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又聊了一會兒,孫權已經酒酣耳熱,他此時隻想把心中所有的不快都一吐而光。


    “子敬,你是周瑜舉薦過來的,我知道你們的關係非常好。”


    孫權又引出了一個新的話題。


    魯肅一聽這話,不禁勾起了對往事的一段迴憶。


    他是士族豪強出身,家境十分殷實,這也讓他從小就養成了仗義疏財、急公好義的性格。


    當年周瑜帶著幾百人去找魯肅施舍,魯肅當時家中有兩個兩倉,他便慷慨解囊,將其中一個送給了周瑜。


    二人也因此成為了朋友,後來隨著彼此之間的逐步了解,又成為了莫逆之交。


    孫策死後,江東由於群龍無首,曾一度陷入混亂之中。


    魯肅本來是打算北上投奔鄭寶,卻被周瑜給攔了下來,又引薦到了孫權身邊。


    孫權剛剛繼位,也正是用人之際,便把魯肅納入麾下,並對其十分倚重。


    盡管張昭在孫權跟前說了魯肅不少壞話,但孫權都不以為然,依然重用魯肅。


    轉眼間數年過去了,魯肅也逐漸成為了孫權心中最信任的人。


    魯肅並不知道孫權想說什麽,隻好點了點頭,等著孫權繼續往下說。


    孫權又道:“其實我跟周瑜的關係吧,怎麽說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他是我大哥的生死弟兄,當年他們二人有‘江東雙壁’的美譽,後來他們又分別娶了大喬、小喬,結成了連襟,關係自然也就更加親密無間了。我大哥在臨死前對我是千叮嚀萬囑咐,讓我一定要讓周瑜統領江東兵馬。我也照做了,把江東大都督的職位封給了周瑜。但我跟周瑜之間,總是差著一層關係,根本無法跟他與大哥之間的那種感情相提並論!”


    魯肅點點頭道:“這個也是人之常情嘛,周瑜畢竟跟你大哥認識多年,也一同經曆過生死,他們之間的關係自然是無人能及。就是我也一樣,雖然我跟周瑜是莫逆之交,但他跟你大哥卻是生死之交、刎頸之交,所以在周瑜心裏,你大哥的分量肯定比我要重得多。”


    “其實我一直都拿周瑜當哥哥,他也一直都拿我當弟弟。可是,我畢竟是主公啊,他畢竟是臣子啊,就是關係再親近,也不能失了君臣之禮啊!”孫權不由抱怨道。


    魯肅一聽這話,不禁驚出一身冷汗。


    幸好今晚到現在,他一直都在孫權麵前謹小慎微,否則的話,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雖然孫權一開始就說,今晚沒有君臣之分,隻有朋友之情,讓魯肅不要有任何拘束。


    但畢竟伴君如伴虎,孫權雖然那麽說,但你魯肅卻不能那麽做。


    如果真是口無遮攔、百無禁忌,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了的話,沒準兒哪句話就會讓孫權不高興。


    他一不高興,那後果便不堪設想,畢竟人家是主公,掌握著江東的生殺予奪大權。


    聽孫權說話的意思,他明顯是對周瑜有意見。


    魯肅也直感到左右為難,在孫權麵前,他既不能說周瑜的不是,又不能替周瑜說好話。


    如果說周瑜的不是,孫權就會覺得你魯肅不厚道,跟周瑜關係那麽好,背後還說人家壞話。


    如果替周瑜說話也不行,孫權對他有意見,你要替他說話的話,那不是跟孫權對著幹嘛!


    魯肅實在不知該說什麽是好,隻好低下頭來夾了幾口菜吃,等著孫權繼續往下說。


    孫權兀自喝下一杯酒,又接著說道:“周瑜對我的態度,就跟當年我大哥孫策對我的態度一模一樣。我大哥原來出去跟別人打仗,從來不跟我說,隻有我問他了,他才會說上幾句。但那時候他是主公,我隻不過是個少不更事的小屁孩兒,他這麽做完全合情合理,我也無可挑剔。我大哥可以這麽行事,但周瑜卻不可以。畢竟我是江東之主,他是江東大都督,他是我的屬下,理應有什麽事都要向我請示匯報。”


    魯肅有些尷尬地點了點頭。


    孫權又接著道:“從赤壁之戰到江陵之戰,曆時了兩年之久。這兩年當中,周瑜從來沒主動跟我匯報過戰況。行,戰事緊急,他沒那麽多時間,也沒那麽多精力,我可以理解他。可現在江陵的仗都打完了,荊州也消停了,曹操也退兵了,他竟仍然始終無動於衷,這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魯肅聽到這裏,才終於知道孫權到底為什麽對周瑜有意見了。


    其實魯肅心裏非常清楚,周瑜到底為什麽打完了仗之後沒有迴江東。


    他之前曾多次去過前線軍營,也親眼目睹過周瑜。


    這兩年的時間裏,周瑜簡直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再也沒有當年的意氣風發、英姿颯爽,而是一副病病殃殃的樣子。


    周瑜其實很想迴江東跟孫權匯報情況,並商量如何對付劉備,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又哪裏經得起來迴折騰?


    而且周瑜也不想讓孫權知道他現在的身體狀況,因為孫權若是知道周瑜病成了那副樣子,肯定會讓他好好靜養。


    要想好好靜養的話,那就隻能卸任不幹了。


    周瑜雖然並不是什麽貪戀權貴的人,但他卻想在剩下不多的日子裏,再為江東做一些貢獻。


    周瑜實在太冤枉了,魯肅考慮著要不要把這些實情都說出來。


    斟酌再三之後,他決定還是不說的好。


    因為一旦說出來了,那麽孫權就會有所行動,換人接替周瑜的位置。


    這樣一來,周瑜壯誌未酬,情緒就會變得更差,身體也會變得更糟。


    孫權又道:“子敬啊,不瞞你說,其實這次江陵的仗打完了,我本來是想表奏天子,讓周瑜擔任荊州刺史的。可我轉念一想,周瑜現在就已經不把我放在眼裏了,若是再當了荊州刺史的話,豈不是會更加無法無天?周瑜本來就文武雙全,手下又掌管著那麽多的兵馬,一旦羽翼豐滿的話,我怕他自立門戶啊!所以最後我才表奏天子,給了他個南郡太守的位置。”


    魯肅聽了這話,心下也是五味雜陳。


    沒想到周瑜一心一意為江東打拚,付出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孫權卻是這般看待周瑜。


    真真是:自古君主皆薄幸,無情最是帝王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