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將離開後,大廳內隻有李信、賈詡、逢紀、張既等人相顧無言。


    朝廷平定叛亂,大軍七路來伐,北方鮮卑死不依不饒,局勢不可謂不兇險。


    主公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單是鮮卑各部便能讓夏軍疲於應對,再加一個朝廷若何?


    兩線作戰,南北拉鋸,李信心裏沒有一點底氣,對於未來的局勢,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隻是此前眾將當麵,他沒有表現出來,甚至要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給眾將信心。


    因為接下來的戰爭,還要靠各部將領,在前線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拚殺流血…


    但當眾將離開,大廳內隻剩下一眾心腹謀臣時,李信有些頹然的盤坐在木案前,目露疲憊…


    南方朝廷各路精銳大軍來伐,北方鮮卑胡狗糾纏不清,戰事僵持消耗…


    如山洪決堤般沉重的壓力,從四麵八方湧來,讓人有一種壓抑喘不過氣來的窒息感…


    李信甩了甩腦袋,隻能將目光轉向側手。


    他似是對自己,又好似詢問道:“文和,此戰我軍能勝否?”


    他心裏沉悶,看不到未來的出路,亦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隻能向這個時代,最頂級的智者問策,希望其能幫自己分擔一些壓力…


    “主公,此戰我軍必勝!”賈詡拱手,言語中充滿了毋庸置疑的信心。


    “哦!”李信心中一震,麵露喜色:“必勝?此言何解?”


    賈詡眼眸微眯,麵上罕見的露出一抹鄭重之色。


    他理了理思緒,拱手道:“主公,戰爭打的無非是國力,是戰場上的流血,是將士們的犧牲與消耗…”


    “更是統帥之間的運籌帷幄,這些我軍並不比朝廷和鮮卑,任何一方差…”


    “以上這些皆體現在君主、製度、軍事、財物、工技、文化、人口和土地資源等…”


    “其中任何一項,都能影響戰爭的平衡,和勝負天平的傾斜…”


    李信表情逐漸凝重,起身向賈詡深深一禮:“還請先生示之!”


    “主公,折煞詡矣!”


    賈詡不敢怠慢,急忙躬身還禮道:“決定勝負的關鍵有很多!”


    “但詡卻將君主與統帥,放在第一位!”


    他不動聲色的反問道:“主公以為,和連若何?”


    “二世之資!”


    “漢帝若何?”


    “似昏似明!”


    “主公何懼?”


    “無懼之有!”


    “哈哈!”賈詡朗笑一聲,猛然挺直身軀,再問道:“主公,大漢內治若何?”


    “內治紊亂,僵化腐朽!”


    “大漠鮮卑,若何?”


    “尾大難治,人心思異!”


    “主公治下,若何?”


    賈詡一連數問,不待李信思慮,直言道:“主公治下吏治清明,政令通達,民眾安居…”


    “官盡其責,吏使其命,民安其心,如此何懼之有?”


    賈詡簡略分析其中利弊,專撿好聽的忽悠道:“主公以為,鮮卑軍力,如何?”


    “兵強馬壯,人心不齊!”


    “大漢軍力,如何?”


    “軍勢強盛,將領各異!”


    “我軍實力,如何?”


    “將士用命,調度統一!”


    “主場作戰,何懼之有?”


    這話,賈詡說得還真有點道理,因為鮮卑和現在的朝廷,絕不是鐵板一塊…


    甚至,若無外力幹擾,此二者的分裂趨勢,不可避免…


    賈詡不著痕跡的掃了眼麵露振奮的某人,接著道:“鮮卑聯軍,兵強馬壯,人心不齊…”


    “大漢軍勢強盛,將領各異,尾大難調…”


    “而我軍將士用命,調度統一,此戰何懼之有?”


    賈詡再問:“主公,大漢財力若何?”


    “財大氣粗!”


    “鮮卑財力,若何?”


    “劫掠成性!”


    “與主公比,若何?”


    說到這裏,賈詡不著痕跡道:“我軍從南至北,轉戰千裏,得錢糧無計…”


    “又征服河套,降伏匈奴,盡得各部三百年底蘊為用…”


    “如此,府庫殷實,兵強馬壯,何懼之有?”


    這話,賈詡說的鏗鏘有力,很有底氣,很有信心,很有感染力,讓主公更有信心。


    若單論底蘊這裏麵,大漢無疑是最強的,底蘊也是最深厚的,鮮卑人次之,夏軍隻能靠邊站。


    但,夏軍不是軟柿子,與前兩者相比,夏軍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強。


    就是因為三者領袖之間的差別,和連二世之資,劉宏時昏時明,李屠夫梟雄心性。


    或許現在的李信還未展現出雄才大略之資,但已經初備窮兵黷武的暴君潛質。


    在他的帶領下,夏軍治下民眾或許不富,但軍隊卻極速膨脹壯大…


    這是一個初生的,蓬勃向上的,治下擁有八百多萬人口,凝聚將士向心力,每時每刻都在持續增強的勢力。


    如果說大漢是惶惶的夕陽,鮮卑是便是西落的殘日,而夏軍便是冉冉升起的朝陽,充滿生機與活力。


    軍製上,夏軍與鮮卑半斤八兩,領軍的那些頭子,和各部統帥,都是搶掠成性的賊匪出身。


    這些人燒殺搶掠一路北上,大戰不休小戰不斷,早已將心中狼性激發,再加上武備精良,軍法嚴苛不苟,打起仗來悍勇無畏。


    而且軍中講武堂的設立,也讓基層武官,在眼界和軍略上,更上一層,比起漢軍和鮮卑,還要強上三分。


    經濟上,夏軍肆虐司州洛陽,掠得錢糧無數,其後更是盡吞匈奴三百年底蘊,所得財力物力,不以量計。


    賈詡不愧是時代毒士,他分析完敵我優缺點,接著道:“大漢有民六千餘萬,然以六百裏為計,能調動者,不足十一…”


    “鮮卑全民結兵,上馬為兵,下馬為民,然其真正能聚之兵,亦不過百萬…”


    “我軍治下三州之地,有民千萬,可動員百萬兵,駐守城池,固守地方,綽綽有餘,如此何懼之有?”


    他越說越有力,越說越上頭,直將李信忽悠的明神馳往,熱血沸騰。


    說到最後,賈詡腹中打著草稿總結道:“鮮卑勢大,散而不凝,烏合之眾!”


    “朝廷雖強,兵疲民弱,後繼乏力!”


    “上下不和,各部離心,無能為也!”


    “鮮卑和連,貪權戀財,為人不公!”


    “長於婦手,不知兵險,軍隊輕戰!”


    “數月無功,內裏生怨,日久必潰!”


    “鮮卑雖眾,朝廷雖強,無懼之有…”


    不愧是五境謀士,一番透徹的分析後,讓李信心境更加明朗起來。


    “善,大善!”李信拍掌擊節,心中陰雲散開,對於前路也逐漸清晰…


    鮮卑看似勢大,但族內人心不齊,各部多有積怨,中、東、西、各部大人心有異誌,能有幾成戰力?


    朝廷雖強,然內亂初平,民心思定,卻擅起兵戈,兵疲民疺,後繼無力。


    而和連此人貪財好色,還想效法漢庭集權,自身卻又斷法不公,如何服眾?


    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無赫赫戰績,不知兵勢兇險,統帥數十萬大軍作戰,能發揮有幾成?


    眼見主公臉色多雲轉晴,賈詡心中舒了口氣。


    兩軍作戰,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但關鍵處還是在於雙方統帥之間的對決。


    若李信這個軍隊統帥沒有求勝之心,則各部將領無戰心,軍卒無士氣,那麽離敗亡也不遠了...


    所以,狼頭很重要,隻要狼頭心氣不失,則狼群永遠不會散…


    一番看得見的大道理,忽悠的李信心舒暢,神情振奮。


    原來,惶惶大漢,也就那樣!


    原來,老子,不知不覺間,竟然變得比大漢還牛逼!


    賈詡見此,也不含糊,繼續灌迷糊湯:“主公執掌匈奴祖稷,納河套百年底蘊為用!”


    “大勢匯聚於身,豈會弱了鮮卑與朝廷!”


    “漢帝昏庸無度,朝廷剛剛經過黃巾動亂,兵疲民乏之際,逆勢北伐,焉是我軍對手?”


    頓了頓,賈詡悄悄向一直沉默不語的逢軍師使了個眼色:“我軍兵強馬壯,武備齊全!”


    “各部將領悍勇,擁太行天險,拒雄關要道,主場作戰,以逸待勞....”


    “沒錯,此戰我軍必勝,主公必勝!”


    逢紀適時跳了出來,不給李信反應思慮的時間,接力鼓氣道:“此戰主公必勝!”


    他麵色紅潤,如同打了激血似的,言語高昂:“此戰主公製勝,朝廷雖強,鮮卑雖眾,實乃塚中枯骨…”


    “朝廷逆勢北伐,主公持抗胡大義,百姓鼎力,將士用命,戰必勝…”


    “和連治下無公無嚴,主公威望中天,禦下有道,攻必取…”


    “朝廷忌內,用人有疑,主公知人善任,唯才所宜,伐必克…”


    “鮮卑蹉跎數月無功,首領有謀無決,主公策得輒行,謀略皆強,擊必破…”


    “漢帝不知兵險,主公用兵如神....”


    逢紀大肆吹捧轟炸一番後,最後朗聲總結道:“主公腹有韜略,胸納乾坤,又身經百戰,長於戰陣…”


    “無論威望、謀略、心誌、戰陣、經驗皆勝二世多矣,此戰勝負早已定論…”


    “待滅了鮮卑胡族,攜大勝之威,轉戰朝廷,未嚐不能一戰而定天下,成宗做祖....”


    言語有據,條例清晰,分析詳細,將敵人劣處展露無疑,同時又將我方優勢無限放大,直將李信忽悠的熱血上湧心潮澎湃。


    若論時局謀略,逢紀拍馬也趕不上賈毒士,但若論拍馬,那賈詡就真的是拍馬不及。


    李信盡管往日裏精明無比,但在兩名謀士的輪番轟炸吹捧下,心中熱血燃燒,欲與天公試比高。


    “好!好!好!”李信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方顯激動之情。


    他野心逐漸膨脹,鬥誌昂揚,感覺所謂胡虜與朝廷,皆是土雞瓦狗之輩,反掌可滅。


    李信心中有了底氣,腰杆挺直,說話也更加有力:“有諸位大才出謀劃策,言明利害,實乃信此生之福…”


    “此戰,我軍必勝,黃天必應...”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