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喘了口氣,在宮門外廣場大聲說話,還真挺累。


    “章邯與王離共帶四將,等同可分兵六路。楚國軍帶兩將,可分兵三路。其他人無將不分兵。各軍戰力不同,都已寫在書簡上了,所以各軍將領需要按此決定自己的行動。朕和評裁根據各軍動向、戰力、攻擊或防守方式,決定各軍攻防效果和傷亡。例如,趙王軍將四城的兵力安排和守城方式報來,章邯和王離將攻城的四城兵力安排和方式報來,評裁台據此計算一日對城牆的損壞和人員的傷亡,然後各將領再據此決定第二日的兵力分配。這樣說,諸卿都明白了吧?”


    參與軍演的軍將們互相看了看,雖然還有人似有猶疑的神色,不過還是一齊向皇帝行軍禮:“臣等明白了。”


    胡亥將目光投向車前位列稍後的一員武將,李厲。


    李厲的樣子既不很像李斯、也不像李由,李斯和李由都是文臣的氣質,李厲因為常年在軍伍中,是個典型的武人相貌。臉型與李斯一樣是長臉,但下頜並不突出,或者是因為圍著嘴一圈的大胡子把突出的下頜擋住了吧。鼻子很大,鼻孔略有外翻,眼睛也很大,但還到不了“環眼”的程度。麵色紫紅,脖子也粗大,身形魁梧,典型的赳赳武夫氣質。見到皇帝似乎在看他,於是把已經立得筆直的身軀又挺了挺。


    胡亥暗暗點點頭,繼續說道:“那好,有個規則朕先說明。領趙王軍的李厲無法與任何人協商,隻可外派信使,而且信使能否出得去又迴得來,由評裁台決定。其他諸侯國各軍相互間可並車協商,但評裁台會根據各軍駐地間距決定協商所用時間。”


    “同樣,章邯和王離,”胡亥看了他倆一眼,“你們要是不同帳指揮,你們相商也要依此處置。”


    “臣等遵詔。”


    “各軍如不外派斥侯,那評裁台也不會通告其他各軍的狀況。如果外派斥侯,斥侯也會傷損的。我想到的都已經說完了,現在諸卿就都登車出發吧,圖演的開始點是,章邯和王離分別屯駐邯鄲和信都,你倆盡快把你們的攻擊方式、兵力分配、戰將使用等盡快報來,李厲把守城安排報來。”胡亥說罷,擺了擺手轉身走進金根車,馮劫等評裁台成員也陸續走進金根車內。


    一聲長長的號角過後,金根車啟動,整個前往祭奠的大隊人馬,在三萬衛尉和中尉軍的護衛下向驪山開行。


    按說,皇帝從鹹陽宮去驪山陵可以由渭水登舟而往,這樣順水而下既比馬車快,還比馬車舒服,少了這時代的道路顛簸。隻是近幾日渭水上遊下了雨,導致渭水暴漲,水流速度較快,反而有了一些危險的因素,為皇帝安全考慮,就采用陸路前往了。


    胡亥在金根車內,麵向車行方向以他經典的半躺半靠方式慵懶的歪著,馮劫等人像在大殿上一樣,在車內分列兩側的小席案上坐下。除了胡亥那麵外,其他三麵車廂都掛起了一麵牆的牛皮地圖,地圖上覆著半透的絲帛,能看到地圖上所繪的道路、城郭等圖樣。


    韓談用墨筆在邯鄲的位置寫上了“邯二十九”,在信都位置寫上“離十五十”,在巨鹿寫上“厲軍五十民五”,然後跪坐一旁。


    菡萏跪坐在一側,端起一碗蜜水遞給胡亥。


    胡亥喝了一口:“諸卿如果口渴,自己找菡萏要,你們不喝我可也不管啊。還有,別都正襟危坐的,這一路走一天你們累不累?放鬆,都放鬆,都跟我一樣歪著我也不會說你們失禮。”


    “臣等謝陛下。”幾位大臣都笑了。歪著是不敢,但也都不繃著了。心裏都琢磨著,跟這位小皇帝在一起倒是不用戰戰兢兢的,要是始皇帝絕不會這樣放鬆禮儀要求,這一天可有的累了。


    胡亥把喝了一半的碗遞迴菡萏,“說是我和諸卿為評裁台,我可不懂這些軍爭之事,這些天也把朕累殘了,正好讓我休息放鬆一陣。所以我隻要不插嘴,你們自管評裁。張蒼,叫你來是因為你擅數算,傷亡計算的事情就由你來負責了,咱們公平一點,不拍腦袋。”


    張蒼拱手笑了笑點點頭。


    胡亥又看著馮劫等三人說:“你們覺得,章邯和王離會如何分派?”


    “陛下,臣覺得,王離會要求去攻城,讓章邯為他掃清外圍並保障輜重供應。”馮劫搖搖頭說。


    “太尉何以如此說?給他們的詔令是明確的,章邯為主,王離為輔。”胡亥露出驚訝的表情。


    “陛下,”李由接過來迴答道:“大將軍離是王翦、王賁一脈的軍旅世族出身,又隨蒙恬在九原大破匈奴,自忖有戰陣經驗。章邯沒有世家背景,軍旅的主要資曆是在隨屠睢征百越時因據守象郡未被破城而升任偏將軍。後因傷沒有參加任囂軍的二次征伐,做輜重準備和轉運之事。百越之戰結束後,被先皇帝任為少府。章邯此人比較低調謙和,所以如果王離先提出要去為主攻,章邯想必不會以主帥之位強壓。”


    召平作為王離軍中的護軍都尉,雖然不歸王離統屬而直屬太尉府,但考慮到轉任九原郡守後還要繼續與王離的北疆軍合作,所以不便發表什麽意見,但也微笑的點點頭。


    胡亥因為知道史書中巨鹿之戰的情況,所以驚訝也是假裝的,就是想要聽聽這些人的說法。


    史書中的巨鹿之戰,章邯作為主帥指揮王離的軍隊,可章邯沒有去攻擊巨鹿,反而成了王離的運糧隊。胡亥想不透弄成這樣到底是因為王離太跋扈,還是章邯就是這麽安排的,所以也想借此番的軍演遊戲來觀察一下。


    在胡亥和評裁台揣摩章邯和王離的時候,這兩個人也在章邯的輜車內商討行動方式。輜車沒有金根車那樣高大的車廂,所以一張牛皮地圖是平鋪在車廂地板上的,章邯坐在一端看著地圖,邊思索邊對王離說:“大將軍,我們第一步先把斥侯派出去。按照陛下那天所說的,各個方向上都多派一些。我們現在一方麵要知道桓範軍的位置,另一方麵還要能夠在諸侯軍來到一定範圍內就偵知他們的動向為好。”


    王離讚同道:“不錯,陛下強調斥侯的必要某也非常讚成。不過,某認為,我等可以一邊攻擊前行,一邊放出斥侯。大將軍,你是本戰主帥,某向你請命,以某的十五萬軍去圍攻巨鹿,某軍屯信都,攻擊巨鹿甚近。大將軍的二十萬軍現屯邯鄲,可屯駐巨鹿南外圍,一方麵保某糧道,另一方麵圍捕諸侯援軍,讓他們來得去不得。”


    “圍攻巨鹿,主要打援?”章邯抬頭看著王離,“陛下給我們的任務就是攻破巨鹿,並未讓我們消滅諸侯援軍。”


    “大將軍,”王離露出一副“小菜一碟”的表情,“按圖,巨鹿城長不過二千步,寬不過一千二百步,守軍五萬,依陛下所定,與我的十五萬軍戰力相當。如果再加上大將軍的二十萬戰力稍弱之兵共有三十五萬,每側城牆可有九萬卒。若每日每側城牆調配六萬卒輪番攻城,還有十萬卒可在外圍保障糧道和阻擊援軍。一側城就六萬卒,李厲那五萬人怎麽扛得住?破城實在不難。如果我們能借此把諸侯援軍吃掉大半,才能顯出你我的領軍之能。”


    章邯猶豫的搖搖頭:“首先是陛下並未讓我們打援,再者,諸侯援軍的數量、戰力我等完全未知,所以風險也完全未知。既然陛下隻要破城,某以為隻要完成陛下交待之事就算圓滿。若如大將軍所言,雖然有可能打掉部分諸侯國援軍,但風險也大。”


    王離對章邯實際是不服氣的,隻是皇帝製定了這次圖演中的秦軍以章邯為主帥,他也不能太跋扈,給皇帝留下壞印象。


    於是他微帶著一絲恭敬的笑笑:“大將軍,陛下讓你我兩名大將軍聯手,如果僅僅是破城,我等任何一人都可獨立完成。李厲的守城軍陛下給了十成戰力,想必是與城共存亡的拚死思路,所以某覺得是諸侯各軍中最高的戰力。城外桓範軍的戰力必然很低,諸侯軍的戰力也絕不會高於八成,以某之見也就六、七成。這樣一塊塊的肥肉不吃掉幾個,實在是有負陛下讓你我聯手的初衷啊。”


    王離停了一下,看著章邯說:“尤其是陛下給某十成戰力之軍,給大將軍九成戰力之軍,應是是按某所領北疆軍的戰力和大將軍將領的秦銳軍戰力來定的。某帶領北疆軍曾在蒙大將軍的指揮下縱橫草原,向以盡可能多殺夷寇為第一要務,如果此番不是圖上推演,而是真正將兵而戰,大將軍按某的意見領兵與某協同打援,則大將軍的九成戰力之兵經此一役,也可曆練到十成。僅僅是破城,不過幾日之事,大將軍的秦銳還是無法真正全都可稱為‘銳’的。”


    章邯聽王離的話中隱隱有暗示他是百戰之將而自己經驗不夠的意思,再想想王離的出身,感覺有點無奈。現在就是一個圖上推演,要是因此而和王離產生了嫌隙,如果日後真的需要兩人共同作戰時就無法密切配合了。


    於是他隻好說:“那就依大將軍的意見,大將軍直接從信都往巨鹿圍城,我從巨鹿東南的洹水到巨鹿開一條甬道,從洹水運糧到巨鹿。同時放出斥侯,搜尋援軍蹤跡。”


    李厲在自己的輜車中,倒是沒有絞盡腦汁的去研究什麽,隻是按守城之法對自己的兵力和民力進行部署,並寫出來準備報給評裁。


    昨晚他和兄長李由分析皇帝的意圖,兩人共同感覺,這次圖上推演最主要的是皇帝要看看自己是否能夠勝任三川郡尉而進行的一次“考核”,同時也是對李由在三川郡所預作部署的考核。


    他們對外部的諸侯援軍並不抱太大希望,章邯加上王離有三十五萬兵力,戰力與自己的五萬守城軍幾乎相當。巨鹿四麵城的尺寸並不大,三十五萬人不可能全部展開,所以至少會有十萬人以上在外圍阻擊援軍。那些援軍……李厲搖搖頭,不知道皇帝的意圖是什麽,但如果能夠請求幫助的話,那些援軍或許能夠減輕一部分自己的壓力吧。


    李厲堅信自己守不住這個城,但李由的話他也覺得很有道理:“仲車,五萬士卒加五萬民戶,對陣三十五萬戰力九到十成的秦軍,這個城幾乎是守不住的。但你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去守,能多守一天,你在陛下心目中能夠堅守三川郡敖倉的信心就多一分。為兄認為,如果山東民亂,那些亂民組成的軍隊,並不善於攻城,或者說,善於攻城的隻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有二十萬亂軍,能有兩三萬戰力達到秦軍七成的軍卒就已是極限。如果你這次圖上演兵能夠抗住章邯王離軍三十到五十日,則真到你在三川郡抵禦亂軍攻擊敖倉時,根本用不了三十日章邯的秦銳就會殺到,將亂軍盡數擊潰。”


    李厲寫完了守城的兵力和民力調動部署、守城器械的排布以及防範敵軍挖城而沿城牆埋甕等安排後,稍稍思索了一下,就又寫上了城內糧食的分配、鼓動城內兵民的方式等內容。


    光有軍事部署是不夠的,外麵三十五萬大軍圍城,沒有民心和軍心,這個城有多少人也守不住。如若按拚死守五十日考慮,糧秣的分配也必須加以權衡。寫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後卷好,從車窗探出頭將其遞給了守在窗外傳訊的郎中軍騎將。


    _


    胡亥看了一遍手裏章邯和王離報來的部署,似笑非笑,不置一詞,隨手遞給了馮劫。


    李由看著召平遞過來的李厲所報部署,輕輕地點了點頭,遞給胡亥。


    等兩張部署傳看完畢,張蒼將評裁所需的要點記在了自己的竹簡上。馮劫看胡亥沒有像要說話的意思,就喚韓談傳話出去,“按圖上推演的時間現在已過兩日,讓章邯、王離、李厲報來新的部署進展。”


    胡亥在車馬的顛簸中動了動身子:“召平,你與王離共事多久了?”


    召平答道:“臣在大將軍恬奉先皇帝詔擊胡時就被派往北疆軍中,與大將軍離也共事六年多了吧。”


    胡亥半眯著眼,似乎在看召平,又似乎沒看召平:“說說你對王離的看法。”


    召平有些遲疑,不過皇帝問話不能不答,沉吟了一下說道:“大將軍出於名門,父祖皆為大將軍,領軍之能是沒有問題的。自大將軍恬去職這段時間看,大將軍離足以統合北疆軍馬,各軍將領對大將軍也是誠服,所以指揮上是很順暢的。當初大將軍恬擊胡,大將軍離帶五萬騎自高闕出,與大將軍恬的正麵配合,側擊頭曼,勇猛無儔。”


    “這麽說,王離比較善騎戰?”胡亥眼睛睜大了點兒。


    “嗨,大將軍喜歡騎戰的快速和衝擊力。不過自大將軍離接手北疆防衛,對長城一線的防禦部署也是中規中矩。所以臣的看法是,大將軍離攻則勇,守則穩,並不辱沒大將軍翦和大將軍賁的名頭。”召平既然幫王離說好話,索性把好話說個十足十。


    胡亥撇了召平一眼:“看來我讓你在九原做郡守的話,你和王離一定能配合的非常和諧。”


    召平臉有點兒小燒,這是皇帝在指桑說槐啊。不過剛才自己說的話也並非是奉承,王離確實做到了自己所說的那些。


    “那你給朕說說王離有什麽弱點吧。”胡亥臉上看不出喜怒的又問。


    召平有點緊張了,雖然皇帝麵無表情,但從“我”改成了“朕”,說明皇帝這個問題顯然是不能糊弄的。


    他趕緊在心裏組織了一下說辭,然後大著膽子說:“大將軍出身大秦軍旅世家,其祖、其父均為大秦名將,赫赫戰功之輩,大將軍本身在擊胡之戰中又屢立功勳。要說大將軍有什麽弱點的話,應該就是心高氣傲吧。”


    咬了咬牙,他接著說:“現在大秦的軍將當中,應沒有能及大將軍的出身和戰績之人。陛下以大將軍邯為主,命大將軍離為副……大將軍離必不會有違詔命,也不會因此違抗大將軍邯的部署,更不會陽奉陰違,但心中或會不以為然。尤其按當下部署,兩軍各自行事,大將軍離或會在一些戰法方麵自行其事而不征詢大將軍邯的意見。”


    胡亥終於對召平露出一絲讚賞的神情:“東陵侯此言,也算公允了。”


    然後他突然皺眉想了想:“召平,從你所說的王離作戰經曆中,似乎看不出他有過攻城的戰績?”


    馮劫沒等召平說話,就插了進來:“陛下,王離曾隨其父大將軍賁攻趙,雖然沒有直接策劃戰鬥,但應清楚的知道如何攻城。而且,王離出身軍旅,兵法嫻熟,攻城之法也必了然。”


    “嗯。”胡亥不再說話,露出了昏昏欲睡的樣子。而在此時,章邯、王離和李厲經過兩日之後的部署也報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陰謀天下秦二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抱璞老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抱璞老人並收藏陰謀天下秦二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