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文武憂慮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微風習習,裹著葉兒,在院落中打著璿兒飛落。
門外侍衛矗立不苟,總督府人員逐漸流散冷清。
大廳中隻有郭圖、高歡、鄭渾等一眾高層埋頭苦工,未曾懈怠。
做好人難,做一個好官更難,像郭總管這樣,找到目標與理想抱負,且廢寢忘食的官員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總督大人以身作則,但是飯還是要吃的,其他人午休用餐,這一點眾人不好置評。
踏踏,正當眾人埋頭批注竹簡,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亂了他的思緒。
羅惠手持密函火,急火燎的走了進來:“大人...急件...”
“北方...急件...”
郭圖心中一驚,猛然抬首:“何事緊急?”
“大人,局勢有變...”
羅惠不敢怠慢,急忙道:“三日前,洛陽戰事結束,三張覆滅...”
“大將軍下了動員令,治下河套、並州、幽州、十四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男子,皆服徭役...”
“河套六郡,各府衛兵,緊急擴軍,以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緊急動員?”郭圖心中一驚,也不顧得什麽政事。
他急忙接過密件一目十行,主公竟然會不顧河套穩定,要頒布緊急動員令。
信帛上的內容並不複雜,大概意思就是黃巾覆滅,北地胡人不願撤軍。
局勢危機,河套民眾當以大局為重,十四歲以上的少年、青年、壯年、乃至有能者,必須配合各地官員服役,為北方出工出力。
當得知北侯要全縣動員後,鄭渾等人心中不忍道:“大人,此時正值耕收之季,河套各地穀物尚未完全收集,如何能半途而廢...”
“這個時候征伐青壯勞力服役,恐怕會激起民怨,河套這些時日努力的結果怕會毀於一旦...”
“是啊,大人,河套維穩,不若等夏收地種之後...”
以高歡為首的文人集團,急言相勸,想要緩一緩...
在這個走路靠腿,種地人拉馬耕的年代,一個壯年勞力的作用不言而喻,這關乎著一個家庭的興衰。
百姓一年到頭,辛苦苦的皆在田裏,其中汗水與付出不用多言。
好不容易熬到豐收季,卻因為官府的徭役而耽擱了事,心中肯定積怨。
種田耕地勞累,辛辛苦苦大半年,但收成卻隻有那麽幾天。
早了則收成減半,晚了同樣顆粒難收,無論收與種全靠天時。
所以天時很重要,百姓接下來是啃土,還是吃糧,就在這幾日。
此正是關鍵時期,若不然郭總管也不會忙的廢寢忘食,連飯都來不及吃。
“好了,爾等不必多言,此事容吾思慮!”郭圖也是從基層爬上來的,當然知道一個壯年勞力對於家庭的重要性。
他也知道天時對百姓的重要性,畢竟這個時代全靠老天賞飯吃,大多人都會重視。
郭圖拿著手中信函,反複看了一遍又一遍,麵上變幻不定。
他躊躇半晌,最後咬牙道:“征發徭役,非一時之事,前期先做動員準備,讓各地基層有底...”
“另外,發總督府公文,督促百姓搶收搶種,各地耕收事宜,六日內必須完結集合...”
局勢緊迫,如今黃巾覆滅,朝廷平定叛亂,北地大戰在即。
主公命令不得不行,但郭圖還是打算,先為百姓爭取一些時間,畢竟數百萬人,不可能一下子說征調就征調...
前期的準備和緩衝時間,不可避免,大不了被主公降罪革職,自己受點委屈,總好過數百萬民眾餓著肚皮過冬...
河套人均三十多畝地,一戶百餘畝,以半種來算,也得五十畝。
哪怕刨去此前的收獲,剩下六天的時間,肯定還是不夠的...
但事在人為,百姓們能搶收一點是一點,他隻能做到這了...
唿唿,北風蕭瑟,掃了眼院外飄飛的落葉。
郭圖心情沉重道:“此事吾會親自向主公稟明情況,各地隻需依命行事便可...”
“即使到時主公怪罪下來,也不用爾等擔責...”
“大人!”一高歡等人欲言又止,他們知道大人是打算一個人扛了,心中不免有些無力之感!
六日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正好是傳訊兵一個來迴的時間。
若侯爺發現河套征發徭役延遲,肯定會異常震怒,甚至換一個人執行也未可知...
畢竟接下來,很可能要麵對一場,關乎夏軍生死存亡的戰爭。
在軍機大事麵前,其他事都得靠邊站,別說是沒糧過冬,就算是河套無糧,餓殍遍地,也要執行。
李屠夫那乾綱獨斷的性情,各第官員,早已領教過了!
隻不過,這一次,郭圖打算一個人,為河套文武和百姓抗下所有...
如今境內軍團皆已北上,沒了韓忠、徐晃、臧霸這些將領監督...
可以說整個河套,都是郭圖這個總管大人說了算,他想要為百姓爭取點時間,還是可以的...
李信的戰爭動員令,不是說說,哪怕郭圖有心為百姓爭取時間,但該做的準備,必需要做...
朝廷來伐,鮮卑大軍壓境,局勢極度緊張,河套、並州、幽州、乃至新下的冀州常山郡,所有人都要做好麵對戰爭的準備。
原定各地軍團枕戈以待,地方武裝進入戰備,在訓新兵發放長矛與刀盾,各地青壯統一要服徭役。
軍隊備戰,弓弩上弦,所有士兵,全天候待命,刀不離身,盾不離手,和衣而眠。
河套三十六府,軍營馬槽內,時刻鋪滿草料,糧車內裝滿軍糧以及箭矢器械,大軍隨時都能開拔作戰。
各州郡內,無論文武官員,皆要精神以待,情報人員晝夜輪值,全天候接收前線指令,保證命令及時傳達。
各地大小縣城內部,施行宵禁,嚴格管理,加強巡邏警戒...
太嶽兵工廠內火爐不息,六十多萬工匠,日夜操勞,鍛鐵造械,保證前線裝備刀槍箭矢及時補充。
府庫內糧草,更是被各地已征青壯,一車車運往前線,保證物資充足。
這一切切都預示著,戰爭來臨了,很少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並州還好一點,因為夏軍統治力有限,世家以及依附其下的百姓,得以有喘息之機。
而河套,雖說有郭大總管仁慈,但該有的必須要行,該做的,一分都不能少。
事態嚴重,戰事緊急,河套內部,無論青壯婦孺,還是老幼之力,一切皆要服從於戰爭需求。
糧食、金鐵、牛車、馬匹、等各種物資皆要實行戰時配給,按人頭數統一分發,這一切都在逐步實施。
郭圖隻給了六天的緩衝時間,一旦期滿,這些紙麵上的信息,便會被總督府以及各級郡縣,統一施行...
一直以來,戰爭離河套民眾並不遠,無論是匈奴人還是漢人,沒有例外。
戰爭來臨,不是說百姓少吃頓飯那麽簡單,是吃草根還是樹皮,而是有沒有的吃...
是被抓去徭役,是被征召為後勤兵役,還是被派發到軍隊中,當苦力炮灰...
如今這些,隻是戰爭總動員的前奏,還談不上民不聊生。
因為有州府秩序維護,有條不紊的施行,盡管百姓困苦,隻要聽從調度,還能勉強保障自身安全。
一旦局勢不利,夏軍戰敗,亂兵湧入後方,那可就是真的是人命如草,生不如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匪過如梳,官過如剃,兵過如蓖,這句話就很好的詮釋,亂世人命的低與賤...
......
門外侍衛矗立不苟,總督府人員逐漸流散冷清。
大廳中隻有郭圖、高歡、鄭渾等一眾高層埋頭苦工,未曾懈怠。
做好人難,做一個好官更難,像郭總管這樣,找到目標與理想抱負,且廢寢忘食的官員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總督大人以身作則,但是飯還是要吃的,其他人午休用餐,這一點眾人不好置評。
踏踏,正當眾人埋頭批注竹簡,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亂了他的思緒。
羅惠手持密函火,急火燎的走了進來:“大人...急件...”
“北方...急件...”
郭圖心中一驚,猛然抬首:“何事緊急?”
“大人,局勢有變...”
羅惠不敢怠慢,急忙道:“三日前,洛陽戰事結束,三張覆滅...”
“大將軍下了動員令,治下河套、並州、幽州、十四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男子,皆服徭役...”
“河套六郡,各府衛兵,緊急擴軍,以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緊急動員?”郭圖心中一驚,也不顧得什麽政事。
他急忙接過密件一目十行,主公竟然會不顧河套穩定,要頒布緊急動員令。
信帛上的內容並不複雜,大概意思就是黃巾覆滅,北地胡人不願撤軍。
局勢危機,河套民眾當以大局為重,十四歲以上的少年、青年、壯年、乃至有能者,必須配合各地官員服役,為北方出工出力。
當得知北侯要全縣動員後,鄭渾等人心中不忍道:“大人,此時正值耕收之季,河套各地穀物尚未完全收集,如何能半途而廢...”
“這個時候征伐青壯勞力服役,恐怕會激起民怨,河套這些時日努力的結果怕會毀於一旦...”
“是啊,大人,河套維穩,不若等夏收地種之後...”
以高歡為首的文人集團,急言相勸,想要緩一緩...
在這個走路靠腿,種地人拉馬耕的年代,一個壯年勞力的作用不言而喻,這關乎著一個家庭的興衰。
百姓一年到頭,辛苦苦的皆在田裏,其中汗水與付出不用多言。
好不容易熬到豐收季,卻因為官府的徭役而耽擱了事,心中肯定積怨。
種田耕地勞累,辛辛苦苦大半年,但收成卻隻有那麽幾天。
早了則收成減半,晚了同樣顆粒難收,無論收與種全靠天時。
所以天時很重要,百姓接下來是啃土,還是吃糧,就在這幾日。
此正是關鍵時期,若不然郭總管也不會忙的廢寢忘食,連飯都來不及吃。
“好了,爾等不必多言,此事容吾思慮!”郭圖也是從基層爬上來的,當然知道一個壯年勞力對於家庭的重要性。
他也知道天時對百姓的重要性,畢竟這個時代全靠老天賞飯吃,大多人都會重視。
郭圖拿著手中信函,反複看了一遍又一遍,麵上變幻不定。
他躊躇半晌,最後咬牙道:“征發徭役,非一時之事,前期先做動員準備,讓各地基層有底...”
“另外,發總督府公文,督促百姓搶收搶種,各地耕收事宜,六日內必須完結集合...”
局勢緊迫,如今黃巾覆滅,朝廷平定叛亂,北地大戰在即。
主公命令不得不行,但郭圖還是打算,先為百姓爭取一些時間,畢竟數百萬人,不可能一下子說征調就征調...
前期的準備和緩衝時間,不可避免,大不了被主公降罪革職,自己受點委屈,總好過數百萬民眾餓著肚皮過冬...
河套人均三十多畝地,一戶百餘畝,以半種來算,也得五十畝。
哪怕刨去此前的收獲,剩下六天的時間,肯定還是不夠的...
但事在人為,百姓們能搶收一點是一點,他隻能做到這了...
唿唿,北風蕭瑟,掃了眼院外飄飛的落葉。
郭圖心情沉重道:“此事吾會親自向主公稟明情況,各地隻需依命行事便可...”
“即使到時主公怪罪下來,也不用爾等擔責...”
“大人!”一高歡等人欲言又止,他們知道大人是打算一個人扛了,心中不免有些無力之感!
六日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正好是傳訊兵一個來迴的時間。
若侯爺發現河套征發徭役延遲,肯定會異常震怒,甚至換一個人執行也未可知...
畢竟接下來,很可能要麵對一場,關乎夏軍生死存亡的戰爭。
在軍機大事麵前,其他事都得靠邊站,別說是沒糧過冬,就算是河套無糧,餓殍遍地,也要執行。
李屠夫那乾綱獨斷的性情,各第官員,早已領教過了!
隻不過,這一次,郭圖打算一個人,為河套文武和百姓抗下所有...
如今境內軍團皆已北上,沒了韓忠、徐晃、臧霸這些將領監督...
可以說整個河套,都是郭圖這個總管大人說了算,他想要為百姓爭取點時間,還是可以的...
李信的戰爭動員令,不是說說,哪怕郭圖有心為百姓爭取時間,但該做的準備,必需要做...
朝廷來伐,鮮卑大軍壓境,局勢極度緊張,河套、並州、幽州、乃至新下的冀州常山郡,所有人都要做好麵對戰爭的準備。
原定各地軍團枕戈以待,地方武裝進入戰備,在訓新兵發放長矛與刀盾,各地青壯統一要服徭役。
軍隊備戰,弓弩上弦,所有士兵,全天候待命,刀不離身,盾不離手,和衣而眠。
河套三十六府,軍營馬槽內,時刻鋪滿草料,糧車內裝滿軍糧以及箭矢器械,大軍隨時都能開拔作戰。
各州郡內,無論文武官員,皆要精神以待,情報人員晝夜輪值,全天候接收前線指令,保證命令及時傳達。
各地大小縣城內部,施行宵禁,嚴格管理,加強巡邏警戒...
太嶽兵工廠內火爐不息,六十多萬工匠,日夜操勞,鍛鐵造械,保證前線裝備刀槍箭矢及時補充。
府庫內糧草,更是被各地已征青壯,一車車運往前線,保證物資充足。
這一切切都預示著,戰爭來臨了,很少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並州還好一點,因為夏軍統治力有限,世家以及依附其下的百姓,得以有喘息之機。
而河套,雖說有郭大總管仁慈,但該有的必須要行,該做的,一分都不能少。
事態嚴重,戰事緊急,河套內部,無論青壯婦孺,還是老幼之力,一切皆要服從於戰爭需求。
糧食、金鐵、牛車、馬匹、等各種物資皆要實行戰時配給,按人頭數統一分發,這一切都在逐步實施。
郭圖隻給了六天的緩衝時間,一旦期滿,這些紙麵上的信息,便會被總督府以及各級郡縣,統一施行...
一直以來,戰爭離河套民眾並不遠,無論是匈奴人還是漢人,沒有例外。
戰爭來臨,不是說百姓少吃頓飯那麽簡單,是吃草根還是樹皮,而是有沒有的吃...
是被抓去徭役,是被征召為後勤兵役,還是被派發到軍隊中,當苦力炮灰...
如今這些,隻是戰爭總動員的前奏,還談不上民不聊生。
因為有州府秩序維護,有條不紊的施行,盡管百姓困苦,隻要聽從調度,還能勉強保障自身安全。
一旦局勢不利,夏軍戰敗,亂兵湧入後方,那可就是真的是人命如草,生不如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匪過如梳,官過如剃,兵過如蓖,這句話就很好的詮釋,亂世人命的低與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