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沒有在窮養與富養上糾結,而是在馬鈞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打鐵的鑄兵營。


    金木結合的器械坊,燃燒不息的巨型火爐,甚至是匠營內的理論培訓堂。


    他是第一次詳細且近距離的,參觀了這座號稱整個並州的戰爭發動機,心裏感觸良多。


    “有此兵工基地在,何愁北地不平,胡虜不淨!”


    魏延將兵工廠的核心區域視察一遍後,便向馬鈞提起了他此行的最終目的:“馬大人,主公此前發的任務,你們兵工營討論的怎麽樣了?能不能行的通?”


    說到正事,馬鈞麵色一正,沉聲道:“不瞞將軍,時間上太緊了!”


    “距離寒冬還有不足兩個月,趕製三萬之數實在....”


    在魏延到來之前,他便仔細閱讀了北方發來的信函,但無論兵工廠的高層如何商討,得出的結論便是無解。


    魏延掃了眼麵色為難的馬鈞,繼續詢問道:“吾亦知時間緊迫,但大哥交待的任務,哪怕在緊也要完成!”


    “若整個大營全力趕工,不知一月能產幾何?”


    “八十多輛…是極限了...”


    馬鈞伸手比劃出了一個數字,麵色沉重道:“若停掉各部刀甲物資的鍛造,將產能全力調動,一個月最多能打造八十之數...”


    “太少,太少了!”


    魏延果斷搖頭,他目光幽幽眺望北方天空,沉聲道:“大哥正帶兵與胡人聯軍苦戰,每一日便有數千人埋骨邊疆...”


    “如今大哥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後方,我等怎能畏難....”


    “將軍,不是我等不努力,而是此物所需配件精密程度比之床弩還要複雜,製造難度也更上一層...”


    “三萬之數太多了,就算匠工們日夜趕製也力有不殆!”


    戰事僵持之下,身處後方的馬鈞等人,同樣能感受到其中緊張氣氛。


    他們也想為前線士兵分擔壓力,所以日夜加班加點的鍛造刀甲武備。


    但李信讓他們鍛造的秘密武器,實在太過精密與複雜,即使是大漢傾國打造,一月也未必能破百數。


    而太嶽兵工廠,若不是因為裹挾了帝都的考工營大師,和二十四萬能工巧匠,想一月破十恐怕都難。


    有道是領導張張嘴,屬下跑斷腿,李信等門外漢張嘴兩個月趕製三萬數,在馬鈞這些內行人眼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馬鈞等人是內行清楚其中困難,但魏延卻不是。


    所以他根本就不願聽其辯解,當下直言道:“吾不想聽推脫之言,吾隻問爾等能不能行!”


    “大哥吩咐的任務若不能完成,爾等應該知道後果如何!”


    “這,這怎麽能行...”


    “不行也得行!”


    “這...”張了張嘴,馬鈞下意識的想要辯解。


    魏延直接打斷道:“人都是被逼出來的,若不努力一下,爾等怎知不行!”


    “將軍!”馬鈞等人麵露苦澀,心中有苦難言。


    這就應了那句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


    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這個頭馬鈞實在不想低,因為他不敢低,也低不得。


    一旦他低頭,到時完不成任務,他馬某人的頭,便再也沒機會低了。


    因為若他領了任務,夏軍高層,乃至李信這員統帥,肯定會將希望寄托在這批武器上。


    一旦完不成,到時局勢難以挽迴,用腦殼想也知道後果是什麽。


    氣氛沉默,眾人無言,馬鈞咬死不再開口,就這麽定定的看著魏延,相互僵持。


    這個任務他馬鈞不領,就算被當場砍了腦袋,他也不會許下承諾。


    “若給汝調三十萬青壯在側輔助,若何?”


    僵持下,魏延似乎也意識到了對方的難處,他沉聲道:“你需要什麽,盡管說,要人,要錢,還是要資源,哪怕將兵工營規模在擴充一倍...”


    “將軍,主公命我等打造的乃是國之重器,即使兵工營規模在擴充十倍,也不能完工!”


    馬鈞見他似有動搖,繼續道:“即是國之重器,便需要工營中的能工巧匠,仔細打磨精造,而不單純的人力能彌補的!”


    “人數再多,沒有足夠的精工匠師,也是徒勞...”


    能被李信給予厚望,甚至被馬鈞這個工家大能稱為國之重器的東西,自然不是隨便敲敲打打就能造成的。


    這個時代,很多精妙的器械哪怕是到了一千年以後,仍然屬於當世尖端的高科武備,普通的青壯勞力,根本造不出來。


    就像是一射十連發,可摧枯拉朽的床弩,哪怕是鮮卑人在怎麽研究,甚至抓來漢人奴隸知道其中原理,但他們就是造不出來,或者說是不能批量產出。


    床弩、石炮、井欄、乃至攻城車,這些都是妥妥的高科技,哪怕是你給他圖紙和原物,也難以量產。


    “唉”魏延心中煩悶,他掃了眼器械坊內不斷忙碌的匠師,又讓人拿來圖紙,不時皺眉打量。


    器械坊與鑄兵營不同,前者大多都是有級別懂理論的匠師,後者是身強力壯。


    同樣懂些知識理論,區別是前者製造的東西更複雜,後者鍛造的兵刃更精良。


    最終,魏延隻能退而求其次道:“若消減一些功能,如何?”


    “基本構造不變,盡量將其中工序簡化,隻要能傷敵便可!”


    “質量不行,數量來湊,量變終究會引起質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