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攻防流血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咕嚕嚕,趁著敵軍被壓製的機會,夏軍前陣車輪碾土,迅速的向大寨處逼近!
“反擊,弓弩手反擊!”
眼見敵軍越來越近,哪怕被壓得抬不起頭,但各部頭人依然頑強,頂著被砸成肉餅的危險指揮戰鬥:“弓手,箭雨覆蓋,將他們壓迴去!”
“快,不能讓他們靠近!”
“上弦,放!”
嗖嗖,與此同時,寨內鮮卑勇士強忍著心中不適,彎弓搭箭,向外攢射箭雨。
高高的箭塔上,一群身材高大的弓手,更是冒著箭矢,奮力拉弦!
隨著敵軍前隊不斷靠近,鮮卑人的反擊,也適時出現。
他們雖然沒有衝車強弩,這種複雜的武備,但依托大寨和內裏的一座座箭塔,居高臨下占據著地利優勢,還是有殺傷力的。
“盾,舉盾!”
哪怕前方有盾車開道,但後陣的士兵卻不得不舉盾防禦,因為關乎身家性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一時間雙方箭雨互相覆蓋,夏軍前方衝車盾車開道,中陣士兵舉盾艱行,後陣弓箭手駐足,在百步外彎弓搭箭,給與前方友軍提供火力支援。
“轟隆隆!”經過短暫的相持後,衝車終於靠近鮮卑大寨。
尖銳的撞角,在士兵的推動下,狠狠的撞在敵軍木寨上,直震得整個木壘搖墜。
與此同時,盾車後的長矛兵,也順著大盾空隙,將手中利刃狠狠的向寨內捅進。
“砰噗!”鮮血肆溢,一朵朵妖異的紅花於寨內外綻開,流腥的鮮血刺激著士兵的情緒,也顫栗著敵我的心靈。
工營大師雖然毫無戰力,但是他們精心打造的殺戮器械,威力卻不容小覷,衝車撞角。
這些集古今智慧為一體的戰爭機器,動起來便是天崩地裂之勢。
砰砰,木屑粉碎,寨門裂痕,隨時可衝入大營...
“快,壓上去,不能讓他們入寨!”
大寨後方,士兵揮矛前壓,一隊倒下便有另一列上前補上,前赴後繼,不懼生死。
箭塔上,鮮卑士兵居高臨,奮力的將箭囊中的銳矢射入陣中,因為角度與距離的關係,每次開弓便能帶走一名敵人,這讓他們動力十足!
軍陣後方,時刻關注戰場動向的臧霸,也注意到了箭塔上的阻礙:“孫康,你帶人將敵方箭塔打掉…”
“速度要快,一刻鍾後,我不希望在看到上麵有人站著...”
“諾!”時刻待命的孫康,急忙出列:“弓弩手,跟我來!”
唿啦啦,三千名手持踏橛強弩的士兵瞬間出列,緊跟而上。
戰事兇險,每耽擱一分,便意味著有無數的兄弟在死亡,各部雖然見慣了生死,但還沒到無視士兵白白犧牲的地步。
戰場複雜,敵我雙方焦灼應戰,夏軍訓練有素武備精良,鮮卑人多勢眾依托地利,雙方各有優勢。
士兵的命不值錢,但士兵的死傷,卻代表著戰事的走向。
因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始終是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普通士兵。
後方的將領雖然運籌帷幄,但若是士兵崩潰了,這場戰事也就結束了。
當然也有人說將領比普通士兵重要多了,這話也沒錯。
有道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又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典故,將領同樣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將領與士兵密不可分,雙方都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戰事焦灼,喊殺聲烈,雙方士兵輪換不休,一隊打光,便又有另一批次頂上,戰事不休。
夏軍後方,一座臨時搭建的木塔上,眾將士按劍而立,時刻關注著前方的戰事。
時間焦灼,日上中天,至此炎夏灼熱的氣浪蒸騰著戰場流血。
鮮卑南部大寨,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血染煉獄,冒著不正常的紅氳!
一直關注戰場形勢的王雄,不由上前道:“大將軍,午時日烈,不若讓士兵退下來修整一番!”
“士兵傷亡慘重,如此下去,我的人恐怕會承受不住...”
“你的人承受不住?”
李信麵色不變,陰翳的眸子掃了眼後者:“即上戰場,生死由命,承受不住那便去死...”
“可是....”王雄張了張嘴,想要爭取一下。
李信不等對方進一步爭辯,毫不留情的打斷:“你的人是命,老子的兵同樣是人...”
“他們血戰在最前方,都沒有喊累,你有何資格在這裏叫苦...”
“此戰,沒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後退...”
李信聲音冷冽,沒有理會王雄難堪的臉色,沒有一絲動搖,更沒有一絲顧忌。
對於這些邊軍將士,臧霸或許會顧慮一二,但李信卻絲毫不留情麵。
臧霸壓不住人,那是因為當初大戰在即兵力有限,不想內訌,才讓王雄等邊將遊離在指揮係統之外。
但李信不一樣,此刻武皋關內大軍雲集,夏軍四大主力軍團盡皆北上。
為了此戰,為了將鮮卑打退,他幾乎壓上了現階段所能調動的全部力量。
這個時候王雄等邊將,若敢說半個不字,他的屠刀不介意,先染點漢軍的血...
李信環顧四周戰場:“傳令下去,讓督戰隊嚴密堅守戰場,不得有絲毫紕漏!”
“臨陣退縮者,殺!”
“躊躇不前者,斬!”
“聞令不前者,屠!”
戰場後方,三萬多名手持槍矛弓弩的督戰騎兵,遊走戰場。
他們在收攏散兵的同時,也監視著每一個異動者。
無論是夏軍士兵,還是長城漢軍,膽敢臨陣退縮,或者聞令不進者,皆不留情...
此戰,不止是夏軍主力在進攻,戰場上王雄、梁習、潘豹、陳季等近三萬多名邊軍,同樣不能幸免,在督戰隊和將領的指揮下,輪番攻寨...
這些常年與胡人交戰的邊軍,也算得上是百戰老兵了,單論作戰經驗與勇力,比之夏軍精銳也絲毫不弱。
但這些人,大都手持槍矛木盾,披甲率更是慘不忍睹,強攻大寨,自然死傷慘重。
而且夏軍中的指揮係統,雖說是照抄漢軍的,但是其中紀律規則,還是有些差異的。
正常的督戰隊,是用來收攏士兵,和震懾逃兵的。
夏軍倒好,從最初的建軍起,直接弄了個躊躇不前者死。
這給予的壓力,和迫力,自然讓初來乍到的漢軍倍感不適。
邊軍將士忍受不住傷亡也好,亦或是想保存實力也罷,隻要被李信納入指揮範圍,便要做好打硬仗苦戰的準備。
此番既然奪了邊軍的指揮權,那他們就別想保存實力,夏軍各部將領,也沒有那種傳統...
夏軍的傳統,就是一脈相承的,血戰不休,死戰不退...
從潁川平原之戰,到洛陽的攻城戰,在到後來的河套大戰...
各部將領從來不畏傷亡,太史慈、魏延、臧霸、黃紹、韓忠、昌豨、孫康等將領,也沒有保存實力避戰的想法。
夏軍中除了徐晃和郭藴,有時候會照顧士兵,不做無意義的損傷之外,其他將領還真沒那個心思。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是被夏軍真真正正貫徹落實的…
正是因為這種不畏戰的傳統慣性,才造就了夏軍各部統領的赫赫威名,王雄等人如果不能適應這種環境,沒落隻是早晚...
李信不怕麾下士兵傷亡慘重,也不怕各部將領打敗仗,更不怕他們將士兵打光。
他就怕有人生出異心,或者畏戰保存實力之類的,此風斷不可漲,若不然很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光頭強。
光頭強當初實力強勁,為何還會敗逃域外,其中因素有很多,李信感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各部將領總想著保存實力。
空有強大的軍團,和兵員的數量優勢,卻不能協同作戰,完美的計劃因為各種原因成為空談。
後車之鑒,李信自然心中警惕,所以他要將某些苗頭扼殺在萌芽之中,不給其任何冒頭的機會...
......
“反擊,弓弩手反擊!”
眼見敵軍越來越近,哪怕被壓得抬不起頭,但各部頭人依然頑強,頂著被砸成肉餅的危險指揮戰鬥:“弓手,箭雨覆蓋,將他們壓迴去!”
“快,不能讓他們靠近!”
“上弦,放!”
嗖嗖,與此同時,寨內鮮卑勇士強忍著心中不適,彎弓搭箭,向外攢射箭雨。
高高的箭塔上,一群身材高大的弓手,更是冒著箭矢,奮力拉弦!
隨著敵軍前隊不斷靠近,鮮卑人的反擊,也適時出現。
他們雖然沒有衝車強弩,這種複雜的武備,但依托大寨和內裏的一座座箭塔,居高臨下占據著地利優勢,還是有殺傷力的。
“盾,舉盾!”
哪怕前方有盾車開道,但後陣的士兵卻不得不舉盾防禦,因為關乎身家性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一時間雙方箭雨互相覆蓋,夏軍前方衝車盾車開道,中陣士兵舉盾艱行,後陣弓箭手駐足,在百步外彎弓搭箭,給與前方友軍提供火力支援。
“轟隆隆!”經過短暫的相持後,衝車終於靠近鮮卑大寨。
尖銳的撞角,在士兵的推動下,狠狠的撞在敵軍木寨上,直震得整個木壘搖墜。
與此同時,盾車後的長矛兵,也順著大盾空隙,將手中利刃狠狠的向寨內捅進。
“砰噗!”鮮血肆溢,一朵朵妖異的紅花於寨內外綻開,流腥的鮮血刺激著士兵的情緒,也顫栗著敵我的心靈。
工營大師雖然毫無戰力,但是他們精心打造的殺戮器械,威力卻不容小覷,衝車撞角。
這些集古今智慧為一體的戰爭機器,動起來便是天崩地裂之勢。
砰砰,木屑粉碎,寨門裂痕,隨時可衝入大營...
“快,壓上去,不能讓他們入寨!”
大寨後方,士兵揮矛前壓,一隊倒下便有另一列上前補上,前赴後繼,不懼生死。
箭塔上,鮮卑士兵居高臨,奮力的將箭囊中的銳矢射入陣中,因為角度與距離的關係,每次開弓便能帶走一名敵人,這讓他們動力十足!
軍陣後方,時刻關注戰場動向的臧霸,也注意到了箭塔上的阻礙:“孫康,你帶人將敵方箭塔打掉…”
“速度要快,一刻鍾後,我不希望在看到上麵有人站著...”
“諾!”時刻待命的孫康,急忙出列:“弓弩手,跟我來!”
唿啦啦,三千名手持踏橛強弩的士兵瞬間出列,緊跟而上。
戰事兇險,每耽擱一分,便意味著有無數的兄弟在死亡,各部雖然見慣了生死,但還沒到無視士兵白白犧牲的地步。
戰場複雜,敵我雙方焦灼應戰,夏軍訓練有素武備精良,鮮卑人多勢眾依托地利,雙方各有優勢。
士兵的命不值錢,但士兵的死傷,卻代表著戰事的走向。
因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始終是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普通士兵。
後方的將領雖然運籌帷幄,但若是士兵崩潰了,這場戰事也就結束了。
當然也有人說將領比普通士兵重要多了,這話也沒錯。
有道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又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典故,將領同樣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將領與士兵密不可分,雙方都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戰事焦灼,喊殺聲烈,雙方士兵輪換不休,一隊打光,便又有另一批次頂上,戰事不休。
夏軍後方,一座臨時搭建的木塔上,眾將士按劍而立,時刻關注著前方的戰事。
時間焦灼,日上中天,至此炎夏灼熱的氣浪蒸騰著戰場流血。
鮮卑南部大寨,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血染煉獄,冒著不正常的紅氳!
一直關注戰場形勢的王雄,不由上前道:“大將軍,午時日烈,不若讓士兵退下來修整一番!”
“士兵傷亡慘重,如此下去,我的人恐怕會承受不住...”
“你的人承受不住?”
李信麵色不變,陰翳的眸子掃了眼後者:“即上戰場,生死由命,承受不住那便去死...”
“可是....”王雄張了張嘴,想要爭取一下。
李信不等對方進一步爭辯,毫不留情的打斷:“你的人是命,老子的兵同樣是人...”
“他們血戰在最前方,都沒有喊累,你有何資格在這裏叫苦...”
“此戰,沒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後退...”
李信聲音冷冽,沒有理會王雄難堪的臉色,沒有一絲動搖,更沒有一絲顧忌。
對於這些邊軍將士,臧霸或許會顧慮一二,但李信卻絲毫不留情麵。
臧霸壓不住人,那是因為當初大戰在即兵力有限,不想內訌,才讓王雄等邊將遊離在指揮係統之外。
但李信不一樣,此刻武皋關內大軍雲集,夏軍四大主力軍團盡皆北上。
為了此戰,為了將鮮卑打退,他幾乎壓上了現階段所能調動的全部力量。
這個時候王雄等邊將,若敢說半個不字,他的屠刀不介意,先染點漢軍的血...
李信環顧四周戰場:“傳令下去,讓督戰隊嚴密堅守戰場,不得有絲毫紕漏!”
“臨陣退縮者,殺!”
“躊躇不前者,斬!”
“聞令不前者,屠!”
戰場後方,三萬多名手持槍矛弓弩的督戰騎兵,遊走戰場。
他們在收攏散兵的同時,也監視著每一個異動者。
無論是夏軍士兵,還是長城漢軍,膽敢臨陣退縮,或者聞令不進者,皆不留情...
此戰,不止是夏軍主力在進攻,戰場上王雄、梁習、潘豹、陳季等近三萬多名邊軍,同樣不能幸免,在督戰隊和將領的指揮下,輪番攻寨...
這些常年與胡人交戰的邊軍,也算得上是百戰老兵了,單論作戰經驗與勇力,比之夏軍精銳也絲毫不弱。
但這些人,大都手持槍矛木盾,披甲率更是慘不忍睹,強攻大寨,自然死傷慘重。
而且夏軍中的指揮係統,雖說是照抄漢軍的,但是其中紀律規則,還是有些差異的。
正常的督戰隊,是用來收攏士兵,和震懾逃兵的。
夏軍倒好,從最初的建軍起,直接弄了個躊躇不前者死。
這給予的壓力,和迫力,自然讓初來乍到的漢軍倍感不適。
邊軍將士忍受不住傷亡也好,亦或是想保存實力也罷,隻要被李信納入指揮範圍,便要做好打硬仗苦戰的準備。
此番既然奪了邊軍的指揮權,那他們就別想保存實力,夏軍各部將領,也沒有那種傳統...
夏軍的傳統,就是一脈相承的,血戰不休,死戰不退...
從潁川平原之戰,到洛陽的攻城戰,在到後來的河套大戰...
各部將領從來不畏傷亡,太史慈、魏延、臧霸、黃紹、韓忠、昌豨、孫康等將領,也沒有保存實力避戰的想法。
夏軍中除了徐晃和郭藴,有時候會照顧士兵,不做無意義的損傷之外,其他將領還真沒那個心思。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是被夏軍真真正正貫徹落實的…
正是因為這種不畏戰的傳統慣性,才造就了夏軍各部統領的赫赫威名,王雄等人如果不能適應這種環境,沒落隻是早晚...
李信不怕麾下士兵傷亡慘重,也不怕各部將領打敗仗,更不怕他們將士兵打光。
他就怕有人生出異心,或者畏戰保存實力之類的,此風斷不可漲,若不然很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光頭強。
光頭強當初實力強勁,為何還會敗逃域外,其中因素有很多,李信感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各部將領總想著保存實力。
空有強大的軍團,和兵員的數量優勢,卻不能協同作戰,完美的計劃因為各種原因成為空談。
後車之鑒,李信自然心中警惕,所以他要將某些苗頭扼殺在萌芽之中,不給其任何冒頭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