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李左車的規劃,代國各處的常備軍與屯田軍也是輪換的,一年一換,這不,秋收結束後,部分常備軍轉為屯田軍和屯田軍轉入常備軍的工作剛剛開始。
“王上對皇帝這個救援李良的詔令有何打算?”蒯徹看著王座上的李左車。
“我正要想問國相有何良策呢,你倒問起我來了。”李左車笑罵道。
“皇帝詔令隻要我們救援李良,又沒有說救援之後如何處置他和他的軍旅,正因此臣才比較犯難。”蒯徹兩眼有些失焦的思索著,“如若把李良接入陘關,然後再借道讓其歸秦,他目下所率趙軍有三萬餘,這樣大規模的軍旅調動無法瞞過我國境內的六國耳目,等於直接把代國和秦的關係暴露出來,讓六國認為代國不過是秦的走卒,那樣代國危矣。”
“那我們密奏皇帝請一個明示?”
“時間恐怕來不及,皇帝已經南巡往巴蜀去了。據臣所知,皇帝在關中所鋪陳的快傳線路,唯往巴蜀一線大多還是驛馬傳訊,速度不快,因蜀道彎曲且山間多霧很難有合適位置設立快傳驛站的緣故。這樣一來,我們的奏報先到鹹陽,再傳向蜀道上的皇帝,再返迴到我們手中,也許需要八到十日,可張耳所奉趙王歇的五萬大軍已經有從巨鹿啟程伐邯鄲的趨勢,看上去數日內就會出兵,或許現在就已經向邯鄲而來了。”蒯徹使勁搖了搖頭,“李良奉皇帝詔向我等求救的人在路上也要走兩日,所以王上,我等需在今明兩日內拿出方略。”
“如果把李良接入陘關後,納入代軍如何?”李左車雖然這麽提了,但顯然他並不想這樣做,眼神暴露思想,他自己的軍隊還因糧秣問題弄出一部分去屯田呢。
“王上此策自然可行,但以臣看非最佳之策。”蒯徹拿起案上的酒爵把玩著,“代國境內必然有六國耳目,因大王將部分北軍屯田,若李良軍不去屯田,則張耳必然認為大王是要留著李良軍日後重新伐趙。若李良軍去屯田,李良心中則必有芥蒂,反成代國之患。”
李左車沒有說話。
蒯徹又思考了一陣,突然把酒爵放下:“王上,臣有一策,伏望王上裁奪。”
“國相說來聽聽。”
“當初皇帝許大王兩郡之地立國,然又詔令大王為秦守太行各陘關,秦隻在長平駐軍守禦太行陘南段與白陘,由河東郡守禦軹關陘。大王在屯留駐軍並在南部築關將太行陘截斷做出抵禦長平秦軍的樣子。現距離邯鄲郡最近的滏口陘、羊腸阪道都在代國境內,所以皇帝才讓大王救援李良入代。”
“當下我屯留駐軍二千,屯留與長平間關隘駐軍三千,滏口陘東端與邯鄲郡間關隘守軍一千。大王已下詔令進行常備軍與屯田軍之間輪換,不若趁此時,詔北軍發七千卒往屯留替代守關,同時令屯留守軍半數先迴。然後暗告李良,使其立即放棄邯鄲向滏口陘東端關隘集結,扣請開關。”
蒯徹咧嘴一笑:“關上守將不得王詔自是不會開關,李良則徑自奪關。因滏口陘的主要守禦點在西端,所以東端守卒戰力較弱,大王再暗使內應獻關,則李良可破關而入,半途轉向屯留。屯留軍兵少不敢出城攔截,隻能據城自守。李良則可繞城而過攻擊屯留與長平間關隘,守關軍被李良從背後攻擊難以匹敵,李良由此遁入白陘而入河東歸秦。”
李左車撫須想了想,點頭:“也隻有此策可保代國不被山東六國猜忌,就按國相方略。我馬上下詔,國相立即告知李良使者,並準備關隘內應。”
蒯徹剛要起身行禮出殿,又被李左車叫住:“國相前一段使人尋找野茶樹,結果如何?”
蒯徹拱了拱手:“王上國境內,似無植茶的可能,如果想要向匈奴、東胡販茶,隻能待關中有大出產方可施行了。不過,皇帝遣來的匠人找到了幾處瓷土礦,王上不能製茶,還可製瓷。另外,境內石涅礦藏豐富,這也是皇帝比較關注的,王上加大開采投入,並可以此與關中交易。關中消息稱少府冶鐵已經在試用發煙石涅燒炭替代木炭,若有所成,相信皇帝也會讓匠人傳授過來。”
“罷了,那就以石涅為主,製瓷還需少府有確定的成法之後再說了。”
不能種茶,讓李左車有些遺憾。種茶樹比較簡單,而采煤比較髒亂,打煤井開采還有塌井損失人命的風險。
製瓷?少府雖然燒成了一些,皇帝也賜了兩個給自己,確實是漂亮。可關中自己的燒瓷工匠都太少,派來找瓷土的匠人隻學了找土的本領,還沒有學會燒瓷呢。就來的匠人說,關中完全會燒瓷的匠師也隻有幾個人,他既然已經替代王找到了瓷土,接著就要立即趕迴關中去繼續學燒瓷了。
漢中行宮。
“代王這個救李良的方略很不錯。”胡亥讚賞的看著手中的竹簡。
“陛下當初隻是詔令代王救援李良,莫要冷了投秦之人的心。可陛下並沒有授權代王如何救援,所以代王也隻好用此自殘的方式了。”任囂也很讚賞李左車的方法。
“當初上卿提過幾種方略,其中也包含類似代王現用的方法。不過我想要詔令代王自損似乎有點霸道了,要知道代王在立國後一直對我很恭順,所以不如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既然代王有此良策,皇兄,”胡亥對公子嬰說,“傳詔給姚賈,讓他代我發密詔給李左車,予以褒獎,再加賜瓷器兩件。”
“嗨。”公子嬰微笑拱手。
“詔令李良駐守長平,封偏將軍,讓原來長平的守軍進入河東加強軹關陘防守。”
“臣這就擬詔。”
代王李左車和秦帝胡亥的聯手算計結果就是,李良在張耳擁立的趙王歇帶著七萬大軍氣勢洶洶衝到邯鄲城下之前三日,就席卷邯鄲城內的所有輜重糧秣奔向了滏口陘,連原來趙王武臣宮中的席案都搬走了,硬是給趙王歇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王宮和缺糧的城池,真是一片茫茫大地真幹淨。
而當張耳怒氣衝衝的命陳餘帶著五萬趙軍追趕李良到滏口陘東口時,李良已經以三萬卒擊一千守關軍的大比例優勢強行破關進了太行山,陳餘卻迎頭撞上代國前來救援、正好重新塞住關隘的代軍。
陳餘遣使者入關請求與代軍合兵一起追殺李良,代軍將領卻說李良已經南向繞過屯留奔長平去了,若趙軍想要追擊,可攻擊秦軍掌控的白陘關隘。代王有詔,李良既不入代國,那就隨他去。
陳餘氣得發狂,可又沒辦法,因為來援守關的代軍足有五、六千卒,破關談何容易。一旦撕破臉,代軍可是有十數萬卒的大軍。而且趙代開戰之時,誰知道李良會不會趁勢出白陘從側翼攻趙,真那樣邯鄲就會受到代軍和秦軍(李良所部也算秦軍)的南北兩麵夾擊,那還怎麽重新立國?
_
沔陽城是漢中郡西側的一個小城(西漢在這裏置沔陽縣)。漢中城建在群山之間的一大片東西向的狹長穀地,漢水從中流過(沔水就是漢水的古稱),沔陽城則是這片穀地的西端。從沔陽城向西進山就是陳倉道,向西南進山則是金牛道。
胡亥此刻正暫駐於此,準備第二日就進入金牛道。
“分段撒到金牛道上的斥侯迴報,從沔陽到五丁關一路正常,陛下可行。”
胡亥正在夕陽中漫步漢水岸邊,任囂和公子嬰跟在身後陪著溜達。
“捕影閣的密報也到了。”公子嬰等任囂說完,舉了舉手中的竹簡。
胡亥站住腳,迴頭看著公子嬰:“頓弱報來些什麽消息?”
“密報稱,卓氏遣密使至鹹陽,稱蜀郡守使人訂購了一批劍矛和箭鏃,說是因陛下在蜀開辟山場采茶和植茶,進入了蠻羌的地域,因此需要增招丁壯予以保護。”
“呂帛不是說在考察山場時,曾有家奴看到有數十革車往蠻羌之地運物,似是糧秣和兵器麽?”
“嗨。”任囂答道:“呂氏家奴隨口問了一句車上載的是什麽,押車的蜀郡隸說因開茶場需要向羌蠻送禮,以換取他們不對茶山進行騷擾,車上就是禮物,但沒說是什麽樣的禮物。呂帛也說過,蜀郡守對他言道,若租山場植茶,需向郡府繳納部分財帛用於賄山蠻羌族,這些財帛不屬於官方收取的租賦。至於呂家所見革車上是不是真的是糧秣和兵器,他們不敢確認,隻是根據車載重量和罩車麻布向外凸起的形狀所作的猜測。”
“我感興趣的是,被呂家看到的那些贈送羌蠻禮物,除了勒索呂帛之外,還能從哪兒獲得資財購置?”胡亥冷笑一聲:“卓氏的鐵兵恐怕不便宜吧,蜀郡守對這樣家資巨萬的郡內大賈顯然也不能硬逼其投獻,那這部分財帛是郡府支付算在蜀郡正常賬目上呢,還是蜀郡守自己出資支持蜀地製茶的大業呢?”
“陛下,向羌蠻贈禮,糧秣珠寶也就夠了,若蜀郡守賄羌蠻以兵,則是秦律中的大罪。至於盜用官財謀叛,不過是增加一項罪名而已。”
“皇兄說的對,誰出錢無所謂,關鍵是要查到向卓氏采購兵器的去向。”胡亥繼續沿著岸走著,“既然蜀郡捕影閣的人不多,任囂。”
“臣在。”任囂緊跟了兩步來到胡亥側後。
“你要麽再加派斥侯,或使人傳令給已去的斥侯,讓他們暗查一下,蜀郡是否真的正在征招丁壯,頓弱得到的消息可是說蜀郡守訂購了能裝備五千卒的兵器,那就看看蜀郡征召丁壯的數目與卓氏提供的數目是否能對上。我這幾天沒有看到利牙和邪指,想必就是被你遣走了吧?”
“嗨,還有費徹、魃陸,他們幾個是臣放到成都市井中打探的。山地曲中,西影原是在巴蜀交接處的山蠻隸奴,所以臣命他也帶了幾個同為蠻奴出身的人,去郡南山蠻洞居和郡西南羌部周圍探查了。”
“你和他們相處時日不多,倒是對這些人的長處很了解啊,想必他們的傳憑也都不會有什麽問題了?”
“西影那些斥侯不走關城之路,越山而行,不需要傳憑,不過臣也為他們準備了,方便他們循正道快速迴報,利牙等人則是作為小商賈入蜀。他們的憑傳是偽造之物,因來不及從鹹陽獲取。臣本想請漢中郡府頒發,但郡府頒發需要記檔,臣再三思之,此事還是隱秘一些較好。”
“哦?誰會有這種本事偽製憑傳?”胡亥來了興趣。
任囂咳了一聲,低聲說:“是利牙所薦盾衛中人,名字臣沒有記。”
“哎,朕這三衛中,到底有多少這種雞鳴狗盜之徒?偽造憑驗可是夷族大罪吧?”胡亥看上去很懊惱的使勁搖頭,公子嬰卻在後麵偷笑。
任囂本來有些緊張,看到公子嬰的笑容也就釋然了:“陛下放心,臣問過此人,非匪類也,從軍前曾在縣府擔負過製作傳憑的差事。”
“哦,這樣就好。皇兄,我覺得還是傳詔給頓弱,兩條線上一起查。頓弱的人若查到什麽,直接報到行營來。另外這個蜀郡守的過往,也讓頓弱從其祖上給我好好查查。”胡亥吩咐著公子嬰,又轉頭看了一眼任囂,“咱們麽,繼續走。”
蜀郡郡守府。
“汝去聯絡蠻人與羌人各首領的情況如何?”蜀郡郡守名叫李蕩,此時正皺著眉問親信家臣李和。
“臣已經去了一個較大的蠻洞和兩個羌人族落,他們約各可出兵八百到一千,臣在每處都按主上的吩咐,向其送出了一千兵器和五百石稻穀。還有兩個大羌族未訪,若也可說服,則總共可得兵四千。各部首領都說,在山地間一千卒即可敵秦軍萬卒。”李和跪在下麵稟報著,“隻是若於蜀地弑皇帝,主上不擔心巴郡和漢中郡兩郡出兵?”
“弑殺皇帝隻能在其巡視茶山時,暗使異族人為之。若於平川中,那些宮中寺人組成的所謂鐵壁軍,雖然本公子認為並無什麽戰力,但他們人太多,郡內我等能夠暗中征集的丁壯不足匹敵。”
李蕩頗為自信的一挺胸:“可一旦皇帝被弑,這些內侍軍心必散。本公子再亮出公子輝後人的身份,言胡亥昏庸,致使山東離亂,有損贏姓威名,本公子要重振皇室聲威,這些寺人也就隻能順服了。然後本公子再聯絡巴氏,許其重立巴國,巴氏自然相從。那時除非鹹陽調重兵再伐巴蜀,不然吾有何懼?”
“可現下鹹陽連山東平亂軍都大部為刑徒烏合,哪有餘力再來伐我?待我等積聚起足夠實力,反可先下漢中,再伐關中。怎麽說我也是贏姓後人,誰又說本公子不能登繼皇帝位呢?”李蕩陰陰的笑了起來。
公子輝,贏輝,秦昭襄王時的秦國公子,因桀驁被流至蜀任郡守,不滿一年造反,為甘茂(一說是司馬錯)所平。本故事中這位蜀郡郡守就是公子輝事敗後流散並隱藏起來的後代,其祖被河東李氏(李冰那一族)收養,因而氏李。
“主上恕臣妄言,此策若無郡尉相助,不能調動郡兵圍攻內侍軍,單憑羌蠻和征召丁壯很難對付那兩萬內侍軍。雖內侍或無戰力,但據稱征伐百越的將軍任囂是此番秦帝南巡的軍中主將,此人百戰,非蜀中將領可敵。”李和還是很擔憂。
“郡尉……跟咱們不是一條心啊,雖然他也氏李,但卻是前大將軍信(李信)的族人。”李蕩撫須猶豫了片刻,獰厲之色在臉上一現即逝:“等皇帝到了,就讓他郡尉李智伴駕巡茶山,汝去告訴各羌蠻主,務必將此二人與秦帝一同擊殺!還有那個輔王嬰。”
李和會心一笑:“主上大事若成,到時郡兵自然就歸主上所領了。”
他略微猶豫了一下:“主上,那個山蠻洞主說,他們可以提供蠱巫,既可以下蠱在飯食中,也可在道路上下蠱,人隻要走過就會中蠱。隻是主上要想要蠱巫相助的話,就還需要再提供一份糧兵。”
李蕩聽後先是一喜,隨即轉為沉思。山蠻有蠱術這並不是什麽新聞,但他從來沒有考慮過用蠱殺人。蠱術是秦人理解不了的東西,不隻是神秘,已經達到了詭異的程度。人對於不理解的事物先天就帶著一分恐懼,李蕩更有一分恐懼是,如果山蠻能夠對皇帝下蠱,那當自己取得巴蜀的控製權後,如果未能滿足蠻人的胃口,那這些蠻人也一樣可以給自己下蠱。
想到這兒,李蕩打了個冷戰。
“和,現在單隻使用羌蠻兵就可做到的事情,還是不要弄出巫術來。據我所聞,蠱術是可害人,但使用不當也會反噬。雖然反噬的可能隻是蠱巫自身,可如果山蠻從此記恨於我,誰知道他們又會做出什麽來?羌蠻卒死幾個沒關係,他們對人丁雖然很在意,但那還是可以在羌蠻之間的戰爭中俘獲或者自己再生養。”
“養蠱據說難度很高,所以損失蠱巫就可能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了。”李蕩終於下了決心,不使用巫蠱這個選項,他畢竟是個秦人,他可不希望這些神秘詭異的巫術給帶進成都平原。
“臣記住了,絕不給主上添這種麻煩。”李和剛開始給李蕩說這事的時候還沒覺得怎麽樣,聽李蕩說的如此鄭重,也不由得有些寒滲滲的。
_
“蠱術?”胡亥用玩味的目光看著任囂,“將軍如何又對這種巫術有所了解了?”
“陛下,”公子嬰插話進來:“這是呂帛昨日提醒臣的,臣馬上與將軍囂商討了一下,覺得蜀地既有山蠻,山蠻用蠱殺人以前也有所耳聞,因此臣等覺得若蜀郡守有異動,則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任囂也立即接過話頭:“陛下,臣於百越時就有所聽聞,據稱還有人試圖以此術謀害臣,後南越王(趙佗)尋得一個蠱巫,以重金收買其隨侍於臣左右,後臣也未曾遭蠱害,所以臣也不辨真偽。不過蜀地山蠻中確有用蠱之事,呂帛提醒也是因其長居蜀地聽聞較多的緣故。陛下,臣以為蠱毒雖為傳聞之說,然也不可不防。”
胡亥的興趣來了:“將軍既有蠱巫隨侍防範,可曾使其為將軍做過演示?將軍迴關中時這個巫者可曾隨將軍同來?”
任囂搖搖頭:“南越王有此好意,臣心中所想的是有可無不可,所以並未與蠱巫有太多交集。陛下,蠻人用蠱者都是女子,其說是女子屬陰,男子屬陽與蠱相克。南越王找來的蠱巫乃一老嫗,著蠻服,常自居靜室,臣既歸,將其留給南越王了。”
他略一思忖:“陛下,臣覺得還是先在山地曲中征詢一下有無對巫蠱有所了解的人,因為山地曲基本是巴郡守從山蠻中為陛下征召的,所以對蠻人風俗的了解會較臣等多一些。”
“可,你去辦吧。”胡亥在自己所在那個時代也看過一些什麽放蠱、降頭之類的小說和文章,說實話,以前這類文字就是消遣,他想不到會跟他自己有什麽聯係。就他在決定到蜀地旅遊之前都真沒想到這個方麵,因為現代四川似乎沒有這些恐怖的東西。
別看他和任囂、公子嬰說這個的時候談笑自若,在他內心中,已經都快被嚇破膽了。要是蜀地安穩他還不太擔心,誰知道這個蜀郡守居然要在他巡幸的時候要死不死的想造反?
隻是作為皇帝,他不能太失分寸。雖然一年多來他力圖在百姓眼中裝昏庸,可在公卿和將軍們眼中,他也一直都是一個因為自信而溫和的皇帝,讓大臣們往往忽視了他才十幾歲的年歲問題。這要是因為造反啊、巫蠱啊喪失了定力,再被臣下看扁了,把他當了小孩子,那要挽迴這種影響恐怕隻能采取皇權所帶來的暴戾高壓手段了,這偏偏是他所不願意的。
“王上對皇帝這個救援李良的詔令有何打算?”蒯徹看著王座上的李左車。
“我正要想問國相有何良策呢,你倒問起我來了。”李左車笑罵道。
“皇帝詔令隻要我們救援李良,又沒有說救援之後如何處置他和他的軍旅,正因此臣才比較犯難。”蒯徹兩眼有些失焦的思索著,“如若把李良接入陘關,然後再借道讓其歸秦,他目下所率趙軍有三萬餘,這樣大規模的軍旅調動無法瞞過我國境內的六國耳目,等於直接把代國和秦的關係暴露出來,讓六國認為代國不過是秦的走卒,那樣代國危矣。”
“那我們密奏皇帝請一個明示?”
“時間恐怕來不及,皇帝已經南巡往巴蜀去了。據臣所知,皇帝在關中所鋪陳的快傳線路,唯往巴蜀一線大多還是驛馬傳訊,速度不快,因蜀道彎曲且山間多霧很難有合適位置設立快傳驛站的緣故。這樣一來,我們的奏報先到鹹陽,再傳向蜀道上的皇帝,再返迴到我們手中,也許需要八到十日,可張耳所奉趙王歇的五萬大軍已經有從巨鹿啟程伐邯鄲的趨勢,看上去數日內就會出兵,或許現在就已經向邯鄲而來了。”蒯徹使勁搖了搖頭,“李良奉皇帝詔向我等求救的人在路上也要走兩日,所以王上,我等需在今明兩日內拿出方略。”
“如果把李良接入陘關後,納入代軍如何?”李左車雖然這麽提了,但顯然他並不想這樣做,眼神暴露思想,他自己的軍隊還因糧秣問題弄出一部分去屯田呢。
“王上此策自然可行,但以臣看非最佳之策。”蒯徹拿起案上的酒爵把玩著,“代國境內必然有六國耳目,因大王將部分北軍屯田,若李良軍不去屯田,則張耳必然認為大王是要留著李良軍日後重新伐趙。若李良軍去屯田,李良心中則必有芥蒂,反成代國之患。”
李左車沒有說話。
蒯徹又思考了一陣,突然把酒爵放下:“王上,臣有一策,伏望王上裁奪。”
“國相說來聽聽。”
“當初皇帝許大王兩郡之地立國,然又詔令大王為秦守太行各陘關,秦隻在長平駐軍守禦太行陘南段與白陘,由河東郡守禦軹關陘。大王在屯留駐軍並在南部築關將太行陘截斷做出抵禦長平秦軍的樣子。現距離邯鄲郡最近的滏口陘、羊腸阪道都在代國境內,所以皇帝才讓大王救援李良入代。”
“當下我屯留駐軍二千,屯留與長平間關隘駐軍三千,滏口陘東端與邯鄲郡間關隘守軍一千。大王已下詔令進行常備軍與屯田軍之間輪換,不若趁此時,詔北軍發七千卒往屯留替代守關,同時令屯留守軍半數先迴。然後暗告李良,使其立即放棄邯鄲向滏口陘東端關隘集結,扣請開關。”
蒯徹咧嘴一笑:“關上守將不得王詔自是不會開關,李良則徑自奪關。因滏口陘的主要守禦點在西端,所以東端守卒戰力較弱,大王再暗使內應獻關,則李良可破關而入,半途轉向屯留。屯留軍兵少不敢出城攔截,隻能據城自守。李良則可繞城而過攻擊屯留與長平間關隘,守關軍被李良從背後攻擊難以匹敵,李良由此遁入白陘而入河東歸秦。”
李左車撫須想了想,點頭:“也隻有此策可保代國不被山東六國猜忌,就按國相方略。我馬上下詔,國相立即告知李良使者,並準備關隘內應。”
蒯徹剛要起身行禮出殿,又被李左車叫住:“國相前一段使人尋找野茶樹,結果如何?”
蒯徹拱了拱手:“王上國境內,似無植茶的可能,如果想要向匈奴、東胡販茶,隻能待關中有大出產方可施行了。不過,皇帝遣來的匠人找到了幾處瓷土礦,王上不能製茶,還可製瓷。另外,境內石涅礦藏豐富,這也是皇帝比較關注的,王上加大開采投入,並可以此與關中交易。關中消息稱少府冶鐵已經在試用發煙石涅燒炭替代木炭,若有所成,相信皇帝也會讓匠人傳授過來。”
“罷了,那就以石涅為主,製瓷還需少府有確定的成法之後再說了。”
不能種茶,讓李左車有些遺憾。種茶樹比較簡單,而采煤比較髒亂,打煤井開采還有塌井損失人命的風險。
製瓷?少府雖然燒成了一些,皇帝也賜了兩個給自己,確實是漂亮。可關中自己的燒瓷工匠都太少,派來找瓷土的匠人隻學了找土的本領,還沒有學會燒瓷呢。就來的匠人說,關中完全會燒瓷的匠師也隻有幾個人,他既然已經替代王找到了瓷土,接著就要立即趕迴關中去繼續學燒瓷了。
漢中行宮。
“代王這個救李良的方略很不錯。”胡亥讚賞的看著手中的竹簡。
“陛下當初隻是詔令代王救援李良,莫要冷了投秦之人的心。可陛下並沒有授權代王如何救援,所以代王也隻好用此自殘的方式了。”任囂也很讚賞李左車的方法。
“當初上卿提過幾種方略,其中也包含類似代王現用的方法。不過我想要詔令代王自損似乎有點霸道了,要知道代王在立國後一直對我很恭順,所以不如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既然代王有此良策,皇兄,”胡亥對公子嬰說,“傳詔給姚賈,讓他代我發密詔給李左車,予以褒獎,再加賜瓷器兩件。”
“嗨。”公子嬰微笑拱手。
“詔令李良駐守長平,封偏將軍,讓原來長平的守軍進入河東加強軹關陘防守。”
“臣這就擬詔。”
代王李左車和秦帝胡亥的聯手算計結果就是,李良在張耳擁立的趙王歇帶著七萬大軍氣勢洶洶衝到邯鄲城下之前三日,就席卷邯鄲城內的所有輜重糧秣奔向了滏口陘,連原來趙王武臣宮中的席案都搬走了,硬是給趙王歇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王宮和缺糧的城池,真是一片茫茫大地真幹淨。
而當張耳怒氣衝衝的命陳餘帶著五萬趙軍追趕李良到滏口陘東口時,李良已經以三萬卒擊一千守關軍的大比例優勢強行破關進了太行山,陳餘卻迎頭撞上代國前來救援、正好重新塞住關隘的代軍。
陳餘遣使者入關請求與代軍合兵一起追殺李良,代軍將領卻說李良已經南向繞過屯留奔長平去了,若趙軍想要追擊,可攻擊秦軍掌控的白陘關隘。代王有詔,李良既不入代國,那就隨他去。
陳餘氣得發狂,可又沒辦法,因為來援守關的代軍足有五、六千卒,破關談何容易。一旦撕破臉,代軍可是有十數萬卒的大軍。而且趙代開戰之時,誰知道李良會不會趁勢出白陘從側翼攻趙,真那樣邯鄲就會受到代軍和秦軍(李良所部也算秦軍)的南北兩麵夾擊,那還怎麽重新立國?
_
沔陽城是漢中郡西側的一個小城(西漢在這裏置沔陽縣)。漢中城建在群山之間的一大片東西向的狹長穀地,漢水從中流過(沔水就是漢水的古稱),沔陽城則是這片穀地的西端。從沔陽城向西進山就是陳倉道,向西南進山則是金牛道。
胡亥此刻正暫駐於此,準備第二日就進入金牛道。
“分段撒到金牛道上的斥侯迴報,從沔陽到五丁關一路正常,陛下可行。”
胡亥正在夕陽中漫步漢水岸邊,任囂和公子嬰跟在身後陪著溜達。
“捕影閣的密報也到了。”公子嬰等任囂說完,舉了舉手中的竹簡。
胡亥站住腳,迴頭看著公子嬰:“頓弱報來些什麽消息?”
“密報稱,卓氏遣密使至鹹陽,稱蜀郡守使人訂購了一批劍矛和箭鏃,說是因陛下在蜀開辟山場采茶和植茶,進入了蠻羌的地域,因此需要增招丁壯予以保護。”
“呂帛不是說在考察山場時,曾有家奴看到有數十革車往蠻羌之地運物,似是糧秣和兵器麽?”
“嗨。”任囂答道:“呂氏家奴隨口問了一句車上載的是什麽,押車的蜀郡隸說因開茶場需要向羌蠻送禮,以換取他們不對茶山進行騷擾,車上就是禮物,但沒說是什麽樣的禮物。呂帛也說過,蜀郡守對他言道,若租山場植茶,需向郡府繳納部分財帛用於賄山蠻羌族,這些財帛不屬於官方收取的租賦。至於呂家所見革車上是不是真的是糧秣和兵器,他們不敢確認,隻是根據車載重量和罩車麻布向外凸起的形狀所作的猜測。”
“我感興趣的是,被呂家看到的那些贈送羌蠻禮物,除了勒索呂帛之外,還能從哪兒獲得資財購置?”胡亥冷笑一聲:“卓氏的鐵兵恐怕不便宜吧,蜀郡守對這樣家資巨萬的郡內大賈顯然也不能硬逼其投獻,那這部分財帛是郡府支付算在蜀郡正常賬目上呢,還是蜀郡守自己出資支持蜀地製茶的大業呢?”
“陛下,向羌蠻贈禮,糧秣珠寶也就夠了,若蜀郡守賄羌蠻以兵,則是秦律中的大罪。至於盜用官財謀叛,不過是增加一項罪名而已。”
“皇兄說的對,誰出錢無所謂,關鍵是要查到向卓氏采購兵器的去向。”胡亥繼續沿著岸走著,“既然蜀郡捕影閣的人不多,任囂。”
“臣在。”任囂緊跟了兩步來到胡亥側後。
“你要麽再加派斥侯,或使人傳令給已去的斥侯,讓他們暗查一下,蜀郡是否真的正在征招丁壯,頓弱得到的消息可是說蜀郡守訂購了能裝備五千卒的兵器,那就看看蜀郡征召丁壯的數目與卓氏提供的數目是否能對上。我這幾天沒有看到利牙和邪指,想必就是被你遣走了吧?”
“嗨,還有費徹、魃陸,他們幾個是臣放到成都市井中打探的。山地曲中,西影原是在巴蜀交接處的山蠻隸奴,所以臣命他也帶了幾個同為蠻奴出身的人,去郡南山蠻洞居和郡西南羌部周圍探查了。”
“你和他們相處時日不多,倒是對這些人的長處很了解啊,想必他們的傳憑也都不會有什麽問題了?”
“西影那些斥侯不走關城之路,越山而行,不需要傳憑,不過臣也為他們準備了,方便他們循正道快速迴報,利牙等人則是作為小商賈入蜀。他們的憑傳是偽造之物,因來不及從鹹陽獲取。臣本想請漢中郡府頒發,但郡府頒發需要記檔,臣再三思之,此事還是隱秘一些較好。”
“哦?誰會有這種本事偽製憑傳?”胡亥來了興趣。
任囂咳了一聲,低聲說:“是利牙所薦盾衛中人,名字臣沒有記。”
“哎,朕這三衛中,到底有多少這種雞鳴狗盜之徒?偽造憑驗可是夷族大罪吧?”胡亥看上去很懊惱的使勁搖頭,公子嬰卻在後麵偷笑。
任囂本來有些緊張,看到公子嬰的笑容也就釋然了:“陛下放心,臣問過此人,非匪類也,從軍前曾在縣府擔負過製作傳憑的差事。”
“哦,這樣就好。皇兄,我覺得還是傳詔給頓弱,兩條線上一起查。頓弱的人若查到什麽,直接報到行營來。另外這個蜀郡守的過往,也讓頓弱從其祖上給我好好查查。”胡亥吩咐著公子嬰,又轉頭看了一眼任囂,“咱們麽,繼續走。”
蜀郡郡守府。
“汝去聯絡蠻人與羌人各首領的情況如何?”蜀郡郡守名叫李蕩,此時正皺著眉問親信家臣李和。
“臣已經去了一個較大的蠻洞和兩個羌人族落,他們約各可出兵八百到一千,臣在每處都按主上的吩咐,向其送出了一千兵器和五百石稻穀。還有兩個大羌族未訪,若也可說服,則總共可得兵四千。各部首領都說,在山地間一千卒即可敵秦軍萬卒。”李和跪在下麵稟報著,“隻是若於蜀地弑皇帝,主上不擔心巴郡和漢中郡兩郡出兵?”
“弑殺皇帝隻能在其巡視茶山時,暗使異族人為之。若於平川中,那些宮中寺人組成的所謂鐵壁軍,雖然本公子認為並無什麽戰力,但他們人太多,郡內我等能夠暗中征集的丁壯不足匹敵。”
李蕩頗為自信的一挺胸:“可一旦皇帝被弑,這些內侍軍心必散。本公子再亮出公子輝後人的身份,言胡亥昏庸,致使山東離亂,有損贏姓威名,本公子要重振皇室聲威,這些寺人也就隻能順服了。然後本公子再聯絡巴氏,許其重立巴國,巴氏自然相從。那時除非鹹陽調重兵再伐巴蜀,不然吾有何懼?”
“可現下鹹陽連山東平亂軍都大部為刑徒烏合,哪有餘力再來伐我?待我等積聚起足夠實力,反可先下漢中,再伐關中。怎麽說我也是贏姓後人,誰又說本公子不能登繼皇帝位呢?”李蕩陰陰的笑了起來。
公子輝,贏輝,秦昭襄王時的秦國公子,因桀驁被流至蜀任郡守,不滿一年造反,為甘茂(一說是司馬錯)所平。本故事中這位蜀郡郡守就是公子輝事敗後流散並隱藏起來的後代,其祖被河東李氏(李冰那一族)收養,因而氏李。
“主上恕臣妄言,此策若無郡尉相助,不能調動郡兵圍攻內侍軍,單憑羌蠻和征召丁壯很難對付那兩萬內侍軍。雖內侍或無戰力,但據稱征伐百越的將軍任囂是此番秦帝南巡的軍中主將,此人百戰,非蜀中將領可敵。”李和還是很擔憂。
“郡尉……跟咱們不是一條心啊,雖然他也氏李,但卻是前大將軍信(李信)的族人。”李蕩撫須猶豫了片刻,獰厲之色在臉上一現即逝:“等皇帝到了,就讓他郡尉李智伴駕巡茶山,汝去告訴各羌蠻主,務必將此二人與秦帝一同擊殺!還有那個輔王嬰。”
李和會心一笑:“主上大事若成,到時郡兵自然就歸主上所領了。”
他略微猶豫了一下:“主上,那個山蠻洞主說,他們可以提供蠱巫,既可以下蠱在飯食中,也可在道路上下蠱,人隻要走過就會中蠱。隻是主上要想要蠱巫相助的話,就還需要再提供一份糧兵。”
李蕩聽後先是一喜,隨即轉為沉思。山蠻有蠱術這並不是什麽新聞,但他從來沒有考慮過用蠱殺人。蠱術是秦人理解不了的東西,不隻是神秘,已經達到了詭異的程度。人對於不理解的事物先天就帶著一分恐懼,李蕩更有一分恐懼是,如果山蠻能夠對皇帝下蠱,那當自己取得巴蜀的控製權後,如果未能滿足蠻人的胃口,那這些蠻人也一樣可以給自己下蠱。
想到這兒,李蕩打了個冷戰。
“和,現在單隻使用羌蠻兵就可做到的事情,還是不要弄出巫術來。據我所聞,蠱術是可害人,但使用不當也會反噬。雖然反噬的可能隻是蠱巫自身,可如果山蠻從此記恨於我,誰知道他們又會做出什麽來?羌蠻卒死幾個沒關係,他們對人丁雖然很在意,但那還是可以在羌蠻之間的戰爭中俘獲或者自己再生養。”
“養蠱據說難度很高,所以損失蠱巫就可能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了。”李蕩終於下了決心,不使用巫蠱這個選項,他畢竟是個秦人,他可不希望這些神秘詭異的巫術給帶進成都平原。
“臣記住了,絕不給主上添這種麻煩。”李和剛開始給李蕩說這事的時候還沒覺得怎麽樣,聽李蕩說的如此鄭重,也不由得有些寒滲滲的。
_
“蠱術?”胡亥用玩味的目光看著任囂,“將軍如何又對這種巫術有所了解了?”
“陛下,”公子嬰插話進來:“這是呂帛昨日提醒臣的,臣馬上與將軍囂商討了一下,覺得蜀地既有山蠻,山蠻用蠱殺人以前也有所耳聞,因此臣等覺得若蜀郡守有異動,則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任囂也立即接過話頭:“陛下,臣於百越時就有所聽聞,據稱還有人試圖以此術謀害臣,後南越王(趙佗)尋得一個蠱巫,以重金收買其隨侍於臣左右,後臣也未曾遭蠱害,所以臣也不辨真偽。不過蜀地山蠻中確有用蠱之事,呂帛提醒也是因其長居蜀地聽聞較多的緣故。陛下,臣以為蠱毒雖為傳聞之說,然也不可不防。”
胡亥的興趣來了:“將軍既有蠱巫隨侍防範,可曾使其為將軍做過演示?將軍迴關中時這個巫者可曾隨將軍同來?”
任囂搖搖頭:“南越王有此好意,臣心中所想的是有可無不可,所以並未與蠱巫有太多交集。陛下,蠻人用蠱者都是女子,其說是女子屬陰,男子屬陽與蠱相克。南越王找來的蠱巫乃一老嫗,著蠻服,常自居靜室,臣既歸,將其留給南越王了。”
他略一思忖:“陛下,臣覺得還是先在山地曲中征詢一下有無對巫蠱有所了解的人,因為山地曲基本是巴郡守從山蠻中為陛下征召的,所以對蠻人風俗的了解會較臣等多一些。”
“可,你去辦吧。”胡亥在自己所在那個時代也看過一些什麽放蠱、降頭之類的小說和文章,說實話,以前這類文字就是消遣,他想不到會跟他自己有什麽聯係。就他在決定到蜀地旅遊之前都真沒想到這個方麵,因為現代四川似乎沒有這些恐怖的東西。
別看他和任囂、公子嬰說這個的時候談笑自若,在他內心中,已經都快被嚇破膽了。要是蜀地安穩他還不太擔心,誰知道這個蜀郡守居然要在他巡幸的時候要死不死的想造反?
隻是作為皇帝,他不能太失分寸。雖然一年多來他力圖在百姓眼中裝昏庸,可在公卿和將軍們眼中,他也一直都是一個因為自信而溫和的皇帝,讓大臣們往往忽視了他才十幾歲的年歲問題。這要是因為造反啊、巫蠱啊喪失了定力,再被臣下看扁了,把他當了小孩子,那要挽迴這種影響恐怕隻能采取皇權所帶來的暴戾高壓手段了,這偏偏是他所不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