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各路諸侯在潼關一帶集結了十幾萬兵馬,倒是讓馬超產生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這些年來馬超呆在關中,雖然也經常跟別人打仗,但卻並沒經曆過什麽大的戰役。


    自從馬騰把自己的全部兵馬都交給了他,各路諸侯便都對馬超十分畏懼。


    因為馬超不但驍勇善戰、天下無敵,又接掌了馬騰的兵馬,還跟韓遂關係不錯,所以大家都不敢輕易招惹他。


    馬超雖然知道關中有哪些諸侯,卻並不了解他們的真正實力,也就是兵馬的數量。


    這次親眼見到了他們的兵馬如此之多,心中也是有所忌憚。


    雖然馬超暫時在關中一帶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但若是其他諸侯聯手對付他的話,他也是猛虎架不住群狼的圍攻。


    而且人哪有不老的,雖然馬超現在正值當打之年,但也已經是三十好幾的人了。


    正所謂: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一旦馬超年紀大了,難免會再冒出青年才俊,從而威脅到他的地位,甚至是性命。


    隻有把各路諸侯都統一到自己麾下,或是除掉他們,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但各路諸侯曆來我行我素、各懷鬼胎,又哪是那麽容易就收編的?


    雖然他們暫時尊奉韓遂為聯軍盟主,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個諸侯都隻不過是在逢場作戲。


    有利可圖,大家自然會聽從韓遂的號令。


    若是無利可圖,甚至還要自己付出的話,他們就會找各種理由來推脫。


    所以對於馬超而言,根本無法統一關中的各路兵馬,要想自己長期立於不敗之地,隻能想辦法除掉他們。


    馬超親自去各個諸侯的地盤看了看,發現大家的確是把所有的兵馬都調到了潼關,自己的老巢近乎無人把守。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如果跟曹操沒打起來,或是速戰速決的話,大家都可以盡快返迴自己的大本營。


    可如果跟曹操打起持久戰的話,那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結束戰鬥的了。


    曹操若真是一心想要拿下關中的話,他會源源不斷地從中原調兵過來。


    關中軍雖然驍勇善戰,但朝廷的正規軍也不是吃素的。


    所以兩邊要是真大打出手的話,必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但各路諸侯把人馬全部調了出來,這後勤的補給能持續供應得上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別的不說,就是糧草方麵,關中的各路諸侯都無法保證。


    人全被調了出來,那麽誰去耕地、播種,誰去灌溉、施肥,誰去鋤草、滅蟲,誰去收割、打穀?


    這些工作完全沒人去做,糧食又從何處來?


    馬超覺得各路諸侯都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勢利小人,隻看到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便如蠅逐臭、如蟻附膻一般,完全看不到長遠的更多隱患。


    隻要把戰爭拖久的話,那麽這群烏合之眾就是不戰死在沙場之上,也得被活活餓死。


    馬超決定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盡量挑起戰端,再把戰爭拖入持久戰,這樣就可以不動聲色地鏟除各路諸侯。


    等關中這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全部消失之後,這裏就徹底成了馬超和韓遂的天下了。


    至於韓遂,馬超也根本不放在眼裏,可以到時候再找機會除掉他。


    就是一直留著他也無所謂,一個七十來歲的老頭子,還能蹦躂幾天,又能掀起多大風浪?


    等韓遂一蹬腿兒了,關中地區也就徹底成為了馬超的天下。


    馬超雖然有了這個想法,但若具體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


    首先就是消息來源的問題。


    馬騰給馬超寫信,說曹操要取西川,想讓他當先鋒,事成之後還會給他加官進爵,讓他當涼州刺史。


    按說馬騰是不會騙馬超的,也沒必要騙他。


    關鍵是馬騰說的這些,到底是從哪來的,是他聽別人說的,還是曹操親自跟他說的。


    若是別人說的,那八成是不靠譜的事。


    這麽大的事,曹操若真有這個心思,也肯定得直接跟馬騰說。


    若是曹操親自跟馬騰說的,那就好辦了,說明曹操的確是想讓馬超去攻打西川。


    其次,就是時間的問題。


    如果馬騰信中所言完全屬實的話,那麽曹操起碼也得派出一些兵馬和幾員大將,來到關中與馬超會合之後,再一起前往西川。


    關中地區雖然名義上是朝廷的轄區,但曹操也心知肚明,那裏天高皇帝遠的,並不完全受他控製。


    所以他也不可能直接就下一道命令,讓馬超自己去帶兵攻打西川。


    那麽曹操到底什麽時候派兵過來,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如果不是最近,而是過個一年半載之後的話,那麽集結在潼關的各路兵馬隨時都可能解散。


    一旦各路諸侯解散的話,就很難再召集過來了。


    人家已經被白折騰了一趟,誰還會再相信你的話。


    再次,就是曹操兵馬真的來到了關中,能否與關中軍交戰的問題。


    如果韓遂隻是下令各路諸侯據關死守的話,曹操也不可能強攻。


    畢竟潼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強攻傷亡太大,又幾乎沒什麽勝算。


    那麽曹操就很有可能退兵,這樣的話,仗也就打不起來了。


    所以必須得想辦法,等曹軍來了之後,能跟關中軍打起來。


    還有一點,那就是戰爭的持續時間問題。


    若是正麵戰爭,關中軍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水平。


    西涼盛產戰馬,西涼人又天性野蠻好鬥,每個西涼士兵都不是草包,而是擅長騎射的猛士。


    而且此番關中軍又是守家在地、以逸待勞,還有潼關、渭水等天險作為屏障。


    所以曹軍遠道而來,正麵交鋒不可能打得過關中軍。


    那麽曹操很有可能會選擇知難而退,敗個一兩陣之後,便下令班師還朝。


    曹軍一走,關中的各路諸侯也就都會返迴各自的老巢,那樣的話也就不存在糧草不足的問題了。


    所以要把戰爭變成持久戰、拉鋸戰,而絕不能是閃電戰、大決戰。


    戰爭拖得越久,關中各路諸侯的糧草問題就越會暴露出來。


    馬超盤算了一番之後,覺得要想實現自己的目的,還是得一步一步來。


    當務之急,是先想辦法讓曹操盡快帶兵過來,於是他便給馬騰寫了一封家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