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河套徭役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套,因黃河流經此形成一個大彎曲,故名河套,名始於秦漢。
周邊地區水域極廣,水係繁多,幾字彎內平原沃野,流水充沛。
廣義上的河套地區,治域涵蓋範圍極廣,西有奢延水,北有黑水,經衛南,為三岔川流入焉。
東西二千裏,南至關中,北至陰山,遠者九百裏,近者三百裏。
平原內水草豐美著稱,它們環繞著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
特別是在總督府,及大管家郭圖的治理下,氣象革新。
一些沿河地區的荒蕪草原,此刻皆開溝挖渠,引水灌溉,化作萬頃良田。
一望千裏,秋草黃黃,無數百姓推車趕牛,在田裏勞作。
健婦們手扶木犁,老人和孩子在泥濘的田地裏插秧栽籽,深耕亦或淺種。
雖然時節稍晚,但種下去的種子,來年總有收獲的希望,是他們維持生存的保障。
更遠處,有一隊隊手持鐵鎬木鏟青年勞力,頂著秋陽北風,在平原上修築馳道。
如今的河套,與一年前相比,變化幾乎翻天覆地。
一望無際的良田、貫穿南北的筆直馳道、直通良田的各係水渠,等等不一而足。
前番移民,吸引數十萬百姓勞力入套,在這裏安家紮寨。
然後在衛所大人的組織下,出工出力為河套建設事業加磚添瓦,奉獻自己的力量。
秋日豐收的喜悅,安居樂業的幸福,置辦家業的笑顏,這一切都是那麽美好。
然而三月前,一紙調令打破了河套,溫馨和諧的畫卷。
區區幾個字符,一個大印,便將這些底層的百姓,打入了深淵。
郭大人被調離了總督府,去前套平原,負責安置幽州新遷移民。
而新上任的王剝皮,簡直就是個徹頭徹尾,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
正在田裏耕種勞作的青壯,被直接征召,家裏辛苦積蓄的糧食,被無情征調。
所有的金屬物資,全部上繳,很多人再一次經曆了那一段不堪迴首的畫麵。
王剝皮來了,人們的苦日子,又要降臨了!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他們開始懷念郭總管了,
就連以往對郭總管有些仇視的民眾,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那點敵視,是多麽荒誕可笑。
遙望無際的平原上,一隊隊士兵,押送著滿載糧食的馬車。
從四通八達的官道上碾壓而過,向著南北方向疾馳而去。
這些皆是供給前線糧草,為了保障前線的軍需供應。
整個河套,上到四十五歲中老年勞力,下到十三四歲男丁,皆要無償徭役...
至於地裏的莊稼,和秋收秋種,那不是還有婦女和孩子呢嗎,也有些力氣...
不管咋說,河套都是李屠夫的老巢,還是要留有足夠保障的。
縱使是以狠辣著稱的王充,也要顧忌一二,手下留情...
河套南郡上縣,一條筆直的官道,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前延伸。
無數的青壯勞力,正熱火朝天的揮動手中鐵鎬木鏟,將一方方土石夯固。
四周一群群衛所監工,不時晃動著手中皮鞭,在工地上來迴走動。
這些匈奴人每在一個地方停留,工人們便下意識的,加快手中夯土的速度。
因為那充滿倒刺的皮鞭,會讓他們知道,偷懶者沒有什麽好下場。
軲轆魯,車輪轉動,鐵蹄嘚嘚,一隊隊載滿糧食的馬車從官道旁經過。
轅輪碾壓草地,更是蕩起陣陣塵煙,嗆得人唿吸難受。
“咳咳,狗日的,這些匈奴人一個個看著就不是好東西!”
工地上,一名汗如雨下的青壯,眯著眸子,悄悄的掃了眼逐漸走遠的監工。
他環顧一圈,低罵道:“草他釀的,衛所的那些老兵,與我等同樣是漢人出身...”
“但他們為何,要縱容匈奴人,肆意欺壓同胞...”
“李典,你說,這是為什麽...”
“呸!”一旁正在揮敲的李典,不屑的吐了口濃痰,冷聲道:“還不是怪那可惡的王剝皮搞的,若不是他,我等怎會如此煎熬...”
“甚至,連田裏的莊稼,都來不及收拾,爛在地裏...”
“唉!”樂進亦滿臉愁容:“老子家裏那三十畝水田,和八十畝山田,今年算是荒廢了...”
“隻希望戰爭結束,大將軍發發慈悲,來年郭大人主政...”
“能看在我等同為漢人的份上,減免一些徭役賦稅....”
南郡修路的徭役,大都以此前被釋放的奴仆,和南北各地遷來的百姓居多。
雖說河套匈奴人和漢人雜居,但因為地靠關中,加上從並州西河湧入河套的漢民,其中比例還是有點大。
而這些漢人,都是後來遷徙進河套的,不能識文斷字也無特殊能力的,很難在衛所混個一官半職。
因為府衛製,是李信當初在美稷駐留時,所組建的行政機構。
裏麵的府兵和捕吏,大都被早期見風使舵的奴奸充斥,這些人牢牢占據基層統治地位。
郭大人主政時,因為釋放土地,和牧奴生產力,物資富足,漢匈一家親,欣欣向榮,或許察覺不到什麽。
但換做王剝皮主持大局,加上征徭賦役,青壯們被召到戰場後方,押送糧食修築馳道等等。
這種情況下,衛所的奴奸狗腿子們,過往的秉性開始顯露出來,並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奴奸們往日裏,不但欺負同族的匈奴人厲害,欺負新來的漢人,同樣毫不手軟...
此時眾人頂著烈日,修建官道,稍有懈怠,便是一頓拳打腳踢。
甚至還要吃那充滿倒刺的皮鞭,青壯們的日子,不可謂不淒慘。
秋節惶惶,日上高頭,午時的陽光刺眼而強烈,讓一眾辛苦夯土的勞力們難以忍受。
“鐺!鐺!”一陣刺耳的銅鑼碰撞聲,急速響起。
四周的奴奸們,操著口音嚴重變形的漢語,怒喝道:“開飯了,趕緊搓飯滴幹活...”
“吃飽了...繼續滴幹活...”
“開飯...開飯...”
聽到消息,原本正努力鏟土築路的青壯們紛紛扔下手中木皋,向銅音之處集合。
簡陋的帳篷,以及幾座木製的茅草房邊,一桶桶泛著綠色的湯水整齊擺放。
滾滾的熱氣中,冒著苦澀的氣味,但聞在一眾饑漢口鼻中,卻能勾動他們肚中的饞蟲...
因為沒有什麽,是在勞累之後,吃口熱飯,喝口熱湯要來的讓人舒心了...
周邊地區水域極廣,水係繁多,幾字彎內平原沃野,流水充沛。
廣義上的河套地區,治域涵蓋範圍極廣,西有奢延水,北有黑水,經衛南,為三岔川流入焉。
東西二千裏,南至關中,北至陰山,遠者九百裏,近者三百裏。
平原內水草豐美著稱,它們環繞著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
特別是在總督府,及大管家郭圖的治理下,氣象革新。
一些沿河地區的荒蕪草原,此刻皆開溝挖渠,引水灌溉,化作萬頃良田。
一望千裏,秋草黃黃,無數百姓推車趕牛,在田裏勞作。
健婦們手扶木犁,老人和孩子在泥濘的田地裏插秧栽籽,深耕亦或淺種。
雖然時節稍晚,但種下去的種子,來年總有收獲的希望,是他們維持生存的保障。
更遠處,有一隊隊手持鐵鎬木鏟青年勞力,頂著秋陽北風,在平原上修築馳道。
如今的河套,與一年前相比,變化幾乎翻天覆地。
一望無際的良田、貫穿南北的筆直馳道、直通良田的各係水渠,等等不一而足。
前番移民,吸引數十萬百姓勞力入套,在這裏安家紮寨。
然後在衛所大人的組織下,出工出力為河套建設事業加磚添瓦,奉獻自己的力量。
秋日豐收的喜悅,安居樂業的幸福,置辦家業的笑顏,這一切都是那麽美好。
然而三月前,一紙調令打破了河套,溫馨和諧的畫卷。
區區幾個字符,一個大印,便將這些底層的百姓,打入了深淵。
郭大人被調離了總督府,去前套平原,負責安置幽州新遷移民。
而新上任的王剝皮,簡直就是個徹頭徹尾,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
正在田裏耕種勞作的青壯,被直接征召,家裏辛苦積蓄的糧食,被無情征調。
所有的金屬物資,全部上繳,很多人再一次經曆了那一段不堪迴首的畫麵。
王剝皮來了,人們的苦日子,又要降臨了!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他們開始懷念郭總管了,
就連以往對郭總管有些仇視的民眾,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那點敵視,是多麽荒誕可笑。
遙望無際的平原上,一隊隊士兵,押送著滿載糧食的馬車。
從四通八達的官道上碾壓而過,向著南北方向疾馳而去。
這些皆是供給前線糧草,為了保障前線的軍需供應。
整個河套,上到四十五歲中老年勞力,下到十三四歲男丁,皆要無償徭役...
至於地裏的莊稼,和秋收秋種,那不是還有婦女和孩子呢嗎,也有些力氣...
不管咋說,河套都是李屠夫的老巢,還是要留有足夠保障的。
縱使是以狠辣著稱的王充,也要顧忌一二,手下留情...
河套南郡上縣,一條筆直的官道,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前延伸。
無數的青壯勞力,正熱火朝天的揮動手中鐵鎬木鏟,將一方方土石夯固。
四周一群群衛所監工,不時晃動著手中皮鞭,在工地上來迴走動。
這些匈奴人每在一個地方停留,工人們便下意識的,加快手中夯土的速度。
因為那充滿倒刺的皮鞭,會讓他們知道,偷懶者沒有什麽好下場。
軲轆魯,車輪轉動,鐵蹄嘚嘚,一隊隊載滿糧食的馬車從官道旁經過。
轅輪碾壓草地,更是蕩起陣陣塵煙,嗆得人唿吸難受。
“咳咳,狗日的,這些匈奴人一個個看著就不是好東西!”
工地上,一名汗如雨下的青壯,眯著眸子,悄悄的掃了眼逐漸走遠的監工。
他環顧一圈,低罵道:“草他釀的,衛所的那些老兵,與我等同樣是漢人出身...”
“但他們為何,要縱容匈奴人,肆意欺壓同胞...”
“李典,你說,這是為什麽...”
“呸!”一旁正在揮敲的李典,不屑的吐了口濃痰,冷聲道:“還不是怪那可惡的王剝皮搞的,若不是他,我等怎會如此煎熬...”
“甚至,連田裏的莊稼,都來不及收拾,爛在地裏...”
“唉!”樂進亦滿臉愁容:“老子家裏那三十畝水田,和八十畝山田,今年算是荒廢了...”
“隻希望戰爭結束,大將軍發發慈悲,來年郭大人主政...”
“能看在我等同為漢人的份上,減免一些徭役賦稅....”
南郡修路的徭役,大都以此前被釋放的奴仆,和南北各地遷來的百姓居多。
雖說河套匈奴人和漢人雜居,但因為地靠關中,加上從並州西河湧入河套的漢民,其中比例還是有點大。
而這些漢人,都是後來遷徙進河套的,不能識文斷字也無特殊能力的,很難在衛所混個一官半職。
因為府衛製,是李信當初在美稷駐留時,所組建的行政機構。
裏麵的府兵和捕吏,大都被早期見風使舵的奴奸充斥,這些人牢牢占據基層統治地位。
郭大人主政時,因為釋放土地,和牧奴生產力,物資富足,漢匈一家親,欣欣向榮,或許察覺不到什麽。
但換做王剝皮主持大局,加上征徭賦役,青壯們被召到戰場後方,押送糧食修築馳道等等。
這種情況下,衛所的奴奸狗腿子們,過往的秉性開始顯露出來,並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奴奸們往日裏,不但欺負同族的匈奴人厲害,欺負新來的漢人,同樣毫不手軟...
此時眾人頂著烈日,修建官道,稍有懈怠,便是一頓拳打腳踢。
甚至還要吃那充滿倒刺的皮鞭,青壯們的日子,不可謂不淒慘。
秋節惶惶,日上高頭,午時的陽光刺眼而強烈,讓一眾辛苦夯土的勞力們難以忍受。
“鐺!鐺!”一陣刺耳的銅鑼碰撞聲,急速響起。
四周的奴奸們,操著口音嚴重變形的漢語,怒喝道:“開飯了,趕緊搓飯滴幹活...”
“吃飽了...繼續滴幹活...”
“開飯...開飯...”
聽到消息,原本正努力鏟土築路的青壯們紛紛扔下手中木皋,向銅音之處集合。
簡陋的帳篷,以及幾座木製的茅草房邊,一桶桶泛著綠色的湯水整齊擺放。
滾滾的熱氣中,冒著苦澀的氣味,但聞在一眾饑漢口鼻中,卻能勾動他們肚中的饞蟲...
因為沒有什麽,是在勞累之後,吃口熱飯,喝口熱湯要來的讓人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