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的思路是,原本信都與巨鹿共有十萬卒,邯鄲損失萬五,還有八萬五千卒。將這些軍卒全部收縮到巨鹿後,若王離來攻就是十四萬對八萬五,兵力差距大為縮小,而且巨鹿北麵還有陳餘的五萬卒。
可巨鹿城內實在是放不下八萬多卒,最多隻能擱下六萬,而且陳餘的新募軍多為老幼,硬碰硬的跟王離的秦嘯軍打那會死的很慘,隻能作為秦軍背後的一種威脅力量,讓王離不能全力攻城,需要分兵防範。
不過張耳也想好了對策,將城內多餘的二萬五千卒遣到城外,與陳餘軍遙遙相對,和巨鹿城構成一個三角,對王離攻城的牽製作用更強。
齊燕兩國距離巨鹿在八、九百裏左右,隻需要堅持一個月,齊燕的援軍就可到達,王離會更分神。楚國距離巨鹿一千一、二百裏,若能堅持四十天,楚國的援軍也就到了,那時候合四國之兵,王離要是不逃,沒準還能全殲呢。
如意算盤打得響啊。
而且,當他丟棄信都趕到巨鹿後,更加深信自己的決策正確,因為在趙王歇的臨時行宮內見到了一人,此人乃趙國名將武安君李牧的侄孫,李齊。
李齊在曆史中的記載極為有限,隻在漢文帝與馮唐的交談中提及,是巨鹿之戰時巨鹿的守將。宋義在援趙途中一停就是四十多天,再加上路途上至少需要四十天,所以李齊必須守住巨鹿三個月,才能盼到項羽的援軍到來。
因為缺乏足夠史料,李齊的軍事才能很難估價,但能守住巨鹿幾個月,至少也是一個守城的將才。
有李齊領軍守城,有陳餘的五萬卒在城外虛張聲勢,張耳又讓自己的兒子張敖帶著城內放不下的二萬五千卒在城外構建出另一個牽製點,他的擔心消除了一多半。他這個兒子還有個陳勝王給的封號,成都君。本故事之外的真實曆史上,張敖還娶了劉邦的女兒,然後他自己的女兒又嫁給了劉邦的兒子劉盈,即漢惠帝的皇後。
既然已有決斷,張耳也不耽擱時間,先將信都城內居民的存糧搜刮一空,然後立即整隊帶兵押著糧秣輜重革車向巨鹿而去。他倒是沒有竭澤而漁,給有存糧的百姓家中都留下了約夠三個月的口糧,並且還留下借據,信誓旦旦的說一旦趕走了暴秦,借走的糧粟一定加一成利息歸還。當然了,他在上麵下了這麽個命令,下麵人怎麽執行他就管不過來了。
平安抵達巨鹿的當天,張耳也毫不意外的收到斥侯探報,秦軍已經占領信都。
意外的是,秦人占據信都後,似乎並沒有再接再厲,立即向巨鹿進發,而是環繞信都城紮營,信都城內都沒有派兵駐守,隻是有少量軍卒分為數隊進城訪問了一些百姓後,就又退了出來。
秦人不攻,張耳抓緊時間再次派出信使向各國求助,同時熱火朝天的城外建營、城內加固,一派赳赳向前的保家衛國景象。
_
“來來來,坐,坐。”王離熱情的把將閭招唿到中軍大帳後麵自己居住的小帳內,說是小帳,要是睡軍卒也夠睡上十個八個的。
“大將軍,小將為屬下,這不合適吧。”將閭想起胡亥的吩咐,有些局促。
“哎,這是私下場合,有什麽合適不合適的。在外麵大帳內你是本將軍的屬將,可離開軍營你還是忠王呢,某該稱臣才對。今天咱們都用你和我稱唿,或者唿名,我就叫你將閭,你就叫我王離,我不是大將軍,你也不是忠王,如何?”
王離胡亂擺著手:“軍中階級森嚴,有時候當個大將軍也是寂寞。蘇角他們一直跟著我,想讓他們和我平起平坐的隨便聊聊,他們的習慣也改不了。你來了,咱們總算可以不分上下尊卑的說說話了。”
將閭笑了:“如此,我就不推辭了。”
兩人坐下,王離拍拍手,兩個親衛端著一些肉食和酒進來放到兩人案上,然後退了出去。
“請。”王離一端瓷酒碗。
他也得了皇帝賜下的四個瓷碗,寶貝極了,專門有個親衛給他背著裝瓷碗的小木盒。
將閭端碗為敬,兩人一起喝了一碗。
“想必出鹹陽時,陛下也跟你說過這次作戰的意圖吧。”王離沒有看將閭,低著頭邊舀酒邊說。
“是說過,不過我可不是陛下派來監視你的,陛下公開和私下裏都跟我強調過,絕對不能幹預你的任何決斷,隻管聽令,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我而讓你覺得掣肘。”將閭略帶屬將的謙卑舉起瓷碗:“請。”
兩人又喝了一碗。
“我說擔心也擔心,說不擔心也不擔心。”王離笑中帶有一絲落寞:“守禦北疆多年,看著大將軍邯在山東每戰必勝,著急啊。好容易陛下將秦嘯與秦銳對換,又給了這麽個密詔。”
“不過,治政之事我不懂,你我都是軍人,陛下詔令什麽,咱們就做什麽。我原來的屬將們聽令慣了,就算有疑慮會私下抱怨,但對我發出的軍令還是會不折不扣的執行。我擔心陛下沒有跟你交代過此戰的目的,怕你覺得我瞎指揮。不擔心呢,是陛下既然要你服從軍令,而你是大秦公子和王,必會遵詔執行。”
將閭陪著王離歎了口氣:“陛下是怕朝中大臣們的頭腦被秦銳連勝衝昏,戰爭可得領地,但治領地則不能以戰解決。現在山東之亂,如果父皇帝能再多幾年,逼迫山東百姓適應秦律,可能也就不會發生了。或者,如果沒有趙高蠱惑陛下那幾個月,也不至激化。”
將閭這話說的極為大膽,最後這句話等於在品評皇帝,以他的也具有承繼皇帝位的公子身份,能說出這樣的話,相當於對王離表示了絕對的信任。
王離確實愣了一下,接著眼中就有了暖意,這是沒拿自己當外人啊。不過這種話實在太敏感,若有第六隻耳朵聽到,完全可以被當作將閭在拉攏軍方表達對當今皇帝的不滿。
他不相信將閭覬覦帝位,一是這些天他也在觀察將閭,基本判斷將閭是一個忠厚的人。二是將閭手裏沒有任何力量,謀位毫無希望。
不過,就算將閭真的想要拉攏他一起來篡位,他王離也不幹。皇帝現在的地位極為牢固,且不說馮去疾那幫舊臣是誰在皇帝位上就忠於誰,就說軍方,章邯一定會死忠於皇帝,還有從百越返迴的任囂也必然忠心耿耿,不然也不會迴來了。
再說公卿們,司農卿是皇帝從山東提拔的,他希望皇帝重民生,皇帝就給了他增加糧產的方法讓他去試;上卿也是皇帝從山東弄來的,軍政謀略都是個鬼才;李由因皇帝善待其父,也必定是忠心的;輔王怎麽看也都是忠於皇帝的。
自己雖然手握二十萬大軍,但和皇帝掌握的力量相比,可沒有任何勝算。更不要說皇帝在身邊鐵桶一般的護衛力量,三千山地曲如同鬼魅,那二萬內侍軍基本就是二萬死士,別人可以輕視,王離不敢輕視,所以他把將閭所說的話就當作是一種親近的表示。
“此次作戰與往昔不同。”王離啜飲了一口酒:“往昔作戰都在謀求勝利,所以我能和其他將軍們商議作戰方式。可此次作戰的目的不可為人知,所以你既然知道內情,我也就隻有和你一個人進行商議,還希望你能全力助我。”
“我隻怕影響了你的決斷,那就違詔了。”
“無妨,你的建議能讓我多一個思考的方向,最終決斷如何,當然還是我自己去做。”王離放下酒碗,兩眼盯著將閭:“前期咱們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邯鄲,嚇得趙人不戰而逃放棄了信都。下一步的行動,我意是在信都假做休整,暫緩攻伐巨鹿。以我軍現有的戰力,巨鹿雖然守城軍和陳餘外圍的趙軍加一起有十三萬餘人,但應也用不了一個月就可攻破。匠師台弄出來的這些攻城械具的威力太大了,攻邯鄲的方式很粗放,實際上未盡全力。但這樣一來,齊燕楚的援軍未至就拿下巨鹿,皇帝要我敗戰的目的如何達成?”
將閭正在切肉的手停頓下來,看得出他在努力思索著。王離也不說話,也拿著小刀切起肉食。
“大將軍……”
“叫我王離,不然我就稱臣。”王離抬頭瞪了將閭一眼。
“嗬嗬,”將閭笑了笑,表示道歉的拱拱手:“我有兩個想法。一是就按現在的方略,假做準備後再伐巨鹿,當我等攻巨鹿急迫之時援軍到達,我軍在兩方力戰後敗戰退兵。如果按齊楚各出兵八萬,燕出兵五萬,加上十三、四萬趙軍,敵軍總數可近三十五萬。我軍雖有從北疆帶來的十八萬和陛下從關中調撥的二萬,可三十五萬敵軍再加上趙軍與援軍可以內外夾擊,我軍敗戰也說得過去。隻是若按此略,我軍遲遲不攻巨鹿,需要一個說法。當然我等在信都暫留也確屬需要,因為要攻巨鹿需要從洹水到巨鹿築甬道。另外攻邯鄲時火油消耗較大,需等待補充,也是一個說法。”
古洹水,發源於林慮山東側,過安陽,在巨鹿城東南數十裏經過,最後在高唐邑(今高唐縣東)北注入河水。
_
“嗯,我就是如此想的。那麽你的另一個想法又是什麽?”王離臉上露出期冀的神情。
“另一個想法就是立即攻城,在援軍到達前破城,把趙軍從巨鹿趕出去,這樣築甬道可與攻城同步。”將閭用小刀戳起一塊肉送到嘴裏,這軍中的肉食滋味可比皇帝宮中的膳食差的太遠了,很腥啊。
他咧咧嘴,繼續說道:“快速破城,趙軍的傷亡不會太大,圍三闕一,直接就把趙軍趕出去了。就算其減員一萬,援軍到後他們仍有三十三、四萬人,必然圍城來攻,從河水到巨鹿的甬道也會被斷。糧道被斷,圍城軍兵力多於我軍,為避免軍心崩潰,突圍而出放棄趙地,也是兵之常。”
“哦?讓我想想。”王離也不切肉吃了,兩眼開始散焦。
很快王離的眼睛又能聚焦了:“將閭,我覺得可將你說的兩種想法綜合一下。”
他伸出一個手指:“明日就開始遣斥侯從棘原沿洹水而行,看在什麽位置適合向巨鹿築甬道,十五日後向巨鹿進軍同時即開始築建,給各路援軍一個時間緩衝。雖然各國到巨鹿的路途上需要三十到四十日不等,但他們聚集軍卒,準備輜重,也需要五至十日。”
他又伸出一個手指:“將閭,此番作戰你一直負責糧秣和輜重,新補充的加上原剩的投石機火彈夠用多久?”
“如果按照巨鹿城長二千步寬一千二百步,單純燒城,我們共有投石機一百架,可每麵城牆布置二十五架。每個時辰拋射二十彈,需二千彈,每日一萬彈左右。現在一共約有五萬彈,這樣算來,存量在四到五日就耗盡了。少府說這火彈需看高奴縣出產的石油量,現在雖然已經開始用打管井的方式增加產量,但陛下將石油煉製產物用在很多地方,軍用雖然優先,但也因運力問題,每日補充速度不到三千彈。這東西太易燃,運起來也麻煩。按不斷由河水運來補充推算,到七日後也就耗盡了。”將閭答道。
“嗯,采用圍三闕一,還能加強每麵城牆的投石機數量,按照每日集中攻城五個波次,投石機與箭陣交替使用,火彈用量可減半,足供十五日攻城使用。”
“你的想法似乎還是拖延為主?”將閭揚了揚眉。
“非也,巨鹿雖然沒有邯鄲城大,但守城卒要多一倍,所以這十五日我們要全力攻城,盡力趕在多國援軍抵達前攻下巨鹿,但也要考慮到也許攻不下來。我們有典客賈的聽風閣能告知各國援軍的行進訊息,所以在多國援軍齊聚後,我們表麵上會更猛烈的攻城,但要隨時做好撤離的準備。無論得城還是不得,我們都要和援軍中最強者戰陣對決一次,並敗戰撤退。此番作戰,一定是未勝而先慮敗,沒辦法,陛下要我盡量在合理的情況下減少傷亡。”王離帶上無奈的神色。
“我還記得當初陛下第一次搞的圖上推演,當時陛下設定的就是攻打巨鹿。不過那時是有大將軍邯為我們保證甬道,最後還是敗了。現在我們全憑現有的二十萬卒,要自己保持甬道暢通,若多國援軍真如圖演時那般來斷甬道,我們的局勢會更加危險。”將閭不無擔憂。
“是啊,那次我是全軍盡墨。”王離倒是一點都不慚愧,“也是因為那次,陛下讓我不再驕橫。現在真正的打起來,我就更要小心謹慎。我們攻擊巨鹿,需要從棘原這個屯糧處通過洹水送至巨鹿附近。我的方略是,仍由你帶著五萬卒負責,其中給你兩萬騎軍。若遇到某一國援軍來斷甬道,就在其靠攏甬道時以騎軍衝擊。如果騎軍無法衝垮的,那這支援軍就是相當於圖演時武叔熊所領強軍。”
王離開始露出果決之色:“你遇此強軍,立即結陣自守並傳訊給我。無論巨鹿是否已破,我都將快速出城或解圍,然後沿甬道靠攏過來。再強的援軍,以秦嘯的十幾萬卒圈上來,也會暫退或結陣自保。我們找個合適的地方,跟多國援軍對陣並打一場敗仗,然後向函穀關撤退,多國聯軍必然乘勝追擊,我們就在半途再打一次敗仗,接著全速迴返。”
“那就是說,我們十五日後向巨鹿進發,然後全力攻城以待援軍。援軍到後,伺機與其對陣而敗,然後擇地再敗,接著就退迴關中?”
“然。”王離的話語很堅定,“不過既然要在洹水到巨鹿築甬道,你於明日就先領八萬卒築。邯鄲一戰我方完全失去戰力的隻有四千餘卒,這多虧了陛下讓太醫府弄得救傷竹筒。陛下還賜了少量止血粉,比原來的金創藥要好用的多,據說來自滇國,可惜數量太有限。”
“我倒是聽說過,是陛下此次巡蜀,蜀地大賈卓氏所貢之物,采自滇國南邊的蠻地。據說此物在蜀地都較難種植,要種在高山上,且對土地也有要求。陛下已詔卓氏、巴氏等蜀賈,讓他們盡量能購迴種子在巴蜀試種,若有產出可由少府高價收購。這可能需要數年,也未必能成。但要真成了,相信對傷卒的救治會讓失去戰力者更少。”
他倆說的這種高效止血傷藥就是雲南三七,胡亥在蜀地蜜月遊準備離開時,卓氏通過公子嬰貢獻給皇帝的貢物中含著這麽一個小木盒,裏麵有八個小陶瓶裝著,說是止血奇藥。
由於夾在一大堆各色貢品中,胡亥本來也沒注意到,迴到鹹陽公子嬰看到是傷藥,就交給太醫府去試。一試之下立竿見影極為有效,跟胡亥一說胡亥這才想起了雲南白藥,接著想起三七粉,連忙讓假蜀郡守李智去問卓氏,卓氏倒是知道這東西來自滇國蠻地,其他的就不清楚了。胡亥依稀記得在網上看到過說三七隻能在高海拔的透氣土壤中種植,就詔令李智告知所有具備走蜀身毒道能力的大賈,想辦法弄些種子來。
“還有,”王離又說道:“陛下曾言,趙人雖然勇武,但現在的趙軍訓練不足,實際上不是秦之大患,隻是朝中公卿們仍依據先皇帝滅六國時對趙人的觀感把趙當強敵。現在真正的大患是楚人,楚軍中的大患是項梁最早訓練的吳縣卒。此番多國軍若來攻伐救援,我在巨鹿攻城,他們必然首先斷我糧道。陛下說若我糧道一斷,一旦猶豫不決就會全軍盡墨。既然你負責保持甬道,我不是說要你死戰不退,相反你要盡力減少軍卒傷亡,但又不能造成潰敗,所以事先要有一個方略。”
他接著感慨道:“算起來陛下不過十五、六歲吧,對大局竟然有如此判斷力。”
將閭心中頗有自豪感:“始皇帝雄才大略,今上又是如此,乃大秦之福,贏姓之福。”
他起身向王離行了一個軍禮:“屬將必不負大將軍所望,會盡力約束不至所領軍潰敗,盡力將這些老秦壯卒帶迴關中。”
秦二世三年三月,彭城,大朝會。
既然是大朝會,所有文武都在殿上,武將一列不但有項羽、劉邦,包括英布、項伯、龍且等都在殿上排班而坐。
楚懷王開宗明義:“諸卿,暴秦伐趙,趙王已經來使數次。齊王也遣有使者,相約救趙。趙使所持趙相耳(張耳)的書信中言,代地已自立國,單趙之地的丁壯現已盡數從軍,若為暴秦所敗,趙地將無耕作之夫,再難與秦相抗。寡人思之,若趙無耕夫而赤地千裏,暴秦伐楚則無憂,我大楚雖有齊燕為盟,然缺趙人相助,三國抗秦恐難當暴秦嘯銳。因此,援趙是一定要援的。武信君雖歿,然尚有上將軍在,所以援趙軍必由上將軍所領。上將軍提出一個方略,即以楚軍大部向北援趙,另出一軍向西,或攻秦軍輜重囤積之地,或直接擊關中。諸卿認為如何?”
範增首先表示讚同:“王上,上將軍此策大善。據關中細作所報,章邯的秦銳軍與王離的秦嘯軍更替之後,已往秦之北疆守九原、雲中、雁門一線,防範匈奴南侵。關中隻有守關各軍和數萬中尉軍,因此秦嘯軍並無後援。若能出一偏師擾敵,壞其糧秣輜重,則王離的戰意必將削弱。若偏師趁勢攻秦關,則秦定無力派軍援王離軍。這樣王離軍或被四國聯軍擊潰,或撤師迴返而解趙圍,可收當年圍魏救趙之效。”
宋義見範增讚同,臉上很有得意之色:“王上,臣並未料及軍師言稱的圍魏救趙之效,然出偏師既有多個作用,臣請王上決斷之。”
可巨鹿城內實在是放不下八萬多卒,最多隻能擱下六萬,而且陳餘的新募軍多為老幼,硬碰硬的跟王離的秦嘯軍打那會死的很慘,隻能作為秦軍背後的一種威脅力量,讓王離不能全力攻城,需要分兵防範。
不過張耳也想好了對策,將城內多餘的二萬五千卒遣到城外,與陳餘軍遙遙相對,和巨鹿城構成一個三角,對王離攻城的牽製作用更強。
齊燕兩國距離巨鹿在八、九百裏左右,隻需要堅持一個月,齊燕的援軍就可到達,王離會更分神。楚國距離巨鹿一千一、二百裏,若能堅持四十天,楚國的援軍也就到了,那時候合四國之兵,王離要是不逃,沒準還能全殲呢。
如意算盤打得響啊。
而且,當他丟棄信都趕到巨鹿後,更加深信自己的決策正確,因為在趙王歇的臨時行宮內見到了一人,此人乃趙國名將武安君李牧的侄孫,李齊。
李齊在曆史中的記載極為有限,隻在漢文帝與馮唐的交談中提及,是巨鹿之戰時巨鹿的守將。宋義在援趙途中一停就是四十多天,再加上路途上至少需要四十天,所以李齊必須守住巨鹿三個月,才能盼到項羽的援軍到來。
因為缺乏足夠史料,李齊的軍事才能很難估價,但能守住巨鹿幾個月,至少也是一個守城的將才。
有李齊領軍守城,有陳餘的五萬卒在城外虛張聲勢,張耳又讓自己的兒子張敖帶著城內放不下的二萬五千卒在城外構建出另一個牽製點,他的擔心消除了一多半。他這個兒子還有個陳勝王給的封號,成都君。本故事之外的真實曆史上,張敖還娶了劉邦的女兒,然後他自己的女兒又嫁給了劉邦的兒子劉盈,即漢惠帝的皇後。
既然已有決斷,張耳也不耽擱時間,先將信都城內居民的存糧搜刮一空,然後立即整隊帶兵押著糧秣輜重革車向巨鹿而去。他倒是沒有竭澤而漁,給有存糧的百姓家中都留下了約夠三個月的口糧,並且還留下借據,信誓旦旦的說一旦趕走了暴秦,借走的糧粟一定加一成利息歸還。當然了,他在上麵下了這麽個命令,下麵人怎麽執行他就管不過來了。
平安抵達巨鹿的當天,張耳也毫不意外的收到斥侯探報,秦軍已經占領信都。
意外的是,秦人占據信都後,似乎並沒有再接再厲,立即向巨鹿進發,而是環繞信都城紮營,信都城內都沒有派兵駐守,隻是有少量軍卒分為數隊進城訪問了一些百姓後,就又退了出來。
秦人不攻,張耳抓緊時間再次派出信使向各國求助,同時熱火朝天的城外建營、城內加固,一派赳赳向前的保家衛國景象。
_
“來來來,坐,坐。”王離熱情的把將閭招唿到中軍大帳後麵自己居住的小帳內,說是小帳,要是睡軍卒也夠睡上十個八個的。
“大將軍,小將為屬下,這不合適吧。”將閭想起胡亥的吩咐,有些局促。
“哎,這是私下場合,有什麽合適不合適的。在外麵大帳內你是本將軍的屬將,可離開軍營你還是忠王呢,某該稱臣才對。今天咱們都用你和我稱唿,或者唿名,我就叫你將閭,你就叫我王離,我不是大將軍,你也不是忠王,如何?”
王離胡亂擺著手:“軍中階級森嚴,有時候當個大將軍也是寂寞。蘇角他們一直跟著我,想讓他們和我平起平坐的隨便聊聊,他們的習慣也改不了。你來了,咱們總算可以不分上下尊卑的說說話了。”
將閭笑了:“如此,我就不推辭了。”
兩人坐下,王離拍拍手,兩個親衛端著一些肉食和酒進來放到兩人案上,然後退了出去。
“請。”王離一端瓷酒碗。
他也得了皇帝賜下的四個瓷碗,寶貝極了,專門有個親衛給他背著裝瓷碗的小木盒。
將閭端碗為敬,兩人一起喝了一碗。
“想必出鹹陽時,陛下也跟你說過這次作戰的意圖吧。”王離沒有看將閭,低著頭邊舀酒邊說。
“是說過,不過我可不是陛下派來監視你的,陛下公開和私下裏都跟我強調過,絕對不能幹預你的任何決斷,隻管聽令,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我而讓你覺得掣肘。”將閭略帶屬將的謙卑舉起瓷碗:“請。”
兩人又喝了一碗。
“我說擔心也擔心,說不擔心也不擔心。”王離笑中帶有一絲落寞:“守禦北疆多年,看著大將軍邯在山東每戰必勝,著急啊。好容易陛下將秦嘯與秦銳對換,又給了這麽個密詔。”
“不過,治政之事我不懂,你我都是軍人,陛下詔令什麽,咱們就做什麽。我原來的屬將們聽令慣了,就算有疑慮會私下抱怨,但對我發出的軍令還是會不折不扣的執行。我擔心陛下沒有跟你交代過此戰的目的,怕你覺得我瞎指揮。不擔心呢,是陛下既然要你服從軍令,而你是大秦公子和王,必會遵詔執行。”
將閭陪著王離歎了口氣:“陛下是怕朝中大臣們的頭腦被秦銳連勝衝昏,戰爭可得領地,但治領地則不能以戰解決。現在山東之亂,如果父皇帝能再多幾年,逼迫山東百姓適應秦律,可能也就不會發生了。或者,如果沒有趙高蠱惑陛下那幾個月,也不至激化。”
將閭這話說的極為大膽,最後這句話等於在品評皇帝,以他的也具有承繼皇帝位的公子身份,能說出這樣的話,相當於對王離表示了絕對的信任。
王離確實愣了一下,接著眼中就有了暖意,這是沒拿自己當外人啊。不過這種話實在太敏感,若有第六隻耳朵聽到,完全可以被當作將閭在拉攏軍方表達對當今皇帝的不滿。
他不相信將閭覬覦帝位,一是這些天他也在觀察將閭,基本判斷將閭是一個忠厚的人。二是將閭手裏沒有任何力量,謀位毫無希望。
不過,就算將閭真的想要拉攏他一起來篡位,他王離也不幹。皇帝現在的地位極為牢固,且不說馮去疾那幫舊臣是誰在皇帝位上就忠於誰,就說軍方,章邯一定會死忠於皇帝,還有從百越返迴的任囂也必然忠心耿耿,不然也不會迴來了。
再說公卿們,司農卿是皇帝從山東提拔的,他希望皇帝重民生,皇帝就給了他增加糧產的方法讓他去試;上卿也是皇帝從山東弄來的,軍政謀略都是個鬼才;李由因皇帝善待其父,也必定是忠心的;輔王怎麽看也都是忠於皇帝的。
自己雖然手握二十萬大軍,但和皇帝掌握的力量相比,可沒有任何勝算。更不要說皇帝在身邊鐵桶一般的護衛力量,三千山地曲如同鬼魅,那二萬內侍軍基本就是二萬死士,別人可以輕視,王離不敢輕視,所以他把將閭所說的話就當作是一種親近的表示。
“此次作戰與往昔不同。”王離啜飲了一口酒:“往昔作戰都在謀求勝利,所以我能和其他將軍們商議作戰方式。可此次作戰的目的不可為人知,所以你既然知道內情,我也就隻有和你一個人進行商議,還希望你能全力助我。”
“我隻怕影響了你的決斷,那就違詔了。”
“無妨,你的建議能讓我多一個思考的方向,最終決斷如何,當然還是我自己去做。”王離放下酒碗,兩眼盯著將閭:“前期咱們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邯鄲,嚇得趙人不戰而逃放棄了信都。下一步的行動,我意是在信都假做休整,暫緩攻伐巨鹿。以我軍現有的戰力,巨鹿雖然守城軍和陳餘外圍的趙軍加一起有十三萬餘人,但應也用不了一個月就可攻破。匠師台弄出來的這些攻城械具的威力太大了,攻邯鄲的方式很粗放,實際上未盡全力。但這樣一來,齊燕楚的援軍未至就拿下巨鹿,皇帝要我敗戰的目的如何達成?”
將閭正在切肉的手停頓下來,看得出他在努力思索著。王離也不說話,也拿著小刀切起肉食。
“大將軍……”
“叫我王離,不然我就稱臣。”王離抬頭瞪了將閭一眼。
“嗬嗬,”將閭笑了笑,表示道歉的拱拱手:“我有兩個想法。一是就按現在的方略,假做準備後再伐巨鹿,當我等攻巨鹿急迫之時援軍到達,我軍在兩方力戰後敗戰退兵。如果按齊楚各出兵八萬,燕出兵五萬,加上十三、四萬趙軍,敵軍總數可近三十五萬。我軍雖有從北疆帶來的十八萬和陛下從關中調撥的二萬,可三十五萬敵軍再加上趙軍與援軍可以內外夾擊,我軍敗戰也說得過去。隻是若按此略,我軍遲遲不攻巨鹿,需要一個說法。當然我等在信都暫留也確屬需要,因為要攻巨鹿需要從洹水到巨鹿築甬道。另外攻邯鄲時火油消耗較大,需等待補充,也是一個說法。”
古洹水,發源於林慮山東側,過安陽,在巨鹿城東南數十裏經過,最後在高唐邑(今高唐縣東)北注入河水。
_
“嗯,我就是如此想的。那麽你的另一個想法又是什麽?”王離臉上露出期冀的神情。
“另一個想法就是立即攻城,在援軍到達前破城,把趙軍從巨鹿趕出去,這樣築甬道可與攻城同步。”將閭用小刀戳起一塊肉送到嘴裏,這軍中的肉食滋味可比皇帝宮中的膳食差的太遠了,很腥啊。
他咧咧嘴,繼續說道:“快速破城,趙軍的傷亡不會太大,圍三闕一,直接就把趙軍趕出去了。就算其減員一萬,援軍到後他們仍有三十三、四萬人,必然圍城來攻,從河水到巨鹿的甬道也會被斷。糧道被斷,圍城軍兵力多於我軍,為避免軍心崩潰,突圍而出放棄趙地,也是兵之常。”
“哦?讓我想想。”王離也不切肉吃了,兩眼開始散焦。
很快王離的眼睛又能聚焦了:“將閭,我覺得可將你說的兩種想法綜合一下。”
他伸出一個手指:“明日就開始遣斥侯從棘原沿洹水而行,看在什麽位置適合向巨鹿築甬道,十五日後向巨鹿進軍同時即開始築建,給各路援軍一個時間緩衝。雖然各國到巨鹿的路途上需要三十到四十日不等,但他們聚集軍卒,準備輜重,也需要五至十日。”
他又伸出一個手指:“將閭,此番作戰你一直負責糧秣和輜重,新補充的加上原剩的投石機火彈夠用多久?”
“如果按照巨鹿城長二千步寬一千二百步,單純燒城,我們共有投石機一百架,可每麵城牆布置二十五架。每個時辰拋射二十彈,需二千彈,每日一萬彈左右。現在一共約有五萬彈,這樣算來,存量在四到五日就耗盡了。少府說這火彈需看高奴縣出產的石油量,現在雖然已經開始用打管井的方式增加產量,但陛下將石油煉製產物用在很多地方,軍用雖然優先,但也因運力問題,每日補充速度不到三千彈。這東西太易燃,運起來也麻煩。按不斷由河水運來補充推算,到七日後也就耗盡了。”將閭答道。
“嗯,采用圍三闕一,還能加強每麵城牆的投石機數量,按照每日集中攻城五個波次,投石機與箭陣交替使用,火彈用量可減半,足供十五日攻城使用。”
“你的想法似乎還是拖延為主?”將閭揚了揚眉。
“非也,巨鹿雖然沒有邯鄲城大,但守城卒要多一倍,所以這十五日我們要全力攻城,盡力趕在多國援軍抵達前攻下巨鹿,但也要考慮到也許攻不下來。我們有典客賈的聽風閣能告知各國援軍的行進訊息,所以在多國援軍齊聚後,我們表麵上會更猛烈的攻城,但要隨時做好撤離的準備。無論得城還是不得,我們都要和援軍中最強者戰陣對決一次,並敗戰撤退。此番作戰,一定是未勝而先慮敗,沒辦法,陛下要我盡量在合理的情況下減少傷亡。”王離帶上無奈的神色。
“我還記得當初陛下第一次搞的圖上推演,當時陛下設定的就是攻打巨鹿。不過那時是有大將軍邯為我們保證甬道,最後還是敗了。現在我們全憑現有的二十萬卒,要自己保持甬道暢通,若多國援軍真如圖演時那般來斷甬道,我們的局勢會更加危險。”將閭不無擔憂。
“是啊,那次我是全軍盡墨。”王離倒是一點都不慚愧,“也是因為那次,陛下讓我不再驕橫。現在真正的打起來,我就更要小心謹慎。我們攻擊巨鹿,需要從棘原這個屯糧處通過洹水送至巨鹿附近。我的方略是,仍由你帶著五萬卒負責,其中給你兩萬騎軍。若遇到某一國援軍來斷甬道,就在其靠攏甬道時以騎軍衝擊。如果騎軍無法衝垮的,那這支援軍就是相當於圖演時武叔熊所領強軍。”
王離開始露出果決之色:“你遇此強軍,立即結陣自守並傳訊給我。無論巨鹿是否已破,我都將快速出城或解圍,然後沿甬道靠攏過來。再強的援軍,以秦嘯的十幾萬卒圈上來,也會暫退或結陣自保。我們找個合適的地方,跟多國援軍對陣並打一場敗仗,然後向函穀關撤退,多國聯軍必然乘勝追擊,我們就在半途再打一次敗仗,接著全速迴返。”
“那就是說,我們十五日後向巨鹿進發,然後全力攻城以待援軍。援軍到後,伺機與其對陣而敗,然後擇地再敗,接著就退迴關中?”
“然。”王離的話語很堅定,“不過既然要在洹水到巨鹿築甬道,你於明日就先領八萬卒築。邯鄲一戰我方完全失去戰力的隻有四千餘卒,這多虧了陛下讓太醫府弄得救傷竹筒。陛下還賜了少量止血粉,比原來的金創藥要好用的多,據說來自滇國,可惜數量太有限。”
“我倒是聽說過,是陛下此次巡蜀,蜀地大賈卓氏所貢之物,采自滇國南邊的蠻地。據說此物在蜀地都較難種植,要種在高山上,且對土地也有要求。陛下已詔卓氏、巴氏等蜀賈,讓他們盡量能購迴種子在巴蜀試種,若有產出可由少府高價收購。這可能需要數年,也未必能成。但要真成了,相信對傷卒的救治會讓失去戰力者更少。”
他倆說的這種高效止血傷藥就是雲南三七,胡亥在蜀地蜜月遊準備離開時,卓氏通過公子嬰貢獻給皇帝的貢物中含著這麽一個小木盒,裏麵有八個小陶瓶裝著,說是止血奇藥。
由於夾在一大堆各色貢品中,胡亥本來也沒注意到,迴到鹹陽公子嬰看到是傷藥,就交給太醫府去試。一試之下立竿見影極為有效,跟胡亥一說胡亥這才想起了雲南白藥,接著想起三七粉,連忙讓假蜀郡守李智去問卓氏,卓氏倒是知道這東西來自滇國蠻地,其他的就不清楚了。胡亥依稀記得在網上看到過說三七隻能在高海拔的透氣土壤中種植,就詔令李智告知所有具備走蜀身毒道能力的大賈,想辦法弄些種子來。
“還有,”王離又說道:“陛下曾言,趙人雖然勇武,但現在的趙軍訓練不足,實際上不是秦之大患,隻是朝中公卿們仍依據先皇帝滅六國時對趙人的觀感把趙當強敵。現在真正的大患是楚人,楚軍中的大患是項梁最早訓練的吳縣卒。此番多國軍若來攻伐救援,我在巨鹿攻城,他們必然首先斷我糧道。陛下說若我糧道一斷,一旦猶豫不決就會全軍盡墨。既然你負責保持甬道,我不是說要你死戰不退,相反你要盡力減少軍卒傷亡,但又不能造成潰敗,所以事先要有一個方略。”
他接著感慨道:“算起來陛下不過十五、六歲吧,對大局竟然有如此判斷力。”
將閭心中頗有自豪感:“始皇帝雄才大略,今上又是如此,乃大秦之福,贏姓之福。”
他起身向王離行了一個軍禮:“屬將必不負大將軍所望,會盡力約束不至所領軍潰敗,盡力將這些老秦壯卒帶迴關中。”
秦二世三年三月,彭城,大朝會。
既然是大朝會,所有文武都在殿上,武將一列不但有項羽、劉邦,包括英布、項伯、龍且等都在殿上排班而坐。
楚懷王開宗明義:“諸卿,暴秦伐趙,趙王已經來使數次。齊王也遣有使者,相約救趙。趙使所持趙相耳(張耳)的書信中言,代地已自立國,單趙之地的丁壯現已盡數從軍,若為暴秦所敗,趙地將無耕作之夫,再難與秦相抗。寡人思之,若趙無耕夫而赤地千裏,暴秦伐楚則無憂,我大楚雖有齊燕為盟,然缺趙人相助,三國抗秦恐難當暴秦嘯銳。因此,援趙是一定要援的。武信君雖歿,然尚有上將軍在,所以援趙軍必由上將軍所領。上將軍提出一個方略,即以楚軍大部向北援趙,另出一軍向西,或攻秦軍輜重囤積之地,或直接擊關中。諸卿認為如何?”
範增首先表示讚同:“王上,上將軍此策大善。據關中細作所報,章邯的秦銳軍與王離的秦嘯軍更替之後,已往秦之北疆守九原、雲中、雁門一線,防範匈奴南侵。關中隻有守關各軍和數萬中尉軍,因此秦嘯軍並無後援。若能出一偏師擾敵,壞其糧秣輜重,則王離的戰意必將削弱。若偏師趁勢攻秦關,則秦定無力派軍援王離軍。這樣王離軍或被四國聯軍擊潰,或撤師迴返而解趙圍,可收當年圍魏救趙之效。”
宋義見範增讚同,臉上很有得意之色:“王上,臣並未料及軍師言稱的圍魏救趙之效,然出偏師既有多個作用,臣請王上決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