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曾經說:“得道者多助!”
劉行問:“什麽是你說的道?”
袁華說:“少說點大話,隻要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一點,少一點強迫,多一點溫飽。今年能比去年好一點,能多出一點米,能多出一床棉被,那就是道!”
劉行有漢族血統,他也學過漢字,最近幾年更是開始閱讀漢字文章,但他卻是草原上長大的男子,在他以前看來“道”就是“刀”。
隻要我的“刀”比你鋒利,我拿“刀”的手比你多,那就是“道”。
可今天,他終於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他將一名羅馬士兵剁下城牆,遠處西北方的大地上,有“嗚嗚嗚”的牛角號聲傳來。
他開始以為是自己埋伏在外的一千士兵,可很快他就發現那些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旗幟都是附近阿蘭人小部落的旗幟。
有協助防禦的阿蘭人,他們站在牆頭舉著刀,大喊:“我們的人來了!我們的人來了,阿蘭神庇護我們。”
羅馬和不奴族都忘記了,這片草原最開始的主人,好像所有人都忘記了阿蘭部落聯盟的存在,他們才是最早生活在這裏的人民。
青羊手下的五百輕騎兵正要衝出山穀,可下一刻他們也聽到了號角聲連天,青羊再次下馬登上高坡,從茅草之後觀察遠處。
三千阿蘭人的各個部族的弓騎兵,他們的服裝各異,皮甲不多,可他們已經開始逼近羅馬軍團的後背,阿蘭人開始進行打馬奔行,準備對羅馬軍團的後方部隊展開環射。
羅馬軍團的後隊現在還剩下三百重步兵和三千騎兵,軍團長向騎兵下令:“驅散那些阿蘭的乞丐,去打垮他們”
高進此時也爬上了山坡,隻是重甲沉重,他有些氣喘籲籲。
高進看了一眼,大喜道:“沒想到我們居然還有援軍?”
可此時又是一陣軍號聲傳來,西麵的大地上,再次有軍隊抵達,地平線上又一麵羅馬的鷹旗飄揚。
高進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的說道:“輕騎兵凸前,重步兵中路跟隨突進,接敵前,輕騎兵分兩路,把中路讓出來,讓我帶著重步兵和披甲戰馬做最後衝陣。”
青羊立刻說道:“好,你衝開中路,輕騎兵從兩側射擊,我們以快打快。”
劉行已經轉身衝下山坡,大聲吆喝著自己的戰馬,戰馬立刻跑來,他翻身而上。
青羊穿皮甲跑得更快,已經跳上自己的戰馬,他大聲喊道:“隨我衝鋒,接敵一百五十步分左右繞行”
五百輕騎兵大聲應諾。
青羊策馬而出,一騎衝出峽穀,身後五百輕騎魚貫而出。
高進在戰馬上高舉長槍,大聲喊道:“兒郎們,為不奴而死,隨我中路,殺穿敵陣!”
五百士兵高舉長槍,大喊:“為不奴而死!”
五百重騎兵也在輕騎兵之後衝出山穀,馬蹄翻飛,快捷如風,朝著羅馬軍團的後隊殺去。
高進對身邊鼓號兵大喊:“三角衝陣!”
鼓號兵從身後抽出一麵三角形小旗子,在高舉揮舞。
五名百夫長開始大聲命令士兵變陣,五百名重步兵驅使著披甲戰馬開始慢慢變陣,變成一個銳利的三角形,這是重步兵衝陣最常用的陣型。
阿蘭人搞的陣勢太大,環射奔跑的氣勢洶洶,掀起煙塵,三千羅馬騎兵和後麵的羅馬軍隊派出的騎兵,全部都把視線牢牢的鎖定在阿蘭人的環射陣型之上。
此時,阿蘭人的環射陣型正在不斷後撤,將兩支羅馬騎兵都吸引去了西北麵。
直到青羊他們衝入五百米,羅馬士兵才看到這群突然殺來的敵人。
羅馬士兵開始調整陣型,已經通過軍號唿叫援軍。
可步兵都在攻城,而羅馬的輕騎兵也已經在三裏以外。
羅馬士兵組成盾牆,高舉投矛準備攻擊。
也就一分鍾多一點,五百不奴輕騎兵已經兩百步外,開始進行第一輪射擊,在一百五十步外分散為左右兩邊,從羅馬三百士兵的橫陣兩側,掠過,射出第二輪箭雨。
羅馬士兵此時卻不敢轉身。
輕騎兵分開之時,五百不奴重騎轟然現身,槍倒如林,寒光四射,近在眼前。
三百羅馬重步兵後麵的士兵被一百五十步外的輕騎兵,從後麵兩側飛來的破甲箭,瞬間射倒四十多人。
重騎兵衝進一百五十步,高進大喊:“舉盾”
所有人胯下戰馬飛馳,隆隆馬蹄聲中,左手舉盾,右手持槍,五米長槍的後部夾在腋下,一往無前。
羅馬人在高聲喊著什麽,上百把投矛被投出,二十幾名重騎兵跌倒。
就在那電光火石般的一刹那間,隻見輕騎兵們於兩旁如疾風驟雨一般再度傾瀉出一輪密集的箭雨。這些利箭猶如蝗蟲過境,鋪天蓋地地朝著羅馬軍隊射去。而與此同時,重騎兵的前排戰士們則手持長槍,以排山倒海之勢直直地衝入了羅馬的堅不可摧的盾陣之中!刹那間,隻聽得“哢嚓”一聲脆響,那是長槍與盾牌猛烈碰撞後折斷的聲音;緊接著便是一陣震耳欲聾的“砰砰”巨響,原來是戰馬如同脫韁野馬一般狠狠地撞擊在了盾牌之上;隨後又傳來了此起彼伏的“鐺鐺”之聲,這是雙方士兵手中的刀斧相互劈砍時所發出的聲響。一時間,各種嘈雜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驚心動魄的死亡交響樂:有人們聲嘶力竭的唿喊聲、有受傷者痛苦至極的慘嚎聲……整個戰場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不堪的局麵。
青羊的輕騎兵也不停留,直接追著羅馬軍團長的騎兵衛隊而去。
百米之外,羅馬軍團長這一刻正帶著十幾名親衛騎兵,快速向著遠處的第二支羅馬大軍奔逃而去。
高進此時也是極其兇猛,長槍折斷,立刻從取下戰斧,一路砍殺。
戰馬奔騰而來,每一匹都雄健無比,肌肉賁張,再加上馬上全副武裝的騎士,其重量之沉簡直超乎想象。當它們如雷霆萬鈞般衝撞向羅馬士兵時,那撞擊所產生的力量堪稱驚天動地。被撞上的羅馬士兵就如同狂風中的落葉一般,瞬間被擊飛出去,有的甚至在空中翻滾數圈後才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戰場上,五百名重裝騎兵組成的鋼鐵洪流與三百名羅馬重步兵狹路相逢。隻見這些重騎如離弦之箭,以銳不可當之勢直直地衝向敵人。他們首先像一把鋒利的長矛一樣,輕而易舉地穿透了羅馬士兵的防線。緊接著,騎兵們的三角突擊陣的巨大尾部宛如一條咆哮的巨龍,帶著無與倫比的氣勢衝入剛剛撕開的缺口中。刹那間,隻聽見一陣震耳欲聾的金屬碰撞聲和痛苦的唿喊聲交織在一起。原本堅固的羅馬盾陣在這股強大衝擊力麵前不堪一擊,瞬間被從中間擠爆,分崩離析,徹底崩潰。
高進也不停留,高喊:“跟緊我,保持馬速,穿陣而過。”
就在此時,身邊有士兵大喊,“羅馬人的軍旗倒了,羅馬人的軍旗倒了!”
高進看向前方,那舉著軍旗的羅馬騎兵被箭射中,跌落馬下,鷹旗已然歪倒。
他轉身看向那些正在攻城的羅馬士兵,他們也在轉身向這邊觀望,不奴人營寨城牆上也是一片歡唿之聲。
高進調轉馬頭,用斧頭指著攻城的羅馬士兵大喊:“隨我殺敵!”
五百重騎兵還剩下四百六十騎,他們保持馬速,徐徐轉向,向著還處於震驚狀態的羅馬攻城士兵殺去。
劉行此時也感覺到了羅馬人士氣已無,他站在營寨的城牆上,對著後麵的後備兵力大聲喊道,“你們五百人,騎馬從後麵營門殺出去,從左側繞行,配合重騎兵一路砍殺”
青羊的輕騎兵此時也已經殺光了羅馬軍團長衛隊和那個軍團長,也開始迴轉營寨戰場。
羅馬軍團此時已經徹底崩潰,所有攻城的羅馬士兵開始往迴逃,被營寨上的弩手不斷從背後射倒。
高進的重騎會將任何想要在野地上,組成陣型的羅馬步兵全部衝垮,所有的輕騎兵會用弓箭,斧頭和流星錘縱馬掠過不停的收割生命。
第二支羅馬軍團也看到了這邊的場景,立刻派出三千騎兵部隊想要過來救援。
可第二支阿蘭人的騎兵又抵達了戰場,他們也看到了不奴族在追殺羅馬潰兵。
阿蘭人的首領指著正要去救援的羅馬騎兵喊了什麽,於是兩千阿蘭騎兵衝了過去,用弓箭遠程射擊,阻擊羅馬援軍。
現在整個戰場,分為三個戰團,有些混亂,第二位羅馬軍團長不能放任潰軍不管,唯有下令,“列陣前移,去接應那些撤退的羅馬士兵。”
到現在,一切都顯得詭異,這裏應該是不奴人為羅馬挖下的陷阱!
他們已經殺掉了三個羅馬軍團,而就在眼前,第四個羅馬軍團也已經廢了。
現在他必須小心謹慎,以防止自己成為第五個。
如果說之前,這位羅馬軍團長還在思考如何聯合兩個軍團的力量,來奪取不奴人的營寨。
現在看來,他要思考的是自保,要活著迴到自己的營寨之中。
劉行問:“什麽是你說的道?”
袁華說:“少說點大話,隻要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一點,少一點強迫,多一點溫飽。今年能比去年好一點,能多出一點米,能多出一床棉被,那就是道!”
劉行有漢族血統,他也學過漢字,最近幾年更是開始閱讀漢字文章,但他卻是草原上長大的男子,在他以前看來“道”就是“刀”。
隻要我的“刀”比你鋒利,我拿“刀”的手比你多,那就是“道”。
可今天,他終於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他將一名羅馬士兵剁下城牆,遠處西北方的大地上,有“嗚嗚嗚”的牛角號聲傳來。
他開始以為是自己埋伏在外的一千士兵,可很快他就發現那些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旗幟都是附近阿蘭人小部落的旗幟。
有協助防禦的阿蘭人,他們站在牆頭舉著刀,大喊:“我們的人來了!我們的人來了,阿蘭神庇護我們。”
羅馬和不奴族都忘記了,這片草原最開始的主人,好像所有人都忘記了阿蘭部落聯盟的存在,他們才是最早生活在這裏的人民。
青羊手下的五百輕騎兵正要衝出山穀,可下一刻他們也聽到了號角聲連天,青羊再次下馬登上高坡,從茅草之後觀察遠處。
三千阿蘭人的各個部族的弓騎兵,他們的服裝各異,皮甲不多,可他們已經開始逼近羅馬軍團的後背,阿蘭人開始進行打馬奔行,準備對羅馬軍團的後方部隊展開環射。
羅馬軍團的後隊現在還剩下三百重步兵和三千騎兵,軍團長向騎兵下令:“驅散那些阿蘭的乞丐,去打垮他們”
高進此時也爬上了山坡,隻是重甲沉重,他有些氣喘籲籲。
高進看了一眼,大喜道:“沒想到我們居然還有援軍?”
可此時又是一陣軍號聲傳來,西麵的大地上,再次有軍隊抵達,地平線上又一麵羅馬的鷹旗飄揚。
高進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的說道:“輕騎兵凸前,重步兵中路跟隨突進,接敵前,輕騎兵分兩路,把中路讓出來,讓我帶著重步兵和披甲戰馬做最後衝陣。”
青羊立刻說道:“好,你衝開中路,輕騎兵從兩側射擊,我們以快打快。”
劉行已經轉身衝下山坡,大聲吆喝著自己的戰馬,戰馬立刻跑來,他翻身而上。
青羊穿皮甲跑得更快,已經跳上自己的戰馬,他大聲喊道:“隨我衝鋒,接敵一百五十步分左右繞行”
五百輕騎兵大聲應諾。
青羊策馬而出,一騎衝出峽穀,身後五百輕騎魚貫而出。
高進在戰馬上高舉長槍,大聲喊道:“兒郎們,為不奴而死,隨我中路,殺穿敵陣!”
五百士兵高舉長槍,大喊:“為不奴而死!”
五百重騎兵也在輕騎兵之後衝出山穀,馬蹄翻飛,快捷如風,朝著羅馬軍團的後隊殺去。
高進對身邊鼓號兵大喊:“三角衝陣!”
鼓號兵從身後抽出一麵三角形小旗子,在高舉揮舞。
五名百夫長開始大聲命令士兵變陣,五百名重步兵驅使著披甲戰馬開始慢慢變陣,變成一個銳利的三角形,這是重步兵衝陣最常用的陣型。
阿蘭人搞的陣勢太大,環射奔跑的氣勢洶洶,掀起煙塵,三千羅馬騎兵和後麵的羅馬軍隊派出的騎兵,全部都把視線牢牢的鎖定在阿蘭人的環射陣型之上。
此時,阿蘭人的環射陣型正在不斷後撤,將兩支羅馬騎兵都吸引去了西北麵。
直到青羊他們衝入五百米,羅馬士兵才看到這群突然殺來的敵人。
羅馬士兵開始調整陣型,已經通過軍號唿叫援軍。
可步兵都在攻城,而羅馬的輕騎兵也已經在三裏以外。
羅馬士兵組成盾牆,高舉投矛準備攻擊。
也就一分鍾多一點,五百不奴輕騎兵已經兩百步外,開始進行第一輪射擊,在一百五十步外分散為左右兩邊,從羅馬三百士兵的橫陣兩側,掠過,射出第二輪箭雨。
羅馬士兵此時卻不敢轉身。
輕騎兵分開之時,五百不奴重騎轟然現身,槍倒如林,寒光四射,近在眼前。
三百羅馬重步兵後麵的士兵被一百五十步外的輕騎兵,從後麵兩側飛來的破甲箭,瞬間射倒四十多人。
重騎兵衝進一百五十步,高進大喊:“舉盾”
所有人胯下戰馬飛馳,隆隆馬蹄聲中,左手舉盾,右手持槍,五米長槍的後部夾在腋下,一往無前。
羅馬人在高聲喊著什麽,上百把投矛被投出,二十幾名重騎兵跌倒。
就在那電光火石般的一刹那間,隻見輕騎兵們於兩旁如疾風驟雨一般再度傾瀉出一輪密集的箭雨。這些利箭猶如蝗蟲過境,鋪天蓋地地朝著羅馬軍隊射去。而與此同時,重騎兵的前排戰士們則手持長槍,以排山倒海之勢直直地衝入了羅馬的堅不可摧的盾陣之中!刹那間,隻聽得“哢嚓”一聲脆響,那是長槍與盾牌猛烈碰撞後折斷的聲音;緊接著便是一陣震耳欲聾的“砰砰”巨響,原來是戰馬如同脫韁野馬一般狠狠地撞擊在了盾牌之上;隨後又傳來了此起彼伏的“鐺鐺”之聲,這是雙方士兵手中的刀斧相互劈砍時所發出的聲響。一時間,各種嘈雜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驚心動魄的死亡交響樂:有人們聲嘶力竭的唿喊聲、有受傷者痛苦至極的慘嚎聲……整個戰場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不堪的局麵。
青羊的輕騎兵也不停留,直接追著羅馬軍團長的騎兵衛隊而去。
百米之外,羅馬軍團長這一刻正帶著十幾名親衛騎兵,快速向著遠處的第二支羅馬大軍奔逃而去。
高進此時也是極其兇猛,長槍折斷,立刻從取下戰斧,一路砍殺。
戰馬奔騰而來,每一匹都雄健無比,肌肉賁張,再加上馬上全副武裝的騎士,其重量之沉簡直超乎想象。當它們如雷霆萬鈞般衝撞向羅馬士兵時,那撞擊所產生的力量堪稱驚天動地。被撞上的羅馬士兵就如同狂風中的落葉一般,瞬間被擊飛出去,有的甚至在空中翻滾數圈後才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戰場上,五百名重裝騎兵組成的鋼鐵洪流與三百名羅馬重步兵狹路相逢。隻見這些重騎如離弦之箭,以銳不可當之勢直直地衝向敵人。他們首先像一把鋒利的長矛一樣,輕而易舉地穿透了羅馬士兵的防線。緊接著,騎兵們的三角突擊陣的巨大尾部宛如一條咆哮的巨龍,帶著無與倫比的氣勢衝入剛剛撕開的缺口中。刹那間,隻聽見一陣震耳欲聾的金屬碰撞聲和痛苦的唿喊聲交織在一起。原本堅固的羅馬盾陣在這股強大衝擊力麵前不堪一擊,瞬間被從中間擠爆,分崩離析,徹底崩潰。
高進也不停留,高喊:“跟緊我,保持馬速,穿陣而過。”
就在此時,身邊有士兵大喊,“羅馬人的軍旗倒了,羅馬人的軍旗倒了!”
高進看向前方,那舉著軍旗的羅馬騎兵被箭射中,跌落馬下,鷹旗已然歪倒。
他轉身看向那些正在攻城的羅馬士兵,他們也在轉身向這邊觀望,不奴人營寨城牆上也是一片歡唿之聲。
高進調轉馬頭,用斧頭指著攻城的羅馬士兵大喊:“隨我殺敵!”
五百重騎兵還剩下四百六十騎,他們保持馬速,徐徐轉向,向著還處於震驚狀態的羅馬攻城士兵殺去。
劉行此時也感覺到了羅馬人士氣已無,他站在營寨的城牆上,對著後麵的後備兵力大聲喊道,“你們五百人,騎馬從後麵營門殺出去,從左側繞行,配合重騎兵一路砍殺”
青羊的輕騎兵此時也已經殺光了羅馬軍團長衛隊和那個軍團長,也開始迴轉營寨戰場。
羅馬軍團此時已經徹底崩潰,所有攻城的羅馬士兵開始往迴逃,被營寨上的弩手不斷從背後射倒。
高進的重騎會將任何想要在野地上,組成陣型的羅馬步兵全部衝垮,所有的輕騎兵會用弓箭,斧頭和流星錘縱馬掠過不停的收割生命。
第二支羅馬軍團也看到了這邊的場景,立刻派出三千騎兵部隊想要過來救援。
可第二支阿蘭人的騎兵又抵達了戰場,他們也看到了不奴族在追殺羅馬潰兵。
阿蘭人的首領指著正要去救援的羅馬騎兵喊了什麽,於是兩千阿蘭騎兵衝了過去,用弓箭遠程射擊,阻擊羅馬援軍。
現在整個戰場,分為三個戰團,有些混亂,第二位羅馬軍團長不能放任潰軍不管,唯有下令,“列陣前移,去接應那些撤退的羅馬士兵。”
到現在,一切都顯得詭異,這裏應該是不奴人為羅馬挖下的陷阱!
他們已經殺掉了三個羅馬軍團,而就在眼前,第四個羅馬軍團也已經廢了。
現在他必須小心謹慎,以防止自己成為第五個。
如果說之前,這位羅馬軍團長還在思考如何聯合兩個軍團的力量,來奪取不奴人的營寨。
現在看來,他要思考的是自保,要活著迴到自己的營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