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聞言大笑,拍了拍劉邦的胳膊:“兄勿要多禮了,來,大兄登車,與弟一同入城。”
說著,不顧劉邦的推辭,攥著胳膊就把劉邦拎上了戎車。項羽是什麽力氣?劉邦全無抵抗之力,也隻能半推半就的與項羽並肩站在了車上。
三十多萬大軍,就算雒陽城廣大,要是全都入城,也會把雒陽弄得雞飛狗跳。所以,隻有項羽所帶的六萬多楚軍跟隨進城,其他諸侯軍在城外分方位紮營。當然各諸侯軍將領都跟著項羽進了城。
項羽先命劉邦帶他去看糧倉,在紮堆建在一起的八、九個倉場內看到總數有二百多的糧囷(一囷三千石)後,項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這些糧食總算能讓包含劉邦軍在內的四十萬大軍支撐一個月了,加上項羽軍中還帶有十日糧,以及雖然趕不上消耗但仍在從齊、楚不斷補充運來的部分,應可支持兩個月的戰事所需。
如果能在一個半月內打進潼關,關中的糧食大大地有,就不存在糧荒了。可如果打不進去呢?
項羽使勁晃了晃腦袋,還沒開打,先不要去想這個。
一圈轉完,所有諸侯軍將見到糧食都有了底氣。等一起隨同項羽來到三川郡府大堂坐定,還沒等項羽說話,這些軍將就七嘴八舌的開始向項羽請戰。
項羽滿臉笑容的抬手向下壓了壓,下麵安靜了下來。
“函穀道狹,其後的潼關也築於狹路之上,因此現有四十餘萬大軍一是無法盡得其用,二則各軍也不能一齊往函穀,是否需要分一路軍取河東入秦,各沿途關鍵重城、糧道等遣軍控製,都需要具體進行調配。還有因秦人西逃而放棄的山東各郡縣,也要盡快占據,這都需要諸將齊心協力,各盡其能。”
這話是啥意思?大堂上的諸侯軍將領有點發懵。從洛陽向西至函穀關這一路,需要分兵占駐關鍵城池如澠池、新安、陝縣等,這容易理解。占據秦人放棄的山東郡縣……難道還沒打入關中,就要先開始分封分贓不成?這個項籍難道根本不再理會懷王而要自行決定山東歸屬?
“本上將已與次將增,”項羽不管這些諸侯將領怎麽想,向範增擺了擺手,“商討過如何調配兵力,現在就由次將增將結果向諸將告知,若有異議可以共同商討。”
諸將立即屏息靜氣。
範增笑容可掬的看了看諸將,有意無意的瞟了劉邦一眼,望著案上攤開的木簡開始分派:“伐秦,糧道最為要緊,我軍之糧秣補充主要由趙、楚、齊三國提供,殷地處於關鍵位置,就由司馬卬領萬卒駐殷。”
司馬卬倒是沒啥意見,站起來行禮:“屬將遵上將軍令。”
“三川郡既是重要糧道,也是屯糧之所,從滎陽到雒陽這一路的先鋒,都是趙國將軍申陽擔當。既如此,將軍陽可領二萬卒,使三川郡各城都歸於諸侯軍,如何?”
申陽為張耳寵臣,隨項羽攻秦,史書中他作為先鋒首先攻下了雒陽一帶,然後在河水迎接項羽,被封為河南王,以雒陽為國都,劉邦與項羽開戰之後投降劉邦。
範增的這個調配方案一出,劉邦和張良的臉色都不是那麽好看。可因為劉邦先奪雒陽的舉動惡了項羽,這時都不太敢多事。
範增在宣布調派申陽取三川時,兩眼緊盯著劉邦和張良,看他們麵無表情跟沒聽見一樣,心中略有得意:讓你們搶,偏不給你們。
項羽多少有一絲歉意,這地方原本應屬韓國的:“韓相良可有什麽不同意見?”
張良看項羽點將,連忙說道:“韓王當初能至潁川複國,全靠武信君贈以兵卒,因此屬將可代大王承諾,全聽上將軍安排。”
項羽微微頜首不再言語。
範增見沒有產生爭執反而有點失望,心說那老朽就給你來個狠的!
他抬頭望了一眼項羽,然後用最若無其事的語調說:“南郡臨江水,為防範秦人由巴地順水而出,需要駐軍。”
劉邦的再努力克製,聽到這話克製不住的臉色也變了。
項羽又非常適時的插進話來:“兄季在南陽留有多少兵力?”
劉邦患得患失起來。
說留了三萬,項羽也不可能把南郡給他,反而會將這次帶來的六萬卒都奪走,自己豈不是要光溜溜的迴南陽?
“上將軍,屬將在南陽留有萬卒。”劉邦咬著後槽牙的擠出一句話。
“哎呀,那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再控南郡了。”範增一副遺憾的樣子:“上將軍,屬將記得將軍共敖是南郡人,不若就由其領卒萬五,即刻赴南郡?”
項羽眼中銳光一閃而沒,看了看劉邦沒有說話,就做出一副很勉為其難的樣子點點頭:“次將軍就如此安排吧。”
劉邦心裏這個苦啊,不自覺的就轉頭看了看張良。張良嘴角浮起一絲微笑,輕輕搖頭。劉邦見張良如此,大約他心中已有計較,於是神色化為坦然。
範增黑了劉邦一道,見劉邦毫無反應,心裏不免頗為佩服並更加警惕。
範增在項羽領諸侯聯軍追擊秦嘯軍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考慮山東日後的走向。
是否能滅秦?範增沒有把握,尤其王離在巨鹿甬道被斷後並未花大氣力來奪,反而就此迅疾退兵迴返關中,讓範增頭大。這十七、八萬百戰秦卒縮進關中據守的話,以險關著稱的函穀關根本就是牢不可破。
然而滅秦做不到,重劃山東勢力範圍做得到,因為秦人都縮迴去了,山東大地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由項羽率領的楚軍。至於魏王豹、韓王成、趙王歇、燕王韓廣、張耳、陳餘、齊國田氏、臧荼之流,都不值得花大力氣應對,唯有這個劉季,讓他頗為警惕。
劉季一直就沒強大過,可就是這麽弱的一個小亭長,麾下卻有好幾員猛將,現在又多了個本為韓相的張良做謀士。
範增就想不通了,這樣一個土包子為啥會有這麽多人願供驅策?結果是,這個劉季從芒碭山中流匪變成了沛公,然後又變成了碭郡長+武安侯,最後又成了“懷王之約”中有機會與項羽搶奪關中王的內部競爭對手。
單從劉邦在現在自己不給其盟友韓王成三川之地,又直接從其手中奪走南郡,而此人竟然處之泰然,就不可小覷!
“武安侯向上將軍進言兵分兩路,”範增的想法一閃而過,繼續調派著:“認為四十萬大軍在函穀關前也施展不開,上將軍認為很有見地。武安侯此番從南陽帶軍六萬,應可攻破軹關入陘,但過陘後入河東一路西伐就顯得兵力不足了,所以上將軍想由武安侯再將二萬魏軍納入麾下,由魏將軍柏植率領,聽武安侯軍令,不知武安侯意下如何?”
範增話音剛落,比較靠後坐席上的一個雄壯將軍就站了起來,遙遙向劉邦一禮:“屬將願從武安侯伐秦,聽令行事。”
這對劉邦倒不是什麽壞事,所以他立即向柏植還禮:“能得將軍助力,季之大幸也。”
項羽趁熱打鐵:“那麽大兄明日就啟程如何?”
“喏。”劉邦也不多廢話,行了個軍禮。
散堂後,劉邦與柏植簡單商議了一下明日合兵出征的一些具體事宜,並因魏軍加入而又向項羽請了一批糧秣輜重,就迴到自己的營中,隨即把張良拉入小帳密議起來。
“沛公勿要因共敖取南郡之事煩憂,”張良一開口就先安慰著劉邦,“當下先發六百裏加急,讓將軍賀(陳賀)暫且放棄取南郡,即便已下也棄之,避免和共敖衝突。”
“就這麽直接放棄,會不會讓人覺得本侯軟弱好欺?”劉邦還是心疼這塊不算肥的肉。
“南郡北麵是沛公的南陽,西麵是秦,東麵是鄱君吳芮,南麵是江水,江水之南則更為荒蠻。當沛公可返南陽時,上將軍也已返彭城,南郡孤零零的懸在那裏,到時沛公與南郡製造一些爭執,然後一舉奪下,沛公覺得上將軍會為這麽一塊半荒蠻之所興師而來否?”
劉邦恍然大明白,小雞啄米一般連連點頭:“軍師說得透徹,隻是軍師所說製造爭執……會不會讓天下人認為是本侯的責任?”
張良笑了:“以仆之見,南郡若沒有司農參的耕作法,又不從南陽移民授田,共敖養他那萬五卒都不易。沛公隻要示弱並不在與南郡相鄰之地部署重兵,共敖就極可能會反過來覬覦南陽而發兵侵土。那時沛公不但不擔責,還會讓天下人認為沛公取南郡逐共敖是理所應當,就連上將軍都無法迴護,更不會因此長途興兵。”
劉邦老懷大慰:“本侯幸得子房,實天意助我也。”
放下這個話題,劉邦又說起項羽塞給他的魏軍:“魏軍是隨上將軍解巨鹿之危時重整成軍,戰力尚未可知。軍師覺得本侯應如何調派?”
“從長遠來看,魏乃沛公需努力結好的盟友。即使此番伐秦不成,上黨郡孤懸於河東郡以東,疊嶺相隔,救援與管控均不易,且秦既以趙叛將李良暫駐長平,顯然長平與屯留極可能也是秦帝欲放棄之地。”
劉邦抖了抖眉毛。
“沛公可遣斥侯去探長平,若仆的推斷是對的,則李良此刻應已棄守或正在準備西退。”張良笑著拱拱手,“上黨郡為韓故土,但今日上將軍連三川郡都不欲與我王,那倒不如直接與魏。若李良棄長平,沛公不妨遣將軍植取之,並向北連屯留一並獲取。魏王現僅據梁地,若將長平和屯留都劃入魏土,魏王必感沛公之德,則盟約可成。沛公意下如何?”
與魏國結盟的目的何在,劉邦心領神會的連問都沒問:“攻取軹關陘,就是起一個吸引秦人注意力的作用,莫說本侯六萬卒,就把魏軍二萬卒加上,若秦人於浦阪和浦津屯兵,也斷無破入關中的可能,空耗軍力。所以軍師既然認為魏軍的助力有限,不如讓魏國獲取實地,那本侯又如何不依軍師呢?”
_
“函穀關守將王離定了誰?”胡亥終於迴到了鹹陽宮,此時跟在他身邊的隻有公子嬰了,其他人都各迴各家各找各媽了。
“大將軍離入函穀時接到聖上詔令,當即忠王就請令守關,大將軍準了。”
“上次誘周文入關,也是將閭守關,看來這位皇兄是跟函穀關較上勁兒了。”胡亥笑了起來,“其他關隘又是如何分派的?”
“將軍間(涉間)守潼關,將軍無擇(馮無擇)守軹關,大將軍遵詔駐浦阪。”公子嬰遲疑了一下:“大將軍請詔,是否延續當初誘周文入函穀舊計,把諸侯軍放到潼關前?”
“如今可沒有後路軍來前後夾擊了,王離這是何意?”胡亥有點納悶,像王離這種百戰大將,應該知道孫子兵法中說過一計不可原樣重複使用啊,“故戰勝不複,而應形於無窮”。
“大將軍奏表上說,他要讓函穀關和潼關前幾道棱堡防線諸次消磨諸侯聯軍銳氣,並拖延其進程,耗其糧秣,最終讓其自退。所以,大將軍還想請聖上的山地曲一用。”
“再讓山地曲製造出諸侯軍糧道不保的危機感?”雖然這也是複用計策,胡亥覺得糧道這東西一向是軍隊的命門,可算陽謀了。
所以他想都沒想就立即同意:“山地曲不是在武關留了五百卒防範劉季再來麽,詔獸敵與牛突,山地曲於鐵壁軍中訓練的山地卒,選兩千五最好的,暫編入山地曲湊成五千,由獸敵全權指揮,明日即往潼關聽王離將令行事。擬詔給王離,如何作戰悉聽其指揮。”
他一口氣下完詔令,似乎又想起了什麽:“糧道……糧道……”
接著胡亥就對身旁的韓談說:“去把姚賈找來。”
洛水。
一條大船帶著數十條稍小一些載著糧秣輜重的舟船在逆水而上,兩側水岸上浩浩蕩蕩的兵卒排成了望不到盡頭的長龍。
大船船頭,項羽負手而立,望著前方的洛水山穀景象,範增稍稍落後一個肩膀站在側麵。
司馬卬帶萬卒去殷地,留申陽帶二萬卒守雒陽並同時取三川郡各城,共敖帶萬五卒前往南郡,劉邦帶八萬卒去軹關陘,項羽的四十萬聯軍所餘二十九萬,分兵兩路從南北崤道開往函穀關,其中十七萬卒走北崤道,主要糧秣也跟隨這一路由河水上溯,一路要取新安、澠池等城。項羽帶十二萬卒走南崤道,沿洛水至三鄉後轉向西北。看起來項羽這南路軍所走的路途要遠,但因沿途不需要取城打仗,實際上應先到陝縣,因此南路軍負責占據陝縣,並等候與北路軍會合。
“亞父的方略對劉季似乎有點太嚴苛了。”項羽到了雒陽所見到的都是劉邦處處體現的恭敬和謙卑,對劉邦先搶雒陽的怒火早已消弭。雖然他並沒有幹涉範增對劉邦的處處排擠,但心中多少還是有了一絲不忍。
“上將軍對武安侯可不能動惻隱之心。”範增笑嗬嗬的,知道項羽在想什麽:“雖然武安侯表現得很謙恭,那是因為原來預期上將軍和王離在滎陽會有一場鏖戰,結果因為王離不戰而逃,讓武安侯措手不及。”
範增收斂了笑容,陰狠的接著說:“隻要上將軍與王離僵持十日,雒陽府庫恐怕就空空如野了。就以現在的情況說,三川靠近潁川的數城已經被韓王成占據,申陽是拿不到三川全郡的,這都要拜武安侯所賜。”
“他就不怕本將軍不攻函穀關,先揮師潁川和南陽?”項羽被範增的話成功的撩起了恨意。
“上將軍統帥諸侯軍三十多萬,是以除秦為目的,隻要上將軍不破關滅秦,這些諸侯將領們的心思就很難琢磨了。所以若被武安侯席卷雒陽府庫,恐怕到時能跟隨上將軍懲罰韓王及武安侯的人就很有限,且對上將軍的聲望影響很大。”範增桀桀的笑了起來:“要單從這點上說,秦軍還是幫了上將軍。”
“可本將軍若率軍與秦軍在滎陽交戰,勝是一定能勝,但傷損也必不可免。再加上糧秣被劉季偷走,破關滅秦也非易事。”項羽轉過身來麵對著範增:“亞父認為,現在我等連破函穀和潼關的可能性有多大?”
_
“這個項籍雖然兵多將廣,但要連下兩關而入關中,卻是夢囈了。”王離這一路西逃,跑得別提多憋屈了。手握大秦最精銳的北疆邊卒,卻不能和諸侯軍痛快一戰,最後還要麵對朝堂上的各種責難……要不是對皇帝有信心,他寧可戰死。
好在,皇帝也是個信人,讓他全權負責關中防禦。隻要頂住諸侯聯軍的進攻,那就能讓皇帝對他一路逃竄的行為以“將功折罪”來減輕處罰。
此刻他在潼關正在進行最後一次部署,然後他就要趕往浦阪,與已經開拔的那八萬卒匯合。至於馮無擇的二萬卒,從滎陽退下來剛到新安就接到胡亥詔令,已經直接掉頭前往軹關陘了。
“大將軍準屬將守函穀關之請,屬將要是再主動棄關一次,豈不成了丟關將軍?”將閭雖然對王離的策略早已了然,但仍然有些憋悶。
他的憋悶換來的是其他將軍們的哄堂大笑。
涉間雖然沒有大笑,卻也滿臉笑意:“周文伐函穀,忠王頂不住而退,卻將周文二十萬軍誘入絕地。此番大將軍又允準王上再守函穀關,若王上又棄關而退,諸侯軍就會滿腹猜疑,擔心會不會步周文覆轍。”
“正是。”王離也笑著:“不過有周文前車之鑒,項籍的兵卒應不會全入函穀,所以他可能也不怕。”
他臉色一肅:“本將軍的方略,就是逐次抵禦,拖延時日。諸侯軍現有糧秣及遠從齊楚而來的補給,隻夠與諸侯軍戰四至五十日,以函穀關和潼關兩道雄關和總共十萬守卒,頂住諸侯軍的進攻是沒有問題的,將軍間。”
“屬將在。”涉間一拱手。
“將軍將閭以六萬卒守函穀關,汝領四萬卒居於潼關,然兩關防禦以你為總。對函穀關何時堅守,何時棄守均由你決定。”
“嗨。”
“將軍將閭要完全聽從將軍間的軍令。”
“大將軍放心,屬將必完全聽命將軍間。”將閭先向王離施禮,然後向涉間一拱手。
“周文攻關時,是秦銳公孫羽與你配合,此番就由逢狐為你副將。”王離對逢狐在定陶和白馬津兩戰中的表現非常滿意,已經報太尉府準備升其為裨將軍。
逢狐也一挺身,先向王離後向將閭行禮。
“將軍間,”王離略沉吟了一下:“本將軍已經向聖人請調山地曲,現在山地曲和鐵壁軍中習練過山地戰的軍卒共五千,由曲軍侯獸敵所領,明後日就將抵潼關。這些人如何用,你要有個方略。”
涉間拱手:“山地曲的作用就是擾敵糧道,諸侯軍因卒眾,屯糧之所必有重兵。屬將是想在忠王棄函穀之後,在函穀至潼關道路中使用。”
“嗯,就如聖人將函穀和河東守禦都交給本將軍一樣,本將軍將兩關守禦都交給你了,若非本將軍有新軍令,你皆可自決之。潼關到浦阪已經架設了快傳,你等逐日向鹹陽和浦阪通報軍情即可。”王離也大方了一把。
“嗨。”
_
劍拔弩張,歌舞升平。
新安、澠池、陝縣,劍拔弩張、烽火連天;鹹陽宮,歌舞升平。
這是一場宮內的歌舞秀,是胡亥從武關迴來後討好襄姬的,跳舞的宮內樂女基本上都可算是襄姬的徒弟,現在襄姬已有三個月的身孕,自然不能再親曆親為,但仍可構思編排新舞,並指導樂女們試演。
襄姬編舞,自然是胡風大作。經胡亥允準,她曾帶著數名樂女去過芳椒堂,而且是在胡商較多的時候去試演,目的是過過胡商的眼,並請觀舞的胡商評點,從中了解西域胡舞的演進趨勢,再和秦風、楚風結合起來,既符合秦楚風格,又大比例加入胡舞內涵。景曲的芳椒堂又再從樂府得到襄姬對樂舞的改良變革,名聲大振。
說著,不顧劉邦的推辭,攥著胳膊就把劉邦拎上了戎車。項羽是什麽力氣?劉邦全無抵抗之力,也隻能半推半就的與項羽並肩站在了車上。
三十多萬大軍,就算雒陽城廣大,要是全都入城,也會把雒陽弄得雞飛狗跳。所以,隻有項羽所帶的六萬多楚軍跟隨進城,其他諸侯軍在城外分方位紮營。當然各諸侯軍將領都跟著項羽進了城。
項羽先命劉邦帶他去看糧倉,在紮堆建在一起的八、九個倉場內看到總數有二百多的糧囷(一囷三千石)後,項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這些糧食總算能讓包含劉邦軍在內的四十萬大軍支撐一個月了,加上項羽軍中還帶有十日糧,以及雖然趕不上消耗但仍在從齊、楚不斷補充運來的部分,應可支持兩個月的戰事所需。
如果能在一個半月內打進潼關,關中的糧食大大地有,就不存在糧荒了。可如果打不進去呢?
項羽使勁晃了晃腦袋,還沒開打,先不要去想這個。
一圈轉完,所有諸侯軍將見到糧食都有了底氣。等一起隨同項羽來到三川郡府大堂坐定,還沒等項羽說話,這些軍將就七嘴八舌的開始向項羽請戰。
項羽滿臉笑容的抬手向下壓了壓,下麵安靜了下來。
“函穀道狹,其後的潼關也築於狹路之上,因此現有四十餘萬大軍一是無法盡得其用,二則各軍也不能一齊往函穀,是否需要分一路軍取河東入秦,各沿途關鍵重城、糧道等遣軍控製,都需要具體進行調配。還有因秦人西逃而放棄的山東各郡縣,也要盡快占據,這都需要諸將齊心協力,各盡其能。”
這話是啥意思?大堂上的諸侯軍將領有點發懵。從洛陽向西至函穀關這一路,需要分兵占駐關鍵城池如澠池、新安、陝縣等,這容易理解。占據秦人放棄的山東郡縣……難道還沒打入關中,就要先開始分封分贓不成?這個項籍難道根本不再理會懷王而要自行決定山東歸屬?
“本上將已與次將增,”項羽不管這些諸侯將領怎麽想,向範增擺了擺手,“商討過如何調配兵力,現在就由次將增將結果向諸將告知,若有異議可以共同商討。”
諸將立即屏息靜氣。
範增笑容可掬的看了看諸將,有意無意的瞟了劉邦一眼,望著案上攤開的木簡開始分派:“伐秦,糧道最為要緊,我軍之糧秣補充主要由趙、楚、齊三國提供,殷地處於關鍵位置,就由司馬卬領萬卒駐殷。”
司馬卬倒是沒啥意見,站起來行禮:“屬將遵上將軍令。”
“三川郡既是重要糧道,也是屯糧之所,從滎陽到雒陽這一路的先鋒,都是趙國將軍申陽擔當。既如此,將軍陽可領二萬卒,使三川郡各城都歸於諸侯軍,如何?”
申陽為張耳寵臣,隨項羽攻秦,史書中他作為先鋒首先攻下了雒陽一帶,然後在河水迎接項羽,被封為河南王,以雒陽為國都,劉邦與項羽開戰之後投降劉邦。
範增的這個調配方案一出,劉邦和張良的臉色都不是那麽好看。可因為劉邦先奪雒陽的舉動惡了項羽,這時都不太敢多事。
範增在宣布調派申陽取三川時,兩眼緊盯著劉邦和張良,看他們麵無表情跟沒聽見一樣,心中略有得意:讓你們搶,偏不給你們。
項羽多少有一絲歉意,這地方原本應屬韓國的:“韓相良可有什麽不同意見?”
張良看項羽點將,連忙說道:“韓王當初能至潁川複國,全靠武信君贈以兵卒,因此屬將可代大王承諾,全聽上將軍安排。”
項羽微微頜首不再言語。
範增見沒有產生爭執反而有點失望,心說那老朽就給你來個狠的!
他抬頭望了一眼項羽,然後用最若無其事的語調說:“南郡臨江水,為防範秦人由巴地順水而出,需要駐軍。”
劉邦的再努力克製,聽到這話克製不住的臉色也變了。
項羽又非常適時的插進話來:“兄季在南陽留有多少兵力?”
劉邦患得患失起來。
說留了三萬,項羽也不可能把南郡給他,反而會將這次帶來的六萬卒都奪走,自己豈不是要光溜溜的迴南陽?
“上將軍,屬將在南陽留有萬卒。”劉邦咬著後槽牙的擠出一句話。
“哎呀,那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再控南郡了。”範增一副遺憾的樣子:“上將軍,屬將記得將軍共敖是南郡人,不若就由其領卒萬五,即刻赴南郡?”
項羽眼中銳光一閃而沒,看了看劉邦沒有說話,就做出一副很勉為其難的樣子點點頭:“次將軍就如此安排吧。”
劉邦心裏這個苦啊,不自覺的就轉頭看了看張良。張良嘴角浮起一絲微笑,輕輕搖頭。劉邦見張良如此,大約他心中已有計較,於是神色化為坦然。
範增黑了劉邦一道,見劉邦毫無反應,心裏不免頗為佩服並更加警惕。
範增在項羽領諸侯聯軍追擊秦嘯軍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考慮山東日後的走向。
是否能滅秦?範增沒有把握,尤其王離在巨鹿甬道被斷後並未花大氣力來奪,反而就此迅疾退兵迴返關中,讓範增頭大。這十七、八萬百戰秦卒縮進關中據守的話,以險關著稱的函穀關根本就是牢不可破。
然而滅秦做不到,重劃山東勢力範圍做得到,因為秦人都縮迴去了,山東大地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由項羽率領的楚軍。至於魏王豹、韓王成、趙王歇、燕王韓廣、張耳、陳餘、齊國田氏、臧荼之流,都不值得花大力氣應對,唯有這個劉季,讓他頗為警惕。
劉季一直就沒強大過,可就是這麽弱的一個小亭長,麾下卻有好幾員猛將,現在又多了個本為韓相的張良做謀士。
範增就想不通了,這樣一個土包子為啥會有這麽多人願供驅策?結果是,這個劉季從芒碭山中流匪變成了沛公,然後又變成了碭郡長+武安侯,最後又成了“懷王之約”中有機會與項羽搶奪關中王的內部競爭對手。
單從劉邦在現在自己不給其盟友韓王成三川之地,又直接從其手中奪走南郡,而此人竟然處之泰然,就不可小覷!
“武安侯向上將軍進言兵分兩路,”範增的想法一閃而過,繼續調派著:“認為四十萬大軍在函穀關前也施展不開,上將軍認為很有見地。武安侯此番從南陽帶軍六萬,應可攻破軹關入陘,但過陘後入河東一路西伐就顯得兵力不足了,所以上將軍想由武安侯再將二萬魏軍納入麾下,由魏將軍柏植率領,聽武安侯軍令,不知武安侯意下如何?”
範增話音剛落,比較靠後坐席上的一個雄壯將軍就站了起來,遙遙向劉邦一禮:“屬將願從武安侯伐秦,聽令行事。”
這對劉邦倒不是什麽壞事,所以他立即向柏植還禮:“能得將軍助力,季之大幸也。”
項羽趁熱打鐵:“那麽大兄明日就啟程如何?”
“喏。”劉邦也不多廢話,行了個軍禮。
散堂後,劉邦與柏植簡單商議了一下明日合兵出征的一些具體事宜,並因魏軍加入而又向項羽請了一批糧秣輜重,就迴到自己的營中,隨即把張良拉入小帳密議起來。
“沛公勿要因共敖取南郡之事煩憂,”張良一開口就先安慰著劉邦,“當下先發六百裏加急,讓將軍賀(陳賀)暫且放棄取南郡,即便已下也棄之,避免和共敖衝突。”
“就這麽直接放棄,會不會讓人覺得本侯軟弱好欺?”劉邦還是心疼這塊不算肥的肉。
“南郡北麵是沛公的南陽,西麵是秦,東麵是鄱君吳芮,南麵是江水,江水之南則更為荒蠻。當沛公可返南陽時,上將軍也已返彭城,南郡孤零零的懸在那裏,到時沛公與南郡製造一些爭執,然後一舉奪下,沛公覺得上將軍會為這麽一塊半荒蠻之所興師而來否?”
劉邦恍然大明白,小雞啄米一般連連點頭:“軍師說得透徹,隻是軍師所說製造爭執……會不會讓天下人認為是本侯的責任?”
張良笑了:“以仆之見,南郡若沒有司農參的耕作法,又不從南陽移民授田,共敖養他那萬五卒都不易。沛公隻要示弱並不在與南郡相鄰之地部署重兵,共敖就極可能會反過來覬覦南陽而發兵侵土。那時沛公不但不擔責,還會讓天下人認為沛公取南郡逐共敖是理所應當,就連上將軍都無法迴護,更不會因此長途興兵。”
劉邦老懷大慰:“本侯幸得子房,實天意助我也。”
放下這個話題,劉邦又說起項羽塞給他的魏軍:“魏軍是隨上將軍解巨鹿之危時重整成軍,戰力尚未可知。軍師覺得本侯應如何調派?”
“從長遠來看,魏乃沛公需努力結好的盟友。即使此番伐秦不成,上黨郡孤懸於河東郡以東,疊嶺相隔,救援與管控均不易,且秦既以趙叛將李良暫駐長平,顯然長平與屯留極可能也是秦帝欲放棄之地。”
劉邦抖了抖眉毛。
“沛公可遣斥侯去探長平,若仆的推斷是對的,則李良此刻應已棄守或正在準備西退。”張良笑著拱拱手,“上黨郡為韓故土,但今日上將軍連三川郡都不欲與我王,那倒不如直接與魏。若李良棄長平,沛公不妨遣將軍植取之,並向北連屯留一並獲取。魏王現僅據梁地,若將長平和屯留都劃入魏土,魏王必感沛公之德,則盟約可成。沛公意下如何?”
與魏國結盟的目的何在,劉邦心領神會的連問都沒問:“攻取軹關陘,就是起一個吸引秦人注意力的作用,莫說本侯六萬卒,就把魏軍二萬卒加上,若秦人於浦阪和浦津屯兵,也斷無破入關中的可能,空耗軍力。所以軍師既然認為魏軍的助力有限,不如讓魏國獲取實地,那本侯又如何不依軍師呢?”
_
“函穀關守將王離定了誰?”胡亥終於迴到了鹹陽宮,此時跟在他身邊的隻有公子嬰了,其他人都各迴各家各找各媽了。
“大將軍離入函穀時接到聖上詔令,當即忠王就請令守關,大將軍準了。”
“上次誘周文入關,也是將閭守關,看來這位皇兄是跟函穀關較上勁兒了。”胡亥笑了起來,“其他關隘又是如何分派的?”
“將軍間(涉間)守潼關,將軍無擇(馮無擇)守軹關,大將軍遵詔駐浦阪。”公子嬰遲疑了一下:“大將軍請詔,是否延續當初誘周文入函穀舊計,把諸侯軍放到潼關前?”
“如今可沒有後路軍來前後夾擊了,王離這是何意?”胡亥有點納悶,像王離這種百戰大將,應該知道孫子兵法中說過一計不可原樣重複使用啊,“故戰勝不複,而應形於無窮”。
“大將軍奏表上說,他要讓函穀關和潼關前幾道棱堡防線諸次消磨諸侯聯軍銳氣,並拖延其進程,耗其糧秣,最終讓其自退。所以,大將軍還想請聖上的山地曲一用。”
“再讓山地曲製造出諸侯軍糧道不保的危機感?”雖然這也是複用計策,胡亥覺得糧道這東西一向是軍隊的命門,可算陽謀了。
所以他想都沒想就立即同意:“山地曲不是在武關留了五百卒防範劉季再來麽,詔獸敵與牛突,山地曲於鐵壁軍中訓練的山地卒,選兩千五最好的,暫編入山地曲湊成五千,由獸敵全權指揮,明日即往潼關聽王離將令行事。擬詔給王離,如何作戰悉聽其指揮。”
他一口氣下完詔令,似乎又想起了什麽:“糧道……糧道……”
接著胡亥就對身旁的韓談說:“去把姚賈找來。”
洛水。
一條大船帶著數十條稍小一些載著糧秣輜重的舟船在逆水而上,兩側水岸上浩浩蕩蕩的兵卒排成了望不到盡頭的長龍。
大船船頭,項羽負手而立,望著前方的洛水山穀景象,範增稍稍落後一個肩膀站在側麵。
司馬卬帶萬卒去殷地,留申陽帶二萬卒守雒陽並同時取三川郡各城,共敖帶萬五卒前往南郡,劉邦帶八萬卒去軹關陘,項羽的四十萬聯軍所餘二十九萬,分兵兩路從南北崤道開往函穀關,其中十七萬卒走北崤道,主要糧秣也跟隨這一路由河水上溯,一路要取新安、澠池等城。項羽帶十二萬卒走南崤道,沿洛水至三鄉後轉向西北。看起來項羽這南路軍所走的路途要遠,但因沿途不需要取城打仗,實際上應先到陝縣,因此南路軍負責占據陝縣,並等候與北路軍會合。
“亞父的方略對劉季似乎有點太嚴苛了。”項羽到了雒陽所見到的都是劉邦處處體現的恭敬和謙卑,對劉邦先搶雒陽的怒火早已消弭。雖然他並沒有幹涉範增對劉邦的處處排擠,但心中多少還是有了一絲不忍。
“上將軍對武安侯可不能動惻隱之心。”範增笑嗬嗬的,知道項羽在想什麽:“雖然武安侯表現得很謙恭,那是因為原來預期上將軍和王離在滎陽會有一場鏖戰,結果因為王離不戰而逃,讓武安侯措手不及。”
範增收斂了笑容,陰狠的接著說:“隻要上將軍與王離僵持十日,雒陽府庫恐怕就空空如野了。就以現在的情況說,三川靠近潁川的數城已經被韓王成占據,申陽是拿不到三川全郡的,這都要拜武安侯所賜。”
“他就不怕本將軍不攻函穀關,先揮師潁川和南陽?”項羽被範增的話成功的撩起了恨意。
“上將軍統帥諸侯軍三十多萬,是以除秦為目的,隻要上將軍不破關滅秦,這些諸侯將領們的心思就很難琢磨了。所以若被武安侯席卷雒陽府庫,恐怕到時能跟隨上將軍懲罰韓王及武安侯的人就很有限,且對上將軍的聲望影響很大。”範增桀桀的笑了起來:“要單從這點上說,秦軍還是幫了上將軍。”
“可本將軍若率軍與秦軍在滎陽交戰,勝是一定能勝,但傷損也必不可免。再加上糧秣被劉季偷走,破關滅秦也非易事。”項羽轉過身來麵對著範增:“亞父認為,現在我等連破函穀和潼關的可能性有多大?”
_
“這個項籍雖然兵多將廣,但要連下兩關而入關中,卻是夢囈了。”王離這一路西逃,跑得別提多憋屈了。手握大秦最精銳的北疆邊卒,卻不能和諸侯軍痛快一戰,最後還要麵對朝堂上的各種責難……要不是對皇帝有信心,他寧可戰死。
好在,皇帝也是個信人,讓他全權負責關中防禦。隻要頂住諸侯聯軍的進攻,那就能讓皇帝對他一路逃竄的行為以“將功折罪”來減輕處罰。
此刻他在潼關正在進行最後一次部署,然後他就要趕往浦阪,與已經開拔的那八萬卒匯合。至於馮無擇的二萬卒,從滎陽退下來剛到新安就接到胡亥詔令,已經直接掉頭前往軹關陘了。
“大將軍準屬將守函穀關之請,屬將要是再主動棄關一次,豈不成了丟關將軍?”將閭雖然對王離的策略早已了然,但仍然有些憋悶。
他的憋悶換來的是其他將軍們的哄堂大笑。
涉間雖然沒有大笑,卻也滿臉笑意:“周文伐函穀,忠王頂不住而退,卻將周文二十萬軍誘入絕地。此番大將軍又允準王上再守函穀關,若王上又棄關而退,諸侯軍就會滿腹猜疑,擔心會不會步周文覆轍。”
“正是。”王離也笑著:“不過有周文前車之鑒,項籍的兵卒應不會全入函穀,所以他可能也不怕。”
他臉色一肅:“本將軍的方略,就是逐次抵禦,拖延時日。諸侯軍現有糧秣及遠從齊楚而來的補給,隻夠與諸侯軍戰四至五十日,以函穀關和潼關兩道雄關和總共十萬守卒,頂住諸侯軍的進攻是沒有問題的,將軍間。”
“屬將在。”涉間一拱手。
“將軍將閭以六萬卒守函穀關,汝領四萬卒居於潼關,然兩關防禦以你為總。對函穀關何時堅守,何時棄守均由你決定。”
“嗨。”
“將軍將閭要完全聽從將軍間的軍令。”
“大將軍放心,屬將必完全聽命將軍間。”將閭先向王離施禮,然後向涉間一拱手。
“周文攻關時,是秦銳公孫羽與你配合,此番就由逢狐為你副將。”王離對逢狐在定陶和白馬津兩戰中的表現非常滿意,已經報太尉府準備升其為裨將軍。
逢狐也一挺身,先向王離後向將閭行禮。
“將軍間,”王離略沉吟了一下:“本將軍已經向聖人請調山地曲,現在山地曲和鐵壁軍中習練過山地戰的軍卒共五千,由曲軍侯獸敵所領,明後日就將抵潼關。這些人如何用,你要有個方略。”
涉間拱手:“山地曲的作用就是擾敵糧道,諸侯軍因卒眾,屯糧之所必有重兵。屬將是想在忠王棄函穀之後,在函穀至潼關道路中使用。”
“嗯,就如聖人將函穀和河東守禦都交給本將軍一樣,本將軍將兩關守禦都交給你了,若非本將軍有新軍令,你皆可自決之。潼關到浦阪已經架設了快傳,你等逐日向鹹陽和浦阪通報軍情即可。”王離也大方了一把。
“嗨。”
_
劍拔弩張,歌舞升平。
新安、澠池、陝縣,劍拔弩張、烽火連天;鹹陽宮,歌舞升平。
這是一場宮內的歌舞秀,是胡亥從武關迴來後討好襄姬的,跳舞的宮內樂女基本上都可算是襄姬的徒弟,現在襄姬已有三個月的身孕,自然不能再親曆親為,但仍可構思編排新舞,並指導樂女們試演。
襄姬編舞,自然是胡風大作。經胡亥允準,她曾帶著數名樂女去過芳椒堂,而且是在胡商較多的時候去試演,目的是過過胡商的眼,並請觀舞的胡商評點,從中了解西域胡舞的演進趨勢,再和秦風、楚風結合起來,既符合秦楚風格,又大比例加入胡舞內涵。景曲的芳椒堂又再從樂府得到襄姬對樂舞的改良變革,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