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魯肅真的好想把自己的心裏話全都說出來,但話到嘴邊,他還是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因為一旦跟孫權說明實情的話,會涉及到太多的問題。


    首先,孫權若是知道周瑜的身體不行了,已經時日無多了,他肯定得讓孫權迴到江東來靜養,然後再任命另一個人為江東的大都督,以及孫劉聯盟的最高統領。


    即便周瑜不會答應,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到最後他也隻能乖乖地服從孫權的命令。


    這樣一來,周瑜餘生的心願也就不會再繼續完成了。


    到時候周瑜也早晚會知道孫權是從何人那裏得知的實情,從而對魯肅懷恨在心。


    其次,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周瑜仍然是江東大都督和孫劉聯盟最高統領的最佳人選。


    雖然他身體不好,但卻頭腦還清醒,而且對目前的整個戰局,以及孫劉聯盟內部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可以說沒有第二個人,更適合周瑜現在的位置。


    周瑜之前曾說,他在臨死之前會向孫權舉薦魯肅接替他的位置,那也隻不過是趕鴨子上架,實在找不到人了。


    魯肅也知道自己與周瑜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無論是運籌帷幄,還是調兵遣將,魯肅都照周瑜有著很大的差距。


    再次,如果孫權把周瑜撤下來的話,再加上周瑜的舉薦,孫權也十有八九會讓魯肅接替周瑜的位置。


    魯肅目前根本沒有準備好,他也對擔任江東大都督一職感到誠惶誠恐。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若是周瑜真的迴江東跟孫權見麵了,他肯定會千方百計地勸說孫權去殺劉備,孫權也十有八九會采納周瑜的建議。


    而這個艱巨的任務,無疑又會落在下一任大都督魯肅的肩上。


    魯肅本來就堅決反對與劉備翻臉,他又怎麽能夠去助推這件事的發生?


    所以魯肅覺得,從綜合的角度來考慮,還是不能把實情說出來。


    當臣子的要謹小慎微、謹言慎行,在主公麵前更是如此。


    多說話沒什麽好處,少說話也沒什麽壞處,有些實話堅決不說,更是沒什麽罪過。


    正所謂:日出千言,不損自傷;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至於孫權對周瑜的誤解,魯肅覺得就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吧。


    孟子不是說過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君上對臣子稍微好一點,臣子就會很開心,感到無以為報。


    君上對臣子不好,也是再正常不過。


    誰讓人家孫權是主公,周瑜是他的臣子呢。


    君臣之間的地位本來就是不平等的,從來就沒有什麽公平可言。


    如果不想受委屈的話,那就自己去當主公。


    或者既不當主公,也不當臣子,索性歸隱山林,當一個與世無爭、超然物外的隱士。


    既然選擇了臣子這個身份,那就注定得受主公的氣,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在孫權跟前不能亂說話,但也不能一點兒也不說話。


    魯肅斟酌了一陣,說道:“仲謀啊,我覺得周瑜倒不至於想自立門戶。縱觀古今,所有的名將都是一心想著怎麽打勝仗,其他的根本不考慮,也不在乎。當年的李牧、廉頗、白起、王翦,不都是這樣嘛!還有兵仙韓信,他也從來不聽劉邦招唿,但劉邦若是沒有韓信的話,可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啊!”


    孫權笑著道:“完了後來劉邦得了天下,不就把韓信給殺了嘛!”


    “劉邦是覺得韓信功高震主,怕他有朝一日起兵謀反。但周瑜和您之間可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呀!眼下的局勢,天下間最有實力的諸侯有三家,除了我們,還有曹操和劉備。周瑜就是再有本事,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把曹操和劉備全部消滅掉。”魯肅又據理力爭道。


    提起劉備,孫權氣就不打一處來,憤恨不平地道:“我現在最後悔的,就是當初收留了劉備。兩場仗打下來,咱們損失了不少,曹操也損失了不少,倒把劉備給養肥了!現在荊州大部分地盤都是劉備的,他的兵馬據說也多達十萬人以上了!”


    魯肅一聽孫權如此抱怨,不禁心中有些惶恐。


    當初是魯肅把劉備接到江東的,也是在魯肅的極力勸說之下,促成了孫劉兩家結盟。


    如今孫權後悔了,如果真算起賬來的話,魯肅豈不是罪魁禍首?


    “仲謀,其實在下覺得,我們跟劉備結盟,還是正確的選擇。若不是孫劉兩家聯手,我們也未必會在赤壁之戰中擊退曹操。還有江陵之戰,我聽說劉備也做了不少貢獻。如果當年我們沒跟劉備結盟的話,劉備被曹操消滅是在所難免的。一旦劉備被消滅了之後,曹操唯一的敵人,就是我們江東了。”魯肅小心翼翼地辯駁道。


    孫權想了想,說道:“這些事都很難說。人生沒有假設,戰爭也沒有如果。也許你說的是對的吧,誰知道呢?最可氣的是,劉備從當年的那頭喪家之犬,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天下間的第二大諸侯。目前他的兵力比我們還要多,手下更是猛將如雲,恐怕天下間也隻有曹操的實力在他之上了。”


    魯肅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此時他不想發表意見,也不能發表意見。


    因為他還不知道孫權對劉備是怎麽打算的,想聽聽孫權後麵還說什麽。


    過了一會兒,孫權又道:“不行,我得趁劉備立足未穩之際,想方設法除掉他!一旦劉備做大了之後,他便不會再跟我們結盟了,到時就會成為我們的又一個心腹大患。”


    魯肅一聽這話,不禁心頭一凜。


    真是豪傑所慮無異、英雄所見略同,孫權的觀點竟然與周瑜如出一轍。


    莫非真的是我想錯了?


    劉備真的必須得盡快除掉?


    可是除掉劉備又談何容易呢?


    當年他兵微將寡的時候,曹操都拿他沒辦法,現在他兵強馬壯的,江東難道還有什麽好主意?


    周瑜與劉備在一起待了兩年之久,也想盡了各種辦法,最後還不是對劉備束手無策。


    魯肅覺得於公於私,也還是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劉備絕對不能殺,更不能與之為敵,隻能與之為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