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人生閱曆告訴他,人生在世,積德行善這種事,還是很有必要去做的。


    當年他求學於東漢大儒盧植門下,公孫瓚也很想成為盧植的學生。


    但盧植卻看不上公孫瓚,覺得他隻是一介好狠鬥勇的武夫,並不能成什麽大器。


    劉備便在盧植跟前說了公孫瓚很多好話,最後盧植終於肯收下公孫瓚作弟子。


    後來公孫瓚稱霸幽州,為了投桃報李,便讓劉備做了平原縣令。


    劉備怎麽也想象不到,自己隻不過是一個賣草鞋的出身,有朝一日竟然能搖身一變,成為了縣太爺。


    那時候的劉備眼中,縣太爺已經是很大的官兒了,自己連做夢都不敢想。


    正所謂: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


    後來黃巾軍圍攻北海相孔融,劉備又派了三千兵馬過去幫忙解圍,從而嚇退了黃巾軍。


    孔融是孔子的後人,在整個大漢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逢人便說劉備如何仁義,從此劉備便以仁義而聲名鵲起。


    再後來,曹操去攻打陶謙,劉備又親率區區千餘兵馬過去解圍,結果曹操後院起火、不戰而退。


    但陶謙卻把劉備的恩情牢牢記下,並在自己臨死之前,把整個徐州交給了劉備。


    劉備簡直大喜過望、欣喜若狂,自己竟然從當年一個賣草鞋的,搖身一變,成了一方諸侯。


    這些都說明了積德行善的重要性,很可能你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或行為,就會換來日後豐厚的迴報。


    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但積德行善這件事也要分清對象,並不是對所有人都要如此。


    對於那些對自己大有裨益的人,積德行善一定不能吝嗇。


    而對於那些對自己毫無裨益的人,積德行善卻是一種浪費和消耗。


    這也是劉備的人生信條。


    眼下赤壁的形勢,江東方麵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對於劉備來說,唯一一棵救命稻草便是諸葛亮。


    由於諸葛亮的特殊身份,無論誰勝誰負,他都會毫發無傷、全身而退。


    所以劉備覺得自己一定要跟諸葛亮搞好關係,也許日後有那麽一天,諸葛亮會讓自己絕處逢生。


    諸葛亮的軍帳與劉備的軍帳離得不遠,劉備很快便走了過去。


    此時早已夜幕降臨,但離入睡還尚有一段時間,諸葛亮正在挑燈夜讀。


    “主公,您來了!”諸葛亮一看劉備過來了,起身打招唿道。


    “孔明,又在埋頭苦讀呢,嗬嗬嗬!”劉備笑容可掬地說道。


    諸葛亮莞爾一笑道:“這荒郊野嶺的,外麵天氣又冷,隻好靠讀書去打發一下時間了。”


    “孔明,見到關羽了嗎?”劉備有些好奇地問道。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白天時好像遠遠地看到他在那操練將士了,天黑了之後就沒再見過。”


    劉備苦笑著道:“這老小子不知道跑哪去了,天一黑就出軍營了。我看他老半天都一直沒迴來,所以到你這來問問。”


    劉備此番來找諸葛亮,隻是想跟他多親近親近,並沒什麽要緊的事。


    但如果不找點兒理由的話,又顯得太不自然,於是他便想到了關羽。


    “翼德呢?他不是成天跟關羽形影不離的嘛,你沒問問他呀?”諸葛亮又問道。


    劉備搖搖頭道:“他也不知道關羽去哪了,剛才說是出去找找,但也一直沒迴來。”


    諸葛亮緩緩點了點頭,也不再搭話。


    過了一會兒,劉備又沒話找話地道:“孔明啊,上次幸虧有你啊,要不我都不知該怎麽辦好了!”


    劉備指的是前段時間孫權來赤壁慰問的事。


    因為在那之前關羽和張飛把人家江東的幾個將軍給打了,而且還打得不輕,所以劉備擔心孫權會一怒之下把他趕出江東。


    劉備無奈之下,去找諸葛亮問計,諸葛亮讓劉備把曹操對關羽封官許願的事給孫權好好講講。


    結果劉備講完了之後,孫權果然隻字未提趕他走的事,當晚還好酒好肉地對劉備盛情款待了一番。


    諸葛亮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主公言重了,區區雕蟲小技,實在不足掛齒!”


    “孔明啊,你怎麽知道,把曹操讓關羽當荊州牧的事給孫權講一遍,他聽完了之後,就不會攆咱們走了呢?”劉備明知故問地道。


    “因為孫權聽了之後就會想,如果真把咱們趕走了的話,咱們會去哪。毫無疑問,曹操隨時都會笑納關羽,而翼德和子龍的武藝與關羽不分上下,曹操自然也想把他們招致麾下。這樣一來,孫權一趕咱們走,咱們就會立刻投入到曹操的陣營之中,與他一起對付江東。孫權也是明白人,肯定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諸葛亮深入淺出地解釋道。


    劉備一副豁然開朗的樣子道:“哦,原來如此啊!孔明真是當世奇才啊,就連孫權也被你玩弄於股掌之間啊!”


    其實當時諸葛亮跟劉備說完了之後,劉備便完全明白了個中利害。


    他隻是故意裝作看不明白,這樣才會顯示出諸葛亮的才華橫溢、出類拔萃。


    另一方麵,毫不吝惜地對別人進行誇獎和讚美,是人與人之間拉近關係、增進感情的最佳途徑。


    劉備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挖空心思地去誇讚諸葛亮,以便達到討好巴結的效果。


    “主公過譽了!”諸葛亮十分謙遜地說道。


    劉備又站起身來,四處打量起了諸葛亮的軍帳。


    “孔明啊,你這裏的條件確實有點兒簡陋啊!本來我是打算讓你去我那裏住的,但關羽和張飛這兩個活寶,不但睡覺鼾聲如雷,還一脫鞋就臭氣熏天,所以我才一直沒叫你過去。等這場仗打完了,我們有了立足之地,我肯定把你的住宿條件好好地改善改善!”劉備一副噓寒問暖的樣子道。


    諸葛亮一聽這話,心裏頓時湧出一股暖流,感恩戴德地道:“在下謝主公關心!”


    劉備點了點頭,又問道:“孔明啊,你覺得這場仗過後,我們會是怎樣的一種境遇啊?”


    諸葛亮沉吟了一下,搖搖頭道:“在下也不知道啊!這場戰事也無非就是兩種可能,一種是曹操獲勝,然後謀朝篡位;一種是江東獲勝,曹操打道迴府。”


    “如果曹操勝了,我們還能活嗎?”劉備一臉憂鬱地問道。


    “主公也不必過於悲觀!就算曹操勝了,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而且傷亡也會十分慘重,曹操能不能活到那時候都不一定。所以在下覺得,我們還是見機行事、隨遇而安吧。”諸葛亮寬慰道。


    “那如果江東勝了呢?我們又該如何行事?”劉備又問道。


    諸葛亮不假思索地道:“那我們就要乘勝追擊、攻城略地,絕不能在此繼續寄人籬下了!”


    劉備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