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漁陽郡。


    朝陽烈烈,萬裏晴空下,雲縣官道,人馬嘶鳴,旌旗蔽空。


    一支三萬人的騎兵,拖著長長的人龍,快速行軍。


    唿唿,北風唿嘯,大風裹著漫天塵煙遮蔽了官道,模糊人臉。


    “報!”馬蹄聲急,一隊傳訊兵策馬迅速從官道側狂奔而過:“報,將軍急報...”


    “急報,後方三十裏處,漢軍騎兵,正極速向我軍追來...”


    “什麽,可惡,他們怎麽敢...”


    軍陣前方,烈烈的纛旗下,黃紹麵露怒容:“老子好心好意,不顧鮮卑侵擾,待其率軍北上,方才從廣陽右北郡撤出,就是為了給他們爭取時間...”


    “狗日的劉虞,不去接收城池,難道要看著鮮卑人入城,百姓淪為兩腳奴隸,他們才開心嗎...”


    “將軍,若不然讓白將軍撤出來吧,既然自認正統的漢軍都不管百姓死活,我等何須顧慮!”


    何成也打馬來到上前道:“將軍,劉虞雖稱仁義,但那是對外族而言...”


    “至於大漢百姓,幽州百姓,不過是他們向上的踏腳石...”


    “沒錯!”一旁的劉能亦冷聲道:“將軍,為了一群賤民,將兄弟們至於險地,不值得...”


    “且即使我等為百姓慮,漢軍與幽州那些民眾,也未必會感恩...”


    “將軍,莫要等到漢軍,提著兄弟們的頭顱....”


    “夠了!”黃紹怒喝一聲,臉色陰晴不定。


    右北各縣城內夏軍的兵力已經撤軍,隻有府城內留了八百戰兵,和六千新兵駐守。


    抵擋一些賊匪或許可以,但麵對正規的幽州軍,和鮮卑人便力有不逮。


    之所以留白繞坐鎮右北,是為了讓他鎮住一幫字惶惶不安的新兵,同時在城上插旗巡防,讓鮮卑人不敢輕舉妄動。


    隻要鮮卑人不攻城,那城內那些百姓,就不會有事。


    但現在,夏軍主力撤離,劉虞不去接收城池,反而死命的吊著自己,他自詡的仁義呢?


    難道真的等到鮮卑肆虐幽州,將遼東的百姓劫掠為奴,他們才甘心嗎?


    夏軍遷民,並沒有完全建功,一些偏遠的很多州郡和地方縣城,還有過半的百姓故土未離。


    甚至就連薊縣,這樣的大城,依然有世家豪強等坐地虎,籠絡百姓,據堡自守。


    而偏遠的右北郡,遼東、遼西、玄菟、樂浪等這些地方,更是隻來得及征召了一些青壯勞役,還有大量百姓存留。


    這種情況下,若鮮卑人衝入城中,百姓下場自不必多說。


    太史慈帶著一眾魔鬼騎兵在草原肆虐,鮮卑人內裏早就憋著一肚子火,想要製造血腥和殺戮。


    劉虞作為幽州長官,地方父母官,甚至一副仁義君子的模樣示人...


    如今卻不顧自己好意,一副死纏爛打的模樣,實在讓黃紹憤恨。


    不過在憤恨又能如何,除非黃紹能做到對方那樣心有仁義,若不然就隻能憋屈。


    “也罷!”黃紹長歎一聲,目光悠遠,眺望東北方蒼茫:“讓白繞等人撤迴來吧,既然漢軍不義,就別怪老子不仁...”


    “傳令下去,讓兄弟們快速行軍,午時進駐漁陽...”


    黃紹最後迴望一眼,眸光閃爍,最後又召來一名傳訊兵,低聲吩咐道:“派人去遼東,告訴公孫瓚...”


    “老子的人會逐步撤離幽州,撤出遼東,這北地郡縣,他若願意接手,總好過被鮮卑人屠戮....”


    雖然口中叫囂著不仁不義,但有些事,終究還是難以下定決心。


    他不是李屠夫,沒有那種優柔寡斷,卻又獨斷專行的魄力...


    因為他黃紹雖然不是好人,但終究還有些底線,有些堅守...


    若不然,也不會罔顧賈詡等人的策略,堅持將鮮卑人擋在關外...


    ...


    漁陽東部,三十裏外,一支萬人規模的騎兵,同樣縱馬奔馳,這支騎兵跑跑停停,紀律嚴肅。


    步騎兩軍進退有序,配合默契,相互之間距離始終保持在二十裏以內。


    為的就是遇到突發情況,能在短時間內相互支援。


    這兩支隊伍,自然是劉虞的幽州軍,他們雖然一直緊盯著黃紹的隊伍不放,但卻沒有貿然接近。


    夏軍的戰績太過彪悍,劉虞等人不得不謹慎行事,哪怕錯過一些戰機,他們也不會給對方機會。


    當初野狐嶺一戰,淩戰所部騎兵,就是因為追的太急,與主力部隊脫離,才會被李屠夫抓住機會,一戰而滅。


    若不是淩戰騎兵覆滅,導致朱儁失去快速的機動部隊可用,絕對不會有後來的洛陽之之圍。


    現在的幽州軍也一樣,在廣闊的幽州北部地域作戰,必須依靠騎兵的機動優勢。


    若沒有騎兵,光憑手中五萬步卒,哪怕戰力在精銳,也是無用。


    甚至很可能會攻守逆轉,失去戰略主動權,所以怎麽小心都不為過。


    眼下隻要穩紮穩打,與各路大軍配合,一步步壓縮夏軍的生存空間,早晚能將其困死。


    大部隊疾行,人快馬奔,枯燥又難耐。


    咕嚕嚕,車輪轆轆,在土石路麵上,碾壓出一道道轅印。


    車馬徐徐,聲音沉悶,拉車的是四匹形體俊美而健壯的白色駿馬,馬蹄嘚得濺起陣陣沙霧。


    唿哧,馬兒得得,自鼻中打出一個響啼,噴出一口白氣,發出老長的嘶鳴。


    四周士兵緊隨,守衛森嚴,簇擁著車馬前行。


    裝飾奢華的馬車內,劉虞手捧輿圖端坐絲毯上,目光有神,不時凝眉沉思,想要找出破局之策。


    雖然養尊處優,但劉虞作為漢室宗親,並不隻是一般文士,也不會單純享樂。


    如今形勢不妙,他更是一刻不敢耽擱,即使是在行軍途中,也要抽出時間思考應對之法。


    劉虞不是將軍,也不是馬背上的武夫,而且作為封疆大吏和漢室宗親,他地位尊崇。


    他出身高貴,根本不需要像李屠夫那樣,以身作則,來提高自己的威嚴。


    四百年大漢天威,製度深入人心,劉虞哪怕端坐後方州府內,也同樣能指揮前方大軍作戰。


    李屠夫經常騎著戰馬,在軍隊中,在各部軍團中晃悠。


    那是因為他的出身,能力以及多種因素綜合下,需要經常在士兵和將領中露麵,來鞏固自身的威嚴與統治力。


    畢竟夏軍建製時間太短,並不能像大漢朝的製度那樣,有著深厚的公信力。


    是以李信若敢像劉虞或者劉宏那樣,脫離基層,深居大殿或者後方,那他離滅亡也不遠了。


    形勢不一樣,有些人可以端坐馬車,有些人即使負傷也要縱馬征戰,不同的出身,已經決定了他們的生存方式。


    與其像戰場武夫那樣,在外忍受風吹日曬浪費時間,劉虞這種高人寧願節省些時間,在馬車裏處理公務,思考破敵之策。


    “踏踏!”馬蹄嘚嘚,正當劉虞凝眉細思之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


    身著精甲的鮮於輔,快速奔到華麗的車馬旁:“明公,黃紹大軍已經進駐漁陽,我等在追下去恐怕也無甚機會...”


    “進駐漁陽!”劉虞緩緩走到車軫前,眺望西方大地:“李屠夫麾下這些賊將,果然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他們在身後吊著,但對方竟然比原先預想的還要快,前後才多長時間,便抵達漁陽郡城。


    鮮於輔低聲道:“明公,既然敵軍已經入城,我等在追下去,也是無功!”


    “不若抽調部分兵力,北上接收邊境郡縣城池...”


    “哼哼!”劉虞冷哼一聲,直接打斷道:“攘外必先安內,鮮卑人終究隻是外患,當下應當將精力放在夏軍身上!”


    “隻要能滅了黃紹這部逆匪,幽州境內,便再無威脅...”


    “甚至若時機得當,直接揮兵東向,斬了李屠夫也不無可能...”


    夏軍打的什麽主意,劉虞焉能不知,真當他在官場這些年勾心鬥角是白混的。


    對方想讓他與鮮卑人互撕,自己偏不如其願,哪怕州郡百姓死絕,也在所不惜...


    “可是...”鮮於輔臉色為難,想開口,但話到嘴邊,卻硬生生咽了下去。


    雖然情感上,他不忍北方百姓遭難,但理智上卻告訴他,這麽做是最好的選擇。


    胡人終究隻是癬疥之疾,劫掠些錢財奴隸早晚還會退去。


    若讓夏軍做大,在北方站穩腳跟,整個天下恐怕都要改姓。


    上層人之間的鬥爭,如何抉擇,不是鮮於輔這種地方武將能左右的。


    他隻能希望,北方的邊郡百姓,自求多福吧...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