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泥足巨人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箕關,因位於淇水之濱,又名淇水關。
為東西南北交通樞紐,宜水宜陸,東借淇河之險,西憑太行之阻,扼通衢之便,南北戰略要塞。
商紂王時期,為了加強統治,鞏固江山,將此處作為朝歌城第一道門戶,築城建關,囤重兵把守,做為古朝歌外城。
淇水關作為南北通衢,同時又是重要的水路渡口,是南下北上經商,和行軍的必經之路。
然而此刻,這座往日裏商旅往來,繁華的千年古城,卻烽煙四起,戰火連天。
高大的城牆上,旌旗招展,箭矢漫天,喊殺聲直衝雲霄。
身穿黑色戰袍的夏軍士兵,在城牆上,搬動滾木,推落巨石。
乃至火油,和沸水等守城物資,仿佛雨點般,一刻不停的往城下傾瀉。
城牆下方,屍體堆積,殘肢斷臂,血流成河。
身穿火紅色戰袍的漢軍,在身後西涼督戰隊的監督下,一波波的發起死亡衝鋒。
他們和夏軍士兵,在每一處城牆,每一寸垛口,反複爭奪廝殺。
城樓上,楊俊麵色冷然,舉目南望,將戰場上的一切,看在眼裏。
他眺望遠方巍然不動的西涼鐵騎,不得不發出一聲感歎道:“漢軍並非一無是處,至少董魔王的西涼軍,確實棘手.....”
“是啊,這才過去多久,西涼軍竟然連主公的治軍手段,也學了去...”
楊彪等人,看著城下前赴後繼的漢軍攻城隊伍,亦道:“還是大帥有先見之明,提前預料到了西涼軍的行事作風,讓我等有了防備...”
“若不然,一般人還真扛不住,對方這連綿不休的攻城壓力...”
此時此刻,他們不得不佩服大帥的真知灼見,和董魔王的魄力。
很顯然,這段時間,不但夏軍在進步,漢軍中的一些能臣猛將,亦在不斷前進。
夏軍的督軍戰術,和前戰法則,已經向這場時代的人,展現出了其在戰場上的威懾與統治力...
而董卓這名,作為從底層起家,且久經沙場的戰陣猛將。
自然與時俱進,將夏軍的一些優越戰術,和軍事管理製度,借鑒優化,轉化為西涼軍的戰力...
此刻,董卓憑借其前將軍,兼並州牧的身份,轄製劉岱、張邈、王匡、張超、曹操、袁遺等各路漢軍。
並以西涼鐵騎督戰,逼迫他們當馬前卒和攻城炮灰,源源不斷的消耗夏軍兵力,和守城物資...
這與李信當初在洛陽,用督戰隊,逼迫青壯役卒攻城,消耗洛陽守城士兵,是一個道理...
隻不過,李信當初的攻城隊伍,是從司隸各地征調的役卒,是純粹的炮灰...
而董卓的攻城隊伍,則是大漢的正規軍,是從各地抽調的戰兵。
其中作戰經驗,和展現出的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不愧是魔王!”楊俊望著城下死戰不退的漢軍,發出一聲感歎道:“這些都是朝廷從東南各地,抽調的地方常備軍...”
“為了將他們運到北方,送到淇水戰場,漢帝和朝廷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此刻,卻被董魔王,當做炮灰,肆無忌憚,無情的消耗在堅城之下...”
“若是漢帝和朝中老臣得知,估計會氣的吐血吧...”
楊俊感慨,大漢終究是地大物博的,占據整個中原,和天下十一州...
人力物力,十倍於夏軍,縱使地方紊亂,行政效率大大降低...
但偌大的體量在那裏,物資運輸或許有損耗,和倒貼的風險。...
但青壯征召,和士兵調度,咬咬牙呀,還是能擠出不少的。
如今的中線戰場,不但雲集著從關中、司州、三輔、冀州、兗州、涼州、的董卓的西涼軍團、孫雍的河東軍團、劉岱的兗州軍團,等主力軍團...
以及王匡的河內兵、張邈的陳留兵、曹操的沛國兵、袁紹的渤海兵、袁遺的山陽兵等十萬戰兵...
亦有從徐州、豫州、荊州、青州、揚州、乃至益州交州等地,調來的孔融北海兵、
張超廣陵兵、陶謙丹陽兵、張楊樂陵兵、橋瑁的東郡兵、鮑信的濟北兵,等四十萬新老役卒。
可以說,如今的大漢朝廷,為了北方戰事,幾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壓榨了全部的戰爭潛力...
“可惜,無用”徐江瞥了眼城樓下,一層層堆疊的屍體,眼神中閃過一抹冷色:“若朝廷真以為,憑借所謂的體量,和一群烏合之眾...”
“就妄想奪取淇水樞紐,從我軍手下通關,那真是小覷天下人了...也小瞧了並州的戰爭潛力...”
楊俊微微搖頭:“雖是烏合之眾,但那也是數十萬的烏合之眾,不可小覷...”
“而且,這裏麵,可是有西涼軍,和兗州軍,以及河東軍這等狠茬子...”
“大帥要我等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如今這淇水戰場上,還是要給予敵人,一些尊重的...”
“嗬嗬!”徐江撇了撇嘴:“不過是泥足巨人,虛有其表罷了…”
“如果漢軍隻有眼前這點能耐,大可不必...”
“待大帥解決北方鮮卑,主力南下,我等早晚將戰線反推迴去...”
“甚至越過黃河,打進關中,撅了大漢的根,也不無可能...”
徐江這話底氣十足,雖然這些時日,漢軍攻城激烈,一波波仿佛潮水般,洶湧不停。
但徐江絲毫不擔心淇水防線,和城上防禦,更不擔心,會被漢軍消耗...
因為箕關後方就是並州,是上黨,是太嶽兵工廠,更是漳河大營。
夏軍有足夠的士兵,和糧草軍械,以及守城物資,來與漢軍拚消耗。
再加上,此番大軍南下,徐晃將麾下兵團,一分為二。
此番箕關防線,有著不少於三萬的正規戰兵,在各地駐防。
單是如今淇水城內,便由一萬兩千戰兵,和六萬漳河新軍駐守。
兵力不可謂不充足,物資不可謂不豐富,根本不虛城外漢軍...
如果說,在開戰之前,夏軍上下,山雨欲來風滿樓,壓力重重,甚至充滿了悲觀。
那麽真正與漢軍開戰,乃至在戰場上直麵較量一段時間過後。
此刻包括徐江楊俊在內的各部將領,則由原先的高山仰止,壓抑凝重,轉化為輕鬆自信,乃至戰略和戰術上的俯視。
亦如大帥所言,中原雖富,大漢雖廣,然而不過是一隻,疲軟的泥足巨人罷了...
虛有其表,自顧不暇,能發揮多少實力,又有多少戰爭潛力可挖...
南線諸侯聯軍,雖然號稱百戰精銳,甚至有強兵三十萬眾,
然除了開戰之初,展現了高昂的戰意,和狂突猛進的進攻外。
後麵夏軍節節據守,步步消耗,戰事僵持後,漢軍各部便開始後繼乏力,沒了以往的精氣神。
哪怕是以兇殘悍勇著稱的西涼軍,此時開始有意識的保存實力。
現在的董魔王,經過初期的狂突猛進,在夏軍的堅城下碰的頭破血流。
六萬西涼本部精銳,在以往攻城的過程中,戰死了一萬多,可謂是損失慘重。
董卓現在做的最多的,就是驅使地方的雜牌漢軍,與夏軍攻城消耗...
很顯然,經過之前的較量,董卓已然認識到了夏軍的難纏,和防守的強悍之處。
僅憑西涼軍目前的力量,別說什麽先入並州者為王,能不能突破箕關防線,都是未知數...
與其損耗自己手中的本部實力,還是驅使各地諸侯武裝攻城消耗,來的更加劃算…
.........
為東西南北交通樞紐,宜水宜陸,東借淇河之險,西憑太行之阻,扼通衢之便,南北戰略要塞。
商紂王時期,為了加強統治,鞏固江山,將此處作為朝歌城第一道門戶,築城建關,囤重兵把守,做為古朝歌外城。
淇水關作為南北通衢,同時又是重要的水路渡口,是南下北上經商,和行軍的必經之路。
然而此刻,這座往日裏商旅往來,繁華的千年古城,卻烽煙四起,戰火連天。
高大的城牆上,旌旗招展,箭矢漫天,喊殺聲直衝雲霄。
身穿黑色戰袍的夏軍士兵,在城牆上,搬動滾木,推落巨石。
乃至火油,和沸水等守城物資,仿佛雨點般,一刻不停的往城下傾瀉。
城牆下方,屍體堆積,殘肢斷臂,血流成河。
身穿火紅色戰袍的漢軍,在身後西涼督戰隊的監督下,一波波的發起死亡衝鋒。
他們和夏軍士兵,在每一處城牆,每一寸垛口,反複爭奪廝殺。
城樓上,楊俊麵色冷然,舉目南望,將戰場上的一切,看在眼裏。
他眺望遠方巍然不動的西涼鐵騎,不得不發出一聲感歎道:“漢軍並非一無是處,至少董魔王的西涼軍,確實棘手.....”
“是啊,這才過去多久,西涼軍竟然連主公的治軍手段,也學了去...”
楊彪等人,看著城下前赴後繼的漢軍攻城隊伍,亦道:“還是大帥有先見之明,提前預料到了西涼軍的行事作風,讓我等有了防備...”
“若不然,一般人還真扛不住,對方這連綿不休的攻城壓力...”
此時此刻,他們不得不佩服大帥的真知灼見,和董魔王的魄力。
很顯然,這段時間,不但夏軍在進步,漢軍中的一些能臣猛將,亦在不斷前進。
夏軍的督軍戰術,和前戰法則,已經向這場時代的人,展現出了其在戰場上的威懾與統治力...
而董卓這名,作為從底層起家,且久經沙場的戰陣猛將。
自然與時俱進,將夏軍的一些優越戰術,和軍事管理製度,借鑒優化,轉化為西涼軍的戰力...
此刻,董卓憑借其前將軍,兼並州牧的身份,轄製劉岱、張邈、王匡、張超、曹操、袁遺等各路漢軍。
並以西涼鐵騎督戰,逼迫他們當馬前卒和攻城炮灰,源源不斷的消耗夏軍兵力,和守城物資...
這與李信當初在洛陽,用督戰隊,逼迫青壯役卒攻城,消耗洛陽守城士兵,是一個道理...
隻不過,李信當初的攻城隊伍,是從司隸各地征調的役卒,是純粹的炮灰...
而董卓的攻城隊伍,則是大漢的正規軍,是從各地抽調的戰兵。
其中作戰經驗,和展現出的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不愧是魔王!”楊俊望著城下死戰不退的漢軍,發出一聲感歎道:“這些都是朝廷從東南各地,抽調的地方常備軍...”
“為了將他們運到北方,送到淇水戰場,漢帝和朝廷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此刻,卻被董魔王,當做炮灰,肆無忌憚,無情的消耗在堅城之下...”
“若是漢帝和朝中老臣得知,估計會氣的吐血吧...”
楊俊感慨,大漢終究是地大物博的,占據整個中原,和天下十一州...
人力物力,十倍於夏軍,縱使地方紊亂,行政效率大大降低...
但偌大的體量在那裏,物資運輸或許有損耗,和倒貼的風險。...
但青壯征召,和士兵調度,咬咬牙呀,還是能擠出不少的。
如今的中線戰場,不但雲集著從關中、司州、三輔、冀州、兗州、涼州、的董卓的西涼軍團、孫雍的河東軍團、劉岱的兗州軍團,等主力軍團...
以及王匡的河內兵、張邈的陳留兵、曹操的沛國兵、袁紹的渤海兵、袁遺的山陽兵等十萬戰兵...
亦有從徐州、豫州、荊州、青州、揚州、乃至益州交州等地,調來的孔融北海兵、
張超廣陵兵、陶謙丹陽兵、張楊樂陵兵、橋瑁的東郡兵、鮑信的濟北兵,等四十萬新老役卒。
可以說,如今的大漢朝廷,為了北方戰事,幾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壓榨了全部的戰爭潛力...
“可惜,無用”徐江瞥了眼城樓下,一層層堆疊的屍體,眼神中閃過一抹冷色:“若朝廷真以為,憑借所謂的體量,和一群烏合之眾...”
“就妄想奪取淇水樞紐,從我軍手下通關,那真是小覷天下人了...也小瞧了並州的戰爭潛力...”
楊俊微微搖頭:“雖是烏合之眾,但那也是數十萬的烏合之眾,不可小覷...”
“而且,這裏麵,可是有西涼軍,和兗州軍,以及河東軍這等狠茬子...”
“大帥要我等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如今這淇水戰場上,還是要給予敵人,一些尊重的...”
“嗬嗬!”徐江撇了撇嘴:“不過是泥足巨人,虛有其表罷了…”
“如果漢軍隻有眼前這點能耐,大可不必...”
“待大帥解決北方鮮卑,主力南下,我等早晚將戰線反推迴去...”
“甚至越過黃河,打進關中,撅了大漢的根,也不無可能...”
徐江這話底氣十足,雖然這些時日,漢軍攻城激烈,一波波仿佛潮水般,洶湧不停。
但徐江絲毫不擔心淇水防線,和城上防禦,更不擔心,會被漢軍消耗...
因為箕關後方就是並州,是上黨,是太嶽兵工廠,更是漳河大營。
夏軍有足夠的士兵,和糧草軍械,以及守城物資,來與漢軍拚消耗。
再加上,此番大軍南下,徐晃將麾下兵團,一分為二。
此番箕關防線,有著不少於三萬的正規戰兵,在各地駐防。
單是如今淇水城內,便由一萬兩千戰兵,和六萬漳河新軍駐守。
兵力不可謂不充足,物資不可謂不豐富,根本不虛城外漢軍...
如果說,在開戰之前,夏軍上下,山雨欲來風滿樓,壓力重重,甚至充滿了悲觀。
那麽真正與漢軍開戰,乃至在戰場上直麵較量一段時間過後。
此刻包括徐江楊俊在內的各部將領,則由原先的高山仰止,壓抑凝重,轉化為輕鬆自信,乃至戰略和戰術上的俯視。
亦如大帥所言,中原雖富,大漢雖廣,然而不過是一隻,疲軟的泥足巨人罷了...
虛有其表,自顧不暇,能發揮多少實力,又有多少戰爭潛力可挖...
南線諸侯聯軍,雖然號稱百戰精銳,甚至有強兵三十萬眾,
然除了開戰之初,展現了高昂的戰意,和狂突猛進的進攻外。
後麵夏軍節節據守,步步消耗,戰事僵持後,漢軍各部便開始後繼乏力,沒了以往的精氣神。
哪怕是以兇殘悍勇著稱的西涼軍,此時開始有意識的保存實力。
現在的董魔王,經過初期的狂突猛進,在夏軍的堅城下碰的頭破血流。
六萬西涼本部精銳,在以往攻城的過程中,戰死了一萬多,可謂是損失慘重。
董卓現在做的最多的,就是驅使地方的雜牌漢軍,與夏軍攻城消耗...
很顯然,經過之前的較量,董卓已然認識到了夏軍的難纏,和防守的強悍之處。
僅憑西涼軍目前的力量,別說什麽先入並州者為王,能不能突破箕關防線,都是未知數...
與其損耗自己手中的本部實力,還是驅使各地諸侯武裝攻城消耗,來的更加劃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