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與魯肅二人推杯換盞、促膝長談一直到深夜,到了最後二人都倒頭昏昏睡去。


    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過恐生殃。


    第二天日上三竿,周瑜從身體強烈不適中突然醒來,發現身邊的魯肅已經不見了。


    周瑜想翻身坐起來,卻感到心痛得猶如刀絞一般,胸口也窒息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那種感受令他恐懼和絕望。


    周瑜雖然平時很少喝酒,但卻是個很有酒量的人。


    昨晚他雖然與魯肅聊了很多、喝到很晚,但卻並沒有過量,按說周瑜應該完全能夠應付。


    但此時他卻感到渾身難受、天旋地轉,就像快要死去一般。


    連日來的勞心勞力、殫精竭慮,已經讓周瑜心力交瘁、不堪重負,再加上突然過量飲酒,才導致了他現在的這個樣子。


    一個人的認知很難被別人改變。


    一個固執己見的人的認知,更是很難被別人改變。


    但如果一個心思縝密的人,他的至交曾經跟他說過一個道理,而這個道理卻與這個人的認知截然相反,那麽這個人雖然當時很抵觸、很排斥,但在親身經曆了一件能夠驗證這個道理的事情之後,他便會幡然頓悟。


    此時的周瑜,感到自己正瀕臨死亡。


    一個將死之人,還想那麽多、做那麽多,又有何意義?


    豈不是徒勞無功、徒增笑柄嘛!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命中八尺,難求一丈。


    魯肅的話言猶在耳,周瑜在身體極度不適的情況下,不禁開始相信起人真的是有命數的。


    莫非劉備真的是福大命大、吉人天相?


    周瑜臥在榻上,不禁百感交集、百慮攢心。


    劉備這輩子到目前為止,至少有過五次死裏逃生,就連手持天子、口含天憲的曹操也拿他束手無策。


    而自己精心設計的幾個計策,也都被他輕而易舉地就一一化解。


    這些確實說明劉備是一個命硬的人,就像當年的劉邦一樣,無論項羽怎麽追殺他,最後他都能逃出生天。


    劉備是皇室後裔,也是劉邦的後人,仔細說起來,劉備跟劉邦還真是很像。


    當年劉邦能得到天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招攬人才、重用人才,韓信和陳平本來是項羽那夥的,最後卻都投靠了劉邦。


    此外,還有蕭何、張良等能臣誌士,也都死心塌地地跟著劉邦。


    而劉備又何嚐不是一個擅長收買人心的老狐狸呢?


    放眼當世,天下間能征善戰的將軍雖然不少,但能單人獨騎地於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卻實在屈指可數。


    關羽、張飛、趙雲都是當世名將,他們中隨便拿出一個來,隻怕江東的將軍都會自慚形穢、望塵莫及,曹操手下的人也無一可以與之相媲美。


    文臣方麵,劉備手下有個諸葛亮,人稱臥龍。


    此人雖然目前還尚未嶄露頭角,但卻是前途不可限量。


    黃承彥是何許人也?


    荊襄名士,荊州第一名門望族蔡家的大女婿、前荊州牧劉表的連襟、荊州軍統領蔡瑁的大姐夫、司馬徽和龐德公等世外高人的摯友。


    這樣的一個人,能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給諸葛亮,也足以說明諸葛亮絕非等閑之輩。


    而諸葛亮與劉表沾親帶故,又常年隱居在荊州,竟然沒投到劉表門下,而是追隨了劉備。


    如果日後劉備真的發展壯大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能人誌士被他收入麾下。


    另一方麵,就是劉備完全沒有婦人之仁,這一點也與劉邦如出一轍。


    當年項羽追殺劉邦,劉邦帶著一雙兒女坐在馬車裏奪命而逃,他怕馬車裏人多跑得不快,便把兒女全都踹了出去。


    當時馬車一路狂奔,兩個小孩兒就算不被項羽逮到,也很可能摔死或摔傷。


    但劉邦卻為了自己逃命,連自己的親生兒女也不在乎。


    項羽為了逼劉邦投降,把劉邦一家人全都抓了,還要把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烹殺。


    劉邦不但不受威脅,還說讓項羽殺了劉老太公之後分他一杯羹。


    劉備的行事風格,與他的老祖宗劉邦簡直如出一轍。


    劉備還有句名言,叫做‘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


    意思就是說,女人不重要,兄弟才重要,衣服破了可以補,再不行還可以做、可以買,但兄弟若是沒了,就永遠都找不迴來了。


    在現實當中,劉備也是完全按照他的這個理念去做的。


    在連年逃亡的過程當中,劉備曾經多次置自己的妻子於不顧,隻帶著手下的兄弟們逃跑,這也使得他的妻子多次被敵人俘虜。


    也許若幹年後,劉備真的稱帝了,那時無論關羽、張飛,還是諸葛亮、趙雲,都必將兇多吉少。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當年劉邦是如何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按照劉備毫無婦人之仁的行事風格,隻會有樣學樣、如法炮製。


    但是劉備最後真的能稱帝嗎?


    應該不太可能!


    當年劉邦當皇帝,也是情勢所逼、形勢所迫。


    秦二世荒淫無道、趙高禍亂朝綱,再加上秦朝的暴政讓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項羽雖然推翻了秦朝,卻輸在了鴻溝協議上。


    說白了,還是項羽太過正人君子,劉邦太過市井流氓。


    大爭之世,大家都是爭名奪利、爭權奪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君子是永遠也鬥不過小人的。


    現在的漢室雖然日漸衰落,但天子年紀尚輕,並沒有什麽失德之處,隻不過是一直被曹操挾持,而無法掌權而已。


    天下的百姓也對大漢有著濃厚的感情,並不像當年的百姓那般憎恨暴秦。


    曹操雖然是天下間最有實力的諸侯,卻也不敢輕易謀朝篡位,一方麵是民心所向,另一方麵各路諸侯並沒有全被他征服。


    所以漢朝顯然氣數未盡,在短時間內並不會被推翻。


    劉備如果想要稱帝,最大的對手就是曹操。


    但曹操可絕非項羽之輩,他的奸詐陰險程度,隻怕古往今來也找不出幾個人來。


    唉!


    思緒有點兒扯得太遠了,管他以後什麽樣呢,還是想想眼下自己該怎麽辦吧!


    周瑜嚐試著緩緩地翻了個身,卻依然感到身體十分不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