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將軍離並不需要故意敗戰。”公子嬰說道。
“哦?皇兄說說理由。”
“假若多國軍能統一指揮統一作戰,那大將軍可能真的會敗。敗則真敗,可多國軍也會相當吃力。”公子嬰邊想邊說:“若大將軍離破趙,破多國軍,而劉季軍卻勝,則陛下想要分化山東力量的作用一樣可成。劉季軍若下雒陽或函穀關,且軍力在西征中壯大,必成楚國內部的一大勢力,甚至可超越項氏。”
他的思路越說越明晰:“宋義若勝必然猜忌劉季,宋義若敗則會更加猜忌劉季,甚至連同懷王都會猜忌劉季,怕他成為架空王權的第二個項梁。其實在臣看來,懷王立約,就是他已經預見到能破關中之人日後很難再做他的臣下,所以索性送出關中王位,大家大不了都是平等相待的王,你還會念我的好而適當的尊重我。”
陳平接過來繼續分析:“若宋義敗而劉季雖下函穀卻進不了潼關,他隻有兩條路。一條是返迴楚國,他雖未進入關中但總是勝了一場,宋義和懷王一定猜忌,鬧不好就會造成內爭,陛下分化之願達成。另一條路就是劉季不迴楚國,據有其在山東所占之地,或稱王或不稱王都沒所謂,山東多出一股勢力是不爭之實,所以陛下分化的目的一樣達成了。”
“既然大將軍離勝了多國軍,那下一步秦嘯軍總要繼續找一方伐之。趙亡,則應伐楚,可若伐楚,劉季怎麽可能不助楚?”說這話的,嗯,是曹參。
曹參雖然早已真心效忠胡亥,可劉季畢竟是曾經的大兄,還有蕭何、樊噲、周勃一幹人原來都是兄弟。現在殿前這幫人都在算計這些過往的兄弟,曹參就算不想幫他們,卻也多少有些戚戚然。
陳平看著曹參笑了笑:“大將軍離若是慘勝,則無力再伐楚。大將軍離若是大勝,劉季又不歸楚,那就可令秦嘯軍先伐燕齊,或者幹脆將秦嘯軍撤至滎陽將劉季從函穀和雒陽趕走然後蟄伏待機。理由就是劉季與宋義聯合的力量過大,秦嘯軍二十萬卒難以一戰克之。”
“想先始皇帝時,大將軍翦稱需六十萬卒方可伐楚,乃因楚地廣大,得一地需留卒守禦。若劉季所獲地域增加,加上楚國現有之地,比先始皇帝伐楚時也不差多少了,必須集六十萬卒方可伐之。”陳平心說,皇帝早就密詔王離戰敗,所以王離勝,是不可能的。
曹參本來還想繼續爭辯說若山東兩大勢力內鬥,一方勝出,不是比當年的楚國地域更大?轉念一想,兩方內鬥,即使最終有一方勝出,那也是早就打得精疲力竭了,此時養精蓄銳的秦軍一出……唉,他搖搖頭,不再說話。
“那麽就這個方略吧。”胡亥總結性的發言:“這是一個陰謀,這個陰謀怎麽玩兒,陳平、姚賈、皇兄,嗯,再叫上陸賈,你們幾個三日內拿出一個細表來,然後頒詔實行。”
幾人一起施禮正準備散去,胡亥突然又叫住了陳平:“上卿剛才似乎要稱朕‘聖’什麽,卻又連忙改口為陛下,我很好奇,你打算稱朕‘聖’什麽呢?”
誰都沒注意到,此話一出,曹參先臉紅了。被皇帝問及的陳平則略顯尷尬,剛要迴答,公子嬰笑著先說了:“陛下,公卿與臣等都認為陛下實為大秦聖明之君。一日公卿議事前陛下尚未至時,司農參,”他看了一眼曹參,曹參都有點手足無措了,公子嬰衝著曹參微微搖頭讓他不要擔心,接著對皇帝說:“司農參說《易經》有雲:聖人南麵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司農參的意思是陛下兼聽,所以聖明。臣等萬死,自此後在提及陛下時,多私下稱陛下為聖人。”
馬屁人人都愛,咱們的胡亥也不例外。聽公子嬰說公卿們都稱自己為聖人,立馬覺得身體輕飄飄的,簡直馬上就要禦風而翔。
陳平看皇帝並無怪罪之意反而還挺高興,不失時機的補充請示:“陛下,臣下對為王者,常稱王上。先始皇帝所以用皇帝二字,是先始皇帝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臣覺若按對大王之稱的延續而稱陛下為皇上,則少了始皇帝兼采帝號之意。”
“所以,陛下先恕臣等私稱陛下聖人之罪,並請陛下以後準臣等麵唿陛下為聖上。”說完後,陳平接著就向皇帝行了一個正拜禮。
其他幾位立即跟上也拜了下去。
胡亥心說,當初看書中在隋唐時對皇帝背後叫聖人,當麵叫聖上,原來是這麽來的。看來由於自己的出現,連對皇帝的這種尊稱都提前了千年。
然後,胡亥得意洋洋的到後宮,說大臣們都管自己叫聖人,心直口快的菡萏撇了撇嘴:“聖人,當聖人有什麽好?當聖人就要事事都讓那些叫你聖人的人覺得你必須一直聖明,公子不覺得這樣會很累?”
胡亥立馬苦了臉,都快哭出來了:“這幫大臣統統該殺!這不是將朕放在爐子上烤嗎?”
眾女咯咯的一片笑,讓胡亥瞬間覺得自己進了家禽養殖場。
後宮裏對胡亥這個聖人稱號嗤之以鼻,但景娥因為頗受眾女愛戴,反倒因此得了個“女聖”的稱號並在宮內迅速流傳開,最後整個宮中非正式場合無人再稱其為皇後,都用“女聖”稱之,包括宮人和內侍。而在正式場合,既然皇帝是“聖上”,皇後自然也就是“聖後”了。
_
火油不足啊,王離慨歎著。好在雖然由石油製成的輕油+重油不夠量,但豆油接著就供應上來了。使用上,豆油沒有火油易燃,裝火油的泥彈隻需有兩圈沾油的草繩能在罐子砸破時引火就夠,裝豆油的泥彈就需要用厚厚的草袋浸滿油後,套著泥彈點燃,豆油裝彈前還要用釜適當加熱,這樣才能保證砸開時潑油可燃。
王離為燃燒物不好用而撓頭,卻根本沒想過城上趙人的感受。張耳現在看到秦軍的投石機一動,自己的心髒就會跟著一蹦。
秦人太狠了。
秦嘯軍在信都附近停留了十五日後向巨鹿靠近、圍城。張耳有些心顫的看到,秦人此番對巨鹿沒有圍三闕一,而是四麵合圍,圍城後的第二天就毫不留情的開始了攻城。說攻城也不全對,一連三日,秦軍都在燒城,並沒有軍卒頂著箭雨爬城,雲梯車和攻城塔車也沒出動,隻有投石機和弩兵箭陣在潑油撒箭。
守城將李齊在問過邯鄲守卒後,對秦軍的火油燒城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既然燃油水潑不熄,李齊早早就在城上準備沙土堆,燃燒彈在哪兒弄出大火,周圍的軍卒就往火上撒沙土蓋滅,這一來城上火焰的燃燒時間就短多了。
戰爭從來都是攻防變換,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王離從千裏鏡中看到城上軍卒揚沙滅火,就在火彈拋射中夾雜了殺傷泥彈。這種泥彈中塞入了很多碎陶片,在城頭砸開時碎片四散亂飛,雖不易殺死守城卒,但也割傷了不少人,關鍵還對守城卒產生了極大的精神壓力,誰看到飛濺的碎片會不躲呢?
更討厭的是,這迴秦軍不僅用火彈燒城頭,還把大火燒進了城內,幾顆燃燒彈甚至一直砸到距離城中央趙王歇的臨時王宮百步的地方。投進城內的燃燒彈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不定時不定點,趙人隻能分出一部分兵力拉著裝滿沙土的大車在城內四處巡查滅火。好在巨鹿城不算很大,城頭擺不開六萬卒,所以還有足夠的人手在城內當救火隊。
壓力山大。
和張耳表麵鎮定內心顫抖不同,守城將軍李齊確有大將之風,沉著老練,準備充足。雖然這數日秦軍隻是烈火焚城並未出動攻城卒,但他並沒有絲毫放鬆。守城用的滾木擂石撞杆、弓弩箭矢、大床弩、城牆下內側的投石機、煮脂膏及滾水的大釜幹柴一應俱全,並針對秦人燒城頭的做法進行了必要的防護,免得這些易燃品被燒掉。
兵源組織上,李齊將六萬卒分四麵城牆劃出幾個梯隊,一旦城頭卒顯現疲乏或有一定傷亡,就由下一梯隊上城接替。城內滅火巡查的隊伍也按四方配置,實行嚴格的“戒嚴”,非卒不得出家門。
城內雖然存放有足夠三個月的糧秣,但李齊卻按照五個月進行分配,滅火巡查的一個配給標準,上城守禦的各梯隊的則按每日上城時間配給,城內百姓隻給每日不會餓死的最低口糧。日落停戰,他還要巡視所有軍卒,總結當日經驗,演說打氣,以保持高昂的士氣。
李齊的一係列方法至少在秦軍還未正式攻城這幾天裏相當有效,雖然巨鹿此刻被秦軍四麵合圍,可城內趙卒士氣竟然比城外躲得遠遠的那些未受秦人攻擊的軍卒還要高漲。
王離無法知道巨鹿城內的情況。巨鹿城內的百姓當中自然是有聽風閣探子的,可百姓不許出家門讓這些探子無法傳遞消息,成了沒用的擺設。不過王離久經沙場,手中又有千裏鏡,城頭軍卒的士氣和調動替換等都能看得到,所以第四天辰正擊鼓聚將後,他在大帳內開始進行軍事民主討論。
將閭不在,他略微有點遺憾。不過讓將閭去負責保持甬道暢通,並統一管理從陳留到棘原的輜重調度,本來就是他的一點小私心而做出的安排。雖然皇帝明確詔令將閭必須完全聽命於自己,將閭也表過了忠心,他也相信皇帝和將閭,可身邊總有這麽個人晃悠著時刻提醒自己記得皇帝的密詔,他還是覺得不舒服。
“本將軍本想用火和箭,讓城內趙卒看到我秦嘯的威力。”他沉聲對帳內站立兩旁的涉間、蘇角、燕晉、馮無擇等偏將和一眾裨將說道:“但從趙軍的反應看,城內應有一員守城經驗豐富的趙將,所以這幾天的效果很小。本將軍想從今日起,正式開始全麵攻城,不知諸位將軍有什麽更好的想法?”
諸將自然是不知道密詔之類的內情,所以早就對王離這幾日示威性攻城的命令有些不耐了。蘇角哢的一禮:“大將軍,屬將也覺得巨鹿內有善守之將,不給他們一點兒厲害,他們還真以為我秦嘯隻是虛張聲勢。屬將願領本部軍率先攻城,讓他們感受秦嘯巨鹿的聲勢。”
楊熊是隨那二萬秦銳軍一起留在王離帳內的,因這一年多的戰功已由裨將升為偏將:“大將軍,屬將這一年多與叛軍交戰,一直都是戰陣對決,隻有一次是攻張楚營壘。前番攻邯鄲時,屬將尚未得大將軍令參戰,邯鄲即破。大將軍,此番攻巨鹿,一定要給屬將所部一個先登的機會。”
隨著蘇角、楊熊的發言,下麵裨將軍們也都麵含殺氣,躍躍欲試。
王離看了一眼涉間,發現他正在想著什麽,於是點名:“將軍間,你有什麽想法?”
涉間慢條斯理的說道:“大將軍,按斥侯探報,趙相張耳之子領二萬五千卒於巨鹿西北設營,趙大將軍陳餘領五萬卒於巨鹿東北設營,兩營距離巨鹿城均隻有十五裏,三點之間可遙望,日可以烽煙、夜可以火光或燈號進行傳訊。前幾日大將軍火焚巨鹿,巨鹿因尚無破城之危,所以兩營皆無動作。今日起大將軍既然要真正開始攻城,需防兩營在我背後襲擾。大將軍當出兩軍先破兩營,將其趕離巨鹿至少三十裏外,然後以兩部騎軍在兩營與巨鹿之間遊弋,讓其再不能成為我軍背後芒刺,然後全力攻城無後憂矣。”
王離雙手同時拍案:“將軍間所言,正合我意,本將軍令。”
帳內所有將軍都麵向王離半跪行軍禮。
“將軍間,命你統四城軍,仍以火彈箭陣如前數日一般攻城。”
“嗨!”
“將軍角,命你領三萬卒,今日必須破張敖營,將其趕離。將軍熊,命你領五萬卒,今日必破陳餘營,將其趕離。”
“嗨!”兩人異口同聲。
_
陳餘此刻正站在營中望樓之上眺望巨鹿。晨曦中巨鹿城隻是一個灰白的影子,像在雲端一樣飄渺。
因為秦軍四麵圍城,巨鹿城中的詳盡情況無法得知。好在軍營距離巨鹿不遠,夜間可以通過簡單的燈號交換,得知巨鹿城暫時無破城之虞。
他們可沒有胡亥的金手指,所以也想不到把文字編碼然後通過燈號傳遞來交換複雜的信息,隻是按過往軍中的慣例交換一些非常簡單的內容,比如“傷亡不大”、“攻勢不強”、“無需援救”等等。另外就是陳餘營中派出大量斥侯,盡量靠近巨鹿觀察秦軍攻城情況和巨鹿守軍狀態。
雖然每日斥侯報稱秦軍一直在用投石機燒城,用箭陣殺傷守城卒,不過燈號傳訊中城內也沒有危急信號傳出。陳餘不知城內具體情況心中難免惴惴,但既然城內不示警,他也沒有出兵配合。而且,他對他剛征召來不久且訓練極其不足的這五萬老幼軍,也沒多大信心。
昨日日落前張敖倒是親自來了他營中一次,覺得城外兩軍不能眼巴巴的看著秦嘯軍像烤肉一樣燒烤巨鹿,應該多少有一些牽製秦軍的動作。從斥侯探迴的情況看,四麵燒城的秦軍會在投石機和弩兵箭陣後方設方陣防範他們這兩營的襲擾,所以陳餘對張敖的建議不是很熱心。張敖所率還算是一支軍隊,自己所率連半支都夠嗆。隻是張敖比較堅持,他也知道陳餘軍的狀況,說那些老幼軍卒接戰可能不行,但可以壯壯聲勢。秦軍是有後部防範,但若兩營襲擾也會讓秦軍分神,並且可以提振城內守軍士氣。
原來就是去走個過場,讓城裏的人知道自己沒坐在牆頭看燒烤大戲啊。
這個張敖看來是怕他老父說他不作為。
陳餘覺得這樣也未嚐不可,所以已經與張敖約定,隻要今日秦軍依舊是燒城而不是攻城,那就以秦人燒城的煙霧為號一起進擊。因為行軍到巨鹿城下需要一個時辰,所以在一個半時辰後由陳餘軍先攻北城秦軍後方陣而詐敗,誘使方陣漸離城下,然後張敖軍攻擊投石機和弩兵陣。若陳餘誘敵不成,則張敖軍就攻方陣側翼。
陳餘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所以也與張敖約定了撤離的鼓號音,反正兩人都隻是要讓城內看到他們並沒有閑著。
陳餘的五萬軍在巨鹿東北以鉤陣的形製紮了五個營壘,陳餘下令後自己繼續在望樓眺望,五營中一隊隊的軍卒正在出營列隊,準備在大將軍發令後前往巨鹿城下。陳餘選調了三萬卒進行此次襲擾,將剩下的兩萬弱卒匯集在主營中。他不認為秦軍會來攻營,這樣做隻是一種必備的防範措施。
這兩人不誠心的做戲安排,恰與涉間建議王離把他們趕跑的時間對衝,導致陳餘和張敖就必然要唱一折悲情戲了。
在看到巨鹿城上煙火再起後,陳餘軍的三萬卒以一曲為一隊,六路並進向城下而行。沒走出五裏,六隊都停下了,因為前方出現了三個黑滲滲的秦軍大陣正穩步地向他們逼迫過來。中間一個方陣,大盾中間斜指的長戟在陽光中熠熠放射著寒光。兩側兩個雁行陣,一排排弩卒手中的箭簇點點閃爍。
此時陳餘軍的前鋒距離秦軍大陣還有六百步,看到如此嚴整而散發著凜冽氣息的軍陣,這些訓練不足的趙卒顯現出一陣慌亂,在鼓角聲中六隊趙卒忙忙亂亂的相互靠攏,剛剛勉強組出三個略顯散亂的方陣,秦陣已經與他們相距不足二百步。當陳餘發出弩卒先射的命令、趙卒剛剛抬起手中之弩時,三朵黑雲已經從秦陣中升起,疾風一般的向趙陣飛來。這一波還未落下,又三朵黑雲再次升起。而此刻,趙陣剛剛發出第一波淩亂的箭矢。
隻箭陣一次三段擊,陳餘軍潰,留下數百屍體。
張敖那邊和陳餘一樣,也在半途就遭到了正好來趕走他的秦軍。張敖的軍卒比陳餘的軍卒強了不少,沒有在箭陣中就地潰散,而是勉力抵抗了幾個波次的秦陣衝擊。然而無論是楊熊還是蘇角都在斥侯報告兩個趙營出兵後,采取了正麵驅趕和奇兵襲營的兩手戰術,分別分出一萬和兩萬卒繞過趙軍猛攻兩營。所以當張敖軍發現己方營壘被襲後,軍心立散。
午時未至,張耳就收到了北城牆上的報告:遠方的張敖營和陳餘營方向全都升起了滾滾黑煙。入夜,少量城外軍斥侯躲過巡弋的馬隊潛到巨鹿城頭看得到的位置,用燈號通知城內,城外軍都退至三十裏重新紮營。
_
“秦人將城外軍從我等視野中驅離,其目的就是讓城內軍卒心中惶惶,覺得巨鹿已是無人救援的孤城,亂我軍心。”張耳頗為沉重。
“國相,”李齊也一臉肅穆,“秦人如此為,恐明日將會真正的大舉攻城。現在各國聯軍未至,大將軍餘和成都君的城外軍又被驅離,我等真的要孤軍奮戰了。”
“堅守十到十五日,燕齊援軍可至。”張耳用飽含希望的目光看著李齊。
“國相放心,秦嘯軍的聲名,來自當年蒙恬驅胡於九原和守秦北邊,其攻城能力尚未可知,或許尚不若秦銳軍,守十五日,本將還是有信心的。”李齊嘴上寬慰著張耳,心中也不無惴惴。
秦嘯軍這幾年確實沒有幹過什麽攻城拔寨的事情,可這些人是老秦,為了軍功搏命的老秦,他心裏並沒底。他甚至有些期盼第二天秦軍能真的攻城,至少可以看看秦嘯軍到底攻城的能力有多強。
他如願了。
_
日頭還未完全升起,遠方秦軍營地裏一隊隊、一行行的秦卒,擁著投石機,拉著床弩,推著邯鄲守過城的那些趙卒已經熟悉的獨輪小車螞蟻一般遍野而來,然後有條不紊的在城外開始結陣。
“哦?皇兄說說理由。”
“假若多國軍能統一指揮統一作戰,那大將軍可能真的會敗。敗則真敗,可多國軍也會相當吃力。”公子嬰邊想邊說:“若大將軍離破趙,破多國軍,而劉季軍卻勝,則陛下想要分化山東力量的作用一樣可成。劉季軍若下雒陽或函穀關,且軍力在西征中壯大,必成楚國內部的一大勢力,甚至可超越項氏。”
他的思路越說越明晰:“宋義若勝必然猜忌劉季,宋義若敗則會更加猜忌劉季,甚至連同懷王都會猜忌劉季,怕他成為架空王權的第二個項梁。其實在臣看來,懷王立約,就是他已經預見到能破關中之人日後很難再做他的臣下,所以索性送出關中王位,大家大不了都是平等相待的王,你還會念我的好而適當的尊重我。”
陳平接過來繼續分析:“若宋義敗而劉季雖下函穀卻進不了潼關,他隻有兩條路。一條是返迴楚國,他雖未進入關中但總是勝了一場,宋義和懷王一定猜忌,鬧不好就會造成內爭,陛下分化之願達成。另一條路就是劉季不迴楚國,據有其在山東所占之地,或稱王或不稱王都沒所謂,山東多出一股勢力是不爭之實,所以陛下分化的目的一樣達成了。”
“既然大將軍離勝了多國軍,那下一步秦嘯軍總要繼續找一方伐之。趙亡,則應伐楚,可若伐楚,劉季怎麽可能不助楚?”說這話的,嗯,是曹參。
曹參雖然早已真心效忠胡亥,可劉季畢竟是曾經的大兄,還有蕭何、樊噲、周勃一幹人原來都是兄弟。現在殿前這幫人都在算計這些過往的兄弟,曹參就算不想幫他們,卻也多少有些戚戚然。
陳平看著曹參笑了笑:“大將軍離若是慘勝,則無力再伐楚。大將軍離若是大勝,劉季又不歸楚,那就可令秦嘯軍先伐燕齊,或者幹脆將秦嘯軍撤至滎陽將劉季從函穀和雒陽趕走然後蟄伏待機。理由就是劉季與宋義聯合的力量過大,秦嘯軍二十萬卒難以一戰克之。”
“想先始皇帝時,大將軍翦稱需六十萬卒方可伐楚,乃因楚地廣大,得一地需留卒守禦。若劉季所獲地域增加,加上楚國現有之地,比先始皇帝伐楚時也不差多少了,必須集六十萬卒方可伐之。”陳平心說,皇帝早就密詔王離戰敗,所以王離勝,是不可能的。
曹參本來還想繼續爭辯說若山東兩大勢力內鬥,一方勝出,不是比當年的楚國地域更大?轉念一想,兩方內鬥,即使最終有一方勝出,那也是早就打得精疲力竭了,此時養精蓄銳的秦軍一出……唉,他搖搖頭,不再說話。
“那麽就這個方略吧。”胡亥總結性的發言:“這是一個陰謀,這個陰謀怎麽玩兒,陳平、姚賈、皇兄,嗯,再叫上陸賈,你們幾個三日內拿出一個細表來,然後頒詔實行。”
幾人一起施禮正準備散去,胡亥突然又叫住了陳平:“上卿剛才似乎要稱朕‘聖’什麽,卻又連忙改口為陛下,我很好奇,你打算稱朕‘聖’什麽呢?”
誰都沒注意到,此話一出,曹參先臉紅了。被皇帝問及的陳平則略顯尷尬,剛要迴答,公子嬰笑著先說了:“陛下,公卿與臣等都認為陛下實為大秦聖明之君。一日公卿議事前陛下尚未至時,司農參,”他看了一眼曹參,曹參都有點手足無措了,公子嬰衝著曹參微微搖頭讓他不要擔心,接著對皇帝說:“司農參說《易經》有雲:聖人南麵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司農參的意思是陛下兼聽,所以聖明。臣等萬死,自此後在提及陛下時,多私下稱陛下為聖人。”
馬屁人人都愛,咱們的胡亥也不例外。聽公子嬰說公卿們都稱自己為聖人,立馬覺得身體輕飄飄的,簡直馬上就要禦風而翔。
陳平看皇帝並無怪罪之意反而還挺高興,不失時機的補充請示:“陛下,臣下對為王者,常稱王上。先始皇帝所以用皇帝二字,是先始皇帝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臣覺若按對大王之稱的延續而稱陛下為皇上,則少了始皇帝兼采帝號之意。”
“所以,陛下先恕臣等私稱陛下聖人之罪,並請陛下以後準臣等麵唿陛下為聖上。”說完後,陳平接著就向皇帝行了一個正拜禮。
其他幾位立即跟上也拜了下去。
胡亥心說,當初看書中在隋唐時對皇帝背後叫聖人,當麵叫聖上,原來是這麽來的。看來由於自己的出現,連對皇帝的這種尊稱都提前了千年。
然後,胡亥得意洋洋的到後宮,說大臣們都管自己叫聖人,心直口快的菡萏撇了撇嘴:“聖人,當聖人有什麽好?當聖人就要事事都讓那些叫你聖人的人覺得你必須一直聖明,公子不覺得這樣會很累?”
胡亥立馬苦了臉,都快哭出來了:“這幫大臣統統該殺!這不是將朕放在爐子上烤嗎?”
眾女咯咯的一片笑,讓胡亥瞬間覺得自己進了家禽養殖場。
後宮裏對胡亥這個聖人稱號嗤之以鼻,但景娥因為頗受眾女愛戴,反倒因此得了個“女聖”的稱號並在宮內迅速流傳開,最後整個宮中非正式場合無人再稱其為皇後,都用“女聖”稱之,包括宮人和內侍。而在正式場合,既然皇帝是“聖上”,皇後自然也就是“聖後”了。
_
火油不足啊,王離慨歎著。好在雖然由石油製成的輕油+重油不夠量,但豆油接著就供應上來了。使用上,豆油沒有火油易燃,裝火油的泥彈隻需有兩圈沾油的草繩能在罐子砸破時引火就夠,裝豆油的泥彈就需要用厚厚的草袋浸滿油後,套著泥彈點燃,豆油裝彈前還要用釜適當加熱,這樣才能保證砸開時潑油可燃。
王離為燃燒物不好用而撓頭,卻根本沒想過城上趙人的感受。張耳現在看到秦軍的投石機一動,自己的心髒就會跟著一蹦。
秦人太狠了。
秦嘯軍在信都附近停留了十五日後向巨鹿靠近、圍城。張耳有些心顫的看到,秦人此番對巨鹿沒有圍三闕一,而是四麵合圍,圍城後的第二天就毫不留情的開始了攻城。說攻城也不全對,一連三日,秦軍都在燒城,並沒有軍卒頂著箭雨爬城,雲梯車和攻城塔車也沒出動,隻有投石機和弩兵箭陣在潑油撒箭。
守城將李齊在問過邯鄲守卒後,對秦軍的火油燒城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既然燃油水潑不熄,李齊早早就在城上準備沙土堆,燃燒彈在哪兒弄出大火,周圍的軍卒就往火上撒沙土蓋滅,這一來城上火焰的燃燒時間就短多了。
戰爭從來都是攻防變換,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王離從千裏鏡中看到城上軍卒揚沙滅火,就在火彈拋射中夾雜了殺傷泥彈。這種泥彈中塞入了很多碎陶片,在城頭砸開時碎片四散亂飛,雖不易殺死守城卒,但也割傷了不少人,關鍵還對守城卒產生了極大的精神壓力,誰看到飛濺的碎片會不躲呢?
更討厭的是,這迴秦軍不僅用火彈燒城頭,還把大火燒進了城內,幾顆燃燒彈甚至一直砸到距離城中央趙王歇的臨時王宮百步的地方。投進城內的燃燒彈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不定時不定點,趙人隻能分出一部分兵力拉著裝滿沙土的大車在城內四處巡查滅火。好在巨鹿城不算很大,城頭擺不開六萬卒,所以還有足夠的人手在城內當救火隊。
壓力山大。
和張耳表麵鎮定內心顫抖不同,守城將軍李齊確有大將之風,沉著老練,準備充足。雖然這數日秦軍隻是烈火焚城並未出動攻城卒,但他並沒有絲毫放鬆。守城用的滾木擂石撞杆、弓弩箭矢、大床弩、城牆下內側的投石機、煮脂膏及滾水的大釜幹柴一應俱全,並針對秦人燒城頭的做法進行了必要的防護,免得這些易燃品被燒掉。
兵源組織上,李齊將六萬卒分四麵城牆劃出幾個梯隊,一旦城頭卒顯現疲乏或有一定傷亡,就由下一梯隊上城接替。城內滅火巡查的隊伍也按四方配置,實行嚴格的“戒嚴”,非卒不得出家門。
城內雖然存放有足夠三個月的糧秣,但李齊卻按照五個月進行分配,滅火巡查的一個配給標準,上城守禦的各梯隊的則按每日上城時間配給,城內百姓隻給每日不會餓死的最低口糧。日落停戰,他還要巡視所有軍卒,總結當日經驗,演說打氣,以保持高昂的士氣。
李齊的一係列方法至少在秦軍還未正式攻城這幾天裏相當有效,雖然巨鹿此刻被秦軍四麵合圍,可城內趙卒士氣竟然比城外躲得遠遠的那些未受秦人攻擊的軍卒還要高漲。
王離無法知道巨鹿城內的情況。巨鹿城內的百姓當中自然是有聽風閣探子的,可百姓不許出家門讓這些探子無法傳遞消息,成了沒用的擺設。不過王離久經沙場,手中又有千裏鏡,城頭軍卒的士氣和調動替換等都能看得到,所以第四天辰正擊鼓聚將後,他在大帳內開始進行軍事民主討論。
將閭不在,他略微有點遺憾。不過讓將閭去負責保持甬道暢通,並統一管理從陳留到棘原的輜重調度,本來就是他的一點小私心而做出的安排。雖然皇帝明確詔令將閭必須完全聽命於自己,將閭也表過了忠心,他也相信皇帝和將閭,可身邊總有這麽個人晃悠著時刻提醒自己記得皇帝的密詔,他還是覺得不舒服。
“本將軍本想用火和箭,讓城內趙卒看到我秦嘯的威力。”他沉聲對帳內站立兩旁的涉間、蘇角、燕晉、馮無擇等偏將和一眾裨將說道:“但從趙軍的反應看,城內應有一員守城經驗豐富的趙將,所以這幾天的效果很小。本將軍想從今日起,正式開始全麵攻城,不知諸位將軍有什麽更好的想法?”
諸將自然是不知道密詔之類的內情,所以早就對王離這幾日示威性攻城的命令有些不耐了。蘇角哢的一禮:“大將軍,屬將也覺得巨鹿內有善守之將,不給他們一點兒厲害,他們還真以為我秦嘯隻是虛張聲勢。屬將願領本部軍率先攻城,讓他們感受秦嘯巨鹿的聲勢。”
楊熊是隨那二萬秦銳軍一起留在王離帳內的,因這一年多的戰功已由裨將升為偏將:“大將軍,屬將這一年多與叛軍交戰,一直都是戰陣對決,隻有一次是攻張楚營壘。前番攻邯鄲時,屬將尚未得大將軍令參戰,邯鄲即破。大將軍,此番攻巨鹿,一定要給屬將所部一個先登的機會。”
隨著蘇角、楊熊的發言,下麵裨將軍們也都麵含殺氣,躍躍欲試。
王離看了一眼涉間,發現他正在想著什麽,於是點名:“將軍間,你有什麽想法?”
涉間慢條斯理的說道:“大將軍,按斥侯探報,趙相張耳之子領二萬五千卒於巨鹿西北設營,趙大將軍陳餘領五萬卒於巨鹿東北設營,兩營距離巨鹿城均隻有十五裏,三點之間可遙望,日可以烽煙、夜可以火光或燈號進行傳訊。前幾日大將軍火焚巨鹿,巨鹿因尚無破城之危,所以兩營皆無動作。今日起大將軍既然要真正開始攻城,需防兩營在我背後襲擾。大將軍當出兩軍先破兩營,將其趕離巨鹿至少三十裏外,然後以兩部騎軍在兩營與巨鹿之間遊弋,讓其再不能成為我軍背後芒刺,然後全力攻城無後憂矣。”
王離雙手同時拍案:“將軍間所言,正合我意,本將軍令。”
帳內所有將軍都麵向王離半跪行軍禮。
“將軍間,命你統四城軍,仍以火彈箭陣如前數日一般攻城。”
“嗨!”
“將軍角,命你領三萬卒,今日必須破張敖營,將其趕離。將軍熊,命你領五萬卒,今日必破陳餘營,將其趕離。”
“嗨!”兩人異口同聲。
_
陳餘此刻正站在營中望樓之上眺望巨鹿。晨曦中巨鹿城隻是一個灰白的影子,像在雲端一樣飄渺。
因為秦軍四麵圍城,巨鹿城中的詳盡情況無法得知。好在軍營距離巨鹿不遠,夜間可以通過簡單的燈號交換,得知巨鹿城暫時無破城之虞。
他們可沒有胡亥的金手指,所以也想不到把文字編碼然後通過燈號傳遞來交換複雜的信息,隻是按過往軍中的慣例交換一些非常簡單的內容,比如“傷亡不大”、“攻勢不強”、“無需援救”等等。另外就是陳餘營中派出大量斥侯,盡量靠近巨鹿觀察秦軍攻城情況和巨鹿守軍狀態。
雖然每日斥侯報稱秦軍一直在用投石機燒城,用箭陣殺傷守城卒,不過燈號傳訊中城內也沒有危急信號傳出。陳餘不知城內具體情況心中難免惴惴,但既然城內不示警,他也沒有出兵配合。而且,他對他剛征召來不久且訓練極其不足的這五萬老幼軍,也沒多大信心。
昨日日落前張敖倒是親自來了他營中一次,覺得城外兩軍不能眼巴巴的看著秦嘯軍像烤肉一樣燒烤巨鹿,應該多少有一些牽製秦軍的動作。從斥侯探迴的情況看,四麵燒城的秦軍會在投石機和弩兵箭陣後方設方陣防範他們這兩營的襲擾,所以陳餘對張敖的建議不是很熱心。張敖所率還算是一支軍隊,自己所率連半支都夠嗆。隻是張敖比較堅持,他也知道陳餘軍的狀況,說那些老幼軍卒接戰可能不行,但可以壯壯聲勢。秦軍是有後部防範,但若兩營襲擾也會讓秦軍分神,並且可以提振城內守軍士氣。
原來就是去走個過場,讓城裏的人知道自己沒坐在牆頭看燒烤大戲啊。
這個張敖看來是怕他老父說他不作為。
陳餘覺得這樣也未嚐不可,所以已經與張敖約定,隻要今日秦軍依舊是燒城而不是攻城,那就以秦人燒城的煙霧為號一起進擊。因為行軍到巨鹿城下需要一個時辰,所以在一個半時辰後由陳餘軍先攻北城秦軍後方陣而詐敗,誘使方陣漸離城下,然後張敖軍攻擊投石機和弩兵陣。若陳餘誘敵不成,則張敖軍就攻方陣側翼。
陳餘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所以也與張敖約定了撤離的鼓號音,反正兩人都隻是要讓城內看到他們並沒有閑著。
陳餘的五萬軍在巨鹿東北以鉤陣的形製紮了五個營壘,陳餘下令後自己繼續在望樓眺望,五營中一隊隊的軍卒正在出營列隊,準備在大將軍發令後前往巨鹿城下。陳餘選調了三萬卒進行此次襲擾,將剩下的兩萬弱卒匯集在主營中。他不認為秦軍會來攻營,這樣做隻是一種必備的防範措施。
這兩人不誠心的做戲安排,恰與涉間建議王離把他們趕跑的時間對衝,導致陳餘和張敖就必然要唱一折悲情戲了。
在看到巨鹿城上煙火再起後,陳餘軍的三萬卒以一曲為一隊,六路並進向城下而行。沒走出五裏,六隊都停下了,因為前方出現了三個黑滲滲的秦軍大陣正穩步地向他們逼迫過來。中間一個方陣,大盾中間斜指的長戟在陽光中熠熠放射著寒光。兩側兩個雁行陣,一排排弩卒手中的箭簇點點閃爍。
此時陳餘軍的前鋒距離秦軍大陣還有六百步,看到如此嚴整而散發著凜冽氣息的軍陣,這些訓練不足的趙卒顯現出一陣慌亂,在鼓角聲中六隊趙卒忙忙亂亂的相互靠攏,剛剛勉強組出三個略顯散亂的方陣,秦陣已經與他們相距不足二百步。當陳餘發出弩卒先射的命令、趙卒剛剛抬起手中之弩時,三朵黑雲已經從秦陣中升起,疾風一般的向趙陣飛來。這一波還未落下,又三朵黑雲再次升起。而此刻,趙陣剛剛發出第一波淩亂的箭矢。
隻箭陣一次三段擊,陳餘軍潰,留下數百屍體。
張敖那邊和陳餘一樣,也在半途就遭到了正好來趕走他的秦軍。張敖的軍卒比陳餘的軍卒強了不少,沒有在箭陣中就地潰散,而是勉力抵抗了幾個波次的秦陣衝擊。然而無論是楊熊還是蘇角都在斥侯報告兩個趙營出兵後,采取了正麵驅趕和奇兵襲營的兩手戰術,分別分出一萬和兩萬卒繞過趙軍猛攻兩營。所以當張敖軍發現己方營壘被襲後,軍心立散。
午時未至,張耳就收到了北城牆上的報告:遠方的張敖營和陳餘營方向全都升起了滾滾黑煙。入夜,少量城外軍斥侯躲過巡弋的馬隊潛到巨鹿城頭看得到的位置,用燈號通知城內,城外軍都退至三十裏重新紮營。
_
“秦人將城外軍從我等視野中驅離,其目的就是讓城內軍卒心中惶惶,覺得巨鹿已是無人救援的孤城,亂我軍心。”張耳頗為沉重。
“國相,”李齊也一臉肅穆,“秦人如此為,恐明日將會真正的大舉攻城。現在各國聯軍未至,大將軍餘和成都君的城外軍又被驅離,我等真的要孤軍奮戰了。”
“堅守十到十五日,燕齊援軍可至。”張耳用飽含希望的目光看著李齊。
“國相放心,秦嘯軍的聲名,來自當年蒙恬驅胡於九原和守秦北邊,其攻城能力尚未可知,或許尚不若秦銳軍,守十五日,本將還是有信心的。”李齊嘴上寬慰著張耳,心中也不無惴惴。
秦嘯軍這幾年確實沒有幹過什麽攻城拔寨的事情,可這些人是老秦,為了軍功搏命的老秦,他心裏並沒底。他甚至有些期盼第二天秦軍能真的攻城,至少可以看看秦嘯軍到底攻城的能力有多強。
他如願了。
_
日頭還未完全升起,遠方秦軍營地裏一隊隊、一行行的秦卒,擁著投石機,拉著床弩,推著邯鄲守過城的那些趙卒已經熟悉的獨輪小車螞蟻一般遍野而來,然後有條不紊的在城外開始結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