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剛一降臨,關羽便隻身離開了軍營。
劉備望著關羽的背影,不由無奈地搖了搖頭。
關羽行事向來我行我素,無論幹什麽都從來不會跟劉備商量。
他心情好的時候,偶爾可能會跟劉備打個招唿,而心情不好或是有自己的隱私,就會連招唿也不打。
當年在徐州時就是這樣,後來到了荊州也是這樣,現在來到江東依然是這樣。
關羽總喜歡獨來獨往、神秘失蹤,周圍的幾個兄弟也經常用“千裏走單騎”來形容他。
劉備雖然對關羽的這種做法心有怨懟,但卻從來沒直接說出來過,更沒表現出來過。
劉備知道,即便自己說了,也是無濟於事,反而還會引起自己與關羽之間的矛盾。
人家是武藝蓋世的大英雄,又是曹操一心想要拉攏的人物,能屈尊降貴地一直跟著自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吹毛求疵、求全責備,那就是自己不知好歹、自討沒趣了。
劉備也一直用這種話在內心安慰著自己。
半個時辰過去了,關羽依然沒有迴來,劉備有些著急了。
這大晚上的,天氣又十分寒冷,周圍又都是荒郊野嶺的,關羽能去哪呢?
除了江東的軍營,實在沒什麽別的地方可去啊!
關羽得罪了那麽多江東的將士,他去人家軍營幹嘛呢?
莫非又要尋釁滋事?
按說應該不能啊!
關羽雖然狂傲不可一世,但他也不是那種喜歡尋釁滋事的人。
況且如今他都是年近半百的人了,早都過了那種血氣方剛、好勇鬥狠的年紀了。
劉備越想越覺得奇怪,但卻怎麽也想不出關羽到底去了哪裏,以及到底出去幹什麽了。
“翼德,你知道羽哥幹嘛去了嗎?”劉備不由好奇地問道。
張飛朝軍帳外麵看了看,說道:“是啊,羽哥今天晚上怎麽突然不見了呢!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
劉備一看張飛也不清楚,便不再作聲。
他也懶得再琢磨關羽的行蹤,畢竟是個半大老頭子了,有點兒個人隱私也很正常,人家愛幹什麽就幹什麽吧,自己別成天鹹吃蘿卜淡操心。
過了一會兒,張飛又說道:“大哥,羽哥已經出去半天了,別再出點兒什麽事,我還是出去找找吧!”
說完之後,張飛也不等劉備答複,便披上外套走出了軍帳。
張飛走了之後,軍帳裏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劉備也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忐忑。
前幾天周瑜來找自己,想讓自己去攻打曹操。
結果還沒等他把話說完,自己就果斷地拒絕了,並且還提出了很多借口。
雖然暫時是躲過了一劫,但自己的心中卻並不好受。
這已經是第二次拒絕周瑜了。
上次是周瑜想派自己渡江前往江陵,與江東軍對曹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結果自己在周瑜麵前拿出了看家本領,一頓痛哭流涕,終於算是得到了周瑜的同情。
這次周瑜是想讓自己的手下大將打先鋒,給曹操放把火,因為曹操把戰船都連在了一起,很適合用火攻去對付。
結果自己這次雖然沒哭,卻信口開河地說了一大堆非常牽強附會的理由,最後周瑜雖然妥協了,卻是憤然離去。
作為一名軍人,不聽上級命令會是什麽後果?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不是當時就被軍法從事,就是仗打完了秋後算賬。
周瑜當時雖然沒說自己公然違抗軍令,也沒提執行軍法的事,但他卻一定會把這筆賬深深地記在心裏。
眼下的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隻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曹操成功渡江,對江東大軍壓境,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之後,最後拿下整個江東。
另一種可能是周瑜成功抵禦了曹操的進攻,經過一番浴血奮戰之後把曹操大軍逼退,最後保住了江東。
如果是第一種可能發生,那麽自己要麽戰死沙場,要麽被曹操生擒活捉,之後再新仇舊恨一起算,來個五馬分屍、大卸八塊,或者碎屍萬段、挫骨揚灰之類的死法。
如果是第二種可能發生,自己要麽戰死沙場,要麽僥幸保住了性命。
但就算保住性命,自己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到那時周瑜一定會來個論功行賞、論罪處罰。
自己幾乎沒什麽功勞,罪過倒是一大堆。
你劉備當初連續兩次公然違抗軍令,不但貽誤了戰機,還在軍營裏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論過當斬、論罪當誅!
就算周瑜大人有大量,給自己留了一條生路,自己也沒臉繼續賴在江東了。
而天下間除了江東,便全部都是曹操的地盤。
所以離開江東自己也根本沒有活路。
不管怎麽說,這次肯定是兇多吉少了,現在隻能是活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
等我劉備撒手人寰的那天,手下的這幫弟兄又會是怎樣的下場呢?
關羽如果能活下來,他肯定不會待在江東,畢竟之前他跟江東的人積怨太深。
他很有可能被曹操納入麾下,就算不當荊州牧,起碼也得是個大將軍。
張飛如果能活下來,也不會待在江東,而是會跟關羽一起去投奔曹操。
曹操也極有可能看在關羽的麵子上,給張飛安排個差事,畢竟張飛的武藝也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
趙雲如果能活下來,他跟曹操也沒仇、跟江東也沒怨,自己又一身本領,自然哪邊都不會難為他。
諸葛亮如果能活下來……
想到這裏,劉備突然換了個思路。
應該說,諸葛亮就不太可能活不下來。
首先,他是個謀士,並不是武將,不需要去戰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就算被敵軍包圍了,哪個將軍也不會輕易殺一個素昧平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其次,諸葛亮跟自己和孫權、曹操不同,他也不是什麽頭領,無論哪個諸侯也跟他無冤無仇。
而且諸葛亮的身份極為特殊,無論曹操,還是孫權,諸葛亮跟哪邊都能攀上關係,可以說有著雙重的護身符。
在曹操那邊,蔡瑁是水軍統領,而他又是黃月英的親娘舅,黃月英又是諸葛亮的結發妻子,所以蔡瑁也算是諸葛亮的舅舅。
如果曹操獲勝了,就是看在蔡瑁的麵子上,也會放諸葛亮一條生路。
在孫權這邊,諸葛瑾是孫權十分倚重的權臣,而他又是諸葛亮的親哥哥。
如果江東獲勝了,周瑜就是再按照軍法從事,也會給諸葛瑾幾分薄麵,不會難為他的親弟弟。
再說諸葛亮自始至終也沒犯過什麽錯誤,更沒違抗過軍令。
如此看來,這場仗無論誰勝誰負,諸葛亮都是穩操勝券、高枕無憂啊!
自己得多跟諸葛亮親近親近,也許日後他會拯救自己。
想到這裏,劉備連忙起身趕往了諸葛亮的軍帳。
劉備望著關羽的背影,不由無奈地搖了搖頭。
關羽行事向來我行我素,無論幹什麽都從來不會跟劉備商量。
他心情好的時候,偶爾可能會跟劉備打個招唿,而心情不好或是有自己的隱私,就會連招唿也不打。
當年在徐州時就是這樣,後來到了荊州也是這樣,現在來到江東依然是這樣。
關羽總喜歡獨來獨往、神秘失蹤,周圍的幾個兄弟也經常用“千裏走單騎”來形容他。
劉備雖然對關羽的這種做法心有怨懟,但卻從來沒直接說出來過,更沒表現出來過。
劉備知道,即便自己說了,也是無濟於事,反而還會引起自己與關羽之間的矛盾。
人家是武藝蓋世的大英雄,又是曹操一心想要拉攏的人物,能屈尊降貴地一直跟著自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吹毛求疵、求全責備,那就是自己不知好歹、自討沒趣了。
劉備也一直用這種話在內心安慰著自己。
半個時辰過去了,關羽依然沒有迴來,劉備有些著急了。
這大晚上的,天氣又十分寒冷,周圍又都是荒郊野嶺的,關羽能去哪呢?
除了江東的軍營,實在沒什麽別的地方可去啊!
關羽得罪了那麽多江東的將士,他去人家軍營幹嘛呢?
莫非又要尋釁滋事?
按說應該不能啊!
關羽雖然狂傲不可一世,但他也不是那種喜歡尋釁滋事的人。
況且如今他都是年近半百的人了,早都過了那種血氣方剛、好勇鬥狠的年紀了。
劉備越想越覺得奇怪,但卻怎麽也想不出關羽到底去了哪裏,以及到底出去幹什麽了。
“翼德,你知道羽哥幹嘛去了嗎?”劉備不由好奇地問道。
張飛朝軍帳外麵看了看,說道:“是啊,羽哥今天晚上怎麽突然不見了呢!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
劉備一看張飛也不清楚,便不再作聲。
他也懶得再琢磨關羽的行蹤,畢竟是個半大老頭子了,有點兒個人隱私也很正常,人家愛幹什麽就幹什麽吧,自己別成天鹹吃蘿卜淡操心。
過了一會兒,張飛又說道:“大哥,羽哥已經出去半天了,別再出點兒什麽事,我還是出去找找吧!”
說完之後,張飛也不等劉備答複,便披上外套走出了軍帳。
張飛走了之後,軍帳裏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劉備也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忐忑。
前幾天周瑜來找自己,想讓自己去攻打曹操。
結果還沒等他把話說完,自己就果斷地拒絕了,並且還提出了很多借口。
雖然暫時是躲過了一劫,但自己的心中卻並不好受。
這已經是第二次拒絕周瑜了。
上次是周瑜想派自己渡江前往江陵,與江東軍對曹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結果自己在周瑜麵前拿出了看家本領,一頓痛哭流涕,終於算是得到了周瑜的同情。
這次周瑜是想讓自己的手下大將打先鋒,給曹操放把火,因為曹操把戰船都連在了一起,很適合用火攻去對付。
結果自己這次雖然沒哭,卻信口開河地說了一大堆非常牽強附會的理由,最後周瑜雖然妥協了,卻是憤然離去。
作為一名軍人,不聽上級命令會是什麽後果?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不是當時就被軍法從事,就是仗打完了秋後算賬。
周瑜當時雖然沒說自己公然違抗軍令,也沒提執行軍法的事,但他卻一定會把這筆賬深深地記在心裏。
眼下的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隻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曹操成功渡江,對江東大軍壓境,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之後,最後拿下整個江東。
另一種可能是周瑜成功抵禦了曹操的進攻,經過一番浴血奮戰之後把曹操大軍逼退,最後保住了江東。
如果是第一種可能發生,那麽自己要麽戰死沙場,要麽被曹操生擒活捉,之後再新仇舊恨一起算,來個五馬分屍、大卸八塊,或者碎屍萬段、挫骨揚灰之類的死法。
如果是第二種可能發生,自己要麽戰死沙場,要麽僥幸保住了性命。
但就算保住性命,自己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到那時周瑜一定會來個論功行賞、論罪處罰。
自己幾乎沒什麽功勞,罪過倒是一大堆。
你劉備當初連續兩次公然違抗軍令,不但貽誤了戰機,還在軍營裏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論過當斬、論罪當誅!
就算周瑜大人有大量,給自己留了一條生路,自己也沒臉繼續賴在江東了。
而天下間除了江東,便全部都是曹操的地盤。
所以離開江東自己也根本沒有活路。
不管怎麽說,這次肯定是兇多吉少了,現在隻能是活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
等我劉備撒手人寰的那天,手下的這幫弟兄又會是怎樣的下場呢?
關羽如果能活下來,他肯定不會待在江東,畢竟之前他跟江東的人積怨太深。
他很有可能被曹操納入麾下,就算不當荊州牧,起碼也得是個大將軍。
張飛如果能活下來,也不會待在江東,而是會跟關羽一起去投奔曹操。
曹操也極有可能看在關羽的麵子上,給張飛安排個差事,畢竟張飛的武藝也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
趙雲如果能活下來,他跟曹操也沒仇、跟江東也沒怨,自己又一身本領,自然哪邊都不會難為他。
諸葛亮如果能活下來……
想到這裏,劉備突然換了個思路。
應該說,諸葛亮就不太可能活不下來。
首先,他是個謀士,並不是武將,不需要去戰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就算被敵軍包圍了,哪個將軍也不會輕易殺一個素昧平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其次,諸葛亮跟自己和孫權、曹操不同,他也不是什麽頭領,無論哪個諸侯也跟他無冤無仇。
而且諸葛亮的身份極為特殊,無論曹操,還是孫權,諸葛亮跟哪邊都能攀上關係,可以說有著雙重的護身符。
在曹操那邊,蔡瑁是水軍統領,而他又是黃月英的親娘舅,黃月英又是諸葛亮的結發妻子,所以蔡瑁也算是諸葛亮的舅舅。
如果曹操獲勝了,就是看在蔡瑁的麵子上,也會放諸葛亮一條生路。
在孫權這邊,諸葛瑾是孫權十分倚重的權臣,而他又是諸葛亮的親哥哥。
如果江東獲勝了,周瑜就是再按照軍法從事,也會給諸葛瑾幾分薄麵,不會難為他的親弟弟。
再說諸葛亮自始至終也沒犯過什麽錯誤,更沒違抗過軍令。
如此看來,這場仗無論誰勝誰負,諸葛亮都是穩操勝券、高枕無憂啊!
自己得多跟諸葛亮親近親近,也許日後他會拯救自己。
想到這裏,劉備連忙起身趕往了諸葛亮的軍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