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狐偃的秘密
重耳,我來助你成霸業 作者:慕鐸聞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狐偃見氣氛烘托得差不多了,心中暗喜,知道這是個好時機,於是故作神秘地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給大家講講我的‘秘密’吧。”
說罷,狐偃小心翼翼地伸手入懷,摸索了一番後,終於掏出了一個錦囊。這個錦囊看上去普普通通,但狐偃卻視若珍寶,仿佛其中藏著什麽天大的秘密一般。
接著,狐偃又從錦囊裏取出了一塊羊皮卷。這塊羊皮卷看上去有些年頭了,邊緣微微泛黃,上麵還沾染了一些歲月的痕跡。
狐偃輕輕將羊皮卷攤開在自己麵前的酒案之上,然後一臉鄭重地對眾人說道:“諸位,請上眼!”
眾人聞言,好奇心被徹底勾起,紛紛離席圍了上來。他們緊緊盯著眼前的羊皮卷,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的光芒。
一陣端詳之後,眾人無不嘖嘖稱奇了起來。有人忍不住驚歎道:“這是什麽?看起來很神秘啊!”還有人猜測道:“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藏寶圖?”一時間,各種議論聲此起彼伏,整個場麵變得熱鬧非凡。
狐偃看到眾人那求知若渴的模樣,覺得十分好笑。他實在忍不住了,嘴角微微上揚,輕聲笑道:“公子、諸位,這可不是什麽藏寶圖,這是我經營多年的消息聯絡圖啊!”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大吃一驚,臉上露出驚愕的神色。他們紛紛看向狐偃,眼中閃爍著好奇和期待的光芒。
立刻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先生,您快講講吧!”狐偃輕輕捋了捋自己的胡須,微微一笑,然後緩緩說道:“自多年前仲公子大病初愈後變成了重瞳,老夫便覺得此事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吉兆。重瞳乃是大吉之相,而仲公子更是承天景命,將來必定會有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
然而,君上自討伐驪戎迴來之後,漸漸地荒廢了正事,整日裏就知道與那驪姬姊妹廝混……自那時起,老夫就已經預感到我晉國將要出現危機了 。果不其然,驪姬亂政、申生自縊、公子奔狄、君上薨逝、裏克專權、夷吾即位、公子流亡等等一係列混亂事件接踵而來。可是,如果你沒有個準確及時的消息來源,恐怕連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吧?
所以,老夫未雨綢繆,早早地培植起了一批力量。為了保密起見,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些人被派遣到各個重要的國家,甚至包括我們可能需要投靠的地方。一旦有重大事件發生,他們就能在第一時間以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將消息傳遞到我手中。
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我們逃離狄國的時候,為了給大家爭取更多的時間,公子的大總管狐忠英勇犧牲的事情嗎?當時,他帶著信鴿前往,但狐忠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堅決不放迴信鴿......”
此時,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那狐忠竟然就是狐偃所培養的神秘力量中的一員!有些人迴想起這一點,不自覺地摸了摸胸口,露出一副後怕的神情。狐偃見狀,微笑著安慰道:“諸位不必擔憂,自己人我是絕對不會派人監控的,而且我們人手有限,實在忙不過來呀!”他的一番話引得在場的人哄堂大笑起來。
“來,大家一起敬狐大夫一個!”重耳端起酒杯,提議幹上一個。眾人毫不推辭,喝得一幹而淨。
狐偃一抹嘴巴,接著說道:“關於公子的喜事,我是從密探傳來的情報裏麵分析出來的。之前,宋襄公宴請公子後的第二天我便接到了飛鴿傳書。上麵有兩則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則是夷吾病危,國內空虛;第二則是公子圉不辭而別,喬裝渡河。通過對這兩則消息的分析,我得出的結論是:公子圉即將即位,秦穆公再添新仇!”
趙衰一聽,滿臉疑惑地問道:“狐大夫,公子圉即位應該沒有什麽懸念,但你所說的‘秦穆公再添新仇’又是怎麽迴事兒呢?”
此時,狐偃眯起他那一雙小眼睛,掃視了眾人一眼,發現大家似乎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於是先夾了一口菜放在嘴裏,慢慢咀嚼後才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想要知道‘新仇’,咱們就得先把‘舊恨’給搞明白才行啊!”
“快說吧!聽你說話真是急死人了!”一旁的魏犨已經等不及了,大聲催促道。
狐偃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老魏啊,你又來了!別著急嘛,讓我慢慢說來。其實所謂的秦晉之間的‘舊恨’,指的是晉惠公(也就是夷吾)在位期間與秦穆公結下的‘梁子’。趁著今天這個機會,我就給大夥兒說道說道。”
說到這裏,狐偃抬眼看了一下重耳,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見。重耳這時也來了興趣,笑著說道:“舅父但講無妨,我也想了解了解。”
狐偃得到了重耳的首肯,便也不再客氣了,繪聲繪色地講了這麽幾個故事——
第一個便是《惠公如而背外內之賂》:
話說惠公入晉後不久,便背棄先前承諾的對國內外的賄賂。
迴國前,為了能夠獲得秦國的支持,他許諾把河西五城獻給秦國。可是“朝濟而夕設版焉”,他這翻臉比翻書的速度還快,這讓秦穆公十分得不爽!秦晉之間的不信任,或許就是從惠公這裏開始的吧?
惠公背信棄義的舉動,令舉國嘩然。街頭巷尾,百姓與士人紛紛以諷刺之語傳唱:“偽善者,終被偽善所誤,良田盡失;欺詐者,亦遭欺詐反噬,賄賂成空。一國之君,貪念驟起,兇咎難逃。失地而不自省,禍亂自此滋生。”
不久,一場政治風暴席卷而來。惠公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忠臣裏克與丕鄭殘忍殺害,此舉如同在晉國的心髒上劃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朝野震驚,人心惶惶,忠誠與信任在權力的陰霾下搖搖欲墜。
消息傳至大夫郭偃耳中,他心中五味雜陳,深知國家已至危亡邊緣。於是,郭偃在朝堂之上,以沉痛的語氣發表感慨:“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眾人之口,實為禍福之門戶。君子治國,當先省察民意,而後有所行動;監察過往,鑒戒前車,方能審慎謀劃。謀事之際,更需揣度道義,確保所行皆合天理人心。如此,則國家無有不興,事業無有不成。”
郭偃的話語,如同警鍾長鳴,提醒著每一位在場的君臣。他強調,治國之道在於內外兼修,內則深思熟慮,精心謀劃;外則體察民情,順應民心。唯有不懈地考察反省,每日溫故知新,方能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線,抵禦即將到來的風雨。
惠公背信棄義之事,成為了我晉國曆史上的一記警鍾,警示著後來的統治者:背信棄義者,終將自食其果;而順應民心,方能長治久安。
眾人認真地聽著,對晉惠公的為人都嗤之以鼻……
說罷,狐偃小心翼翼地伸手入懷,摸索了一番後,終於掏出了一個錦囊。這個錦囊看上去普普通通,但狐偃卻視若珍寶,仿佛其中藏著什麽天大的秘密一般。
接著,狐偃又從錦囊裏取出了一塊羊皮卷。這塊羊皮卷看上去有些年頭了,邊緣微微泛黃,上麵還沾染了一些歲月的痕跡。
狐偃輕輕將羊皮卷攤開在自己麵前的酒案之上,然後一臉鄭重地對眾人說道:“諸位,請上眼!”
眾人聞言,好奇心被徹底勾起,紛紛離席圍了上來。他們緊緊盯著眼前的羊皮卷,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的光芒。
一陣端詳之後,眾人無不嘖嘖稱奇了起來。有人忍不住驚歎道:“這是什麽?看起來很神秘啊!”還有人猜測道:“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藏寶圖?”一時間,各種議論聲此起彼伏,整個場麵變得熱鬧非凡。
狐偃看到眾人那求知若渴的模樣,覺得十分好笑。他實在忍不住了,嘴角微微上揚,輕聲笑道:“公子、諸位,這可不是什麽藏寶圖,這是我經營多年的消息聯絡圖啊!”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大吃一驚,臉上露出驚愕的神色。他們紛紛看向狐偃,眼中閃爍著好奇和期待的光芒。
立刻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先生,您快講講吧!”狐偃輕輕捋了捋自己的胡須,微微一笑,然後緩緩說道:“自多年前仲公子大病初愈後變成了重瞳,老夫便覺得此事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吉兆。重瞳乃是大吉之相,而仲公子更是承天景命,將來必定會有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
然而,君上自討伐驪戎迴來之後,漸漸地荒廢了正事,整日裏就知道與那驪姬姊妹廝混……自那時起,老夫就已經預感到我晉國將要出現危機了 。果不其然,驪姬亂政、申生自縊、公子奔狄、君上薨逝、裏克專權、夷吾即位、公子流亡等等一係列混亂事件接踵而來。可是,如果你沒有個準確及時的消息來源,恐怕連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吧?
所以,老夫未雨綢繆,早早地培植起了一批力量。為了保密起見,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些人被派遣到各個重要的國家,甚至包括我們可能需要投靠的地方。一旦有重大事件發生,他們就能在第一時間以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將消息傳遞到我手中。
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我們逃離狄國的時候,為了給大家爭取更多的時間,公子的大總管狐忠英勇犧牲的事情嗎?當時,他帶著信鴿前往,但狐忠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堅決不放迴信鴿......”
此時,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那狐忠竟然就是狐偃所培養的神秘力量中的一員!有些人迴想起這一點,不自覺地摸了摸胸口,露出一副後怕的神情。狐偃見狀,微笑著安慰道:“諸位不必擔憂,自己人我是絕對不會派人監控的,而且我們人手有限,實在忙不過來呀!”他的一番話引得在場的人哄堂大笑起來。
“來,大家一起敬狐大夫一個!”重耳端起酒杯,提議幹上一個。眾人毫不推辭,喝得一幹而淨。
狐偃一抹嘴巴,接著說道:“關於公子的喜事,我是從密探傳來的情報裏麵分析出來的。之前,宋襄公宴請公子後的第二天我便接到了飛鴿傳書。上麵有兩則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則是夷吾病危,國內空虛;第二則是公子圉不辭而別,喬裝渡河。通過對這兩則消息的分析,我得出的結論是:公子圉即將即位,秦穆公再添新仇!”
趙衰一聽,滿臉疑惑地問道:“狐大夫,公子圉即位應該沒有什麽懸念,但你所說的‘秦穆公再添新仇’又是怎麽迴事兒呢?”
此時,狐偃眯起他那一雙小眼睛,掃視了眾人一眼,發現大家似乎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於是先夾了一口菜放在嘴裏,慢慢咀嚼後才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想要知道‘新仇’,咱們就得先把‘舊恨’給搞明白才行啊!”
“快說吧!聽你說話真是急死人了!”一旁的魏犨已經等不及了,大聲催促道。
狐偃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老魏啊,你又來了!別著急嘛,讓我慢慢說來。其實所謂的秦晉之間的‘舊恨’,指的是晉惠公(也就是夷吾)在位期間與秦穆公結下的‘梁子’。趁著今天這個機會,我就給大夥兒說道說道。”
說到這裏,狐偃抬眼看了一下重耳,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見。重耳這時也來了興趣,笑著說道:“舅父但講無妨,我也想了解了解。”
狐偃得到了重耳的首肯,便也不再客氣了,繪聲繪色地講了這麽幾個故事——
第一個便是《惠公如而背外內之賂》:
話說惠公入晉後不久,便背棄先前承諾的對國內外的賄賂。
迴國前,為了能夠獲得秦國的支持,他許諾把河西五城獻給秦國。可是“朝濟而夕設版焉”,他這翻臉比翻書的速度還快,這讓秦穆公十分得不爽!秦晉之間的不信任,或許就是從惠公這裏開始的吧?
惠公背信棄義的舉動,令舉國嘩然。街頭巷尾,百姓與士人紛紛以諷刺之語傳唱:“偽善者,終被偽善所誤,良田盡失;欺詐者,亦遭欺詐反噬,賄賂成空。一國之君,貪念驟起,兇咎難逃。失地而不自省,禍亂自此滋生。”
不久,一場政治風暴席卷而來。惠公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忠臣裏克與丕鄭殘忍殺害,此舉如同在晉國的心髒上劃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朝野震驚,人心惶惶,忠誠與信任在權力的陰霾下搖搖欲墜。
消息傳至大夫郭偃耳中,他心中五味雜陳,深知國家已至危亡邊緣。於是,郭偃在朝堂之上,以沉痛的語氣發表感慨:“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眾人之口,實為禍福之門戶。君子治國,當先省察民意,而後有所行動;監察過往,鑒戒前車,方能審慎謀劃。謀事之際,更需揣度道義,確保所行皆合天理人心。如此,則國家無有不興,事業無有不成。”
郭偃的話語,如同警鍾長鳴,提醒著每一位在場的君臣。他強調,治國之道在於內外兼修,內則深思熟慮,精心謀劃;外則體察民情,順應民心。唯有不懈地考察反省,每日溫故知新,方能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線,抵禦即將到來的風雨。
惠公背信棄義之事,成為了我晉國曆史上的一記警鍾,警示著後來的統治者:背信棄義者,終將自食其果;而順應民心,方能長治久安。
眾人認真地聽著,對晉惠公的為人都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