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推演中虛擬的第三日,王離到達巨鹿,隨即圍城,製作攻城器械。章邯到達巨鹿城東南的洹水占據渡口並在兩岸紮營,派十萬士卒架設運糧碼頭並開始修建通往巨鹿的甬道。李厲則已經基本完成了城防,嚴陣以待。
圖上推演中虛擬的第五日,運糧甬道地麵鋪平開始運糧,甬道兩側的土牆則仍在打造中。
王離開始攻城了。
_
從鹹陽宮到始皇帝陵比到藍田大營還遠,所以所有前往的大臣或乘車或騎馬,而衛護的衛尉和中尉軍全都是騎軍。由於行進速度快,就算是皇帝的金根車,因為沒有避震彈簧也是頗為顛簸。幸好,車內的皇帝與大臣都集中了精神關注著圖上的演習,所以車輛顛簸都沒去關注。
“從目前看,守城軍的戰法是一絲不苟的按照規矩來做,李厲也算深得守城之法了。”馮劫看著地圖的標注點評著。
胡亥對李由說:“你原在三川郡的部署,是否也可以如這個演練一樣,在三日內即準備妥當?李厲的守城之法,是你倆商量的結果嗎?”
李由迴答:“臣在三川郡已有的部署,在建好城牆的情況下可以做到如此,隻是現在雒陽還有部分舊城可用,敖倉的倉城還仍不到需要的規格,而滎陽雖然築城的很多準備已經完成了,但也等於需要完全從頭建起。至於李厲守城之法,在兵力部署和守城器械運用上,是有部分臣的建議。但李厲考慮的更全麵,加入了軍民激勵的方法,這樣戰力評判雖不會增加,戰力因守城時日而衰減的速度卻降低了。”
“這麽說把三川郡交給他是可以放心的?”胡亥沒看李由,盯著地圖問道。
“至少比臣設想的更完善,即便是臣去據守,也不能做得更好了。”李由坦然迴答。
張蒼瞅了個空隙插進來說:“王離攻城強度似乎還沒到慘烈的程度,四麵圍城,三麵攻城,城北圍而不攻。城南四萬卒、東西各兩萬卒攻城,十五萬人隻動用了八萬進攻。李厲也因此調整了守城力量,是一種長期堅守的模式。就臣按此計算的結果,攻城第一日守城軍傷亡不過五百,攻城軍的傷亡也隻有不到千人。”
“馮劫,王離第一日攻城就未盡全力進行四麵攻打,你覺得這是何意?”胡亥左扭扭右扭扭做著運動以減少顛簸的不舒適。
“從他們的部署和攻擊強度上看,章邯和王離似乎並不想一舉破城,而是有以巨鹿為炬,吸引援軍飛蛾撲火的意思。”馮劫正拿著一個菡萏分發的蘋果在啃。
“我覺得這是王離的意思。”胡亥聳聳肩膀。
召平心裏有點起急,心說你這位大將軍離也太敢幹了,皇帝讓你破城,你倒是不緊不慢的要打援來擴大戰績。往輕了說這叫好大喜功,往重了說就是違詔,你這譜都擺到皇帝麵前來了,是不是覺得皇帝祭奠蒙恬對軍隊示好,你就以為皇帝轉性了?大將軍邯也是,你是主帥,就由著王離折騰,那你這個主帥豈不是被架空了嗎?
“攻城軍的斥侯都派出了多少,派往什麽方向?”胡亥問道。
馮劫笑著說:“陛下之前著重強調了斥侯的重要,所以兩位大將軍倒都記住了。大將軍邯向西和西南,向南和東南,都派出了多隊斥侯。向西最遠前出一百裏,向南和向東南最遠都前出一百五十裏。大將軍離的斥侯主要向西北、北、東北和東,東麵前出五十裏,其他三個方向前出一百裏。”
“一百裏……如果敵方用騎軍突襲,一個半時辰可達。斥侯發現敵蹤返迴報信也沒有多少緩衝時間了。”胡亥自言自語的說。
召平聽到胡亥的話,忙解釋說:“斥侯可以采用隔一段距離留一兩人的方法,如果一隊斥侯為二十人,每兩裏留一人,最前斥侯發現敵蹤,如果緊急,則射出鳴嘀,然後接力發射,最尾端的斥侯全力迴返,可以為大營獲得將近半個多時辰的反應時間。”
“嗯。”胡亥點點頭,然後對馮劫說:“現在已是攻城第三日,讓桓範開始派出斥侯,了解戰場情況,決定自身的行動。”
_
圖上推演虛擬第七日。桓範三萬戰力七成的軍隊抵達巨鹿,麵對圍城的十五萬戰力十成的王離軍隊,不敢過於靠近,在巨鹿城西北三十裏外紮營。
圖上推演虛擬第十五日。李厲在王離開始攻城的第一夜,就已經派出二十組信使在一千兵卒的掩護下拚死突出。在一千人僅剩下一百多個、大部分信使被截殺的情況下,四組信使脫離包圍,以趙王的名義向楚、齊、燕、魏、韓發出求救。至此時已經十日,評裁台把魏援軍放到了距離巨鹿五十裏的東麵。
攻城十天,王離就算沒有用全力,也已造成了己方一萬二千傷亡、城內六千傷亡的結果。在攻城方式上,雲梯、衝車、登城車全都用上,每日攻城王離軍的箭矢消耗就高達十萬支。
而城內,李厲將兵和民夫混雜守城的方式,使得守城傷亡中有三分之一是民夫,守城軍的傷亡並不算重。而且李厲在四城架設了總共五十架拋石機,沒有那麽多石彈,就用泥彈。泥彈落地摔裂時泥塊橫飛,反而讓評裁台對王離軍判定的傷亡數目有所增加,城內箭矢存量有限就用王離軍射入城中的秦軍之箭補充。
王離的斥侯已經偵知桓範軍的位置和大致人數,王離因而部署了三萬人在這一方向上。魏援軍到達的消息同時被章邯和王離的斥侯偵知,魏援軍的斥侯在尚未接近巨鹿二十裏就大量被兩個方向上的秦軍斥侯剿殺,將閭根據皇帝定下的魏軍戰力和傷亡數量限製,無奈轉向北方,繞行到桓範軍東側二十裏紮營。
金根車內。
張蒼把幾方傷亡、戰力情況計算完畢,一麵遞給韓談讓其將這些數字寫到地圖上,一麵對胡亥說:“陛下為什麽要製定諸侯援軍損失兵力幾成的情況下算失敗呢?”
胡亥淡淡的說:“我讓四公子領諸侯軍,四公子是大秦公子,秉承的是大秦軍人的作戰思路,即若犧牲自己這一路能使整個戰況扭轉,那就義無反顧的進擊。可真正那些諸侯軍不會這麽想,救援的非是本國城池,因此對本國軍卒的傷亡就會非常在意,消耗到一定程度就會考慮保存實力了。”
他從半躺狀態坐直了一些:“如果在真實戰場上,卿以為諸侯軍會拚死救援巨鹿嗎?我是假設他們帶著匆忙組建的農人軍來打仗,所以戰力設置的很低。先皇帝平滅六國的十年裏,韓、魏、燕、齊四地並沒有發現有什麽具有軍事才能的六國遺族具備在匆忙中建立強大戰力軍隊的能力……呃,故趙武安君之後,或許會有這樣的人才吧。這次圖演,一方麵是給將軍們提供一個免除路途無聊的樂趣,一方麵我也是假設一個山東民亂時六國遺族複辟的場景。”
“陛下剛才提到了韓、魏、燕、齊四地,似乎沒有提到楚地。”張蒼發現了皇帝話中的問題,“陛下為楚援軍設置的戰力極高,人數也最多。”
胡亥讚賞的看著張蒼:“卿很機警。卿聽說過流傳楚地的一個讖語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據傳是楚地一個名為南公的術士所言?”張蒼看了看馮劫、李由和召平,又看著胡亥。
胡亥點點頭:“楚南公,術士。這個讖語可以認為是楚人不服,也可以認為是術士的卜筮預言。不過楚南公自知說出這等危言會遭懲治,早早的逃得無影無蹤,所以也無法得知到底是因什麽而預言。”
他又向後靠到軟墊上:“楚國敗亡時領軍大將是項燕,項氏家族一直為楚國的軍旅世族。項燕雖亡,而項氏族人未亡。會稽郡曾報捕到項燕之子項梁,尚未押解鹹陽,還有一些項氏子孫在楚地隱匿。如果這一族謀叛,對大秦的威脅就會很大。所以,楚援軍我定了很高的戰力和較多的士卒,並讓大秦武安君的後人武叔熊來率領。部分戰力超出王離軍的理由是加入了楚人對大秦的仇恨。我要看看白起後人在如此強大的配屬下,會有什麽結果。”
_
圖上推演虛擬第二十日,韓、燕、齊援軍抵達。與魏援軍一樣,三國軍隊都在巨鹿北邊紮營。此時,城內李厲再次派出信使,以傷亡慘重的代價衝出了一隊,要求外部援軍對王離軍進行攻擊牽製,減輕城內的壓力。因為二十天已過,城內的糧食已經消耗過半,兵民都已疲憊,評裁台已經降低了城內守軍的戰力,導致總傷亡人數急劇增加到了一萬五千人。
桓範和公子高等人的輜車都不足以容納五個人,所以幾人下車在路邊開了個碰頭會。為了避免被整個前往始皇陵的車隊落下,他們讓各自的輜車跟隨行列先行,討論完後再騎馬追上去。
由於他們的援軍戰力都隻有六、七成,雖然軍卒總數達到了十二萬,但要攻擊王離的話,王離隻需用五萬人繼續圍困巨鹿,調出八萬人就可以擋住他們,甚至直接擊潰他們。
五人商討了半天,最終想出一個辦法,抽調各軍中最強士卒,組成一個兩萬人的聯軍,向評裁台申請戰力提升到十成,然後在圍城軍中打開一個缺口向城內輸送部分糧草和兵卒。
方略報到評裁台,倒是極快的就批複迴來了,快到五個人尚未追趕上大隊。但結果是,五千聯軍戰力十成,一萬五千戰力九成,並且說明戰力十成的五千人中,桓範軍就占了三千五百人,將閭的魏援軍占六百人,其他三公子軍各三百人。一萬五的九成戰力軍卒,桓範軍占了六千人,其他各軍各三千人。
如果一戰即損,桓範軍將減少將近萬人。
桓範苦笑:“陛下和各位公卿,真看得起在下啊。”
公子高也隻能苦笑著安慰桓範:“五國諸侯,趙軍戰力確實是要強過其他四國的,當年先皇帝平滅六國,唯有楚軍和趙軍是抵抗最強的。”
幾人想了又想,還是覺得應該試一下,於是決定以五千人為先鋒,一旦打開通道,這五千人再加上另外五千戰力九成的軍卒,在兩側擋住秦軍,讓一萬人攜帶部分糧草衝入巨鹿。
戰況延續了圖演虛擬的一整日。五千先鋒趁王離軍不備,以戰亡三千的代價殺出了通道,隨即跟進的一萬五千人就沒這麽幸運了,王離迅速在正麵布置了五萬人阻擊。五人想要把剩下的十萬軍壓上亂戰,結果斥侯報告說,王離調集了東西兩側圍城的各兩萬人,在涉間和公叔起的分別帶領下正在抄向諸侯軍後側,巨鹿南的章邯派出了四萬騎軍,也分為兩隊,由董翳和司馬欣分別領軍,正在向巨鹿城東西兩側疾奔,隻需一個多時辰就會靠過來。
五人感覺不妙,這要要被圍殲的節奏,馬上收兵並迅速拔營後退二十裏,以避秦軍鋒芒。最終此戰以八百人衝進巨鹿、戰亡四千人,戰傷兩千人的代價失敗,王離軍的傷亡則隻有不到兩千人。
李厲得到了八百人和一份很絕望的戰報,隻能繼續打起精神守城,並重新修改了城中糧秣的分配辦法。簡單的說,就是能上城守禦的,兵卒每人每日三斤半粟,民夫兩斤半粟。不上城的民戶,男人每兩日一斤半粟,女人和兒童每日半斤。這可是秦斤,一斤隻相當於現在的五兩,等於不守城的男人每天隻有不到四兩小米,僅僅夠活著。即使按此分配方法,城內的糧食也僅夠再支撐三十日。
胡亥對李厲的守城結果倒是很滿意。據守二十天,在戰力十成的大秦八萬雄兵每日攻擊下,傷亡一萬五。如果換成戰力不高的民軍,給他兩萬五到三萬正兵,麵對二十萬亂軍堅守三十日應該沒有問題。
如果這是守敖倉呢?三十日章邯的秦銳足以殺到。
此時,車隊行列已經行進了兩程,前往始皇陵的路途接近過半。胡亥覺得,該把重頭戲拉出來開場了。
武叔熊眼看著路途過半,評裁台對他的楚軍如何動向仍沒有任何指示,心裏略略的有些著急。
皇帝給了他七萬戰力極高的楚軍,他滿腦子想的就是要擊敗章邯和王離,解除對巨鹿的圍攻。不過作為一個出身世家的軍人,就算戰力超過了章邯和王離的秦軍,但七萬對三十五萬,兵力上相差的還是很懸殊,如果要想擊潰攻趙秦軍,難度非常大。
他雖然一直沒有投入戰場,但也向評裁台報出派遣細作和斥侯的部署,因此在圖上推演到了二十五日,已經得到了評裁台迴應的一些戰場消息,得知王離和章邯分開部署,已攻城二十日,巨鹿外圍援軍已有十二萬。
“十二萬,加上自己的七萬,也將近二十萬了。五萬趙王軍守城二十日,城內可能還有兩萬到三萬的生力軍,這就有二十多萬,已經具有一搏之力。”武叔熊暗暗想,“打敗秦軍不易,但隻要衝散圍城秦軍,給城內增加幾萬士卒和補充糧草,有十萬守城兵時,三十五萬秦軍在巨鹿城外還有十數萬敵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已經不能聚集足夠的攻城兵力,巨鹿城就算解圍了。”
武叔熊正想著,評裁台發來了指示,他的楚援軍可以從楚地出發前往巨鹿了。他立即振奮了起來,掀起車窗簾,“去請楊熊和趙賁兩位將軍到我車裏來。”
楚援軍已從楚地出發的消息,在圖上推演虛擬的第三十一日傳到了章邯和王離的手中,此時王離攻城已經有二十七日。由於他采用調動手中兵力輪番攻城的策略,所以評裁台並沒有降低他的戰力,隻是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四千人,隻有十一萬五千士卒在手。
不過王離還是比較樂觀,他傷亡了三萬多,預示著城內守軍也就隻有不到三萬人了。實際上評裁台計算的城內守軍隻有兩萬四千正兵,民夫傷亡也有一萬了。隻是王離不可能向巨鹿城內派出斥侯,所以評裁台自然也不會告知他這個消息。
王離還是想把巨鹿北的諸侯援軍吃掉一部分,因此也與章邯商談了一次。隻是斥侯傳來的消息說,諸侯援軍現在向北逃竄到了距離巨鹿城五十裏左右,並大量撒出斥侯偵察,隻要他和章邯有所動作,看來那幫諸侯軍馬上就會像受驚的兔子一樣再次逃跑。無奈之下,他隻能暫時放棄打援的初衷。
此時,楚援軍出發的消息到了。
楚地距離巨鹿大約一千二百裏,按一日兩程的行軍速度需要二十日抵達。章邯和王離是在武叔熊出發四日後得到的消息,也就是說還有十五日的時間,楚軍就會靠攏過來。在這種威脅下,王離準備全力攻城了,於是請得章邯派出了兩萬騎軍由董翳率領,在巨鹿北遊弋防範諸侯軍,然後把手頭還剩的十一萬多兵力全部壓上猛攻巨鹿。
圖上推演中虛擬的第五日,運糧甬道地麵鋪平開始運糧,甬道兩側的土牆則仍在打造中。
王離開始攻城了。
_
從鹹陽宮到始皇帝陵比到藍田大營還遠,所以所有前往的大臣或乘車或騎馬,而衛護的衛尉和中尉軍全都是騎軍。由於行進速度快,就算是皇帝的金根車,因為沒有避震彈簧也是頗為顛簸。幸好,車內的皇帝與大臣都集中了精神關注著圖上的演習,所以車輛顛簸都沒去關注。
“從目前看,守城軍的戰法是一絲不苟的按照規矩來做,李厲也算深得守城之法了。”馮劫看著地圖的標注點評著。
胡亥對李由說:“你原在三川郡的部署,是否也可以如這個演練一樣,在三日內即準備妥當?李厲的守城之法,是你倆商量的結果嗎?”
李由迴答:“臣在三川郡已有的部署,在建好城牆的情況下可以做到如此,隻是現在雒陽還有部分舊城可用,敖倉的倉城還仍不到需要的規格,而滎陽雖然築城的很多準備已經完成了,但也等於需要完全從頭建起。至於李厲守城之法,在兵力部署和守城器械運用上,是有部分臣的建議。但李厲考慮的更全麵,加入了軍民激勵的方法,這樣戰力評判雖不會增加,戰力因守城時日而衰減的速度卻降低了。”
“這麽說把三川郡交給他是可以放心的?”胡亥沒看李由,盯著地圖問道。
“至少比臣設想的更完善,即便是臣去據守,也不能做得更好了。”李由坦然迴答。
張蒼瞅了個空隙插進來說:“王離攻城強度似乎還沒到慘烈的程度,四麵圍城,三麵攻城,城北圍而不攻。城南四萬卒、東西各兩萬卒攻城,十五萬人隻動用了八萬進攻。李厲也因此調整了守城力量,是一種長期堅守的模式。就臣按此計算的結果,攻城第一日守城軍傷亡不過五百,攻城軍的傷亡也隻有不到千人。”
“馮劫,王離第一日攻城就未盡全力進行四麵攻打,你覺得這是何意?”胡亥左扭扭右扭扭做著運動以減少顛簸的不舒適。
“從他們的部署和攻擊強度上看,章邯和王離似乎並不想一舉破城,而是有以巨鹿為炬,吸引援軍飛蛾撲火的意思。”馮劫正拿著一個菡萏分發的蘋果在啃。
“我覺得這是王離的意思。”胡亥聳聳肩膀。
召平心裏有點起急,心說你這位大將軍離也太敢幹了,皇帝讓你破城,你倒是不緊不慢的要打援來擴大戰績。往輕了說這叫好大喜功,往重了說就是違詔,你這譜都擺到皇帝麵前來了,是不是覺得皇帝祭奠蒙恬對軍隊示好,你就以為皇帝轉性了?大將軍邯也是,你是主帥,就由著王離折騰,那你這個主帥豈不是被架空了嗎?
“攻城軍的斥侯都派出了多少,派往什麽方向?”胡亥問道。
馮劫笑著說:“陛下之前著重強調了斥侯的重要,所以兩位大將軍倒都記住了。大將軍邯向西和西南,向南和東南,都派出了多隊斥侯。向西最遠前出一百裏,向南和向東南最遠都前出一百五十裏。大將軍離的斥侯主要向西北、北、東北和東,東麵前出五十裏,其他三個方向前出一百裏。”
“一百裏……如果敵方用騎軍突襲,一個半時辰可達。斥侯發現敵蹤返迴報信也沒有多少緩衝時間了。”胡亥自言自語的說。
召平聽到胡亥的話,忙解釋說:“斥侯可以采用隔一段距離留一兩人的方法,如果一隊斥侯為二十人,每兩裏留一人,最前斥侯發現敵蹤,如果緊急,則射出鳴嘀,然後接力發射,最尾端的斥侯全力迴返,可以為大營獲得將近半個多時辰的反應時間。”
“嗯。”胡亥點點頭,然後對馮劫說:“現在已是攻城第三日,讓桓範開始派出斥侯,了解戰場情況,決定自身的行動。”
_
圖上推演虛擬第七日。桓範三萬戰力七成的軍隊抵達巨鹿,麵對圍城的十五萬戰力十成的王離軍隊,不敢過於靠近,在巨鹿城西北三十裏外紮營。
圖上推演虛擬第十五日。李厲在王離開始攻城的第一夜,就已經派出二十組信使在一千兵卒的掩護下拚死突出。在一千人僅剩下一百多個、大部分信使被截殺的情況下,四組信使脫離包圍,以趙王的名義向楚、齊、燕、魏、韓發出求救。至此時已經十日,評裁台把魏援軍放到了距離巨鹿五十裏的東麵。
攻城十天,王離就算沒有用全力,也已造成了己方一萬二千傷亡、城內六千傷亡的結果。在攻城方式上,雲梯、衝車、登城車全都用上,每日攻城王離軍的箭矢消耗就高達十萬支。
而城內,李厲將兵和民夫混雜守城的方式,使得守城傷亡中有三分之一是民夫,守城軍的傷亡並不算重。而且李厲在四城架設了總共五十架拋石機,沒有那麽多石彈,就用泥彈。泥彈落地摔裂時泥塊橫飛,反而讓評裁台對王離軍判定的傷亡數目有所增加,城內箭矢存量有限就用王離軍射入城中的秦軍之箭補充。
王離的斥侯已經偵知桓範軍的位置和大致人數,王離因而部署了三萬人在這一方向上。魏援軍到達的消息同時被章邯和王離的斥侯偵知,魏援軍的斥侯在尚未接近巨鹿二十裏就大量被兩個方向上的秦軍斥侯剿殺,將閭根據皇帝定下的魏軍戰力和傷亡數量限製,無奈轉向北方,繞行到桓範軍東側二十裏紮營。
金根車內。
張蒼把幾方傷亡、戰力情況計算完畢,一麵遞給韓談讓其將這些數字寫到地圖上,一麵對胡亥說:“陛下為什麽要製定諸侯援軍損失兵力幾成的情況下算失敗呢?”
胡亥淡淡的說:“我讓四公子領諸侯軍,四公子是大秦公子,秉承的是大秦軍人的作戰思路,即若犧牲自己這一路能使整個戰況扭轉,那就義無反顧的進擊。可真正那些諸侯軍不會這麽想,救援的非是本國城池,因此對本國軍卒的傷亡就會非常在意,消耗到一定程度就會考慮保存實力了。”
他從半躺狀態坐直了一些:“如果在真實戰場上,卿以為諸侯軍會拚死救援巨鹿嗎?我是假設他們帶著匆忙組建的農人軍來打仗,所以戰力設置的很低。先皇帝平滅六國的十年裏,韓、魏、燕、齊四地並沒有發現有什麽具有軍事才能的六國遺族具備在匆忙中建立強大戰力軍隊的能力……呃,故趙武安君之後,或許會有這樣的人才吧。這次圖演,一方麵是給將軍們提供一個免除路途無聊的樂趣,一方麵我也是假設一個山東民亂時六國遺族複辟的場景。”
“陛下剛才提到了韓、魏、燕、齊四地,似乎沒有提到楚地。”張蒼發現了皇帝話中的問題,“陛下為楚援軍設置的戰力極高,人數也最多。”
胡亥讚賞的看著張蒼:“卿很機警。卿聽說過流傳楚地的一個讖語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據傳是楚地一個名為南公的術士所言?”張蒼看了看馮劫、李由和召平,又看著胡亥。
胡亥點點頭:“楚南公,術士。這個讖語可以認為是楚人不服,也可以認為是術士的卜筮預言。不過楚南公自知說出這等危言會遭懲治,早早的逃得無影無蹤,所以也無法得知到底是因什麽而預言。”
他又向後靠到軟墊上:“楚國敗亡時領軍大將是項燕,項氏家族一直為楚國的軍旅世族。項燕雖亡,而項氏族人未亡。會稽郡曾報捕到項燕之子項梁,尚未押解鹹陽,還有一些項氏子孫在楚地隱匿。如果這一族謀叛,對大秦的威脅就會很大。所以,楚援軍我定了很高的戰力和較多的士卒,並讓大秦武安君的後人武叔熊來率領。部分戰力超出王離軍的理由是加入了楚人對大秦的仇恨。我要看看白起後人在如此強大的配屬下,會有什麽結果。”
_
圖上推演虛擬第二十日,韓、燕、齊援軍抵達。與魏援軍一樣,三國軍隊都在巨鹿北邊紮營。此時,城內李厲再次派出信使,以傷亡慘重的代價衝出了一隊,要求外部援軍對王離軍進行攻擊牽製,減輕城內的壓力。因為二十天已過,城內的糧食已經消耗過半,兵民都已疲憊,評裁台已經降低了城內守軍的戰力,導致總傷亡人數急劇增加到了一萬五千人。
桓範和公子高等人的輜車都不足以容納五個人,所以幾人下車在路邊開了個碰頭會。為了避免被整個前往始皇陵的車隊落下,他們讓各自的輜車跟隨行列先行,討論完後再騎馬追上去。
由於他們的援軍戰力都隻有六、七成,雖然軍卒總數達到了十二萬,但要攻擊王離的話,王離隻需用五萬人繼續圍困巨鹿,調出八萬人就可以擋住他們,甚至直接擊潰他們。
五人商討了半天,最終想出一個辦法,抽調各軍中最強士卒,組成一個兩萬人的聯軍,向評裁台申請戰力提升到十成,然後在圍城軍中打開一個缺口向城內輸送部分糧草和兵卒。
方略報到評裁台,倒是極快的就批複迴來了,快到五個人尚未追趕上大隊。但結果是,五千聯軍戰力十成,一萬五千戰力九成,並且說明戰力十成的五千人中,桓範軍就占了三千五百人,將閭的魏援軍占六百人,其他三公子軍各三百人。一萬五的九成戰力軍卒,桓範軍占了六千人,其他各軍各三千人。
如果一戰即損,桓範軍將減少將近萬人。
桓範苦笑:“陛下和各位公卿,真看得起在下啊。”
公子高也隻能苦笑著安慰桓範:“五國諸侯,趙軍戰力確實是要強過其他四國的,當年先皇帝平滅六國,唯有楚軍和趙軍是抵抗最強的。”
幾人想了又想,還是覺得應該試一下,於是決定以五千人為先鋒,一旦打開通道,這五千人再加上另外五千戰力九成的軍卒,在兩側擋住秦軍,讓一萬人攜帶部分糧草衝入巨鹿。
戰況延續了圖演虛擬的一整日。五千先鋒趁王離軍不備,以戰亡三千的代價殺出了通道,隨即跟進的一萬五千人就沒這麽幸運了,王離迅速在正麵布置了五萬人阻擊。五人想要把剩下的十萬軍壓上亂戰,結果斥侯報告說,王離調集了東西兩側圍城的各兩萬人,在涉間和公叔起的分別帶領下正在抄向諸侯軍後側,巨鹿南的章邯派出了四萬騎軍,也分為兩隊,由董翳和司馬欣分別領軍,正在向巨鹿城東西兩側疾奔,隻需一個多時辰就會靠過來。
五人感覺不妙,這要要被圍殲的節奏,馬上收兵並迅速拔營後退二十裏,以避秦軍鋒芒。最終此戰以八百人衝進巨鹿、戰亡四千人,戰傷兩千人的代價失敗,王離軍的傷亡則隻有不到兩千人。
李厲得到了八百人和一份很絕望的戰報,隻能繼續打起精神守城,並重新修改了城中糧秣的分配辦法。簡單的說,就是能上城守禦的,兵卒每人每日三斤半粟,民夫兩斤半粟。不上城的民戶,男人每兩日一斤半粟,女人和兒童每日半斤。這可是秦斤,一斤隻相當於現在的五兩,等於不守城的男人每天隻有不到四兩小米,僅僅夠活著。即使按此分配方法,城內的糧食也僅夠再支撐三十日。
胡亥對李厲的守城結果倒是很滿意。據守二十天,在戰力十成的大秦八萬雄兵每日攻擊下,傷亡一萬五。如果換成戰力不高的民軍,給他兩萬五到三萬正兵,麵對二十萬亂軍堅守三十日應該沒有問題。
如果這是守敖倉呢?三十日章邯的秦銳足以殺到。
此時,車隊行列已經行進了兩程,前往始皇陵的路途接近過半。胡亥覺得,該把重頭戲拉出來開場了。
武叔熊眼看著路途過半,評裁台對他的楚軍如何動向仍沒有任何指示,心裏略略的有些著急。
皇帝給了他七萬戰力極高的楚軍,他滿腦子想的就是要擊敗章邯和王離,解除對巨鹿的圍攻。不過作為一個出身世家的軍人,就算戰力超過了章邯和王離的秦軍,但七萬對三十五萬,兵力上相差的還是很懸殊,如果要想擊潰攻趙秦軍,難度非常大。
他雖然一直沒有投入戰場,但也向評裁台報出派遣細作和斥侯的部署,因此在圖上推演到了二十五日,已經得到了評裁台迴應的一些戰場消息,得知王離和章邯分開部署,已攻城二十日,巨鹿外圍援軍已有十二萬。
“十二萬,加上自己的七萬,也將近二十萬了。五萬趙王軍守城二十日,城內可能還有兩萬到三萬的生力軍,這就有二十多萬,已經具有一搏之力。”武叔熊暗暗想,“打敗秦軍不易,但隻要衝散圍城秦軍,給城內增加幾萬士卒和補充糧草,有十萬守城兵時,三十五萬秦軍在巨鹿城外還有十數萬敵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已經不能聚集足夠的攻城兵力,巨鹿城就算解圍了。”
武叔熊正想著,評裁台發來了指示,他的楚援軍可以從楚地出發前往巨鹿了。他立即振奮了起來,掀起車窗簾,“去請楊熊和趙賁兩位將軍到我車裏來。”
楚援軍已從楚地出發的消息,在圖上推演虛擬的第三十一日傳到了章邯和王離的手中,此時王離攻城已經有二十七日。由於他采用調動手中兵力輪番攻城的策略,所以評裁台並沒有降低他的戰力,隻是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四千人,隻有十一萬五千士卒在手。
不過王離還是比較樂觀,他傷亡了三萬多,預示著城內守軍也就隻有不到三萬人了。實際上評裁台計算的城內守軍隻有兩萬四千正兵,民夫傷亡也有一萬了。隻是王離不可能向巨鹿城內派出斥侯,所以評裁台自然也不會告知他這個消息。
王離還是想把巨鹿北的諸侯援軍吃掉一部分,因此也與章邯商談了一次。隻是斥侯傳來的消息說,諸侯援軍現在向北逃竄到了距離巨鹿城五十裏左右,並大量撒出斥侯偵察,隻要他和章邯有所動作,看來那幫諸侯軍馬上就會像受驚的兔子一樣再次逃跑。無奈之下,他隻能暫時放棄打援的初衷。
此時,楚援軍出發的消息到了。
楚地距離巨鹿大約一千二百裏,按一日兩程的行軍速度需要二十日抵達。章邯和王離是在武叔熊出發四日後得到的消息,也就是說還有十五日的時間,楚軍就會靠攏過來。在這種威脅下,王離準備全力攻城了,於是請得章邯派出了兩萬騎軍由董翳率領,在巨鹿北遊弋防範諸侯軍,然後把手頭還剩的十一萬多兵力全部壓上猛攻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