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戶部想要遷徙百姓的土地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很多人選擇報名前往。
而朱雄英倒也沒有虧什麽,也就是一些銀兩罷了。
大明的百姓遷走一部分到東瀛,剩下的地就會變成朱雄英手中的地。
將這些地適時地放給大明百姓,還能緩解一下社會矛盾!
一舉兩得!
毛驤走了之後,很快便將朱雄英的政策傳達到了各地。
果然不出所料,這消息一出,就有無數人報名。
其中有單身之人,也有拖家帶口的。
錢不錢,地不地的無所謂,主要是沒有去過東瀛,嚐試一下在新的地方安家,想想也不錯。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朱雄英的名聲。
尤其是中都鳳陽一帶,九成的百姓聽說了朱雄英的政策之後,當即報上了自己的姓名。
一時間,遷徙東瀛的事情,在大明各地傳的沸沸揚揚!
原本朱雄英隻是想遷徙二三十萬人的,可是一個月的時間裏麵,單單是報名的就超過了十萬戶人家。
按照每戶人家平均五口人,這就是五六十萬的人口!
若是遷徙個十萬人,朱雄英可能跟老朱提一嘴就可以了。
若是遷徙二三十萬,老朱可能會慎重思考。
若是遷徙五十萬人以上,老朱說什麽也不可能同意的。
這江山是大明的江山。
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
都遷到了東瀛,那算個什麽事?
老朱絕對不會允許這麽多人遷徙出去的。
沒辦法,朱雄英隻能趕緊下令,讓毛驤別招這麽多人。
二十萬人,頂天了!
跟老朱爭取一下,也不是不能行!
不過剩下的人,朱雄英依舊是讓毛驤給備案了,現在用不著,不代表以後用不著。
現在隻是打下了其中的一個島,將來還有四個呢!
要知道東瀛南北朝時期,整個東瀛有七八百萬的人口,朱雄英遷徙個百萬人過去,不算過分。
到時候東瀛,就徹底成了,大明的領地了。
不過當消息傳開了之後,朱元璋自然早早就收到了。
一大早,奉天殿偏殿內。
朱元璋正在收拾儀容儀表,準備今日份的早朝。
李公公在一旁幫朱元璋收拾儀態。
“聽說那臭小子又開始胡鬧了?”朱元璋淡淡地問道。
“迴陛下,皇太孫殿下,最近正在籌備,把大明的百姓,遷徙到東瀛去。”
李公公如實道來:“據奴婢所知,皇太孫殿下一開始也沒計劃,遷徙多少人。”
“但是這消息一出,許多大明的百姓都主動報名了。”
“而中都鳳陽,八成的百姓都願意前往。”
“那臭小子給出了什麽條件?”朱元璋冷笑了一聲。
他完全沒想到,中都鳳陽的老百姓,竟然這麽想跟著朱雄英混,那是一點都不顧忌,老朱這個皇帝的感受啊!
“皇太孫開出的條件,是多給兩成的地,沒人每年五兩銀子,可以拿三年。”
李公公不敢瞞報:“另外,每年可以乘船迴大明探親。”
“唉!”
老朱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有錢那就是好啊!有錢了,都能讓老百姓主動遷徙,派人去把那臭小子叫過來上朝,今日肯定會有人要彈劾他的。”
朱元璋那叫一個氣!
當初他把人遷徙到中都鳳陽的時候,那可是派出了重兵,強行遷徙的!
這才造就了鳳陽的繁榮景象。
沒想到這種繁榮景象,根本不能留住百姓。
隻要朱雄英給一點好處,他們紛紛就同意,遷徙到東瀛。
朱元璋那叫一個氣啊!
感覺自己這些年來做的事情,跟朱雄英一比,那可真是太失敗了。
不出意外,昨天金陵城的官員收到了消息,今天朱雄英肯定會被彈劾。
老朱必須拉朱雄英過來,讓他親自承受百官的彈劾。
不能好處名聲都被朱雄英撈了,自己總是給他擦屁股。
當然,至少老朱自己是這麽認為的。
朱元璋派出去的人,很快便把朱雄英從科學部基地給請了過來。
朱雄英倒也料到了,今天肯定會被叫過來上早朝。
所以一早就讓秀春給自己煮了個稀飯,順便炒了個土豆絲。
美美地吃了一頓早餐之後,這才坐上了馬車,慢悠悠的來到皇宮。
朱雄英的馬車停到了皇宮門口,毛驤轉頭對著車內喊道:“大人,到宮門口了。”
“大人?”
毛驤接連叫了幾聲之後,這才發現,朱雄英又在馬車上睡著了。
沒辦法,眼看著馬上就要上早朝了,毛驤隻能上前把朱雄英搖醒。
朱雄英迷迷糊糊地醒過來,又迷迷糊糊地走進了奉天殿之中。
百官剛剛進入奉天殿,朱雄英作為一個異類。
不按照隊列,而是最後一個,走進了奉天殿之中。
朱標在一旁看著朱雄英這慵懶的模樣,當即氣不打一處來!
這哪有半點皇太孫的樣子啊?
這可是上早朝啊!
不過朱標想起了朱元璋當初跟他說過的話,也隻能忍住心中的怒氣。
這大兒子很優秀!
咱不能對他生氣!
如此反複勸阻了自己好幾次,朱標才放棄了廢長立幼的想法。
“有事啟奏!”文武百官行禮完畢之後,李公公扯著尖銳的嗓子,喊道。
“臣戶部尚書曾泰,有事起奏。”
曾泰走出了群臣隊列,拱手說道:“啟稟陛下,今日,皇太孫殿下,在大明各地,發布通告。”
“讓老百姓自己選擇,是否遷徙到東瀛島上。”
“此乃皇太孫殿下為大明開疆擴土,本沒有什麽可說的。”
“但是臣聽聞,報名的百姓實在太多了。”
“人數一多,恐怕會導致大明土地荒廢,屆時恐怕會影響大明,往後數十年的稅收啊!”
曾泰的話一出,文武百官都紛紛點頭,包括朱標也同樣如此。
近年來,大明一直在鼓勵生育,就是為了增加人口。
屯田,也一直在做。
你現在把大明本土的人口,都拉到東瀛去了,這田地不就沒人種了嗎?
就連太子朱標也是這麽認為的。
東瀛要打,但是遷徙的人口,也不宜過多。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看向了下方的朱雄英:“雄英,戶部尚書說的可是事實?”
“迴爺爺,是事實。”朱雄英淡淡地迴了一句。
“那你可有法子,讓這些田地不荒廢下來?”
朱元璋其實很不明白,為什麽放著大明田地不種,要把人拉到東瀛去。
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迴爺爺,咱暫時沒有想到什麽法子。”
朱雄英咧嘴笑道:“不過至於這遷徙的人口,咱會控製在二十萬以內,一應費用,咱全包了。”
老朱在龍椅之上,忍不住挑了挑眉頭。
把二十萬人送到東瀛島上,即便是老朱都沒有這樣的魄力。
即便是大明國庫,也給不出這樣豐厚的條件,但是朱雄英可以。
“既然皇太孫殿下沒有法子,臣倒是有一個好法子。”
曾泰又繼續說道:“陛下,這田地本來是大明分給百姓的。”
“如今百姓都遷徙到了東瀛,那這土地,則應當由朝廷拍賣,拍賣所得,自當充入國庫!”
好家夥!
朱雄英直接好家夥!
原來這些人不彈劾自己,那是有原因的,他們都在饞那些,閑置出來的土地!
聽到曾泰的這麽一番話,朱雄英當即就不困了!
這空缺出來的地,憑什麽直接拍賣出去?
得來的錢,還要充入國庫?
朱雄英打東瀛,把大明的百姓遷徙到東瀛的島上,可不是為了充實大明的國庫啊!
同時他對曾泰,也多了幾分防備。
他不知道這曾泰,到底代表的是士紳地主階層,還是代表著朝廷戶部,說的這些話。
而朱雄英倒也沒有虧什麽,也就是一些銀兩罷了。
大明的百姓遷走一部分到東瀛,剩下的地就會變成朱雄英手中的地。
將這些地適時地放給大明百姓,還能緩解一下社會矛盾!
一舉兩得!
毛驤走了之後,很快便將朱雄英的政策傳達到了各地。
果然不出所料,這消息一出,就有無數人報名。
其中有單身之人,也有拖家帶口的。
錢不錢,地不地的無所謂,主要是沒有去過東瀛,嚐試一下在新的地方安家,想想也不錯。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朱雄英的名聲。
尤其是中都鳳陽一帶,九成的百姓聽說了朱雄英的政策之後,當即報上了自己的姓名。
一時間,遷徙東瀛的事情,在大明各地傳的沸沸揚揚!
原本朱雄英隻是想遷徙二三十萬人的,可是一個月的時間裏麵,單單是報名的就超過了十萬戶人家。
按照每戶人家平均五口人,這就是五六十萬的人口!
若是遷徙個十萬人,朱雄英可能跟老朱提一嘴就可以了。
若是遷徙二三十萬,老朱可能會慎重思考。
若是遷徙五十萬人以上,老朱說什麽也不可能同意的。
這江山是大明的江山。
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
都遷到了東瀛,那算個什麽事?
老朱絕對不會允許這麽多人遷徙出去的。
沒辦法,朱雄英隻能趕緊下令,讓毛驤別招這麽多人。
二十萬人,頂天了!
跟老朱爭取一下,也不是不能行!
不過剩下的人,朱雄英依舊是讓毛驤給備案了,現在用不著,不代表以後用不著。
現在隻是打下了其中的一個島,將來還有四個呢!
要知道東瀛南北朝時期,整個東瀛有七八百萬的人口,朱雄英遷徙個百萬人過去,不算過分。
到時候東瀛,就徹底成了,大明的領地了。
不過當消息傳開了之後,朱元璋自然早早就收到了。
一大早,奉天殿偏殿內。
朱元璋正在收拾儀容儀表,準備今日份的早朝。
李公公在一旁幫朱元璋收拾儀態。
“聽說那臭小子又開始胡鬧了?”朱元璋淡淡地問道。
“迴陛下,皇太孫殿下,最近正在籌備,把大明的百姓,遷徙到東瀛去。”
李公公如實道來:“據奴婢所知,皇太孫殿下一開始也沒計劃,遷徙多少人。”
“但是這消息一出,許多大明的百姓都主動報名了。”
“而中都鳳陽,八成的百姓都願意前往。”
“那臭小子給出了什麽條件?”朱元璋冷笑了一聲。
他完全沒想到,中都鳳陽的老百姓,竟然這麽想跟著朱雄英混,那是一點都不顧忌,老朱這個皇帝的感受啊!
“皇太孫開出的條件,是多給兩成的地,沒人每年五兩銀子,可以拿三年。”
李公公不敢瞞報:“另外,每年可以乘船迴大明探親。”
“唉!”
老朱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有錢那就是好啊!有錢了,都能讓老百姓主動遷徙,派人去把那臭小子叫過來上朝,今日肯定會有人要彈劾他的。”
朱元璋那叫一個氣!
當初他把人遷徙到中都鳳陽的時候,那可是派出了重兵,強行遷徙的!
這才造就了鳳陽的繁榮景象。
沒想到這種繁榮景象,根本不能留住百姓。
隻要朱雄英給一點好處,他們紛紛就同意,遷徙到東瀛。
朱元璋那叫一個氣啊!
感覺自己這些年來做的事情,跟朱雄英一比,那可真是太失敗了。
不出意外,昨天金陵城的官員收到了消息,今天朱雄英肯定會被彈劾。
老朱必須拉朱雄英過來,讓他親自承受百官的彈劾。
不能好處名聲都被朱雄英撈了,自己總是給他擦屁股。
當然,至少老朱自己是這麽認為的。
朱元璋派出去的人,很快便把朱雄英從科學部基地給請了過來。
朱雄英倒也料到了,今天肯定會被叫過來上早朝。
所以一早就讓秀春給自己煮了個稀飯,順便炒了個土豆絲。
美美地吃了一頓早餐之後,這才坐上了馬車,慢悠悠的來到皇宮。
朱雄英的馬車停到了皇宮門口,毛驤轉頭對著車內喊道:“大人,到宮門口了。”
“大人?”
毛驤接連叫了幾聲之後,這才發現,朱雄英又在馬車上睡著了。
沒辦法,眼看著馬上就要上早朝了,毛驤隻能上前把朱雄英搖醒。
朱雄英迷迷糊糊地醒過來,又迷迷糊糊地走進了奉天殿之中。
百官剛剛進入奉天殿,朱雄英作為一個異類。
不按照隊列,而是最後一個,走進了奉天殿之中。
朱標在一旁看著朱雄英這慵懶的模樣,當即氣不打一處來!
這哪有半點皇太孫的樣子啊?
這可是上早朝啊!
不過朱標想起了朱元璋當初跟他說過的話,也隻能忍住心中的怒氣。
這大兒子很優秀!
咱不能對他生氣!
如此反複勸阻了自己好幾次,朱標才放棄了廢長立幼的想法。
“有事啟奏!”文武百官行禮完畢之後,李公公扯著尖銳的嗓子,喊道。
“臣戶部尚書曾泰,有事起奏。”
曾泰走出了群臣隊列,拱手說道:“啟稟陛下,今日,皇太孫殿下,在大明各地,發布通告。”
“讓老百姓自己選擇,是否遷徙到東瀛島上。”
“此乃皇太孫殿下為大明開疆擴土,本沒有什麽可說的。”
“但是臣聽聞,報名的百姓實在太多了。”
“人數一多,恐怕會導致大明土地荒廢,屆時恐怕會影響大明,往後數十年的稅收啊!”
曾泰的話一出,文武百官都紛紛點頭,包括朱標也同樣如此。
近年來,大明一直在鼓勵生育,就是為了增加人口。
屯田,也一直在做。
你現在把大明本土的人口,都拉到東瀛去了,這田地不就沒人種了嗎?
就連太子朱標也是這麽認為的。
東瀛要打,但是遷徙的人口,也不宜過多。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看向了下方的朱雄英:“雄英,戶部尚書說的可是事實?”
“迴爺爺,是事實。”朱雄英淡淡地迴了一句。
“那你可有法子,讓這些田地不荒廢下來?”
朱元璋其實很不明白,為什麽放著大明田地不種,要把人拉到東瀛去。
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迴爺爺,咱暫時沒有想到什麽法子。”
朱雄英咧嘴笑道:“不過至於這遷徙的人口,咱會控製在二十萬以內,一應費用,咱全包了。”
老朱在龍椅之上,忍不住挑了挑眉頭。
把二十萬人送到東瀛島上,即便是老朱都沒有這樣的魄力。
即便是大明國庫,也給不出這樣豐厚的條件,但是朱雄英可以。
“既然皇太孫殿下沒有法子,臣倒是有一個好法子。”
曾泰又繼續說道:“陛下,這田地本來是大明分給百姓的。”
“如今百姓都遷徙到了東瀛,那這土地,則應當由朝廷拍賣,拍賣所得,自當充入國庫!”
好家夥!
朱雄英直接好家夥!
原來這些人不彈劾自己,那是有原因的,他們都在饞那些,閑置出來的土地!
聽到曾泰的這麽一番話,朱雄英當即就不困了!
這空缺出來的地,憑什麽直接拍賣出去?
得來的錢,還要充入國庫?
朱雄英打東瀛,把大明的百姓遷徙到東瀛的島上,可不是為了充實大明的國庫啊!
同時他對曾泰,也多了幾分防備。
他不知道這曾泰,到底代表的是士紳地主階層,還是代表著朝廷戶部,說的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