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河套,值夏收節,一望無際的平原上草木茂盛,禾麥範金。


    大地上人頭攢動,無數身披麻衣的農夫,手持石刀頂著烈日,在麥田裏躬腰勞作。


    這些人有年過半百的老人,也有七八的幼童,大人們在田裏勞作,有小兒則甩著大鳥在無際的田野間追蛙蟲。


    也有乖巧的女孩兒在一旁幫忙,簞食壺漿,或撿一些零穗。


    農夫們勤勞無比,哪怕汗水如瀑,皮膚幹裂,但他們仍然幹勁十足,將一摞摞金黃色的麥穀堆積到牛車上。


    滿是汗水的臉上,是帶著笑的,那是豐收的喜悅,是幸福的笑。


    唿唿,暖風如喜,勞作豐收,身著粗布麻衣的農夫。


    一輛輛堆滿穀物的牛車馬車,以及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凝聚出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麵!


    “踏踏!”馬蹄聲急,一條嶄新的官道上,一隊傳令速奔馳而過!


    “閃開,千裏加急!”帶隊騎士背後七色旗幟,迎風揚起。


    四周騎兵策馬怒喝,官道上正在趕車收穀的農夫,慌忙的將牛車靠邊。


    正在田裏勞作的農夫,一個個抬首迴望:“快,瓜娃子,靠邊站!”


    “快,娃子,聽話...”


    他們急急忙忙的放下石刀農具,將自家娃兒看好,怕衝撞了傳訊騎兵。


    對於這些手持利刃的兵卒,農夫們是打心底畏懼,不敢有絲毫衝撞!


    如果說郭大人麾下的官吏,給他們的印象,是威嚴有禮又和藹可敬的。


    那這些手持利刃兵卒,在他們眼裏,就是冷酷殘暴的代名詞。


    河套有兩位大人,一者為郭圖總督大人,另者為扈從軍韓忠統領。


    他們二人是常駐河套的大人物,但行事作風,卻天差地別。


    前者是百姓的父母官,主張仁治還富於民,帶領治下百姓丈量土地修善水渠,讓百姓安居樂業吃飽飯過上富裕的生活。


    後者則是吃飽了沒事幹,整日裏帶著八旗狗腿子,在美稷平原上遊蕩練兵。


    這些兇殘的旗兵,踐踏禾苗,威嚇鄉裏都是輕的。


    更重要刀是,每到收時,其便會巡遊各地,稅收不及者,皆要遭殃。


    可以說,雙方是春寒兩重天,讓人心中又敬又畏...


    烈日炎炎,北風習習,美稷總督府。


    官員筆吏,手持竹簡來去匆匆,一片忙碌之景。


    夏收之際,不但百姓忙碌,河套各地官員也不得歇。


    而總督府作為河套行政中心,大小事務更是繁雜無數,難有所休!


    高大的總督府內,置備簡陋,除了標配的案牘竹簡外,其他事物寥寥。


    層層疊疊的竹簡後,郭圖麵色沉靜的批閱著一卷卷書錄,不時用筆墨標注批示,好讓各部官吏看的明白。


    “大人,已經午時了!”


    大廳內,高歡抬頭看了眼專心致誌的大人,盡管心中不忍。


    但還是上前提醒道:“大人,人是鐵飯是鋼,該用餐了...”


    “早餐可以不用,但是午餐必須吃,若不然身體...”


    “文惠不用顧忌我,你先去休息吧...”


    正在埋頭批閱的郭圖,微微抬首道:“我可以少吃頓飯,但河套各地,正值豐收大季...”


    “此關乎北方,關乎河套六百萬民眾的口糧,不敢有絲毫懈怠...”


    “且百姓兩日一餐,都能忍受,吾有何可矯情的...”


    說完,郭圖也不管高歡的糾結,繼續埋頭批示文件。


    這個時代,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民眾乃至富貴人家,大都保持著一日兩餐的習性。


    當然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苦貧民,隻能另算。


    隻有李信這個不守世俗規矩的家夥,才會弄個什麽一日三餐,就連軍隊中的士兵也是如此。


    所以為什麽說夏軍奢侈,不但是在武器配備上,就連夥食補給上也是如此。


    這也是夏軍雖然軍法冷酷,紀律森嚴,卻很少有逃兵,甚至戰場鬥力強悍的原因。


    因為,脫離了軍隊,這些農家漢子,一日混個半餐裹腹,都是奢望...


    這個黑暗混亂的時代,普通屁民,貧苦百姓,十天餓九頓,都是常態...


    而夏軍一日三餐的習俗,上行下效,文官也不能例外。


    郭總管無疑是盡職盡責的,自主政河套以來,廢寢忘食不在少數。


    甚至有時工作繁重之時,連續三日不休息也是常態,他是有誌青年,熬得住。


    如今正值耕收大季,其中一舉一動都關乎著無數百姓的肚皮與口糧,這個時候就更加不敢有絲毫懈怠了。


    作為主政一方的大員,郭總管的每一個舉動與決斷,都影響著無數人。


    在高歡看來的一些小事,卻是牽連著數百萬人的身家性命。


    所以做好人難,做好官更難,河套的匈奴人和遷來的漢民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遇到了不修仁政的李屠夫。


    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良心未泯的郭總管,在河套這些時日,所做出的政績不說為民眾謀福,但也盡職盡責的給予各地安穩...


    在並州如此,在河套同樣不敢懈怠,他不管在哪裏做官,從來不貪錢財。


    隻是盡力盡職做事,加上為人寬和不苟,在百姓心中還是有那麽丁點威望的。


    河套新政,郭總管不辭辛苦,親自帶隊丈量土地,修築水渠,同時不忘走訪體察民情,排憂解難。


    自郭總管主政河套以來,治下民眾家有餘財,無論是匈奴人還是漢人,皆有良田寢舍以及牛馬牲畜。


    老幼兩餐飽腹,民眾互通有無,兩族間通婚無阻,各部隔閡漸消,表麵上更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比之大漢境內的饑荒重負,秩序紊亂,易子而食的境界,好了不知多少倍。


    這是郭總管,以及一眾幹臣能吏,日夜精竭努力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