親自選定了不奴族成為其在人間的神聖代言人。


    草原上,慢慢流傳出一句話:“在不奴族,你能看到火神的神跡,他們是神在人間的行者,隻要信仰他們,承認他們的他們的統治,將孩子送去那裏,學習神的文字和語言,接受他們的文化,神靈會將力量賜予你的部落。”


    當然,這是後來的事情,有些實驗耗時數年,不斷失敗,不斷總結,不斷向前研發,直到成功。


    袁華並不知道這個時代的人會神話這種能力,他一開始隻是好玩,現在他覺得自己是在上課。


    他絕對沒想到,有一天他會被稱為“神的第一個行者”,他教育的也不是什麽學生,而是一群狂野的科學信徒。


    他現在還在小院裏,指著太陽說:“太陽擁有光和熱量是因為它內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你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燃燒的星球。


    太陽內部主要進行的是氫原子核聚變反應。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它們會被點燃。


    太陽內部的溫度極高,核心溫度約為1500萬攝氏度。這種高溫使得核聚變反應得以持續進行。


    太陽內部的壓力也極大。這種高壓環境有助於維持核聚變反應的穩定進行。


    從太陽核心向外,能量主要通過輻射的方式傳遞。輻射區的溫度和密度較高,光子在其中不斷被吸收和再輻射,逐漸向外傳遞能量。


    太陽表麵的光球層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是太陽輻射能量的主要來源。光球層發出的光和熱輻射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等行星表麵,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和熱量。


    你們可以這麽理解,太陽就是宇宙裏的熊熊火炬,燃燒自己,賜予我們光明和熱量,它是地球萬物生靈的起源。”


    袁華覺得這是知識,可下麵的孩子們全部都覺得這就是神諭,是神明在給他們講解宇宙,講解萬物。


    為毛?


    因為,中間跳過了很多科學思想,科學實驗和科學條件。


    就像如果你是一個行路人,走到一半,前麵是懸崖,可身邊有個人很篤定的告訴你,走過去,那邊就是人間的聖地。


    於是,你試著在懸崖上搭建出一截木頭,向前邁出一小步,結果你真的看到了神跡,你看到了聖地裏的一朵小花,何其神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