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與魯肅相談甚歡,時間也過得飛快。
轉眼之間,夜幕便已不知不覺降臨。
“子敬,今日就不要迴去了,我們也好久沒有開懷暢飲了,今日你我便在這軍營之中來個一醉方休,如何?”周瑜興致勃勃地提議道。
魯肅今日前來赤壁軍營,就是專門為了寬慰開導周瑜,完全屬於自己的私事,也沒跟孫權打招唿,按說理應當日便返迴柴桑。
但看到周瑜如此盛情,他便索性道:“好啊公瑾,在下也正有此意!”
“小喬,快去準備幾道拿手的小菜,我要跟子敬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周瑜又說道。
不大一會兒,幾道可口的下酒菜和兩壇美酒便呈了上來,周瑜和魯肅又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吃過一陣之後,周瑜率先端起酒觥說道:“子敬,感謝你能夠專程過來為我排憂解難,我先敬你一觥!”
說完之後,兩人端著酒觥碰了一下,紛紛一飲而盡。
“子敬啊,不瞞你說,我也是好酒之人呐!”周瑜放下酒觥之後,真情流露地道。
魯肅有些難以置信地道:“哦?在下倒是很少看到你敞開肚子喝酒啊!”
周瑜點點頭道:“不錯!我是屬於什麽風格呢,就是人多的時候,能少喝就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因為那種場合實在無聊至極,大家逢場作戲、虛與委蛇,我周某也是如坐針氈一般。但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卻總是毫無保留,並且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啊,嗬嗬嗬!”
魯肅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地道:“人與人不同,有的人是喝酒有癮,所以在什麽場合都得喝痛快了;也有的人是擅長逢場作戲,所以他跟有求之人或是想結交之人,便會放開量去敬酒,而跟熟人在一起卻不怎麽喝;還有的人就像你這樣,不喜歡虛情假意,也不是酒蒙子,所以隻跟朋友在一起才會敞開心扉、開懷暢飲。正所謂: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哈哈哈,知我者,子敬也!”周瑜朗聲笑道。
“公瑾呐,我還得勸你啊,以後就別跟劉備較勁了,算了吧!於公,他畢竟是咱們的盟友,就算再不濟,人家也有上萬兵馬。到時戰端一旦開啟,劉備怎麽也能幫咱們抵禦一下曹操大軍的進攻。於私,劉備這個人不但老謀深算,還福大命大。這種人總是死不了,有老天爺護著,而想弄死他的人,豈不是想和老天爺對著幹嘛!”魯肅苦口婆心地勸道。
魯肅很想說劉備是吉人天相,但他又不想在周瑜麵前把劉備稱作吉人,於是隻好拐彎抹角地說劉備福大命大。
周瑜一直信奉的是事在人為、人定勝天,此時聽了魯肅的話,心下自然是十分不甘。
但他又不想當麵否定魯肅的觀點,以免傷了兄弟和氣。
“子敬啊,你口口聲聲說,劉備有老天爺護著,可有什麽依據嗎?不會僅憑我跟你說的那些,就斷定劉備是劉邦那樣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大人物吧?”周瑜又滿腹狐疑地問道。
“公瑾可知劉備之前有過幾次必死無疑,最後卻又死裏逃生的經曆嗎?”魯肅反問道。
周瑜搖了搖頭,說道:“劉備這個人,名不見經傳,我之前還真沒留意過他。”
魯肅伸出手來,比劃道:“至少有四次!第一次,是呂布在徐州攻打他,當年的呂布天下無敵,手下的西涼軍也悍勇無比,就連稱帝的袁術也不是他的對手。但劉備卻硬是從呂布的手裏逃了出來,從徐州跑到了許昌,投靠了曹操。第二次,是曹操擊敗呂布之後,劉備跟曹操去了許昌,卻暗中參與了衣帶詔事件,曹操可以說把參與其中的人斬盡殺絕了,唯獨讓劉備給跑了!第三次,是劉備竊取了曹操的徐州,曹操親率大軍前去攻打徐州,城破之後關羽被擒,劉備卻跑到了袁紹那裏。第四次,是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當時袁紹兵強馬壯、如日中天,世人都覺得他必定會消滅掉曹操,但劉備卻提前看出了端倪,從袁紹那又跑到了荊州劉表那裏,最後果然曹操以弱勝強、反敗為勝。倘若劉備不跑的話,必定是與袁紹一個下場啊!”
周瑜接過話茬道:“還有第五次!曹操率領十幾萬大軍揮師南下,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這每個環節,稍微慢了一點,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魯肅點點頭道:“如此說來,在下還少算了一次啊,嗬嗬!”
周瑜不以為然地道:“子敬啊,誰都有運氣好的時候,誰也都有運氣差的時候。但誰也不能一輩子運氣都好、一輩子運氣都差。就說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吧,他十幾歲就開始帶兵打仗,而且每戰必勝,可三十歲的時候便被劉邦逼得走投無路,自刎於江東了。項羽的確勇猛過人、天下無敵,正所謂: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也是個傑出的軍事家,飽讀兵書、深諳兵法。但更不能否認,他之前打的那些勝仗,很多都是靠運氣贏下來的。別的不說,就說當年的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的確是取勝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但卻絕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胡亥不昏庸無道、趙高不胡作非為,章邯又豈能那麽容易就被打敗?但胡亥也好、趙高也罷,他們並不是項羽所能控製的,隻是他運氣好罷了!”
魯肅若有所思地道:“不錯,一場戰爭中涉及到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而這些都是人力所不能掌控的,隻能憑運氣,或者叫天意。”
“所以說子敬啊,不要覺得劉備以前的運氣好,他就永遠都會有好運相伴。說不定哪天,他的好運都用盡了,就該走黴運了。”
周瑜又趁機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魯肅本來是想開導周瑜,但卻發現周瑜根本就不是那麽輕易就能被說服的人。
每個人的認知都是由他的閱曆和學識,以及自身的悟性和天賦所決定的,一旦形成就很難被別人改變。
而周瑜又是個十分有主見的人,要想改變他的想法更是難上加難。
魯肅知道繼續爭辯下去並沒有什麽意義,反而還會鬧得麵紅耳赤,便道:“公瑾所言甚是!劉備福薄富厚、命短命長,我們姑且不去管他!來,我們還是喝酒吧!”
轉眼之間,夜幕便已不知不覺降臨。
“子敬,今日就不要迴去了,我們也好久沒有開懷暢飲了,今日你我便在這軍營之中來個一醉方休,如何?”周瑜興致勃勃地提議道。
魯肅今日前來赤壁軍營,就是專門為了寬慰開導周瑜,完全屬於自己的私事,也沒跟孫權打招唿,按說理應當日便返迴柴桑。
但看到周瑜如此盛情,他便索性道:“好啊公瑾,在下也正有此意!”
“小喬,快去準備幾道拿手的小菜,我要跟子敬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周瑜又說道。
不大一會兒,幾道可口的下酒菜和兩壇美酒便呈了上來,周瑜和魯肅又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吃過一陣之後,周瑜率先端起酒觥說道:“子敬,感謝你能夠專程過來為我排憂解難,我先敬你一觥!”
說完之後,兩人端著酒觥碰了一下,紛紛一飲而盡。
“子敬啊,不瞞你說,我也是好酒之人呐!”周瑜放下酒觥之後,真情流露地道。
魯肅有些難以置信地道:“哦?在下倒是很少看到你敞開肚子喝酒啊!”
周瑜點點頭道:“不錯!我是屬於什麽風格呢,就是人多的時候,能少喝就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因為那種場合實在無聊至極,大家逢場作戲、虛與委蛇,我周某也是如坐針氈一般。但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卻總是毫無保留,並且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啊,嗬嗬嗬!”
魯肅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地道:“人與人不同,有的人是喝酒有癮,所以在什麽場合都得喝痛快了;也有的人是擅長逢場作戲,所以他跟有求之人或是想結交之人,便會放開量去敬酒,而跟熟人在一起卻不怎麽喝;還有的人就像你這樣,不喜歡虛情假意,也不是酒蒙子,所以隻跟朋友在一起才會敞開心扉、開懷暢飲。正所謂: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哈哈哈,知我者,子敬也!”周瑜朗聲笑道。
“公瑾呐,我還得勸你啊,以後就別跟劉備較勁了,算了吧!於公,他畢竟是咱們的盟友,就算再不濟,人家也有上萬兵馬。到時戰端一旦開啟,劉備怎麽也能幫咱們抵禦一下曹操大軍的進攻。於私,劉備這個人不但老謀深算,還福大命大。這種人總是死不了,有老天爺護著,而想弄死他的人,豈不是想和老天爺對著幹嘛!”魯肅苦口婆心地勸道。
魯肅很想說劉備是吉人天相,但他又不想在周瑜麵前把劉備稱作吉人,於是隻好拐彎抹角地說劉備福大命大。
周瑜一直信奉的是事在人為、人定勝天,此時聽了魯肅的話,心下自然是十分不甘。
但他又不想當麵否定魯肅的觀點,以免傷了兄弟和氣。
“子敬啊,你口口聲聲說,劉備有老天爺護著,可有什麽依據嗎?不會僅憑我跟你說的那些,就斷定劉備是劉邦那樣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大人物吧?”周瑜又滿腹狐疑地問道。
“公瑾可知劉備之前有過幾次必死無疑,最後卻又死裏逃生的經曆嗎?”魯肅反問道。
周瑜搖了搖頭,說道:“劉備這個人,名不見經傳,我之前還真沒留意過他。”
魯肅伸出手來,比劃道:“至少有四次!第一次,是呂布在徐州攻打他,當年的呂布天下無敵,手下的西涼軍也悍勇無比,就連稱帝的袁術也不是他的對手。但劉備卻硬是從呂布的手裏逃了出來,從徐州跑到了許昌,投靠了曹操。第二次,是曹操擊敗呂布之後,劉備跟曹操去了許昌,卻暗中參與了衣帶詔事件,曹操可以說把參與其中的人斬盡殺絕了,唯獨讓劉備給跑了!第三次,是劉備竊取了曹操的徐州,曹操親率大軍前去攻打徐州,城破之後關羽被擒,劉備卻跑到了袁紹那裏。第四次,是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當時袁紹兵強馬壯、如日中天,世人都覺得他必定會消滅掉曹操,但劉備卻提前看出了端倪,從袁紹那又跑到了荊州劉表那裏,最後果然曹操以弱勝強、反敗為勝。倘若劉備不跑的話,必定是與袁紹一個下場啊!”
周瑜接過話茬道:“還有第五次!曹操率領十幾萬大軍揮師南下,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這每個環節,稍微慢了一點,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魯肅點點頭道:“如此說來,在下還少算了一次啊,嗬嗬!”
周瑜不以為然地道:“子敬啊,誰都有運氣好的時候,誰也都有運氣差的時候。但誰也不能一輩子運氣都好、一輩子運氣都差。就說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吧,他十幾歲就開始帶兵打仗,而且每戰必勝,可三十歲的時候便被劉邦逼得走投無路,自刎於江東了。項羽的確勇猛過人、天下無敵,正所謂: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也是個傑出的軍事家,飽讀兵書、深諳兵法。但更不能否認,他之前打的那些勝仗,很多都是靠運氣贏下來的。別的不說,就說當年的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的確是取勝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但卻絕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胡亥不昏庸無道、趙高不胡作非為,章邯又豈能那麽容易就被打敗?但胡亥也好、趙高也罷,他們並不是項羽所能控製的,隻是他運氣好罷了!”
魯肅若有所思地道:“不錯,一場戰爭中涉及到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而這些都是人力所不能掌控的,隻能憑運氣,或者叫天意。”
“所以說子敬啊,不要覺得劉備以前的運氣好,他就永遠都會有好運相伴。說不定哪天,他的好運都用盡了,就該走黴運了。”
周瑜又趁機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魯肅本來是想開導周瑜,但卻發現周瑜根本就不是那麽輕易就能被說服的人。
每個人的認知都是由他的閱曆和學識,以及自身的悟性和天賦所決定的,一旦形成就很難被別人改變。
而周瑜又是個十分有主見的人,要想改變他的想法更是難上加難。
魯肅知道繼續爭辯下去並沒有什麽意義,反而還會鬧得麵紅耳赤,便道:“公瑾所言甚是!劉備福薄富厚、命短命長,我們姑且不去管他!來,我們還是喝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