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如果我等現在出戰,秦人還未到糧秣短缺之時,軍心仍在。”龍且看項羽深吸一口氣,似乎準備發令,趕緊提醒了一句。
項羽瞥了龍且一眼:“秦軍撤圍而退,巨鹿城內肯定知道這是我楚軍至的緣故。本來若秦軍不退,城內趙軍能夠看到我軍擊秦,就可能會出城夾攻。現秦軍直接退走,本將擔心城內軍依舊會出城追擊,若現在本將軍不出擊而城內趙軍已出,則其危矣。”
他又深吸一口氣:“本將軍先率八千騎衝擊秦軍,龍且、鍾離眛、丁固、季布。”
“屬將在。”四人帶馬來到項羽前方,轉向項羽。
“本將盡力纏住秦軍,爾等各率己部,快速跟進,用楔形陣猛衝之。”
“喏!”四將暴雷一聲喝。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項羽大戟一揮。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四將隨吼一聲,高舉長兵。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他們率領的軍陣前排也舉兵高喊。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決死一戰,就在此刻。”一聲聲的唿喝,從前向後傳遍楚陣。
滾雷聲轟隆隆的從頭頂卷過。
“出擊!”在又一道閃電的照耀下,項羽兩腿夾住馬腹,率先衝向了巨鹿。
_
“攻城。”雒陽城下,劉邦也發出了一聲大喊。
兩排盾卒舉盾前行,身後跟著雙手提草袋的填河卒,大步向雒陽的護河奔去。弩卒組成方陣前行著,在距城百步時,就開始向城上釋放出黑壓壓的箭陣。衝到護河邊上的盾卒大盾一開,草袋雨點般的丟進河中,填河卒同時也被城上雨點般的利箭射翻在地,射翻進護河……
_
“劉季攻雒陽了?”看著手中的竹簡,胡亥像看到了什麽可笑的物事。
雒陽城內有快傳,雖然伸胳膊伸腿的信號木架傳不了多遠,但夜間用燈號傳遞消息,可讓處於劉邦圍城軍之外較遠的地方也能讀到,所以劉邦白天一開始攻城,當夜信號就傳往鹹陽,第二日一大早胡亥就拿到了。
巨鹿城的天氣是陰雲密布,雒陽城的天氣陰晴參半,鹹陽城的頭頂上卻是藍天白雲。盛夏的時節,初升的天陽還沒有帶來太多火熱,但誰都清楚,再過一個時辰,這份熱度就會讓人汗流浹背。
所以,胡亥想要去匠師台一遊,隻能趁早出發。而此刻,胡亥正站在他那舒適的四輪馬車下準備登車,公子嬰就送來了這麽一份消息。
“皇兄、上卿、太尉、典客,你們四個先到我的車上,啟程吧。”
本來胡亥隻準備帶著公子嬰和少府卿李祿去望夷宮的匠師台(當然還帶著宮妃們,權當開眼界。襄姬有點不舒服,所以沒跟著),這份消息一來,送行的陳平等人立即被皇帝現場綁架。
“任囂現在到哪兒了?”胡亥的車子雖然不小,但人多了也就沒法搞什麽尊卑順序,胡亥一向也不在乎,所以公子嬰和陳平都幾乎坐在皇帝身邊,對麵則是馮劫和姚賈。
“聖上,”這問題馮劫要在肯定是他迴答,陳平不會去搶他的風頭,“將軍囂與中尉軍昨夜宿營潼關。”
“是乘四輪軍車還是正常步行?”
“聖上,秦嘯軍伐趙,調用了一萬五千輛四輪軍車;秦銳軍赴北邊,也調用了萬輛。現少府所餘四輪車隻有二千餘,已全部調給了將軍囂所率五萬中尉軍。”馮劫已經看到了四輪車對行軍速度的大提升,所以對四輪軍車的產量跟不上需要有點頭疼。
“太尉也無需過於憂心。”陳平打著圓場,“全員乘車行軍,日行仍需惜馬力,所以不過也就每日六十裏。現將軍囂將甲兵載於車內,軍卒皆輕身步行,每日也可走六十裏。從藍田大營到滎陽,至少在澠池以西不會有敵蹤,軍卒輕身行進並無大礙。”
馮劫衝著陳平微微拱手:“上卿說的是,但還是多一些四輪軍車更好。”
“每日六十裏,那就是說,任囂可在六、七日左右抵達澠池……”胡亥滿意的微笑著:“劉季怕是攻不了幾日雒陽,就又要倉皇逃跑了,他可不知道任囂是去滎陽,作為秦嘯軍萬一從趙地退迴時作接應的。”
“讓諸卿到這輛車中,並不是為劉季攻雒陽之事,”胡亥繼續說道:“而是關於趙地的戰事。”他示意公子嬰將另一卷竹簡給大家傳看一下。
“上次王離在軍中也做了一個圖上推演,”他帶著一絲諷刺的意味,“王離讓最看不起燕齊趙楚的楊熊為楚軍,同樣看不起這幾軍的蘇角為巨鹿城內軍,結果諸卿都知道了。也因此,王離調整了作戰方略。”
“現在諸卿手中的最新戰報是兩日前的,兩日前楚軍截斷了甬道,將閭用六萬步卒加上二萬騎軍,雖然給截斷甬道的三萬楚軍以很大殺傷,但楚軍破釜沉舟……”說到這四個字,他看了一眼當初參加過第一次圖上推演的馮劫、姚賈和公子嬰,“讓楚卒全都拿出了決死之態,所以被斷甬道到王離全麵撤出攻城軍時仍未打通。”
“當初我將楚軍戰力列為十一成,推演後我問過武叔熊,若楚軍破釜沉舟,戰力還會不會增加?旁邊司馬欣說,若不勝唯死,則楚軍戰力可再提升二到三成,現在楚軍確實拿出了十五成的戰力,所以王離選擇了退走信都。”
馮劫張了張嘴,又麵帶沮喪的閉上了。
他是軍人,當然最希望秦軍能將山東叛軍一掃而空,皇帝所關注的山東亂平後治理和民心歸屬問題不在他的考慮之內。他一直對皇帝圖上推演中將楚軍戰力設置超高不以為然,可現在這個現實讓他無言以對了。
姚賈麵帶惋惜:“聖上,或許大將軍離確有不得已之苦衷,然伐趙失敗,按秦律他也難逃罪責。”
“罪與非罪,等他迴到關中再說吧。”胡亥假模假式的歎了口氣:“現在最重要的是把王離手中那十七、八萬老秦卒完整的帶迴關中。雖然任囂從南越帶迴十萬老秦人,關中防禦還到不了累卵之危,可日後再平山東,還是需要王離手中這些軍卒的,馮劫。”
“臣在。”馮劫聽到皇帝叫他趕緊坐直了應聲。
“朕當初聽聞山東叛時就曾說過要閉關自守,現在要做好相應的打算了,太尉府需要根據現在王離迴撤,項籍聯合四軍三十餘萬眾隨後追擊並肯定意圖攻入關中、劉季軍放棄攻擊雒陽後會取什麽方向再次攻擊這些情況,匯集所有人的想法,拿出預備方略,加強山東叛軍有可能攻擊方向的兵力,並對關中可能存在漏洞思慮全麵。以你為主,讓陳平給你拾遺補缺,太尉府內不分官職高低,都有提供意見的權力,上卿府內也一樣。”
馮劫和陳平對視一眼,一同行禮:“嗨。”
“姚賈要竭力保證山東的訊息暢通。”
“嗨。”
“另外……”胡亥有些猶豫,不過很快加下了決心:“陳平,你去找司農參,看他是否願意就當前形勢為關中穩定出力,若願意則也加入到閉關自守的方略研討中來。如若他不願則不勉強,畢竟他入關中前曾是劉季摯友,也許會有疑慮。不過你可以告訴他,朕既然問他是否願意,就是說,朕完全信他。如果他有什麽疑慮,盡管隨時入宮候駕。”
“嗨!”陳平響亮的應了一聲。他和曹參都是山東出身,又都信黃老之說,一直交往密切,他當然也希望曹參能在朝堂上參與更多事務,這樣他們這些山東派,才能與朝堂上的老秦派相抗衡。
_
項羽率領楚軍和秦人死戰,讓王離灰溜溜的帶著已經“嘯”不出聲的秦嘯軍敗走信都,解了巨鹿之圍;楚卒既不畏死而又陣戰有序的強大軍事素質,讓燕齊趙那些城外軍自慚形穢;齊燕趙三軍統帥臧荼、田都、陳餘在戰後前來覲見項羽時,都行以正拜禮並均以他的馬首是瞻,使他一舉獲得了這三十萬卒四國聯軍的指揮權……
巨鹿解圍,項羽所率楚軍是勝利之源,勝利之本。
但項羽高興不起來,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滿腔憤怒。
原因一:他預料到了巨鹿城內軍會出城追擊,並主動配合對王離圍城軍構成了內外夾擊的態勢,但秦人不但硬扛住了他尖刀一般的八千子弟兵衝擊,還留有餘力返身將城內趙軍狠咬了一口。
這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巨鹿守城大功臣,趙將李齊陣亡。
原因二:王離最後雖然退走,卻是在看到三國城外軍的合圍態勢後主動退卻。他項羽的八千子弟兵和隨後而來的三萬多步卒對王離十萬卒軍陣的輪番衝擊足夠悍勇,也足夠強力,秦人以多個圓陣構成的梅花陣中,邊緣圓陣被楚軍擊破了好幾次。然而圓陣一破,秦卒立即以伍為小陣四下分散,旋轉著,抗擊著,不但擊殺了不少落入陣外的楚卒,而且轉瞬又在中央圓陣的另一側形成新圓陣。
而當去救援甬道的三萬秦騎旋風般的來到圍攻秦軍的楚軍外圍,讓他不得不分散精力應對時,秦軍梅花陣迅即化為數個楔形陣為首、方陣斷後的隊列,向西緩緩而退。而那三萬秦騎則化為數隊,絕不靠近,絕不肉搏,完全以純熟的弓箭戰術不停的襲擾意圖追擊的楚軍。
楚軍勇則勇耳,勝則勝耳,可在這種蚊群一樣的襲擾中,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秦軍輕鬆突破西側燕軍的“合圍線”,消失在濃雲中現出的一抹晚霞之下。
秦人退了,可並沒有多大損失,更非潰敗,這在項羽的心目中,完全不算是勝利!
_
天色全黑。
在這個季節裏,全黑意味著已經戌正(20時)以後。但這日不同,密布的陰雲雖然幹打雷不下雨,卻讓天色在酉時就黑下來了。
巨鹿城外,繞城展開了四片巨大的營壘區,分別是燕、齊、趙、楚的軍營。各個小營壘環繞著中軍營壘,除了營柵上間隔著一枝枝火把外,四個營壘區,隻有楚軍中軍營的大帳和營門通往大帳的主幹道上,燈火通明。
此刻楚軍大帳內,四國軍的首腦都在,而項羽則是陰沉著臉坐在帥案後。
帳內的氣氛由於項羽的不開心而極度沉悶著。
範增坐在項羽下首的首席,左看右看。
趙國張耳和陳餘同屬一國,居然分坐在項羽主案的兩側,偶爾互相看一眼時,張耳就像鬥雞一樣從脖子開始紅,而陳餘則一臉的冷漠。
陳澤、張黶連同李齊全都陣亡,張耳將這一切都歸罪於陳餘的無膽。陳餘自認是為了保證趙卒不會因此役死絕,所以並不慚愧。兩人剛才在來楚營前已經在趙王麵前大吵了一架,此刻自然不會給對方好臉色。
燕國臧荼,略帶些慚愧的表情。雖然自己隻有五萬卒,絕對頂不住以楔形陣衝殺而至的十萬秦軍,但畢竟秦人是從自己的防線方向突出去的。
齊國田都和田安共坐一席,神色相對輕鬆,可也都帶著一絲不解。這個項籍明明打了一個勝仗,以七萬卒對十八萬卒,絕對的以少勝多。不但截斷了秦人甬道迫使秦軍放棄圍攻巨鹿,解救了趙國危亡,而且能將秦人十萬大陣數度擊破,最終讓秦嘯軍再也無法唿嘯,黯然離場,可怎麽就不高興呢?就一定要給大家擺這麽個臭臉呢?
範增又看了看自家那些將領,英布和蒲將軍因為頂住了將閭六萬卒的圍攻,臉色以興奮自得為主。項莊與項聲雖然沒有達成阻擊甬道援軍的目的,可在數倍於己的騎軍攻擊下陣勢不亂,讓秦騎铩羽而走,臉色中透著驕傲。龍且、鍾離眛、丁固、季布等隨同項羽擊秦的將領,也為自己以少擊多不落下風而帶著滿意之色。
這些秦軍不是剛征召的新卒啊,都是當年擊胡北遁、常年守邊的老秦人,他們有足夠的理由自豪著。所以當範增從這些這些將領臉上也都看到了類似齊人一樣的不解神色時,他覺得應該說幾句了。
“上將軍,屬將知道上將軍因未能擊潰秦軍而不悅。”範增在楚軍中此時為次將,又是公眾場合,自然以屬將自稱,“屬將認為,上將軍應為楚軍以少擊多的狀態下還能將秦軍趕出巨鹿為趙國解圍而欣喜才對。這不過是四國聯合伐秦的第一天,秦軍就算遁走又能逃遁多遠呢?上將軍有的是機會,領四國軍將所謂的秦嘯擊為齏粉。”
範增此言一出,馬上得到了一片迎合聲:“次將軍說的對,上將軍早晚能率我等徹底擊垮秦人。”“上將軍,我等均聽上將軍令,一定會擊潰秦軍。”“上將軍,我等正等待跟隨上將軍攻入關中,徹底覆滅暴秦。”……
項羽的臉色好了一些,舉起一隻手,帳內的馬p逢迎聲漸漸平息下來。
“諸位將軍,本將軍確實自慚啊。”項羽說著又稍稍陰沉了一下,然後轉為一種痛心疾首的樣子:“在諸國軍的全力配合下,我楚軍雖然奮勇,但最後仍沒有取得擊潰秦人任何一軍的戰果,實乃心中不甘。”
他抬起頭先看了看燕齊趙的將領,然後把目光投向自家楚軍的將軍們:“次將軍說得對,今日,是吹響我四國聯軍討伐和反擊暴秦號角的日子,是擂響徹底覆滅關中暴秦戰鼓的日子,本將軍願意振奮精神,與諸國一同向西追擊秦軍,並一直追到關中,殺到鹹陽宮。”
“喝!”帳內楚軍將軍們齊舉右拳,喊了一聲。
“現在秦軍西遁,據斥侯報,秦軍目前在距此四十裏往信都的途中紮營。秦人跑得很快啊,從其敗退到完全天黑,不到一個半時辰,居然跑出了一程。”
項羽望向項聲:“將軍聲,你說看到甬道上秦人來援都是乘四輪長車?”
“對。”項聲一抱拳,“雖然有甬道木柵阻擋視線,但也能隱約看出秦軍所乘的雙馬四輪長車,秦卒應該都是坐在車內的。當陽君說秦人來援很快,應該也是用這種四輪車載運軍卒所致。”
“上將軍,”英布也一抱拳:“屬將截斷甬道後,兩端援軍半個時辰不到就組出四個方陣,一個時辰就有十二個方陣,這種雙馬的四輪長車,一個時辰至少能行二、三十裏。”
“嗯,這和西遁秦軍在四十裏紮營是吻合的。”項羽臉上現出些許苦惱:“若秦軍以這個速度一路逃遁,我四國軍步卒恐難追及,而現有騎軍不足萬五,秦騎至少三萬,也不足相抗。諸位將軍,明日我等應采用何種方略追擊?”
這種行軍速度的差別,讓剛剛的激昂一下消失了。
這王離跑得比兔子還快,咋追?
“那要看王離到信都後是準備據城而戰,還是繼續逃往邯鄲。”都不說話,那範增就要說說話:“王離雖敗一陣,兵力並無大損。按照暴秦的軍律,如果王離不與我戰,一路逃迴關中,等著他的沒準是斬首的結局。”
“次將軍的意思是,王離肯定還會與我一戰?”項羽來了精神。
“屬將不敢肯定,但王離即使是為了避免鹹陽追責,也應和我再戰。”範增捋了捋山羊胡子,突然想到一事:“上將軍,此番擊敗秦軍,有很大的原因是上將軍破釜沉舟使全軍上下一心而決死。屬將以此推斷秦軍,不論王離是不戰而逃,還是數戰而敗,依秦律都沒有什麽好結果。因此上將軍也須防著王離也來一招‘破釜沉舟’。若王離也與我等決死相拚,即使擊潰秦軍斬殺王離,我四國軍力也會大損,攻伐關中的實力就會不足。”
項羽似乎沒往這方麵想,聞言一愣:“亞……次將軍所言甚是,可有破此局麵之策?”
“拖。”範增幹脆利落的蹦出一個字,然後看著帳內的所有人,“既然王離已經敗走信都,我等軍力又超出秦嘯軍十餘萬,王離想要再滅趙國已成夢想。既然敗了,就要承擔敗戰罪責,而現在秦嘯軍明顯的已經無法擊敗由上將軍總領的反秦聯軍,此時若我等遣使勸降,即使王離不動心,他手下將軍們很難說沒有動心的,因此他們內部必然會產生爭論,甚至產生猜忌。即使秦軍最終不降,他們內部的爭論或猜忌,都會大大拖慢他們逃離的速度。”
項羽一拍幾案:“大善!次將軍妙策也。隻是,由誰出麵勸降合適呢?”他慢慢的掃視著,目光主要落在燕齊趙三國人當中。
陳餘略一凝神,向項羽施了一禮:“上將軍,在下給王離寫封信送去,看是否能起到次將軍想要的效果。”
巨鹿之戰,陳餘合三國軍出兵救援未遂而退,雖然他堅持認為自己做的沒錯,但張耳在城內苦苦掙紮,他卻直到楚軍到來前都再沒後續動作,因此他也想借範增出策之際主動配合一下,給項羽留點兒好印象。
張耳本來也正準備提出由自己寫信勸降王離來主動示好項羽,卻被陳餘搶了先,悻悻的閉上了嘴。
項羽沒注意到張耳的表情,既然陳餘願意出頭,他很高興,問:“大將軍將用何等說辭勸降王離?”
陳餘別看與秦軍實打實的對戰沒膽,但這種當“遠程說客”他倒是不懼,反正不是他去送信:“上將軍,隻要給王離列出秦國曆史名將及其最後下場,已經足矣。然後再點出秦律和戰敗將軍的結局,就算是附帶提醒吧。不過也有一事要請上將軍示下,倘若王離真的肯降,上將軍又何以待之?”
“若王離降,暴秦可滅。”項羽想到這個前景不由得有些激動:“若暴秦滅,王離即可裂土封王,本將軍決不食言。”
項羽確實是有點過於激動了,封王這種工作,怎麽說也應該是楚懷王才能承擔的吧……看來項羽因為敗秦軍解趙圍,自信心開始膨脹了。
項羽瞥了龍且一眼:“秦軍撤圍而退,巨鹿城內肯定知道這是我楚軍至的緣故。本來若秦軍不退,城內趙軍能夠看到我軍擊秦,就可能會出城夾攻。現秦軍直接退走,本將擔心城內軍依舊會出城追擊,若現在本將軍不出擊而城內趙軍已出,則其危矣。”
他又深吸一口氣:“本將軍先率八千騎衝擊秦軍,龍且、鍾離眛、丁固、季布。”
“屬將在。”四人帶馬來到項羽前方,轉向項羽。
“本將盡力纏住秦軍,爾等各率己部,快速跟進,用楔形陣猛衝之。”
“喏!”四將暴雷一聲喝。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項羽大戟一揮。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四將隨吼一聲,高舉長兵。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他們率領的軍陣前排也舉兵高喊。
“決死一戰,就在此刻。”“決死一戰,就在此刻。”一聲聲的唿喝,從前向後傳遍楚陣。
滾雷聲轟隆隆的從頭頂卷過。
“出擊!”在又一道閃電的照耀下,項羽兩腿夾住馬腹,率先衝向了巨鹿。
_
“攻城。”雒陽城下,劉邦也發出了一聲大喊。
兩排盾卒舉盾前行,身後跟著雙手提草袋的填河卒,大步向雒陽的護河奔去。弩卒組成方陣前行著,在距城百步時,就開始向城上釋放出黑壓壓的箭陣。衝到護河邊上的盾卒大盾一開,草袋雨點般的丟進河中,填河卒同時也被城上雨點般的利箭射翻在地,射翻進護河……
_
“劉季攻雒陽了?”看著手中的竹簡,胡亥像看到了什麽可笑的物事。
雒陽城內有快傳,雖然伸胳膊伸腿的信號木架傳不了多遠,但夜間用燈號傳遞消息,可讓處於劉邦圍城軍之外較遠的地方也能讀到,所以劉邦白天一開始攻城,當夜信號就傳往鹹陽,第二日一大早胡亥就拿到了。
巨鹿城的天氣是陰雲密布,雒陽城的天氣陰晴參半,鹹陽城的頭頂上卻是藍天白雲。盛夏的時節,初升的天陽還沒有帶來太多火熱,但誰都清楚,再過一個時辰,這份熱度就會讓人汗流浹背。
所以,胡亥想要去匠師台一遊,隻能趁早出發。而此刻,胡亥正站在他那舒適的四輪馬車下準備登車,公子嬰就送來了這麽一份消息。
“皇兄、上卿、太尉、典客,你們四個先到我的車上,啟程吧。”
本來胡亥隻準備帶著公子嬰和少府卿李祿去望夷宮的匠師台(當然還帶著宮妃們,權當開眼界。襄姬有點不舒服,所以沒跟著),這份消息一來,送行的陳平等人立即被皇帝現場綁架。
“任囂現在到哪兒了?”胡亥的車子雖然不小,但人多了也就沒法搞什麽尊卑順序,胡亥一向也不在乎,所以公子嬰和陳平都幾乎坐在皇帝身邊,對麵則是馮劫和姚賈。
“聖上,”這問題馮劫要在肯定是他迴答,陳平不會去搶他的風頭,“將軍囂與中尉軍昨夜宿營潼關。”
“是乘四輪軍車還是正常步行?”
“聖上,秦嘯軍伐趙,調用了一萬五千輛四輪軍車;秦銳軍赴北邊,也調用了萬輛。現少府所餘四輪車隻有二千餘,已全部調給了將軍囂所率五萬中尉軍。”馮劫已經看到了四輪車對行軍速度的大提升,所以對四輪軍車的產量跟不上需要有點頭疼。
“太尉也無需過於憂心。”陳平打著圓場,“全員乘車行軍,日行仍需惜馬力,所以不過也就每日六十裏。現將軍囂將甲兵載於車內,軍卒皆輕身步行,每日也可走六十裏。從藍田大營到滎陽,至少在澠池以西不會有敵蹤,軍卒輕身行進並無大礙。”
馮劫衝著陳平微微拱手:“上卿說的是,但還是多一些四輪軍車更好。”
“每日六十裏,那就是說,任囂可在六、七日左右抵達澠池……”胡亥滿意的微笑著:“劉季怕是攻不了幾日雒陽,就又要倉皇逃跑了,他可不知道任囂是去滎陽,作為秦嘯軍萬一從趙地退迴時作接應的。”
“讓諸卿到這輛車中,並不是為劉季攻雒陽之事,”胡亥繼續說道:“而是關於趙地的戰事。”他示意公子嬰將另一卷竹簡給大家傳看一下。
“上次王離在軍中也做了一個圖上推演,”他帶著一絲諷刺的意味,“王離讓最看不起燕齊趙楚的楊熊為楚軍,同樣看不起這幾軍的蘇角為巨鹿城內軍,結果諸卿都知道了。也因此,王離調整了作戰方略。”
“現在諸卿手中的最新戰報是兩日前的,兩日前楚軍截斷了甬道,將閭用六萬步卒加上二萬騎軍,雖然給截斷甬道的三萬楚軍以很大殺傷,但楚軍破釜沉舟……”說到這四個字,他看了一眼當初參加過第一次圖上推演的馮劫、姚賈和公子嬰,“讓楚卒全都拿出了決死之態,所以被斷甬道到王離全麵撤出攻城軍時仍未打通。”
“當初我將楚軍戰力列為十一成,推演後我問過武叔熊,若楚軍破釜沉舟,戰力還會不會增加?旁邊司馬欣說,若不勝唯死,則楚軍戰力可再提升二到三成,現在楚軍確實拿出了十五成的戰力,所以王離選擇了退走信都。”
馮劫張了張嘴,又麵帶沮喪的閉上了。
他是軍人,當然最希望秦軍能將山東叛軍一掃而空,皇帝所關注的山東亂平後治理和民心歸屬問題不在他的考慮之內。他一直對皇帝圖上推演中將楚軍戰力設置超高不以為然,可現在這個現實讓他無言以對了。
姚賈麵帶惋惜:“聖上,或許大將軍離確有不得已之苦衷,然伐趙失敗,按秦律他也難逃罪責。”
“罪與非罪,等他迴到關中再說吧。”胡亥假模假式的歎了口氣:“現在最重要的是把王離手中那十七、八萬老秦卒完整的帶迴關中。雖然任囂從南越帶迴十萬老秦人,關中防禦還到不了累卵之危,可日後再平山東,還是需要王離手中這些軍卒的,馮劫。”
“臣在。”馮劫聽到皇帝叫他趕緊坐直了應聲。
“朕當初聽聞山東叛時就曾說過要閉關自守,現在要做好相應的打算了,太尉府需要根據現在王離迴撤,項籍聯合四軍三十餘萬眾隨後追擊並肯定意圖攻入關中、劉季軍放棄攻擊雒陽後會取什麽方向再次攻擊這些情況,匯集所有人的想法,拿出預備方略,加強山東叛軍有可能攻擊方向的兵力,並對關中可能存在漏洞思慮全麵。以你為主,讓陳平給你拾遺補缺,太尉府內不分官職高低,都有提供意見的權力,上卿府內也一樣。”
馮劫和陳平對視一眼,一同行禮:“嗨。”
“姚賈要竭力保證山東的訊息暢通。”
“嗨。”
“另外……”胡亥有些猶豫,不過很快加下了決心:“陳平,你去找司農參,看他是否願意就當前形勢為關中穩定出力,若願意則也加入到閉關自守的方略研討中來。如若他不願則不勉強,畢竟他入關中前曾是劉季摯友,也許會有疑慮。不過你可以告訴他,朕既然問他是否願意,就是說,朕完全信他。如果他有什麽疑慮,盡管隨時入宮候駕。”
“嗨!”陳平響亮的應了一聲。他和曹參都是山東出身,又都信黃老之說,一直交往密切,他當然也希望曹參能在朝堂上參與更多事務,這樣他們這些山東派,才能與朝堂上的老秦派相抗衡。
_
項羽率領楚軍和秦人死戰,讓王離灰溜溜的帶著已經“嘯”不出聲的秦嘯軍敗走信都,解了巨鹿之圍;楚卒既不畏死而又陣戰有序的強大軍事素質,讓燕齊趙那些城外軍自慚形穢;齊燕趙三軍統帥臧荼、田都、陳餘在戰後前來覲見項羽時,都行以正拜禮並均以他的馬首是瞻,使他一舉獲得了這三十萬卒四國聯軍的指揮權……
巨鹿解圍,項羽所率楚軍是勝利之源,勝利之本。
但項羽高興不起來,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滿腔憤怒。
原因一:他預料到了巨鹿城內軍會出城追擊,並主動配合對王離圍城軍構成了內外夾擊的態勢,但秦人不但硬扛住了他尖刀一般的八千子弟兵衝擊,還留有餘力返身將城內趙軍狠咬了一口。
這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巨鹿守城大功臣,趙將李齊陣亡。
原因二:王離最後雖然退走,卻是在看到三國城外軍的合圍態勢後主動退卻。他項羽的八千子弟兵和隨後而來的三萬多步卒對王離十萬卒軍陣的輪番衝擊足夠悍勇,也足夠強力,秦人以多個圓陣構成的梅花陣中,邊緣圓陣被楚軍擊破了好幾次。然而圓陣一破,秦卒立即以伍為小陣四下分散,旋轉著,抗擊著,不但擊殺了不少落入陣外的楚卒,而且轉瞬又在中央圓陣的另一側形成新圓陣。
而當去救援甬道的三萬秦騎旋風般的來到圍攻秦軍的楚軍外圍,讓他不得不分散精力應對時,秦軍梅花陣迅即化為數個楔形陣為首、方陣斷後的隊列,向西緩緩而退。而那三萬秦騎則化為數隊,絕不靠近,絕不肉搏,完全以純熟的弓箭戰術不停的襲擾意圖追擊的楚軍。
楚軍勇則勇耳,勝則勝耳,可在這種蚊群一樣的襲擾中,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秦軍輕鬆突破西側燕軍的“合圍線”,消失在濃雲中現出的一抹晚霞之下。
秦人退了,可並沒有多大損失,更非潰敗,這在項羽的心目中,完全不算是勝利!
_
天色全黑。
在這個季節裏,全黑意味著已經戌正(20時)以後。但這日不同,密布的陰雲雖然幹打雷不下雨,卻讓天色在酉時就黑下來了。
巨鹿城外,繞城展開了四片巨大的營壘區,分別是燕、齊、趙、楚的軍營。各個小營壘環繞著中軍營壘,除了營柵上間隔著一枝枝火把外,四個營壘區,隻有楚軍中軍營的大帳和營門通往大帳的主幹道上,燈火通明。
此刻楚軍大帳內,四國軍的首腦都在,而項羽則是陰沉著臉坐在帥案後。
帳內的氣氛由於項羽的不開心而極度沉悶著。
範增坐在項羽下首的首席,左看右看。
趙國張耳和陳餘同屬一國,居然分坐在項羽主案的兩側,偶爾互相看一眼時,張耳就像鬥雞一樣從脖子開始紅,而陳餘則一臉的冷漠。
陳澤、張黶連同李齊全都陣亡,張耳將這一切都歸罪於陳餘的無膽。陳餘自認是為了保證趙卒不會因此役死絕,所以並不慚愧。兩人剛才在來楚營前已經在趙王麵前大吵了一架,此刻自然不會給對方好臉色。
燕國臧荼,略帶些慚愧的表情。雖然自己隻有五萬卒,絕對頂不住以楔形陣衝殺而至的十萬秦軍,但畢竟秦人是從自己的防線方向突出去的。
齊國田都和田安共坐一席,神色相對輕鬆,可也都帶著一絲不解。這個項籍明明打了一個勝仗,以七萬卒對十八萬卒,絕對的以少勝多。不但截斷了秦人甬道迫使秦軍放棄圍攻巨鹿,解救了趙國危亡,而且能將秦人十萬大陣數度擊破,最終讓秦嘯軍再也無法唿嘯,黯然離場,可怎麽就不高興呢?就一定要給大家擺這麽個臭臉呢?
範增又看了看自家那些將領,英布和蒲將軍因為頂住了將閭六萬卒的圍攻,臉色以興奮自得為主。項莊與項聲雖然沒有達成阻擊甬道援軍的目的,可在數倍於己的騎軍攻擊下陣勢不亂,讓秦騎铩羽而走,臉色中透著驕傲。龍且、鍾離眛、丁固、季布等隨同項羽擊秦的將領,也為自己以少擊多不落下風而帶著滿意之色。
這些秦軍不是剛征召的新卒啊,都是當年擊胡北遁、常年守邊的老秦人,他們有足夠的理由自豪著。所以當範增從這些這些將領臉上也都看到了類似齊人一樣的不解神色時,他覺得應該說幾句了。
“上將軍,屬將知道上將軍因未能擊潰秦軍而不悅。”範增在楚軍中此時為次將,又是公眾場合,自然以屬將自稱,“屬將認為,上將軍應為楚軍以少擊多的狀態下還能將秦軍趕出巨鹿為趙國解圍而欣喜才對。這不過是四國聯合伐秦的第一天,秦軍就算遁走又能逃遁多遠呢?上將軍有的是機會,領四國軍將所謂的秦嘯擊為齏粉。”
範增此言一出,馬上得到了一片迎合聲:“次將軍說的對,上將軍早晚能率我等徹底擊垮秦人。”“上將軍,我等均聽上將軍令,一定會擊潰秦軍。”“上將軍,我等正等待跟隨上將軍攻入關中,徹底覆滅暴秦。”……
項羽的臉色好了一些,舉起一隻手,帳內的馬p逢迎聲漸漸平息下來。
“諸位將軍,本將軍確實自慚啊。”項羽說著又稍稍陰沉了一下,然後轉為一種痛心疾首的樣子:“在諸國軍的全力配合下,我楚軍雖然奮勇,但最後仍沒有取得擊潰秦人任何一軍的戰果,實乃心中不甘。”
他抬起頭先看了看燕齊趙的將領,然後把目光投向自家楚軍的將軍們:“次將軍說得對,今日,是吹響我四國聯軍討伐和反擊暴秦號角的日子,是擂響徹底覆滅關中暴秦戰鼓的日子,本將軍願意振奮精神,與諸國一同向西追擊秦軍,並一直追到關中,殺到鹹陽宮。”
“喝!”帳內楚軍將軍們齊舉右拳,喊了一聲。
“現在秦軍西遁,據斥侯報,秦軍目前在距此四十裏往信都的途中紮營。秦人跑得很快啊,從其敗退到完全天黑,不到一個半時辰,居然跑出了一程。”
項羽望向項聲:“將軍聲,你說看到甬道上秦人來援都是乘四輪長車?”
“對。”項聲一抱拳,“雖然有甬道木柵阻擋視線,但也能隱約看出秦軍所乘的雙馬四輪長車,秦卒應該都是坐在車內的。當陽君說秦人來援很快,應該也是用這種四輪車載運軍卒所致。”
“上將軍,”英布也一抱拳:“屬將截斷甬道後,兩端援軍半個時辰不到就組出四個方陣,一個時辰就有十二個方陣,這種雙馬的四輪長車,一個時辰至少能行二、三十裏。”
“嗯,這和西遁秦軍在四十裏紮營是吻合的。”項羽臉上現出些許苦惱:“若秦軍以這個速度一路逃遁,我四國軍步卒恐難追及,而現有騎軍不足萬五,秦騎至少三萬,也不足相抗。諸位將軍,明日我等應采用何種方略追擊?”
這種行軍速度的差別,讓剛剛的激昂一下消失了。
這王離跑得比兔子還快,咋追?
“那要看王離到信都後是準備據城而戰,還是繼續逃往邯鄲。”都不說話,那範增就要說說話:“王離雖敗一陣,兵力並無大損。按照暴秦的軍律,如果王離不與我戰,一路逃迴關中,等著他的沒準是斬首的結局。”
“次將軍的意思是,王離肯定還會與我一戰?”項羽來了精神。
“屬將不敢肯定,但王離即使是為了避免鹹陽追責,也應和我再戰。”範增捋了捋山羊胡子,突然想到一事:“上將軍,此番擊敗秦軍,有很大的原因是上將軍破釜沉舟使全軍上下一心而決死。屬將以此推斷秦軍,不論王離是不戰而逃,還是數戰而敗,依秦律都沒有什麽好結果。因此上將軍也須防著王離也來一招‘破釜沉舟’。若王離也與我等決死相拚,即使擊潰秦軍斬殺王離,我四國軍力也會大損,攻伐關中的實力就會不足。”
項羽似乎沒往這方麵想,聞言一愣:“亞……次將軍所言甚是,可有破此局麵之策?”
“拖。”範增幹脆利落的蹦出一個字,然後看著帳內的所有人,“既然王離已經敗走信都,我等軍力又超出秦嘯軍十餘萬,王離想要再滅趙國已成夢想。既然敗了,就要承擔敗戰罪責,而現在秦嘯軍明顯的已經無法擊敗由上將軍總領的反秦聯軍,此時若我等遣使勸降,即使王離不動心,他手下將軍們很難說沒有動心的,因此他們內部必然會產生爭論,甚至產生猜忌。即使秦軍最終不降,他們內部的爭論或猜忌,都會大大拖慢他們逃離的速度。”
項羽一拍幾案:“大善!次將軍妙策也。隻是,由誰出麵勸降合適呢?”他慢慢的掃視著,目光主要落在燕齊趙三國人當中。
陳餘略一凝神,向項羽施了一禮:“上將軍,在下給王離寫封信送去,看是否能起到次將軍想要的效果。”
巨鹿之戰,陳餘合三國軍出兵救援未遂而退,雖然他堅持認為自己做的沒錯,但張耳在城內苦苦掙紮,他卻直到楚軍到來前都再沒後續動作,因此他也想借範增出策之際主動配合一下,給項羽留點兒好印象。
張耳本來也正準備提出由自己寫信勸降王離來主動示好項羽,卻被陳餘搶了先,悻悻的閉上了嘴。
項羽沒注意到張耳的表情,既然陳餘願意出頭,他很高興,問:“大將軍將用何等說辭勸降王離?”
陳餘別看與秦軍實打實的對戰沒膽,但這種當“遠程說客”他倒是不懼,反正不是他去送信:“上將軍,隻要給王離列出秦國曆史名將及其最後下場,已經足矣。然後再點出秦律和戰敗將軍的結局,就算是附帶提醒吧。不過也有一事要請上將軍示下,倘若王離真的肯降,上將軍又何以待之?”
“若王離降,暴秦可滅。”項羽想到這個前景不由得有些激動:“若暴秦滅,王離即可裂土封王,本將軍決不食言。”
項羽確實是有點過於激動了,封王這種工作,怎麽說也應該是楚懷王才能承擔的吧……看來項羽因為敗秦軍解趙圍,自信心開始膨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