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建言大善。”陳勝欣然道:“校尉防,你叫兩個咱們的兄弟,陪同先生的義仆去見葛嬰。”
他轉向吳廣:“叔,別人某也不放心,要不,你帶幾人先往陳郡?文公他們也都認識你,讓縣吏馬上做幾個新‘驗’,變更一下你們的身份,如何?”
吳廣拱手施禮:“大將軍,明晨屬將先扮作郵驛使前往陳郡,然後改換裝束潛入陳縣聯絡文公等人,這樣快一些,所以除了驗,還需要一些傳符。”
“都尉。”蔡賜叫了一聲,見吳廣的目光轉過來後繼續說:“在下知道城父有一人,名為伍逢,也是深恨暴秦之人,善交豪俠,與一些被逼為匪之人也有聯係,可惜在下與此人素無交往。都尉前往陳郡必過城父,可否試著與此人聯絡,探其心意?如果伍逢願為臂助,則大將軍可以城父為中途補給點,張楚軍出靳縣後先奔城父,然後就可直接殺向陳郡,可以取得最快的進軍速度。”
陳勝大喜,這個蔡賜簡直是個寶啊。
他對吳廣說:“都尉以為如何?”
吳廣爽快的答應道:“屬將必盡力說之,相信我等義舉必能得其響應。”
陳勝站了起來,走到蔡賜的案前深施一禮,蔡賜連忙站起來側身還禮:“大將軍怎可向在下行如此禮?在下不敢受。”
陳勝直起身滿麵笑容的說:“先生才具之高,勝所未見。勝願拜先生為軍師,與都尉一同為勝的左右臂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蔡賜連忙再次行禮:“大將軍若不嫌在下粗陋,屬下願為大將軍效微薄之力。”
吳廣聽言也站了起來向蔡賜行平揖禮:“廣亦深慕先生之才,願與軍師共除暴秦。”
_
秦二世元年七月二十日,鹹陽宮大朝會。
一如既往,胡亥在大朝會上仍然是那副對朝政興趣缺缺的樣子。
對陳平的正式任命在昨日參加過陳平婚禮的大臣中已不是新聞,但仍然不少朝臣嘀嘀咕咕的認為,陳平不過是個依靠攀附皇帝乳母進身之人。
因為陳平能力的體現隻有三公九卿和秦銳軍將軍知道,就像胡亥在大朝會上的做作。
多數朝臣並不知道這個確實想當昏君的懶散童子實際上並不真的能專心當昏君,必須保住大秦才能保住帝位,也才具備當昏君的基本條件。
大朝會上公開宣布的事情中,大約隻有安期生要於大朝會結束時開論道會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對於參與朝會的各國博士而言,他們很樂見這樣一個學術交流的機會,而對於有實職的朝臣,基本都是沿襲法家思想的人,對皇帝居然允可術士授黃老說很為驚訝,雖然安期生是始皇帝都尊重的術士,但那也是術士啊,始皇帝還挖坑埋過好幾百呢。
看著丹陛上對什麽事情都無動於衷的木偶皇帝,這些朝臣隻能認為,小皇帝其實根本不在乎什麽學說,隻要別用政事來煩他就行。
大朝會一散,胡亥抬起屁股起駕迴後宮,丞相馮去疾走到丹陛前麵向眾臣,宣布半個時辰後安期生將至,召開黃老授道會,有願參與者可屆時入殿。
胡亥到了後麵小殿,不多時丞相馮去疾、太尉馮劫、上卿陳平、郎中令公子嬰、少府張蒼也都進來了。
少府張蒼向皇帝匯報了幾件事情。
一件是為秦銳軍的大盾增加撐杆的改造全麵完成,在敵陣未發之前,盾兵皆可豎盾於地不用總舉著。敵陣發動時,也可借助撐杆的力量更好的抗擊敵陣的衝擊。同時,為秦銳騎軍製作的圓盾也已有數萬,足以人手一盾,騎軍短矛也都開始啟運秦銳騎軍駐地。
馮劫對此進展大為滿意,這是皇帝自藍田大營中想出新戰法後終於配齊了裝備,秦銳可以以新裝備真正開始對應的訓練,至於應用效果則需要在戰陣中體現了。
張蒼匯報的另一件事情是派出的兩名書訊者已經抵達雒陽,他們沿途啟動了快傳的正式運行,並從雒陽通過快傳發迴了消息,用時隻有一個半時辰!中間有部分錯碼迴發要求重傳,因為錯碼量不大,往返又用了不到一個半時辰。也就是說,三個時辰就完成了六百裏加急郵驛要近兩天才能做到的消息傳遞。
兩名書訊者中的一名準備明日前往滎陽。
在座的各位都為快傳的速度折服了,要知道這是第一份消息,各驛站快傳操作者還不熟練,就已經達到了這樣的“高速”,要是熟練了,還會更快。當然這歸功於那個時代的空氣透明度,要是現在這種動不動就霧霾天的狀態,可真瞎了。
胡亥也感到有些遺憾,沒有玻璃,不能大規模的製作望遠鏡,不然快傳驛站之間的距離可以拉開到三十裏甚至更遠,減少中間環節就意味著傳遞速度加快和錯誤的減少。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
張蒼匯報的第三件事情,榨油。
少府匠營按照皇帝的描述,實驗了多次,豆菽如何炒幹、蒸煮、製餅是出油率的關鍵,張蒼連優選法都用上了,現在已經可以達到一石菽出油七斤。
“陛下,公子高奉詔來找臣,並帶其外舅一起,還帶來了很多其外舅的匠人。公子高說就現在的情形他可以接管此事,無需少府匠營再耗費力量,所以臣已經將此事移交了。”張蒼最後說。
胡亥頜首:“這等事,也是我觀察一下商賈做事效率的試金石。如果動用官府,則需為此建立專門的匠營,還要專門製律來確定如何做,如何獎懲等等,弄不好又成了朕的無道。”
他舒展了一下:“交與商賈,自會有商賈依照怎麽能多賺錢的方式去推進,也許要不了多少時日,出油量就會達到每石八斤、十斤,公子高的外舅自會去想辦法的。少府蒼,你可將優選法的方式傳授予商賈中懂數算者,也許他們的幹勁更大。”
“嗨。公子高的外舅名為商勝,累世為商,對此事甚為熱心,確實帶來了一個匠人想要繼續改良此法,隻是此匠人不識字,聽臣說起試驗過程和優選算法,商勝說明日找一知數算者來向臣習學。”
張蒼頓了頓:“商勝還言說,已經在渭南擇地建油場,並已開始在民間收購豆菽。大秦粟糧管理有嚴格律法,民間可購有限,商勝要臣懇請陛下,準購官倉豆菽。”
“這事兒交給治粟內史。”胡亥對馮去疾說。
“要讓商賈有利可圖,所以少府蒼,”他又對張蒼說道:“你算一下建立油場的物料和人力,如果由少府設立匠營來做,按每石出油七斤,需要花費多少,把這部分支費作為利潤,還可以再多讓一成或兩成,告訴鄭國,讓商勝從官倉買豆菽,再把豆油和豆餅返賣迴官倉。商勝自民間收購的豆菽則可自行處置,願意賣給官倉亦可,願意賣入民間亦可,對其自民間收購豆菽的數量也可放寬一些,但放寬部分的一半需賣給官倉。”
胡亥歎了口氣:“主要是,我現在需要這些豆油,裝入投石機的泥彈或者陶彈中,就可以燒殺敵人了,而豆餅依舊可供人或馬牛食用,需要保證官倉的糧秣穩定的數量。”
馮去疾向皇帝施了個禮:“臣與少府明日會請治粟內史、公子高、商勝,一同確立此事。陛下,大殿中論道會將開,臣要先向陛下告退了。”
胡亥揮揮手:“丞相自去,你們也都去聽聽吧。”
公子嬰正要與眾人一同起身,突然想起一件事:“陛下從泗水郡征召的曹參,已達鹹陽,現下在臣府上。臣還未見,是臣家仆剛傳訊於臣。陛下打算何時見他?”
胡亥想了想:“此人不要讓其居於皇兄府上,暫讓他去館驛住一晚,明日皇兄帶他來見我,巳時吧。”
秦二世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巳時。
曹參匍匐在丹陛前二十步的地方,正在大禮參拜皇帝。
曹參不知道他與先來的陳平、陸賈、甚至李左車的待遇都不同,那幾位都是住在郎中令宮殿型的府中等待皇帝的召見的,他則被直接打發到了館驛。當然,鹹陽的館驛條件並不差,雖然他隻是個小吏,但郎中令府的人向館驛的人說明他是候見陛下的,那些人對他相當客氣。
這一路上,護送,或者說押送他的人也極為客氣,除了經常催促快一些外,別的也沒啥對他不好的。他一直身處沛縣小城,今日進了鹹陽,看到遠處巍峨的宮殿群,近處寬廣的大道,也感到很新奇。在郎中令府看到一個郎中令竟然住的宛若宮殿(那本來就是宮殿好不好),也對郎中令產生了一些敬畏,但更多的是感慨,大臣都這麽奢侈。
郎中令府傳話的人說,第二日辰正要他去鹹陽宮門外候駕,看來皇帝倒是真的很在意他,沒有把他丟在鹹陽先泡上半年三個月的,或者幹脆把他忘掉,這總不能說是太壞的消息。
今日辰初他就動身,到宮門前沒等到一刻鍾公子嬰就到了。
公子嬰對他更客氣,請他上車同行,入宮後直到在主殿外的宮門外才下車,並引領著他來到大殿石台上。此時又有內侍傳詔,入殿後到丹陛前二十步參拜。這一點讓曹參有些驚異,因為路上護送\/押送他的人一直在告訴他見駕的禮儀:非朝臣見皇帝入殿即止步參拜,否則就有刺駕嫌疑會被當場格殺。
現在曹參按禮儀對皇帝行正拜禮,並不等於他就已經對皇帝效忠了,或者對皇帝畏懼了(雖然鹹陽宮巍峨的殿堂確實讓他不由自主地產生敬畏),隻是遵從“禮不可廢”的規則而已。
“起來吧。”丹陛上傳出的聲音既有些稚嫩、又尖啞。曹參雖然知道二世皇帝年歲不大,但猛然聽到這樣童子一樣的聲音,心裏還是多少有點異樣。
“皇兄可先去做自己的事情,今日的奏簡先放下,待朕與賢者,”胡亥頓了頓,用帶點兒戲謔目光看了看曹參,“單獨說些話後,再召皇兄來。”
公子嬰施禮退出。
曹參半低著頭站著,偷偷轉動眼珠四下看看。殿堂太大,他沒有抬頭看不到太遠的地方,從動靜上聽,殿內似乎隻有他和皇帝。
“曹參,坐吧,也不用低著頭了,朕準你抬頭說話。”
“下臣遵詔。”曹參打量了一下兩邊的案席,見公子嬰走前把一些竹簡放在左側案上,於是自己走到右側案後跪坐好,這才抬頭去看丹陛上的皇帝。
皇帝確實很……童子,身量不大,也沒有坐直做威嚴狀,半靠在什麽東西上(大大的禦案擋住了看不出),看上去很慵懶,隻是向他望過來的目光中,有一絲針一樣銳利的光芒,但極快的就收斂了,讓人懷疑自己是否看錯。
曹參反而覺得,這種狀態的小皇帝似乎更難對付,如果皇帝直挺挺的,顯得很做作就是沒自信的表現,那就不難應對。
他又一次四下看了看,殿內除了皇帝身後兩個打扇的宮人,就隻有一個年輕的寺人侍立在丹陛下,偌大的殿內,空空蕩蕩的……
且慢!這個童子皇帝怎麽好像在哪兒見過?有些眼熟啊……曹參在心裏搖搖頭,人還沒老就眼花了,自己一介小吏,二世皇帝東巡時也沒去看熱鬧,怎麽會見過呢?
“曹參,”皇帝的話音讓他趕緊收斂心神,“想必你心中有一疑惑,為什麽我一定要強征你來而放過了蕭何?真說起來,我倒是認為蕭何可能比你對我更有用一些。”
啊,原來征召蕭何也是皇帝的意思?隻是皇帝沒有下死命令而已?
皇帝一開口就如此直截了當,曹參有點措手不及:“陛下乃天子,天意難測,小臣……小臣不知陛下如何對小臣和蕭何有如此了解,小臣認為陛下說的對,蕭何確實比小臣更有才具。”
“嗬嗬,我知曹參和蕭何都是頗具才能之賢士,不過呢,對大秦也都有頗多不滿,此中有先皇父的作為,也有朕初為帝皇時的所犯的一些錯誤,但這些都不是我召你而不征蕭何的原因。”皇帝坐起來向前探了探身子:“我隻是想,如果把你和蕭何都弄到鹹陽來,那麽芒碭山中的劉季就可能會餓死,那也不是我所樂於看到的。”
曹參努力保持著表麵上的不動聲色,心中卻如驚濤駭浪:“皇帝知道劉季,還知道我和蕭何在暗助劉季糧秣之事,這怎麽可能?既然皇帝知之甚詳,又為什麽不發兵去圍剿劉季?”
“劉季,妻呂雉,豐邑人,曾為泗水亭長,好戴竹冠。因所押送刑徒逃亡過甚,盡縱之,避入芒碭。於沛的友者甚眾,除汝二人外,還有樊噲、周勃、盧綰、曹無傷、任敖、夏侯嬰等人,嘖嘖,文有蕭何,武有樊噲、周勃,至於你嗎,則文武兼備。我所知的,可為實情乎?”胡亥麵帶揶揄的緊盯著曹參。
曹參一時間有些虛弱:“陛下如此知劉季,又說劉季身邊文武皆具,為何不剿之?”說著他慢慢地恢複了一絲豪氣:“陛下又為何召小臣至鹹陽,就為了以此恐嚇小臣乎?”
“山東意欲反秦者,至目前觀之,劉季並不是為禍最大者,有諸多匪盜遠比劉季強盛。”胡亥一手肘部頂在禦案上扶著臉歪看著曹參,一手敲著禦案:“不過我還知道一點,一旦山東烽火四起時,最後必成劉季與他人爭雄之勢。你與蕭何,以縣吏身份卻願折節下交一亭長,這位亭長又實為市井一痞賴,那就隻能說,劉季確有過人之處。”
“我聽說,劉季善交友,使人如沐春風,不說你與蕭何,我前些時日新拜客卿陸賈,曾於芒碭與劉季共宿一夜便對劉季甚為折服,可見劉季的魅力。曹參,我所說的,是也不是呢?”
曹參再次被皇帝打倒了,但仍然倔強的問道:“陛下為何如此關注市井一痞賴?”
“這個就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了。”胡亥放下支腮的手,又向後靠去,變成半坐的姿勢:“既然劉季有如此能耐,周圍文武簇擁,我又知道當下山東如幹柴堆一樣隨時會四處燃起,有劉季這麽個人擁有這麽強悍的人才實力,必為自身所圖去四處撲火,讓自己的勢力壯大到最強。”
他用變聲期的公鴨嗓嘎嘎的笑了兩聲:“既如此,那我何必一定要將他最有價值的文臣蕭何弄到鹹陽來呢?少了蕭何的強力臂助,劉季稱王稱霸的難度就會比較大了。而蕭何對我雖然也有極大的治政價值,嗯,朕認為蕭何有丞相之能,但相比起來,留在劉季身邊對我日後恢複天下的平靖,則更有價值。”
坐山觀虎鬥,待到兩虎相爭到關鍵時刻,再一舉出手一同獵殺,這個小皇帝夠狠。曹參原來抱有的想法也是在山東到處豎起反旗時,秦軍四處撲殺必會焦頭爛額,最後不斷衰弱而倒在山東義軍腳下。現在聽了皇帝的言語,一股陰寒之氣從脊梁溝直往上竄。
他轉向吳廣:“叔,別人某也不放心,要不,你帶幾人先往陳郡?文公他們也都認識你,讓縣吏馬上做幾個新‘驗’,變更一下你們的身份,如何?”
吳廣拱手施禮:“大將軍,明晨屬將先扮作郵驛使前往陳郡,然後改換裝束潛入陳縣聯絡文公等人,這樣快一些,所以除了驗,還需要一些傳符。”
“都尉。”蔡賜叫了一聲,見吳廣的目光轉過來後繼續說:“在下知道城父有一人,名為伍逢,也是深恨暴秦之人,善交豪俠,與一些被逼為匪之人也有聯係,可惜在下與此人素無交往。都尉前往陳郡必過城父,可否試著與此人聯絡,探其心意?如果伍逢願為臂助,則大將軍可以城父為中途補給點,張楚軍出靳縣後先奔城父,然後就可直接殺向陳郡,可以取得最快的進軍速度。”
陳勝大喜,這個蔡賜簡直是個寶啊。
他對吳廣說:“都尉以為如何?”
吳廣爽快的答應道:“屬將必盡力說之,相信我等義舉必能得其響應。”
陳勝站了起來,走到蔡賜的案前深施一禮,蔡賜連忙站起來側身還禮:“大將軍怎可向在下行如此禮?在下不敢受。”
陳勝直起身滿麵笑容的說:“先生才具之高,勝所未見。勝願拜先生為軍師,與都尉一同為勝的左右臂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蔡賜連忙再次行禮:“大將軍若不嫌在下粗陋,屬下願為大將軍效微薄之力。”
吳廣聽言也站了起來向蔡賜行平揖禮:“廣亦深慕先生之才,願與軍師共除暴秦。”
_
秦二世元年七月二十日,鹹陽宮大朝會。
一如既往,胡亥在大朝會上仍然是那副對朝政興趣缺缺的樣子。
對陳平的正式任命在昨日參加過陳平婚禮的大臣中已不是新聞,但仍然不少朝臣嘀嘀咕咕的認為,陳平不過是個依靠攀附皇帝乳母進身之人。
因為陳平能力的體現隻有三公九卿和秦銳軍將軍知道,就像胡亥在大朝會上的做作。
多數朝臣並不知道這個確實想當昏君的懶散童子實際上並不真的能專心當昏君,必須保住大秦才能保住帝位,也才具備當昏君的基本條件。
大朝會上公開宣布的事情中,大約隻有安期生要於大朝會結束時開論道會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對於參與朝會的各國博士而言,他們很樂見這樣一個學術交流的機會,而對於有實職的朝臣,基本都是沿襲法家思想的人,對皇帝居然允可術士授黃老說很為驚訝,雖然安期生是始皇帝都尊重的術士,但那也是術士啊,始皇帝還挖坑埋過好幾百呢。
看著丹陛上對什麽事情都無動於衷的木偶皇帝,這些朝臣隻能認為,小皇帝其實根本不在乎什麽學說,隻要別用政事來煩他就行。
大朝會一散,胡亥抬起屁股起駕迴後宮,丞相馮去疾走到丹陛前麵向眾臣,宣布半個時辰後安期生將至,召開黃老授道會,有願參與者可屆時入殿。
胡亥到了後麵小殿,不多時丞相馮去疾、太尉馮劫、上卿陳平、郎中令公子嬰、少府張蒼也都進來了。
少府張蒼向皇帝匯報了幾件事情。
一件是為秦銳軍的大盾增加撐杆的改造全麵完成,在敵陣未發之前,盾兵皆可豎盾於地不用總舉著。敵陣發動時,也可借助撐杆的力量更好的抗擊敵陣的衝擊。同時,為秦銳騎軍製作的圓盾也已有數萬,足以人手一盾,騎軍短矛也都開始啟運秦銳騎軍駐地。
馮劫對此進展大為滿意,這是皇帝自藍田大營中想出新戰法後終於配齊了裝備,秦銳可以以新裝備真正開始對應的訓練,至於應用效果則需要在戰陣中體現了。
張蒼匯報的另一件事情是派出的兩名書訊者已經抵達雒陽,他們沿途啟動了快傳的正式運行,並從雒陽通過快傳發迴了消息,用時隻有一個半時辰!中間有部分錯碼迴發要求重傳,因為錯碼量不大,往返又用了不到一個半時辰。也就是說,三個時辰就完成了六百裏加急郵驛要近兩天才能做到的消息傳遞。
兩名書訊者中的一名準備明日前往滎陽。
在座的各位都為快傳的速度折服了,要知道這是第一份消息,各驛站快傳操作者還不熟練,就已經達到了這樣的“高速”,要是熟練了,還會更快。當然這歸功於那個時代的空氣透明度,要是現在這種動不動就霧霾天的狀態,可真瞎了。
胡亥也感到有些遺憾,沒有玻璃,不能大規模的製作望遠鏡,不然快傳驛站之間的距離可以拉開到三十裏甚至更遠,減少中間環節就意味著傳遞速度加快和錯誤的減少。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
張蒼匯報的第三件事情,榨油。
少府匠營按照皇帝的描述,實驗了多次,豆菽如何炒幹、蒸煮、製餅是出油率的關鍵,張蒼連優選法都用上了,現在已經可以達到一石菽出油七斤。
“陛下,公子高奉詔來找臣,並帶其外舅一起,還帶來了很多其外舅的匠人。公子高說就現在的情形他可以接管此事,無需少府匠營再耗費力量,所以臣已經將此事移交了。”張蒼最後說。
胡亥頜首:“這等事,也是我觀察一下商賈做事效率的試金石。如果動用官府,則需為此建立專門的匠營,還要專門製律來確定如何做,如何獎懲等等,弄不好又成了朕的無道。”
他舒展了一下:“交與商賈,自會有商賈依照怎麽能多賺錢的方式去推進,也許要不了多少時日,出油量就會達到每石八斤、十斤,公子高的外舅自會去想辦法的。少府蒼,你可將優選法的方式傳授予商賈中懂數算者,也許他們的幹勁更大。”
“嗨。公子高的外舅名為商勝,累世為商,對此事甚為熱心,確實帶來了一個匠人想要繼續改良此法,隻是此匠人不識字,聽臣說起試驗過程和優選算法,商勝說明日找一知數算者來向臣習學。”
張蒼頓了頓:“商勝還言說,已經在渭南擇地建油場,並已開始在民間收購豆菽。大秦粟糧管理有嚴格律法,民間可購有限,商勝要臣懇請陛下,準購官倉豆菽。”
“這事兒交給治粟內史。”胡亥對馮去疾說。
“要讓商賈有利可圖,所以少府蒼,”他又對張蒼說道:“你算一下建立油場的物料和人力,如果由少府設立匠營來做,按每石出油七斤,需要花費多少,把這部分支費作為利潤,還可以再多讓一成或兩成,告訴鄭國,讓商勝從官倉買豆菽,再把豆油和豆餅返賣迴官倉。商勝自民間收購的豆菽則可自行處置,願意賣給官倉亦可,願意賣入民間亦可,對其自民間收購豆菽的數量也可放寬一些,但放寬部分的一半需賣給官倉。”
胡亥歎了口氣:“主要是,我現在需要這些豆油,裝入投石機的泥彈或者陶彈中,就可以燒殺敵人了,而豆餅依舊可供人或馬牛食用,需要保證官倉的糧秣穩定的數量。”
馮去疾向皇帝施了個禮:“臣與少府明日會請治粟內史、公子高、商勝,一同確立此事。陛下,大殿中論道會將開,臣要先向陛下告退了。”
胡亥揮揮手:“丞相自去,你們也都去聽聽吧。”
公子嬰正要與眾人一同起身,突然想起一件事:“陛下從泗水郡征召的曹參,已達鹹陽,現下在臣府上。臣還未見,是臣家仆剛傳訊於臣。陛下打算何時見他?”
胡亥想了想:“此人不要讓其居於皇兄府上,暫讓他去館驛住一晚,明日皇兄帶他來見我,巳時吧。”
秦二世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巳時。
曹參匍匐在丹陛前二十步的地方,正在大禮參拜皇帝。
曹參不知道他與先來的陳平、陸賈、甚至李左車的待遇都不同,那幾位都是住在郎中令宮殿型的府中等待皇帝的召見的,他則被直接打發到了館驛。當然,鹹陽的館驛條件並不差,雖然他隻是個小吏,但郎中令府的人向館驛的人說明他是候見陛下的,那些人對他相當客氣。
這一路上,護送,或者說押送他的人也極為客氣,除了經常催促快一些外,別的也沒啥對他不好的。他一直身處沛縣小城,今日進了鹹陽,看到遠處巍峨的宮殿群,近處寬廣的大道,也感到很新奇。在郎中令府看到一個郎中令竟然住的宛若宮殿(那本來就是宮殿好不好),也對郎中令產生了一些敬畏,但更多的是感慨,大臣都這麽奢侈。
郎中令府傳話的人說,第二日辰正要他去鹹陽宮門外候駕,看來皇帝倒是真的很在意他,沒有把他丟在鹹陽先泡上半年三個月的,或者幹脆把他忘掉,這總不能說是太壞的消息。
今日辰初他就動身,到宮門前沒等到一刻鍾公子嬰就到了。
公子嬰對他更客氣,請他上車同行,入宮後直到在主殿外的宮門外才下車,並引領著他來到大殿石台上。此時又有內侍傳詔,入殿後到丹陛前二十步參拜。這一點讓曹參有些驚異,因為路上護送\/押送他的人一直在告訴他見駕的禮儀:非朝臣見皇帝入殿即止步參拜,否則就有刺駕嫌疑會被當場格殺。
現在曹參按禮儀對皇帝行正拜禮,並不等於他就已經對皇帝效忠了,或者對皇帝畏懼了(雖然鹹陽宮巍峨的殿堂確實讓他不由自主地產生敬畏),隻是遵從“禮不可廢”的規則而已。
“起來吧。”丹陛上傳出的聲音既有些稚嫩、又尖啞。曹參雖然知道二世皇帝年歲不大,但猛然聽到這樣童子一樣的聲音,心裏還是多少有點異樣。
“皇兄可先去做自己的事情,今日的奏簡先放下,待朕與賢者,”胡亥頓了頓,用帶點兒戲謔目光看了看曹參,“單獨說些話後,再召皇兄來。”
公子嬰施禮退出。
曹參半低著頭站著,偷偷轉動眼珠四下看看。殿堂太大,他沒有抬頭看不到太遠的地方,從動靜上聽,殿內似乎隻有他和皇帝。
“曹參,坐吧,也不用低著頭了,朕準你抬頭說話。”
“下臣遵詔。”曹參打量了一下兩邊的案席,見公子嬰走前把一些竹簡放在左側案上,於是自己走到右側案後跪坐好,這才抬頭去看丹陛上的皇帝。
皇帝確實很……童子,身量不大,也沒有坐直做威嚴狀,半靠在什麽東西上(大大的禦案擋住了看不出),看上去很慵懶,隻是向他望過來的目光中,有一絲針一樣銳利的光芒,但極快的就收斂了,讓人懷疑自己是否看錯。
曹參反而覺得,這種狀態的小皇帝似乎更難對付,如果皇帝直挺挺的,顯得很做作就是沒自信的表現,那就不難應對。
他又一次四下看了看,殿內除了皇帝身後兩個打扇的宮人,就隻有一個年輕的寺人侍立在丹陛下,偌大的殿內,空空蕩蕩的……
且慢!這個童子皇帝怎麽好像在哪兒見過?有些眼熟啊……曹參在心裏搖搖頭,人還沒老就眼花了,自己一介小吏,二世皇帝東巡時也沒去看熱鬧,怎麽會見過呢?
“曹參,”皇帝的話音讓他趕緊收斂心神,“想必你心中有一疑惑,為什麽我一定要強征你來而放過了蕭何?真說起來,我倒是認為蕭何可能比你對我更有用一些。”
啊,原來征召蕭何也是皇帝的意思?隻是皇帝沒有下死命令而已?
皇帝一開口就如此直截了當,曹參有點措手不及:“陛下乃天子,天意難測,小臣……小臣不知陛下如何對小臣和蕭何有如此了解,小臣認為陛下說的對,蕭何確實比小臣更有才具。”
“嗬嗬,我知曹參和蕭何都是頗具才能之賢士,不過呢,對大秦也都有頗多不滿,此中有先皇父的作為,也有朕初為帝皇時的所犯的一些錯誤,但這些都不是我召你而不征蕭何的原因。”皇帝坐起來向前探了探身子:“我隻是想,如果把你和蕭何都弄到鹹陽來,那麽芒碭山中的劉季就可能會餓死,那也不是我所樂於看到的。”
曹參努力保持著表麵上的不動聲色,心中卻如驚濤駭浪:“皇帝知道劉季,還知道我和蕭何在暗助劉季糧秣之事,這怎麽可能?既然皇帝知之甚詳,又為什麽不發兵去圍剿劉季?”
“劉季,妻呂雉,豐邑人,曾為泗水亭長,好戴竹冠。因所押送刑徒逃亡過甚,盡縱之,避入芒碭。於沛的友者甚眾,除汝二人外,還有樊噲、周勃、盧綰、曹無傷、任敖、夏侯嬰等人,嘖嘖,文有蕭何,武有樊噲、周勃,至於你嗎,則文武兼備。我所知的,可為實情乎?”胡亥麵帶揶揄的緊盯著曹參。
曹參一時間有些虛弱:“陛下如此知劉季,又說劉季身邊文武皆具,為何不剿之?”說著他慢慢地恢複了一絲豪氣:“陛下又為何召小臣至鹹陽,就為了以此恐嚇小臣乎?”
“山東意欲反秦者,至目前觀之,劉季並不是為禍最大者,有諸多匪盜遠比劉季強盛。”胡亥一手肘部頂在禦案上扶著臉歪看著曹參,一手敲著禦案:“不過我還知道一點,一旦山東烽火四起時,最後必成劉季與他人爭雄之勢。你與蕭何,以縣吏身份卻願折節下交一亭長,這位亭長又實為市井一痞賴,那就隻能說,劉季確有過人之處。”
“我聽說,劉季善交友,使人如沐春風,不說你與蕭何,我前些時日新拜客卿陸賈,曾於芒碭與劉季共宿一夜便對劉季甚為折服,可見劉季的魅力。曹參,我所說的,是也不是呢?”
曹參再次被皇帝打倒了,但仍然倔強的問道:“陛下為何如此關注市井一痞賴?”
“這個就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了。”胡亥放下支腮的手,又向後靠去,變成半坐的姿勢:“既然劉季有如此能耐,周圍文武簇擁,我又知道當下山東如幹柴堆一樣隨時會四處燃起,有劉季這麽個人擁有這麽強悍的人才實力,必為自身所圖去四處撲火,讓自己的勢力壯大到最強。”
他用變聲期的公鴨嗓嘎嘎的笑了兩聲:“既如此,那我何必一定要將他最有價值的文臣蕭何弄到鹹陽來呢?少了蕭何的強力臂助,劉季稱王稱霸的難度就會比較大了。而蕭何對我雖然也有極大的治政價值,嗯,朕認為蕭何有丞相之能,但相比起來,留在劉季身邊對我日後恢複天下的平靖,則更有價值。”
坐山觀虎鬥,待到兩虎相爭到關鍵時刻,再一舉出手一同獵殺,這個小皇帝夠狠。曹參原來抱有的想法也是在山東到處豎起反旗時,秦軍四處撲殺必會焦頭爛額,最後不斷衰弱而倒在山東義軍腳下。現在聽了皇帝的言語,一股陰寒之氣從脊梁溝直往上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